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武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習武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習武心得體會1
別人總會問我你是如何把武術練好的。其實我從小就非常羨慕那些習武的武術大師。他們做的武術動作是那么漂亮那么連貫。腦海里每次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象自己練武術的樣子,更想象著當我站在領獎臺的時候觀眾給我的那種敬佩的掌聲,想象得我的腦子里都樂開了花。漸漸地我懂得了武術的真正含義。
我能把武術練好是因為我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動作。我該做的弓步一定要下去,馬步一定要穩重,摔得時候不能覺得隨便對付就行了,我一定會好好地完成它,不管他是多么有難度。因為只要一練武術,就必須當作是在比賽場一樣。我能把武術練好,更是被武術那種好奇心吸引過來的。武術不管你練得有多差,你只要記得一句成語:笨鳥先飛。其實我以前的武術水平是很差的',但是我更要比別人多努力。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努力的人才是最棒的,才是更應該獲取成功的。上一次我把腿摔傷了,雖然很痛,但是想一想成龍,不管受到怎樣的挫折,他都會有龍一樣的堅持不懈的力量。我只摔了個小傷,那種疼痛算得了什么,我不能放棄,我也應該像龍一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努力下去。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他的道理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上。我如果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我就能比別人多一份了成功,比他們向功邁出了一大步,正是那種精神讓我能打武術練好。人不管遇到什么,一定都要堅強下去。
我能把武術練好,不僅是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另一半也是來自同學們的。當我做的不好的時候,是同學們在耳邊不斷地鼓勵我,是教練認真的教我,是我的信心讓我能去更好的去好武術,更有信心去面對我下一個挑戰。有了我自己的努力和同學的鼓勵我才能把武術練好的。我能練好武術沒有什么技巧,而只有堅強和努力,我才是這樣把武術練好的。
我能把武術練好更少不了老師的支持。我們班主任還組織同學讓我們利用上午30分和下午30分來練武術。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練習,我們分6個組,每個組7個人。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互相學習。我也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也一起幫助同學們,在幫助同學的過程以不斷的提高我的武術水平。我們班的武術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們對武術的熱愛是最強烈的,這也是我能把武術練好的原因,也是全班同學熱愛武術的原因。
這就是我能把武術練好的原因。當然我能練好武術少不了同學的鼓勵,少不了老師的指導,也是少不了同學和老師的大力支持。所以我會加倍努力練好武術,會做出一個更好的成績,也會把武術的樂趣傳遞給每一位同學。
習武心得體會2
武術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國粹精華,我們引以為傲。
尤其是近些年來武術更是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睞,所以我能夠學習武術真是一件大好事。武術,由于傳統觀念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一提起武術就會問,你能打幾個人呢?其實,現在的武術我們應該重新來認識。自從參加了學校武術協會之后,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武術最初的形成目的確實是保家護院、戰場廝殺,但是隨著現在的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文素質的逐漸提高,這方面的含義也就隨之而淡化下來了,反而,武術開始慢慢向健身藝術競技方面發展,當然并沒有淡化防身自衛的技術。
我學習了武術之后,有以下的感受:
武術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運動,它不緊鍛煉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十年功,學習武術就要下定決心,每天堅持鍛煉,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間一旦間斷練習,功力就會大退。
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范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
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我們武術協會的宣傳口號中有這樣一句話:未曾習武先習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可見,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么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所以從武術衍生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問太大。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學習武術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而且可以修身養性。武術的套路動作千姿百態,剛柔相濟,虛實相間,我們所領略的只是那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里的冰山一角。學習武術,鍛煉了我們的意志,培養了我們的品德,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充滿自信,面對一切困難和挫折都從容自若。感謝武術,他教會了我許多,唯愿一生與武術常伴!
習武心得體會3
武術,由于傳統觀念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一提起武術就會問,你能打幾個人呢?
