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國工匠事跡

時間:2023-08-21 11:23:14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必備)大國工匠事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國工匠事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國工匠事跡1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劉春說。重大項目,身影頻現在國內外不少重大項目建設中,也能找到小艾工作的身影。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小艾趴在鋼板上查看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后,他和現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優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現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場看看!”小艾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項目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小艾參與重大項目的.憑證,并不容易。曾有人找小艾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小艾灑脫地說:“我哪里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模”無私奉獻、樂于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模”。

大國工匠事跡2

  周東紅,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經周東紅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

  30年來,周東紅始終保持著成品率100%的.紀錄,他加工的紙也成為韓美林、劉大為等著名畫家及國家畫院的“御用畫紙”。

  管延安,港珠澳大橋鉗工。

  管延安每次工作都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

  按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1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

  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大國工匠事跡3

  從“文物修復界泰斗”李云鶴到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從中國第一代核燃料師喬素凱到電網系統特高壓檢修工王進……他們是披荊斬棘的先驅,擇一事,終一生,讓“匠心”永遠傳承。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嘆為觀止。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價值的奮斗故事深深感染了觀影師生。

  作為新時代的`中職學子,應當習得這種“工匠精神”,勇敢地在成為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尋夢、筑夢、圓夢,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

  職業院校的學生是“大國工匠”的后備軍,教師應當將“工匠精神”運用到日常工作中,通過各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練就精湛的專業技能,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大國工匠事跡4

  陽光剛剛從海平面升起,還沒來得及打招呼,陳兆海就整裝待發,來到了單位,這是他忙碌的起點,穿上工作服,開個小短會,制定好詳細的計劃,時間差不多就出發工作了。

  工作內容就是測量,對于你我而言測量特別的枯燥無聊,而陳兆海卻與測量儀器為伴,在測繪的路上堅守了26年,不斷地刷新行業記錄。

  這26年里,陳兆海參加了很多大型工程,如國內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

  20xx年,陳兆海帶領測量團隊承擔了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基床拋石檢驗的重任,檢驗要求標高精度控制在20厘米內。當時的海況十分惡劣,水域深30米,每秒流速1米,高端儀器根本無法工作,精確到20厘米內顯然不行。既要滿足水下的拋石精度,又要滿足施工進度的要求,大家都認為不可能了。而陳兆海在這種關鍵時刻想到了“打水砣”的方法。

  即便有了辦法,但水況過于惡劣,工作依然難以進行。

  有辦法總比沒辦法好,陳兆海接受了挑戰。為了應付水況問題,他每天都要往海里扔30多斤的鐵疙瘩。幾個月以來,他每天都要扔上成百上千次。一年的時間里,陳兆海靠人工的辦法,將沉箱水下基床標高度控制在了厘米級的奇跡。

  在日常工作里,陳兆海也很用心。

  他帶著徒弟東奔西走,在各種各樣的地方測量工作,工作時常常提醒徒弟測量要用心,細致。在用餐時也經常提醒徒弟“吃多少拿多少,教導我們要節約糧食。”干好測量,要細致入微。徒弟成手多年,陳兆海還是不忘幫忙查看數據,確保萬無一失。

  即便在這個行業二十多年,陳兆海也沒有停止過學習。他每天工作完都會拿起專業書籍記筆記,陳兆海常說,人能夠將自己鐘愛的事情作為一生的職業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幸福。他一年到頭奔波在公司項目的`施工第一線,第一時間幫助項目解決存在的測量問題,為公司高質量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忙碌地工作下,他始終沒有時間和家人相處,一次,久未歸家的他去幼兒園接兒子放學,看著兒子蹦蹦跳跳朝園門口走來,站在他身邊東張西望,卻不來牽他的手。

  “兒子已經認不出我了。”在那一瞬間,陳兆海眼圈紅了。

  陳兆海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始終奮斗在生產一線。但他也是普通人,他沒有耀眼的文憑,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

  而他追求得不是加薪,而是職業技能的完美與極致,最終才脫穎而出,成為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事跡5

  今天我看了中央電視臺系列片《大國工匠》,看后感觸頗深。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有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的高鳳林,有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的顧秋亮,有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的胡雙錢……他們創造著中國史上的一個一個的奇跡,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癡迷。

  我是電氣自動化的一名學生,當時報這個專業的時候我并沒有什么長的打算,最近一年的學習使我對這個專業沒有一點的興趣,因為我們3年后是要到本科院校學習的所以我們上的課程都是理論課程,以致我甚至不知道以后我的專業到底是干什么的`。這使我有些迷茫:未來到底要干什么?

