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后感800字(通用38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著讀后感800字(通用3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著讀后感 篇1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我輕輕翻開了“老人與海”,讓思緒隨著老漁夫揚起的帆在叵測的大洋中遨游。
這部書講述了一個名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獨自把小船劃出老遠,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他從未見過或聽說過的巨大的'馬林魚。他以頑強的毅力和過硬的技術與它周旋了兩天兩夜,終于抓住機會將它刺死。在返航途中,血腥味吸引了許多鯊魚,老人與它們進行了殊死搏斗。極度的疲勞更加削弱了缺少武器的老人的戰斗力,盡管老人殺死或重創了前面的幾條鯊魚,但夜里鯊魚成了群,搶光了老人的魚肉。最終精疲力盡的老人拖著森森白骨返回岸邊。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一部作品,曾榮獲1953年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贊作者是“精通現代敘事藝術,文筆有力,自成一體,這在近作《老人與海》中得到了證明。”然而,我認為這部作品大獲成功的關鍵在于它刻畫了人性中永遠不能被打敗的堅強。
面對遠比自己強壯有力的對手,老人并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調集手頭僅有的物資為保衛戰力品與鯊魚奮力一搏。也許這一群又一群打不完的鯊魚贏了,因為它們奪走了全部魚肉,但我堅信老人永遠沒有被打敗,因為他在這場與整個大自然的惡戰中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無論他所處的環境多么險惡,面對的敵人多么強大,身邊的物資多么缺乏,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或放棄為理想奮斗。“我會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這兩句嘹亮的口號體現出了他在逆境中爆發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圣地亞哥是精神上的圣者,理想上的贏家,他在這場心靈之戰中完勝!至于物質上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人的鋼鐵意志讓我聯想到了體內埋藏著幾百塊彈片的作者;聯想到了慘遭臏刑的軍事家孫臏;聯想到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又丟了手稿的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們告訴了人們人性的強悍和生命的硬度,他們是永遠不能被打敗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荊棘叢生、溝壑縱橫,數不清的困難正等待著我們。面對它們我們必須拿出人類意志中最強硬的部分,毫不畏懼地前進,正如圣地亞哥所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
名著讀后感 篇2
漫畫、卡通、寓言、童話和小人書曾讓我百看不厭,此外,我也喜歡看勵志方面的書,吃過各種版本的“卡耐基”、喝過各種各樣的“雞湯”。眼前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似乎綜合了它們所有的口味,著實叫人喜歡。
書中有4個“人物”——兩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里,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固守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幻覺中追憶和抱怨,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后來,唧唧終于沖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并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郁郁寡歡……
“奶酪”自然是個比喻,代表我們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或心靈的安寧等等。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是一個可愛的故事,輕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當一位被變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骯臟的鏡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時,《誰動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條白毛巾從容不迫地擦去鏡子上的污跡,讓困惑者真正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
一位詩人說,“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個小小的寓言打開了人們的心扉,給人帶來一種內在的勇氣,去直面“軟心理問題”(即醫學病態心理之外的個人心理問題,又叫“正常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每個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礙。
《誰動了我的奶酪?》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應對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掛在脖子上,時刻準備穿上它,在千變萬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尋。
名著讀后感 篇3
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我認為讀書對我來說讀書是一件很歡樂的事情。讀好書,就像結交了良師益友,使我們獲益匪淺;讀好書,就像沐浴在溫暖的春風里,使我們心曠神怡;讀好書,就像找到了歡樂的源泉,使我們領悟到歡樂的真諦!
翻開厚厚的歷史書,古今的一幕幕掠過眼前。看到那聞名中外的四大發明的記載,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之情,情不自禁地贊嘆一句——中國人好樣的!看到所記載的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兇狠殘暴的惡行,罄竹難書,令人發指,可謂人人得而誅之;同時也為那敢于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們所敬佩……
歷史記載書,不但讓我們了解塵封已久的往事,也交給我們許多人生道理。
翻開散文書籍,給我們的不是一種沉重的感覺,相反,它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清新脫俗,與眾不一樣的感受。閱讀朱自清的《背影》,雖然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通篇的語言都十分樸實,但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父子間深沉的愛,讀者為之深深感動。,再試想在午后懶洋洋的陽光照耀下,你正拿著一杯花茶,捧著泰戈爾的《園丁集》——優美的詞匯,細膩的感情,深遠的'意境。那茶香書香融為一體,我們沉浸于此,給我們無窮的享受,讓我們流連忘返……
散文,使我們從《繁星春水》中感受到那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從《樂觀》中學會“不畏挫折,終將獲勝”的信念;從《給亡婦》體會到夫妻間的深情。
翻開名著,看到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讓我們愛不釋手。我們也從保爾身上學會了“鋼鐵精神”;從海倫的身上學會了勇敢戰勝命運,永不低頭的決心;被《巴黎圣母院》里愛斯梅拉達,加西莫多善良完美的心靈所感動……
在此,我引用冰心奶奶說過的一句話:“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確,書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等著我們去挖掘;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書帶給我們知識,教給我們道理。
還記以往一個偉人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是的,讀書本身就是一件歡樂的事情。當我們很認真的去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一份無法言語的歡樂!
名著讀后感 篇4
我愛讀書,沒有什么能夠形容我對它的感情,那是簡單、純凈的喜歡,不帶一點粉飾。在書海中,我能夠盡情遨游,領悟哲理,感受人生,得到成長。
小時的閱讀,只是一幅簡單的插圖,幾句簡短的文字,一個小小的故事,卻足以讓我心生感悟:讀《皇帝的新衣》,我懂得做人要誠實,要敢于說真話;讀《灰姑娘》,我明白僅有心存善良,才會得到上帝的眷顧;讀《丑小鴨》,我認識到華麗的蛻變總是在風雨過后……在這些童話的滋養中,我慢慢長大。
成長為一名“紅領巾”,再成長為一位“共青團員”,書籍仍然是我最好的伴侶。它就像明燈,牽引我走向光明。當我遇到困難,魯濱遜告訴我迎難直上,絕望終究變期望,他讓我重拾信心與勇氣,整裝待發,挑戰困難,最終取得勝利。當我心性浮躁,《性格決定命運》告誡我,良好的`性格才會造就完美的未來,這時我便會沉心靜氣,看庭前花開花落,榮辱不驚。當我怕苦懈怠時,懸梁刺股、囊螢映雪、聞雞起舞等故事會敲醒我即將沉睡的刻苦勤奮,于是我又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做“早起的鳥”、“先飛的鳥”、“勤勞的蜂”……
進入初三,升學的壓力更是席卷而來,數學公式、化學方程式與物理電學弄得我暈頭轉向。第一次月考遭遇“滑鐵盧”,一張張“圈多鉤少”的試卷,讓我有些心灰意冷。放月假回家,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那天晚上,她遞給我一本書:《成功的人背后的故事》,對我說:“孩子,這是媽媽送給你的禮物。”新書在手,豈會怠慢?享受讀書,書香滿口。很快,一個個故事驅散我心空的黯淡:愛迪生實驗數千次才發明出電燈泡;司馬遷忍受宮刑,經歷艱難才著成《史記》;貝多芬即使耳聾,也依舊譜寫出輝煌的樂章……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著辛酸與挫折,我這點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讀著讀著,我的心境越來越平靜。“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將無法使我屈服”,我再次得到勇敢前行的能量,再一次在閱讀中成長。
沏一壺香茗,捧一卷書冊。在裊裊茶香與氤氳墨香中回味閱讀的經歷,享受與感悟漸變為成長,與我合二為一。
名著讀后感 篇5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猶如一壺清茶,那淡淡的清香,滋潤心靈的凈土,在這個寒假里,我就閱讀了中國現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精編。
這本書看上去很深奧,其實它告訴我們的就是人世間最簡單,也是最復雜的一種情感——愛。冰心對小朋友的愛,對偉人的愛,對親人的愛,對世界的愛,都融入在這一紙紙油墨之中。讓我們一起品味冰心這滿滿的愛吧——“因為我若不是在童心來復的一剎那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繁雜之心,來寫這通訊。”這簡單的一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字里行間流露出冰心想讓孩子們擁有一個純真的童年,體現出了冰心對孩子們的愛;“你最愛的人,抱著最苦惱的.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從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時你要佯歡詭笑的在旁邊伴著,守著,聽著,看著,一分一秒的愛惜恐懼著這同在的光陰!”這句話以強烈的語調,闡述了在母親病重時,冰心心中難耐的痛苦。不需要太多的筆墨,冰心滿滿的情感就自然地流淌,流淌……
在這厚厚的一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散文《南歸——貢獻母親的在天之靈》了。這篇文章雖然只描述了母親臨終前的幾天,卻讓我們看見了母親滄桑的一生。消磨、怔忪、孤懸、恐怖、寒風、黯然、彎顫,這一個個讓人心驚膽寒的詞語,讓我們感受到冰心心中的痛苦。“到了夜九時,母親的臉色更加慘白了。頭搖了幾搖,呼吸更加急促。”這句話讓我們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種恐懼。“他突然回身,兩臂抱著頭大哭起來。那時正是一月七夜九時四十五分。我們從此時無母之人了,嗚呼痛哉!”從冰心能把母親去世時間記得那么清楚和強烈的感嘆詞,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冰心對母親的愛,是多么真切呀!
