世界文化遺產導游詞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杰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
世界文化遺產導游詞
。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于世界遺產范疇。下面是關于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以及樂山大佛的導游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大足石刻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歡迎來到世界文化遺產地---大足石刻參觀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首先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大足石刻的概況。
大足石刻以大足縣得名,而大足縣是因為境內的大足川得名,唐朝乾元元年建縣,取“大豐大足,豐衣足食”的意思。大足位于重慶市西部,距重慶市160多公里,成渝鐵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過縣境,交通通達性比較好。
大足石刻是大足縣境內所有石窟藝術的總稱,是我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其內容豐富,數量眾多,雕刻精美,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和旅游價值,在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處,總計10萬余尊,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無處最為著名和集中。而我們今天參觀的是寶頂山大佛灣石刻,它是大足所有石刻中規模最大、保存得最完好的,所以我們一般參觀的都是這個寶頂山石刻。
寶頂山位于大足縣城龍崗鎮東北15公里處,寶頂山摩崖造像包括以圣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于公元1174年—1252年組織開鑿而成,歷時70余年,是一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
接下來我們要看到的是一龕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造像,叫做父母恩重經變相。故事是從最中間“投佛祈求嗣息”那里開始的,在中國古代,是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所以大家順著我手的方向看,有一對年輕的夫妻結婚之后,在佛祖面前祈求給他們一個孩子。心誠則靈,經過祈求之后,這個婦人就懷孕了,旁邊的侍女手上端著一碗安胎藥給她喝,母親懷孕后,是要好好守護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的,所以這幅圖叫做懷胎守護恩。
再看左手邊,經過十月懷胎,這個婦人要生產了,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出生日就是母親的苦難日,也就是說,孩子出生母親是會受苦的,特別是在醫療條件落后的古代,女人生孩子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的,因此這幅圖叫做臨產受苦恩。
再往右邊看,有了孩子之后,父母不管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有了煩惱,看到孩子就煙消云散了,你們看,那對夫妻抱著孩子多開心吶,一副有子萬事足的模樣,這幅畫叫做生子忘憂恩。
再將目光移到左邊,順著我手的方向,會看到母親抱著她的孩子坐在膝蓋上,孩子手上拿著一塊餅,正在給他的母親吃,也就是說,不管好吃的還是不好吃的,母親都要先嘗一下味道了,好吃的才給孩子吃,不好吃的就留給自己吃了。在她旁邊的那位母親,正袒胸露乳,給她的孩子喂奶,而她的手上正拿著一個窩窩頭,這也象征著母親吃下去的是粗茶淡飯,可是哺育給孩子的卻是甘甜的乳汁,所以這兩幅圖叫做咽苦吐苦恩和哺育不盡恩。
再看右手邊,我們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是很容易尿床的,母親半夜醒來,發現孩子尿床,把床單都打濕了,于是將孩子抱到了干的地方,而自己卻睡在了孩子尿床打濕的地方,這個叫做推干就濕恩。在旁邊還有一位正在洗衣服的母親,孩子小的時候是非常頑皮的,衣服很快就臟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母親來洗衣服了,所以這個叫做洗滌不盡恩。
再往左邊看,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長大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可是結婚是要大宴賓客的,而這個時候就要父母殺豬宰羊來招待這些賓客了,不過在佛教里面,殺生是會下地獄的,父母寧愿自己下地獄,也不愿兒女沾上殺生之罪名。這個叫做偽造惡業恩。
成家立業,孩子成家之后,就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自己出去闖蕩了。可是父母非常舍不得孩子離開,送了一程又一程,父親顯得要稍微理智一點,送兒千里終有一別,他正用手悄悄地去碰老伴,意思是:唉,老伴,差不多了,天色不早了,兒子的前程要緊,咱們是不是該回去了……老伴扭過頭來,滿臉不服氣的樣子,搗了老頭子一肘子,意思是:你懂什么,兒子不是你生的,你就是不知道心疼!工匠師抓住這一瞬間人物的表情把他們打刻了上去,生動地再現了慈母那種“意恐遲遲歸”的情懷,下面的碑文寫到:恐依門庭望,歸來莫太遲,
資料共享平臺
