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
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和反思,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以下就是我在學習中總結出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了解了新課程新在哪里,它與老教材的主要區別是:
一、理念上新;
二、方式上新,表現在邏輯上比較獨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三、學科的價值,將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提高三角形的重心,體現學生的認知能力,體現教材的靈活性、時代性、多樣性、選擇性,這四個特點相互聯系相互滲透,體現了學科價值的整體性。
地理課程均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總目標。重視學習生活中的地理、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觀念。
強調理性認識地理環境,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掌握并且能運用地理原理。地理技能要求學生獨立掌握與運用,如地理實踐觀測、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技能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礎之上的遞進。初中地理學習主要關注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聯系生活實際,鼓勵積極探究。高中重視自主合作學習,倡導探究學習和各種形式的地理實踐活動。
地理思維能力與地理學習能力方面更突出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側重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強調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關注培養學生具有更高層次的探究能力、更高要求的收集處理地理信息能力。
注重地理案例教與學,強調掌握學習方法,重視地理思維方法、分析解決問題方法的遷移與運用。
在處理高中教學問題中,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以下要求:
1、樹立牢固的課程意識。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不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課程實施的主體。任何課程都是需要教師去執行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把自己的學識和人生經歷融會到課程教學中去,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課程,用自己的才華來創造課程。不要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
2、樹立新的課程觀。作為教師,要使學生真正地學好,必須樹立一種大課程觀,使教學不但通過教材來體現,更通過廣泛的資源建設來體現。不但通過課堂來體現,更通過課外活動來體現,不但通過學習具體的知識來體現,更通過校園的文化建設和教師本人的人格魅力來體現。要求教師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師本位”的課程意識,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樹立整合的課程觀。
3、更新教師的知識觀。知識觀是人們對知識的性質、價值和規范等根本看法。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更新自己的知識觀。過去課程理論強調知識是第一位的,強調完整的學科體系,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側重知識的訓練。在教師看來,課堂教學就是傳授知識,強調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能力,要教給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在新課程觀下都屬于知識范疇。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2
周三下午在學校教導處的安排下,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組織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學習的線上培訓。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新課標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劉主任從小學數學課標的演變、數學課程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表現以及基于新課標的小學數學教學新變革幾個方面為大家深入剖析了“20xx版課標”。
一、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劉主任提到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三方面構成:
(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
(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
因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意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的習慣。
數學來源實際生活,教師要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出發,從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中感知數學、學習數學、發現數學。教師除了讓學生將書本中的知識與生活聯系外,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的數學,記下身邊的數學,靈活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思考問題,養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三、對比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靈活使用教學方法。
我認為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學的關鍵,因為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后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回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3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在國際競爭加劇的同時,國際之間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強。面對國際國內經濟、文化、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現代公民的要求體現出了新的時代特征。黨的十九大強調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時隨著地理科學的持續發展,新的理論與研究給高中地理課程帶來新的學科資源與發展活力。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風向標、主基調,素養導向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課程相銜接的基礎學科課程,體現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涵蓋四個方面:人地協調觀(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綜合思維(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區域認知(一種認識地球表面復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地理實踐力(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新理念、新實踐、新思維在地理課堂中不斷涌現,地理課堂的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別樣優勢的方法使地課堂精彩紛呈。不論什么樣的形式,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在課堂的參與程度。研讀新課程標準,回歸課堂,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有更加清晰準確的學習的方法與教學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確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任務量大,而時間較為緊張。研讀新課程標準,理解課程目標從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轉變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現教學由“教書”到“育人”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我們只有對這些內容研究透徹,在指導學生學習及復習備考的環節中,才能做到明確思路,做到知識無遺漏,能力有側重,避免簡單教教材,使有效資源最大化。