冰心的愛,有對孩子純真的愛,對偉人尊敬的愛,對親人真切的愛,以及對世界感恩的愛。光從冰心的文字就能夠看出,只要是以往施舍過她的一切事物,冰心都會愛它。正如她自我說的,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冰心的散文是清麗的,文字是典雅的,思想是純潔的。讓我們也像冰心女士這樣,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應對生活,用愛給生命添彩!
名著讀后感 篇6
這個暑假,我讀了《狼圖騰》這本書。當我翻書的第一頁時,我便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它,里面的故事太精彩了。作者的語言很優美,讀了這一個個的故事,就如同身臨其境,妙不可言,最讓我喜歡的,便是狼圖騰中的狼了。
眾所周知,狼是邪惡的象征。漢族人民大部分都討厭狼,覺得狼滅絕天性,陰險狡詐,就該滅亡。的確,也有這類詞語描述狼: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看到這些,狼的性格和品質好像就是這樣了。不!事實正相反,狼不僅狡詐,而且機智,狼是自然界中最團結的物種了,它們結伴而行,一起覓食,捕獵到的食物分給母狼和小狼,在我看來,狼是最具"人性“的動物,或者,是人具有“狼性”。
人之所以具有狼性是因為人類曾經向狼學習過。狼曾教過蒙古民族如何打仗,狼曾訓練過蒙古騎兵種。種因素,都表明了狼的不凡和偉大。狼,是蒙古族的圖騰。正如本書中畢利格老人所言,狼圖騰是蒙古族的圖騰,是草原的守護神。狼這么厲害,我倒真想見識一番。看了這本書,我就發現,面對狼族,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陳陣騎著大青馬去大隊上送文件,不聽畢利格老人的話,途中改走小路,不知不覺便來到了狼的地盤,看到了草原狼的雄壯和魁梧。陳陣嚇得靈魂都出竅了,仿佛上到了騰格里。經過了這幾十秒的死亡徘徊,陳陣終于掙扎過來,仿佛靈魂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他想到了畢利格老人的話,狼懼怕鋼鐵的聲音,匆忙之中,陳陣拿起鋼蹬就使勁一敲,這一敲仿佛用盡了平生所有的力量,終于,狼群撤退了,最讓陳陣吃驚的`是狼群撤退時還能做到井然有序,真是太神奇了。
不僅是秩序這一方面,狼族在打獵上的造詣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狼族面對牧民家兩米高的圍墻,采取了搭“狼橋”的方式,一只狼蹲在地上,其余的狼從它身上躍起跳過圍墻,覓食牧民家的綿羊,出來時,最后一只狼則用羊的尸體當墊板,輕松跳出圍墻。當我讀到這,我頓時驚為天人,深深的震驚了:狼怎么會如此聰明,不愧是蒙古族的圖騰啊!
狼,是草原上最神秘的種族,狼是狡黠和智慧的代表,是草原上的宗師和戰神,是蒙古族的圖騰,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名著讀后感 篇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聲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每當哼起這首歌的時候,我便會想起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城南舊事》。
這本書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以自己7-13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小說共包括“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爸爸的花兒落了”五大故事,主要人物有秀貞、小偷、蘭姨娘、宋媽、爸爸等等,作者通過描寫這些平凡的事和平凡的人來描述舊北京的.各種趣事,進而展現人物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蛻變,世事的滄桑,都是通過這些人物的命運反映出來的。
小主人公英子,是一個生活在20世紀20年代老北京城的7歲小女孩,善良、天真、機智、富有同情心、還有一點狡黠。她是善良的,她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并用她自己的方式讓秀貞和妞兒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做盤纏;她是天真的,她和小偷坦誠交往,聽他講自己的故事,與他一起讀《我們去看海》;她是機智、狡黠的,她在秀貞那里染了指甲,回家后遭到了盤問,她機智地回答說是“思康三嬸”給我染的,媽不曉得這位“三嬸”是誰,只好作罷。蘭姨娘引起了父親的曖昧情意,母親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狡猾”的小英子別有居心的做了一會兒月下老人,為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一掃母女倆多日來的煩惱。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小英子爸爸因肺病去世了,小英子的童年也從此結束了。升入中學,我們也正式和年齡上的童年揮手告別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精神的童年逝去了。正如林海音所說“讓實際的童年過去,讓心靈的童年永存!”保持童心,就是不忘初心,只有永遠保持最初的好奇心和熱情,才能讓我們的人生一直不斷進步不斷提升。
名著讀后感 篇8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八十天環游地球》這本著作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說起這本書,首先要談一談這位作者。凡爾納是法國小說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甚至可以說他還是一位預言家,他的預言見證了現代的一些發明,例如潛水艇等。他的作品形象而夸張地反映了19世紀“機器時代”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愿和力量。《八十天環游地球》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本書主要由英國紳士福克先生與人打賭八十日環球游地球一周這條線索而展開,雖然現代交通非常發達,奔馳大陸、飛越大洋眨眼之間,但在19世紀中期,要在八十天內作一次環球旅行卻是難以想像的。可沉著的福克卻一定要完成這一壯舉,并用2萬英鎊來打賭。在途中,他排除萬難,見義勇為地救援了艾娥達夫人,雖然有著偵探費克斯不斷阻撓,還遇到了種種自然和人為的障礙,但他們堅持不懈,克服了一個接一個的困難,終于在第79天回到了倫敦。最終,福克先生贏得了榮譽,也贏得了艾娥達夫人的愛情。
堅持夢想不動搖,就要忍受懷疑、忍受誤解、忍受孤獨。只要我們自己認準了方向,即使所有人都說不可能,我們也要相信自己。馬云說在創辦阿里巴巴時,請了24個朋友到家里商量,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1個在銀行上班的朋友說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他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干,哪怕24個人全反對也要干。最終,馬云一手創建了阿里商業帝國。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偶爾也會遇到他人的不理解和不認可,比如有人會嘲笑早起讀書的你,笑你為何放棄睡懶覺的`機會;比如有人會嘲笑夜晚跑步的你,笑你為何放棄打游戲的時間。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精神,向福克一樣勇敢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名著讀后感 篇9
我看過很多名著,其中《紅樓夢》最吸引我,讓我百看不厭。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的頂峰。作者曹雪芹積十年心血精心撰著,前后增刪五次,還沒完成全書,現僅存八十回,后四十回由后人續寫。《紅樓夢》以寶黛的愛情為一條主線,中間穿插著賈府興衰這第二條重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了府內的日常生活,又敘述了一系列重要事件,情節波瀾起伏;其間又糅合了朝廷、市井乃至鄉間的人情世故和風俗習慣,稱得上是一本百科全書。
尤其是全書塑造了大批的人物形象,諸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賈母、賈政、劉姥姥等一個個躍然紙上。說來奇怪,在這些人物中,我竟然最喜歡王熙鳳。看看黛玉初進賈府的那段,眾人都“低聲屏氣,恭敬小心”,唯獨王熙鳳人未出面,笑聲先至,她潑辣、開朗、外向的性格一下子就凸現在讀者眼前。隨著故事的進行,王熙鳳在賈府中的地位愈發突出,個性也愈來愈張揚,從秦可卿之故開始攬大權,“鳳姐忙得茶飯無心,只是因為平時好強,怕別人褒貶,所以費勁精神,籌劃得十分整齊。”別人都說王熙鳳逞能,而我覺得她作為古代的.女子,敢于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又能把事情辦得非常漂亮,真是難能可貴!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王熙鳳也不例外。她那種善于玩弄權術,謀害他人的壞心腸我們應該拋棄,要不然就會“機關算盡,反害了卿卿性命”。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第十四回“共讀《西廂》”和第十七回“劉姥姥進大觀園”。共讀《西廂》寫了寶玉和黛玉住進大觀園后,小廝茗煙給寶玉買了本《西廂記》,寶玉拿書到了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坐在石頭上從頭細看,忽然春風吹來,桃花紛飛而下,如下一場桃花雨。真是如詩如畫一般的意境,讓我恨不得變成書中人物,和寶玉一起去享受那種人間仙境。
接下來就是寶玉和黛玉并肩促膝,共讀西廂了。共同的愛好,相同的興趣,讓她們深深地被西廂記吸引,讀得恍如入無人之境,真是一對情投意合的癡人,一幅神仙美眷的畫面。
名著讀后感 篇10
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安徒生童話》。在這個假期里我一直都在讀這本由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童話書。這本童話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沒有之一。
《安徒生童話》這本書里面有一百多篇作品,在它里面的作品有《丑小鴨》,《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等。其中我最喜歡讀的是《踩著面包走的女孩》,故事中的主人公英格爾是一個窮人家的女孩子,但她非常驕傲,不知道珍惜糧食,死后沉到地獄里被教訓時被一個女孩的善良行為所感動,最終心靈被感化了。
《安徒生童話》中還有一個故事是《玫瑰花精》,故事講的是一個玫瑰花精在晚上,因為太晚,玫瑰花已經合上了,他沒有地方過夜,不過他看見了一個小亭子,周圍長滿金銀花,于是就想進去睡一覺。這時來了一對年輕的戀人。
“我們只能分開一段時間了。”男子說,姑娘拿出一朵帶有花精的金銀花送給男子,男子走后被姑娘的.哥哥殺了。于是花精告訴了姑娘,姑娘十分傷心,后來她的哥哥還想殺她,可是后來花精們把壞哥哥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
讀完《安徒生童話》,我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感受到了美好的愿望,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愛。
讀了《安徒生童話》,我似乎又進入了另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安徒生童話》里的作品讀起來令人精神愉悅。
作者安徒生是我一個很敬佩的人,因為他生于1805年4月2日,父親是一個鞋匠,很早去世,安徒生童年受盡貧困的折磨,他從小酷愛寫作,1827年發表了第一首詩,在哥本哈根上大學的時候發表了第一部作品。他一共寫了160多篇童話故事,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超級棒!
