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社會實踐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暑期社會實踐方案
暑期社會實踐方案
暑期遠未來臨,象牙塔內的學子們就在紛紛為這個夏天出謀劃策,蠢蠢欲動了,
暑期社會實踐方案
。在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十周年之際,團省委和浙江日報聯合發起的“共創和諧,從我做起”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意實踐競賽,得到了大學生的熱烈響應。團省委學校部副部長王堯祥告訴記者,從目前全省36所高校篩選遞交上來的900多份創意方案來看,有很多可喜之處,可喜并不是說創意方案多么出人意料,多么宏大高深,而恰恰相反,可喜來自于創意方案的小、細、深入,來自于大學生慢慢養成的關注社會留心身邊細節的眼光。發現身邊事——和下沙工友們交朋友
在900多份創意方案里,這樣一份方案并不醒目卻頗具代表性,它的名字叫做《杭州下沙外來務工者生活工作狀況調查及親身體驗行動》。7個來自杭州下沙一所高校的大學生說:“暑假我們要和下沙的工友們吃在一起睡在一起,交朋友。”
眾所周知,杭州下沙是省內最大規模的高教園區,也是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生和外來務工者成為下沙的主體人群。這支團隊的發起人、計算機系的大二學生唐燕斌告訴記者,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已經和不少打工者交上朋友了,學校的保安、清潔工都是他的朋友,現在他們想把這樣的交流擴大化,利用暑期走到周圍的建筑工地去,和工友們一起干活、吃飯、嘮嗑,也可以邀請他們到學校來打球看電影。
無獨有偶,同在下沙的中國計量學院有一支小分隊,叫“下沙街道工友義診小分隊”。小隊長黃藍說,他們將協助門診醫務人員為在高溫下工作的下沙工友們量血壓、做體檢,介紹日常疾病的預防,贈送清涼油、扇子、肥皂等生活用品。
“并不是說非要到那些勞苦邊窮的地方才有意義啊,我們身邊其實就有很多事情值得做,而且從性價比來看,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我們對身邊的情況了解,能夠對癥下藥,況且成本低,我們可以花更多時間用心去做。”正在圖書館復習考試的唐燕斌言簡意賅地告訴我他選擇留在下沙度過夏天的理由。
和唐燕斌想法一致的學生不在少數,僅在下沙高教園區的14所高校,就有幾十支隊伍近千名學生,有的打算為下沙的出租車司機培訓英語,有的要對下沙的公共交通問題作調查,有的打算陪下沙民工子弟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有的干脆在校園里開展感恩活動,征集對宿舍阿姨、清潔工人、圖書管理員等等的感謝話語。在全省范圍內,來自身邊、服務本地的創意方案同樣不勝枚舉,它們不出挑、不張揚,一件件身邊小事累積在一起,卻叫人期待。
他們需要什么——告訴農民兄弟什么是基金
這個夏天,更多的學生還是和以往一樣,要走出去長見識、增才干、受教育,那么走到哪里?做些什么?服務的對象是誰?當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進行到第十個年頭的時候,這些問題都遇到了瓶頸,有時候聽到地方來的抱怨,大學生一撥撥來,接待都來不及,甚至有的學生走馬觀花,蓋了印章就完事。這種流于形式的苗頭讓人擔心。
不過,這次大學生主動提交的不少創意方案讓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有了突破瓶頸的可能性。來自浙江財經學院金融系的學生李 遞交了一份題為《“開放式基金”在農村的推廣》的方案,
資料共享平臺
《暑期社會實踐方案》(http://salifelink.com)。這個團隊的7個成員全都是金融專業的學生,他們將服務地選在了溫州蒼南金鄉鎮的河尾垟村,在那里,他們將告訴村民,什么是基金,什么是股票,怎樣增加理財收入。“我們團隊里不少都是農村來的學生,通過專業學習之后都感覺到城鄉理財觀念的差異特別大,農民手里有余錢也只會存入信用社。現在理財品種這么多,而農村理財市場卻處于完全被忽略的尷尬位置,來自農村的儲蓄存款占全國城鄉儲蓄總額的20%以上,但是這部分資金收益很低,農民非常需要有人來指導他們進行穩妥的多元化投資。”隊長李 告訴我,他們團隊里的一個成員就是河尾垟村人,等到期末考試結束,這個同學將提前回村打前站,隨后他們將挨家挨戶調查村民的資金余額、理財情況,推廣現代理財觀念。
