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學習心得(精選1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
今天,我有幸聽了吳老師針對如何撰寫出一篇好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一次有趣生動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一、三維目標。
要寫好一篇教學設計,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能力特點設定三維目標,三維目標要達到三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設定三維目標中,教師應該明確寫出具體化的量化標準,如:你能讓學生學會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程度,真正掌握的占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等等。只有目標明確及具體,你才能更好的發現問題--好好反思--解決問題,積累教學經驗,以求更大的進步。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所教的內容在教材中處在什么位置,和前后知識點的邏輯關系,依據課程標準與往年的中考考點,結合本班學生的能力特點制定出合理的教學重難點。
三、學情分析。
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方面有目的的進行考察,從而了解不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過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并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后,確定需要破解的'第一個難點是...、第二個難點是....以這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對癥下藥。
四、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
這次講座講了很多以前都沒有想過的知識,教學設計考察了老師對于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學生清楚明白,這又是作為老師的功底和能力。對于農村教師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不應把目光局限于上完這節課,我們應該把目標放長遠,開闊我們的視野,多學習新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從各個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
五、教學反思:
1、特點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學結束之后對自己這節課設計與真實環節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沒有最好的教學設計,只有最合適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2
20xx年5月21日星期三下午在教學大樓的六樓會議室聽了許碧良老師講授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設計后收獲很多。通過學習我對教學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教學設計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準備。一般的備課只是教師自己根據直覺和慣例進行教學準備的活動。教學設計更多的是關注學習主體,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的發展,它體現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教學設計是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需求,設計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形成教學方案,并對其方案實施后的教學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規劃過程和操作程序。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分析、學生情況分析、確定三維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細化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課后進行反思七個部分。教學內容分析指的是對要教授的.教學內容的分析,各部分教學內容的設計意圖(如學什么?學會了什么?為什么要學等),本課內容與前面所學內容以及后面即將學到的內容的前后聯系。學生情況分析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學習興趣、生活經驗等。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針對每節課的具體內容來定,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教學活動設計應該遵循基本的規律。以前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一些理論的內容比較抽象,通常會結合實物、視頻等多媒體進行教學。以為多媒體教學越多越好,沒考慮到學生的全體參與性與主動性、啟發性,導致課堂表面熱鬧,而實際是并沒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教學設計的學習,才知道這些實物、視頻需要授課之前精心的設計,才能使得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好的教學設計能使學生受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這次聽講授使我懂得應該不斷的學習新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很好的駕馭教材,才能進行更好的教學設計。總之,許碧良老師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教學設計中,我要理論聯系實際,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結合學生的已知設計出師生雙邊多元互動的活動,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從而體現出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3
今年的暑假很特別,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來享受這個歡樂讓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別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我有幸參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訓科組織舉辦的信息技化教學培訓。本次培訓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訓科主持,并特邀著名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胡小勇教授進行全方位的培訓講課,來自全市初中和小學約200位骨干教師接受了培訓并積極參與討論。培訓通過四個模塊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分別是:信息化教學研修、問題化教學的案例分析、教學評價目標學習、集中上級學習實用教學軟件。
完善穩定的教學平臺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掌握實踐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學的萬里長征第一步。我通過前兩個模塊的學習,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學”。胡教授有句讓我感受深刻的話:信息技術是個萬能的錘子,但是我們需要的釘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說,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從網絡中可以獲得的東西多了,但是這樣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怎么樣從這個海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想要的釘子呢?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有實踐實效性的知識,和對知識的處理。而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機智,策略,技能的存儲者。胡教授所傳授的很多理論自己第一次接觸,覺得很新奇,更或者我們這個環境下的教師接觸的少了,畢竟環境不一樣。
這次培訓不僅僅在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還增加了學員的上機實戰操作訓練,后半部分的培訓在上午學習理論后,下午直接進行面對面的操作,實踐的效果很有效,我們學會了更好地使用各種軟件來支撐教學,我們可以輕松構建自己的教學課程、編寫學案、組織討論。我們將作業統一第一時間上傳到專門的教育平臺,胡教授的精心批閱更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4
今天,在湖南省中職信息化省級培訓基地—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輔導教師精心組織,我們所有參訓學員認真觀摩了《教學設計典型案例》視頻。通過一個作品一個作品的觀看、一個課件一個課件的分析討論,發現其主題鮮明,知識結構合理、教學針對性強,注意體現對各層學生的適應性和挑戰性,設計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練習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 "各取所需",既保證低層次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體會到成功的愉快,又使高層次的學生學有創見,有用武之地。總之,感受頗深,簡要歸納如下。