我喜歡《安徒生童話》,因為他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他的文章里有許多佳句好詞,我們可以慢慢積累起來,用到自己的作文上去。他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勤勞勇敢,學會熱愛生活,也要學會做事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
《安徒生童話》是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們飽受安徒生的艱辛熱情,智慧與希望。感謝安徒生
名著讀后感 篇11
童年,我和伙伴們伴著歡聲笑語走過,留下的是那甜甜的笑和那永不磨滅的趣事。回想那段往事,可能還會不經意笑起來。可當我讀完《童年》后,沒有想到高爾基的童年會如此悲慘。人們常說,許多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深刻的故事,高爾基正是如此。他的著,就向我們展示了阿廖沙在當時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和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故事主人公阿廖沙的父親染上霍亂早早的離開了人世。3歲的他和外祖母,外祖父,母親生活在一起。外祖母是他一生中最珍貴的人,她的愛豐富了阿廖沙的心靈。但是外祖父卻悄悄相反,他的脾氣粗暴,給了阿廖沙不少打擊。他的童年有酸,有苦,有辣,微微泛著一點甜,可他的母親卻把兒子的這一點唯一的甜一同帶進了墳墓。阿廖沙讀完三年級,就永遠的離開了他心愛的課堂,不久就走向人間,到人間去謀生。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
她又胖又圓長著一雙大眼睛和一個大腦袋,鼻子軟塌塌的,總愛穿一身黑衣服。外祖母總是跪著,一只手按著胸口,另一只手在地上畫著十字。還總說自己是有罪的,愚蠢的女人。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外祖母是一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的人。她用優美的故事激發了阿廖沙對正義事業的美好希望。我多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年代里呀!現在高科技迅速發展,一切事情都變得快捷方便。我們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祖輩們為我門提供了這么好的環境: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嘗;你想要什么,就給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來保護你。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阿廖沙卻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會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名著讀后感 篇12
這個世界在我們的眼中是精彩的,生動的,有聲有色的,五彩斑斕的。日月交替,潮起潮落,花開花謝,草長鶯飛,百鳥鳴唱……可還有許多人,他們卻不能領略這世界的美好。例如:海倫.凱勒。
聰明美麗可愛的姑娘——海倫,因為一場幾乎奪去她生命的大病,讓她從一個健康的人變為了從此世界中再沒有了美好音樂,美好畫面的聾啞盲人。這該是多大的打擊,常人是無法想象的。樂觀的海倫從此變的情緒暴躁,愛發脾氣。她徹徹底底地對未來的人生絕望了。她內心是多么渴望燦爛的太陽,渴望滴答的雨聲啊!
上帝在關上門時總會再打開一扇窗。在當海倫面對挫折,幾欲放棄時,她迎來了一個讓她重生的希望——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這位恩師猶如一盞明燈,將海倫黑暗迷惘的人生點亮了!
老師悉心的用愛哺育海倫,教她寫字、認物,讓她感受到世界充滿愛,她永遠活在愛的.海洋里。終于,在海倫夜以繼日的努力學習與頑強奮斗中,終于學會了說話。在求學過程中,她孜孜不倦,努力向上,憑著一股不屈不撓,身殘志堅的意志,與顯著的能力畢業于多少常人都無法達到的高度——美國哈佛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畢業后,她也為這個世界奉獻出了愛心,致力于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為殘疾人改善生活環境,并為他們創造受教育的機會。她曾周游世界,為殘疾人加油鼓勁,給予他們生活的信心,最終成為了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這本書的字里行間中無不散發著海倫對生活的熱愛,與她的樂觀堅持。她用熱情向上的態度告訴我們要珍惜,感恩眼前來之不易的一切。
一生中,她只有短短19個月的時間來欣賞這個世界,只有19個月的時間來傾聽這個世界,只有19個月的時間來訴說這個世界。她想記、聽、看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三天”對于常人來說是一瞬間而已,而對海倫來說,這只能是個“假如”。
有位哲學家曾說過:“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海倫憑借一顆頑強的心,在逆境中成長,讓我們感覺到來自靈魂,來自精神的力量!
名著讀后感 篇13
讀《簡愛》有感當腳下的第一步邁入深不可測的低谷,當冷酷絕情的命中注定的淺吟徘徊在耳際,當惡俗勢力匯聚,沉重地壓制在你的肩頭,你將如何承載這一切?你的棱角是否會被堅硬的石塊打磨得圓潤光滑,失去它原有的銳利,還是你依舊會保持你不可一世的桀驁不馴的微笑,在風塵中獨守飄逸,懷著一顆感恩與寬容的心……簡愛,讓我走進你化繁為簡的心靈,聆聽你的坦誠傾訴……可以感受到,夏洛蒂·勃朗特寫這本書時內心夾雜著苦楚和恐懼,憤然抗爭的勇氣,和對變化莫測的世界的敬畏之情。簡愛也是在黑暗中艱難地摸索,
無數次碰撞和美好幻滅促使她愈加不易妥協。而一絲絲微弱光明的洗禮又賦予了她不滅的渴望和點點滴滴的感恩。當簡愛在醫生的勸說下被送到了洛伍德學校,學校的校長是個冷酷的偽君子,想盡辦法從精神和肉體上摧殘孤兒,幸運的她在這遇到了善良的坦普爾老師和充滿愛心的海倫同學。海倫曾說“命中注定要承受的東西卻受不了,那就是軟弱,就是愚蠢”。是的,簡愛做到了。她狂放地追求個性的自由,沒有在迷惘中失去本性;她擁有虛懷若谷的氣度和海納百川的胸襟;她平實而倔強,沒有絲毫的偽善和矯揉造作;她深沉而寧靜,拋棄原有的浮躁,對海倫對但普爾心懷感恩……她在感恩中成長,她是鳳凰涅槃,等待浴火重生!
當簡愛離開桑菲而德,來到圣約翰的家,他得到了圣約翰一家的熱情的照料和無微不至的關懷。當得知圣約翰是她姑媽家的兒子,她亦決定將遺產分給他。簡愛不忘感恩,以純凈如冰的心靈,以澄澈的方式,報答別人的點點恩情。她平凡外表下隱藏的'不朽靈魂,在這個平庸的世界上,顯得格外珍貴,卓然奪目!當聽到無助的羅切斯遙遠的呼喚,她毅然決定回到他的身邊。因為她堅持平等純粹的愛;心靈吻合的愛;他重視愛、更重視尊嚴……《簡愛》,給了我返璞歸真的心靈凈化,讓我體味到她充滿感恩的心。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已經成為獨立女性的經典,希望有更多的充滿感恩的簡愛從陽光中、雨露中走出,釋放人生的激情與豪邁!
名著讀后感 篇14
前幾天,我有幸讀了《青鳥》這本書,我被里面那扣人心弦的情節所吸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講的是兩個伐木人的小孩尋找青鳥——幸福的象征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是迪迪和麥迪,他們是一對兄妹,在平安夜,他們受仙女貝麗所托去尋找青鳥,幫她醫好自己小女兒的玻仙女還給迪迪一頂綠色的帽子,上面有個帽徽,帽徽上鑲嵌著一顆雪亮的大鉆石。只要按住鉆石,事物的靈魂就會顯現,將鉆石轉向右邊,會看見事物的過去,將鉆石轉向左邊看見的'則是未來。這時,所有靜物和動物都能像人一樣說話、站立。于是迪迪和麥迪便踏上了長長的征途,他們先后來到仙女宮、懷念國、夜宮、享樂宮、未來王國、墓地、森林等地方,歷經千辛萬苦才發覺幸福的青鳥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讀完這本書,我回味無窮,慢慢品嘗這本書中的點點滴滴。我又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學會樂觀,有時候你只要學會樂觀,就會解決一切難題,找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真理和幸福。
青鳥——是你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使我更加自信。青鳥——是你使我找到了幸福在哪里!
