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5篇[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事跡吧,事跡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么事跡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殘疾人的個人事跡,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
xx,女,中共黨員,20xx年以來一直從事竹里畬族鄉殘疾人專職委員一職,同時也是竹里畬族鄉何宅村女委員,在基層殘疾人工作中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滿腔的熱心、愛心、耐心、誠心,為竹里畬族鄉殘疾人服務。在縣殘聯的指導下圓滿完成竹里畬族鄉殘疾人換證、殘疾人兩項補貼的任務。
工作期間,結合竹里畬族鄉殘疾人工作實際,密切聯系殘疾人,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扎扎實實為殘疾人辦實事、辦好事,努力推進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各項工作開展。在殘疾人換證的過程中,由于多數殘疾人住在偏遠的.山區交通不便,為了殘疾人能早點拿到新證,xx騎著自己的電瓶車每家每戶的送過去,為方便殘疾人默默地奉獻自己。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2
小鮑,女,滿族,45歲,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她在家里排行老大,健康陽光的她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其樂融融。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陪伴,也有陰云密布,誰料天有不測風云,在她10歲的一天,一場車禍奪取了她的整個右手,留下了殘疾。身體上的變化讓幼小的她哭過,鬧過,絕望過,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并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因自己身體的殘疾而沉淪下去,而是憑借頑強的毅力勇敢的向命運挑戰,靠著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走出了一條精彩而美麗的人生之路。
1998年小鮑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她一直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20xx年的夏天在政府的幫助下她來到了豐寧滿族自治縣殘疾人聯合會工作,面對這來之不易的工作,小鮑堅定了努力學習的信念,白天給單位打掃衛生,幫助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晚上利用休息時間學習電腦打字,用右手練習硬筆字,看各種殘疾人政策書籍。憑借著自己的不斷努力,她學會了單手電腦打字,單手硬筆字,還掌握了更多的為殘疾人服務的政策和知識。一段時間的努力,她勝任了更多的殘疾人工作。
“人身體上的殘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這是從事多年基層殘疾人工作的小鮑同志,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她常用這句話激勵身邊的殘疾人,同時她也用自己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詮釋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面對著來殘疾人聯合會尋求幫助的殘疾人,她總是悉心講解國家政策,耐心的了解殘疾人情況。對待還在襁褓中的殘疾孩子她就像孩子媽媽一樣把孩子抱在懷中,滿眼的心疼。面對哭訴自己艱難命運的殘疾人她也總是語重心長的為他們排憂解難,讓殘疾人樹立起:要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的勇氣,要有堅強的信念,做一個身殘志堅的`人。正像她愛說的那句話:“人身體上的殘疾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心靈上的殘疾”她這樣對別人說,也努力的按照這句話做自己。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幫助現在小鮑住上了樓房,供孩子上了大學,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努力工作的同時她還不忘了自己身體的鍛煉。每天都堅持慢跑,她說跑步讓她更加的健康自信,不斷的突破自我。小鮑先后多次參加國家、省殘運會,多次爭金奪銀。特別在20xx年第九屆省殘運會上,年近45歲的她又一次站在賽會的起跑線上,榮獲“兩金一銀”的好成績。決勝千里需要韌性,人生的輝煌需要堅持,歷史像流淌的河水,滋養著每一寸熱土的同時也在消失著印記,但鮑姐卻用自己青春譜寫了自己輝煌的人生,用自己的激情刻下了永不磨滅的軌跡。
作為母親,她是孩子心中堅強勇敢、溫柔善良的媽媽;作為殘疾人,她是陽光的開心果;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她是殘疾人眼中樂觀向上的知心大姐,她用溫馨的微笑匯成一股暖流、她用向上的信念鑄成一道精神的銅墻鐵壁,她用永不服輸的斗志譜寫了一首生命的贊歌!展現了新時代最美殘疾人的形象。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3
xxx,全省自強模范,中共黨員,肢體二級殘疾,現任大慶群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大慶市龍鳳區衛東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xxx在中學時期,因奮不顧身下水救人導致身體殘疾,他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終于成長為私營企業家。他3000元起家闖蕩商海,尋找商機,博弈人生,為國家上繳利稅50多萬元。
雖然身體殘疾,但xxx并沒有氣餒,更沒有等待政府救濟。他心里牢記張海迪的一句話:翅膀斷了,心依然在飛翔。他從練習走路到逐步扔掉雙拐,一步一步走上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1995年,xxx借了3000元錢,從鄰居手里兌了一個修理部。起初,他不懂技術,只能雇人干活。為了節省開支,他克服身體殘障的困難,不斷琢磨,勤學苦練,逐步掌握電焊、鐵藝、水暖、塑鋼門窗等維修技術,成為了一個修理方面的“萬能工”。就這樣,xxx的修理部從修三輪車開始,逐漸發展到修理暖氣和承包小型工程,工程質量越來越好,信譽度越來越高,名氣也越來越大。