一、各個教學設計主題鮮明,結構清晰。
這些教學設計均首先明確了教學任務及目標,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等。任務或目標具體而科學、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命題,符合學生發展需要。同時,任務與目標生命力很強,即適應學生知識能力準備基礎,是學生感興趣、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的科學性與合適性是激發學生有效學習的前提,任務目標不合理、無價值,不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也不可能實現成功的教學。例如語文課文《春江花月夜》和《國殤》教學設計的教學任務及目標就非常鮮明,整個結構非常清晰,學生一看一目了然。
二、各個教學設計形式新穎,知識銜接性強。
一節好課的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到知識內容的聯系,還要考慮學生接受能力,因此必須設計好教學環節,形式上要新穎,授課方式方法上要多樣化,知識內容延伸上恰到好處,讓學生能循序漸進理解把握知識,并能夠不斷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與學的充分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例如語文教學設計《國殤》中一段救國救民的視頻,就恰到好處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各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環節可操作性。
所觀摩的教學設計案例,教學過程均符合了學生知識、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生成發育過程,符合了學生的身心需要。教學過程中著重注意了學生學習當堂課程參與的廣度、深度與自覺程度。知識重點剖析得準,難點釋疑“步步破冰”,教師提問、討論、作業等雙邊活動表現出良好的氛圍及精神狀態與價值追求。同時,教學過程的組織程序與活動節奏自然有序,能做到張弛有度、融嚴肅與活潑于一體。例如語文教學設計《春江花月夜》的教學過程環節知識重點難點剖析得好,雙邊活動豐富多樣,很好地將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起來了,突出了教學相長。
四、好的教學設計反映出教師扎實的業務素質功底。
一個教師教學業務能力怎樣,對課程知識結構的'把握怎樣,對學生的研究怎樣,從他的課程教學設計中明顯體現出來,教師上課之前要有充分的準備,教學內容的選定、教案的撰寫、教學課件的制作、教學設計的制作及教學工具的準備,等等,這一完整的教學體系,必須緊扣教學設計,完成一堂外在設計精美、知識內涵豐富的課程,實現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羸,從而進一步驗證教師扎實的業務素質功底。
短短的觀摩結束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觀摩并剖析了這些優秀課程的教學設計,對我的震撼很大,我相信,通過此次培訓,會不斷提升我的課程教學設計水平。最后,感謝湖南鐵道職院給了我這么一次學習的機會。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5
《幼兒園語言教育與活動設計》是一本幼兒園教育活動系列叢書,這本書改變那種刻板說教的特征,利用豐富的教育活動案例剖析來說明一些原理和新的理念。因為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指導策略,總覺得理論的東西比較多,我最害怕看到這些理論的東西,怕看了半天還是一字半解的。但是當我認真地翻閱這本書時,卻發現里面的每一個理念都有一個個我們日常教育的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而且對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非常有幫助。
本書由序言、前言和七個章節內容組成。序言和前言闡述了本書預設的理想與目的,第一章“兒童語言與兒童發展”,重點分析了兒童語言與兒童的社會性發展、認識發展和兒童情緒情感發展之間的關系。第二章“兒童語言發展和教育的理論基礎”提出了兒童語言學習發展的觀點和看法。第三章“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的原理”,主要講述了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中目標的確立、內容的選擇等相關理論知識。第四章“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的交叉與融合”,分析了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與其他領域教育活動相互融合,還可以與日常生活、區角活動、游戲相互融合,也可以與環境、家庭和社區進行相互融合。第五章“幼兒園不同結構化程度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提出了設計和實施語言教育活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第六章“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實施的價值取向與反思”,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實施的價值取向和教育實踐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剖析。第七章“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教師與幼兒”,主要講了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教師語言教育活動中的積極應答種類。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和第七章,以易懂的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形式來讓我們知道“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的方法”就是教師為促進幼兒發展,在與幼兒互動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特定的指導方式、方法,是教育活動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要求幼兒教師根據具體活動的情境和幼兒的需要及時調整具體方法,是教師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現,即該如何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通過對這一章節的認真閱讀,對我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實施中最基本的環節策略方面有一個促動。學習到在觀察幼兒時應遵循的原則和使用方法以此幫助自己可以更好的獲得有效的信息;學習到在教育活動的組織中各環節的實施目的及如何準確把握活動進程與時間、節奏,環環相扣,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標;認識到幼兒教師語言的使用應富有情感性、形象性、啟發性、邏輯性、生活性、文學性、簡練性等,學習到幼兒教師如何正確運用語音、語調、語氣、修辭、節奏、停頓、輕重音等實現在與幼兒交流溝通時實現完整表意的作用。其中最讓我有感悟的是我們的教學活動基本分為導入環節、高潮環節、結束環節,書中對這些環節提出了不同的教學策略非常的值得我們學習,讓我發現我們的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可以設計的更完美、更有利于幼兒發展。運用了啟發性、針對性、趣味性、藝術性、簡潔性等策略會使我們的導入更加的有教育價值,書中還用了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說明了這些策略的有效運用等,這會讓我在教學活動中有很大的提高。
這些都將對我今后的教育實踐工作有著更直接的引導,我也會將學到的這些知識內容付諸于我的實踐工作當中,發揮其作用幫助我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同時也提高我的教育活動指導能力。其他章節的內容我同樣也不敢怠慢地進行了研讀,學習其中的策略經驗進行一定的思考以后,實施在我的工作當中,爭取讓我的教育實踐工作全面有效地開展。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6
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如何編寫教案》的學習,閱讀了無數的教學設計,明白了教學設計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如何撰寫一個比較像樣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么。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盡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么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為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于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來有學生匯報,但匯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么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余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了然于心。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7
