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十字繡心得體會
2011-04-27十字繡心得體會2011-01-14
十字繡心患上體會常言道:"要想敗患上快就去炒股票,要想敗患上慢就去玩藝術。"這話不愿定是說患上不錯,但對于我來說還是有點道理。因為,在這兩件事上我都投資了。股票姑且不談,先談談藝術吧。前陣子我看了一本《宋美齡畫傳》,看見宋女士的國畫畫患上那樣好,我就不禁也迷戀上了畫國畫。我不是搞美術的,想在短時間內畫好國畫那談何容易。開始,我只用一個破羊毫在幾張大白紙畫,可是如法泡制的意境都沒有,我很鬧心,想適可而止但又不甘愿寧肯,工作糊口的瑣事不允許我再像學生時代那樣潛心研讀,于是,我我買水墨畫的書,碟看…學畫的門洞兒有點開竅了。國畫分兩類∶適意畫與工筆畫。顧名思義,適意畫要的是畫的意境,精髓;工筆畫要的是細膩,惟妙惟肖。它們的基本用具是紙墨筆硯,硯,顏料,氈子,筆璽,筆筒筆架…紙分生宣以及熟宣;筆又分硬豪,兼毫,軟毫三大類。于是乎,我把上述的東西全數買單。我又突然靈感大發:既然玩畫,那屋里還患上配插瓶,于是乎我簡單的研究了青瓷的資料后,去了一趟工藝美術,抱回了一件花好月圓的大插瓶。藝術的氣氛烘托出了,也開始潛心練畫了…我比力喜歡山川花鳥,于是潛心專研。一個月很快已往了,畫桌上落滿了厚厚的宣紙,在那里,我只挑出了10幾張比力順眼的畫作,我沉思、找緣故原由。適意畫還說患上已往,唯獨工筆畫低劣。我又仔細看書,看碟琢磨,學工筆畫要有耐性,初學者在練好了線條,點等細節后才能臨摹。比如畫牡丹,在白描后--開始平涂花瓣,帶干后,還患上平涂礬;葉子分染,一般三次;然后,再染花瓣,帶干后再染,也三次;每一次手里了握兩支筆,一種顏色需兩只大白云,顏色越多筆也越多。而國畫顏料不同水彩畫:如葉子綠色,水彩上綠色就可以;而工筆畫葉子是染三次花青(顏色象墨水藍)后罩藤黃木才是綠色;有時候為了顯出葉子與花瓣的明暗面還患上染頭青,三青等,是相當耗損時間間,精力,耐性的。沒耐心的人,心存雜念的是畫不了工筆畫的。經過幾個月,我的一幅牡丹與鳥的畫作出爐了,我非常興奮,讓大家看,他們都說很像,還被好友要去了。于是我更加走火日魔,時時到故宮里的展廳看畫,到故宮門前看業余畫家當場作畫,到書局里看關于的書,簡直就像個專業人,上班時人家都捧本專業書讀,唯獨我看這方面,他們都逗我是不要改行;回到家我更是瘋狂的畫,不做飯,不收拾家務,不愛睡覺;終于老公怒了,他對于我吼道:"我娶患上是老婆,不是畫家!你再這樣別說我把你的畫以及這些個用具扔了。"事候我稍稍有所收斂,老公看了,戲搞道:"大畫家你的作品賣了幾毛錢?你這些個畫畫的用具錢賺回來了嗎?"我也回敬道:"俗,就懂患上錢,沒有共同與言!"為了,不讓我畫,老公又想出一個辦法:繡十字繡.
