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14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
近日回顧觀看了20xx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洪家光:言傳身教匠心筑夢》,感慨作為一名一線的工作者,在師父的言傳身教下,潛心研究葉片磨削加工各個環節,不斷的挑戰精度極限,不斷提升工藝水平,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從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強勁的“中國心”。回顧其成長的經歷,洪家光說的最多的就是在其成長道路上一位又一位師父的言傳身教,讓其有了不斷挑戰自我勇氣,有了不斷提升自我技能的決心,有了不放棄的堅持毅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教育貴于薰習,風氣賴于浸染”,教育是一種思維的傳授,是一種習慣的形成,是一種品質養成,歸根到底教育就是育人。人的`培養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作,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認為踐行“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就是最好的教育,通過“熏習”潤物無聲,“浸染”春風化雨。
因此,要達到“熏習和浸染”的境界,作為教師的我,還需做到一范、二強、三練。
范——平時在校園內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謙和、有禮、溫良、友愛,給學生做好言行和思想道德上的示范者。
強——強化學習,學習專業理論、技能,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做一個“知識等身”的教育者。
練——練習體育專業技能,不能因為年齡而惰于練習體育技能;練習課堂教學技能,提升自我教學水平;練習溝通技巧,跨越與兒童因年齡而產生的交流“鴻溝”,做一個能夠立得住課堂的體育教學者。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2
劉更生,一位傳奇人物,從事手工木匠活,從新時代的時髦詞是:雕刻時光的人。
他為冬奧場館提供紅木家具,座椅平整度標準是誤差0。2毫米以內,他將標準提高到了誤差0。1毫米以內。
他在學徒時,懂得了惜木如金、靜心方能練好手藝,為了手藝活爐火純青,他每天在廢木材上反復進行枯燥的開榫、鑿眼、下鋸、刮刨子,千萬次的錘煉,刨出的木花竟然能薄如紙片。腿站不起來了、手磨破了、駝背了,依然孜孜以求。
他在參加國家寶貝修復工作,用追求極致的匠心讓這些寶貝重放光彩,成為年度人物當之無愧。
短短的.視頻背后是歲月的磨礪、是匠心的追求、是中國人精神的體現,作為教育人,我們面對學生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個性鮮明、燦爛活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向劉師傅一樣精研、深鉆,領悟教育之道,積極投身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將學到的新的理念、方法用在實踐中,并不斷的反思,積累經驗改進不足,引領學生更好的成長,促進全面發展、促進素養提升。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3
短片中的他,平頭,兩鬢已見夾雜的白發。國字臉,雙目深邃有神,有穿透力,可笑起來靦腆、儒雅。
他,是張路明,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無線電通信設計師。
說到“工匠”,我的眼前總會浮現:雕刻師傅拿著刻刀,雕、刻、磨、塑,一遍又一遍,一坐下就紋絲不動的樣子;老鐵匠鼓風、燒爐、熔鐵、鍛造,反復錘煉的過程……對于“工匠”,我總是心懷欽佩的。因為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他們追求突破,大膽革新精神。我更欽佩他們的“純情”——對工作始終如一、矢志不渝的熱愛。
短片中,張路明坐在儀器邊,一調就是幾個小時,穩如泰山。這是熱愛!
短波小型化射頻信道的“機芯平臺”“高速跳頻”軟切換技術、“抗強干擾”同軸腔體濾波器、“超寬帶大動態”低噪聲放大技術……技術突破、領先世界的背后,是熱愛!
一談到自己的研究,一談到通信技術,不善言辭的張路明立刻就舒緩眉頭,笑著侃侃而談。這是熱愛!