其實,現在的武術我們應該重新來認識自從有了武術課之后,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武術最初的形成目的確實是保家護院、戰場廝殺,但是隨著現在的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文素質的逐漸提高,這方面的含義也就隨之而淡化下來了,反而,武術開始慢慢向健身藝術競技方面發展,當然并沒有淡化防身自衛的技術。
我學習了武術之后,有以下的感受:
武術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運動,它不緊鍛煉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十年功,學習武術就要下定決心,每天堅持鍛煉,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間一旦間斷練習,功力就會大退。
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范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
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么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所以從武術衍生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問太大。
習武心得體會4
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好奇感,也喜歡看功夫片,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學到一些功夫。當然,我也知道學習武術的辛苦,只是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另一方面,由于條件不足,也就沒有學武術。進入大學后,
第一次接觸武術是在大一的
第二個學期,學的是太極拳,感覺很好。這個學期的體育課是選修課,所以我就選修了武術。還記得
第一節課體育課,老師讓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我就選了武術。一開始,我還被那個老師拉去學籃球了,他說我學籃球比較合適,但是我對籃球是真的沒興趣,所以
第二節課我就和叫我們籃球的老師說我想學的是武術,對籃球沒興趣,那老師也同意了。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教我們武術的老師同意我到這個班來學習武術,不然我也沒有這個機會在這里寫這些東西了。在這里,我要謝謝老師給了我這個機會。說到學習武術的體會,前面說到的辛苦二字是少不了的,這可能也是每一位學習武術的人的感受吧!雖然說學習武術很累,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沒有后悔。有時候上完課,感覺一點勁都沒有,什么都不想做,唯一的感覺就是今天除了體育就沒有其他的課了,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還記得有幾次上完課就覺得身上有點酸痛,等到
第二天起來,酸痛感更厲害,但是一兩天就好了,也沒什么。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既然如此,這小小的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呢?再說了,這能夠讓我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有益而無害,何樂而不為。要說學習武術的'心得,我也說不了多少。我認為學習武術首先要有興趣,沒興趣的話,什么都做不好。其次,要有耐心,有毅力,要持之一點點的疼痛就會讓你卻步不前。再次,要勤奮。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前學到的就會全忘了。最后,要有學習武術的條件。這里所說的條件主要指身體上的條件,如身體的靈活性、靈敏度等。當然,天分和悟性也是不可少的。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天賦異稟,都擁有極高的悟性。古人云:“勤能補拙”。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勤奮。只有勤加練習,才能夠熟練的運用每一招,從而克敵制勝。上面所說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也許有些看起來像是在發牢騷、在抱怨,其實并非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個學期學習武術的真實感受。我想其他人也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吧!
習武心得體會5
武術,由于傳統觀念的認識不足,很多人一提起武術就會問,你能打幾個人呢?其實,現在的武術我們應該重新來認識自從有了武術課之后,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武術最初的形成目的確實是保家護院、戰場廝殺,但是隨著現在的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文素質的逐漸提高,這方面的含義也就隨之而淡化下來了,反而,武術開始慢慢向健身藝術競技方面發展,當然并沒有淡化防身自衛的技術我學習了武術之后,有以下的感受武術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運動,它不緊鍛煉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十年功,學習武術就要下定決心,每天堅持鍛煉,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間一旦間斷練習,功力就會大退。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范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學習武術,其實我認為最主要的也是這一點,武術的技能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乃是習武一定要修武德,一個沒有武德的人早晚是會被人唾棄的,反而他學的越好越與社會有害,武德不僅僅是武德,更是教會我們怎么去做人,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許有些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但是修身是第一位的,我們做人的事理其實要用心體會,很多都能在習武之中領悟的到,這個學問太大了,用盡畢生也未必能參悟的透,所以從武術衍生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學問太大。
