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開學初的小學語文教師校本培訓,讓我受益匪淺。面對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課程改革、日益復雜的學生思想道德,很多時候讓我們覺得有些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無所適從。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有了如下感受:
吃透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還要有自己的教學理論,要從經(jīng)驗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變。 過去我們只重視教學實踐,忽視了教學理論上的升華。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應向個性化,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教學發(fā)展,通過教學實踐—反思—研究—升華,培養(yǎng)科研意識,對教學問題跟蹤研究,使之課題化,并總結成果,形成個性和特色的理論,為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做好理論支撐。在培訓期間,我以學校的研究課題《學科教學中實踐活動的設計研究》進一步跟蹤研究,并總結階段成果,形成書面材料,上交進修學校,并與其他教師探討,交流經(jīng)驗,確實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知識的飛躍。
尊重學習個體,了解學生,有的放矢,促進差異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時要了解學生的真實起點,從現(xiàn)有水平起步,從學生學得角度預設教學活動方案。讓學生親歷有淺入深,由偏到正的`過程,課堂上要變個體活動為全體活動,練習分層,要求有別,差異發(fā)展,讓所有學習成果都得到展現(xiàn),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還要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xiàn)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我參加語文校本培訓學習,現(xiàn)在是培訓總結階段了,整個培訓活動安排合理,內(nèi)容豐富,短短六月的培訓學習,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讓語文走進生活
生活離不開語文,語文來源于生活。語文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正如《標準》中所說的,語文,它是一種過程、技術,是工具,更是語言、思想和方法。可見,語文已經(jīng)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具有多維結構的人類活動。因此,教學時,要努力讓語文走進生活。
1、從現(xiàn)實生活中創(chuàng)設引入語文情境。《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現(xiàn)實生活中引入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他們覺得所學的內(nèi)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如教學“負數(shù)的引入”時,我們可以通過溫度計來認識,比較一個地方夏天與冬天的溫度如何表示,把語文的學習與日常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像這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但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鐘愛語文,激發(fā)學習動機,以及學好語文的愿望,而且培養(yǎng)學生憑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教材中挖掘潛在的語文資源。《標準》中指出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現(xiàn)的具體素材,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學生身邊的語文資源,切實發(fā)揮教材的作用。通過融入了語文的含義,體現(xiàn)了語文的價值,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語文的理解,感受學習語文的意義,而且體驗到身邊處處有語文的存在,獲得用語文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讓生活融入語文
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標準》的要點之一。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語文問題的實踐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中應用語文,讓語文生活化,讓生活融入語文
1、通過模擬活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標準》中指出:語文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如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生活情境:春天到了,班級想出去春游,現(xiàn)在有兩家旅行社分別給了各自的優(yōu)惠方式,請比較一下,選哪家旅行比較劃算。通過把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進語文課堂,使生活常識語文化。由于這些語文知識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學生從中可以看到,現(xiàn)實生活和語文知識確實息息相關,兩者之間是一座相通的橋梁。通過這一過程的學習,學生覺得語文沒有白學,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知識,從而體會到語文本身的強大魅力,感覺到語文課堂充滿著智慧和樂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在語文活動中獲得生活經(jīng)驗。
《標準》中強調(diào)在特定的語文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經(jīng)驗。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方式,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獲得生活經(jīng)驗。寓語文知識于學生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語文知識以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語文的內(nèi)在價值,感到語文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豐富的語文問題。
總之, 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在這培訓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優(yōu)秀教師好的教學方法,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獲得了教育專家的珍貴講評。雖然每天在線學習感覺有些累,但與收獲知識無法比擬。業(yè)務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短暫的培訓學習即將結束,在此就與大家交流我的一點心得與體會:
一、轉變教育理念,實施差異教育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發(fā)展的主體。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的未來,而不是個人眼前的榮譽和利益,要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習慣于只看眼前,不顧將來,以剝奪學生個性為代價換取教師的師道尊嚴。創(chuàng)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個性的人,創(chuàng)造力越突出,個性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把個性多樣性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東西,一種財富來加以接受和引導,我們眼中就會沒有差生,只有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實現(xiàn)有差異的發(fā)展。
