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大學》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
我在閱讀海男的長篇小說《縣城》到一半的時候,在扉頁上寫下一句話:這是一部體現了現實與理想之間巨大的、頑強的抗爭的小說。然而,當你通讀了整部小說之后,你也許會用另一些比較簡單明了的內容來概括這部小說,即它只是描寫了與一個生活在縣城的普通家庭的成員有關的愛情和婚姻而已,從父親與張阿姨謎一樣的關系,到我與李路、咖啡商人和簡的愛情,當中發生的種種是與非、曲折與舒緩的情節變換,都是大部分在談論愛情和婚姻。這似乎會讓人感到灰心,因為這情情愛愛的糾纏與紛擾,雖則是情世中不可避免的俗世生活,但是它顯然無法勾引起我們閱讀它的興趣,我們只把這些情愛關系當成庸俗的情愛關系。但是在這部小說中,愛情與婚姻只是它的表面文章而已。
一本好書,一篇文章,一段培訓,一段學習,一次參觀,我想都會引起您的共鳴。《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一本以中國人為研究對象的關于研究人城鄉變化的.書,它是繼全球暢銷書《首先,打破一切常規》的又一本對于發現自身平凡的一本書,它旨在識別最普遍的人類的平凡,并告訴世人將這種平凡應用在個人和事業上,以致達到成功的表現。現如今的人們是越來越自由了,雖不能說想干啥就干啥,但至少從就業到擇業,以至于出國,存在主義的計劃經濟的上帝都不干預了。
對于不少人,機會終于來了。從過去夢想不到的機會到過去夢想不到的成功。我們國家的社會整個都變了。然而焦慮任然存在,聽人擺布的痛苦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擇的迷茫和自由的焦慮。還記得牧馬人嗎?牧馬人是痛苦的:那場浩劫斷送了他的事業。然而。牧馬人又能找到安慰,因為浩劫解釋了他的結局。現在不同的是浩劫結束了,14上帝也退休了,別人成功了,而如果你作為一個牧馬人一度渴望而沒能實現輝煌人生,那你連怨天尤人的機會都沒有了,有的只是自責。這種痛苦恐怕不亞于當年得牧馬人。
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停止關注你的缺點,轉而細細探究你的平凡,做一遍平凡識別器的測試,學會它的語言,發現你的平凡源泉。世界上的人數以億計,測試出來某兩個甚至某幾個人的才干主題完全一致這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然而你的行為和他們卻并不完全一樣,因為你有的并不只是這這個主題,你還有其他比較弱的主題沒有在測試中顯現出來,所以不要奇怪你的行為為什么會和其他人不同,這都是天生的才干在領導你的行為。
所以一個人的才干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忽視他,不然你會錯過很多你想得到的東西的。既然才干這么的重要,但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研究自己的這種平凡呢?本書認為他們之所以不愿去發現自己的平凡,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不認識他們的真實自我有什么樣的驚人之處。無論我們用什么名稱,自卑感、不安全感這樣的癥狀我們都不陌生。盡管不無成就,他們卻仍會懷疑自己是否真如人們所想的那樣富有才干。引起懷疑也許是運氣或環境,而不是平凡造就的成功
。你耳邊老是有一個焦慮的聲音:你什么時候原形畢露?盡管你的理智結論相反,但這話你卻聽進去了。這部分充分說明,為什么人們在被要求描述其自身平凡時,很少提及自身才干。
相反,他們會談到自一生中獲得的身外之物,如證書、文憑、經驗和獎勵。這些是證據,18能證明他們取得了進步,獲得了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寶貝。本書并不是認為這種恐懼是完全消極的,畢竟不安全的反面是自滿。
然而,這本書提醒我們:如果由于害怕收獲不豐盛而不去研究自己的平凡,就很有可能錯失你的平凡。平凡并不是當然的產物,平凡也需要被珍惜和重視,然而我們卻常常犯錯,忽視了他的存在。從現在開始把握自己的平凡還為時未晚,發現你的平凡去尋早屬于你的成功吧!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2
幾年前已經把《大學》背誦得滾瓜爛熟,現在略微有點生疏,但也基本能背誦。雖然背誦完成,但是一直隱隱約約,不解其意。又不敢直譯,直譯明顯是錯誤的。翻看了很多解讀,不敢茍同。
直到看了因緣生老師的《學庸衍義》、雪廬老人的《大學表注》、憨山大師的《大學直指》、南懷瑾老師的《原本大學微言》,有一點感覺貌似懂了。但實則還沒有真正搞懂。
后來,聽了一些課程,明白了一切經典皆在化心。以圣人之心,方能讀懂經典。小人之心,讀出來,只能讀出小人的味道。我非圣人,也非君子,距離圣賢經典還有十萬八千里。好在,雖然自己不是君子,但能明白一點圣賢君子的標準。以圣賢君子的標準去解讀,應該離圣人本意不遠矣,不敢誤人,請君斟酌學習。、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這是大學開篇第一句,三句話提綱挈領,統領全文。朱子定此三句為三綱。
大學,這里指的肯定不是我們現在讀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機構。古時童蒙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之行,及禮樂射御書數之業,十五歲入大學,學習修己治民、治國安邦之學。這里是以年級來劃分。
宋儒朱子晦庵曰:大學者,大人之學也。愚以為,這個解釋更加貼切。
什么是大人?但從拆字來看,人得一則為大。一為道,為開悟,為性德。當一個人開悟之后,稱為大人。古代對于做官的人,下級稱呼上級,同級互相稱呼,也是某大人。我覺得本意應該是,開了一定悟之后才有資格做官,當年理想狀態和現實還有很多差距。具體什么級別才有資格稱為大人,沒有考證,不知道。
大人一詞最早見于《周易乾卦》的九二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里的大人,指圣賢君子,在位的賢達。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小人,小人的意思,也不是現代意義上理解的小人。普通平民百姓都屬于小人的范疇,生活在低層面的人,都是小人。而不是今天我們指的奸詐下流的人。
孔夫子在乾卦文言傳中講: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可見,這里表述的大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位高權重者,而是修行極高的開悟者。
大學之道,道是指什么?沒有一個明確的表述。對于道這個字來講,老子的《清靜經》中有表述。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大學之道,這里這個道,無法按照老子所講的道去理解,姑且可以理解為規律,道路,途徑。大學之道,就是大人之學的通道(途徑)。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什么是明德?什么是明明德?
