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海漫記》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海漫記》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海漫記》心得體會1
我當教師已經九年,在教育工作中總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使我在教書育人中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于老師的書按“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其他篇”的順序編寫,共計68篇文章,從他參加工作一直寫到退休。每篇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讓人著迷的中心,用生動、幽默而風趣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下面是我拜讀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用“心”對待學生
給學生以愛心。
“愛”貫穿于永正老師的整個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于老師愛孩子不僅愛各方面比較好的學生,也愛那些調皮的學生,他提倡要“偏愛差生”,在我幾年的工作中,我深有感觸:好學生需要培養,而那些后進生,更需要細心呵護,因為他們還小,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不好好的引導,就可能給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負面影響。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于老師那樣,當知道有個孩子偷吃了別人東西時,他只是俯下身子,悄悄對他說“偷的東西好吃嗎?”是的,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后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老師拉一把提醒一下,就能成為好學生。如果稍不慎或忽視了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就能毀了一個人。
給學生以耐心。
教師的職業需要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對于那些調皮反復的學生,不要對他們失去信心,給自己時間、給學生機會,不能輕易對學生發火。于老師說得好:“發脾氣容易,忍耐很難。”我們要學會自制。
耐心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也很重要,它會為我們的教育帶來轉機。在給七年級上第一次信息技術課時,上課時紀律都很差,學生們都認為上這種課就是玩游戲,在操作時都忙著找游戲、玩游戲,只有少數人在做我布置的練習,我有些生氣,但我忍住了。后來我換了一種教學方法:他們喜歡上網,我就和他們聊網,聊網上的圖片,動畫,網頁,進而介紹制作工具與軟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當我說要建網站,需要他們的幫助時,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這使我很感動,原來課可以這樣上的。
給學生以微笑。
記得剛開始任教時,一位老教師曾認真地對我說:“不要對學生們笑,否則你在他們面前就會沒有威信。”但于老師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不時送給學生一個笑,很坦然,很真誠。笑,使學生、也使自己輕松了。”這是于老師在《教海漫記》中提到的“微笑教學”的理念: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甘泉。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在教學中于老師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孩子們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當然敢于思考,勇于創新,對學習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微笑教學是我們每位教師都要的。
二、用“真”對待教學
要有真才實學。
打鐵還得自身硬——教師首先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這點我深有體會,有一次我利用自己在軟件方面有特長,給學生上了一堂制作動畫、網頁的歸納總結課,使學生對我產生了好感。真正有能力的老師不會用威懾鎮住學生,而是用才干吸引學生,走向學科去掌握知識與技能。那我們就應該在各方面不斷充實自己,成為一名有真才實學的教師。
對于教學要求真務實。
首先要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師上課、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得好”的基礎,是教材把握得好。吃透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根本所在。
其次,注重積累資料與經驗。把學生學習狀況的各種數據,典型事例,其他教師設計的各種教學方案都集中起來,以作備用。每上完一堂課都要反思,寫下自己的感受,體會教學的成功與不足。
我是個球迷。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職業球員真是不容易:必須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必須兢兢業業地打好每場比賽,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否則就可能輸掉比賽。我是職業教師,也應該表現的職業些。孩子們視野開闊、思維活躍,他們在許多方面可以做我們的老師。雖說“師不必賢于弟子”,但我們總不能以此為借口而甘愿落后吧。所以我們必須讀書。書讀的越多,我們就越智慧,學養就越深厚,孩子們的收益就越多。我們可能天天上課,批作業,很忙、很累,幾乎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但任何時候都有學習的意識,重壓之下仍能擠出時間學習,這才是職業教師的本色。于老師說:“老師,也是一本教科書。”要使自己這本書厚重,具有“可讀性”,就要不斷學習。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展教育教學。以無私的愛心來贏得學生的喜愛、以認真地工作來實現個人的價值。這是我在《教學漫記》中的體會——因為我們是職業教師!
