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心得體會1
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激勵科學家群體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銳意進取、勇攀高峰。其實,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科學家的理想,只是隨著學習與成長慢慢走上了別的道路。但是,學習科學家精神應該是不分年齡與職業的,尤其是對新時代的青年干部,更應該多了解科學家科研故事,學習科學家奮斗精神,感受科學家報國情懷,從科學家精神從汲取成長養分。
學習科學家“隱姓埋名幾十載,只為許身壯國威”的愛國情懷。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信仰叫做“有國無家,盡忠報國”。鄧稼先、程開甲等老一批科學家就是這樣踐行著這樣的愛國情懷,他們淡薄名利,舍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幾十載,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國家,造就了中國國防的鋼鐵長城。對于我們青年干部來說,我們不需要舍棄家庭與親人,更不需要隱姓埋名,但是許身國家、服務人民的情懷當與老一輩科學家們是一致的。我們要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人民幸福緊密相連,在國家的建設、民族復興大業上實現個人價值,讓滿滿的愛國情懷成為自身前進成長的動力來源,茍利國家生死以,不因禍福避趨之。
學習科學家“坐得板凳十年冷,一鳴驚人為誰雄”的干事定力。我們知道,科學家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敏銳的科學洞察力,更靠“十年磨一劍”的干事定力。屠呦呦帶領團隊默默無聞潛心研究青蒿素,試千方、嘗百藥,終為人類健康作出歷史貢獻。趙忠賢院士面對科研進入低谷,一些研究者紛紛“轉向”,有些研究團隊甚至解散了的情況時,堅定認為高溫超導研究有潛力,帶領團隊頂著“難出成果”的壓力堅持研究,終于有了鐵基超導體的'研究成果。青年干部初生牛犢,想要盡快干出一番業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明白“厚積而薄發”的道理。許多事業的成功靠的不是一蹴而就、一腔熱血,而是長久以來的前期籌備、幕后工作與默默付出,青年干部不能只把眼光放在能立馬揚名的工作上,這樣的業績往往如空中樓閣,虛無飄渺,無法歷久彌新,更多的應該去培養把冷板凳坐熱的干事定力,這樣才能破繭成蝶,一鳴驚人。
學習科學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品質。
“天眼之父”南仁東拼搏半生終于完成的FAST項目,一舉讓中國天文觀測水平領先20年,而他自己卻在FAST首秀前因病去世。如今FAST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觀測成果,誰又能說這離得開南老的巨大付出呢?中國高超聲速風洞研究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四代科學家正是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品質,把青春歲月奉獻給了國家,讓這項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干事創業就像是接力賽,親自沖向終點固然可喜,但跑好自己的一段賽程更為重要,但若是把個人得失凌駕于事業成敗以上,就會陷入追名逐利的陷阱,迷失初心與使命。廣大青年干部要注重在自己的工作范圍內履職盡責,力求事業功成,不求個人功名,走好屬于青年干部自己的長征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更多的風險與挑戰考驗著廣大青年干部的素質能力,從科學家精神從汲取成長養分,正當其時。
科學心得體會2
唉!明天就要考那六個科學實驗了,還有幾個做起來還很不熟呢,怎么辦呢
今天下午一共五節課,老師說:“明天一共就考四個科學實驗,水的凈化和杠桿這兩個實驗不做。今天下午我們用一下午的時間做兩個實驗,就做滑輪和磁鐵的性質吧!”我們一聽只做四個實驗,去掉的兩個還是最難的,就非常高興。
老師先給我們發了實驗器材,一個組一個。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跟著老師一起做,做完后,老師又讓我們再練習一下,然后有規定了一個時間,時間一到,老師就在每個組里抽出一個學生來做滑輪這個科學實驗,如果組員錯了的話,組長就得被罰寫說明書。
到我們那組的時候,老師叫到了田卓,還好,我教了田卓很多遍,我在心里為田卓加油,希望他做的很好。他站到講臺上,拿著實驗器材開始按順序地做實驗,他做到半中間時,有一步做錯了,被老師看到了,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兒:怎么辦呢他萬一沒發現就不好了!田卓繼續做了起來,他這時向上面看了一下,看到了那個做錯的地方,趕快把弄好了。我心里的大石頭一下子就落地了。我吁了一聲。
他后面的做得很順利,我很開心!
今天一下午都在做實驗,我做得也都很成功,希望明天也能發揮今天這樣的成績!
今天,我看了《科學小實驗》一書,對做“密信”的方法十分感興趣,于是,我給媽媽寫了一封“密信”。方法是這樣的:用面粉和水(多加點水),用干凈棉簽蘸一點兒,在干凈的紙上寫字、畫畫。晾干后,再用醋涂上,深藍色的字跡便會現出來了。
寫完了,等晾干的時候,我去忙別的了,忘了“密信”這回事兒了。媽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拿著一張白紙,一會兒對著太陽左瞧右瞧,一會兒又猜測著是不是該泡在水里看……,終于無計可施了,于是我拿出一瓶米醋,倒了一蓋子,真緊張呀!勝敗在此一舉,就連在一旁的媽媽也禁不住地問:“這東西行嗎”我自信的說:“沒問題。”雖然表面上很自信,內心卻沒底兒。我哆哆嗦嗦的`涂了幾涂,奇跡發生了!我寫的顯出來了!我畫的花兒也顯出來了!原來潔白的紙上現出一朵小小的荷花,上面托著幾個大字“媽媽我愛你!”