我和媽媽一起讀過許多本童話故事,我偏偏拿來《青鳥》來講講感受。這是一個用心靈尋找幸福的故事,在小主人公米蒂爾和他的妹妹蒂蒂爾找青鳥的過程中,我最終知道,幸福的真正含義就是給人以幸福,自己才更接近幸福,同時幸福就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
在平安夜,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仙女讓他們去幫助尋找一只青鳥,只有這只神奇的青鳥,才能找到幸福。孩子們在光神的指引下,去尋找這只青鳥,他們在回憶國、夜宮、享樂宮、未來國里,在貓、狗、陪伴下,歷盡了千辛萬苦,但青鳥總是得而復失,最終還是未能找到。他們原以為會沒有幸福,當老掛鐘的敲擊聲傳來了,他們從睡夢中醒來,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他們發現自己躺在自家的床上。可是,這神奇的一夜,蒂蒂爾喝米蒂爾知道了幸福就在自己的身邊只要自己去尋找,故事的結尾,原來意味著幸福的青鳥就是蒂蒂爾養的小鴿子,從那以后他學會了與別人分享幸福,學會了堅強,也學會了慷慨待人。
青鳥的故事告訴大家,生命的本身就是幸福的,幸福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哪里有愛哪里就有幸福!當你得到了幸福請將它們和別人一起分享吧。
名著讀后感 篇15
有一顆愿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題記
人世間可怖的東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軀中深藏著的意志在剎那間迸發。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經歷了九死一生的冶煉,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們就像毛毛蟲,在繭內積蓄著能量,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唯有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他們才會為自己感到驕傲。
青年水手唐代斯就是這樣的人。他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時,卻因小人的誣陷而入獄。在四面環海、不見天日的死牢中被關押了整整十九年。越獄后,按照獄中已逝的好友神甫的囑咐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島上找到許多財寶。他化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報恩,并向仇人報仇,最后揚帆而去,不知所蹤,將剩余的財產全部留給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爾之子——馬克西米連。
看過這本書的人,或許會為他悲慘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許會因他得到一筆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額的財產而感到羨慕——我也羨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額財產,而是因他擁有這樣精彩的人生。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我難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過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許就如丁玲所說:“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都能適應。”生活何嘗又不是這樣,無數次的摔倒,又無數次的爬起來。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選擇放棄、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基督山伯爵吧!基督山伯爵告誡馬克西米連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在這個世界上既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嘗到極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來到之前。人類的所有智慧都包含這在四個字里面‘希望’和‘等待’。”讀懂了這句話,對人生的認識也就更深入了一層。
人生總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永遠向著最前方看,你就會越來越接近目標,把目光放得最遠,使自己的一生沒有絲毫遺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這些作伴,再漫長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名著讀后感 篇16
其實《愛情心理學》這本書所蘊含的愛情非常的廣泛,但我把它切合了一下大學生的心理實際,倒是也確立了一個屬于我自己,適合我自己的愛情觀。
愛情,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普遍贊頌、普遍追求的事物,也是人們一直無法真正看透的事物,它不僅是詩人和藝術家們永恒謳歌的主題,也是每個熱愛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鑰匙。到底愛情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呢?是莫大的喜悅和幸福吧,它使人們充滿了巨大的內在動力,使那些陷入絕境中的人們能夠勇敢的`去面對困難,鼓勵他們重新站起來去獲得生的希望,然后繼續努力的去追尋那份自己想要的幸福。費爾巴哈曾經說過:對于戀愛對象來說,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以自身的存在而使對方感到快樂…只消瞥一眼心愛的人,我們就會心醉。”但是我們知道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所以愛情除了會帶給我們幸福之外,它還會帶給我們無盡的痛苦和悲傷,使人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處于失戀中的人就常常因此失態。當我們在愛的很深的時候要承受戀人的離逝時,那種痛就更是讓人難以承受,那一下子憔悴的臉容讓人看了心酸不已。
現在的大學生存在著各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就包括了戀愛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心中的愛情始終是純潔高尚的代名詞,而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我覺得對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來說,培養健康的愛情觀與戀愛行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我們必須提倡志同道合的愛情,因為這樣的愛情才是真正堅固,能夠堅不可摧的愛情,要知道,兩個人在一起要有話可聊,感情才能日益漸進嘛。試想一下,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一點話題都沒有,悶悶的,那感情還怎樣培養啊!當然我不能否認,也會有特殊的情況存在,但那畢竟只是少數。所以我覺得兩個人兩個人在一起的話,最好是志同道合。
其次,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我們仍然要把建設偉大祖國這一目標放在首位,先努力的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而不是把大部分的寶貴時間都用在了談情說愛上,簡言之,就是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要分清孰輕孰重。不要誤了自己也誤了對方。
名著讀后感 篇17
《三國志》不像《三國演義》,它只具簡單史實,并無多大筆墨去渲染事件、去讓事件被描述得更加具體和精彩,這就使得讀者有聯想、虛構和批判的空間。對于小說家,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材料,發揮自己的想象,輔以自己的創作才能,著成一部小說,而且讓小說比史書更加能引人入勝。對于普通大眾呢?他們私下里就會流傳關于事件的始末,或真實或虛妄,對被隱藏的真相可能會不服氣地披露,對崇拜者可能會大肆吹捧,對厭恨者則有可能更加歪曲,或以陰謀論議之。民間的傳說能讓事實本身更加清晰明朗,也能讓事實真相更加撲朔迷離。比如,在《三國演義》里,關羽的忠義形象通過作者虛構的一些事件,而被強化乃至神化;諸葛亮更是被描述得“多智之近妖”,好像什么事情他都知道、能預測一樣;不幸的是周瑜被樹立成一個心胸狹隘、英雄氣短的形象;曹操也被怒斥為“奸雄”。對于這些小說情節或是民間傳說,好言也就罷了(雖然也可能有誤解,但至少沒有污蔑),若是被壞言論之,遭后世不斷誹謗,一生真實形象全無,實可悲也,則真乃謂之人言可畏。
另外,陳壽乃晉朝大臣,對于朝中人物的記述多有曲筆。如對于司馬炎篡奪魏國帝位的時候,陳壽評曰:“古者以天下為公,唯賢是與。后代世位,立子以適;若適嗣不繼,則宜取旁親明德,若漢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準也。”還有對魏國時期司馬氏家族的描寫多有隱惡溢美之嫌。這恐怕是在對當朝的避諱吧。亦即是說,基于政治厲害,一般當朝的史學家都不敢直言當朝弊端。敢于批評當朝執政者的所為、揭露當朝執政者的罪惡的人,不僅文字難以流傳于后世,而且自身連帶家族其他成員的性命也有危險。這種黑暗情況在中國的'歷朝歷代皆有可悲地發生,而不僅僅是發生在封建時代。
由此論之,即使是從史書里,我們也無法完全獲知歷史的真相。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比如你在看宋朝大官寫的史書,那么這本書關于本朝的記載多是有所回護的。也就是說,是非功過,真正的歷史只能留予后人說。不知過了若干年,那時候的人們對于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年代的歷史,會是怎樣記載和評價的呢?
