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旦節小常識
元旦節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節小常識
!霸币辉~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
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暗弊质且詧A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最早的元旦由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 3 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的含義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彼未鷧亲阅痢秹袅轰洝肪硪弧罢隆睏l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國歷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又以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歷",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歷",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為春節,而以西歷1月1日為新年。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
在我國,還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地區采用公歷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
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西方元旦由來
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歷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后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原本以為教皇把耶穌誕生年作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穌有關聯,現在看來并非如此?赡芤勒瘴鞣狡毡樾叛,還應該是12月25日耶誕日為過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沒有耶誕隆重。
埃及元旦的由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3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是慶賀新年的開始,歡度元旦可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
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公元前46年,羅馬皇帝儒略·凱撒制定儒略歷,開始時他把冬至作為元旦。但是,人們堅持要把朔日作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各個國家由于其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習慣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慶祝。不過,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地域、民族特色了。
元旦發展史
元旦,也被稱為“新年”或“新歷年”,是指公歷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節”,也就是農歷新年,
資料共享平臺
《元旦節小常識》(http://salifelink.com)。
元旦是很多國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元旦均為法定假日;中國大陸及臺灣均作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習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漢語“元旦”涵義:“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時間,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國以前,元旦即現在的春節。
歷史上,中國各個朝代對“元旦”說法不一致
夏代為正月初一(夏歷1月1日)
商代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
周代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
秦王朝時期為十月初一(10月1日)(參見農歷#夏歷、殷歷和周歷的分別
漢朝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創立了“太初歷”,定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公歷,所以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公歷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名為“元旦”
最早的元旦由來 大約在公元前五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洪水有很大關系。古埃及人從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他們就把這個時間每次都記錄在竹竿上,從中得知兩次泛濫時間之間大約相隔 3 65天;同時還發現,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今天開羅城附近的時候,也正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是"元旦"最早的由來。
元旦絮語
古代我國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一月一日。從殷代定農歷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復復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沒稱“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定為元旦節,并決定全國在此節放假一天。同時為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前后,因此改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奔窗颜路Q為元,初一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云:“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把“天子”的皇位沒傳位于兒子,而是把皇位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后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么歡慶活動。解放后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后,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歷歷法按農時節令,在立春前后冬閑時期的“春節”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元旦詩話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一詞來源古代,非指公歷新年,而是農歷正月初一,亦即春節。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正月》開篇話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等詩文中。元旦古稱元日、元正、元長、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從古到今,歷代詩人都為元旦抒情作詩,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宮廷有賀歲之禮,規模宏大而隆重。三國時曹植《元會》詩:“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描寫了曹魏時元旦賀歲的場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之二:“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表達了已過60歲的詩人不懼衰老、昂首挺胸進入新一年的風貌。
唐代另一詩人成文斡寫有《元旦》詩:“戴星先捧祝堯觴,鏡里堪驚兩鬢霜。好是燈前偷失笑,屠蘇應不得先嘗!薄按餍恰,即頂著星宿,比喻晚歸或早出。
“觴”,即酒杯,可作飲酒解。“屠蘇”,是元日專飲的多味藥酒,古人認為飲此酒可以防病消災。飲此酒有個規矩,老少不能同時共飲,而是從年幼者依次而來。因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雖然每人都要增壽,但實際上年少者得了一歲,而年長者卻失了一歲,所以大家勸年少者先飲,以示祝賀,而讓年長者后飲,以避忌諱。
唐人孟浩然寫了一首《回家元日》詩,云:“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猶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痹诖筇剖⑹溃疤锛艺細夂颉,自有半年樂,而詩人“無祿尚憂農”的情懷,則更是讀書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貼春聯的習俗。南宋詩人陸游的《已酉元旦》詩:“夜雨解殘雪,朝陽開積陰,桃符呵筆寫,椒酒過花斜!彼尾省稓q旦》詩:“居間無賀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隨人換,梅花隔歲香。”詩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聯。
當然,在古代歌詠“元日”的詩篇中,最著名的當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后人傳誦不衰。
明代陳獻章的《元旦試筆》有如一幅“樂歲圖”。詩人在詩中寫道:“鄰墻旋打娛賓酒,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吹到東溟月上時。”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油然而生。
清代愛國詩人張維屏的《新雷》,雖未用“元旦”、“元日”等詞匯,卻以元旦為題,寫出人們賀歲、迎春的喜悅:“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一代偉人毛澤東,1930年1月寫了一首《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毙蕾p這首詞,猶如走入一幅壯闊的風景畫,全詞淋漓酣暢,清新自然,充滿了樂觀、昂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慶寫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欣賞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覺得字里行間浸透著詩人對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誠。其時抗戰維艱,惟有精忠報國,方可期來日樂土安家。詩中所說的“勝利茶”,是當時重慶商店里出售的紙包茶,意在預?谷談倮。以新鮮事物為掌故入詩,可見董老對舊體詩的革新意識。
【元旦節小常識】相關文章:
游泳小常識08-27
紅酒小常識08-14
護眼小常識09-17
安全小常識09-28
環保小常識10-15
防汛小常識08-26
開學小常識06-26
護膚小常識09-15
女生護膚小常識10-26
面膜護膚小常識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