“耶!”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差點沒把天花板撞碎。再看媽媽,也驚喜地合不住嘴了。
這次實驗真有趣!生活中的奧妙真有趣呀!
科學心得體會3
今年9月25—28日我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的小學科學實驗培訓,此次培訓主要圍繞實驗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如何開展,
通過此次科學實驗培訓,使我對如何進行科學教學,特別是在實驗操作方面有了較深刻的認識,下面結合教學談談體會。 實驗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才是實驗教學的主體,是實驗教學的實踐者和實施者,更是最大的收獲者和受益者,因此,我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通過課堂操作、課外開放、實驗檢測等多方面的綜合運作,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品質,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1、課堂實驗,注重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是實驗教學中經常采取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合作精神,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但有時會因為操作不當,而流于形式,成為優等生的特權。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我采取異質分組的方法,促使學生在互相學習中達到實驗教學的最優化。
2、開放實驗,讓研究無處不在。
內容形式突出開放性。教師將實驗器材按探究內容準備好,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可以將課堂上意猶未盡的實驗再次進行操作,還可以進行課后的延伸、拓展性實驗,教師對學生的操作及時進行指導。比如,凸透鏡成像實驗的進一步探究,就可以在開放活動中進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繼續研究發現。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每一個生活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時
代的人,從小就明顯地感受到了科學技術所帶來的種種影響。因此,從小就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上科學課的老師必須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樂于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從而愛上上科學課。
科學心得體會4
白云浮動,傳奇被停留在過往,落葉沉睡于大地,孕育著一個希望的誕生。這個冬天,承載著我的夢想——去當一名光榮的白衣戰士踏上了實習之路。生命的意義是由自己定義的,為了給自己醫學知識充電,而實踐的過程是所有課本不能給予的。
對于我這個經歷了四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護理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
鏡中的我,穿著干凈的白大褂,戴著潔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著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堅定與自信猶然而生!
看起來很簡單的護理工作,讓我開始有些手忙腳亂。原本的自信蕩然無存。我開始虛心向護士學習,緊緊地跟著護士,寸步不離,年輕的護士耐心地給我講解著關于護理的知識。慢慢地,我穿梭在各個病房,了解了她們的護理術語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協助護士接診病員,做好四測(測血壓、測體溫、測脈搏、測體重),熟練地掌握了血壓及體溫的測量方法,接觸配液環節,在嚴格堅持“三查七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對:對床號、對姓名、對藥名、對濃度、對劑量、對方法、對時間)的原則下,并為病員配液。
終于有了我實踐的機會,想著護士叮囑我的.操作要領,端著裝有止血帶、膠布、碘付的器皿,來到病房。面帶著微笑:“阿姨,該打針了!”我給病人綁上止血帶,用碘付進行消毒,然后拿起針頭,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見管中有回血,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針竟然會如此的順利!
護士在休息的時候,給我講著因為靜脈注射的輸液管中一個小小的氣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實事例后,我大為震驚,不免開始崇敬這些平凡的護士們。
在醫院領導的同意下,我觀摩了一例左下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及剝脫術!手術前病人的家屬用充滿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主刀的醫生,頓時讓我感到醫生的偉大責任。手術的時間大約兩個小時,主刀醫生精湛的醫技,讓我了解到醫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他的細心,仿佛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師曾經說過:雖然你們是用動物做實驗,但以后你們卻是要給人看病!因此,使我是深深體會到,我們要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
醫院實習就要結束了,終于可以喘一口氣了。想想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戰斗的護士們,才知道護理工作的不易。
我覺得護理工作不僅需要熟練的技巧,而且同樣需要優秀的職業素質:
1.思想素質:要教育和培養每一個護理人員熱愛護理工作,獻身護理事業,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質、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醫德修養,以白求恩為榜樣,發揚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真誠坦率,精神飽滿,謙虛謹慎,認真負責;要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愛護集體,愛護公物。
2.專業素質:護理人員要對病人極端負責,態度誠懇,和藹熱情,關心體貼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點,給予細致的身心護理;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崗位,按章辦事,操作正規,有條不紊,執行醫囑和從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術熟練,做到準確、安全、及時,精益求精;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發現病情變化,遇有病情突變,既要沉著冷靜,機智靈活,又要在搶救中敏捷、準確、果斷;做好心理護理,要求語言親切,解釋耐心,要有針對 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強其向疾病做斗爭的勇氣和信心;保持衣著整齊,儀表端莊,舉止穩重,禮貌待人,樸素大方;作風正派,對病人一視同仁,對工作嚴肅認真。
3.科學素質:護理人員要具有實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認真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每項護理技術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護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必須注意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要掌握熟練的技術和過硬的本領;要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護理技術;要善于總結經驗,不斷控索,開展研究,勇于創新,努力提高業務技術水平,不斷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要積極努力學習和了解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更好地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務。
同樣,即將成為口腔醫生的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
1.醫生是一個很平凡的職業,他的責任就是救死扶傷,挽救病人的生命。
2.醫生也同樣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科學素質,要有一定的責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醫生要有創新和探索的能力,積極為醫學的未來作出貢獻。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一輪對醫學知識的吸收和總結也拉開序幕,我會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對所有的人說的。
科學心得體會5
艾立森外國語幼兒園為大班孩子們舉行了隆重的開筆禮儀式。
隨著擊鼓聲,身著漢服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井然有序的從啟智門下走入操場并安靜入座,園長媽媽致辭,老師教孩子們握筆姿勢和書寫“人”字,點朱砂,禮敬恩師和感恩父母等。
感謝學校提供給孩子和家長們學習的機會,我也是第一次真正理解到開筆禮的意義:端正衣冠、朱砂啟智、擊鼓鳴志、童蒙開筆、禮敬親師、感恩父母。我相信通過這次的活動,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接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一種對中國文化的敬仰和敬畏,有了敬仰之心才會有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心中就有了規矩,相信孩子們已經初步了解了讀書寫字的重要性,再加以老師平時的引導,他們會更加熱愛學習的!