  現在我忽然有了一點點的明白了,我今后要一直堅持自己當初的選擇。那些大國工匠們就是我的目標。我要向他們看齊,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該做的,不求向他們一樣那么出神入化,但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選擇。從現在起我將重新認識自己的專業,培養專業興趣,確立明確的目標。在今后的大學生活中我要認真聽好每一節課,積極學習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專業課打好堅實的基礎。在課下認真復習每一門功課,閱讀相關的文獻。在空閑的時間我要多多的參加專業活動,培養我的專業興趣和專業素質。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也成為本專業的一名頂尖人才!

大國工匠事跡6

  鄭志明今年45歲,年紀并不老,但因為技能水平高,是集車、鉗、刨、銑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工匠,大家都親切地叫他“鄭老師傅”。

  1997年,鄭志明從職高畢業,進入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為一名鉗工學徒。

  學徒時期,他每天早出晚歸,在生產一線磨煉技能,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讓他的鉗工技能爐火純青——手工銼削平面可將零件尺寸誤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內,手工畫線鉆孔的.位置誤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內。

  勤奮的鄭志明還擠出時間自學了ug三維建模技術,工余時間,他總會找到企業的工程師請教電機轉數、扭矩、機械動力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鄭志明調侃說,覺得自己“有點笨”,“今天學會了,過幾天又忘了,又要去請教,只能反復學。”

  理論知識和復合技能的儲備,讓鄭志明對于工藝改進有了全新的認知。

  在一次設備工藝改造中,他發現,公司花大價錢購入的進口設備看似“高大上”,但實用性卻不強。

  于是,他瞄準前沿新技術,從機器人編程、控制技術學起,后來又開始探索機器人設計制造,硬是“啃”下了《機器人編程》等十幾本專業書籍,成了自動化技術領域小有名氣的“土專家”。鄭志明帶領創新團隊展開攻關,最終,他們研發出的專業設備投入使用后,性能實用性比進口設備更好。

  “一個班下來再不會像從前那樣腰酸背痛了,咱們自己研發的設備好使。”工人們紛紛夸贊。看著工人們操控自己參與研發的設備,生產效率提升,勞動強度降低,優質零部件有序下線。鄭志明在車間凝視許久,這是屬于“智慧”工匠獨享的成就時刻。

大國工匠事跡7

  xx是個80后,但手里的活兒卻讓老師傅們豎起大拇指。他是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級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圍護系統的焊接工作。雖然年紀不大,卻已是個明星工人,所獲獎勵無數:20xx年度中央企業職業技能大賽焊工比賽銅獎、20xx年第二十屆中國焊接博覽會優秀焊工表演賽一等獎,是當今世界最先進、建造難度最大的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為LNG船核心的圍護系統,焊接是重中之重。圍護系統使用的殷瓦大部分為0.7mm厚,殷瓦焊接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耐心和責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對肩上的重擔,xx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專注度,潛心研究焊接工藝。為了攻破技術難關,他與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日夜埋頭圖紙堆中,潛心鉆研技術突破。最終,他主持的實驗取得成功,得到專利方的認可,并用于LNG船實船生產,收到良好成效。

  xx特別注意經驗的積累總結,國內沒有現成的作業標準,他就不斷摸索完善各類焊接工藝,先后參與編寫了多部作業指導書,為提高LNG船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xx,是中國廣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執著于國家海洋裝備建設的奉獻之歌。

大國工匠事跡8

  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組裝工人。

  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組裝對精密度要求達到了“絲”級,在中國,能實現這個精密度的只有顧秋亮。

  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

  這8位“國寶”級的“大國工匠”,都是奮斗在生產一線的杰出勞動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們是當今中國千千萬萬一線工人中的一員,他們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萬萬中國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贊嘆不已。

  他們雖沒有過硬的學歷,也沒有超人的天賦,但他們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鉆研精神立足本職工作,在本職崗位上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細節,他們都會全心專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們也沒有任何怨言。

  他們善于從細微處入手,用“螺釘”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尋發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讓人敬畏和感動。