習武心得體會6
我自幼愛好武術,小學經選拔參加過市體育運動委員會組織的校少年武術隊。自己也勤奮鍛煉,抱著一種興趣愛好“玩”的觀點,想熟悉各種拳種,有過不成系統的習練:如少林拳械、螳螂拳、太極拳、華佗五禽戲、氣功的一些樁功盤坐等功法。組織過社區少年武術隊,組織小伙伴一起出操鍛煉,豐富了大家的暑期生活,活躍了體育運動,鍛煉了身體,規范了學生的自制管理,在社區有一定影響。是武術將孩子們聯系組織在了一起。通過鍛煉,也使大家身體健康,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爆發力和耐力都大幅度增強,體育學科成績提高很快,獲得校運動會多項成績,并擔任了體育委員。初步體會到武術的魅力、凝聚力和非凡的作用。
初中畢業,父親把我引見到南拳名師方蘆芳處,希望我能進一步訓練武術。第一課沒有練功,而是講武德,練武要講武德,這是最基本的。武術的震憾力不在于以暴制暴,而在于以德服人。說說容易做到難,需要平日刻苦鍛煉,持之以恒,以身體的威懾力、自身的意志力和毅力來達到“非戰而屈人之兵”,這是要靠實力的,不是靠外表來哄人的。隨著數年鍛煉,初顯成效,身體也強健了,意志和毅力也得到了磨練。并且有了一些副產品:如代表大學系里參加全校演出,讓更多的大學生領略武術這一國粹。在豐富課余生活的同時,培養了一種活潑健康充實的生活。對于自身青春期的成長和性格的培養都是很好的經歷。
隨著年齡漸長,我產生了一些模糊的想法和擔心:過去一起習練傳統武術的人們現在早已不練了,一些傳統武術套路和絕技已經失傳,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忙于搞經濟,而忽視了優秀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武術在今天這個時代式微了。為了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武術,我應當盡一分心力,做一些工作。我的工作尚屬輕松,使我有了這方面努力的可能。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搜集整理一些傳統武術的資料、訪問拳師(如師從岳家拳名師葉子奎習練岳家拳械),不想讓這些祖先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在公園內見一老者打一路棍花,就攀談起來并準備拜師習練。老者以現在年輕人應當賺錢不該學這些為由拒絕了,說明一些不利武術推廣弘揚的思想還是占相當市場的。我練武,決非處于經濟利益和功利的目的,而是為了傳承繼承中華武術這一國粹。通過我們的資料整理和一些工作,成功地使岳家拳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社會上對武術總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如練武是為了打架,總有人問我:”你練武的,現在能打倒幾個人了?”還有習武無用論:現在都什么年代了,科技這么發達,高科技武器這么先進,還需要練習武術受這份苦嗎?純粹是老年人鍛煉鍛煉身體,年輕人很少會涉及。現代影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宣傳弘揚了武術,吸引了人們對武術的熱情和向往,但在另一方面,沒有反映真實的武術,騰云駕霧,呼風喚雨,將武術魔幻化了。
經過多年習練武術,且自身對人文課題較為關注,武術作為中華國粹,我注意到武術有很多的人文的成分體現充斥其間。包括武德修養(尊師重道已成為傳統道德的規范)、武術禮儀、服裝器械、武學藥理肌理等都已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構筑了整個中華武術體系。要做強做大武術事業,武術要在國際上擴大影響力,就要樹立起品牌意識、精品意識,包括從細節上體現出來,將之規范化、制度化,形成有效的機制體制。此次武術段位制的報批工作,就是很可喜的.一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武學之路漫長艱辛曲折,這也是很多人對此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武學師法自然,法無定法,“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努力研究追尋武學之最高境界,挑戰自我挑戰極限,這就是武學之路。然而,武術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仔細觀察自在普通生活中。包括日常勞作、自然景觀和自然現象(如刮風、流水、日照、動物靜物的形態等等),都是很有啟發的。“轉益多師是我師”,應當謙虛謹慎,虛心求教,向一切能幫助自己提高的人或事物學習、汲取好的東西。心理的調整也很重要,相信武學修為高深的人,其道德品格和人格意志都是相當完善的。武學修養能使人保持一顆平常心,心與自然融合,和諧社會,無欲無求,并且磨練了勇氣和毅力,武學鍛煉本就是一個經年累月持之以恒苦練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也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品德,且自身視野開闊起來,學識增加,膽量增強,人生境界也不斷提升。人生,應當有更高層次的追求。
下面談談我對南拳和岳家拳的一點粗淺的認識。南拳素有樁沉步穩,迅疾緊湊的特點,以形為拳,以意為神,以氣發勁,質樸明朗,氣勢激烈。南拳上肢動作較多,短打擒拿,點穴拿穴;腳法偏低,步法穩固。發力時腿、腰、臂、指貫通一氣,力求順達,發盡前聚力蓄盡,肌肉作一定收縮;其勁由腰、腿而肩、臂擊出,或因勢發出喊聲,通過發聲以助發力,并以氣之運動輔導各種動作的變化,故有吐聲須開聲的說法,亦是氣與力合的一種體現。我在習練南拳初期就感覺自己氣促氣急,呼吸吐吶有接續不上之感,往往勢大力猛一氣呵成的一路下來,就氣喘連連。后來有意識的做了樁功和靜功的調吸訓練、吐吶訓練,隨著功力加深,這方面的問題不知不覺就解決了。