如果直譯,明白道德,可以不可以行得通?按照現代人的思想來理解,顯然行不通,因為人們把道德了解片面化和狹隘化了。但是如果你在深入去研究德字,我覺得就可以說得下去。
講德講到至高點,不外乎孔夫子。四書的`思想皆來源于《易經》。孔夫子真正流傳于世的經典,就是其作的《十翼》。《大學》《中庸》僅僅是他的思想,后人記錄成文字,《論語》只是夫子日常飲食起居待人接物的聊天記錄。而《十翼》是孔夫子真正的思想承載。
我背誦完了孔夫子的《十翼》,由于天資愚鈍,依然是一知半解。看了一部分解讀,我覺得依然沒有契入圣人心境,故擱置。
我們一般說,某一個人是很有德行的一個人,其實都是在哄人。沒有經過九變,這九道關口,你根本無法判斷他到底是不是一個有德行的人。你說他不貪財,你給他一個億試試,你說他不好色,你放一個絕世美女試試,你說他很淡定,讓他陷入困境,你再看看。真正意義上的德,上下五千年,能到達的,不多。達到,即是開悟。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3
“人在恐懼中做出的決定是多么荒唐可笑啊!凡是理智提供他們保護自己的種種辦法,一旦恐懼占了上風,他就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辦法了!”這句名言出自《魯濱遜漂流記》,它使我感受到魯濱遜不畏艱難、頑強樂觀的精神品質。
《魯濱遜漂流記》講的是: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風暴,船被掀翻在一個荒島上,同伴們都死了,只有他一人幸存了下來。他開始了長達了二十六年之久的孤島生活,在這期間他用自己豐富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我不禁感嘆魯濱遜那不畏艱險、勇敢生存的.品質。他讓我深深的知道人生的道路上少不了困難和挫折,它們像一片片云霧,一波波風浪,等著我們去撥開,去跨越。
想到這兒,我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我如果流落到荒島上,是否也能像魯濱遜那樣,勇敢鎮定,堅強的生活下去?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只不過是個愛睡懶覺,不做家務的小女孩而已。
我又回想起魯濱遜的經歷,他的經歷告訴我們:面對挫折與挑戰,不要輕言放棄。摔倒了,爬起來;受了傷,不哭泣。只有揚起自信的風帆,積極樂觀,勇于拼搏,堅持不懈,才能鑄就輝煌人生!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4
在看一部小說時學到了一個學習方法,那就是“換位思考”,按我的理解就是將自己代入到作者,來思考作者是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樣說的目的又是什么?來模擬作者當時的思維心態。我感覺很是奇妙,所以拿《大學》開頭試了一下。
先將開頭那一段放上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首先分析一下作者,《大學》的作者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是曾子所作,有的認為是秦漢時期儒家人士所作,但曾子為本書作者更有說服力些,所以我們暫且將曾子作為大學的作者。曾子這個人如果想了解大可以搜一下資料,在此就不敘述了。只取一點,他是孔子的弟子,按照我很喜歡的一部小說《儒道至圣》中來分,他是僅次于孔子圣人的亞圣。所以他可以算的上是較為完整的繼承到了孔子的思想,并且能夠融會貫通的一個儒家大家。所以他的核心應該也是繼承了孔子的核心思想,那就是“仁”。另外《大學》在早期是屬于《禮記》的一篇,禮,在古時候就是給人定的一個行為標準,同時也說明了人們應該怎么做到禮,所以我覺得《禮記》應該是古時候的儒家修行秘籍。所以我認為《大學》應該就是曾子為了說明如何做到“仁”,如何成為圣人而作的一本著作,也是一本修行秘籍。
所以《大學》我認為它是一本介紹方法論的書,我們通過學習大學的思想,實踐它的方法,最后就可以達到“止于至善”的圣人境界。
大學之道,是有別于小學的君子之學,是講述如何成為君子,如何成為圣人的大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至于至善。如何成為君子圣人呢?