新課程改革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促進學生自主和諧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我們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教師要適應自己角色的轉變,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次,新課改使我們廣大英語老師面臨新的挑戰。因為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相關能力的提高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因此,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還必須學習新的知識,與時俱進,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發展新的教學策略,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和文化知識,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
教學設計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設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新課程背景下,設計者(教師)如何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新的課程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呢?這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具體問題。經過這次《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學習,我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有了以下體會:
1、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結合教學內容,教師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2、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考慮與新《課標》同步,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運用和實踐,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在“用”中學。教師要有目的地設計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新《課標》明確倡導在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備課時,除了把握好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不同的任務。帶著“任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更高。
4、在課堂上盡可能創造互動的機會,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積極表現自我。教師還可借助多種教學媒體設計出多種形式的活動,如情景對話、角色表演、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5. 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如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等,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機會。
總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每位教師要更新觀念,敢于創新,不斷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8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后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于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修訂稿鼓勵教師積極嘗試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外語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對任務型教學把握不好,以及過于強調用某一種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也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多元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我們應該領悟到:語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測試評估的一個內容。因為“語法是用詞造句的規則系統,它是詞的構成規則、變化規則、組合規則的總和。沒有語法,語言就是一盤雜亂而毫無章法的散沙。”英語教學在我國是外語教學,我們要快捷、準確的學好這門語言,一定要學好語法。
因此,我想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調整教學策略:
1、重視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不能輕視語言知識教學;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語法,使語法教學將形式與意義、結構與功能、學習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
3、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結合起來。
4、測試評價中適當增加客觀題的比例。
選擇以下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采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復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復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并加以鞏固和運用。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9
在教學活動或教研活動中,常常會聽到你的課備得如何?……,教案寫得怎樣?……;最終,無論你的課堂教學效果怎樣,都會說到你的課堂教學設計環節的得與失、說到你這節課準備得充分與不充分。
在言談中有好多老師、有相當一部份有多年教學經歷的老師都認為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即是備好了課(筆者曾在不經意中作過調查與統計)。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學設計就是備好了課還是否?筆者認為否!備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凡有幾年教學者要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子丑寅卯。備課歷來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去備課,才能把“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是需要我們探討和研究的新問題。而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之一是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即教案設計,可以看出教學設計是屬于備課中的主項:備過程;所以筆者認為教學設計并不能等同于備課。
A、教學設計內容與方法
一、主題教案調研(文末要注明教案出處)
1、所調研教案反映出的課堂教學設計特點,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教學處理策略、教學活動過程(導入、講授新課、練習反饋、小結等環節)的處理、教學媒體、形成性練習的設計特點及其相互關系
2、比較相同主題但不同設計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優劣
3、從學科教學法角度考慮如何進行某學科或某類內容的課堂教學設計
4、綜合以上調研分析,提出你所設計教學方案的初步設想。
二、運用教學設計系列表格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
運用教材《教學過程設計》中提供的《課程教學設計表格》、《課堂教學設計表格》系列表格進行針對一個教學單元的課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設計。(或者采用最新版本的《教學設計系列表格》)
三、根據教案設計,制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件或相關軟件
根據教案設計,制作配套的課堂演示軟件或相關軟件,同時也便于通過課件直觀評價你的課堂教學設計效果。課件的示范和評價方法如下:
1、在教案設計實踐中自覺體會、反思教學設計理論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設計中,系統方法如何體現?
3、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教學內容處理是否恰當?如何檢驗?
4、在你的教案設計中,運用了哪些學習理論、教學理論?
5、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學習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響教學內容、教學策略處理?
6、在你的教案設計中,如何設計課堂形成性評價?在你的教案設計中,是否用到學習需求分析?
