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歡迎閱讀與收藏。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1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使世界步入了一個數字化的時代。當人類步入信息化社會,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重大的挑戰。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信息化教學又是我校的教學特色,高效的信息技術資源讓我們在課堂上大顯身手,使之成為幸福的課堂。下面說說我的學習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成功的教學課,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是很高的,多媒體教學是我們的好幫手。恰當地運用多媒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手段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學生快速、高效的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在傳授新知識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多媒體教學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課堂效果,優化課堂結構等方面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人們常說聽到的不如看到的,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豐富的教學材料,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變有意注意,為無意注意,使學生在輕松的、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資源的充分利用,并將其充分整合在課堂中。在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中,學生不是作為一個旁觀者被動的接受教師的傳授,而是要發自內心的愿意參與學習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獲得進步。我校電子白板的利用更充分的體現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更激發了學生
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愿意學,樂于學。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投入中進行學習,課堂就不只是教師教學的天地,而更成為學生積極投入、成就體驗的樂園,從教師的精彩到學生的精彩,乃至課堂的`真諦。
除此之外,在教師自身成長方面,信息技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校多次舉行信息化課堂環境下的公開課,同學科教師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辯課”。各學科教學活動都主動依托網絡,發揮多媒體及網絡技術直觀、形象,資源豐富的優勢,創設寬松、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使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可以創設特定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使課堂真正成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沃土。老師高興的教,學生快樂的學,幸福之花開滿這片沃土。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2
語文教師是專業的語文工作者,閱讀是他們的職業需要,也應該是他們的品質特征。
閱讀能夠給語文教師帶來幸福感。夜深人靜,獨坐窗前,倚一縷柔和的燈光,不急不徐地讀一本自己心愛的書,那份感覺真是人生一種莫大的快慰。
窗外是萬籟俱寂的大自然。田野、村莊、河流全都在深深夜色的籠罩下悄然退隱到人的視線之外。夜,黑得那么徹底。遠處不時有點點微弱的燈光亮了又熄了。遇上晴朗的夜晚,還可以透過窗子看到那深邃的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偶爾傳來幾聲農家的雞鳴或是狗叫的聲音,也仿佛是一種天籟之聲,而我卻可以全然不管不顧,陶醉并遨游在書的海洋里。
輕輕翻開一本心儀已久而后終于可以靜靜品讀的好書,頓感一陣陣的墨香撲鼻而來,心曠神怡的同時終于明白古人的智慧――這就是書香啊!書香其實不單在于墨香或紙香,而是因為書籍的內容可以怡情悅性、修身養性,不然,何來“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古訓?
讀書,讓人與自然在蒼茫的夜色中找到了“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對接點。外界的寧靜與內心的寧靜高度重疊了,內心的強大與內心的孤獨也同時出現了,喧囂繁雜的世俗世界與高度自由的精神世界找到了平衡。閱讀,在生理和心理的兩個層面給了我們一種叫做幸福的感覺。
許多時候,我們是因為偏執,因為過分相信自己的'感覺,或者過度追求自己想得而得不到的東西,迷失了自我。閱讀,恰恰可以讓我們跨越年齡和地域以及經驗的差異,走進別人的世界,感受別人的心靈,學習別人的智慧,于是我們的人生開始變得立體、豐富而更加接近自然的本色,這時,我們就有了幸福感。許多年前,貝塔斯曼書友會的會刊上寫過一句十分經典的話,我一直奉為至理名言:將閱讀上升為閱歷!只要我們真正這樣去嘗試,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更加精彩。
尤其需要強調的是,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閱讀中得到的提升,是自己業務能力的提升,能夠在教學工作中及時地體現出來。因此,我們獲得的幸福是數倍于別人的幸福!寫作能夠給語文教師帶來幸福感。
教師要通過讀書寫作充實自己的生活。以前的我只滿足教好課本上的知識,很少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探究,后來通過讀書越來越感覺知識的貧乏,于是就不斷地讀書、反思、寫作,漸漸地自己視野開闊了,知識面也廣了,教學也變得游刃有余了,課得到學生的歡迎,自己也喜歡上了上課。不斷思考,不斷記錄,因此你就會比一般老師多一點幸福感和成就感。
杜威在其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講到:“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如果我們不注意反思總結,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永遠在重復昨天的故事,何來進步和提高?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更要通過撰寫教學反思、教研論文、教育書信、寫博客日記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經驗教訓,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最好的專業成長是伴隨著時間的閱讀和寫作。現代教育理論發展很快,為了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教師還要廣博地閱讀、勤奮地學習。不僅閱讀課程改革類、學科教學類書籍刊物,還要閱讀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錢夢龍等大師的著作,閱讀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等方面的書籍。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記錄自己的啟迪與收獲、困惑與思考。近年來,我身邊許多教師借助一些教育學會等平臺嶄露頭角不斷成長收獲成功,究其原因,無不得益于多讀多寫。總之,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認識自己知識的局限性,在實踐中反思、在閱讀中積累、在寫作中升華,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體驗教育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既然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學,那么更能夠給語文教師帶來幸福感的就是學生的進步。