按我的理解,是有三個步驟的。一不斷學習了解明白正大光明的品德,并且不斷的發揚光大。二在親民,我個人是傾向于朱熹的觀點,親是作新講的,就是說我們要每天都比前一天進步一點,每天都不斷的發揚光大正大光明的品德。三到達至善的境界。一是基礎,二是方法,三是目標,也就是不斷的明德親民之后最后要達到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為什么是有,而不是像后邊幾句一樣的能呢?我的想法是定的方法門檻就是止,就是要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并且能夠堅持,定下來,我們就做到了定。而后邊的能則是你在做到前一境界做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體會到的境界。所以知止而后有定,止就是進入定的門檻。
定而后能靜,做到定之后,我們能夠做到什么該做我們就做,什么不該做我們就不做,但這個過程無疑是極為痛苦的,所以我們要定到一定的.階段,最終到達靜的地步,感受不到痛苦,或者是習慣了痛苦我們就靜下來了。靜而后能安,靜中生慧,在靜中我們不斷的發揚正大光明的品德,最終體會到這些品德的美好,我們就安了下來,開始享受喜悅,享受光明溫暖,整個人都充滿淡淡的喜悅的感覺。安而后能慮,知道這些是很令人喜悅的以后,我們就開始想追求更多的喜悅,甚至是追求更多的知識品德。慮而后能得,有想法,才會有得到。就這樣不斷的循環,不斷的明明德,親民,最終我們就能做到至善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先后順序的,只要我們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我們最終就可以到達至善的境界。儒家果然是人道,是人人都可以成圣的大道。
這些想法都是我通過“換位思考”想到的,“換位思考”的方法具體在本文中也沒怎么說,因為我也是初次實驗,不清楚怎么說,只能將我的一些感悟說出來,分享給大家。由于我個人能力和知識積累有限,所以這些想法還是不成熟的,如有錯誤甚至不贊同的地方,歡迎指正交流,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5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民族。“讀史可以明鑒”,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書中找到解決現狀的方法。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在巨大的壓力下成長與生活,逐漸變得浮躁,急于成功,把最基本的東西拋之腦后。
人要不斷的學習并確立目標,然后為之奮斗,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之人,因為漫無目的的生活著,是在消磨時光,沒有真正的價值。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幾乎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有很多人由于各種原因將自己的理想擱置,而在忙著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通過閱讀《大學》,我懂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只有擁有光明正大的品德,棄舊從新才能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在文章中,我找到了解決自己浮躁的方法,即“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確定目標,志向堅定,才能鎮靜浮躁的心,進而有所收獲。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我相信,每個人在努力之后,都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6
開始大學生活,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好的,這段時間我能夠深刻認識到大學時光寶貴,來到xx這里我也是把這一點做的很好,上大學我感覺非常激動,成為一名大學生給我的感覺是非常自豪的,我也對接下來的大學生活充滿著期待,在大學期間我也是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這段時間我也有一些心得。
在大學期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大學是比較輕松,一切都是靠自己自覺,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上大學期間我也不斷的在提高自己各個方面能力,對于我來講我始終相信這能夠讓我得到很大的鍛煉,雖然每天的課不多,平時更多的時候是自己自覺的去學習知識,但是我還是愿意去接觸一些新的知識,自己主動學習,學習是自己事情,我對這一點非常的明確,這段時間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升華,大學的學習生活我感覺非常好,讓我更加明白的`一定要珍惜,珍惜當下的每一天,作為一名大學生了,我應該要主動去做好分內的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除了在學習方面是自己自覺之外,還有平時的生活當中也應該學會自立,作為一名學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大學期間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更加充實,學會自立非常重要,來到xx這里之后我學會了自立,也教會了我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努力才行,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這一點,這是我的應該有的態度,近期在學習當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定要對自己有客觀的判斷,相信在這方面我是能夠得到更多的提高,步入大學以來,方方面面都是比較松懈的,我深深知道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因為老師不會監督我們學習,所以我們需要自覺,在這方面我是深有感觸。
我知道以后的大學生活當中需要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學是一個掌握更多信息跟多社會資源的一個平臺,所以定要過好每一天,度過一個充實美好的大學生活,不讓大家失望,也不讓老師失望,對于我而言這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著清晰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我一會努力的,多多學習,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把專業能力提高上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大學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美好,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我去體驗,等著我去嘗試,我也會陸續去做好分內的職責,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7
眾所周知,進入大學的第一件任務就是軍訓。雖然因為種種原因軍訓延期了,但這一任務我們還是必須完成的。在這學期,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軍訓。這次軍訓,得到了訓練營部隊的大力支持,他們派出了以一些優秀的教官,每天都準時精神抖擻地出現在我們同學的面前。他們展現了新時代軍人的風采,也用自己的行動無聲的教育著每一位同學。
在這一短暫而又漫長的軍訓活動中,同學們穿著統一的軍服。人們都說,軍訓會很苦很累,他不但會曬黑你的皮膚,而且會限制你很多自由。但即使如此,我依然沒有退縮,依然滿懷信心去迎接。雖然頂著炎炎烈日,但是同學們還是整整齊齊的站軍姿,走正步,踏步等。縱使我們臉頰的汗水直流,縱使我們的雙腳有些麻木,縱使我們的胳膊有些酸痛,但我們不到最后一秒鐘決不懈怠。