  這種執著、堅守、奉獻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正是當今時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們身上所擁有的那種對工作的無限熱愛、對事業的執著專注、對質量的極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獻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現實展示,是當今時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堅守、執著、熱愛、奉獻.....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詞用在他們身上都不違和,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大國工匠事跡9

  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著同樣一件事,即為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皰。因為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極致:焊點寬0.16毫米管壁厚0.33毫米

  “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上,就有數百根幾毫米的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焊縫細到接近頭發絲,而長度相當于繞一個標準足球場兩周。

  專注:為避免失誤練習十分鐘不眨眼

  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著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

  堅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發動機

  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正是這份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以來都堅守在這里。35年,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助推下,成功飛向太空。這個數字,占到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總數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專注和堅守創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離不開眾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落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累積,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專注做一樣東西,創造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可能,高鳳林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大國工匠事跡10

  身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三晉工匠”的周建民,從業39年來共完成1.6萬余套專用量具,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設備,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就能使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而今,他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

  “帶徒弟是一個技術分享的過程,是快樂的。教徒弟能夠促使師傅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師傅的成功。”多年來,在該集團工會組織開展的師帶徒活動中,周建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憑借特殊的帶徒體系,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組、不同工種的職工紛紛想要拜他為師。

  嚴要求、敢放手。在帶徒弟的過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嚴格。量具是產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組生產的專用量規,大多用來檢測軍工零件是否符合標準,所以對量規的精度要求極高。“量規的精度最高可達頭發絲的六十分之一,比繡花還細。”周建民說,雖然對徒弟要求嚴格,但也要讓他們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后,會讓每一個“新手小白”盡快上手實踐,大膽嘗試。

  一人一冊一方案。周建民會根據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問題,因人而異,制訂出適合其實際的目標,并將自己多年來歸納、總結出的“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生產中的絕技絕活、先進操作法編寫成冊發給每一個徒弟,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為公司生產的骨干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劉希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集訓隊,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有點吃不消,想要放棄集訓。周建民看出了劉希的心思,說了一句讓劉希至今難忘的話:“天道酬勤。”師傅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劉希。最終,在此次大賽中他取得個人第五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大國工匠事跡11

  張冬偉是個80后,但手里的活兒卻讓老師傅們豎起大拇指。他是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級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圍護系統的焊接工作。雖然年紀不大,卻已是個明星工人,所獲獎勵無數:20xx年度中央企業職業技能大賽焊工比賽銅獎、20xx年第二十屆中國焊接博覽會優秀焊工表演賽一等獎,是當今世界最先進、建造難度最大的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為LNG船核心的圍護系統,焊接是重中之重。圍護系統使用的殷瓦大部分為0.7mm厚,殷瓦焊接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耐心和責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對肩上的重擔,張冬偉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專注度,潛心研究焊接工藝。為了攻破技術難關,他與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日夜埋頭圖紙堆中,潛心鉆研技術突破。最終,他主持的實驗取得成功,得到專利方的認可,并用于LNG船實船生產,收到良好成效。

  張冬偉特別注意經驗的積累總結,國內沒有現成的作業標準,他就不斷摸索完善各類焊接工藝,先后參與編寫了多部作業指導書,為提高LNG船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冬偉,是中國廣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執著于國家海洋裝備建設的奉獻之歌。

大國工匠事跡12

  近幾年聽到很多人在提工匠精神,看完《大國工匠》,才體會到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蘊涵著嚴謹、耐心、踏實、專注、敬業、創新、拼搏等可貴品質。這些“工匠”們勤懇敬業、干練穩重、遵守規矩,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產品在手中升華的過程;他們執著、堅守、精進,不斷追求極致與完美。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為火箭鑄“心”的高鳳林,他是焊接火箭發動機的中國第一人,“0.08毫米,這是火箭燃料輸送管道壁的厚度,焊槍停留在上面不能超過0.01秒,否則就會焊穿管壁,他將發動機的合格率由29%提高到92%”多么令人震撼的一組數據,震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