教學中,我們在享受語文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作為語文教師,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當學生掌握本民族的語言文字,乘上文字的翅膀,遨游天空,寫出的文章,你是第一讀者。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了學生無限的創造力后,同樣語文老師也收獲了自己的夢想。散文是株株百合,小說是大片的玫瑰,詩歌是帶露珠的風信子,歌詞是美麗的蒲公英。教學之余,筆耕沃野,書寫情感,也是一種享受。
教師的幸福人生與自己的專業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的幸福,不僅要從教育的對象上尋找幸福,同時也要從自身成長的角度尋找幸福。因為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專業素養會影響到教師工作的內心體驗,會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從而影響到教師個人的幸福體驗,所以教師專業素養的發展對教師的幸福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常看到學校里專業素養較高的教師,他們總是在工作中比別人更投入、更有激情;他們總是更易得到同行的尊重、家長的信任;同時他們往往更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感,更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的工作熱情就是緣于他們體驗到了工作的幸福感,使他們對工作產生了更大的興趣。教書對于他們來說已不僅僅是付出,更有收獲與提高。所以他們工作著,也幸福著。
總之,包括語文教師在內的教師職業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他創造不出可觀的利潤和什么物質產品,不能從有形的數據中得出自己的價值,不會像工人或農民們似的點著厚實的鈔票臉上露著開心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們很幸福,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學生,來自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心,愛有多深,情就會有多深,當教師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成長,就一定能夠獲得自己的職業幸福感。因為,學生在未成年之前,許多道理不能明白,許多現象不能看透,許多問題不能解決,還有許多困難不能突破,教師在恰當的時候拉他們一把,送他們一程,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惑和顧慮,幫助他們獲得成功,哪怕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一句并不閃光的話,一次善意的微笑,你的學生一定會惦記著你,并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報答你。你的事業成功了,你的幸福感就獲得了。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3
通過領導的推薦,假期有幸讀了《幸福的方法》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泰勒·本—沙哈爾,他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近幾年專事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自信心以及領導力的提升研究。其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導心理學”作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課程,他被稱為“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他的課程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哈弗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所以這本書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幸福”是一個美好的字眼,許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們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說吧,小時候,我認為有爸爸媽媽的寵愛是幸福的。現在的我,認為自己嫁個好老公,無憂無慮的花錢買衣服是幸福。久而久之,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可我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幸福,總覺得自己沒有人家過得幸福。其實每個人對“幸福”這含義都是不一樣的。但對于幸福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我總感到有些迷惘。
作者認為:如果我們要追求幸福,認清它是最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需要為它建立良好的習慣。建立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維持一個已經建立好的習慣就沒有那么困難了。亞里斯多德說過:“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動,而是一種習慣。”在一個有規劃、有規律的生活中,妥善地安排時間,為更好地發展我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供時間保證。把自主性和創造性與這種習慣性行為完美地結合起來,當然能更富創意、更好地發揮自主性,還會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什么工作不能做好?什么幸福不能獲得呢?
泰勒·本—沙哈爾生動地把人們的人生態度分為四類漢堡模型:
1、口味誘人,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快樂,埋下了未來的痛苦。這種及時享樂而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是“享樂主義型”。
2、口味很差,里面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可以確保日后的健康,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追求未來的目標,稱為“忙碌奔波型”。
3、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它不但現在無法享受美味,日后還會影響健康。既不享受眼前事物,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稱為“虛無主義者型”。
4、 “幸福型漢堡”,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通過目前的行為可以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幸福到底是什么?有人說幸福就是我肚子餓了,剛好有人遞給我一塊面包,幸福就是那樣的簡單;有人說幸福就是和愛著的人長相廝守,不管生活是否富有,幸福就是一種心靈知足的快樂;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只要你覺得幸福了你就是幸福了,幸福也許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還有人說良好的心態才是幸福,好心態不僅僅能讓我們愉快地,高效的工作,還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滿。看了這本書后,我覺得真正的幸福,需要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去快樂地努力與奮斗,能夠體驗種種經歷和感受的人才會覺得幸福。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4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們對于幸福的認知和體念能力。有一句話說得很經典,“幸福,不是我們得到的多,而是我們計較的少”。雖然追求職業的幸福是每個教師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師的性格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審美素養等都有著直接的關系。
對于教師來說,是否能夠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著他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著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那么作為教師,如何來抗拒“審美疲勞”,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感呢?