感謝老師對孩子們的教導,當聽到孩子們讀感恩詞和鞠躬時,我的`內心是激動澎湃的,三年的幼兒園學習,孩子們真的長大了,有賴于園長和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孩子們才得以成長和進步,感恩您們的辛勤付出!辛苦了!
科學心得體會6
周四下午,我園的三位教師一起參加了居華里幼兒園科研基地的活動,感觸頗深。這次活動從科研主持人的引領到主任層層遞進、旁征博引的講解,以及課件的精細準備,每一個環節都使我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許多。如:大綱教材的活學活用;教師駕馭活動的調控能力源自于對孩子的了解,對教育內容的把握以及教師擁有的高超的教育智慧;尤其是主任能深入一線,進行教科研的潛心研究給我的腦海里烙上了深深地印記等等。真的很感謝居華里幼兒園和教育中心領導給予我們的學習機會。本學年,我園的科研活動將會圍繞科學領域活動的組織、活動的實施以及反思再次進行深入的研究。把今天學到的、感悟到的融入新的活動設計中,然后再進行教育實踐,我深信這次活動啟迪我們的不僅是教育活動的做法更多的是我們的教育思想。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有些教師往往會忽視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形式,將個人主觀意見強加于幼兒;沒有做到真正傾聽幼兒每一句話,分析他們的想法等。通過我對《綱要》的基本結構和指導思想的深刻解讀,并且聽過此次講座后,我明確了“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這一準則。《綱要》較多的使用了“體驗感受”“喜歡”“樂意”等詞語,這既突出了對幼兒情感、態度、興趣等方面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發揮幼兒主體作用的理念。也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的關系。在接下來的教學管理中,我們還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以幼兒學習興趣為目標,正確引導幼兒學習。
常言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就是指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幼兒期是人生學習的最初階段,這個時期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應該在一種輕松、愉快,并且適合他們的環境中積累知識經驗、發展智力,而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就變得尤為重要,這時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使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因為幼兒只有充滿興趣,才可能做到堅持不懈地去探索某一件事。
二、善于觀察,做好幼兒的支持者。
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教師不該只進行橫向比較,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幼兒的閃光點,堅持鼓勵幼兒,努力了解孩子,給能力較弱的幼兒投去更多關愛和鼓勵的`目光,會使他們更有自信。并與家長做好交流配合工作,使家長理解幼兒園教育的理念和要求,通過家園共育,使幼兒得到提高和發展。
三、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幼兒的合作者。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重視所學內容是否學會,算術題是否作對,注重了幼兒學習的結果。而這樣的結果是:要么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幼兒卻被動壓抑、失去了學習的快樂和學習的主動性;要么幼兒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厭倦、消極甚至放棄。兩者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人格成長都非常不利。教師不要用自己的態度思考和要求孩子,因為幼兒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有他們成長的規律和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盡量做到輕松、愉快,創設幼兒喜歡的學習方式,如:游戲、講有意義的故事來吸引幼兒,并在活動中做好幼兒的合作伙伴,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共同完成,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幫助能力較強的幼兒更有所提高。培養幼兒自主探索的欲望,學會如何學習及對學習產生興趣。
科學心得體會7
xxxx年10月27日我參加了在縣城三小學舉辦的小學科學觀摩課。通過聽課、評課等活動,感觸頗多,受益匪淺。先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第一堂課是杜洪娟老師的《研究磁鐵》。杜老師在導入時首先出示圖片:眼力大考驗;提問問題導入。在新授時,教師帶來許多物品,讓學生自己實驗操作,然后學生分組完成試驗,驗證猜想的效果,最后得出結論和總結。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老師的備課和常規教學環節、教具等準備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師的鼓勵性語言;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杜老師一直貫穿鼓勵性語言。比如說:真好!真的好棒!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快!等,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就是一種激勵和贊賞,學生會感受到強大的推動力,這就是教學理念改革的一種體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學習、學會用這種方法,而不應每每都是嚴詞措句,整天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師有高興的時候。記得我的一位同事曾經說過:好學生是夸獎出來的。老師應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盡量夸獎多于批評,贊賞多于指責;遇到什么樣的事情總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如果孩子有不足或錯誤,要委婉的指出;讓孩子感受到哪些地方是不對的,老師這樣做就大大的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強,對孩子一生的作用將是巨大的。
第二節課是舒磊老師的《太陽系.大家族》,他講的也很好,從導入到內容,試驗到最后的課后延伸,整個過程輕松自如、從容不迫,但太出彩的地方不是很多。可是他在講學的過程中的很大優勢就他的親和力,對小孩來說是很重要的,無形之中他覺得很愿意去接近你。舒老師在授課時就注意了這一點,他始終面帶微笑,非常的沉穩和從容,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節課是李海寬老師的《熱傳遞》。課前李老師首先讓同學們觀察了他自己的特點,調節一下氣氛,也提高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
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老師的備課和常規教學環節等準備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師的鼓勵性語言;在整個授課過程中,李老師一直貫穿鼓勵性語言。比如說:真好!真的好棒!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快!等,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就是一種激勵和贊賞,學生會感受到強大的推動力,這就是教學理念改革的一種體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學習、學會用這種方法,而不應每每都是嚴詞措句,整天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師有高興的時候。記得我的一位同事高老師曾經說過:好學生是夸獎出來的。如果孩子有不足或錯誤,要委婉的.指出;讓孩子感受到哪些地方是不對的,她會覺得自己很不好;這樣就大大的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強,對孩子一生的作用將是巨大的。老師在講學的過程中的很大優勢就是親和力,對小孩來說是很重要的,無形之中他覺得很愿意去接近你。李老師在授課時就注意了這一點,他始終面帶微笑。體現出了他的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非常的沉穩和從容。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他一直叫同學去思考也值得我去學習,就連做實驗的步驟,準備什么都要叫同學去說一說做一做。
總之,我聽完這三節課后觸動很大,包括其他老師的評價都使我收獲頗豐,我一定在今后教學工作中學習他們的優點,改進自己的不足,盡心竭力把科學教學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咱們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學的殿堂,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樂趣,做一個合格的科學老師。