xxx要求所有員工把施工質量當做生命,寧可自己少掙錢,也不能做假冒偽劣工程。因此,他的施工隊也贏得了區政府的信任,區里維修工程,都優先請他的施工隊做。
一個冬夜,某單位的暖氣爆裂,50多度熱水不斷噴涌。xxx來不及叫修理工,自己拖著僵直的身子,冒著被燙傷的危險,把控制閥門關上,并把暖氣修好。完工后他全身濕透,西北風一吹,棉衣凍成了冰衣鎧甲。xxx的修理部也依靠著質量和信譽,一點一點壯大起來。
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xxx有了自己的維修隊,后來又發展為群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企業安置了很多殘疾人就業,雖然xxx是殘疾人,但他始終照章納稅,不以殘疾人或安置殘疾人為名,提出額外減免稅費的要求。
龍鳳區的武秀山,在給一家企業打工時,不慎被機器鉸斷了左小臂,生活遇到了很多困難,xxx伸出援手,聘他當了炊事員。
李純是智力殘疾人,6歲時父親病故,母親患有嚴重的糖尿病,是所在社區的貧困戶。xxx一直對他們母子進行幫扶,逢年過節送去米面油,并把李純安置在自己的企業工作,維持了他們母子的基本生活。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后,xxx積極向災區捐款;日常生活中,他經常買物資慰問鄉敬老院的老人;盲人張景富按摩診所開業,他送去啟動資金,解決了資金方面的困難。在20xx年“全國文明城市”復檢時,xxx義務為所在社區設立殘疾人坡道2處,安裝殘疾人扶手8套,安裝自行車架80多個,清運垃圾80多車。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xxx還為街道社區和防疫站點捐助大量物資,主動擔當社會責任。
目前,群英建筑有限公司下設衛東物業公司、龍卓物資經銷處、龍豪電氣焊服務站,現有固定資產430萬,年產值近千萬,利稅達50多萬,企業安置人員就業29人,其中殘疾人17人。
伴隨著企業經營蒸蒸日上,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大慶日報》《大慶晚報》等媒體刊登了xxx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勇立潮頭的事跡;省、市、區殘聯先后命名衛東物業公司為“殘疾人就業示范基地”。然而,xxx沒有滿足,沒有驕傲,他深知腳下的路還很長。xxx立志當一只頭雁,帶領殘疾兄弟姐妹們,向更高、更大、更強的目標飛翔。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4
知心,深知殘疾人所想,并由此拓開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打開“心結”搞服務,是小崔不斷破解的主題。
小崔在走訪小屯鎮山王村殘疾人孫要偉時,看到他因煤礦事故造成高位截癱,常年躺在病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小崔由此引發思考,在民生福祉提升后,下肢重殘人最渴盼的是解決出入問題,使他們能融入社會。為解開殘疾人這個“心結”,小崔多次向市領導匯報,爭取資金,購置1500臺輪椅,為1500名肢體殘疾人帶來了新的歡樂。
“缺技能”是有勞動能力殘疾人最普遍的“心結”。幾年間,市殘聯下力量破解這項課題,采取多種形式增長殘疾人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充實自強自立本領,完善了“整合培訓資源、規范培訓載體、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多元培訓途徑”的培訓制度。每年都有近千名人接受專業技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自20xx年以來,殘疾人就業率每年都以1—2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到20xx年達到了90%,5年間累計安排殘疾人就業3760多名。
幾年來,小崔先后榮獲河南省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殘疾人工作者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被平頂山市政府授予“個人二等功”,連續五年考核等次為優秀。
“金獎銀獎不如殘疾人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殘疾人的`口碑”。民心所向提振著小崔和他的同事們干好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他們有決心要使汝州市殘聯工作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更大的飛躍。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5
小郭,1973年1月出生,兩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癥,父母雖然帶他四處求醫治療,但最終導致左下肢癱瘓,至今只能依靠雙拐行走。而從小就很懂事的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對家電維修有著濃厚的興趣。身體上的殘缺,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喜歡學習,渴求知識,初中畢業后小郭被錄取到臨夏縣職業技術學校,在家電維修專業班學習。1993年畢業后,他一邊琢磨維修方法,一邊給周圍的鄉親們免費修理家用電器。兩年后,他在東鄉縣縣城里開了第一家家電維修店。由于維修技術好且收費合理,很快就在周邊群眾中贏得了良好信譽。到了1996年,在東鄉縣殘聯同志們的幫助下成立起了通彤電子技術服務中心,為周邊的殘疾人開展維修技能培訓,目前,受他培訓的30多名殘疾人中,有5人開起了自己的家電維修店。期間,小郭還給300多戶殘疾家庭免費維修家電650臺(次)。由于維修技術過硬,在20xx年全省殘疾人技能競賽中,小郭榮獲了家電裝配與應用三等獎。
20xx年,小郭籌集資金50萬元,在縣城開辦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海爾專賣店,銷售以海爾品牌為主的各類家用電器。由于深知殘疾人、殘疾家庭生活的不易,近幾年,小郭給特困殘疾家庭發放了洗衣機9臺、電視機4臺,免費安裝調試“戶戶通”接收機600人(次),他的慷慨解囊和許多助人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在銷售電器過程中,小郭接觸了許多農村殘疾人,看到他們身體情況和自己差不多,只是苦于沒有一個好的指路人和帶頭人,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事情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中盤桓。20xx年3月,在縣農牧局和殘聯的幫助指導下,小郭籌措資金20萬元,在河灘鎮韓楊村籌建東鄉縣通彤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修建標準化土木結構羊舍434平方米、飼料儲藏用房170平方米、500立方米青貯池一座,辦公用房150平方米,同時,購置鍘草機、粉碎機、農用車、微型車各一輛。