B、備課的方法與形式
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于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么如何備課呢?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準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并重
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堂的特征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并重”。即保底目標和開放目標并重,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并重,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并重。保底目標、顯性目標、短期目標可理解為本課和本單元知識、能力點要求,從這個角度說,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開放目標、隱性目標、長期目標可以理解。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慮,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臺,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長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這里主要考慮的是知識點和能力點的"保底"問題,許多教師怕新課程的"放",擔心的是失去音樂的"命根",足見"保底"的重要性。一節課的學習,保底目標、短期目標或顯性目標如何定位,怎樣實現這個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自讀提示、課后練習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來決定。一般來說教學方面落實教材安排的思考練習內容就可以了,因為那是經過專家研究的一種精心編排,自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不必要去展開,去拔高。應該首先確定本課元素積累、知識積累和情感的方法準確是考慮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合作、積極主動參與交流等開放性、隱蔽性、長期性目標,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講授為學生學習活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課程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在這種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所以,備課的第一要務是安排學習活動。設計學習活動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規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練習內涵,靈活設計活動,盡可能地尋找學生活動的載體。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維,給足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充分安排學生質疑的活動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問題,促進新知識的生成。教師要想多說也不行,只能做導演。
三、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落實合作和網狀學習
要保證學習活動不流于形式,保證課堂學習交流的效率,教師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實現合作,尤其是學習內容較豐富的學習活動。
四、課前預案與課中記錄、調適及課后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準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記錄、調適加教學后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并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所以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能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能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后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這種反思,可以指導以后的教學行為,可以使教學經驗升華為理論,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而是非常可貴的。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教師備課主要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自己、備能力培養等,達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學方法要“活”,講課要“精”,傳授知識要“準”,教學效果要“高”的目的。備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學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務。這是教學的根本依據。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抓住教材的知識結構,確定培養學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處理每堂課教學內容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基本功,是運用“少、精、活”教學原則,發展學生智能的關鍵所在。為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弄清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識基礎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識的基礎?
第二,知識結構分幾個層次?哪些是重點、難點和關鍵?怎樣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和關鍵?
第三,本節教材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什么能力?怎樣培養?多方面進行認真思考、反復研磨。只有這樣才能較準確地掌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教師要準確地分析教材重點,要在精讀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較準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師要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所謂難點是指學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難的部分,教師要設法解決這些難點,掃清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除了正確地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該確定教材的關鍵點。所謂教材的關鍵點是指教材中對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能起作用的部分內容。解決了關鍵點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備好學生的指導思想是面向全體學生。
講一節課要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備課要注意上、中、下三類學生。以中等學生為主要對象,設法在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學生學得多一點,好一點,對后進學生要循循善誘,加強個別輔導。這就需要在課前周密設計,細致安排。做到既統一要求,又區別對待,這樣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備好方法就是依據課堂教學固有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若不選擇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時期朱熹所說:“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所以備好方法是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選擇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根據具體教學目的和任務選擇方法;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方法;根據教學設備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同時還要注意靈活性、啟發性。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與實習法以及自學法和發現法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自學,逐漸培養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掌握探索科學知識的一把金鑰匙,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備好能力的培養,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新動向。
每一節課除了傳授知識外,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培養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數,培養能力的措施要明確。只有如此,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培養創造性開拓人才才有希望。“備好自己”也是備課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教學效果的好壞,因素很多,但教師的情緒、態度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應對教育有一顆赤誠的心,有光榮感和責任心,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在教學行為舉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語言清晰。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0
教育技術素養是指在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下,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意識、態度和責任。其中,意識、態度和責任是內隱的,它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成效;能力是外顯的,它體現了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才干;而教育技術的理論則是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業成就。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已成為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是網絡時代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在對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培訓時,要注意設計思路的正確引導,提高培訓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上手,早日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學人才。
