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語故事:點睛之筆
【成語】: 點睛之筆
【拼音】: diǎn jīng zhī bǐ
【解釋】: 筆:文筆,
歷史成語故事:點睛之筆
。指文章傳神絕妙之處。【出處】: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
【拼音代碼】: djzb
【近義詞】: 畫龍點睛
【用法】: 作賓語;用于文章或作品的一部分
【英文】: the finishing touch
【成語故事】:
點睛之筆最早出自于《晉書·顧愷之傳》中:“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睛,
資料共享平臺
《歷史成語故事:點睛之筆》(http://salifelink.com)。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闕少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說的.是晉代著名畫家顧愷之畫的人物像,幾年都不畫上眼睛。有人問他這是為什么,他回答說:“人物畫像的神韻關鍵之處就在于他的眼睛”。于是后人就用點睛之筆來形容文章的精妙之處。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歷史成語故事:點睛之筆】相關文章:
1.歷史成語故事
2.歷史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