科學心得體會8
科學作為小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些關于小學科學課程的教研心得。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體會和心得,并希望能夠對其他科學教師有所幫助。
首先,我認為在小學科學課程教研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我經常安排學生進行實驗和觀察,并鼓勵他們動手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科學知識,并且能夠訓練他們的觀察力和實驗能力。例如,在學習光的傳播時,我會讓學生利用凸透鏡和平行光線進行實驗,觀察光線的折射和聚焦現象。通過自己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性質和光的傳播規律。
其次,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小學科學課程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在教學中,我盡量設計一些有趣的問題和情境,激發學生們的思考。例如,在學習電能轉化時,我會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插上電線,燈泡就能亮起來?通過這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們思考電能轉化的原理,并引導他們通過實驗和觀察找到答案。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能夠培養出善于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我發現小學科學課程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在上課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事物,并讓他們描述他們的觀察結果。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觀察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準確表達能力。同時,我還會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知識,進行一些有趣的想象和推理。例如,在學習太陽系時,我會讓學生們想象自己身處在太空中,然后進行太陽系的探索。通過觀察和想象的訓練,學生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發展。
此外,小學科學課程的教研中,我發現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我會創造一個愉悅、輕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們自由交流和表達。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鼓勵他們對其他同學的觀點進行評價和思考。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并且培養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最后,我認為小學科學課程的教研需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融合。科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的知識是相互關聯的,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水循環時,我會引入地理學的知識,并結合實際情境和地球的水循環,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水的變化和運動規律。通過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學生們可以全面發展,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程的教研是一項挑戰但又充滿樂趣的任務。通過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科學思維的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的訓練、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教學,我們可以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并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希望我的經驗和體會能夠對其他科學教師有所啟發,共同為小學生的科學教育貢獻力量。
科學心得體會9
小學科學課要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擔任科學課的教學以來,每次上課,我都會有一些新的收獲,以下是本人對科學課教學的幾點心得:
一、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給學生,最后將各部分知識組成整體,學生只需聽、練、背,記住教材中的知識即可。教師的角色是教學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材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的評判者。多年來,我們已習慣了這種角色,總是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那么,當代教師的角色是什么呢?《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教師應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這個觀點來看,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在他們的摸索過程中給予幫助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系統知識。教師充當的角色應是學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
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應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成為學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
⑴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到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⑵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適當的方式,給學生精神上的安慰與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更加高漲。
⑶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同學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⑷教師應全程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而非代替學生探究,代替學生思考,教師應陪伴學生共同成長,做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啟蒙者。
二、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
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教師得用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著自己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著渴望知識的愿望去學習,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后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達到的目標。
如果學生有了這種尋找知識的辦法,將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知道到哪兒去尋找知識,就能知道在眾多的`知識中,知道怎樣挑選對自己有用的知識,知道用這些知識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培養學生、啟發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希望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⑴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能夠大膽地提出問題,認真地思考問題,積極地回答問題,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讓我們共同度過這愉快而又有意義的四十分鐘。
⑵同學們開始實驗,在動手之前要先動腦,小組中先研究一下實驗的步驟和方法,討論實驗中應注意的問題,共同制定一份實驗計劃,然后再進行實驗
。⑶實驗后你能給大家講講你的想法嗎?
