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托爾斯泰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1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人生。”
《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于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說:“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么就一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但他們也是與我們一樣的人——在完成著生的使命,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是軟弱的不幸的人,那么請聽羅曼·羅蘭的心聲吧:所有不行的人啊!切勿過于怨嘆,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作我們的養料吧;倘使我們太弱,就把我們的頭枕在他們的膝上休息一會吧。他們會安慰我們,在這些神圣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相激流一般飛涌出來。甚至毋須探尋他們的作品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里,他們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于患難時的那么大,那么豐滿,那么幸福。”
而我面對現在的和平,美好的社會,更應該用刻苦的學習,豐厚的知識,武裝自己,走向美好的未來《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2
《名人傳》這部激情四溢、充滿感染力的傳記體小說,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全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而其中,《托爾斯泰傳》不僅是篇幅最重的一部,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和精華所在,這與作者和托爾斯泰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在《托爾斯泰傳》中,作者將自己對托爾斯泰的愛和自己找到的人生答案都渲染到了極致,書中充滿了激動的情緒和戰斗的激情。而從主體上講,三部作品是相通的,那就是:英雄主義的戰斗精神。作者是在用三位精神上的“英雄”來鼓舞每一個人前進和為人生理想而奮斗,用堅強的意志在痛苦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快樂。
《托爾斯泰傳》的第一章,被作者稱為“最近消失的光明”,也是作者敘述托爾斯泰整個的“人生戰斗史”的一個引言。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散文一般的結構完成了這“完整交響曲”的最后一章:時而低沉地追憶他的'一生經歷,時而飽滿地宣誓他的壯志凌云,時而理性地分析他和其他人物的迥異,時而清冷地描繪他的痛苦迷惘……
整個《托爾斯泰傳》是一部托爾斯泰一生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愛的戰斗史,他敢于堅持心中的真理,哪怕為此受到孤立。他的人格高尚,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對待周邊的一切。
但是,他同米開朗琪羅一樣,也有弱點。他的思想似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現代科學的發展一無所知,這導致了他的思維停滯在俄羅斯的鄉村生活,從他的文章中也大有體現。他將物種起源、光譜分析、鐳的本質等重要的研究,統統稱為“無聊”,他將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于衷。有人甚至認為,托爾斯泰是與這個社會脫節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打動著我們,他在彌留之際的話語震撼著我們,他還是個英雄,是“咱們的兄弟”,畢竟——人無完人。
我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明顯地感受到了一種激情,一種對托爾斯泰崇高人格和靈魂的贊美之情,同時這種激情包含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毫不掩飾的、深刻偉大的愛。這種激情筆端下的文字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3
托爾斯泰自從站在世界文壇之上,就被人們一直關注著,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羅曼羅蘭所寫的《托爾斯泰傳》,這部作品對研究托爾斯泰具有很大的作用。因為畢業論文的關系,一直在看這方面的書。希望對自己的論文有一定的幫助。
他的一生一直處在懷疑、放棄、堅守信仰當中,當他出現對宗教的懷疑,他的情緒變得很糟糕,對許多事情都處于懷疑激憤的狀態,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樣做,當他不再相信宗教,生活就沒有了支柱,投身于學校建設,卻沒有成功,就越加的不如意,當他再次堅守時,就會重新找到方向,繼續前進;進而介紹了關于托爾斯泰的三部著名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對這三部作品進行了思路梳理,同時在作家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其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托爾斯泰家族中的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就是托爾斯泰本身的塑造,他像列文那樣經歷了哥哥的'死亡,以及出現的種種抑郁煩躁的心情,他沒有像列文那樣得到最終的解脫,而是一直處于煩躁之中;最后介紹了托爾斯泰在生命的最后十幾年沉醉于對藝術的研究。
作品中讓我感到新奇的是托爾斯泰伯爵夫人在托爾斯泰的文學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她為托爾斯泰營造了一個安靜和諧的創作環境,一直支持著托爾斯泰的進行文學創作。正是由于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托爾斯泰才堅持著創作。但是在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爾斯泰便投身于藝術評價,無論伯爵夫人怎樣勸說也無法把他拉回來。托爾斯泰之后的作品很難收到大家的一直好評,《復活》可以說是托爾斯泰創作的最后一個高峰。
作品的最后增加了一些附錄,簡單介紹了托爾斯泰的遺作,同時也留有遺憾,其中的一些作品中敘事緊湊和清新可與《復活》中那些最優秀的章節相媲美。托爾斯泰與亞洲的許多國家都有書信來往,其中他最為欣賞的是中國的老子,無為而治。托爾斯泰提倡無為,不反抗,沉默地對待侵略。最后還有一封關于托爾斯泰死前兩個月給甘地的信,信中提及了對與信仰的看法,提出基督教中的博愛,不反抗主義,都是他極為欣賞的。
這部作品雖然不到二百頁,但它表現出作家的真實想法,清晰明確的展現出來。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4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于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里,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于還是把它讀完了。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說的,像圣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峰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
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并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w.i.l。(如果我活著),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為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恒。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于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為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因為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于他。
六十歲是,他還經常起碼追獵兔子,沒有人比這位擁有透徹的觀察力的獵人跟了解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只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起馬的感覺。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斗的勇士,與思想的圣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并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
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干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官,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胡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俄國漢子。托爾斯泰作為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茍的。他會因為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5
《托爾斯泰傳》主要介紹了托爾斯泰的作品以及本書作者羅曼羅蘭對托爾斯泰思想的理解,也分析了由托爾斯泰的生平經歷導致的作品風格變化。
在作者生命的某一時期,托爾斯泰的作品就如同《少年維特之煩惱》對于當時那一代人的影響一樣。但是,有一些人從黨派的角度批評托爾斯泰的作品這讓作者發出了聲討:“仿佛我們匆匆拼湊的小集團能夠成為衡量一位天才的尺子似的!”“難道我要先看看但丁和莎士比亞屬于何黨何派之后再去呼吸他們的氣息和沐浴他們的光華嗎?”