第二,素養導向,課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概念,如何與學科知識結合,這是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教學活動離不開學科知識,但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不止于知識。學科知識是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知識的學習提升、轉化為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我們需合理優化課堂內容,豐富教學資源,源于課本而不限于課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例如,《農業區位因素》這節課,要求學生對影響農業的諸多要素一一厘清,并條分縷析。而因為知識面的限制和實際生活經驗的'缺乏,多數學生只把這節內容作為理論課來學習,對其認識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上的空洞概念。因而感覺枯燥乏味,興趣索然,難以理解掌握。學習這節課時,可以借助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源,輔助學生理解、認知,構建知識體系。或是結合鄉土地理的案例,如焦作地區的山藥種植作為素材,借助身邊的例子,幫助學生思考、總結,以達到厘清要素聯系、落實生活體驗、自主探究的目標,從而落實對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三,主體體現,積極自主。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發、鼓舞。”興趣是意識的“內動力”,它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滿腔熱情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素養導向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學生能夠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就算是達到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從知識掌握的角度來看,自主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能提升課堂的效率。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后,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隨之提升。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品質。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其主觀能動性達到預期目標,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參與課堂的形式,如:課前展示、問題探究等。教師設計好課堂環節,學生分析問題,表述觀點,動手演示,小組討論、總結發言。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讓課堂有效并且高效地進行。創造和諧、有序的學習環境,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學生樂學會學,課堂和諧高效。
總而言之,教學實踐中,應更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我們需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落實主干核心知識,注重地理圖表資料的分析應用,把更多的社會實例、生活實際的應用于地理學習中,將地理學科特色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結合,關注地理學科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等,真正地啟發思維、啟迪智慧,提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4
讀了關于課標修訂解讀之語文課標,讓我領悟了老師要著力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加強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著力培養的能力有:閱讀、表達的實踐能力,語文學習的創新能力,注重讀書的能力……我認為特別是語文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當下最應注重的'對學生的培養。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要求學生在閱讀、表達的實踐上下功夫。我們現在大多數注重了孩子的成績,而一味地做題,光靠做題是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相反,應多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系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系起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在其他科目中的學習,比如: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在其他科目中,課上的表達鍛煉、課文的閱讀理解等都是在培養孩子們閱讀、表達實踐能力。應該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學習新課標解讀時,講到“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強調了“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那么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呢?如何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呢?
我看到了部分班主任老師采取了讓孩子們一個禮拜背誦一篇習作的方式,還有的老師在晨讀時間讓孩子們反復朗讀課文,每星期一篇課外閱讀,校長還讓每個孩子一個月讀一本經典名著等等,無論什么方法,都重在培養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幫助孩子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使他們不畏懼閱讀長篇著作,而且對經典名著產生興趣。
不過,除了這些,新課標的目標和內容都更加明確、清晰和充實,給了我信心,也幫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5
手邊這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陪伴我已兩月有余,每每想要著手翻閱,總是被它的厚度(全書共259頁)所嚇倒。11月份的一個下午,終于靜下心來細細翻閱,才發現這本書的妙處所在。這本書新課程標準解讀的全面而到位,而且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專業著作,對于工作在一線的高中地理教師,更是一本難得的高質量高水準的工具書。書里花了大量的篇幅,收錄了大量的基于新課程標準下的教案。不僅為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課堂指明了方向,更教給我們如何具體去做。現將讀本書的收獲總結如下: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基礎教育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規定了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關鍵作用。20xx年,教育部啟動了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修訂的主要內容和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關于課程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進一步優化了課程結構,強化了課程有效實施的制度建設;關于學科課程標準,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更新了教學內容,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
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確定,有其堅實的地理學基礎,它們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特色,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跨學科性。這四個學科核心素養之間關系非常緊密: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包含著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等。綜合性和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兩大突出特點,由此形成的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分析和理解地理過程、地理規律、人地關系的重要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學生感悟、體驗現實世界中人地關系的重要途徑。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看,高中地理課程結構進行了較大調整,新的高中地理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組成,其中“自然地理基礎”是對“地理1”的加深,前者的內容要點在“說明現象”,后者的內容要點在“分析原理”。“區域發展”是對“地理2”的拓展,圍繞人地協調繼續展開。“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是全新的一個模塊,是從地理的角度落實國家安全教育的舉措。例如:“地理1”中的1。1主要學習地球的宇宙環境,而“自然地理基礎”中的I—1。1主要學習在這樣的宇宙環境下,地球的運動特征及其地理意義;“地理1”中的1。4主要學習如何識別一些地貌形態,而“自然地理基礎”中的I—1。3主要學習如何用內力和外力作用來解釋地貌的成因。選修課程有9個模塊,與實驗版課程標準相比,它進一步考慮擴大學生視野,關心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提高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國家安全意識,以及培養學生興趣等方面,增加了“天文學基礎”“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實習”3個模塊。
在新的地理課程標準下,固有的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當下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行改變,尤其要重視問題教學。所謂問題教學,是以問題為線索,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包括創設情境、提出與分析地理問題、提出地理解決方案以及展示評價四個部分。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逐漸加強地理實踐,將實踐的內涵提升到行動落實的層面,并從提升素養的高度強調實踐行動的重要性。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與社會貼近的身邊的區域作為活動的落腳點,組織學生帶任務、帶問題實地考察,使用觀察、調查訪談等方法獲取第一手信息,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理性反思和總結。最后還應在授課過程中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總之,作為一線老師,我一定要積極學習并努力實踐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順應國家對新一代人才的要求。我相信:沐浴著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6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為最基本的課程理念,為新時期高中地理教學提供了宏觀的規范,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目標,構建了體現現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學發展、適應社會生產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課程。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具體實踐,下面談談我個人的認識。