黃寬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他的方案和李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個夏天,他打算帶領一支15個人的團隊到離家鄉不遠的仙居縣朱溪鎮,教當地的農民學習簡易保健推拿手法。據黃寬了解,當地還有80%以上的勞動力從事田間勞動,其中絕大部分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肌肉勞損和關節疾病,日常疏于治療。“如果每個村民都能掌握一點基礎保健推拿按摩知識,我們就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妻子幫在外勞作的丈夫推拿,兒女能幫年邁的父母推拿,鄰里之間也能相互幫忙,及時緩解病痛。”黃寬繪聲繪色地向我描述他們的方案,他們還打算將簡易推拿按摩手法刻錄成光盤,送給當地村民。
同樣思路的創意方案還有不少,我發現一個百人以上的“民工大學”建設團隊,打算利用這個假期給民工兄弟們開設文化自選課;我還發現攝影專業的幾個學生,打算拿著相機給常年不回家的民工兄弟拍出高質量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寄回老家……找準細節發揮專業優勢,這樣的創意扎扎實實不摻水分,怎能不受歡迎?
指向心靈深處——送臨終關懷“撞了車”
在900多份創意方案里,有兩份驚人的相似——來自浙江理工大學和浙江財經學院的兩支隊伍,不約而同地將視線投注在臨終的老人和患者身上,在炎炎夏日里開展“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就是為生存時間有限(一般少于6個月)的老人或者患者提供適當的護理和關懷,使他在余下時間里獲得盡可能好的生活質量。”浙江理工大學“臨終關懷”的發起人言丹萍告訴記者他們的想法,“現在城市里都是獨生子女,以后的空巢家庭只會越來越多,對臨終關懷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強烈,而目前浙江省范圍內還沒有建立起專門從事相關服務的機構和團體,我們要做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第一個從事臨終關懷的團體。”
“什么?這么窄的創意都有人想法和我們想的一樣?”當浙江財經學院“臨終關懷”的發起人虞莎莎得知有人和他們一樣時,有點失落又有點高興,“把他們的聯系方式告訴我,我們可以一起做啊。”
目前,兩支隊伍分別聯系了浙江省腫瘤醫院和杭州市紅會醫院,“聯系的醫院都很歡迎我們,護士長對我說她們長期和病人打交道,會變得麻木缺少同情心,我們的到來正是她們需要的。”言丹萍的語氣激動又緊張,6月29日他們就會開展第一次活動,“臨終關懷最重要的是心理的撫慰,我們將會和病人們一起傾聽分享,給他們講故事、讀報紙、聽音樂,幫助家屬進行簡單的護理工作,當然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聊天這一塊,我們查找了很多臨終關懷的實例,覺得可以先聊孩子,這樣比較好溝通,然后再說些輕松的話題,講講笑話。”
不知道言丹萍、虞莎莎他們提供的“臨終關懷”能不能讓病人、家屬們滿意,但是無論如何,他們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關注人的內心需求。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意識到了這一點。有的學生打算調查乞討兒童們的內心世界,有的學生打算不露痕跡地和單親家庭的孩子交朋友,有的學生打算到農村去開設免費的心理咨詢,還有不少學生打算利用這個夏天深入鄉村,發揮自己的特長,和農民兄弟們一起“種文化”,“我們想好了,‘種文化’要種就要種到農民的心坎上,在他們的心靈里生根發芽,這樣才能茁壯成長啊。”中國美院一位書法系的學生這樣說。
“真正深入心靈的實踐才是成功的。”在采訪中,不少學生拿這樣的標準來要求即將到來的暑期社會實踐,讓我們拭目以待。
【暑期社會實踐方案】相關文章:
暑期社會實踐06-05
暑期社會實踐心得09-25
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7-13
暑期醫院社會實踐報告11-01
暑期社會實踐精選報告08-09
暑期工社會實踐報告09-30
暑期超市社會實踐報告10-03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09-23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05-21
精選暑期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