信息化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相對而言的現代教學的一種表現形,它以信息技術的支持為顯著特征,因而,我們習慣于將之稱之為信息化教學。而信息化教學設計,則是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媒介,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及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劃與準備的系統化過程,目的在于激勵學生利用信息化環境合作進行探究、實踐、思考、綜合、運用、問題解決等高級思維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與傳統的教學設計相比,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更加重視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不局限于課堂教學形式和學科知識系統,而是將教學目標組合成新的教學活動單元;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基礎上的拓展。 信息化教學需要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教師可以采取以下五種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利用Internet上現有的教育信息資源、對現有的常規電化教育媒體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購買商品化教育信息資源、自主開發、交流與共享。教師還可以充分開發網絡課程,將經過加工改良的課件和素材,作為網絡課程的子課件或素材,進行重新組織,集成在網絡課程的相應模塊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調用(在線或下載后打開、播放)。另外,通過個別訪談、集體座談、問卷調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論壇等多種途徑,對信息化教學(包括教學軟件設計、制作與應用)進行全面評價,獲得對信息化教學的全過(包括每一個教學環節和細節)的詳細評價信息,以及對整體教學效果的綜合評價信息。參加評價的人員包括學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員、計算機或教育技術專業人員。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請學科教學專家、計算機或教育技術專家參加,進行點評、點撥或診斷。此外,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也要不斷反思和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網絡環境下各學科的信息化教學,其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學習、資源型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等等),教學過程中對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要求駕輕就熟、靈活多變,大量實用的教學技巧需要總結歸納,教學評價的標準更是值得深入探討。所有這些都對中小學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除了勇于實踐以外,還要勤于反思和總結,并且通過虛擬教研及時吸取同行教師的先進經驗,把自己的教學心得與體會、疑惑與困難通過BBS論壇、新聞組發布到網上,進行交流,或尋求他人幫助、不斷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信息化教學風格。
教學設計是依據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的系統決策過程。它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應用系統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實施并評價其結果,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優化。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依據學習需求,確定教學設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比如是對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的設計,還是對一節課的設計,還是對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然后進行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對象(學習者)的分析、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開發、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然后進行教學實踐和評價、修正。
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這才是教育技術的真正內涵。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信息下的教學設計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四
本次培訓很實用,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活動為中心、以講授、研討、自學、評價相結合、以理論相滲透、以技術為支撐,讓學員充分感受了教育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在學習體驗中感悟了現代教育理念與運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創新的魅力。與以往的培訓相比,本次培訓具備很多的優點,同時給我們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訓內容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緊密聯系,實用性很強。
比如創建教學設計方案,規劃主題單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能梳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促使我們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意義,為我們今后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打下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2、培訓形式新穎有趣,著力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
特別是以小組為單位,設立小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迅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為后續培訓打下基礎
3、課堂屬于開放式,氣氛輕松。
各組員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教學規律。對于我們來說,雖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訓,但受益匪淺。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很多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鮮活的案例,在集體討論和輔導老師的點撥下,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信息技術對現代教學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了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優化方法。不但豐富了我們的教學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活動有很大幫助,可以將這些知識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對所任教的學科進行教學規劃設計,梳理教學思路,加深對教材的理解。
4、是學習收獲巨大。
在學習內容方面,不僅理解了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深入理解了教設計的一般過程,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法、處理方法,還通過案例的研討,掌握了探究型學習和授導型學習的設計方法及評價方法,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提升了教學設計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獲頗豐”來概括。在學習方式上,老師們感受最多的是小組學習和探究型學習的優勢。專業上的互補,使老師們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探究型的學習,能充分調動每位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各展所長,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和熱烈的學習氣氛。如果能有效地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必將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現了自己身上許許多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1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強調了學習任務群的重要性,其中包括“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等18個任務群,涵蓋了多種語言活動。在這些任務群中,“文學閱讀與寫作”占據了重要位置,其他任務群也涉及了大量文學作品。這充分顯示了語文課程中“文學閱讀與寫作”的重要地位。濰坊七中呂曉玲老師的設計在“文學閱讀與寫作”方面表現突出。
呂老師設計了一個很有趣的散文學習任務群,讓學生們通過這個任務群來探索散文的特點。任務群中,學生們要自主研究散文的特征,挖掘出散文“不太突出”的美學特質。這樣的設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體現了一種“自然生成”的教學理念。整個任務群思路清晰,富有創意。
我感覺如此設計特別節約課時,因為大量的學習活動是通過學生基于語言文字的“做中學”完成的,課堂教學集中于點撥、討論、展示、總結。能夠尊重具體文本的獨立價值,但更集中進行了一個文學體裁的學習,目標明確,自然避免了與其他學習任務群的'混同。
但是,有兩點需要格外注意,冒昧提一下,請指正。
課程安排中的閱讀和寫作任務量過大,會導致課堂內容過于擁擠,學生可能無法充分消化。另外,學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課前準備上,這可能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任務,學生可能只能完成低水平的學習。因此,建議減少課程任務量,以便更有效地落實教學內容。
好的,我會為您修改這部分內容。請耐心等待片刻。謝謝!