1、高中地理課程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理念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設計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提供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以利于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建立富有多樣性、選擇性的高中地理課程,滿足學生探索自然奧秘、認識社會生活環境、掌握現代地理科學技術方法等不同學習需要”。
2、高中地理課程重視探究,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體現了這次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而且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被動接受,頭腦幾乎成了知識倉庫,形成了“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和技能,教學結果過分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心理品質。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引導者。教師是以自身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習者,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主線,課堂上變教師講授為學生討論、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這一條基本理念,除了“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以外,還強調“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制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3、強調信息技術的在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理念“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時代性,地理課程要突出時代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包括在地理課程內容選擇、地理教學方法運用和地理教學評價中,都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理信息技術對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日益顯著。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講,基礎教育階段的地理信息技術素養教育也很緊迫。地理信息技術是地理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之其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和價值,將其納入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體系,意義重大。
4、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
從學習評價的方向來看,“重視反映學生發展狀況的過程性評價,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強調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反思性評價與鼓勵性評價相結合。”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下,只有實現了評價體系的多元化、多樣化、多種評價方式綜合的情況下才能對學生的學習做到完整的、全面的、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不斷積累和提升的過程,所以對學生的階段性成長、發展有了一個全面認識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和全面進步。
新課程的評價淡化原有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關注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評價的激勵與控制功能,激發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將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方法相結合,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適應綜合評價的需要,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如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和開放性考試等,追求科學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5、《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實現本質上的改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教師恰當的時候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探求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采取自主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習方法,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7
聆聽完xx教授關于20xx年最新版課標的解讀后,讓我對數學教學有了更加新穎和深刻的認識,我不斷思考: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們數學老師的主要工作只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嗎?實則不然,數學教學既要考慮數學與學科的關系還要考慮數學與教育以及數學與學生認知發展的關系。若想自己的教學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基于對《課標》的學習,我對我的數學教學工作有了如下規劃和見解。
一、加強教育和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
能讀完《課標》并不意味著真正的讀懂《課標》,課標背后依托著大量的教育教學理論,比如:何為核心素養內涵的一致性、表現的階段性、表述的整體性;什么是核心素養中教育特征的意識、觀念和能力;主題整合中概念與抽象、性質與推理、關系與模型、運算與運算等等術語,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之建立聯系,需要通過不斷地研讀和例證來加深認識、加強理解。只有真正的'使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腦中、融入觀念里,才能正確的在教學中加以應用。
二、提高研究數學知識內部聯系的意識
xx教授提到,學生有時做不對題是因為讀不懂題目表達的意思,于是新課標將小學階段數學學科從原來的2個學段分成3個學段,將學生的認知發展更加的細化,使得階段性目標更加明確,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關于教師對學生認知發展階段性目標的掌握。
同時xx教授也建議教師要有各類層級的備課,比如:集體、學年、學段、學校數學教師備課。這一點我非常的認可,也正如國外教育學家所說的,學生在中高年級能否順利的學習,依賴于他在低年級時是否學會了如何學習。所以我認為,我們小學教師應該系統的研究課標中涉及的幾大領域的發展脈絡以及重點內容,從每個領域中規范好教學的一致性,讓學生在低段所學的知識在中段以及高段學習的知識里也應該解釋的通。通過《課標》中的主題整合,不應只是關注“存在”,而應關注與“關系”,真正做到“研究對象+”。
三、反思教學中不科學、不規范的方面
在教學研究中我們教師不免會突然迸發新的意識,這些意識的萌芽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向《課標》靠攏的,都需要我們借助《課標》不斷地審視。
xx年聽過xx老師講三角形的周長一課,她正是按照xx教授在會上提到的運用尺規作圖將三條邊首尾相連依次落在一條直線上的方法來上課的,傳統觀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圓規,卻在三年級的課堂里出現了,這新穎的方法加之學生的表現給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觸動。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想我們在教學中要保持隨時審視的習慣,摒棄復雜的傳授,將問題簡單化、系統化才是今后應該為之努力的方向。
xx教授提到,“數學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數學化的實現不應只是埋頭苦教,如何真正做到會教數學,應將成為我教學的必修課。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7篇11-05
課程標準的解讀心得體會01-03
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2-08
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1-14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學習心得體會10-03
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2-25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3-23
解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08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