⑷同學們,關于電磁鐵,你想研究哪些問題?
⑸誰能就這個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的這些帶有鼓勵性、啟發性的語言,能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課堂教學要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學生們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系起來,并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于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科學探究的核心是“動手做”,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計劃。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參與度高,課堂研究的興趣才濃厚,這樣做,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學中,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指導者,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我們教師本人,也要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不斷學習,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研究者和開發者。
科學心得體會10
農村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與城市學校相比還存很大的差距:儀器設備少,沒有規范的實驗室。給老師上課帶來很大的不便。一些抽象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很難講明白,學生怎能將所學知識掌握好?我們農村學校大多數老師一個人擔任語數兩門以上的課,還要兼科學課,作為一個農村科學的老師,不僅要轉變觀念,改變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挖掘資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
一、就地取材,挖掘身邊資源,選擇適應教學所學的材料。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科學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科學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科學課中大多數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農村學校還是有許多有力的教學條件:農村學校還是有許多有力的教學條件如教關于花的知識,第一次上課時,我叫學生課前采集一些花,課堂上進行仔細觀察,雖然也能掌握有關花的知識,但跟我第二次帶學生去野外上課相比,無論是興趣也好,還是創新發散思維也好,都比第一次關在教室里上好得多。課前學生一聽說要各自帶好自己所需的觀察工具去校外觀察,上課鈴聲前,他們早就帶好工具,排著隊等候發“兵”了。一到觀察地,他們各自拿出自己的觀察工具,根據小組分工進行認真仔細觀察,有的用放大鏡觀察,有的干脆用手摸一摸花柱柱頭有沒有黏液,聞一聞花香,還有一位學生非常認真地觀察小蜜蜂采花的過程?,總之一句話,學生非常投入,組員之間配合默契。我從他們的課堂反饋中發現,他們不但知道了花的結構,而且了解了花的幾種傳粉方式(風媒傳粉、蟲媒傳粉、人工傳粉),并懂得了什么樣的植物開什么花,花是怎樣的?像這樣的學習,既學到了知識,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科學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于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么辦?我們應采取的辦法是:
對教材中和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進行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并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以便教師課前準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
對于有些學校實驗儀器沒有的,可組織學生搜集并自制:例如:用青霉素藥瓶可以裝收集到的植物種子;葡萄糖瓶制作量杯、鹽水管作導管、燈泡燒制燒杯、一次性針管作滴管、透明塑料桶或金龍魚油桶制作水槽,對于以上收集的實驗儀器一定要教師組織收集制作。
科學觀察和記錄,還可以使用手機拍攝,然后在電腦上展示。科學教師要積極收集學生的實驗成果,充分利用手機、數碼相機將其拍攝制作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這樣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上電視,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于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利用農村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調查和綜合實踐探索活動。
雖然農村小學購買了很多實驗教學器具,但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學儀器的短缺現象仍然時時制約著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如何立足于現實,在進一步加大力度裝配、建設實驗室和儀器室的同時,走自我創新之路,探索出一條既適合于現代實驗教學的需求又富有個性特色的地方實驗教學的新路子呢?我們在用足用活現有教學儀器、設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產資源,就地取材,配合相關教學內容開展了教師自制教具、學生制作學具活動。這樣不但解決了科學課教學儀器的短缺問題,而且為學校充實了大量的教具、學具,也推動了科學課教學器具的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了實驗教學的開設率。比如《肺呼吸活動模擬器》、《自動轉臂吊車》等教具都可以自制,采集、制作動植物標本更是同學們的拿手好戲,到沙堆中撿鵝卵石、到石子中撿有植物及小動物化石的石片也是為學生津津樂道的趣事。這些帶“土”氣的教學具和現代科學課教學具相結合,確保了科學課教學規范化、現代化、一體化的優化運行。
三、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環境,開展課外科學研究活動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去上課。自然課中凡是適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教學的內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把自然課的教學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本節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果。如學生通過科學課里的《水》的學習,自覺應用于實踐,主動考察研究本地水資源循環情況,找到了本地居民生活用水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課堂向課外拓展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學生在課內與課外的溝通中,在學習和實踐中,真正學到了科學知識,鍛煉了科學實踐能力,科學意識不斷得到了增強。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活動中認識活動的特點進行分類,科學課中主要有觀察、實驗、考察和討論等基本認識活動,相應地就有指導學生認識這些活動的教學方法。而科學課教學活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每一節的認識活動都有明顯的階段性,每一節課的學習都要經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過程,所以要根據每一節中認識實踐活動的階段來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以獲取知識的結果。否則就會干擾甚至破壞認識過程。例如在《物體顏色》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實驗法,分別研究七色光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種顏色的物體反射太陽光的情況,兩個實驗都是學生在自主地探索現象,整理分析現象,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再如在《凸透鏡》教學中,主要采用“觀察實驗、收集事實、分析研究、找出規律、得出結論、推廣應用”的多種方法的組合,從而使學生發現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凸透鏡距紙屏近,可以成縮小清晰的像,凸透鏡距紙屏遠,可以成放大模糊的像,成像的特點是倒立的。