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與充電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經驗可能會因為新技術和革命的出現而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是否覺得自己在工作中的優勢已越來越弱,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可能也越來越小了?
可能處在不同年齡段的人有著不同的感觸,也有著不同的想法,
職業規劃與充電
。有些人突然間發現對自己的前途比較茫然,不知道將來要去干什么。有些人則想走出國門鍍鍍金,提高一下自身素質,為以后獲得晉升,得到高薪打個基礎。國內資深職業咨詢師白玲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說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充電計劃”,給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做一個明確的規劃。
經常聽到有人報怨沒時間看書學習,白玲覺得那是緊迫不緊迫的問題、是排序問題。如果有了清楚的職業規劃,肯定有清楚的充電計劃。如果總是報怨沒時間學習,很可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所以也沒有把充電規劃提到日程上。
充電本身是職業整體發展的一部分,充電只是你實現目標過程中的.路徑,在這過程中充電起的作用是推波助瀾。以前有人把充電做為“改道”的手段,充完電后,希望整個人生就變了,現在好像越來越難了。原來可能學個MBA,就真的改變了。現在不行,所以充電還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高。據她多年的從業經驗,把25、26歲看作一個分水嶺。并且劃分了三個階段的人群:25-32歲,32-36歲,36-45歲。
定大方向期
在25、26歲時,基本上工作了兩三年,有基本的經驗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個舞臺的時候。如果這時給他們一個舞臺去做事情,他們首先面臨一個選擇:這個舞臺要不要?需不需要重新選擇行業?如果這行業不適合我,這工作不適合我,這工作我干厭倦了,是否在這時馬上換掉。所以也有三年之癢的說法。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企業用人時,會把25、26歲的人群看得比較重,會給他們事業上一個舞臺,提供一個發展的機會,
資料共享平臺
《職業規劃與充電》(http://salifelink.com)。25-32歲之間是不斷積累的階段。這段時間他們應該有業績,順利的話,他們應該是有權力,有回報(包括金錢回報)。基本定型期
有了回報之后,就是要解決家庭問題,要成家,有些人還會試圖成為這個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所以白玲覺得30多歲時,對個人來講,事業上已經有基本型態了。有的人還要在這階段第二次創業。因為在前期的基礎上已經積累了資本和經驗。
所以到36歲時,也有一個比較大的選擇:要不要創業。另外,這時大多數人已經是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他有個大的抉擇:要不要去做管理,要不要去做專家?這時已經基本定型了,如果說36歲再去換工作,確實有點……
既然在事來上已經基本定型了,這群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也很清晰?白玲認為,行業不同,相對狀態也不同。在一個穩定的、相對來講發展也比較規范的行業,大家可能在這個階段對于事業前途特別清晰。而比如互聯網行業,在這時候就是創業期,發展的路徑也不是特別清晰,他們在這行業折騰好長時間,可能也沒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時可能好多人就說猶豫:要不要創業,要不要換行業?
追求穩定期
在白玲看來,36歲事業基本定型后,在36-45歲間,大多數人只是求穩定,更多地是帶后來人。這時他會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組織的目標,包括和團隊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他職業生命的延續。所以白玲覺得,這時他們是在企業里承擔重大職責,或者是權威專家的角色,他們追求在這個崗位上穩穩當當地盡職盡責。很多在社會上很不錯的成功人物都是從這階段出來的。再往后,他可能還會伴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自己,他也可能開辟一個領域,參加什么行業協會,去搞一些公益事業等,這也是延長他的職業生命。
在互聯網行業,雖然的些人很年輕就成名成家了,這有時會給人一個“誤區”。輿論導向上讓很多人覺得年青人也應該像那些IT精英們一樣。其實這條路也是有風險的,而且很難走。他們身上有常人沒有的東西,他們吃了多少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是和那個行業有關的,但這不是常規。
【職業規劃與充電】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