岳家拳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寶貴拳種之一,為中華武術的瑰寶。它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飛開創出來的,至今已八百多年。清末由岳家拳一代宗師張春林傳入金華,金華現今為我國岳家拳傳承地,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經數代傳人言傳聲教,薪火相傳,不斷努力使這一武學奇葩得以存續發展并不斷健全完善。岳家拳博采各種拳術的精華,技擊風格獨特,分為套路、樁功、散手、點穴、炮錘、劈掛、擒拿等,能使用刀、槍、棍、劍、锏、拐、鉤、錘、斧、匕首等器械。其武術自成系統,內容詳盡。岳家拳強調四兩撥千金的方式,實戰價值極大。同時,岳家拳講究內外兼修,剛柔并濟,注重精神、意識、氣息的鍛煉,來改善人體內在各系統和器官的功能,達到健身的目的。它的特點是以快制勝,出手兇猛,對指的用法很講究,搏擊時強調見縫插針,貼身進步,手法上注重環環相扣。搏擊時強調見縫插針,貼身進步,這直接形成了南派武術貼身短打的特點,同時也為寸勁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另外講究指的運用,這個變化也及其重要,不追求在力量上勝過對手,但注重擊打瞬間的攻擊力度。
作為一名中華武術的習練者和愛好者,我有繼承和發揚武術的責任和使命。我將更加努力做好相關的工作。
習武心得體會7
我來這大學快滿三年了,當初還以為大學的體育課會是一個班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和自由活動兩部分組成的。可是,想象終歸想象。就在這種想象跟現實差距甚遠的情況下,我學了快兩年半的武術課程。
“武術”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文化歷史。武術是中華之國粹,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這就是我選擇武術的主要原因,很簡單的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種英雄主義的感覺在作祟。在看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以及一些愛國為題材的影片之后,總幻想自己能強壯結實,為國出點力。所以當初見到體育選修課有武術這一選擇時,我順利成章的就成了武術班的一個學生,一晃就兩年半了。現在雖然沒什么建樹,但身體還是比以前好了。到了大三,散打防身對我來說還是終身受用的。
我喜歡武術,是因為它能帶給我美好的感受。我記得以前很多人對我說過,現在學武只不過是一些花拳銹腿而已。可是我覺得它不只外觀美,而且能夠強化體能。是一種全身的鍛煉,于是每周花上一段時間去鍛煉也成了我必做的一件事。不知不覺已經成了習慣,我喜歡那鍛煉過后的全身酸痛的感覺。
現在來說一下通過學習,我有什么體會吧。它使我的身體增強了體能,從而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增強自身的自衛能力;學習武術也不單單只學習它的攻擊性,也不單純只是一種體育的鍛煉,還能學習到中國武術中的其他方面和知識。中國武術講究的是“天人合一”,講究自然之道,它其中飽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讓我更體會到武術中包含的精髓,更深刻地領會到中國傳統思想的知識。
“武術”講究的是一種武德,不欺負弱小,在有了自衛能力的同時,也要學會伸張正義。它也能改變一個人急燥的性格,在一招一式中學會磨練自已。并能鍛煉人的意志,學習武術本身很辛苦,要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怕苦、不怕累。通過鍛煉,使我在生活、學習中有這樣一種韌勁,碰到困難不退縮,直到克服。
武術課讓我認識許多優秀的人,激勵我在生活各方面更加努力。當我發現自己注意力無法集中時,我會聯想到武術的種種原則,指導我走想正確的方向。在武術課上,剛開始接觸武術時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太苦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覺得其實那也是一種享受,其實武術練的就是自己的毅力。到了大三這年學的是散打,那感覺更好了。
大三這一年,散打班上的一些同學都學過武術方面的一些東西了,他們的運動精神、柔潤度與優雅。時時鼓勵著我,這些態度與本事,是我渴望達成的目標。
想學好武術,是很困難的,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學著如何去轉動自己的身體,很多運用什么的方式是我從未嘗試過的。課堂上我通常都是比較起勁的,在其他課程上還沒用這么勤快呢。一開始,我對武術、散打的想法和感受是:我們學的只是一種技巧。但細想起來,其實也是無可奈何,在不多的課堂時間里,學的就只能是技巧;至于體能等等,那只能在靠課后練習。后來,我對武術產生了不同的體會,武術訓練其實是一種自律心理挑戰,學習到其背后的深厚含義后,可以借由過程來了解自己。武術在很多方面可運用到日常生活,它是超越體能的,這些是我現在體會較多的。
我希望大學里應該開設武術的基礎課程,讓所有的同學都學學。因為武術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尊敬他人、自律、不怕挑戰、自信與保持身體健康。但千萬不要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用武力來解決問題,武德很重要!
習武心得體會8
打太極拳除了注意身體姿勢正確外,還必須注意運動方法,才能真正練好,打好太極拳。本學期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慢慢地認識到這點,現將課堂上所學的與自己領悟的記下來,作為自己習武的心得。
(一)“心靜體松”。
自大一參加武協起,師兄師姐就一再提起這點,在“百人太極”練習中,張老師也反復強調,但當時由于練習較少,一直不能體會,雖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上卻全繃得緊緊的,或是身體疲塌松散,而且打拳時也不能做到心靜,如今才意識到:“心靜”是指內心安靜,心無雜念,把精神都中在運動上,用意念引導動作,做到“意到身隨”,而“體松”則不是岙體疲塌松散,而是指精神與軀體都放松,身體處于一種舒松自然的狀態。在練習中還必須要注意“舒展”與“開展”的`區別,盡量做到“舒展”,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周身舒適的狀態。
(二)連貫圓滑。
“連貫”指各動作間自然銜接,無明顯停頓,使整套動作節節貫通,連綿無斷,即所謂勢斷意連。而反觀過反,自己是追求動作,各動作間間斷極為明顯,有時練得快時,干脆就停下來等別人打。造成“勢斷”這是極為不可取的。再看“圓滑”,它指的是動作變化自然,表現為手保持自然彎曲,多保持空間的圓形,弧形等不同的曲線運動,具體表現在太極推手與各動作之間。這也許是太極拳與別種拳法的差異之一吧!