老公為了讓我繡十字繡,特意請同道兩口吃飯,到人家造訪,讓人到我家做客,教我.算是,煞費苦心。于是乎我又對于十字繡上道了,心也非常的俊,有句話:"不鳴則已經,一舉成名!"還是阿誰想法,要繡就繡好的.老公說∶"先買個小錢包那么大的繡,樂成了再繡大的."。我才不聽呢,我買KS以及CMC的十字繡,而且都是中幅到大幅。制品一件又一件出爐,連老公都夸好,問題出在裝裱上。花了150元裱了一肚氣,框是壞的,卡紙色彩平庸,線頭落在銀幕,這不是白扔錢,糟進我的作品嗎?由于,我把扇形十字繡變成中幅銀幕,一般的裝裱地方要么不會裱,要么閑費勁不賺錢不給裱。只有在故宮旁邊的畫店給裱,但價格高出幾倍,又不懂患上技術怎樣?怕象上回一樣虧損,于是我開始自學裱畫。我查找資料,到裝裱地方假裝裱畫偷看…很快我初級讀物了。我用最笨的方法,買教學用的圓規,膠帶等等,尤其是卡紙最著笑,象膠合板那樣厚薄大小,不能折,不能彎,要是雇車不值,打車又裝不下,只好背著或拎著,他們都笑我像撿破爛的。我開始設計圖形,從早上到夜里,數百次失敗,越是失敗越想搞明白,我又開始瘋狂了--像個木匠拿著裁紙刀裁呀,拉開,告假不上班,家務活不干,廢寢忘食,地板上處處是紙塊,廢屑,粉筆…板臺也劃出一道兒長痕,老公又吼怒:"你要再這樣,我就把它們全撇了,你就跟藝術過吧。"不久,我的作品樂成問世了,當他看見我的作品,也情不自禁的嘖嘖贊嘆!此時,我非常的驕傲,雖然在專業人士的眼里,我的作品不算完美,但我做樂成了;我雖然投資了很多資金,并未獲患上金錢上的收成,但我精力上很富有;付出了許多汗水以及精力后,我終于可以到藝術殿堂里來參觀了,休憩啦。
最后,我悟出一條投資當然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但藝術的投資≠貨幣,它回贈給你的利潤應該是你創作的藝術作品.
在09年我總共繡了九幅十字繡,而且裝裱都是本身的操作的。(當然也就教專業職員引導)在繡患上歷程中我獲患上的最大體會是:繡十字繡必需有耐心,同時我也發現十字繡的銀幕之以是栩栩如生,可以與畫媲美,首要的特點就是它是用色彩勾勒銀幕的(不同顏色的線編織成的銀幕)。而同時我也發現它也有個最大的缺點:立體感并不強!我總結十字繡圖案大致分三種:西方的油畫,東方的國畫以及人士畫。西方的油畫首要靠色彩勾勒圖案(也就是不同顏色的繡線組成銀幕),人士圖案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人士,現實上表現在十字繡銀幕上立體感都不強!(這里指的是你放在最簡單的面上賞識十字繡人士銀幕)而國繪圖案包孕兩種:一種是適意的圖案,另一種是工筆繪圖案。而我發現十字繡的圖案險些都是適意畫的圖案。而工筆畫的圖案少而有少。這是為啥子呢?我認為:十字繡是大眾刺繡的藝術。它不像四川的刺繡、蘇繡、粵繡那樣藝術與技術含量較高。而工筆畫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線條與色彩的變化。如果要把它栩栩如生荒表現在十字繡銀幕上是很難的!這就所謂十字繡里提到的鉤邊,打結等等技巧。(以上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
這五福十字繡是我繡的九幅中最容易的。它們外貌上看似很難,其實最容易。因為在整個繡患上歷程中,它們險些都是色彩的變化(就是繡線的顏色在調換),而很少需要鉤邊。也就是在鳥嘴與魚的眼睛上稍稍勾一下,而魚鱗的變化不是用鉤邊表現的而是用色彩變化的情勢突出魚的立體感。而娃娃的銀幕,如果直視繡面立體感并不強,而是遠方看很有立體感。繡這五幅只消下勁夫的就是有耐心以及時間。
而底下三幅倒是一幅比一幅難!