名著讀后感 篇18
今年假期,我認識了一張天價而樸實的網——夏洛的網,這張網詮釋了友誼的真諦,讓我又重新領略到友情的純真與溫暖。
夏洛是一只蜘蛛,一種極其卑微,只能在房檐林間躲藏著靠網捕食的小動物。威爾伯是一只憨厚可愛的小豬,它在圣誕前夜要被做成火腿,因此,威爾伯感到十分絕望。然而一聲“我會救你”,令威爾伯又有了希望。蜘蛛夏洛用盡一生的精力去救威爾伯,在網上歪歪扭扭地織出“王牌豬”“了不起”。讓威爾伯的'主人朱克曼先生和鎮上的人認為它是一只“神豬”,這令威爾伯安寧地度過了余生。
威爾伯沒有為夏洛做過什么事情,夏洛卻付上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無私偉大的愛。夏洛對威爾伯的愛,真誠、簡單、不求回報。在他的心中,威爾伯是他的朋友,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兒。他晚上拖著疲累的身體,安慰威爾伯。為他講“堂姐斗魚”和“飛天蜘蛛”的故事,并為他唱起了好聽的催眠曲。我仿佛看到一個媽媽在哄心愛的孩子入睡的溫馨畫面。擁有這么一個朋友,那么深情,那么有本事,威爾伯無疑是最幸福的。
它們之間的故事,每一件都充滿溫情,令我的心久久無法平復。其中有一個情節深深打動了我。威爾伯要去展覽會獲得它人生中一項閃耀的獎項。夏洛此時因到了產卵期而心力憔悴,十分虛弱。但因為威爾伯需要它,夏洛便奮不顧身地陪威爾伯去展覽會見證他的光榮時刻。那天,它為威爾伯織了最后一個詞“謙恭”,令威爾伯獲斬獲大獎。當天晚上,夏洛便去世了。留下了一個卵。威爾伯十分悲痛,含著卵,回了倉庫。夏洛死前也未見到孩子一眼,孤獨地躺在荒外。
在威爾伯心中,一直有一張愛的網——“夏洛的網”。它告訴我,友誼是純樸無私的,不摻和利益,不求回報。友誼是一種責任,簡單、真誠。
威爾伯的又一個春天來到了,“雪融化成水流走了,小溪和渠溝流水潺潺。一條胸前有紋的歌雀飛來,唱起歌來。白晝變長,天亮得更早了……天空似乎更加開闊,溫暖的風吹了起來。”一段溫暖的文字給這個故事畫上了句號。
合上書,我此時的心情,如同嘴里那塊糖,潤潤的,甜甜的……
名著讀后感 篇19
《飄》描述了一個位南方女子的一生,塔拉莊園的莊園主的長女思嘉。奧哈拉是個迷人的混血兒,她喜怒行于色而且任性。
16歲時的她不顧一切地愛上了艾希禮,決定找個機會向她表白。在艾希禮家周末舉行的宴會上,她出盡了風頭,但未能如愿以償,這一切都被善解人意的瑞德。
巴特勒看在眼里,在自尊心與虛榮心的驅使下選擇了她根本不愛,而且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查理做丈夫,想借此報復艾希禮對她的冷淡,南北戰爭不久,查理陣亡,思嘉成了寡婦,受到了封建規矩的約束,強制割舍掉自己的最愛,與媚人的行裝,這對于極具有個性的思嘉是一個嚴重的打擊,再一次義賣會上她又遇上了瑞德,漸漸的對此人生出些好感。
后來又是瑞德在戰爭危機時刻冒著生命危險幫她和艾希禮的妻子返回了塔拉莊園,在那里思嘉被迫挑起生活的重擔,這一個重擔將一個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磨練成一個堅強的人,但為了維持莊園而嫁給了弗蘭克,不料又再度做了寡婦,后來在瑞德的再三懇求之下,思嘉和他結為夫妻,并生下了可愛的女兒邦尼。
但是思嘉對艾希禮始終難以忘情,失望的瑞德只好把他的愛轉移女兒身上,在艾希禮生日前一天,思嘉以他萌發了舊情,這大大次喪了瑞德,等到思嘉最終認識到她真正愛的人是瑞德時,他卻已經離他而去了。
一個養尊處優的莊園主小姐母親和嬤嬤對他的教育是讓他具備大家閨秀的'風范和教養但他骨子里卻有一種桀驁不馴的品格,當無情的戰爭卷走了一切后,精力旺盛的思嘉不得不用各種手段,迸發生命的全部力,量殺開一條血路來自謀生活,無論遇到怎么樣的困難,思嘉搜不會氣餒,當瑞德離他而去后,她仍然信心十足地說道:“是啊,明天還會有明天的太陽照耀著大地。”
思嘉這個靈魂明澈,對生活永不絕望的強悍婦女,有著奮勇前進開拓道路的意志,這種意志耐人尋味學習。
《飄》也放映了南北戰爭的殘酷場面,戰爭的風暴使南北的傳統和秩序一夜之間隨風而逝,發戰爭財的政府御用商人和戰時做投資生意的暴發戶們弱肉強食爾虞我詐,而那些恪守就有規矩的貴族們都破敗了,以及隨舊制度和奴隸主的不勝惋惜。
名著讀后感 篇20
剛看過這本書我就被里面的人物所震撼了,有對生活充滿信心到墜落深淵的祥子,市儈氣濃的虎妞,冷血,嗜錢如命的虎三爺;小知識分子,曹先生……他們都栩栩如生,引人思索。
看著的主人公——祥子,一步步走向深淵,一點點浪費生命,我很震驚,當初那個勤勞,樸實,忠厚,善良,注重信心和講義氣,有小生產者所共有的積極進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的祥子哪去了!怎么會變成一個懶惰狡猾極端自私,還耍無賴的“是什么使祥子墜落?是挫折?老師常說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遇到許多挫折,但如果我們不能把它變成人生的寶貴財富,那么它就會成為生活中的災難,如果拿開祥子后來的,那么,那個勤勞善良的小伙子是不是很讓你感動呢?其實我們都該明白人生的不完美,我們也都應該原諒不完美的人生。畢竟十全十美少之又少。
那個像男兒一樣做事干凈利落爽快,具有許多剝削階級的色彩,貪吃懶惰,好逸惡勞。市儈氣很濃。瞧不起大雜院的.那群苦人的虎妞,是一個舊社會瞻仰了許多惡習的婦女。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許多優點,同時也看到了許多缺點,像他那樣豪爽的女子,世間應該少有!也許有許多人不喜歡那個流里流氣的人——虎妞。但是請你不要否認她,想想虎妞的好處,體會發現其實為了自己想要的而努力爭取的她,也是該令我們欽佩的吧!
曹先生一個人懂得下層勞動人民疾苦的舊社會,小知識分子,也許當時,他也非常不滿于當時的政治觀念,但是受時代局限,這也就使他并沒有成為真正的戰士。在那個舊社會里有太多的自私,與不幸。但是如果我們都有樣子剛開始的意志就一定會擺脫貧困與災難。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人物性格,塑造了不同的人生。從這本書里,我真的懂得了許多許多,也真的學到了好多好多……我們其實不該抱怨蒼天的不公,讓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已經是最公平的,不要忘記我們擁有的同樣的東西——生命。
祥子的墮落難道是因為蒼天的不公嗎?不,是因為他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名著讀后感 篇21
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這是我最近在《父母課堂》雜志上看到的,能引發我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說,好父母不是靠學出來的,而是靠悟出來的。把總是用眼睛盯著孩子變為不斷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注重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才是解決孩子問題的關鍵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這樣鮮明的觀點。是的,做好家長的關鍵就是要自覺地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去感悟,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歷程,父母必然也要有個不斷進步不斷學習的過程。
把眼睛盯著孩子變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絞盡腦汁的事情。平日里,大多數父母都有一個共通的地方:從孩子的飲食、言行、禮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審視孩子,總想把他們規范到自己的理想狀態中。可很多的事實又不爭地告訴人們,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個共同點:得到的批評多、收到的表揚少。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缺點、總是依賴與外力矯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養是很難見效的。家長應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目的是告訴我們父母要不斷地去反思和改變自己的教育行為,更多的是要通過學習提升自己,找到解決孩子學習和成長問題的鑰匙。
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問題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對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變化,孩子依賴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向孩子學習、讀懂孩子這本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問題,向孩子學習,了解孩子的特點和真正需要,才能與孩子產生心靈的共鳴,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貼心人和助推者。
最后作者還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家庭中建立學習團隊,與孩子共同學習。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可以說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學習場所,也是滲透力最強的學習環境。為孩子營造家庭良好的學習氛圍,譬如:對知識的追求,對科學的崇尚,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氣,生活中的溝通,知識的分享等,這種氛圍的營造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愿我們每一個家長都做一個明智的學習者。
名著讀后感 篇22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部神魔長篇體小說。這部小說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師徒四人歷經千辛萬苦,從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是我心目中的男一號,他自封為齊天大圣,法術高強,如意金箍棒是他的獨有神器。孫悟空是一個堅持自己信念的猴子,當他去拜師學藝時,師傅要教他道、流、靜、動的.道法,他卻不學,一心只要學習長生不老之術,學會了長生不老之術也就學會了很多法術。可他卻高傲了起來,在師弟面前賣弄法術,終被趕出師門。這段就告訴我們做人要虛心,不能驕傲,要明白學習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為了在別人面前賣弄。悟空還是一個臉皮薄的猴子,偷吃人參果之后,你就老老實實被罵幾句,他卻一氣之下把人參果樹推倒了。悟空本身就毛燥又沖動,推倒人參樹之后只能找人幫忙。
在收服沙僧的時候,他更是被好好暴露了一下缺點:悟空不善長水戰,只能讓八戒下去把沙僧引上岸來。悟空一看沙僧上來了,直接上去就打,這就是他急躁的本性。作者吳承恩并沒有直接說他是一個猴急猴急的毛猴子,而是通過對他的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來讓我們了解到這個孫悟空就是個猴急猴急的孫猴子。不過一路走來,他的智商在增長,開始他很毛燥,妖怪一來還是一棒子;野獸一來更是一棒子。不過他在觀音寺一戰時居然沒有一棒子亂打,而是將計就計把寺院一把火燒了個片甲不留,這就是進步。
豬八戒來歷不凡,從天蓬元帥變成豬也是厲害。我最喜歡他的一片赤子之心,他創家立業,種麥插秧,不怕苦,不怕累。不過他的色心,貪心和畏懼之心也一一暴露在讀者的面前。作者吳承恩讓每一個角色的形象都活靈活現,各具特色。
《西游記》是我讀的第一部文言文版長篇小說,雖然有很多字我不認識,有些句子的意思一下子也理解不了,但是它輕松有趣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繼續往下讀。作者吳承恩的許多寫作手法也非常值得我學習,例如通過環境描寫襯托人物的心理變化,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后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要多多運用這些描寫手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名著讀后感 篇23