當然,這個任務群的設計會因教師的風格和學生的情況而有所不同,因此是靈活多變的。然而,無論如何變化,課堂的核心特征應該是教師抓住設計的重點,確保“一核四翼”的目標得以體現。
綜上,我們在實施“文學閱讀與寫作”這一任務群時,應該在領會新課標精神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多年來課程建設和教學探索的經驗,不斷探索創新。這個任務群的教學需要我們不斷嘗試新方法,既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又要結合我們自身的教學實踐。因此,我們需要以開放的心態對待這一挑戰,同時也要注重個性化的文學讀寫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2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信息化教學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結合我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特點,我覺得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
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現代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可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等等有諸多益處。
但是信息化教學在實際的實施和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1、比如語文學科中的單元模塊
一個單元一個主題,一般情況下包括四篇課文,四篇課文全部學完,以往大概要10個課時,再加上練習和習作部分,至少要16個課時,需要8個兩連堂,這樣設計單元模塊時對老師來說也是一個繁重的任務。我昨天在設計第一單元時,四篇課文,我分成兩個模塊,一篇現代抒情詩歌,一篇古詩兩首分在一個模塊里,剩下兩篇是兩位愛國偉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個模塊。但是在實際設計中,時間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還是出現了困惑。再有,語文課雖然是一個單元同一個主題,但是每一篇課文的重難點是不同,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也是不同,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的學習,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會貫通起來。我覺得還是一篇課文,兩個課時,一個兩連堂,一個小模塊,這樣從時間、和實際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
信息化教學并不是課堂上學生使用電腦了,就是信息化教學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了什么東西。既然電腦是個比字典更豐富的學習工具,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時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覺得在學習、操作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內容都要借助電腦,所以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對一些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朗讀、口語表達能力還是要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帶領著學生訓練到位,這些能力的培養可以借助電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電腦。
3、相對于學生,教師面對信息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
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于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信息資源,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
4、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電腦的使用固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給他們學習的自由。但是作為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的特點,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引導、管理,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間里從電腦里什么價值的知識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所以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應該是我們需要著重培養。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感受,有不足之處,希望領導、同時指正。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3
學習了教學設計參考模版的設計理念使我獲益匪淺,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形成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二、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反而要認真研究,切實落實。
三、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么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合作與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總之在今后教學活動中,將加強教師、學生的互動,多研讀教材,多調查研究,備課時抓住學生的本質,思考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設計時,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教材間的聯系,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效果教學。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4
學習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小學語文》后,真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這次學習讓我對“課堂”這一熟悉又陌生的詞有了新的理解。它如一盞明燈,再次為我們明確方向,把握新課程理念,重構新課堂教學奠定了信心。同時也讓我再次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
小學語文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教學設計的創新至關重要。教師不僅要轉變教學方式,還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是關鍵,只要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相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可以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從而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確立。課堂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只有堅定新課程理念,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再只注重知識傳授,而是要更加注重實踐活動。我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起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互通、跨學科融合的全方位語文教育體系。為了給學生拓展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各種課內外資源,特別是要重視家庭作為重要的語文教育資源。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開展各類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在不同場合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熱情和意識。
其次,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第三、講授新課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第四、在深入理解教科書編輯理念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選擇和應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將閱讀、寫作、聽力、口語以及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師生互動等新型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內外學習資源,跨學科合作,創新開展各類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基本技能,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奠定基礎;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擴大閱讀范圍,增強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和使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與各項課程改革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這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語文學習應當個性化,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個性化學習方式。對語文教育規律的把握體現在注重積累和整體感知文章,減少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強誦讀、積累、感悟和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瑣的分析和機械重復的練習。這些要求抓住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展示了嶄新的語文教育理念。
總之,在新的教育標準指引下,我們教師應該積極踐行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我們要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實現由“教”向“導”的轉變,幫助學生培養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能夠讓學生在走向社會后繼續學習的道路上游刃有余。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5
我認為教學設計包括以下方面:單元主要內容及課時分配,教材編寫意圖,教學內容的“核心思想”,教學反思。
特別是教學反思很重要。
設計好了教材,對學生也要有一定的分析:
學生在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具有一定的學習經驗。然而,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對某些概念理解不深刻或者在解題時遇到困難。針對這些困難,可以通過更多的練習和思考來加深理解,也可以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在教學設計上,可以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基礎知識延伸到更深入的應用,激發他們的思維深度和廣度。此外,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加投入到學習中。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講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學目標是設計者希望學生通過數學教學活動所能夠達到的預期結果,包括知識、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目標。設計教學目標是為了引導教學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有效的成長和提高。
1、三維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結果目標,過程性目標,情感與態度:
好奇心、求知欲、意志、自信心、對數學的認識、實事求是的態度,獨立思考、質疑。
2、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
遠期目標:學習目標可以是課程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預期能力水平,也可以是某一學習階段結束后所要實現的目標。
近期目標:某一課程內容學習過程中,或者某一學習環節結束后所要達到的目標。
教學設計是教師精心策劃的產物,其中蘊含著對學生的關愛和關注。優秀的教師始終以學生為重,傾心傾情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關懷與溫暖。讓我們潛心努力,成為學生喜愛和尊重的老師吧!期許我們的教學設計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收獲和快樂!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6
人生于世,能逢上一個好時代,真是一種幸運。
何其有幸!在我的人生中,我竟然能遇上兩個好的時代。
一個,是在我的青少年時期,香港娛樂圈最輝煌的時候,出現了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他們組成了香港娛樂里的“四大天王”,使我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里,有那么好聽的歌曲聽,有那么好看的電影看。歲月蹉跎,歷經人生風雨,但我最感謝的是那段過往的歲月,在我成長的記憶里,留下了最美的回憶。
一個,是在我人到中年的時候,語文教學邁向成熟的時期里,出現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語文核心素養里的“四大天王”。覓渡語海,我本如一葉浮舟,迷茫中,我不知我將去向何方,可語文核心素養卻如遠方的燈塔,引我駛向語海彼岸。我想,這“四大天王”不僅在我的心中,而且,在其他語文老師的心中,地位一定也是很重,很重。
曾經,一直讓我感到不完美的是,這“四大天王”沒有被編入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里。而語文老師怎樣教語文,語文考試怎樣考語文,被奉為圭臬的,就是《語文課程標準》,強強不能聯合,終究是一種遺憾。
原因是什么呢?因為,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問世的時候,這“四大天王”還處于萌芽狀態,還沒有在語文世界里聯袂登場呢!