在《平面鏡成像》的教學中,采用“對比法”很容易認識平面鏡是由玻璃和一層銀粉構成的,再通過平面鏡成像實驗,使學生發現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與像的大小相同,物與鏡和像與鏡的之間的距離相等;物與像的左右方向相反,并根據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制作潛望鏡。總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育對象,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于城區學生,我們農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環境,在某些科學知識學習方面更勝于城區學生。農村學生的周圍就是美麗的大自然,他們經常見到一些動物和植物,了解動植物的生長和養殖過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巖石。如:《稻谷的觀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學內容對農村的孩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農村學校更接近于真實的自然環境,具有城區學校所無法比擬的天然教學資源。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課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清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隨時帶領學生到周圍環境中觀察各種地貌等。
農村小學的科學教學,還需要上級部門的鼓勵支持。原來小學升學考試中是科學品德合卷各占50分,現在將數學和科學合卷,并且科學只占4—6分,我認為對科學教學有點打擊,這樣做不合理。這樣顯得科學不重要。但是為了孩子,使科學這門課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功能,最關鍵還在于我們的科學老師。相信!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好。
科學心得體會11
20xx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新修訂的課程方案和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其中《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繼承了我國科學教育的歷史經驗,借鑒了世界各國的研究成果,順應了國內外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針對我國現階段科學教育的客觀條件和實際需求,提出了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20xx年版科學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部分指出:“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是一門體現科學本質的綜合性基礎課程,具有實踐性。”這里所說的科學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可以理解為科學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性質。科學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了解課程性質,有助于我們一線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深度理解。
基礎性
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旨在保障每位兒童、少年受教育的權利,提高國民素質,具有全納性、全面性和基礎性特點。基礎性是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的屬性。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xx年版)》,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是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少年。科學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由于在課程性質部分還沒有涉及核心素養的表述,因此,這里沒有直接寫這四個維度。20xx年版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有助于學生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態度責任維度),從親近自然走向親近科學,初步從整體上認識自然世界(科學觀念維度),理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關系(科學觀念維度),發展基本的科學能力(包括科學思維和探究實踐兩個維度),形成基本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態度責任維度),為今后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重視個人發展價值);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強調社會價值)。
在這里要特別強調: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教育革命加速發展,世界創新格局深度調整,大國博弈日趨激烈,各國都在加強科學教育,重視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培養,新修訂的課程標準要能夠支撐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和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培養。因此,在性質部分,提出了科學教育具有“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強國建設”的功能。20xx年版科學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部分,都特別考慮了服務于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和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培養。
實踐性
一方面,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強調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性。科學課程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學習方式,加強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優化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與路徑,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另一方面,實踐性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科學的基本要求。在探究與實踐中學習科學,既符合少年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也是課程內容本身的`要求。科學課程把探究與實踐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主導方式,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探究與實踐活動學習科學。
強調實踐性,是為了變革育人方式。過去,教育過度注重書本學習和紙筆考試,導致學生掌握了很多知識,卻缺乏應有的能力。如今,加強實踐性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成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科學的基本要求。在實踐中學習科學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它也是課程內容本身的要求。其中,技術與工程的實踐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抓手,其地位在《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得到了強化。學生必做的探究實踐活動是《課程標準(20xx年版)》強調的內容,它針對實驗教學的現實情況設置了最低要求,目的是促進我國實驗教學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和創新能力。
綜合性