通過這次的軍訓使我們學會了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關心集體。并把在軍訓期間養成的優良品德和作風帶到我們今后的學習中去,高標準,嚴要求的規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踏踏實實地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刻苦鍛煉,遵紀守信,自強不息,自立有為,培養創造性學習能力,力爭在新的起跑線上步伐整齊,一同前進,做一個講文明、講紀律、講誠信、爭三好的合格的大學生。
在者組織學生軍訓是多年來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有效手段,也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共同做法。有利于增強青年學生的國防認識觀念,有利于國防后備力量的現代化建設,有利于青年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經過大學軍訓,同學們可以通過一個融洽的環境,很快的融入集體中,在軍訓過程中建立起共患難的情誼,開始自己又一個人際關系網。
同時,軍訓的過程也是鍛煉自己的舞臺。因為軍訓的休息時間,教官會組織拉歌,游戲等等集體活動,也會給喜歡展現自己的同學建立了一個平凡而又絢麗的舞臺。都說大學是個小社會,確實不假,同時這又是讓你更適應社會的一個訓練基地,在這兒只要你敢,就沒有什么不可能。關鍵就看我們怎么把握
其次,軍訓可以說是大學生活開始前的一次過渡,為你的4年大學生活做必要的準備。
大學不同于以往,其中包括生活和學業,都是全新的面貌。
生活上,大多數的同學都必須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再沒有父母家人在旁幫忙。這對同學們而言都是一次挑戰,也是大學社會的體現。通過軍訓,教官的教導和輔導員的幫助,能讓同學們很快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軍訓時間雖短,可是軍人的作風,軍人的意志和軍人的品格是我們永遠也學不完的,我們一定會珍惜這七天的寶貴時間,需心向教官們學習,苦練基本功,磨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優良的品格,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優良的思想基礎。軍訓,是磨煉意志的`練兵場,是充滿挑戰的大擂臺,讓我們做好一切準備,為圓滿完成本屆軍訓工作而付出我們所有的努力。在下面的軍訓生活中,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讓我們更加堅強,同學們,人生之路非坎坷,所以我須以堅強的意志來踏平這通往幸福之路。所以,我會和同學們一起努力,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做一個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
軍訓讓我們洗滌去許多的酸甜苦辣,我愿意記得這些軍訓中的生活將是我生命中的美好回憶。
軍訓的日子就把自己當部隊的軍人看待了,在這里有中命令是絕對的服從,在這里有種紀律叫:絕對嚴明。雖然條條框框,卻把人訓練的堂堂正正,猶如中國的漢字,橫平豎直,坦蕩有力,在這里沒有個人的魅力,只有團結的力量,在這里沒有婉轉的歌喉,卻有高歌蕩氣的回腸。
軍訓的日子雖苦,卻像咖啡一樣可以品嘗出濃濃的滋味。我原先認為不行的,它卻考驗了我并告訴我要堅持到底,勝利終將屬于有信念的人。每天的軍姿站立,我知覺的時間已不在是時間,縱然兩腿發酸卻換得一身挺直。每次的堅持到底都會讓我超越自己的感受。有過炎炎夏日的直射,卻沒有像曬黑皮膚一樣,曬著我的執著。如果沒有這種訓練,我都不知道片刻的休息都會成為一種施舍,與平時休閑時間相比,那叫做真正的奢侈。
軍訓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軍訓時的歌詠比賽、隊列評比、內務評比、分列式匯演、安全知識講座、消防知識講座、參觀和平廣場、觀看現實教育題材電影等等。都大力的豐富了我們的軍訓生活。還記得有些同學在歌詠比賽時唱歌賣力到一首歌下來嗓子都啞了,有些同學真的做到了輕傷不下火線我感動不已,為我們集體的凝聚力而感動,為同學的團結而感動,這些都是我在軍訓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我在大學生活中最美好的回憶,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也是軍訓讓我體會到了軍人的感受,當身邊響起說句心里話時,我的眼中蓄滿了淚水,我想當兵的人多少個日日夜夜聽到這首歌也會黯然落淚吧。他們放棄了家的溫暖,親人的懷抱。這不能不說是偉大的業績,他們是和祖國的星星一起,熠熠閃耀在我們上空的云層之上。我已經沒有理由抱怨生活的枯燥與乏味。每天要過得充實有意義,有益于別人,有益于自己。因為有這樣一個群體肩負著比我重十萬倍的責任。因為有種生活比我艱苦十萬倍。我也應該以軍人的姿態展現在詩人面前。
軍訓只是逝去了我青春年華的一點點,但逐漸長達成熟的我更加渴望保有持久身的軍訓體驗。軍訓磨練了我的意志,把我們的部分生活推到了極限,是我的精神隨之煥然一新。它將會延伸到我人生的每個春夏與秋冬。軍裝最美麗,軍歌最嘹亮,做軍人最自豪,而軍訓的日子就像風雨過后的泥土,先輩洗刷,然后拙見沉淀直至溶入我生命的最底層。
那一排排的隊伍猶如大樹般佇立在草坪上,那一聲聲口令響亮的回蕩在每一個莘莘學子當中。口令變了,隊形也變了,這就是軍訓,一次有組織性的活動。軍訓,是一種考驗、磨練、成熟性的活動。兒時的軍訓,純粹是游戲;少年時的軍訓,僅不過是一種鍛煉;大學的軍訓截然不同,性質也得以升華。僅僅八天的大學軍訓,讓我明白的太多太多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話讓我感觸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軍訓后才真正感覺到它的內涵。
的確,幾天的軍訓是短暫的,但它給我們留下的美好回憶卻是永恒的。五天軍訓后睡了一個長覺,而這一覺醒來,望著艷陽高照的窗外,忽然覺得,軍訓,就如夢一樣,匆匆地來,又在我沒有細細品味那份感覺的時候悄然而逝,就好像徐志摩說: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幾天的疲勞在肩頭隱隱告訴我,已經結束了。很累,而且有酸酸的感覺。教官走了,那么匆匆,卻留給我們深刻的回憶。
陽光明媚,學子們都面對陽光在站軍姿。曬著眼睛都睜不開,這是我最深有感觸的地方。但卻沒有人去退縮,我們以跟太陽作戰。在站軍姿中,學子們付出努力越高就站得越好。齊步、跑步等訓練都是很耗體力的活動,但是只要認真去做就能走齊、跑齊。陽光照進來,落在堆在角落的軍訓服上,軍訓的記憶一股腦全翻了出來,我在呆呆地想著,想著那整齊或凌亂的踏步聲。軍訓究竟帶給了我什么,有嗎?唉,軍訓,真像一場夢啊!記憶已經在疲勞的壓迫下變得愈發模糊,對于軍訓,我能說什么,是從崇高的為保衛祖國而刻苦訓練來說,還是充斥在這期間的鐵骨柔情。
當然,這些都是值得回憶的,除了這些是否還有更重要的呢?軍訓,相信經歷過的對它的反應都是累、苦。確實,嚴格的作息時間,長時間的訓練,炙熱晃眼的太陽這讓我們這些一向嬌生慣養的人來說還真有點兒吃耐不住。但是經歷過軍訓的人除了反應苦、累之外,相信還會另有一番感受,我就是這樣。以自己能親身經歷,并且堅持下來而驕傲,也許是這樣說,再苦再累,能堅持下來就是強者!不是有句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這軍訓好比爬長城,堅持下來的能望長城的美景,而軍訓堅持下來的才能以后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堅持下來!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變的成熟,在困難中才能變的堅強。
當一切無謂的傷感,在不經意間流露之后,于是,我們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斷續的夢,摩挲著,揣在懷里,用真誠和汗水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坐標。但人生是漫長曲折的,需要的不僅僅是夢想、虔誠和汗水,更需要的是一種勇氣,一種信心,更是一種堅持!至今還記得高中軍訓時,比在大學的軍訓還要苦。那時的我們十五六歲,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得起來去軍訓一小時,然后再吃早飯,吃完飯又開始訓。上午到12點,下午到5點結束,完了晚上還要自習,不說別的就軍訓時間就夠拖累人了。