那是在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正式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里,才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
可喜的是,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彌補了這個遺憾,邀請“四大天王”入駐了。
并且,“四大天王”入駐前,還閉關修煉了一番,出關之后,又榮登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變得更加完美了。
“文化傳承與理解”修煉成“文化自信”。這一全新稱謂,范圍更廣了,目的也更明確了。以往的稱謂,給人的理解是,它更關注于傳統文化的承繼。而“文化自信”,首先包括的文化范圍不僅僅是傳統文化,還有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世界文化和當代文化生活。這樣的范圍界定,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具有更廣闊的文化視野,更深厚的文化底蘊。
“語言建構與運用”修煉成了“語言運用”。這一稱謂,更明確,更精煉。其實,從本質上來講,以往的語言建構其實就是語言運用,沒有運用哪來建構?且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學習,語用是根本,語用是大哥。只有在語用的幫助下,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培養出來,學生的審美水平才能得以提升。在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中,學生才能更有文化自信。
“思維發展與提升修煉成了“思維能力”。這一稱謂,初看起來沒有以前具體,但以前的表述,更像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措施,精煉成“思維能力”四字后,在內涵的包容性上更廣泛,更明了了。這里的思維能力,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都包含其中,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明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會想象與想象,分析與比較,歸納與判斷,這些思維,是深度思維,高階思維。
“審美鑒賞與創造”修煉成了“審美創造”。其實,鑒賞是創造的前提,鑒賞的過程就是創造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實踐中,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體驗,然后,經過頭腦中的再思考,具有了超乎以往的審美感受,在此基礎上,運用語言文字,把頭腦中形成的美的體驗,表現出來,創造出來。從而,成為一個情趣高雅,富有審美意識的人。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親近這“四大天王”,才能使語文教學之劍更鋒利;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也要親近這“四大天王”,才能使自己內外兼修,無往而不勝。
最后,希望語文世界里的“四大天王”,不要像香港娛樂圈里的“四大天王”一樣,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被人遺忘。
我只希望,語文世界里的“四大天王”,能夠在歲月流年里,歷久彌新,愈發完美。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7
今年此次教師培訓,系統學習了教學設計方面的知識。
新時代的大潮將我們帶入信息社會、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教育和信息化不斷交織、融合和深化。具體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認識。
我是一名農村小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用到課件,然而,我沒有接受過真正的課件制作培訓,以前的全是自己看書、問朋友的,其中問題一大堆。這次培訓,從基礎講起,使我比較透徹地認識了。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對于一節課而言,學習評價的核心是評價學習者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它偏重于對學習者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形式采用最多的是測驗。
二、找到差距,認清不足,不斷學習。
通過培訓,我深刻認識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深化課堂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通過培訓,我不斷學習、練習,比較好地運用各種所需的方法技巧,制作出既講究精美,又講究實用的教學設計來,更好地運用于教學。
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學習并沒有結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豐富自己,讓學習永遠繼續下去。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8
教學設計是教師為了實施教學活動而進行的系統規劃和安排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以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有效實施。同時,教學設計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是教學工作成功的關鍵,也是教師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1、有利于媒體教材質量的提高
國外有專家認為,在早期視聽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學設計使他們走出了困境。”后來他們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在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致力于嚴格的'教學設計。”
2、有利于教學工作的科學性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主要場所,教學內容以書本為主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憑借個人經驗和意向做出教學決策,展現教學藝術的技巧。雖然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具備這種教學藝術的教師數量有限,且很難將這種技能傳授給其他教師。相比之下,教學系統設計克服了這些局限,它將教學活動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利用可復制的技術作為教學手段。只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普通教師都能夠實施教學設計。因此,學習和運用教學設計原理是推動教學工作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3、有利于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溝通
教學活動作為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和探索。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人們開始研究教學的機制,探討教學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了教學理論這一獨立的知識體系。然而,長期以來,教學研究往往局限于理論的闡述和完善,缺乏對教學實踐的深入探討,導致教學理論往往脫離實際,難以為廣大教師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為了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教學設計作為“橋梁學科”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學設計旨在優化教學效果,將個別教師的教學經驗轉化為適用于更多教師的教學科學,將已有的教學研究理論成果綜合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從而緊密聯系教學理論與實踐,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4、有利于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設計是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它提出的一套確定、分析、解決教學問題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領域和其他性質的問題情境中,具有一定的遷移性。例如,在教學內容或學習任務分析這個設計環節中,要求設計者將總的教學目標分解成單元教學目標和更具體的使能目標,建立一個教學目標群,然后根據每一個具體目標擬定策略。這與現代管理學中的目標管理的思路是相同的。因此,通過教學設計原理和方法的學習、運用,可以培養有關人員科學思維的習慣,提高他們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 19