張路明說:“因為熱愛這個行業,才能在其中發現它的樂趣。”
說得多好!只有熱愛和樂趣,才能有堅持的力量,激發鉆研之心。人們常說教書匠,教書匠,教師也是“工匠”。身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愛”的教書匠。常閱讀、勤筆耕:提高我的個人素養,具備教書育人的底氣。不是說,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得有一桶水?老生常談,道理至臻。在教育改革的新時代,我更應該認真閱讀、學習,撰寫心得,跟上改革的.步伐,走上前進的方向。研教學、勇實踐:教學是本職工作,鉆研教材,勇于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努力追求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學生有發展,教師有提高,教學相長,共同進步。盡責任、樹榜樣:面對小朋友們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我是有責任的。教書育人,不能簡單而言。教正確的“書”,育正直的“人”。念及過往,便覺汗顏。盡一切力量,擔當教育的責任,為孩子們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熱愛”應該根植到我們的職業道德里,“熱愛”應該成為我們努力工作的不竭動力。在平凡的崗位用熱愛的力量,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創造奇跡。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4
紀錄片中的“偉大的鄉村工匠”都是在生產第一線奮斗的優秀工人,他們高超的技藝和積極的探索精神令人驚嘆。
精湛的技術結合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常被人們譽為“德技結合”。因此,基礎和資本將來自兩種能力,技術創新和做大做強。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了普通員工在普通崗位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令人肅然起敬、感人至深的“德才兼備”的真實故事。一點都不夸張,平時的敘述都是歲月里無限追求的燃燒。
三百六十行,行出狀元。從《大國工匠》,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看到了生成的勞動精神和美好。《大國工匠》對觀眾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是電視上的一些故事和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似乎就在昨天,這些普通工人才有了我們老一輩勞動模范的精神再現,才有了今天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史詩般的人物,不僅在普通的作品中,而且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的載體,我們都感受到了共和國的歷史通過勞動改變著國家的命運。
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不會有任何滲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發際線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最常見的工作經歷。他畫過火箭焊心,是第一個焊接發動機的人。0.16 mm,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焊接的允許時間誤差。不管你看了多少遍這么難的焊接技術,你都不禁會想,這到底是技巧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是在這樣的歲月里,被雕刻到了共享美與美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你走得越遠,技術就越有靈性。”《大國工匠》播出的這八位工匠,就是在生產第一線奮斗的優秀工人的代表。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敬業和勤奮,描述了一線工人的非凡工作。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譜寫了“德技兼備”的大美,都是令人驚嘆的。我們希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鑒《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給廣大勞動者和一線勞動者留下更多的鏡頭、畫面、時間段和版面,把勞動者的故事講好,展現勞動者的風采,讓更多的勞動轉化為創造,讓更多的技術轉化為藝術,讓勞動變成一場“匠心打造夢想”的旅程。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5
八個勞工,八個工匠。熱愛自己的工作,腳踏實地,勤奮認真,兢兢業業,精益求精。他們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自己專業技能的完美和完善。通過繼承和學習,通過專注和堅持,他們成為了國寶級的頂尖技師和某一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鉗工胡雙倩,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高級技師,老胡工作30多年,創造了拋光零件100%合格的驚人記錄。在中國新一代大型飛機c919的第一架原型機上,有許多“前所未有”的由老胡親自打磨的新零件。
2、紙釣工周東紅是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他用手撈出曬干的宣紙后,每張紙的重量誤差不到1克。30年來,周東紅始終堅持100%良品率的記錄,他加工的紙張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和國家畫院的“皇家畫紙”。
3、港珠澳大橋貫穿延安。工作時,嚴觀安應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頭處的間隙誤差應該小于一毫米,但他可以做到零間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通過自學成為了這份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海底隧道16次對接。
4、孟劍鋒,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在北京APEC會議上,——“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我國贈送外國領導人及其夫人的國禮之一,是孟大師經過百萬次精雕細刻,在僅0、6毫米的銀片上創作的`“絲巾”。太空英雄、奧林匹克運動員和汶川地震紀念館的獎牌都來自孟劍鋒。
5、張東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銀瓦焊接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銀瓦板薄如牛皮紙。液化天然氣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針眼大小的泄漏可能帶來致命的后果。張東偉的焊接工藝不僅質量100%有保證,而且外觀完美。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磨床,也是國內第一個從事高速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磨削的工人。他被同齡人稱為“鼻祖”。中國從事這一過程的工人不超過10人。他磨的轉向架上裝有644輛高速動車組,運行8、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2000圈。他是中國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寧