“在如托爾斯泰這樣的一個人的心中和思想上,統一是絕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他自身激情的斗爭中,它存在于他的藝術和他的生命的悲劇中。”從書中我可以感受到,托爾斯泰這位大文豪的思想實際上是極其不穩定的,更貼切地說就是糾結。或許,每位真正的藝術家實際上都有輕微的分裂癥,這樣他們才有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激情去釋放自己。
托爾斯泰有著“青少年荒漠時期”,大家都說他不想干也干不成。那時他不斷變換著各種教派與信仰,即使在后來他也一次次地相信又一次次地唾棄上帝。當他對生活感到迷茫時,他把一切都交給上帝處理;當他在生活有了方向后,他便狠狠地打擊信仰上帝的人們。只要他發現了任何與他思想不統一的事物存在于他的生活中,他就要遠離那種事物、厭惡那種事物。可事實上,連他自己的思想都是不統一的。所以,每次他在贊美后產生的新的厭惡,實際上就是厭惡以前的那個自己。他認為對自己的鄙視是由于當時的環境引起的。
他解剖著自己的思想,一層層地把對立面進行劃分,他本身沉浸在這種痛苦中,可他所創作的藝術卻從中汲取了無窮無盡的養分。托爾斯泰非常注重自己在作品中體現的個性,以至于他認為助他成名的《童年時代》根本沒有可取之處。這正是因為人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對于作品的評判標準會變化,而如托爾斯泰這般更加注重激情的'人,在創作與評判時會更注重作品當時給予他的心靈震撼程度,同時他性格中極端的部分也是眾所周知的。
超于時代的大家永遠不會被同時代的人們看好,這眾多“大家”中明顯有托爾斯泰的一席之地。他是痛苦的,因為他得不到他人的陪伴;他也是幸福的,霧里看花,在思想的掙扎中他只有找到心中神靈的唯一念想。沒有人敢陪伴他,沒有人能陪伴他,只有他自己,在探索人性與信仰的道路上踽踽前行。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6
從法國作家羅曼61羅蘭的《名人傳》中,我了解到了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的生平事跡。他關注民間疾苦,摯愛文學,善于觀察總結,精益求精著書立說的品德深深地打動了我。
他出身顯赫,長于貴族之家,從小錦衣玉食,但是卻不像其他有錢人那樣殘酷剝削平民。成年后,他曾經到村子里把食物分給農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樹林分給農民管理,并取消了對農奴的體罰。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里,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完全對立的階級。他能夠為農民的利益考慮,就說明他痛恨腐朽的貴族生活,要和他的家族劃清界限。
他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祖國發生戰事時,他挺身而出,毅然參軍入伍。在1854年,英法對俄宣戰,克里米亞戰爭全面爆發。托爾斯泰來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前線。戰斗中,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鋒陷陣,由于表現突出,被授予獎章。按說應該得到更高的獎賞,但是他并不看重這些,這說明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君子。人家沒有想著升職,也沒有想著豐厚的物質獎勵。他的心里一定是這樣想的:保家衛國是我的責任,能夠為國效力我感到無上榮光。他更看重的是戰爭中結識的朋友,大家在炮火紛飛中生死與共,患難之交情誼自當深厚。這說明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他在文學創作中嚴謹認真,精益求精。《安娜61卡列尼娜》的構思開始于1870年,小說的初步創作不過僅用了50天時間,但是托爾斯泰不滿意,花費數十倍時間不斷修正,經歷了12次大的改動,4年后才正式出版。這時,小說廢棄稿高達一米多!事實勝于雄辯,從托爾斯泰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文學巨匠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絲不茍著書立說的品格。他這人不驕傲,沒有孤芳自賞覺得自己水平很高,不需要太過認真,而是嚴于律己,一遍遍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他尊重自己的每一處表達,尊重每一位讀者。“玉不琢不成器”,不反復雕琢,就無法把最完美的著作流傳后世。可見,寫作是多么耗費心血,多么艱苦卓絕的一件事,不但要用心斟字酌句,還要注意細節,不斷完善。小到一篇文章大到一部書都凝結了作者無數汗水和智慧。
托爾斯泰不愧是名聞中外的文學大師,他的一生是奮斗不息的一生,境界崇高的一生!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7
《名人傳》這部激情四溢、充滿感染力的傳記體小說,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全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而其中,《列夫托爾斯泰傳》不僅是篇幅最重的一部,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和精華所在,這與作者和托爾斯泰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在《列夫托爾斯泰傳》中,作者將自己對托爾斯泰的愛和自己找到的人生答案都渲染到了極致,書中充滿了激動的情緒和戰斗的激情。而從主體上講,三部作品是相通的,那就是:英雄主義的戰斗精神。作者是在用三位精神上的“英雄”來鼓舞每一個人前進和為人生理想而奮斗,用堅強的意志在痛苦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快樂。