墻角里鉆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濕、沒有陽光的墻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癡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艷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摸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瑪格麗特的愛情悲劇故事就是這樣的。一介弱質女流在放蕩且無目的'的生命中找尋到了真愛,為此放棄了自己習以為常的大量物質享受,放棄了一切能使自己暫時快樂的糜爛生活習慣,只為求能和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要從深陷的泥潭中爬出來,是要花很大的力氣和決心的,況且還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人們的不理解和排擠,還有自私的人們的惡意中傷。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愛人分開了,誤會使最愛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羞辱她,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許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瑪格麗特死了,孤獨的死去,再也沒了活著時的奢華,以前無數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轟動,死的時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許,瑪格麗特并不是個完全的悲劇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愛,她的靈魂得到了凈化。貴婦人們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質的享受,卻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塵莫及的。奇怪的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人們,明明鄙視放蕩的妓女,卻又要逼良為娼。如果瑪格麗特沒有生在這樣一個骯臟、虛偽、殘忍的資本主義時代,或許她就是圣母瑪利亞。可惜那樣的社會,那樣的時代
感謝小仲馬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連圣母也會被玷污。而在瑪格麗特被玷污的軀殼下,頑強而又圣潔的靈魂正是讀者們暗暗哭泣的原因。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墻角,能每天和陽光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麗,也不要重復前世的悲劇。
名著讀后感 篇24
《巴黎圣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 整部作品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丑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丑陋的殘疾人伽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欲。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范本。 書中描寫了一個殘酷的社會,和在那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人物的狀態,麻木的弗比斯,最底層的老鼠洞里的幾個隱修女,至于副主教弗羅洛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弗羅洛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里,他第一次體驗到人性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副主教和伽西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鮮明對比,同樣愛上了美麗的姑娘,同樣的遭到了拒絕,他們的愛都是那么的熱烈,那么的誠摯,可是,一個是占有,一個是奉獻,已占有為目的的,當目的無法達到的時候,他想到的是毀滅,毀滅別人;以奉獻為目的的,當無法奉獻的時候,想到的也是毀滅,毀滅自己。
悲劇永遠是悲劇,在悲劇中卻給我們這些讀者許多想象,卡西莫多抽泣著從心底發出一聲呼號:“啊!我所愛過的一切!”時心里的那種矛盾、悔恨、自責都一統表現出來。我猜:他的矛盾因為他輕松地把養父給“殺死了”,畢竟這是養父——恩父,但是為了他所愛的愛斯梅拉達,他只能情不自禁的做了這一切;他的悔恨因為他認識并愛上了愛斯美拉達,至使他殺了救命之恩的養父;他的自責
名著讀后感 篇25
《雷雨》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這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美,許多段落被人們反復背誦,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匯總而后升發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和品位。雷雨從開始似乎就注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復雜的關系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并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志。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后,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凄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名著讀后感 篇26
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就在于——責任。簡單的說,按時上班準時開會等一些工作上的小事,真正能做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違反單位制度,說到本質就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首先是對自己單位和職業的不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
“責任重于泰山”,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每一個能夠成功發展的優秀企業都非常強調責任的力量。可以說一個人的成功,與一個企業和公司的成功一樣,都來自于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斷超越自身的努力。從某種意義上講,責任,已經成為人的一種立足之本,成為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能力。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即使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他也會和各種團隊、組織和人員發生往來,在這個過程中,責任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責任,組織不會聘用你,團隊不會讓你加盟,搭檔不愿意與你共事,朋友不愿意與你往來,親人不愿給你信任,你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拋棄。()在這個世界上,有才華的人太多,但是有才華又有責任的人卻不多。只有責任和能力共有的人,才是企業和公司發展最需要的。
尤其是本書的最后一章談到:責任即榮譽。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為企業分擔憂慮,給領導減輕壓力,給上司以支持,給同事以幫助;為榮譽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努力工作,忠誠于企業,在捍衛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自己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人可以不偉大、人可以清貧,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肩上的責任,扛著它,就是扛著自己生命的追求與信念;扛著它,就是扛起對自己人生的美滿與幸福。
記住那句精典的歌詞:“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試著走進風雨,去尋找你心中的彩虹吧,帶上你羽翼豐滿的翅膀翱翔吧!
名著讀后感 篇27
我從小以書為伴,以書為友,自然讀了不少好書:有伴我成長的童話;有讓我知人情懂事故的文學名著;還有令我知識豐富的科普讀物總之我博覽群書,讀過的書數不勝數,但我最愛的還是史書《資治通鑒》。我從小與眾不同,喜歡別人眼中所謂枯燥的歷史。自從一次在書店里獨具慧眼的挑中了《資治通鑒》后就愛不釋手。自己時常沉醉于書中,看得廢寢忘食也是常事。《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北宋宋神宗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
主要講敘了三強分晉到五代十國的滄桑歷史,其中的改朝換代,人文風云令我感慨萬分。
書中的人物不少,其中令我敬佩的人也不少。蜀國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一手締造了蜀國;唐太宗李世民,勵精圖治,文韜武略,使封建王朝達到鼎盛;女皇武則天,有治國之才,用人之術,可謂巾幗不讓須眉,還有完璧歸趙的藺相如,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良。令我敬佩的人數不勝數,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學習他們的'優點來充實自身,將來才能像他們一樣有一番大作為!
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歷代雖有雄才大略之人,但臭名昭著之人也不計其數。秦始皇雖有統一六國的蓋世功勛,但其兇狠殘暴也是婦孺皆知的,他焚書坑儒,荒淫無度,建造無比豪華的阿房宮,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還有隋煬帝楊廣他心機頗深,虛偽做作,又荒淫暴虐,使得原本的繁榮盛世變得民不聊生。請君入甕的來俊臣,口蜜腹劍的,李林甫。他們遺臭萬年,為世人所唾罵。我更應該牢記前車之鑒。資治通鑒的本意也是如此。
這本《資治通鑒》令我受益匪淺,它使我學會了如何做人做事。我讀它不僅豐富了知識更讓自己終身謹記前人之事。記住小人的下場,學習圣天的品質,奮發向上,報效祖國,報效人民。
歷史是輝煌的,這茫茫史海,讓我暢游其中。毛主席的《沁園春》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看來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認為,只要我們綜合歷史上那些所謂的英雄的優點,真英雄還在現代。在如今的康泰盛世中我們更應該汲取前人的優點,牢記前人的過失,奮發向上,成為一個真英雄!