7、高鳳林,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特種熔焊機。焊工高鳳林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已有35年,被稱為焊接火箭的“心臟”。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的焊接發動機的推動下順利飛入太空,其中長征3A系列火箭將嫦娥衛星送上了月球。0、08毫米是高鳳林焊接生涯中挑戰的最薄記錄。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6
盧仁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一個為坦克縫制保護傘的人。作為廠里技術最好的焊接工人,盧仁峰專門負責焊接坦克的駕駛艙,這是坦克最關鍵也是最復雜的部位。
幾十年來,盧仁峰在焊接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卻是他靠著一只手來完成的。“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老盧的一句口頭禪。雖然受傷,盧仁峰骨子里卻帶著軍工人的堅韌與樂觀精神。他的左手沒有神經,沒有知覺,總容易被燙到。后來他就想辦法,到冬天冷的時候,里頭加一個手套,外邊再加一個,這樣就在高溫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備的.手持焊帽,別人拿手操作很靈活,對盧仁峰來說卻是很難使用。經過嘗試,盧仁峰在這個焊帽里加了一個卡子,這樣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響右手正常干活兒。對他來說面對的挑戰越大,迸發的能量就越強。尤其是接圖紙和接工程的時候,他很少針對別人的圖紙提要求。在盧仁峰看來,但凡他能解決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創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多年來,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余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具有工匠精神:精雕細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煉學科教學技藝,將教育作為終身事業:“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并在此過程中體驗幸福。專注、執著于教育教學,力求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細、極致:“對每一節課,都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
要堅守匠心:堅持不懈、傾盡全力、敬業樂業。要勇于嘗試教育教學創新,更加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做學習的主人。
千鈞利器承天運,稱頌全球立最高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7
劉湘賓,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陜西職工,被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選為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是如何磨“劍”數十載,最后在20xx年國慶閱兵時火箭軍方隊中精彩亮出的?
今天,我從紀錄片《矢志奮斗,只爭朝夕》的短視頻中,找到了答案。
劉湘賓從微米度量的世界里,用一點點縮小的精度,一次又一次的大寫著中國。在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不就是“堅守寂寞、不斷超越,沖鋒在前,勇于擔責”的亮劍精神嗎?
從一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的轉業軍人到自學電腦編程;從一個銑刀、鉆頭都不認識到領銜國際超精密數控銑工的“領跑者”。幾十年間,不知道他經歷過多少困難和失敗,但他始終懷揣著自己的信念和夢想。
這種精神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永不褪色,日久彌新。當今社會教育觀念層出不窮,教育生態復雜多變。但作為教育人,要能排除各種干擾,堅守自己的初心。面對教育對象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不抱怨,不放棄,要主動思變、求變。不斷學習和提升自我的各種能力。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探索適合現代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以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學生作為我們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擔當,不斷探索、不斷超越。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8
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多年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
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于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后遺癥,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大半。從青春歲月到年近半百,一個人偶然間能夠鎮定地面臨一次致命危險并不難,在許多年里天天面對致命危險,而能夠守恒如常,那實在是太難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專題中每一個人、一句話,一個故事,雖然看似平凡簡單,但往往最能激發人們向善的、美的、好的方向進取。他們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著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國制造”。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是踐行勞動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我要主動自覺的學習工匠精神,做正能量積極的傳遞者,堅守信念、樂于奉獻、勇于擔當,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詮釋全心全意為人民教育事業服務的內涵。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9
周建民有一雙神奇之手,工作39年來,完成創新成果千余項;他有一雙可靠之手,研制的1。6萬余件專用量規無一發生質量事故;他有一雙精準之手,憑借眼看、耳聽與手感,使專用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執著忘我、巧思鉆研,周建民用行動詮釋著工匠精神!
