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寒假讀書心得之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心得怎么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書心得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寒假讀書心得之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寒假讀書心得之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 1
我總感覺課本是最好的進行自我學習的非常合適的讀本,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對近幾年山東省高考理綜化學題的仔細品讀中得到的心得體會,因為總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直接找到原型,甚至于某些題目的編纂與課后習題極為相似。并且由于是理綜的原因化學科目想在78分的控制下將必修1、必修2、化學反應原理等三本書的內容在70分內充分考察,在化學與技術、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三本書中的三個模塊分出8分的題目進行考察,所涉及的面廣了,深度自然達不到。基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學中一直強調課本的重要性,一直要求我的學生們將課本熟讀并且最好每一個欄目不放過,每一個課后習題認真研究。在此一方面我覺得在我這個教學班中唯有賈昊同學能夠做到這一點要求,有時這個家伙比我還能鉆研,往往在我上完課讓他們自己整理時,他能夠提出比較好的問題。我總想在寒假中將課本仔細的再重讀一邊,鑒于幾次區教研活動,教研員強調《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優越性,我決定在假期中將《物質結構與性質》重新再次重讀并且學習一邊。
我記得當初自己在教06級《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時候自己就很絀這門課程,原因是自己在大學時對《物質結構》的學習不夠好。當自己在假期里仔細的把這本教材重新研讀時發現確實并不像原來自己想象的那樣恐怖。第一章第一節《原子結構模型》一開始足可以讓相當一部分初學者犯暈,用學生的話講就是暈了。我認為暈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一開始的現代量子力學理論中的四個主量子數的理解存在偏差。導致一開始的第一節課就會讓學生發懵。特別是一開始的光譜圖等化學學科術語,讓孩子們頭疼我想就是做老師的也需要重新理解。因此在讀此書時我注重查找相關術語的解釋,盡量的從學生的思考角度來常識著給自己做解釋。當認真的讀了幾遍第一節后發現其實內容并不深奧,只要學生了解波爾理論以及量子力學對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的描述就可以了。此次重讀在第一章第一節又讓自己感覺對該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自己重讀第一章第二節時,自己感覺突然更加清晰明白了基態核外電子排布規則中的`三個規律:能量最低原則、泡利不相容原理及洪特規則,特別是當基態核外電子排布違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及洪特規則中一條時就肯定違反了能量最低原則。在讀到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表時,我方才明白為什么課本說每一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是該周期所屬能級組中原子軌道的兩倍。當我認真的讀到第二章第二節《共價鍵與分子的空間構型》時發現自己當初對鮑林的雜化軌道理論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當自己靜下心來認真揣摩時明白了為什么會提出雜化軌道理論,同時對中學所常見的雜化類型進行了自己的理解解讀,其實雜化軌道類型的判斷可以利用Б鍵的個數加孤對電子減1來處理。并且對該部分知識支持部分《價電子互斥理論》以及《等電子理論》做了認真研讀,此時才發現其實不像想象的那樣難,只是自己沒有深入思考吧了。在讀到第二章第四節《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時,發現原來冰晶體的形狀就是和水分子間的氫鍵有關。在讀到第三章第一節《認識晶體》時,自己發現還是對等徑圓球的密堆積中的A1型密堆積以及A3型密堆積有了真正的理解。A1型密堆積是指三層小球排列第三層小球的球心與第一層小球的球心相重疊;A3型密堆積是指三層小球球心均不重合。同時也找到了配位數的定義,讓自己終于明白了何為配位數。在自己讀到第三章第三節《原子晶體與分子晶體》時,與雜化軌道理論相聯系此時自己才真正明白了為什么二氧化硅為SP3雜化。通過用了假期中數天的時間將薄薄的一本教材讀完,發現了自己過去沒有注意到的知識點,同時也逐步的解開了困擾自己的謎團。通過假期中自己的學習,既因為自己又明白了一點知識而慶幸,同時又因為在教06級時沒有強調此處而感到深深的遺憾。所以我想今后務必要遵循處處留心,多問為什么來處理教學或者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而不是不了了之。
看似已經很熟悉的教材,其實當自己真正細細研讀起來還是能夠讓自己再次獲得很多自己所意想不到的知識。讓自己的熟讀教材計劃繼續延續下去,自己隨離名師的距離還很遙遠,但是自己一定要向著這一既定目標前進!
寒假讀書心得之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 2
隨著寒假的悄然降臨,我迎來了一段充實而富有意義的閱讀時光。在眾多書籍中,我選擇了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這本選修教材作為我的精神食糧,它不僅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更讓我對自然界的奧秘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敬畏。
初識此書,封面簡潔而莊重,仿佛預示著它內在知識的深邃與嚴謹。翻開書頁,我被其系統而詳盡的內容深深吸引。書中,作者以科學的視角,引領我走進了原子、分子乃至晶體的微觀世界,那些平日里看似平凡無奇的物質,在微觀尺度下卻展現出了驚人的復雜性和規律性。
首先,書中對原子結構的深入剖析讓我耳目一新。從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到玻爾的量子化模型,再到現代量子力學的電子云描述,每一個理論的演進都凝聚著科學家們不懈探索的智慧與汗水。我驚嘆于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精妙,它們遵循著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在各自的軌道上井然有序地運動,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原子世界。
隨后,我跟隨作者的筆觸,走進了分子結構與性質的廣闊天地。共價鍵、離子鍵、金屬鍵……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在書中通過生動的實例和形象的圖示變得具體可感。我了解到,正是這些化學鍵的存在,使得原子能夠相互結合,形成穩定的分子,進而構成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質。同時,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分子間作用力等性質,也對其物理和化學性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于晶體結構的章節。書中詳細介紹了各種晶體的結構特點,如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區別與聯系。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晶體結構不僅決定了物質的宏觀性質,還與其在科技、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應用密切相關。比如,半導體的能帶理論、超導體的電子結構等,都是基于晶體結構的深入研究而得出的重要結論。
在閱讀《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科學探索的魅力和樂趣。這本書不僅讓我掌握了豐富的.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意識到,每一個科學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科學家們勇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總之,這個寒假,與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相遇,是一次難忘的知識之旅。它不僅豐富了我的知識儲備,更提升了我的科學素養和思維能力。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這段寶貴的閱讀經歷將會成為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寒假讀書心得之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選修3 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案04-25
魯科版高中化學選修一《1、食物中的營養素》優質課教案01-04
物質結構理論文04-30
物質結構-氫鍵的教案04-24
蘇教版選修《4、魯周公世家》課文03-05
自旋極化的對稱核物質和中子物質的性質05-01
魯科版高二化學教學計劃(精選14篇)08-24
營養物質的運輸 莖的結構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