名著讀后感 篇28
簡·愛是個孤女,出生于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于染上傷寒,在一個月之中相繼去世。幼小的簡寄養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簡過了10年受盡歧視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毆打,簡被關進了紅房子,使她大病了一場。
舅母把她視作眼中釘,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離開來,從此,她與舅母的對抗更加公開和堅決了。以后,簡被送進了羅沃德孤兒院。
孤兒院教規嚴厲,生活艱苦。簡在孤兒院繼續受到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由于惡劣的生活條件,孤兒院經常有孩子病死。簡畢業后留校任教兩年。簡厭倦了孤兒院里的生活,登廣告謀求家庭教師的職業。
桑恩費爾德莊園的女管家聘用了她。莊園的男主人羅契斯特經常在外旅行,偌大的豪宅只有一個不到10歲的`女孩,羅契斯特是她的保護人,她就是簡的學生。
一天黃昏,簡外出散步,邂逅剛從國外歸來的主人,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以后她發現她的主人是個性格憂郁、喜怒無常的人,對她的態度時好時壞。整幢房子沉郁空曠,有時還會聽到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聲。
一天,簡在睡夢中被這種笑聲驚醒,發現羅契斯待的房間著了火,簡叫醒他并幫助他撲滅了火。
此時,她已經愛上了羅契斯特。其實羅契斯特也已愛上簡,他只是想試探簡對自己的愛情。當他向簡求婚時,簡答應了他。
婚禮前夜,簡在朦朧中看到一個面目猙獰的女人在鏡前披戴她的婚紗。
第二天,當婚禮在教堂悄然進行時,突然有人出證:羅契斯特先生15年前已經結婚。他的妻子原來就是那個被關在三樓密室里的瘋女人。法律阻礙了他們的愛情,使兩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個凄風苦雨之夜,簡離開了羅契斯特。在尋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簡風餐露宿,沿途乞討,歷盡唇難,最后在澤地房被牧師圣·約翰收留,并在當地一所小學校任教。
不久,簡得知叔父去世并給她留下一筆遺產,同時還發現圣·約翰是她的表兄,簡決定將財產平分。圣·約翰是個狂熱的教徒,打算去印度傳教。他請求簡嫁給他并和他同去印度。簡拒絕了他,決定回到羅契斯特身邊。
她回到桑恩費爾德莊園,那座宅子已成廢墟,瘋女人放火后墜樓身亡,羅契斯特也受傷致殘。簡找到他并和他結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名著讀后感 篇29
在去上海出差的飛機上看完了小說《擺渡人》,買它主要是被封面上的各類褒獎蠱惑:“一舉摘得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愈小說”。雖然我了解過所謂的暢銷書都是水分充沛,但還是不能免俗,被光環吸引。
故事的梗概是說,一個各種不爽的15歲單親少女獨自去看望多年未見的生父,結果發生了車禍,倒霉少女的靈魂離開了肉體,遇到了那個將引領她去往生命彼岸的那個擺渡人,一位16歲的美少年。
路途艱難險阻,魔鬼始終跟隨,企圖將少女的靈魂帶入地獄,兩人只有在隔幾百里地才有一個的安全屋里才能躲避魔鬼的侵襲。孤男寡女日久生情,擺渡人讓倒霉少女心旌蕩漾,愛情和求生的欲望最終戰勝了恐懼,兩人奇跡般地一起回到了事故現場,啪嘰,她的靈魂回到了肉體中,被救援隊拯救,而美少年也出現在了她的世界中,“原來你在這里”,大團圓治愈系老梗。當然,為了吸引眼球,青年男女壁咚這樣的橋段也是必備的。
由于作者對于“荒原”各種陰森恐怖惡心的場景和人物內心的描述過于細膩逼真,我一度被書中兩人被虐的場景嚇到,不想再看下去,這確實達到了書評中讓“靈魂震顫”的效果。
擺渡人作為一種隱喻,是那個能夠讓人蛻變,重塑心靈,到達美好彼岸的人。美少年說:被他引領成功走向彼岸的靈魂不計其數,他會根據不同的靈魂特征來改變自己的.名字、年齡和長相,他告訴女主,擺渡人實際上是靈魂意念的一種投射,就好像因為女主本人是15歲,所以她心目中理想的擺渡人就是年紀相仿、顏值爆表、身材偉岸的男性,可以供愛慕和依賴。他還反復提到:他們在“荒原”歷險時看到的種種奇幻場景,也都是女主想象出來的,靈魂是不需要吃飯喝水睡覺的,那么為什么還會覺得累?那也是女主的一種習慣或者說幻覺。
于是我驚愕地發現,其實小說作者闡述的是一個哲學命題: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要去往何處。周國平說:一個人的一生要有兩個朋友:一個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二是大師或好書。在小說中,擺渡人也許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女主,只不過以一種更超然的形式存在,映射出的是那個蛻變前的女主自己。
名著讀后感 篇30
讀了夏衍的報告文學《包身工》之后,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包身工的悲慘遭遇、苦難生活催人淚下,應對于資本家的剝削、壓榨,感到無比的痛恨,我信感今日生活的幸福。
我自豪,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國家,有光、有熱、有溫情、有期望!讓我們體會完美的新生活、新社會,珍惜今日,熱愛我們的新中國。
六十二年前的今日,包身工們正睜著一雙失神的眼睛,拖著沉重的雙腿在來回地工作著,一不細心,就會遭到一連串的打罵;而此刻和他們年齡相仿的我們呢?卻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認真地聆聽著教師那循循善誘的教導,一雙雙明明亮的眼睛撲閃撲閃地時時迸發出智慧的光芒,這些也許是包身工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他們本是還會撒嬌的孩子,但黑暗的舊社會吞噬了他們的.童趣、他們的幸福、他們的一切。伴隨他們的是殘酷的制度,惡劣的環境,非人的生活,有多少包身工冤屈地慘死在魔鬼般的工頭手下。
每一天早晨四點,“蘆柴棒”在“豬玀”的叫喚聲中,踩著緊張慌亂的步子,咳著喘著,去燒開一大鍋稀飯。我呢?起碼到五點半起床,吃了母親做的早飯,迎著朝陽上學去。“蘆柴棒”在暗無天日的工廠里做工,遭受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折磨,我卻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如坐春風,理解著教師的諄諄教誨。當“蘆柴棒”得了重病時,一盆一盆冷水便是給他們的靈丹妙藥。而我一次小小的感冒,父母便要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忘了吃藥、打針,到學校更會得到教師的悉心照料。
在那知萬被壓榨的包身工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溫情、沒有期望……沒有人道。他們只擁有皮鞭的抽打,只是十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而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象花朵一樣在陽光、雨露下盡情開放,我們有的是溫暖,有的是幸福,我們生在福中要知福啊!
在這比包身工的生活條件優越很多倍的條件下,我們應當做些什么呢?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掌握科學技術,為現代化建設作出偉大的貢獻,便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期望我們都做主宰生活的強者,不要做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弱者。
名著讀后感 篇31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真的頗深。
文章沒有籠統的介紹、描述包身工所受的苦難,工頭的邪惡與殘忍,而是經過對具體事例的描述突出了包工頭不通人性的殘忍和包身工的悲慘命運。就是這么一篇文章的出爐,花費了夏衍先生很長的時間,經歷了種種困難,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中國人了解過去窮苦人民的生活是多么悲慘與不自由,同時告誡人們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
文章中的許多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包身工們,一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而每一天卻只能有兩粥一飯充饑,且粥竟然只是用秈米、鍋焦、碎米和較多的鄉下人用來喂豬的豆腐渣做成的!“慈善的”資本家老板去菜場里收集到萵苣葉用鹽水一浸竟然就是包身工們難得的佳肴。況且,包身工們在這樣食不果腹、勞動強度如此之大的情景下,還常常飽嘗工頭們的打罵,沒有一點人生自由。看到那里,我不禁義憤填膺,熱血沸騰。我實在不敢想象那種場面,我更不敢說帶工頭是人!這不是人類所能干出的事!為了小日本的廠子,居然要犧牲那么多同胞的幸福,太可怕了!太可悲了!
在看看我們此刻的生活,嘿!真是不知比她們要好多少倍!我們不用干重活,不用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我們有自由,能夠干自我想干的事,沒有人會隨便地揍我們。并且,我們能夠吃好的、穿好的,好有娛樂的時間!可就是這么好的`條件,也有人不知足!經常能聽到有人抱怨午餐不好吃;經常看到有些人浪費寶貴的資源;經常看到有些人奢侈地買一些本不值得買或沒有多大用處的奢侈品這些行為,讓我感到憤懣與不安。試想想,如果照這樣的勢頭發展下去,國民就會墮落,那么那種奴隸生活又將離我們不遠了。因為我們的國家擁有許多不支持國家和崇洋媚外的人。
僅有一個國家擁有真真尋求真理的人,能獨立思考的人,能記錄真實的人,能不計利害而為這片用鮮血換來的土地付出的人,能去捍衛憲法和主權的人;僅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的人民不會被外人奴役;僅有一個國家能尊重培養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完美!
名著讀后感 篇32
團結統一、勤勞勇敢、愛好和平、自由平等······這些都是21世紀的代名詞,然而生活在這樣完美的社會中的我們,不會想到曾有一群“蘆柴棒”過著暗無天日的木偶式的日子。如果他們生活在21世紀,那么······
假如歷史中的“蘆柴棒”生活在21世紀。
那么她會住在正真的洋房中,她會有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覺,她不會在馬桶上很響的小便,她也不會在離男人很近的地方公然的換衣服······
假如“蘆柴棒”生活在21世紀。
那么她必須不會見到一洋鉛桶漿糊一樣的薄粥,她必須不會天天嘗到用秈米、鍋焦、碎米和用來喂豬的豆腐渣熬的“粥”,她必須會根據21世紀的均衡營養要求,搭配一日三餐,雖然做不到山珍海味,但也能保證色、香、味俱全的清茶淡飯,絕不會營養不良,瘦得像蘆柴梗一樣。
假如“蘆柴棒”生活在21世紀。
那么她的身體就屬于她自我,她有選擇“做”或是“不做”的權利和自由,她的工資能夠自由支配,并且在她生病的時候,沒有人會用拳頭、棍棒或者冷水來強制她去繼續工作,她能夠到醫院去看醫生,還能夠請假休養。
假如“蘆柴棒”生活在21世紀。
那么她能夠穿自我喜歡的'衣服,能夠用化妝品把自我打扮得美美的,能夠和好姐妹一起逛街,也能夠去做個新潮的發型,還能夠看時裝節目及雜志,去追去自我的個性。
假如“蘆柴棒”生活在21世紀。
那么當她在外出工作,遠離他鄉時,她能夠經過信件將思念、祝福帶給遠方的家人和朋友,如果她有一部手機的話,她還能夠聽到日思夜想的家人的聲音,甚至能夠經過那個她永遠無法想象的盒子,與家人、朋友視頻通話,將她一瞬間帶回家人身邊,仿佛閉上雙眼,就站在那片故土。
假如······
如果,真的存在假如;如果,這些“假如”真能實現,那該有多么好!