《教海漫記》心得體會2
我當教師已經九年,在教育工作中總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讀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使我在教書育人中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于老師的書按“教育篇、教學篇、修養篇、其他篇”的順序編寫,共計68篇文章,從他參加工作一直寫到退休。每篇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讓人著迷的中心,用生動、幽默而風趣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下面是我拜讀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用“心”對待學生
給學生以愛心。
“愛”貫穿于永正老師的整個教育思想,是他教育生活的主旋律。于老師愛孩子不僅愛各方面比較好的學生,也愛那些調皮的學生,他提倡要“偏愛差生”,在我幾年的工作中,我深有感觸:好學生需要培養,而那些后進生,更需要細心呵護,因為他們還小,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不好好的引導,就可能給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的負面影響。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就像于老師那樣,當知道有個孩子偷吃了別人東西時,他只是俯下身子,悄悄對他說“偷的東西好吃嗎?”是的,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后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老師拉一把提醒一下,就能成為好學生。如果稍不慎或忽視了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就能毀了一個人。
給學生以耐心。
教師的職業需要足夠的耐心,尤其是對于那些調皮反復的學生,不要對他們失去信心,給自己時間、給學生機會,不能輕易對學生發火。于老師說得好:“發脾氣容易,忍耐很難。”我們要學會自制。
耐心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也很重要,它會為我們的教育帶來轉機。在給七年級上第一次信息技術課時,上課時紀律都很差,學生們都認為上這種課就是玩游戲,在操作時都忙著找游戲、玩游戲,只有少數人在做我布置的練習,我有些生氣,但我忍住了。后來我換了一種教學方法:他們喜歡上網,我就和他們聊網,聊網上的圖片,動畫,網頁,進而介紹制作工具與軟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當我說要建網站,需要他們的幫助時,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這使我很感動,原來課可以這樣上的。
給學生以微笑。
記得剛開始任教時,一位老教師曾認真地對我說:“不要對學生們笑,否則你在他們面前就會沒有威信。”但于老師卻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不時送給學生一個笑,很坦然,很真誠。笑,使學生、也使自己輕松了。”這是于老師在《教海漫記》中提到的“微笑教學”的理念:老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甘泉。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這并不是夸大其詞。在教學中于老師總是微笑著講課,微笑著引導,就連學生犯錯誤時也是用微笑來做提示。“舉個例子吧,指導讓學生用文中的‘究竟’造句,如果只是教教材,那簡單多了,仿一個就是了,再不然老師造幾個句子,抄抄背背也不是不行。但,這樣做,它的訓練價值就小得多了,‘用教材教’,就是盡可能地讓教學‘增值’。” 以教材為憑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于老師做得最多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就是讀寫結合。在他的課堂教學中,很多寫的練習,教材上是沒有規定的,都是于老師根據教材,根據學生能力訓練的需要加上去的。于老師的這一做法大大地啟發了我,讓我徹底反思以往“教教材”的低效的課堂教學,也激發了我“學而致用”的沖動。于是,在新學期開學后,我在我的課堂教學中也實實在在地嘗試起來,例如:教完《走遍天下書為侶》,我讓學生也來一篇《走遍天下電腦為侶》,讓他們說說以電腦為侶的理由;讀了古詩《秋思》后,我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這首詩改編成故事;《梅花魂》一文,首尾呼應,《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搖桂花的樂趣。我就讓學生運用首尾呼應的'寫法,寫一寫童年生活中的一件樂事。教材是個好例子,教材用得好,才能讓學生確確實實地提高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現在,我嘗到了用好教材,讓教學“增值”的甜頭。
二、善于思考
“業精于勤,荒于嬉。”讀完這本書,回過頭來細細想想于老師的成長歷程,他之所以成為名師,與他善于思考不無關系。“我看見水壺開了,高興得像孩子似的叫起來;馬歇爾也看見壺開了,卻悄悄地坐下來,造了一部蒸汽機。”記得很早以前,我就在某一雜志上讀過這句話,但沒有引起我的思考。于老師就是從這句話獲得了啟示,從而愛上了思考。讀了于老師的一個個教育教學的故事,我也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確,凡人和不平凡的人的區別就在于——一個不善于思考,一個則善于思考。這說明思考是多么重要。古今中外,哪一個成功者不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可惜,自己很多時候都讓時間淹沒在仿佛很有價值的忙碌中,卻沒有用來思考,以至于思維水平、教學能力總是在一個水平上徘徊,成了那種忙而少思的勤奮者。還清楚地記得我教《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看看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這本是個十分有價值的問題,可是,我缺乏耐性,第一個學生沒說對,又換了第二個人;第二個人也沒說對,我就沉不住氣了,順手從講臺拿出事先準備
好的一截爬山虎的莖讓同學們看。這么好的一項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機會,就這樣白白地輕而易舉地失去了。因為我沒有作認真思考:閱讀教學不是單單為了理解內容。在閱讀教學中是引導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還是聽老師講懂,還是看實物或者通過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搞懂?當然是應該引導學生自己讀懂,否則閱讀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因為從教學論的觀點看,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的認識過程。正常的教學應該展示這一過程而不是展示一個結果。而且,學生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也是語感形成的過程,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如果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便當是便當了,但是一切的能力訓練都不存在了。“不要再做忙而不思的勤奮者。”我常對自己說。現在,每逢上課前,上完課,我都不忘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怎么上才能上得更好,思考成功,也思考失敗。縱然是跌倒了,也要回過頭來想想是怎么跌倒的,以免今后再重蹈覆轍。思,可以使失誤也變成財富。人,都是在思考中走向成熟的,教學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我想,我不但要學會思考,還要善于思考,像于老師一樣,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
《教海漫記》是于老師數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集粹,是于老師教學生涯的記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坦露,是名副其實的教育經典。讀他的書,就好像和一位智者說話。讀了這本書,真有點想見恨晚的感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于老師的教育、教學、個人藝術修養,點點滴滴,都值得我永遠記取,好好學習。現在,我越來越清楚要怎樣當老師,怎樣教學生學語文。今后,我還會反復品讀,好好領悟,把書中的精華進行內化。有它作引領,我相信我會不斷努力,不停向前,把教學工作做得出色
【《教海漫記》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12-29
《教海漫記》讀后感01-18
教海漫記讀后感04-29
《教海漫記》讀書心得(精選11篇)05-07
《教海漫記》讀后感 磁小 吳歡歡12-17
教海縱橫(教案)12-17
教海導航(八)怎樣總結教學經驗(3)12-14
教海導航(八)怎樣總結教學經驗(11)12-14
教海導航(八)怎樣總結教學經驗(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