《列夫托爾斯泰傳》的第一章,被作者稱為“最近消失的光明”,也是作者敘述托爾斯泰整個的“人生戰斗史”的一個引言。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散文一般的結構完成了這“完整交響曲”的最后一章:時而低沉地追憶他的一生經歷,時而飽滿地宣誓他的壯志凌云,時而理性地分析他和其他人物的迥異,時而清冷地描繪他的痛苦迷惘……
整個《列夫托爾斯泰傳》是一部托爾斯泰一生不懈地追求真理和愛的戰斗史,他敢于堅持心中的真理,哪怕為此受到孤立。他的人格高尚,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對待周邊的一切。
但是,他同米開朗琪羅一樣,也有弱點。他的思想似乎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對現代科學的發展一無所知,這導致了他的思維停滯在俄羅斯的鄉村生活,從他的文章中也大有體現。他將物種起源、光譜分析、鐳的本質等重要的研究,統統稱為“無聊”,他將莎士比亞貶得一文不值,對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無動于衷。有人甚至認為,托爾斯泰是與這個社會脫節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打動著我們,他在彌留之際的話語震撼著我們,他還是個英雄,是“咱們的兄弟”,畢竟——人無完人。
我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明顯地感受到了一種激情,一種對托爾斯泰崇高人格和靈魂的贊美之情,同時這種激情包含了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毫不掩飾的、深刻偉大的愛。這種激情筆端下的文字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8
懷著崇敬的心情,我讀完了《托爾斯泰傳》,感悟頗深。俄羅斯藝術奇葩列夫·托爾斯泰用自己傳奇與矛盾的一生,向我們展示著他苦心孤詣創立的“愛”的宗教,評判事物的標準“道德”,即愛心、善良和真誠。他對美好的憧憬,他用近乎完美的現實主義來觀察他所看到的人,用他的大愛之心去探索和思考人生。跟隨著他一生的跌宕起伏,感動我的不僅僅是他高尚的靈魂,對自己一生所追求境界的執著是卻是我自愧不如的。
從《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托爾斯泰將自己的一生融入到這些故事中。書中人物的不同命運與思想的轉折,無一不折射出他的身影。童年時期,他擁有純潔和仁慈的心靈,永遠能從別人身上發現優秀之處,這是一種多么溫柔的`情懷!青年時間,如同大多數人一樣,思想有些混亂,他長相丑陋,愛形而上學的談話,甚至墮落到去賭博、欠債,沉醉在“體面人”的生活之中。然而,他心中根深蒂固的真誠拯救了自己,作品中“涅赫留多夫”成為了他的化身,不同的命運,不同的結局,從關于青春、關于高加索的頌歌《歌薩克》中,我們看到了他心靈的平靜。在戰爭中,他通過自己的真切體驗,贊美和剖析所有奮斗的勇士,犧牲的烈士;他在圣彼得堡文人圈子中格格不入,他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審視著這個文學團體,他甚至對屠格涅夫也懷著一種憎惡和輕蔑……之后,在自己思想的不斷凈化和成熟過程中,不管現實和心中的真理多么背道而馳,他依然懷著這顆堅定的心,勇于將自己的丑陋展現給
大家,自我懺悔,自我批評;在婚姻的庇護下,他獲得了暫時的和平和寧靜,他開始深入生活,關注現實,走進民眾,創作出了巔峰之作。莫斯科慘狀對他的觸動頗深,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他也會犯錯,他根本不理解文藝復興運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多么重要,體會不到人類為了生存、發展,需要以怎樣的毅力去奮斗、去拼搏,但是他依然心懷真誠善良,看待這個世界;晚年的他是悲慘的,被迫離家出走,最終得到永久的安息。
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是無可爭議的,他用自己坎坷和多難的一生書寫著對真誠和善良的堅定信念,這種執著的精神和這顆愛心是值的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發揚的。“它仍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光亮仍足以吸引并撫慰我們青年的靈魂”,是的,這種精神將成為一顆啟明星,照亮和引導我前進的道路。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托爾斯泰傳讀書筆記04-06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的讀后感03-24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02-08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04-29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14篇)03-08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12篇04-27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14篇03-05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15篇04-10
托爾斯泰傳讀后感(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