然而,歷史不是童話,沒有那永遠完美的結局。逝者已逝,生者只能通過文字,撕開歷史、去緬懷,去祭奠······
為那些以往在“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暗”中的人們;為那些,沒有光、沒有熱、沒有溫情、沒有期望······沒有律法、沒有人道下被“飼養”的包身工哀悼······
名著讀后感 篇33
我讀了一本書叫《小鹿斑比》,我十分喜歡它,它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同時也是著名的記者——費力克斯。薩爾騰寫的。他出生于1819年,畢業于維也納大學哲學和戲劇學專業。先后在維也納和柏林從事戲劇評論和報刊副刊的修改工作,以往是奧地利筆會主席。他擅長寫少年兒童小說,主人公以動物居多,比如《小鹿斑比》,《小鹿斑比的孩子》、《小兄弟》和《小貓德耶比》等,都是借助動物的形象,以擬人化的手法,切實地反映了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關系。
人們常說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斑比就是這樣的,隨著他父親的變化斑比最終成為了新一代的鹿王。
《小鹿斑比》的資料十分精彩。從斑比的出生、成長,獨立生活,到陷入困境,再到戰勝困境。這些情節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不可自拔,深陷其中,所以我一口氣就全看完了。合上書時,我深受感觸。因為這是一部充滿關愛與溫情的作品,既向我們展示了動物的堅強與智慧,又對人類欺負弱小生靈的殘暴行為進行了批判與譴責,斑比的智慧讓我敬佩,因為他不僅僅能分辨出空氣中各種各樣的味道,并且還能走在草地上不發出任何聲音,對事物的是非確定本事很強,當獵人打傷了它的腿時,它曾痛苦不堪但在老鹿王的鼓勵下它以驚人的`毅力與絕對的勇氣,克服了困難,戰勝了死神,當親眼目睹了獵人殘害生靈的情景時,它感到慌張與恐懼,依然在老鹿王的指導下,它鎮定下來,不像鹿群一樣,嚇得倉皇而逃,當獵人從他躲藏的地方走過時,他竟然沒有發現斑比和老鹿王。斑比慢慢的長大了,變得和它爸爸一樣強壯,一樣聰慧,最終成為了鹿王。
小鹿斑比這本書中有許多生動的情節,它不僅僅寫出了斑比和森林里的動物之間的友愛,并且展現了動物們的豐富性格,同時寫出了他們面臨惡劣環境和人類捕殺時的迷茫與無助,從而進行有力的批評,正是因為其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和深刻的道理,讓我沉醉其中,我很喜歡斑比不僅僅因為它的勇敢與無畏,更因為它應對困境,不屈服的精神品質,我當以此自勉!
名著讀后感 篇34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后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我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愛國意識蘇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于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向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終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后被打折了腿,最終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么人說什么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兇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議論紛紛的茶客,可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終用自我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可是完全脫離群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后,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期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名著讀后感 篇35
愛情故事中的女主角,幾乎都包含了一個共性:美麗端莊、溫婉淑賢、高雅靚麗。但是《簡·愛》中的女主人公,卻是貧窮、卑微、矮小、不美。這樣一個愛情故事的女主角形象,在當時歐洲的階級制度中是不被接受、打破常規甚至可以說是顛覆的,但或許就是因為沒有華麗的外衣,簡·愛堅強不屈的內在人格力量才得以充分展現,這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高明之處。
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關于公主與王子童話,但并非每個人都有像仙瑞德拉一樣的結局,現實中的愛情比白粥還寡淡。有一本書上說,愛情中若沒有雜質相伴便是比紙還薄弱。最純凈的蒸餾水保質期有10個月,礦泉水的保質期有兩年,但不知有多少雜質的自來水保質期卻是無限的,雜質也是愛情必備的`免疫細胞。
僅觀當時的整個歐洲,階級社會貧富懸殊,人們對家產和年收入十分看重,婚姻必求門當戶對。找一個家產豐厚的人聯姻,對多產者阿諛獻媚,出賣婚姻幸福增加自己資產比的風氣彌漫整個歐洲社會。然而簡·愛不同,面對一個社會地位和財產遠遠高于自己的男人,不卑不亢,敢于表白自我情感,敢于去追求真情,在當時社會,這一舉動無疑是極為大膽的。在簡·愛的世界里,心靈不被世俗所污染,愛情不被階層所限制,幸運終會降臨到一個家庭女教師身上。從中可以看出簡·愛不僅是個堅毅勇敢的女人,而且她敢于向制度、權威發出自己的聲音,敢于追求人格的平等、獨立、完整、自由。她在一個男權社會擁有與男人平起平坐的人格。
當然做這樣一個獨立者,代價是巨大的,但是簡·愛做到了。逃往過程中,她身無分文,卻從沒想過依附別人。她不斷尋找工作,想靠雙手來養活自己,而非寄人籬下。不可否認,童年的經歷對她的人格造成巨大影響,但若非心智堅定和有高尚的節操,便不會有不管何時何地,貧苦高貴,站在我們面前的都是一個樸實、頑強、獨立的簡·愛。
在這個顏值時代,外表美好的人或許會風光一時,但對一個有靈魂的人來說,外表的美丑已經微不足道,一個有靈魂、有思想、有人格的人是不會被歷史長河所湮滅,顯然簡·愛做到了,漠視時間的洗禮并會長存于世。
名著讀后感 篇36
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它給予每一個人的分量,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些人,不懂得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時間,十分拖拉,慣于把時間收縮,收縮到一輩子就只等于一天。而有些人,卻可以將時間無限膨脹,膨脹到令宇宙萬物都臣服于他的腳下。
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是這樣一位讓宇宙萬物都臣服于他腳下的人。
閱讀完這本世界科學著作《時間簡史》,使我明白了許多。書中告訴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他大約誕生于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占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挪移,空間越來越大,逐漸變成地球。因為有地球,才有了人類,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按照霍金教授的理論,宇宙持續地在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的程度后會開始收縮,可能收縮成一個占有空間的點。
霍金教授對科學和人類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和努力。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十分發達。從這個星期四的`創客科技節活動,我深深地感到科學的奧妙。這次科技節讓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堅持不懈。在平時生活中也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可能很多科學奧秘和道理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對比霍金教授,我們有多么幸福。在霍金教授21歲時,他患上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面臨死亡的他依舊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了更加努力。他超越時間與和空間,與死神做斗爭。他創下的成就令代代人銘記。霍金教授面對這么大的困難都堅持并努力,幸福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我們應該學習霍金教授這樣的精神,并勸告身邊的人也這樣做,說不定某天就會成為拯救世界的科學家。
時間簡史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更多關于科學、關于宇宙的知識也讓我對宇宙的神秘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開始想去了解和關注它,去感受宇宙的無限,去感知那遙遠的夜空。同時,讓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善于觀察和發現,做事情會更堅持和努力!
雖然我只是時空間中那微不足道的一個人,但我希望自己可以在那么多人中發出耀眼的光芒。
名著讀后感 篇37
父母、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自從我讀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才更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寫了海倫對光明那熱切的渴望和對人生的感慨,讓讀過這本書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倫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書字里行間,無不洋溢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該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盡世界的一切景觀。海倫·凱勒想看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夢。
"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對于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無非是在漫無目的地游玩著,他們追求的生活還不如那些乞丐,至少還知道去要飯。而目前青少年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無心向學。對于學習,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努力拼搏,而是哀嘆命運對于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現在的社會是靠知識才能生存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學習,讓學問把大腦給占據的話,就可以為以后的道路鋪上一層石頭了!
海倫·凱勒雙木失明,她還能用自己的殘疾的身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于世的書。而我們擁有的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不去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前不久,我就讀了這本好書。
名著讀后感 篇38
提到《西游記》大家肯定能將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得滾瓜爛熟,我也一樣,拿著爸爸給我買的《西游記》,沒翻開幾頁,隨著吳承恩爺爺的精彩描繪,就被其中的情節給吸引住了。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大英雄的不凡氣度,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他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圣”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孫悟空那種正義大膽、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克星,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斗爭,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他并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并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
師傅唐僧,雖說沒有孫悟空的本領、豬八戒的活絡、沙僧的勤快、白龍馬的腳力,但他品行端正,會念真經,不怕“千刀萬剮”,有堅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龍馬雖說沒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甘心當好后勤,不好出風頭。
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 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唐僧師徒經歷的八十一個磨難讓我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經常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后我一定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
【名著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名著的推薦及理由06-25
社會學名著讀后感06-01
中國名著的讀后感800字06-19
經典名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05-25
論語讀后感03-13
《窮人》讀后感03-13
《童年》讀后感范本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