(三)松肩松腰。
其實這一點應該歸入第一點的“體松”中的,不過因為自己老是做不到這一點,而且初學者也不易做到,故而特別指出。在打太極拳中,只有做到軟戶松腰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體松”,在松腰時,還要注意身要正,盡可做到直腰,且尾骨也要下坐,這樣才能達到“中正安舒”。
(四)上下相隨。
以身帶手,太極拳是一種協調性運動,要求上下相隨,即各動作由腳而腿而腰一氣完成,特別是在轉身時,更應以腰為軸,利用腰力及腳蹬力自然地把手帶到正確的位置。在此期間,還要注意手,腳動作與眼的變化相配合,這樣才能做到上下相隨,以身帶手。
以上的幾點是我習武后的幾點,提出看法,并且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今后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一定更加努力,爭取真正練好,打好太極拳。
習武心得體會9
最近我在練MMA和學習BJJ(巴西柔術),和國術也有交流。
曾和一位練了二十多年太極的朋友試招,他是正式拜過名師的內弟子,在聽勁上造詣頗深,年輕時還練過外家拳,也練過硬功。
當然我們的交手是按太極推手的方式來,搭手后我想用柔道的小內刈把他放倒,但剛使力就被他在我肩上一搭,然后我莫名其妙就翻在地上了;第二次我小心了點,曉得他會聽勁,手上不使勁,腳下依然用小內刈,眼看快得手,但仍然被他搭在肩上一翻,順著我的發力方向把我放出,我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就到兩三米外了,真有點神奇。我到現在還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后來我們關系很好了,我還曾用大外刈偷襲過他一回,結果也被他防住了。太沒面子了。
但是他應付游斗不行,馬步站得忒穩,可跟不上西洋拳遠近滑步的節奏,只能守不能攻。我琢磨了下,太極源于長拳,長拳有說源于馬上功夫,所以大部分國術都講就站馬步,下盤穩健,不動如山,這明顯是站在馬蹬上才用得著的基本功,衍生到拳法里,就是下盤功夫。用來對付摔跤、柔道一類的站立摔法,是有點效,但是對付西洋拳這類靠步伐移動騰挪的格斗技,就顯不足。
再一個中國傳統擂臺是四面空的.高臺,自己不動如山,把對手放出去掉下臺子就贏了。而西洋武技,如拳擊、泰拳、K-1有繩圈,MMA比賽如UFC有八角籠,把人放出去沒有實質性的傷害。基本等于沒用。
另外就BJJ而言,倒地根本不算個事,倒在地上意味著戰斗才剛開始。
就我的感覺,拳擊和柔術是兩個極端,拳擊的拳就直勾擺,步伐就前后左右滑步,防守就招架閃避摟抱,就這么點技術,幾個月就能學會,但幾年都練不好,對體能、身體反應速度的要求太高;
而柔術,就是纏斗,不需要太快的反應速度,招術極多,整個技術體系龐大復雜,練個一年兩年才完成藍帶的教學。所以柔術里不存在練熟一招打遍天下的情況,就像圍棋一樣,得整個體系的技戰術練熟了才能成為高手。
至于國術,我已經無語了,只能賦詩一首:
少林都在燒香騙大錢,武僧只會金槍頂喉碎大石,方丈就愛念經給失足開光,護寺還得靠保安。
高人全在深山老林里,臉皮爛了也不會出山,拋頭露面的必不是真高手,國術不打擂臺只殺人,可憐從不殺人何能知道能殺人?掏襠挖眼是真相?
編造超人李小龍,自尊全靠美國人。
還有黑市弗蘭克陳,遮羞僅靠意來淫。
當然還有比我們的國術更差的,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跆拳道,我有些同門和跆拳道黑帶都交過手,打完后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問他為什么,他說打跆拳道是極沒面子的事,要是傳出去讓同好們曉得了,是件抬不起頭的事情。
習武心得體會10
1、學習武術的心得體會
武術是全方位的全身心的運動,它不緊鍛煉我們的體育技能,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所謂一日不練十年功,學習武術就要下定決心,每天堅持鍛煉,雖然有時候會覺得枯燥乏味,但是中間一旦間斷練習,功力就會大退。
武術也是一門積極性很強的運動,它從精氣神到手眼身法步,無一不要求規格的規范完整,更要在規格如此高之下體現武術的藝術美,動是圓定是方,這樣還是不夠,還要加上動作的完整性、節奏性。它從開始到結束都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氣質面貌。