一方面,綜合性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科學課程強調體現綜合性,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的聯系;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活動;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科學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綜合課程,這是區分于其他學科課程的一大特點。在20xx年版科學課程標準中,科學課程的綜合性主要體現在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從整體上認識自然世界,用核心概念呈現課程內容,綜合發揮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等領域的育人功能,通過對13個學科核心概念的學習,在理解這些學科核心概念的基礎上,實現對4個跨學科概念的理解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二是注重學習內容與已有經驗的結合;三是注重動手與動腦的結合;四是注重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五是注重理解自然現象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結合,六是注重科學課程與并行開設的其他課程相互滲透。
強調綜合性,就要加強課程內容、社會生活與學生經驗間的聯系,整合學科知識,統籌設計綜合性課程和跨學科主題活動。學生的生活情境是綜合的,而科學課程研究的是學生周圍的世界,所以科學課程的內容也是綜合的。這是科學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重要區別。
科學心得體會12
科普講座是為了提供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普及,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科學。近期,我參加了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有幸收獲了很多啟發與驚喜。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對這次講座的觀點和體會。
首先,講座的內容通俗易懂,深入淺出。這次講座的主題是關于地球的氣候變化,其中涉及大氣層、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等方面的知識。講座中,講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案例,將復雜的科學知識濃縮成簡明扼要的要點,并通過圖表和實地考察等手段,使觀眾更加形象地了解這些知識。我覺得這種講解方式非常有助于普及科學知識,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
其次,在講座中我認識到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動植物和整個地球的影響。通過數據和研究結果,講師向我們揭示了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例如,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不僅會淹沒沿海城市,還會引發一系列災害,如颶風、洪澇和干旱等。而全球氣溫的上升也將導致動植物的棲息地減少、物種滅絕和食物鏈的破裂。這些問題不再只是抽象的科學概念,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采取行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第三,這次講座強調了科學與社會的.互動與合作。講師強調,科學只有與社會相結合,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科學家需要和政府、企業以及普通公眾共同努力,制定并執行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這也提醒了我,科學知識不應該被局限在實驗室中,而是需要廣泛傳播和運用。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家庭、學校或工作環境開始,用實際行動支持可持續發展和環保事業。
此外,這次講座還介紹了一些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其中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廣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等。講師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選擇公共交通而不是私家車、節約用水、垃圾分類等。這使我意識到,改變氣候變化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和行動,并不只是政府或科學家的責任。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為地球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總的來說,這次科普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提供了科學知識,還激發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和對地球環境的關注。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氣候變化是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應對。我也意識到,當科學與社會相互合作時,我們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希望未來能參加更多這樣的科普講座,繼續學習和傳播科學知識,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心得體會13
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是保證學術正常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積累和創新的根本保障。近年來,學術活動中道德失準、行為失范的問題時有發生。一些學者違背學術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濫造;或媚于世俗,熱衷炒作;更有甚者,喪失學術道德,以抄襲剽竊為手段換取一時之名利。這些行為和現象雖屬個別,但若不加以制約,將嚴重污染學術環境,影響學術聲譽,阻礙學術進步,進而影響整個學術群體的創新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顯然,它比建功立業、著書立說更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就學者而言,學術道德是立身之本。“賀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單一的,實際上是一種現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實際上有其產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對浙江大學的聲譽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而且這些傷害和影響還將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能否盡快挽回影響,對我們是一大考驗。
在我國,學術腐敗有很多種表現形式,例如制造學術泡沫、搞假冒偽劣、抄襲剽竊、進行錢、學、權的三角交易、從事注水學位教育或培訓、在學術評審拉關系以及辦刊收費等等,都是學術腐敗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具體體現。事實上,在學術界,腐敗現象的存在早已有之,而學術腐敗的法律規范實際上也已算不上是一個新問題,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已有學者撰文提出了這一問題。學術規范問題已經由一個單純道德層面上的問題日益演化為一個身跨道德與法律兩個層面的重要現實問題。對這一問題,單純依靠道德建設已難以甚至無法收到實效,必須要在強化學術道德建設的基礎上,重視和加強學術法制建設,提高法律介入學術研究領域的頻率與效能。應當盡早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其有法可依。這既是依法治國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現階段治理學術腐敗的內在需要。此外,從根本上來說,學術腐敗的產生主要還是根源于目前我國極不合理的科研評價機制。這種畸形的科研評價機制日益腐蝕著學者們的學術良知與職業精神,使得越來越多的學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傾向于在學界投機鉆營,謀名取利。基于此,要從根本上治理學術腐敗,不僅要重視學術法制建設和學術道德建設,更要重視良好學術體制的建設。畢竟,只有當我們從體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學術腐敗的土壤,并進而凈化了學術研究的環境時,才能夠使學術腐敗因最終無處容身而歸于消亡。
