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求職,需謹防四類招聘陷阱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學生需謹防“求職陷阱”
大學生需謹防“求職陷阱”
進入12月,又到了大學生們求職的高峰時期,
大學生需謹防“求職陷阱”
。各種各樣的招聘會接踵而來,這里面魚龍混雜。據一項針對大學生求職的調查顯示,有70%的被訪者表示曾經遇到過“求職陷阱”,還有不少學生稱有過“二次受騙”的經歷。那么,怎樣才能在求職過程中規避“求職陷阱”呢?——案例分析——
案例1:“招而不聘”
馬上就要從南京大學管理學院畢業的小張最近忙得四腳朝天,在各個招聘會上不斷趕場,遞出的簡歷大概就有300多份。小張也陸續參加了一些面試,不過最終還是沒有如愿找到工作。小張說:“很多參加招聘會的公司根本就不打算招人。有些是小企業借機來做宣傳,還有一些就是走個形式而已。我參加了好多場招聘會,經常能在招聘的企業中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每場招聘會都有很多人投遞簡歷,他們怎么可能一直招不到人呢?”
小張的疑問也反映了當前招聘市場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與招聘會主辦方會審查企業的招聘資格,但他們也無法確認企業是否真的招人。因此,這些問題還需要求職的大學生們自身多加注意。
北京仁能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著名職業咨詢師謝偉老師認為,大學生在求職前要做好充分準備,要對企業的情況、招聘職位有全面了解,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或去相關服務中心咨詢,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以免費時費力,無功而返,
資料共享平臺
《大學生需謹防“求職陷阱”》(http://salifelink.com)。案例2:“變相收費”
小謝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某專業大四的一名學生,他在網站上發現了鄭州某電子公司的招聘信息,在和同學一起投遞了簡歷之后又一起參加了公司的面試。出乎小謝的意料,面試進行得十分輕松愉快,小謝和同學都很快通過了面試。然后,公司的負責人讓小謝和他的同學交200元的服裝費。小謝和他的同學商量,覺得錢不是很多,而且工作了之后應該能很快掙回來,于是就交了。交錢之后,公司負責人與小謝他們約好一周后簽訂協議。一周之后,小謝和同學來到這家公司所在的寫字樓,發現已經是人去樓空。
這類打著招聘旗號的收費需要警惕,不能因為有些收費不高就接受了。按照有關規定,招聘單位不得以招聘為由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因此,不管招聘單位是收取服裝費、培訓費,還是押金,求職者都應該堅定地說“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變相收費”的公司一般來說規模都不大、流動性強,看起來不十分正規;而且,公司進行的面試一般都比較草率,通過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如果遇到這樣的公司,求職者們應該堅決摒棄。
案例3:“虛飾崗位”
北京城市學院的畢業生小林在大學時的專業是會計學,畢業的時候她去應聘某房地產中介公司的會計,招聘廣告上寫明了是招聘會計。經過簡單面試后,小林被錄取了。但當她去報到時,卻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規定,所有員工必須在一線鍛煉一段時間,熟悉整個公司的運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職崗位。于是小林就被分派到街區做業務員,每天的工作十分繁瑣,而且公司遲遲不肯確定何時讓小林回到會計工作崗位上。一段時間之后,小林無法忍受,只好提出辭職。公司以違反合約為由,要求小林支付違約金。
小林的經歷提醒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搞清楚職位的具體內容,仔細分析,詢問工作細節。一些招聘單位在發布招聘信息時,經常對招聘職位的工作內容做模糊化處理,玩弄“文字游戲”,用一些聽起來職位很高的虛職招聘大學生做業務員。此外,在面試的過程中以及與招聘單位的具體接觸中,求職者也要多加留心,免得上崗后發現實際工作與預期的有出入,使自己陷入困境。
專家認為,招聘職位與實際工作內容明顯不符的話將構成欺詐,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舉報。
案例4:偷換“ 試用期”概念
【大學生需謹防“求職陷阱”】相關文章:
大學生求職,需謹防四類招聘陷阱05-28
大學生暑期需警惕求職陷阱09-25
暑期大學生需警惕求職陷阱10-21
提高防范意識 謹防 等求職陷阱07-21
大學生暑期打工謹防陷阱05-10
找工作要謹防網絡求職陷阱05-07
職場菜鳥謹防十大求職陷阱06-20
求職找工作謹防四類陷阱10-11
求職找中介 謹防五類服務陷阱09-06
暑期打工學生要謹防求職“陷阱”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