二、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義,這是一種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因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其階段性,不能強求一致,無法整齊劃一。而真正能夠給學生以偉大啟迪和深刻影響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細節(jié)。一個好老師受同學歡迎,其實并沒有什么法寶,也許就是總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表揚,真誠地賞識他們。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去面對學生之間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
三、定位班主任的角色
以前就知道班主任應該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但卻只是停留在知道有這么個說法,而從沒去考慮過如何去把這一角色在自己身上轉換或者定位,更不知道該轉換定位到哪個方向上。如今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深的意識到班主任應該做到。再次,根據(jù)每一課的實際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講述法、講解法、談話法、直觀教具演示法、綱要圖示法、講讀法和發(fā)現(xiàn)教學法等。
實踐證明:要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師應該在自己全部歷史教學活動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并且要擁有自己獨有的風格,這樣,才能使歷史課堂鮮活起來。為了更好地推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教師應該認真研讀新課標,學習課改精神,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新課改的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去改進之,完善之。在此,我們真心地祝愿歷史教學能真正發(fā)揮她應有的價值,歷史教育亦將青春永駐。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發(fā)展,培智教育也迎來了自身的改革浪潮,《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施方案》對智障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教學理念要實施轉變,才能與之相適應。語文教學,是最富文化底蘊的教學。理想的語文課堂,不僅需要教師具有大智慧、大氣度,更需要教師具有親切自然的人格魅力。而每個學生都不是機械地接受刺激和作出反應的被動實體,而是有選擇地獲取和加工環(huán)境刺激的主動實體。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考慮到怎樣教,還應注意到學生的學習心理。
教師必須將教學看作是一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而不是“組織起學生的特殊認識活動”。教學就是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從而得以有目的的維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可見,優(yōu)化培智班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把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尊重弱智學生的主體地位上,且結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學習,如:在語文課上,可實施“思考、朗讀、說話”等一系列心理重建過程,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
一、激勵學生多思考,認真傾聽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的心理重建過程,一個完整的創(chuàng)造過程首先是要進行思考,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必定是一個會思考的人。在我的語文課中,我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氣氛,讓學生敢于自我表現(xiàn),激發(fā)他們的頭腦風暴(如,盡可能多的'組詞),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了他們主動探究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多說話
“說”是兒童學習語言的最終體現(xiàn)。兒童“說”的過程就是把他要傳達的思想感符通過語言轉化為一種外部的形式,這過程包合了其對語言的理解與生成的過程,反映了其語言運用的能力。弱智兒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思維遲鈍,反應饅、口齒不清、發(fā)音困難等影響了語言的發(fā)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說的訓練,給予學生說的機會,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在語文學習中要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
三、指導學生多朗讀
四、及時鞏固漢字書寫
生字教學時培智學校語文課堂的一項難點。如何在教學中提高生字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有效提高生字書寫的正確性,首先認識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在教學中拉近與生活的距離,增進理解。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一、 加強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最是簡單。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由此,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上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閱讀與背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古圣先賢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現(xiàn)在,我們卻常常對“讀”束之高閣,尤其在公開課中,更是舍不得給學生讀的時間。課堂看似熱鬧,可學生學完后卻知之甚少。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由此可見,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好方法。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 朱熹曾經(jīng)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xié)同作用。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自悟與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新課程標準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教師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課堂上,我們要從兒童的經(jīng)驗出發(fā),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fā)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生活即課堂,因此,我們要打破課內(nèi)課外的界線,把語文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引領我們用的學習方式,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我們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校本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暑期小學語文校本培訓的心得體會09-07
小學語文校本培訓總結09-17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5-18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12-31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9-06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12-16
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3-10
關于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1-03
有關校本培訓心得體會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