  雖然我們是一名老師,接觸不到這些精密儀器,但是在平時的工作中也要以這種精神時刻鞭策自己。第一就是敬業,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常懷一顆敬畏之心,因為教書育人容不得半點差錯,同時將這種嚴謹、專注、拼搏的精神也傳遞給我們的學生。第二就是精業,作為老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自己努力學習更多知識,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在自己的`領域做到精益求精。第三是奉獻,作為一名老師,更要有奉獻精神,其實說到奉獻,我周圍也有很多默默奉獻的同事,如王欣欣老師,她經常很晚了還在班級里或辦公室里忙碌,兒子只能在一旁默默等她完成所有工作才能回家。其實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從而贏得學生、家長、同事的信賴與信服。這些同事是我最好的榜樣,我也會像他們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工作,腳踏實地,努力提升自己。

大國工匠事跡13

  本屆“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活動采取各省級工會、各全國產業工會推薦,與職工群眾推薦、自薦相結合的方式。組委會經過認真審核材料、廣泛征求意見、反復對比遴選,從推薦人選中初選出5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候選人;再由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著名勞模代表、資深媒體人士組成專家評委會進行嚴格評審,從候選人中最終評選出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艾愛國是我省焊接行業領軍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創新,由他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試驗室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被評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參與了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建設,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百項。

  省總工會表示,近年來,全省大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截至目前,省內已建立253個縣級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116個省級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僅20xx年就開展創新課題或技術攻關2549項,轉化創新成果1518項,獲得專利數1174項,取得經濟效益9億余元。

大國工匠事跡14

  我國現代化發展迅猛,各行各業如雨后春筍般,向世界展現出了一個復興大國的傲然雄姿。這自然是個人之驕傲、社會之幸事、國家之富強。

  如果說屠呦呦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是勉勵我們篤學創新的最強音;如果說余光中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是扣住我們懷念鄉愁的最亮星。那么,我們內心最底處最不會被升華飄走的血脈,就是黃大發的“大國工匠”之路。他,是新時代造就的勇恒者。

  大國工匠,是勇敢恒定的弄潮兒不渝的宏志。因為精益求精,“中國天眼”在探尋著人類遨游太空的更長航道。未來得及FAST盈出成功之喜淚,勇敢恒定的大國工匠南仁東的恪盡職守的精忠報國汗便已流干。“中國天眼之父”雖已長眠于祖國氣勢非凡的崔巍群山的懷抱之中,但FAST卻以它經鬼斧神工智造出的強悍身軀頂起中國太空進步事業的`一片天。

  大國工匠的目光是國人展望未來復興的希望之眸。

  艱苦奮斗,是不忘初心的受苦者緊抓成功衣袂的強手,最終奏響的凱歌將歌頌他們苦盡甘來的歷史。若不是鍥而不舍的趙以炯對浩如煙海的“圣賢書”孜孜不倦地探究,那么“西南第一狀元郎”的耀祖光宗成才報國史,怎會時時刻刻鼓舞著堅持不懈的寒門學子報國為民的英才志氣!不忘歷史,并勇敢接受命運滿注厚望的鍛打,苦練絕技,成功的光輝必將能夠照耀奮斗的逐夢者像星星那樣閃爍!

  大國工匠,就在這股不怕困難、不認輸的勇敢無畏向前沖的勁頭兒上,造就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才。

  大國工匠,是一種的驚天動地的強大帶動性力量,能在最關鍵時刻助風流人物絕處逢生,造就偉業。這其中的智慧就在于劉邦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中,而這種至關重要的智慧的成功性實踐,就在于這種帶動性力量的輔助。一位大國工匠之所以能出類拔萃,是因為摒棄了閉門造車的陋習。只有當我們打破固步自封的為積習所造成的桎梏后,才有望于成為共和國高技術創新人才團隊中的一員。而這其中的原動力,正是來源于大國工匠智慧的創新與實踐。

  我們要做能創造歷史并能為歷史做貢獻的祖國創新型人才——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事跡15

  周建民有一雙神奇之手,工作39年來,完成創新成果千余項;他有一雙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專用量規無一發生質量事故。

  周建民有一雙精準之手,憑借眼看、耳聽與手感,使專用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執著忘我練就一身功夫,巧思鉆研成就創新達人,一人一冊培養后輩新人,他用行動詮釋著工匠精神。

【大國工匠事跡】相關文章:

大國工匠事跡02-27

大國工匠事跡15篇05-23

大國工匠事跡材料大全11-11

(精選)大國工匠人物事跡08-09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01-09

大國工匠事跡學習心得08-12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13篇06-18

大國工匠人物事跡9篇01-09

大國工匠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