《世界文化遺產導游詞》(http://salifelink.com)。告誡兒女不要久久不回,免得媽媽依門盼望。這正是儒家的“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的翻版。所以這幅圖叫做遠行憶念恩。再看左邊的最后一幅圖,這個叫做究竟憐憫恩,從畫面上可以看到老父母橫排并坐,兒子跪在他們面前,父親正指著兒子,神情嚴肅地進行教育。上有碑文寫:百歲惟憂八十兒,不舍作鬼也憂之,觀喜怒常不犯慈顏,非容易從來謂色難。父母對兒女的愛是人世間最崇高,最無私的愛。兒女又應該用怎樣的孝道來回報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都認為讓父母吃好穿好,享受一下就行了,但佛家認為這并不算盡孝。那么如何才算盡孝呢?根據碑文我們可以得知,能做到時刻觀察父母的臉色,順承父母的心意來行事,才是對父母最高的“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不要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才來后悔當初沒有在父母跟前好好盡孝。
這就是整幅的父母恩重經變相,希望大家看完之后,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獲,現在我們接著往下一龕造像參觀。
樂山大佛導游詞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樂山,很榮幸今天能成為你們的導游,我姓鄧,大家可以叫我小鄧。下面我們將要看到的是舉世聞名的千年古佛——樂山大佛。它位于樂山市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樂山大佛景區是佛教旅游勝地,請大家在參觀時一定要尊敬佛像,不要亂寫亂畫、亂扔垃圾。我們今天的瀏覽線路是從淩云寺開始,經東坡樓到達烏尤山。現在就讓我給大家講講樂山大佛的歷史沿革和傳說故事。
樂山大佛是在唐玄宗開元初年開鑿的,歷時90余年。據民間傳說當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水深急流,經常發生翻船事故。凌云寺的海通和尚見此十分不忍。便募化錢財,在三江匯流處修建大佛,欲借法力無邊的大佛來減殺水勢,永鎮風濤。雖然海通和尚為修建樂山大佛而死,但聽說建國后海通和尚曾顯靈,1963年樂山地區餓死人無數,飄尸從樂山大佛眼前流過,大佛不忍看,一夜之間便閉上了眼睛。雄偉壯觀的樂山大佛一直以來被文人墨客所贊頌,北京大學張岱年教授曾題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彌勒佛。人們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大佛頭部左邊的一個平臺,沒錯,這就是傳說中樂山大佛的真面目了。可能大家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會這么大呢?說它大,那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就向大家具體介紹介紹。大佛通高71米,肩膀寬24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大佛頭的直徑竟有10米之寬,而且耳朵長7米,大家可以看到它的一個耳朵便能鉆進去兩個人。它頭上的發髻有1021個,而它的手指竟有8.4米長,不要說與大佛比,就是與大佛的手指比,我們也小得不得了。好,下面我們就一起到大佛的腳下看看是不是有這么大。
大家請看大佛兩側的巖石。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巖嗎?沒錯,這就是紅砂巖,一種質地疏松,容易風化的巖石,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巖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為什么能歷經1200年“風雨不動安如山呢”?首先我們看一下大佛所處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陰坡上,加之佛體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定,佛身處于江彎地段,隱藏于山體之中,減少了風雨侵蝕和水流沖刷,所以巖石風化較緩慢。二來大佛的排水系統也非常巧妙。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對佛像的浸蝕;大佛頭上發髻的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排水道與佛體衣服的折皺連成排水網,也避免了雨水對佛體的浸蝕,可見,樂山大佛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雖然樂山大佛有著十分完善的保護系統,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因此,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為大佛洗一次臉就要花將近1萬元錢。現在,樂山大佛己成為全世界人民的一筆寶貴遺產。
我想細心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了,大佛的側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孔穴。這又有什么作用呢?這是當時為了保護大佛而修的“凌云閣”。不過真可惜,凌云閣在明末戰爭中就被毀了,不能目睹凌云閣的風采,大家千萬不要遺憾,等一會兒下到了佛腳,小鄧還有更多的驚喜帶給大家。。
【世界文化遺產導游詞】相關文章: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倡議書03-07
導游詞編寫的技巧06-01
編寫導游詞技巧09-22
交河故城導游詞10-13
媧皇宮導游詞(精選8篇)10-16
北京故宮導游詞貫口06-01
頤和園導游詞(通用23篇)07-23
導游詞800字(精選21篇)05-12
描寫世界的句子(精選170句)04-04
外面世界的唯美句子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