而且,我們南方的氣溫比北方要高得多,九月份正是我們那兒熱的時候。軍訓時沒有穿過干衣服。訓練過程中,不時有人倒下,哭的人就更多了。但是軍訓結束后,整整一年,我們都特別的懷念那段生活。想想啊,和新結識的同學一起在烈日下流汗,流淚,和黑黑的、帥帥的教官在休息時瞎掰,以及時不時的捉弄一下教官:趁教官不注意時做做小動作,然后在與教官分別時哭得稀哩嘩啦,扯著他的手不讓他走。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感人!現在又經歷這大學軍訓,人長大了點或許吃苦的能力也強了吧,除了太陽猛烈了點外感覺沒有以前累。
但是軍訓時間比以前長,與同學教官建立起的感情就更深厚,特別是像我這樣遠離家長的學子來說,軍訓真的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適應過程。在軍訓過程中,勞累緊張的訓練不僅減輕了我們的思鄉情緒,消除了我們的陌生感,更鍛煉了我們吃苦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通過學習軍事理論也讓我們懂得了軍訓的意義,增強了愛國意識,也讓自己多了一份責任感,感覺自己成熟了許多。
有位哲人說過:無法回味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對于軍訓,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傳,只能在淙淙的意會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濃郁的茶,只有嘗過的人才知曉其中的蘊味,然后才能和有同樣經歷的人相對一笑,讓美妙的感受在彼此之間傳遞。就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軍訓,對于每個人,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對于我,軍訓,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難得的一種經歷,寫進我的記憶中,而成為不可抹殺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在困難時給我的動力,一種生命的支持力,支撐著人生旅途的各種風雨中動搖的心靈。路旁縱然開滿鮮花,留戀、忘返、駐足、沉醉,終為夢幻。忘不掉的,是這青春色彩綻放的軍訓剪影,像是一朵朵不凋謝的花兒,成為記憶里永遠的畫面。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8
《童年》、《我的大學》和《在人間》是蘇聯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通過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和命運的描寫,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我們上一代人的成長。作者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羅斯,沙俄下的黑暗與罪惡是他成長的獨特的社會背景,也鑄造了他獨特的成長方式。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也是世界無產階級的寶貴財富。
書中主人公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沙皇統治的黑暗時期,人們相互抱怨,對罵,三天兩頭的打架,本書描述了主人公懷著上大學的愿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后。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從此喀山的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雜貨店等四處做工。后來,因接觸大學生和秘密團體的成員以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民主主義著作,甚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下,擺脫了自盡的精神危機。十年來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對未來,他有清晰的打算,對當下,他腳踏實地的勤奮學習;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對過去,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曾全力以赴。面對艱難的生活,他在書中寫到:“苦難的日子里我變得更加堅強,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施舍,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本書讓我知道: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放棄就等于失去。”
“三部曲”敘寫了阿廖沙的從悲慘的童年到走向光明的故事。阿廖沙,或者說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面對黑暗如何堅持不懈勇敢奮斗,如何去追求光明;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凈,一片蔚藍。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9
一、關于《大學》
《大學》即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引《詩》、《書》立論,終篇不見《易經》、《易傳》一字,但它的思想脈絡卻來自《易經》與《易傳》,是納易學入儒學、用易學思想充實儒家思想并使之融為一體的典范。《大學》開篇寫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是《大學》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綱領。
1、內容簡介
《大學》提出了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綱領,還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因而具有由“內圣”而“外王”的重要意義。
《大學》是講什么的呢?三項任務,或謂之三大綱領:明明德,親(新)民,達到社會的至善。如何完成,要有先有后,而且舉出了人們在思考過程中不能先后相混的幾個層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方法,全文圍繞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開,層層推進,次第分明,結構嚴密。
2、作者簡介
曾子,名參,字子輿,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孔子的弟子,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世稱曾子,有宗圣之稱。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其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曾以“忠恕”去應對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編《論語》、著《大學》、寫《孝經》、著《曾子十篇》。
二、讀《大學》的感悟
對這本書最初是在中國哲學史的課上,應老師的要求每天讀點書并堅持打卡,《學》是這一學期中打卡的第一本書。