工作中,周建民追求精益求精。正是這種對極致的追求,讓他創造了精度達到頭發絲直徑1/60的“周氏精度”。
很多次精密量具的完成是靠周建民手工研磨與微米級“對話”;
很多次技術突破是靠周建民一次又一次自加壓力把精度再一次提升一微米;
很多次技術空白的填補是靠他幾天幾夜沒有離開工房的執著;
……
追求極致已經融入周建民的血液中,成了一種工作習慣。正是這種對極致的'追求,讓他創造了精度達到頭發絲六十分之一的“周氏精度”。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已經有了一些教育、教學經驗,好像后面的工作靠著已有的經驗繼續下去就可以了。看了大國工匠《周建民周氏精度如琢如磨》后覺得自己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還有很多。
時代在變,我們面對的學生也在變,我如何能更準確了解他們?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我如何找到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面對日漸深化的“雙減”,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少學生課后繁重的負擔?在雙減背景下,如何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面對這一切,我只有秉承追求極致的精神,不斷學習、不斷優化,讓每一位學生家長放心,培養國家需要的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擔負著傳承文化知識,還承擔著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其中也包含著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0
紀錄片中,“大國工匠”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勞動者,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由此兩能,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夸張,平時的敘述就是歲月里無限追求的刻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筆者從《大國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迸發出來的勞動精神,勞動之美。對于廣大觀眾來說,《大國工匠》早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電視中的一些故事、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仿佛就在昨天,這些平凡崗位上的勞動者,有我們老一輩勞模的精神再現,也有當今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不僅在平凡的工作中,更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這個載體,我們共同感受到了共和國通過勞動,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一個個歷程。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復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里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過:“越往前走,技術就精神化。”《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八名工匠,是奮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杰出勞動者的代表,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為我們的時代、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譜寫了“德技雙馨”的大美,無不令人嘆服。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鑒《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把更多的鏡頭、畫面、時段和版面留給廣大職工和一線勞動者,講好勞動者的故事,展示勞動者的風采,從而讓更多的勞動變成創造,讓技術變成藝術,讓勞動成為一個個“匠心筑夢”的旅程。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1
《大國工匠》宣傳片講述了高鳳林等八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靠著自己過硬的技術,用靈巧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為民謀福,貢獻社會的故事。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個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癡迷。
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上的高級技工,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保證質量在他們的眼里已經習從為常。成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人團聚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斗。
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在承接國家“七五”攻關項目,東北哈汽輪機場大型機車換熱器的生產中技術人員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難關,高鳳林憑借著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復摸索使壓了生產單位一年多的兩組18臺產品順利交付。
此刻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斗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梁,我不是制造業專業,而是藝術專業學生,我們需要不斷的理解藝術的熏陶。我是的專業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確實很難掌握,每一天需要花很多時間來重復練習一首曲子,專業老師對我也十分的關心重視。學習雖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樂,每當我學會了一首曲子便會十分的開心與自豪,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細節是需要裝飾的。不能安于現狀,要越來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個個難點,用時間用心去練習。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會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確立自己的目標,學校的優秀學長他們的技巧嫻熟,拉的曲子委婉動聽,十分值得我學習,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進步,更上一層樓!
任何目標,只說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務必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斗。成功,不相信眼淚;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實現目標的歷程需要付出艱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為挫折而畏縮不前,不要因為失敗而一蹶不振;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氣魄;成功最終會屬于你的,每一天要對自己說:“我必須能成功,我必須按照目標的規劃行動,堅持直到勝利的那一天。”既然選取了、認準了是正確的,就要一向走下去。在那里,這篇觀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著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后的勝利。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2
觀《大國工匠》,我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創造力、鉆研精神深深折服。一系列的故事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技術的寶貴,增強了作為一名中職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的文化不一樣,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嘆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筑夢,憑的是傳承和鉆研,靠的是專注和磨練。
他們用奮斗在生產一線的一群杰出勞動者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他們專注和堅守自我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鉆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國寶級的頂尖技術工匠,他們是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們用無可挑剔的技能書寫人生的平凡和不平凡,他們用自我的雙手,為時代為社會奉著人生,他們的技藝讓人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他們是事業的脊梁。
“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工作30多年,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雙錢憑著他對航空事業的熱愛和對民機夢想的執著,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始終奮戰在民機制造的第一線。胡雙喜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用他自我的話說:“加工出一流質量的飛機產品,是我一生的追求!期望自我能再干十年、二十年為中國多做一點貢獻!”