1、從家人身上獲得幸福感
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中,更來自于生活,來自于家庭。愛人的體貼周到,孩子的天真可愛,父母的健康安樂,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勵,彼此促進,和諧共進,愉悅成長,更是幸福。反之,那種難以付出自己或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杰出”、“優秀”是不可能使人產生幸福感的。
教師的幸福首先應該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礎上,與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長,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為和諧家庭的榜樣。
2、從學生身上獲得幸福感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面對同樣的教育對象,有的老師能從學生身上獲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師獲得的卻是苦惱呢?我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師如何看待學生、如何與學生交往。
在兒童世界給我們帶來的極廣闊的情感領域內,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興的和傷心的曲調。善于認識這種和諧的樂聲,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飽滿、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條件。”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以蠟燭來形容教師,“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實際上,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教師是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在成長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為學生的學業進步而喜悅,為學生的勤奮努力而高興,也可以為自己的教學進步而欣慰,為師生的教學相長而歡樂。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么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么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怎樣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簡單: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學生;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往。
3、從學生家長身上獲得幸福感
教師如何從家長身上獲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長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師,那教師肯定會覺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獲得家長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師要尊重家長,要用心傾聽家長的意見。
其次,教師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想問題,理解家長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再次,真誠地與家長溝通和交流。交流和溝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長和教師之間在思想、價值觀以及雙方的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積極的關系。
4、從同事身上獲得幸福感
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中,每天與我們朝夕相處的除了學生,還有我們的同事。我們生活的快樂與煩惱,工作的舒心與不快,都與我們的同事相關聯。我們是與同事一起成長的。與同事共同成長,就意味著要與同事一起探討教育教學問題,研究教育教學方法,通過集體備課、鉆研教材、解析課堂、開發課程、聽課評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與同事共同成長,就意味著要與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獲得失敗的啟迪,感受挫折的焦慮,與同事工程和諧相處,互相激勵,互相關心,共同進步;與同事共同成長,就意味著要與同事共同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努力構建一個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教育工作團隊,為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與同事和諧相處、共同成長,是教師獲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當然,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創建奮發向上的團隊,不僅是教師應積極參與、踐行的事情,也是學校管理中應努力實施和實現的大事。
5、從領導身上獲得幸福感
領導的賞識和肯定是教師幸福感的另一個源泉。
要想獲得領導的賞識和肯定,關鍵在于以自己實際的工作成績贏得領導的認可。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相信就能做出一番成績,而領導也會看見你的進步,你的成長,會賞識你、肯定你的。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5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人心中的渴望,但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并不相同。從古到今,人類對于幸福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毫無疑問我們生活的目的就是獲得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不是金錢,幸福也不是高科技,幸福并不是單純的生理反應,而是一種快樂和意義的`結合體。畢淑敏的作品《破解幸福密碼》,從心理學、醫學、人文科學的角度,通過案例為我們詳細解答如何破解心靈鎖鏈――自卑、抑郁、焦慮、悲傷、死亡恐懼等這些潛藏在意識深層的創傷,思考與探索和諧平衡的心靈藝術。幸福是什么呢?畢淑敏認為,幸福首先是一種情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幸福是一種感覺。其次,幸福不是如電光石火般的短暫之旅,而是要持續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一生。
在畢淑敏心中,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感。那到底要如何樹立自己的目標感?書中寫到,人要有一點使命感,是要有一點崇高感的。一個人可以不信教,但必須要信點什么東西。要信一己私利之上的高遠的東西。如果一點都沒有,埋在世俗和庸常塵灰之中,每天都是卿卿我我柴米油鹽,那就會覺得一輩子和過一天沒有多少區別,那就讓人萎縮和了無生氣。最后,畢淑敏說,“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他一定要為生活找點意義。生活本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要讓它變得有點意義。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們要幸福地生活。”
就是畢淑敏說的,“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有值得信賴的人,能有效抗擊焦慮和危機”。當我們因為家庭瑣事欲罷不能深感滄桑之時,當我們遭遇挫折淚如雨下之時,是身邊的親人、朋友,他們成為我們擺脫煎熬的依靠,成為我們傾訴和依靠的臂膀。
就一個教書育人的團隊而言。幸福應該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只有融人到校園文化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才能從各自不同的角色定位中找到幸福感,而且這種幸福感才是可持續的、影響深遠的。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6
寒假,通過學校領導的推薦,我悉心閱讀了《教師的幸福感》一書。《教師的幸福感》這本書,宏觀的綜合分析和解釋了教師的幸福感之定義、內容及其中的深刻含義,并舉例作了詳細的說明,真可謂是一本結合實際的好書,作為一名教師,我閱讀之后感想很深!