練武是很累的,是要吃的下苦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武術的基本功有哪些
2.1、壓肩
動作要領:面對肋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兩腿開步站立,兩手抓握肋木,上體前俯下振壓肩。要求練習者的兩臂兩腿要伸直,下振幅度應逐漸擴大,壓點集中于肩部,壓力要由小到大。壓肩時兩臂,兩腿必須伸直,力點集中于肩部。
2.2、吊肩
動作要領:兩腳開步站立,背對橫杠或肋木,兩手反握橫杠或肋木。然后屈膝下蹲,兩臂拉直或懸空獨立。兩手抓緊橫杠,兩臂拉直,肩部放松。
2.3、握棍轉肩
動作要領:兩腳開步站立,身胸挺直,兩手握棍于體前,兩手距離與肩同寬,兩臂下垂于腹前,目視兩手。然后上舉繞至體后,再從體后向上繞至體前。動作要求兩臂始終伸直,兩手握棍的間距不變,兩手距離要合適,轉動時兩臂伸直上舉。
2.4、繞肩
動作要領:兩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放于左側,右臂上舉伸掌于右側。右臂以肩關節為軸,由右上方向后繞環。右臂由后下方向前方繼續繞環,然后再向相反方向繞臂。
3、武術的分類
3.1、對練是兩人或兩人以上,按照預定的程序進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三種練法。
3.2、踢、打、摔、拿等方法,按照進攻、防守、還擊的運動規律編成的拳術對練套路,有時打拳、對擒拿、南拳對練、形意拳對練等。
3.3、器械對練,是以器械的劈、砍、擊,刺等技擊方法組成的對練套路,主要有長器械對練、短器械對練、長與短對練、單與雙對練、單與軟對練、雙與軟對練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單刀進槍、三節棍進棍。雙匕首進槍、對刺劍等。
3.4、徒手與器械對練,是一方法手,另一方持器械進行的攻防對練套路,如空手奪刀、空手奪棍、空手進雙槍等。
3.5、集體演練:集體演練是集體進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與器械的演練。在競賽中通常要求六人以上,可變換隊形,圖案,也可用音樂伴奏,要求隊形整齊、動作協調一致。 搏斗運動,是兩人在一定條件下,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斗智較力的對抗練習形式。目前武術競賽中正在遂步開展的有散手、推手、短兵三項。
學武術注意事項
1、一定要控制耐力型、力量型的練習,可以進行柔韌練習,以及短時間的速度型練習,果斷拒絕長時間、枯燥地練習動作和類似百米跑等大運動量、高強度的練習方式。
2、注意營養。
3、力量型的練習,最典型的是舉重,倒是當時很有力量,可惜骨關節會提前鈣化,你的孩子就別想長高了。
4、要跟蹤孩子的學習過程,注重師傅的練習方法。
幼兒學習武術的好處有哪些
1、學習武術可以強健孩子體魄 好身體是一切行為的前提。孩子學習武術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增強意志力。不僅如此,反復練習成套的武術動作,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對孩子的文化學習很有幫助。文化學習為靜,武術為動,只要合理分配、動靜結合,在尋求身體強健的同時,不過度損耗孩子的精力,就可以使孩子身心愉悅、平衡發展。
2、學習武術鍛煉孩子的吃苦精神 鍛煉孩子吃苦耐勞、堅強的意志力不屈不饒的精神。
3、學習武術可以培養孩子的禮貌 武術講究禮貌,自古有師道尊嚴的傳承,武術教練都會給孩子講解禮儀和行為規范,這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大有裨益。
4、學習武術讓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選擇武術作為興趣課程,可以使孩子少玩或者不玩網游,這對于孩子的視力保護、骨骼發育以及體態的健康成長都有著極大的正面效果,也可以使孩子變得自信、開朗、大方、陽光。
習武心得體會11
學員疑問:我十分喜愛少林功夫,此刻正在學習少林拳,教練教過的招式動作我都記得很牢,也練了很多遍,基本上能做到閉上眼也明白下一步怎樣出拳,但是不明白為什么,我打出來的少林拳總是和別人不太一樣,用行家的話來說,就是打出來的拳變了味,沒有少林拳應有的那個氣勢,請問老師這是怎樣回事呢?如何才能克服這個問題?