對于《大學》這本書,我印象深刻的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這段話。大體意思就是“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無論是意誠、心正、身修,還是家齊、國治、天下平,歸根到底都是有了知識作為支撐。探求知識就要明知萬事萬物的.生存規律。作為學生,追求知識是我們現階段必備的生存技能。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浮躁的情況,比如期末考試來臨,面對幾天的復習時間,一本后貨的書籍,沒有重難點,通常我們會感覺無從下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大學》中的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在浮躁的情況下,在處在迷茫中時,要知道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志向,不要輕易被其他事情干擾,學會在煩躁的時候靜靜回憶思考自我反思,獨善齊心的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學習,去對待你身邊的人和事。大學是我們追求夢想的地方,有些人會在安逸的時光中碌碌無為,有追求的人才會不急于求成,靜而不躁,深入思考,一步一步踏踏實實的走好大學之路。
讀《大學》就是要發揚品德,提高修養,增強自己的生活魅力和升華自己的人生,一個擁有良好修養的能帶給大家和社會的正能量的人,才會得到親人朋友乃至社會的認可。作為一名大學生,認真學習,把握自我,求知學習以提高自己的修養道德品行,做到從善而終,而行善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修養自身不能心有恐懼,心有喜好,心有憂慮。在成長中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理智,只有用理智來控制感情,保持平和的心態,才能集中思想左右自己的行動。
《大學》一書教會我們很多學習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準則,用良好的品德修養去生活,去生存。加強自身的學習才是根本是最重要的,進而充實完善自己。在社會堅定自己的正心和善良,做到言行一致,出淤泥而不染,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化身邊人,少一點的計較多一點退步和幫助,得到自我提升和靈魂凈化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0
對不同學科之間知識互相滲透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雖然身為物理老師,自己不僅能在學生做化學、數學作業時給予幫助,同時在學生背誦古文時,常常能把例如岳陽樓記,琵琶行等篇章吟誦如流,每每總也能贏得學生詫異的目光。自從參加了跨學科名師培養基地的學習后才發現,其實原本心目中的跨學科理解同劉老師的跨學科課程概念兩者之間的實際距離,難免為自己的淺陋感到不安。而通過老師講授和反復閱讀《大學》篇,有點覺得茅舍頓開、獲益匪淺大學之道講的既是成人之道,更是儒家入世之道。
作者曾子本人就是傳承道統的中堅骨干,所以將人倫作為維系整個社會行為和政治規范的微觀基礎。《大學》卷首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所謂明明德,前一個明是動詞,意指理解掌握;而后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強調儒家的道統而非其它的歪門邪道。明明德與親民、至善一直被認為是《大學》之重要的三綱。
明德是根本,親民為路徑,至善則是境界,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綱舉則目張,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被認為是八目,由三綱統領又與之相互相成。明明德之所以根本,是因為任何行為個體不僅需要有明德的規范,例如曾子那個時代的強調的所謂周禮;同時,還要下功夫認真學習切實把握,以達到個體人格的自我完善推己及人,完成由形式到內容,由精神到物質,由內到外,個體到一般的演進過程。
這對于一名教師就比較重要了。因為教師通常肩負明德和明明德的雙重責任。所謂明德是規范的`體例,說起來并非難題;關鍵在于明明德,這又是一個雙向的行為過程。
作為一名教師就需要循循善誘,通過傳道釋疑解惑,激發學生對真和善的渴求,使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展,同時,在言傳的同時更可以身教。以教師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學生使其可以不斷地明明德,日積月累而達到教學雙方自立并立人。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的不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于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
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體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德性,由此同樣再去施之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于至善了。在八目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講的是修身,是作為行為主體的個人的道德和能力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講的是不分門第不管出身,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只要身正,方可達者既濟天下而窮者也能獨善其身。于是乎,天下方能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而官員四平八穩;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理解為是某種人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尾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其后是作為前提條件。身既不修奢言齊家治國平天下。
而修身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為關鍵。無論是三綱還是八目,是以明明德、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善行為過程。而親民包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包括其中。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吾日三省吾身,明明德,親民,至善既不難;同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完美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難。這就是通過《大學》篇學習受到的教益和啟迪。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1
悠久漫長的歷史,積淀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無數圣人賢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一路傳承,薪火相傳,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大學語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關于古代的道理之書。我選擇了《大學》。
曾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閑暇之余,游弋其間,細細品讀,感。悟人生,于物欲橫流、親情疏遠、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為國人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的一劑良方猛藥。”借老師的安排,重拾“四書”之《大學》,于自身之修養是一次很好的錘煉。《大學》為“四書”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學》的原文進行了重新編排,分為“經”和“傳”。“經”是曾子記錄的孔子的原話,“傳”是曾子學生記錄下來的曾子對“經”的理解和闡述。開篇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個綱目”,然后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方面闡述了實現“三綱目”的途徑。通篇文辭簡約,條理清晰,內涵深刻,對我們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等問題都具有深刻而實用的指導意義。