書中將幸福感劃分為心理幸福感、情緒幸福感、心理和心智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四個方面。通過案例分析,旨在告訴人們什么是幸福感,以及什么是教師的幸福感。現在的教師面對來自各方面越來越多的壓力,在重重壓力下,要感受到幸福是不容易的,這不但需要教師自己的心理舒放,更需要學校來提供機會讓教師感到自己是幸福的。教師的幸福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但我想很多老師追求的是一種職業的幸福。有自己滿意的課堂、有自己得意的學生、有自己愛讀的書籍,有自己想寫的文字,那就是一種職業的'幸福。
教師職業的幸福感,首先來源于童真童趣。孩子的天真無邪使教師看到了人本性的美并體驗到一種幸福。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教師付出的愛有多少,將得到愛的回報也有多少,這是成正比率的。
在平時日常工作中,家長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教師的心,家長的信任、尊重和肯定意味著相信教師的教育能力、人格力量,是對教師辛勤勞動的認可。這種被承認、認可的體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比如說每逢教師節或重要佳節,家長與學生都會跟我說一聲:“老師節日快樂!”只要有幾位家長發個消息祝賀一下,我就會很開心地與家人、朋友分享。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教師幸福感的一種吧!
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非常羨慕教師,整潔樸素的外表,和藹可親的面容,有聲有色么,也不論世道變遷如何,自己有信心和毅力像自己的老師一樣,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7
以前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漂亮的女孩同時被兩個家境不一樣的小伙子愛上。在取舍時,女方家庭出了一道難題:用一天的時間,誰先把空蕩蕩的三間房子裝滿,就把女兒嫁給誰。結果,一個富家子弟雇了許多人,買了許多糧與物往里搬,但仍有空隙;另一位青年小伙雖資源不多,卻成竹在胸,到傍晚時分提了一盞油燈進屋去,就讓燈光把整個房子“填”滿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幸福也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就在于看到了幸福生活并不等同于物質堆積如山、財富充塞于室;幸福全靠“實”的還不行,還需要點“虛”的東西。這里邊,包含了對生活的反思。
人生在世,總想讓生活過得更舒心些、更體面些、更幸福些。這是人之常情。要達此目標,只靠勤勞之手不夠,還需靠勤勞之腦。
勤勞之腦,貴在反思。哲人有言,“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反思,是使生活過得好的重要關口。有反思,就會更加理解今日幸福生活如何來之不易;有反思,就會看清追求更好日子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反思,就會積極探求從夢想到現實的可行路徑;有反思,就會明晰追求幸福的邊界和底線……生活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缺少反思的人難以智慧起來、振作起來,難以在問題與希望并存的生活大道上迅跑。
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對自我的省思、對責任的感知、對規則的敬畏。馬克思曾經說過:“對不希望把自己當愚民看待的無產階級說來,勇敢、自尊、自豪感和獨立感比面包還要重要”。這不是在否定“面包”的重要性,而是在反思中揭示被物質主義外衣掩蓋了的生活本質。比如,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幸福的要素,但如果把它當作一種“偶像的價值”,干那種肉中注水、奶中添害之類的缺德違法事情,就不僅是道德血液的貧乏,也是生活價值的迷失。
在反思中追求幸福生活,實質上是提高個人在社會中的發展能力。一個人,不可能自我封閉,更不可能是“外星人”。在家,就有家庭生活;在單位,就有集體生活;到社會,又有社會生活。而這種種生活,就需要有不同的態度與方法去對之、行之。這種對之、行之的態度與方法,關鍵在思想。認識錯位,常常導致人際關系失調,難免疙疙瘩瘩、磕磕碰碰,甚至碰出“火花”,心生怨氣,以至牢騷滿腹。這樣的'日子,的確難以過好。
在反思中追求幸福生活,也是完善自我的一種能力。人無完人,更不可能朝夕之間盡善盡美。反思,就是瞄準“臻于至善”這個目標不斷前進。總結經驗教訓,感悟生活道理,把握做事規律,從而言之得當,行之得體;分析主觀客觀,通過觀察辨明現實癥結,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素質,從而思之有法,為之有力,不斷增強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在反思中追求幸福生活,說到底,就是辯證思維、和諧生活,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菲薄,以理性樂觀的態度,干好自己的事,種好自己的田,用自己辛勤的努力,抗御現實的風浪,開拓幸福的航程,即便是“料錢隨月用,生計逐日營”的平常日子,生活也過得很有樂趣,心情也很愉快。
【幸福課心得體會收藏】相關文章:
收藏幸福作文02-28
收藏幸福作文02-28
收藏幸福作文(通用28篇)05-15
幸福課心得體會(通用13篇)11-04
收藏的作文08-12
我的收藏11-23
收藏優秀作文04-17
收藏生活的美麗03-01
收藏陽光作文02-12
值得收藏的經典說說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