嵩山少林寺武校教練:我們在學習各種拳術和器械的過程中,不但要求形似,還是力求神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握所學武術不一樣項目的風格特點,才不致使所學的東西“串了味兒”。比如長拳,要明白在風格特點上,它是一種姿勢舒展、動作靈活、快速有力、節奏明顯,并有竄蹦跳躍、閃展騰挪、起伏轉折和跌撲滾翻等動作的拳術。而太極拳的風格特點與長拳截然不一樣,獨特地表現出柔和、緩慢、沉著、輕靈、且動作圓活,處處帶有弧形,運動起來前后貫串,綿綿不斷,恰似行云流淌。不難看出長拳和太極拳在風格特點上的顯著差異。
另外,在器械方面,由于結構不一樣,運用方法和演練風格也不一樣。比如刀術,表現其器械結構特點是勇猛、快速、氣勢驃悍,有“刀如猛虎”之稱。而劍術,由于劍的兩刃結構所限,技法上則不能采用類似纏頭裹腦這樣的'動作,演練起來的風格特點,突出瀟灑飄逸、輕快矯捷、富于韻律感,有“劍似飛鳳”的9 美稱。再說qiāng吧,其風格特點有“qiāng如游龍”的形象比喻。棍,有“棍似瘋魔”之說。
總之,無論學習什么拳種或器械,都要分清它們的風格特點,并準確掌握,經過反復長期練習,最后才能做到神形具佳,并逐漸構成自我的風格特點。這個過程是比較長的,期間需要經驗豐富的教練隨時進行指導,糾正。推薦想學武術的同學必須要找一個好的教練。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是少林寺旗下直屬學校,由少林弟子親自傳授正宗的少林功夫,讓每位學員都能親自體驗并感受到正宗的少林禪武術文化。
習武心得體會12
這學期我們學習的是太極拳和太極劍,是我喜歡的,以前我們練得都是外家拳,像長拳和大洪拳,而太極拳和太極劍是內家拳,練的是意不是力。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和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可以說直接來源于道家思維,老子的《道德經》中云“弱者,道之用”,道家講究柔弱勝剛強,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在練習的時候要求的就是松靜勻樂,自然呼吸,氣沉丹田,心無旁騖,我們以前練外家拳練習慣了,外家拳練力,講究外形,我們初次練的時候動作很是僵硬,看著別扭,放松不了,比如在野馬分鬃的時候,臂膀僵硬,看著不像在練太極拳,像在練機械舞,也許是我們沒有找到練太極拳的要領吧,四班的教練給我們指導時說,要用心練,可是怎樣用心練?也就是說要全身放松,全身的意念集中到一點,以意念領著全身走,這樣不僅太極能練好,并且還能練練自己的定力,我認為很有用處,在當今世界,競爭、壓力、利益充斥著社會,無數人忙忙碌碌,心很浮躁,沉不下去,可以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
在學科分劃中,太極拳是屬于中醫藥學中的二級學科養生學和康復學的,因為在打太極拳的時候,人們的`大腦皮層得到了放松,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完善,可以消除由神經系統紊亂導致的慢性病,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經絡暢通,特別是對老年人很有益處。氣力用于內以運氣血,是為陰陽自和之能力。我個人在練太極拳的時候,就覺得手中就像有一股氣,在野馬分鬃,在云手的時候特別明顯,練完太極拳以后就會感覺渾身發熱,很舒暢。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就是為什么太極拳是左腳先行?為什么不是右腳?恐怕這個問題就要用中醫理論來解釋了,中醫認為左肝右肺,肝藏血,肺主氣,這個不同于西醫上的解剖,中醫左肝右肺是從它們的功能來說的,邁開左腳就是先開血脈,再邁右腳就是通氣機,這是因為血的運行速度較氣慢,左腳先行就是為了血氣平衡。
學習太極,個人認為練的是一種境界,就是《莊子》中說的“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就是天地人合一,有人說養生關鍵在養心,心態好就就會驅散心中的陰霾,心態就會好。短短的一學期的練習,談不上說是心得,只能是自己的一些體會而已,我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當中要經常練習來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內涵和精神境界,進而齊家治國。
習武心得體會13
我是一個從未學過武術的人,對武術的了解也就僅僅局限在影視作品之中。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學練武術的一些體會:
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學習武術的,但是我想既然學習了就要認真去學、去練。我的學習比較忙,所以每天下課回家腰酸背疼,頸椎痛的直不起頭,坐下后站不起來。可在練習武術一段時間后,明顯感覺好多了。說實話這時我還有些懷疑這是否和練武術有關,還在想著會不會是心理作用呢?但后來一些功效的顯現讓我徹底相信了它的真實性,這的確是武術的功效。
原來早晨起床時總感覺沒睡醒,困的難受,而練習一段時間,早晨一醒來就會感覺頭腦很清醒,渾身很輕松,毫無睡意;再后來還有許多的功效顯現,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現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周圍人都看到的效果,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這是我真實體驗到的。
我感覺老師的教法和拳友們長時間的不斷交流特別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使我這個對武術一無所知的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有這么好的.效果。很感謝我入門的老師提供這樣鍛煉身體的機會,也很感謝老師能傳授這么好的功法給我,讓我受益無窮。今天的功效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會珍惜武術所結的緣分,堅持不懈的學練下去。
以德養拳,以拳輔德。學拳還要強大德理論作鋪墊,奧義就是中庸之道。順其自然,找到那個度。
在此我想真誠地說一聲:謝謝老師。
習武心得體會14
選擇武術作為體育課項目,希望通過學習強身健體,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用來防衛。經過一學年對武術的學習,體質有所改善,并且深刻的體會到了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并非花拳繡腿般的做秀而是具有實際效力的搏擊運動!