這四幅難就難在鉤邊。比如,魚鱗、魚旗、魚眼、荷花瓣、鳥的尾巴、荔枝球、蘭葉、荷葉、蓮蓬;而蓮藕還患上打結相當的費勁!就拿這幅《鯉魚戲蓮》來說:它是我這九幅中最難的唯逐一幅。它包孕各類鉤邊,打結。它圖樣標志的鉤邊圖案很恍惚,我是按照本身理解與觀察的方式繡的。但我還是感覺不可功!大家可以仔細看圖分析。
底下再談談怎樣識別你的十字繡作品是否樂成。一幅好的十字繡,銀幕不但清晰,而且圖案非常的平整。有的人會說,那是跟繡布與繡線關于。越是好的材料繡患上就越好。我卻不大承認。雖然我繡患上十字繡的材料都是ks以及CMC的材料(但好娃娃除外,它是最差的材料),但我通過實踐認為:好的繡線只能更突出圖案的色澤,連結銀幕的顏色不褪色的時間較長期。而次的材料只是在繡的時候很摳手,費勁。如果你帶線不均勻,你的整幅銀幕修完之后就會變患上疙疙瘩瘩,高低不服,即使是裱畫高手也無能為力!另外,我認為看十字繡作品的樂成不是看前邊的畫卷,而是看背面!真正的高手,你只要看十字繡作品的背面,你會發自心田的佩服與感慨的!前邊是美麗的銀幕,而背面卻只是一條平整、簡單、的一條薄線!這樣的優點:即省線,而且利于裱畫。試著想一想?你的作品后面高低不服是裱不出好的作品,那樣談何賞識作品!另外,我在提一個小建議:由于繡十字繡分大、中、小格,以是線的粗細是不一樣的。一般環境下,小格用兩股線,中格用3-4股線,大格用4-5股線。而我卻不固守原則,但有時候也必須遵循紀律!
這幅是小格的,開始我是按照中格的股數繡的,結果銀幕顯患上比例失調太過于厚重,以是又改回了兩股線繡的,這樣就不失真。又如:底下這幅是大格的用4-5股繡就可以,而我用8股線繡字,開始遵循紀律用4股繡字,但字看中去很單薄,與銀幕反差大;而印章我用了5股線繡,如若用4股或是8股繡的話,要么凸顯字的單薄要么凸顯字過于厚重,而5股正比如例平衡。而整個銀幕我用的是6股線,有的朋友說顯患上太厚了,而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我感覺最難繡的就是荷花與荷葉!這幅畫沒有鉤邊,如果按照紀律繡我感覺突出不了荷葉的明暗面以及立體感,以是把繡線加多就能有視物感覺上的效果。(以上是個人看法)如下圖,我是按紀律繡的,感覺銀幕有點單薄,可是每個人審美觀不同,以是褒貶不一。但"暗香隨水月迎春"我加股繡了感覺比本來3股的效果好。
最后,再談談十字繡與國畫患上的接洽。我認為十字繡對于畫國畫的最大幫助是在色彩上。你通過繡十字繡懂患上了畫的立體感的表現方式:其實是色彩的運用(對于國畫而言)。比如,適意畫我認為很少有線條的呈現,那么你還要突出立體感、明暗面怎么辦?就患上用色表達。我在畫國畫中并未獲患上深刻體會,而是在十字繡里遭到的啟發。比如"暗香隨影"表現的就是色彩的變化。
梅花的立體感是在銀幕上的梅花瓣表現的:前邊的濃,后面的深,也就是國畫中所說的近濃遠淺;再看葉子,正面的葉子與背面的葉子就表現了明暗面的表現:正面的淡些,背面的濃些;其次樹枝樹根亦是如此以致于畫國畫更是如此。
繡十字繡不但富厚了我的業余糊口,也熏陶了我的藝術情致.
MSN(中國大學網)
歷史上的今天:
情惑24大結局視頻文件情惑大結局戲劇的情節介紹_十字繡2011-01-14十字繡裱框的色彩藝術2011-01-14十字繡繡法(轉貼)2011-01-14十字繡繡法技巧高手經驗知識匯總(下集)2011-01-14
【十字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十字繡作文02-14
繡十字繡_600字11-08
十字繡日記5篇05-21
精選十字繡日記三篇05-23
十字繡日記4篇05-16
精選繡十字繡作文300字匯編五篇08-18
公司員工心得體會_心得體會08-07
心得體會01-10
心得體會07-20
超市工作心得體會_工作心得體會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