學術風氣不僅關系到學術自身的傳承與創新,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風氣、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學者的學術研究不僅為社會生產思想和理論, 而且為社會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學風不僅損害學者和學術的`形象,而且會影響公眾對價值理想和價值導向的認同,從而影響到整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和整個國家的社會風氣。研究生學術誠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當前研究生學術誠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會歷史的客觀原因,也有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研究生學術誠信建構的主要途徑在于:從外在方面創設健康的學術生態環境和建立良好的學術評價制度;從內在方面狠抓養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觀念,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術道德品質。
今天我們學習了關于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學習材料,我深有體會。 長期以來,高校廣大教學科研工作者獻身科學,潛心研究,嚴謹治學,敬業奉獻,為發展科學、繁榮學術、教書育人做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良好的師德規范。但學術失范、學風不正現象仍然存在,學術不端行為仍有發生,在有些方面還比較嚴重,損害了學術形象,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學術進步,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必須旗幟鮮明,態度堅決,決不能任其滋長蔓延。
通過這次學習,我充分認識到科研誠信建設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舉措,是維護科學的社會信譽、促進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 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一定以規范嚴格約束自己,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恪守學術界公認的基本學術道德規范,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以嚴謹踏實的學風和篤信誠實的原則從事科學研究。碩士研究生階段是學術素養養成的重要階段,恪守學術道德規范要從日常學習、研究的每一個細節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誠實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確引用;研究成果、統計數據等完整準確;署名真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負責。
科學心得體會14
作為一名小學生,每個孩子都應該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這對于我們的成長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中,科學社會實踐是最為普遍的一種經歷,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自己對小學科學社會實踐的心得體會。
科學社會實踐,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生活中的許多道理。比如,在校園里進行的蚯蚓實驗,讓我了解了蚯蚓的生活習性和重要的地位;在社會實踐中,參訪公司和工廠,了解生產過程,更深刻地認識了工業的本質。這些實踐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還使我增強了創造和探究的能力。
通過科學社會實踐,我也在行動中學習,不斷地實踐和錘煉著自己的能力。在觀察和記錄過程中鍛煉了我的觀察能力;在做實驗中鍛煉了我的操作能力;在整理和展示過程中提高了我的表達能力。在實踐中,我們收獲的'不是一時的成功,而是一種能力,一種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造性思維方式。
在科學社會實踐的活動中,我們通常需要組成團隊,共同完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每個人都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需要有更好的溝通協調和相互信任。在協作中,我們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信任,更容易理解別人的思考方式,同時通過不斷的合作與交流,也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讓我們一步步實現我們的目標。
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的提升,科學社會實踐還可以塑造人格特質。科學實驗需要認真地積極地做每一個步驟,實踐也需要堅持不懈,共同完成任務。這些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在實踐中堅持不懈的汗水和收獲后的驕傲,這種品質是我們在其他課程和普通生活中很難獲得的。
第五段:結語。
總之,作為小學生,科學社會實踐可以使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我們的實踐能力,培養我們的團隊協作和創造性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堅持不懈并成就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繼續積極地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素養和實踐能力。
科學心得體會15
20xx年7月28—31日,我參與了納雍縣教育局組織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smile項目夏令營”學校科學學科玩耍化教學的培訓活動,通過這次活動,轉變了以往自己對學科教學的一些偏見,讓我對科學學科教學方式又有了新的生疏,活動更重視學科學問的學習。本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對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認真上好科學學科學問,不斷充實自己,發覺自己,完善自己,爭做一名優秀的科學老師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到收獲很大,下面我就此匯報一下我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
一、聽講座,明目的。
北京高校教育學院副教授尚俊杰博士作了《玩耍進課堂》的專題講座培訓,講座中,尚老師具體敘述了學科學問中如何設計玩耍、組織同學進行玩耍,如何處理“教與學”的問題。聽了講座后,我明白了科學課的宗旨是“培育同學的科學素養”,以及“以同學為主體,探究活動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讓同學做到:“學中玩,玩中學”,讓同學在有規范的玩中學習科學學問,感覺科學學習的趣X性,從而提高同學學習科學的愛好,激發同學的求知欲。作為科學課的重點是科學試驗,科學試驗是爭辯自然現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同學動手操作力量的重要途徑。科學課的這些探究性試驗,除了堂上的科學試驗,還應延長到課外的小制作,科學老師應留意指導同學操作觀看,分析試驗結果,不僅有利于拓寬同學視野,更有利于同學深化領悟課本的理論學問。這樣不僅使同學學得愛好盎然,學得主動,而且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豐富了同學的'課堂、課余生活。
二、玩耍中,見成效。
在具體的玩耍培訓和指導同學玩耍中,深深感受到同學對玩耍的癡迷和寵愛,在玩耍中,同學都樂觀參與:樂觀思考、樂觀協作他人、樂觀動手、樂觀共享成果。在玩耍中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
三、悟精髓,化奇跡。
白天,北京高校教育學院的同學帶領同學通過玩耍,不論是快速把自己介紹給本小組其他成員,并在30分鐘內把其他成員名字熟記于心,還是在一個中午組織同學完成一個節目的編排。都讓參訓老師開了眼界。
晚上,讓同學自由選擇自己寵愛的方式參與晚間活動:動手玩轉紙質卡片玩耍、電腦上玩過關玩耍、觀看動漫電影。都是同學寵愛的東西。90分過去了,同學還沉醉在玩耍之中,大有不愿離開玩耍室的舉動。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活動,我收獲很多,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和學到些許具體操作的閱歷。今后,我要不斷地學習,以便適應時代的要求,爭做一名學科學問教學方式多樣的老師。讓同學真正得到“學中玩、玩中學”。
【科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科學教學心得體會11-11
學科學愛科學主題讀書行動心得體會11-01
科學保教心得體會01-23
科學保教心得體會01-07
科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3-01
科學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3-30
科學實驗心得體會03-09
科學聽課心得體會范文05-09
科學課程心得體會03-11
科學實驗心得體會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