發展到今天,武林的基本定義可概括為: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捕斗的'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從這一定義出發來認識武術。首先,武術屬于中國傳統的技擊術。它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斗的能力。在運動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結合的,又是分離的,這種發展模式,也迥然有別于世界上其他技擊術。在演練方法上注重內外兼修,演練風格上要求神形兼備,這些正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技擊術的運動特點。
學習武術之前就知道學習武術很辛苦,但是進行了系統的武術學習以后發現武術比想象中的更辛苦。從每次課要練習的基本功到每個新的武術動作。對于我們這些非專業的女同學來說學習起來困難很大。很多動作總是不好意思做,認為自己做的丑,別人都在看我,武術老師一直勸我們要敢于去做、去嘗試,正是因為從小就覺得自己比男孩子弱,根深蒂固的認為我不行才有了“講柔弱進行到底”的結果。要認為自己行,給予自己肯定!
道理很容易理解,但是接受起來還有困難!經過一次次的決心,一次次的嘗試,潛移默化間在一年的學習武術過程中收獲了很多自信,面對新事物也學會了勇敢的嘗試。學習武術的心得更多的是讓我們相信自己,肯定自己!
習武心得體會15
本門武學,緣起見道,次在明理,繼而實證。
正如崇英師爺所言,見到了就是緣分。普通人很難想象內家拳如何放人丈外的場景,能夠見到,就會去琢磨原因,就會產生興趣。內家拳修煉耗費時日,數年小成,大成則何止十年?如果見不到真正的功夫演示在面前,恐怕很少人能夠堅持這條路走下去。
而內家拳的拳理較為玄妙,常人難以理解。因此欲明此理,非要先弄清楚什么是“不可思議”不可,本著“不可思議”的心態,多聽師言,方能明理。
南懷瑾居士在解《金剛經》時曾對“不可思議”四字做過發揮:
我們的聰明乃是意識部分,局限于現有的知識范圍,以及現有的經驗與感覺想像的范圍。真正的道體是不可思議的。注意!不是不能思議!“不可”是遮法,遮住,擋住,不準看,不可以用普通的知識、意識去推測、去思想道是什麼。所以說不可思議,并不是說不能思議;因為這是修持求證的境界,不是思議的境界。
真正的內家拳也是如此,未經修持的人萬不可用現有的經驗和感覺想象的范圍去推測內家拳的功法該如何練、應該達到什么境界,因為這都屬于尋常人“不可思議”的范圍。
有了這種心理準備,多聽,多看,多存疑慮,不妄下結論,才能正確理解內家拳,才能“明理”。
明理后,只要姿勢正確,并保持練功量,就一定能練出功夫。
一般來說,晃腰與龍行步合在一起的練功量應保持在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為佳。但應注意,把姿勢做到正確以后,真正的練功才剛剛開始。懶散的練功和高樁的練功前活動,或者不標準的練功,是不應計算到練功量里面去的。
“實證”的目標是六合勁,也叫整體勁或內勁。
內家拳之各項功法,正所謂“如筏喻者”。功法只是助人渡河的'工具,過了河之后即可丟棄,不必負舟而行。無論晃腰、龍行步、大跟步,都應注意體會六合勁,不應一味追求功法的姿勢細節。但話說回來,如果連姿勢都做不準確,練功量都保證不了,就更不必奢談什么六合勁了。
練基本功期間,雖然會有大跟步、弧形步、推手以及五行十二形、一百零八式太極長拳等等五花八門的好東西誘惑,但六合勁不夠的情況下去追求這些都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從某方面講,內家拳的主要目的就是修煉六合勁;而形成六合勁的最有效功法,本門各項基本功里面首推晃腰。
晃腰,是本門最核心的秘門功法,也是實證六合勁的關鍵所在!
要練習晃腰,應使用腳模。普通人胯膝踝三個關節,其靈活度遠遠不夠支持晃腰練習。在沒有腳模幫助的情況下,大都難以做到腳尖內扣、擰腰裹胯;而做不到這些擰麻花一樣的姿勢,也就沒辦法正確練習晃腰。合適的腳模,能使初學者兩腳內扣的位置和角度固定,讓練習者循序漸進,慢慢習慣于晃腰對胯膝踝各個關節的要求。等到姿勢正確后,晃腰這一核心功法就開始源源不斷地為自己積蓄六合勁。當然,也有個別人不需要腳模的。但這就如不用識字也能悟道的六祖慧能一樣,六祖之前沒有,六祖之后也沒有。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建議使用腳模。
至于如何制作腳模?有些師兄是用膠皮墊子,有些師兄會找木匠根據自己腳型特別訂做一個,甚至以前有些人在空地上挖兩個坑…總之,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內家拳乃近道之至高武學,其中精彩,難以言表!目前,雖傳統武學文化幾近淪喪,已近末法時代,但幸得本門一支精華尚存,有緣人勤修苦練,定能證得內家拳之真諦。
【習武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武術的心得體會01-19
學習武術的心得體會03-11
習武心得體會之修身養性12-16
習武心得體會之基本功12-16
學習武術的心得體會8篇04-12
習武心得體會之不練身體難受12-16
阿康修習武學心得一12-16
習武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高中生演講稿09-10
護士工作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