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時間逐漸減少,怎樣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效率成為當務之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校從2009年9月起開始推行學案教學。為此,我校三十余名教師在李校長的帶領下,前往南京取經。意在吸取他們在學案教學的經驗,避免我們自己在推行過程中走彎路。另外,學校還給全體教師贈閱趙加琛、張成菊著的《學案教學設計》一書,學習如何編制學案、如何開展學案教學和管理。讀后受益良多。
一、學案的實施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學案的編寫上。
學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們為中心為我們上好課而準備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自學提供指導為意圖。所以學案的編寫是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后“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于,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來解決的“小”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體地位得到真正的體現。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變“懶”了、講得少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
2、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提高業務水平
學案教學要求在制定學案之前由各學科備課組長組織組內教師集思廣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標準和考綱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每個人的教學經驗,精心制定教學案,把授課的重點、難點、教學思路都集中體現在教學案上,使教學案能集眾家之長。同時,這也要求教師們要致力于鉆研教材、了解學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3、課堂中我們的教學觀念需要改變。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的心理;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要再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特別要在課堂教學中抓好“識標、學習討論、精講、驗標、小結”等幾個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案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高效的平臺。
1、教師在“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全體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松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面有所提高。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每位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放開而去積極獲取新知。
2、“學案”教學將課堂教學中心由“教”轉到“學”上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小結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揚,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動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也學會了交流,提高了學生之間合作能力。
三、重視師生課后反思
學生要學會做“學后記”,就是學生要把對課堂學習的經歷,體驗進行總結,包括本節課所獲得的收獲,學到哪些知識、技能,解決了哪些問題,還要哪些問題有待解決,學習方法上有何收獲,哪些方面需進一步改進等。同時老師也要寫下教學反思日記,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學活動后,對實施教學活動的自我感覺記錄下來,反思應包括對本節課教學目標,實現程度,教學效果的好壞進行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哪些問題的討論還不夠深入,有待下一級課或課后繼續進行探討和研究,特別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表現,以便通過溝通交流,提出個別指導方案與補效措施,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做好學案反饋,了解學生學情
1.下課時收齊學案,看學生是否用紅筆把錯誤標記,改正。
2.查找學生共性問題并及時收集整理,為下節課學案設計做好鋪墊。
五、學案中應包含的內容
就我參加學案教學一年多而言,我認為學案里應該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應該有教師的引領(體現教師的主導性);應該有教師的板塊式問題(引領學生從知識的此岸走向知識的彼岸);應該有學生產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獲得知識的一個形成過程);有學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們要培養學生這樣的能力);最后還要有有價值的練習題(旨在檢查學生學習是否達標)。我校學案的編寫還要精細化,還要多一些個性化。
六、學案使用中的幾點反思
1、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性,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到知識的奧妙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這是關鍵之所在。
2、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有層次性,梯度性,題目由簡到難,層層推進,不但便于理解運用,還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3、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限度來提升鞏固知識點,想方設法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入手。
4、小組討論合作后,我們要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
5、實施學案教學來,常常出現學習目標不能按時完成造成拖拉現象。
6、學案教學中要通過二次開發備課,才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學習方法。
7、探究問題時,收放有時會失控。怎么才能組織學生進行高效小組交流?
學案教學任重而道遠,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不斷實踐,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尋求改進和完善。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體會,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指正、幫助。希望我校的“學案“教學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績效。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02-04
設計學習心得11-08
《設計素描》學習心得05-29
網頁設計學習心得12-21
設計學習心得范文03-31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教學設計04-25
教學設計的特征與教學設計(一)04-25
教學設計的特征與教學設計(二)04-25
教學設計及作業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