在《大學》中闡述的八個方面中,我對于“誠意”感受頗深。
升入大學,我面對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不用害怕,以誠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實的自己。”在大學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誠心誠意之心。懷著誠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誠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厚;誠意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誠意是鮮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滋潤;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門多么需要誠意這把鑰匙打開呀!誠意讓我擁有很多。讀完《大學》后,我更堅信“誠意”會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學》書中看到這一句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成就一番事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和追求。然而,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難以言狀的焦慮,成為了我們這個轉型社會的突出表現,終日思索成功要訣而不得其門,于是乎,抱怨這抱怨那的,絲毫不審視自己。也就是說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定位,明確一個躍之能及的志向目標,保持一顆平常心,做事思慮周詳,堅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終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騖遠,心浮氣躁,半途而廢。由于每個人的社會角色、素質能力、生活際遇不同,決定了注定每個人要在不同層面、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體系上去獲得平衡,這種平衡的獲得就需要“適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態去調整。在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環境中成功的關鍵是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持之以恒地付出應有的努力。在充分認清自我和權衡得失進退之后,一旦目標確定,就要“作之不止”,決不能半途而廢。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努力給事情一個完美的結局。倘若我們具備了這樣一種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試問成功離我們還會遠嗎?看到那句話想到了事業,可是我有反思了一些東西。事業對一個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事業,人生的另一頭就是婚姻家庭。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壓力之劇增,事業和婚姻家庭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和諧的音符。多少人為事業和家庭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顧此失彼,多少人為了自己所謂的“事業”而擯棄糟糠之妻,一些人則為了家庭而放棄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靜靜的思考家庭和事業之間的關系。中國有句俗話:家和萬事興。簡樸之間道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寧,才可能專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由此可見,家庭和睦于事業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說是個人事業的基礎。這也是《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所表達的哲理。因此,不論你從事何等崇高的事業,也不論你工作再忙再累,請記住“必先齊家”。
齊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謂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釋是這樣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實踐來獲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學》中,也有它的一番意義。我理解為,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來誠意。意誠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確如此,只有心意真誠才能夠使心態端正,心態端正才能夠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才能達到一定的境界,一種狀態。
讀完《大學》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大學》中雖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奧,但實際上細細體味,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我們也許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為標準,規范自己的行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許我們現在還不能治國平天下,但《大學》在于完美自己的行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2
開始大學生活,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好的,這段時間我能夠深刻認識到大學時光寶貴,來到xx這里我也是把這一點做的很好,上大學我感覺非常激動,成為一名大學生給我的感覺是非常自豪的,我也對接下來的大學生活充滿著期待,在大學期間我也是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這段時間我也有一些心得。
在大學期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大學是比較輕松,一切都是靠自己自覺,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上大學期間我也不斷的在提高自己各個方面能力,對于我來講我始終相信這能夠讓我得到很大的鍛煉,雖然每天的課不多,平時更多的時候是自己自覺的去學習知識,但是我還是愿意去接觸一些新的知識,自己主動學習,學習是自己事情,我對這一點非常的明確,這段時間我也得到了很大的升華,大學的學習生活我感覺非常好,讓我更加明白的一定要珍惜,珍惜當下的每一天,作為一名大學生了,我應該要主動去做好分內的事情,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除了在學習方面是自己自覺之外,還有平時的生活當中也應該學會自立,作為一名學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大學期間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更加充實,學會自立非常重要,來到xx這里之后我學會了自立,也教會了我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努力才行,作為一