深海鉗工管延安在工作時,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在海底的隧道對接,他曾說好:“裝好了,也要拆,拆了再裝、裝了再拆、這是為了聯系手感。”因為執著、堅持、求學,所以他成為了一名大國工匠。
正是那些“大國工匠”的故事,生動實踐證明了僅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渴望拓展人生價值。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3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父親這樣說,艾愛國就在幾十年的焊工崗位上這樣做。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艾愛國,站在領獎臺上說,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愛國,面對紫銅牢固焊接難題,敢于多次嘗試。面對次次失敗,絕不氣餒,提出采用當時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焊接。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面對高溫,汗流盡了,人消瘦了,戴著石棉手套的手起了無數血泡都沒使他動搖,最終一舉成功。成功的他依舊不斷鉆研,改進技術,并將自己的絕技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
71歲的他,面對新的難題,依舊迎難而上,挑戰高難度。不斷創新,在技術突破時他常說:“焊工易學難精。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
樸素的話語,蘊含精深的道理。
極致,就是最高的造詣。艾愛國在焊接工的崗位上,對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么,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應該怎樣做到極致呢?
滿懷激情。正如艾愛國所說,熱愛,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創新。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積累了一些教育經驗,然而這些經驗是在過去中積淀的。有些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教育教學。就拿眼前的疫情來說,線上教學就是我們要攻克的難關。
平臺使用可以學習,但與學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線下教學的.現場感,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呢?網絡上推薦了一些老師的做法,這些做法適不適合我所教的學生?我的學生每天在家里是怎樣的狀態?網課時使用的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網課時家中有無父母陪伴?會受到哪些因素干擾?這些疑問是通過冷冰冰的問卷調查?還是通過有溫度的通話溝通?我想,真正的熱愛,會讓人充滿激情的工作,做到極致。
學無止境。為跟上時代發展,花甲之年的艾愛國開始學用電腦,打字、制圖,無一不能。主動學習,自我提升,將自己的經驗撰寫成論文、書籍,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反觀自己,雖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毫無保留地傳遞。但在自我總結,精煉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學習,也要追求極致。學必思,思必記,整理成文,才是可以不斷傳遞的經驗。
勇于挑戰。無論何時迎難而上,艾愛國的故事警醒著我。“雙減”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臨無數挑戰。作為一名有著多年黨齡的一線教師,要敢于走出舒適區,挑戰面前絕不后退,默默堅守,耐心、創新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才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優秀品格!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4
看完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片中講述了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一樣崗位勞動者,他們用靈巧雙手,匠心筑夢的故事。我內心無比激動,久久不能自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孟劍鋒和寧允展。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由于過于逼真,讓人看后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其實它就是孟劍鋒在僅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這種完美和卓越僅有我們的“鏨刻大師”孟劍鋒做到,怪不得會讓人不禁伸手去觸摸!
另一個數據——486。1公里,這是380A在京滬高鐵跑出的最高時速,它刷新了高鐵列車試驗運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寧允展就是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首席研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沖高速的關鍵階段,他沒有無法天天陪伴身患白血病的`父親最終的時光,卻在下班的路上才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
看到那里我不禁又難過又慚愧,難過的是這位“大國工匠”沒能送父親最終一程,慚愧的是,我們在職場久了總會覺得工作枯燥乏味、乏善可陳,生活好像沒有了活力,工作也常讓我的進取性磨損,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期望。《大國工匠》中的師傅,他們都沒有沒有顯赫的出身,高深的學歷,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的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堅持十幾年,幾十年,我確實應當向他們學習啊,如果有夢就應當去追,用“大國工匠精神”把夢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觀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08-23
《大國工匠》心得體會11-15
大國工匠作文08-08
大國工匠事跡02-27
大國工匠精神心得體會10-20
大國工匠精神作文04-11
大國工匠事跡最新11-04
(必備)大國工匠事跡08-21
(精品)大國工匠事跡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