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
篇一
我主要根據新基礎教育理論中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 ]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場所,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
。”這一點來設計本課。本課用了兩課時。第一課時以自讀自學為主,先讀課文初步感知,然后讀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為深入學習課文,準確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再反復讀課文,自己解決簡單問題,提出疑難問題。第二課時,基本由學生提出問題,小組討論,老師把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選出同學們最認可的答案作為最后答案。這樣,很快就解決了這些問題:從哪幾方面描寫紫藤蘿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順序怎樣?哪些寫景的語句精妙?在隨后的質疑問難過程中,有的同學認為,面對小弟的絕癥而有“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有些不合情理,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發揮學生想象力的題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樣?有個女生說:“我會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說:“賞花時可能輕松,過后又會非常難過。”這時有個同學說:“你們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談闊論”,是關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熱烈的討論。至此,學生明確了作者表達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確了主旨“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對"無止境"的質疑。為了化解難度,我引入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生命是短暫的,又是永恒的。有個同學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還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學自然地想到了保爾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有的發言很有創意。
對這篇課文深層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學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的發揮創造條件,不為不同的學生進行選擇提供可能”的話,那課堂上的“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就無從體現了。我總是先給學生一些時間看書預習、獨立思考,再激發他們相互糾正、相互討論、相互評價,他們就會有話可說,并且從中學到一些自己沒思考的東西,他們互相學習到的東西比從老師那里學[ ]到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還能改變學生期待老師最后給個正確答案的傳統思維,形成這樣的意識:哦,這些答案都是我們想出來的,并不難呀!
新基礎教育理論的學生觀是:把學生看作年齡雖小但同樣具有主觀能動性、有可能參與教育活動的人,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
資料共享平臺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http://salifelink.com)。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時刻關注這一點,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做下去。篇二
一、導入
教師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課題。
板書:
紫藤蘿瀑布
二、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1、教師請同學起來朗讀課文。
師:下面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朗讀一下課文?
生:(稍待片刻,幾位同學舉起手)
師:(巡視片刻)還是請我們的語文課代表來朗讀一下吧。
生:課代表朗讀,其他同學看書。
(教師播放課件)
2、教師與全體同學一起朗讀課文。
3、教師出示第一組問題,請一位同學朗讀問題。并結合課文內容分析以下問題。
圍繞紫藤蘿花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內容?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一串挨著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選擇你認為作者描寫紫藤蘿花的精彩之處,說說你的看法?(題目)
4、教師出示第二組問題:師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為什么沒有摘?作者這樣設計有何用意?
“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過?”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作者聯想到了十年前家門外的一株紫藤蘿,它有什么特點?作者寫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師出示第三組師生探究性問題:
本文開頭說“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而結尾又說“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是否矛盾?為什么?
對作者說的“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過作者這樣的深切的感受嗎?請你談談。
三、總結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對學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紫藤蘿瀑布》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