名大學生我也能夠清楚的了解到這一點,這是我的應該有的態度,近期在學習當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定要對自己有客觀的判斷,相信在這方面我是能夠得到更多的提高,步入大學以來,方方面面都是比較松懈的,我深深知道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因為老師不會監督我們學習,所以我們需要自覺,在這方面我是深有感觸。
我知道以后的大學生活當中需要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大學是一個掌握更多信息跟多社會資源的一個平臺,所以定要過好每一天,度過一個充實美好的大學生活,不讓大家失望,也不讓老師失望,對于我而言這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著清晰的認識,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我一會努力的,多多學習,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把專業能力提高上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大學的生活真的是非常美好,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我去體驗,等著我去嘗試,我也會陸續去做好分內的職責,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3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于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兩千年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說的話。“大學”、“大學”非我們所上的大學,而是博大的學問。《大學》是部凈化心靈的`寶典!
孔子、曾子、朱子等一代代的偉人,寫著這部彌揚我們中華民族的文的人明史書。
我最喜歡是的其中的這一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意思是:知道要達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了定向,才能心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所處而安;能夠所處而安,才能處事精詳;能夠處事精詳,然后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要這樣。“心不妄動,才能所處而安”這句話非常好。是啊,如果做任何事都不靜下心來,是做不成的。只要心靜,有專一的目標,這件事才能做好。這樣,至善就離我們不遠了。不要以為至善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做到。其實,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上的事,至善就離我們不遠了。
我還喜歡下面的這句話:“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凡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終結和開始,能夠明白這本末終始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學所講的道理了。日常生活中,我們做事要講究次序。最重要、最緊急的事先做;次重要、次緊急的事后做。如果次序亂了,事也做不成了。所以我們做事一定要講究次序。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4
前些日子單位組織我們開展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學習內容圍繞古代經典典籍著作開展。《大學》是第一本我們集體學習的古代典籍,它是四書之首,全書僅有一千七百字的,卻曾經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成為所有文人墨客的必讀書目。
學習過程中,我多次通篇閱讀,從中我了解到《大學》里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尤其是關于如何注重自身修養,如何為人處事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是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段話。 它所闡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很符合現代人的處事原則和自身修養。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根本就是要致知在格物,即認識和研究萬事萬物。
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態呢?這就引發我們思考:端正心態,面對任何人和事都要把心態擺正,不能有任何投機取巧,馬虎對待的`消極心理,面對好與壞的環境,都要把心態放平和,不要太糾結于好與壞的漩渦中。
《大學》這本書,告訴我們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們棄舊圖新,從而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這是一本很值得我們當代人學習的良書,它對于后人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事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建議。我們要認真學習《大學》,不辜負他們的良苦用心,積極吸取古代人的文化精華,從而為我們指明人生方向。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5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必須與我們今日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日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十分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能夠說是盡到孝了。”那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一樣。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我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供給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夠當教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必須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
在這個近80人的班團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進取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可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齊,那么其中必定有能夠當教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請教而羞恥。我們要虛心學習!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09-09
讀大學心得體會11-27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09-08
讀《大學》心得體會11-09
讀大學心得體會14篇05-21
讀《大學》心得體會14篇03-15
讀《大學》的心得體會15篇12-08
讀大學感悟10-12
“大學之道”-《大學》新讀之一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