同年5月,在他的牽頭動員下99戶(其中,有30戶是殘疾戶)群眾入社注冊成立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郭擔任理事長,注冊資金379萬元。以“公司+殘疾農戶+合作社”的生態養殖模式,與周邊50多戶殘疾人簽訂養殖協議,由合作社為其提供育肉羊,分散育肥后公司統一收購。期間,還給特困殘疾戶低于市場價50%發放良種羊35只,免費發放消毒液、藥品3500元,免費診療230只(次)。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拓寬了經營渠道,還能幫扶更多的殘疾家庭發家致富。目前,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貧困戶達100多戶,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500余人次,為貧困地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xx年3月,合作社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再次籌措資金311萬元,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8畝,新建鋼架結構標準化羊舍2500平方米,活動場1100平方米,修建完善了藥診室、觀察室、消毒室等辦公用房,并聘用10名殘疾人在公司工作。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多年來,合作社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原則,按照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四統一”要求,積極開展原種、一、二級良種繁育和銷售工作。并統一采購符合國家標準的藥品和飼料,降低了社員的生產成本。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畜牧業法律法規、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使合作社養殖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并走上了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路子。還向周邊養殖戶提供養殖及牛羊肉、蛋、奶、牛羊皮等產品供求信息200多條。目前,合作社社員存欄能繁母羊800多只,年出欄肉羊1500多只,戶均增收12000多元。20xx年,合作社被州上定為臨夏州畜牧站“三區”人才實踐基地,由州畜牧站牽頭,推廣基礎母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推廣應用,既提高了基礎母羊產羔率,又改良了羊肉品質。由州縣畜牧站指導,通過合作社推廣羊糞發酵技術,既提高了肥效,又保護了環境。
20xx年以來,小郭又有了新的企劃,合作社承擔省科技廳引進良種公羊與小尾寒羊雜交人工常溫授精技術實驗項目,將繼續推廣綿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讓更多養殖戶受益;引進良種肉羊20只,繼續推廣良種改良;引導社員發展家庭農場;流轉閑置土地100畝,種植優質牧草;充分利用本地適宜種植玉米的契機,購置大型秸稈打包加工機械設備,建立飼草飼料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與縣上電商中心等網絡銷售團體合作銷售“東鄉貢羊”等為主的名優農產品,逐步帶動合作社入戶社員及周邊農民擴大再生產,強化質量安全,突出地方特色,使廣大農戶增產增收,脫貧奔小康。同時,小郭在東鄉縣城開辦東鄉縣通彤培訓中心,安置殘疾人4人,其中教師2人,主要針對文化程度低或無的駕考人員駕照交規理論培訓和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目前駕照理論培訓通過率95%,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企劃,在州縣殘聯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正積極籌備中。
由于始終堅持發揚自強不息精神,幫助帶動殘疾人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實現自食其力,小郭在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稱贊和有關部門表彰獎勵。他個人被省殘聯授予“甘肅省優秀殘疾人自強企業家”榮譽稱號,并被州科協評為“20xx年度全州優秀農村科普帶頭人”稱號,20xx年被州政府殘工委評為“全州自強模范”。先后當選為臨夏州殘聯第三、四、五、六屆主席團委員,東鄉縣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和肢殘人協會主席。他的公司被省殘聯評為“甘肅省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被省殘疾人農培中心授予“殘疾人農業科技示范戶”稱號,獲得中華農業基金會“20xx年度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農戶)”榮譽稱號;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臨夏州農牧局認定為“臨夏州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被甘肅省農牧廳認定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并被臨夏州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州助殘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6
小任,錦陽路街道楊家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因從小患有癲癇,精神四級殘疾,丈夫患有腰椎脊椎炎,腰疼行動不便,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在新區一家飯店做廚師,20xx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老話說得好:“婦女能頂半邊天”。不服輸、不認命、敢拼搏的精神在身殘志堅的小任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20xx年,小任和丈夫蓋起了養豬場,剛開始由于不懂技術、缺乏科學管理,吃了不少虧。最慘痛一次,所有的豬都生病了,幾年來的心血差點毀于一旦。但小任沒有放棄,而是通過查找各種有關書籍資料,網上看視頻學習專業養豬知識。“給豬打針、消毒、量體溫……”“豬崽常見病是感冒發燒和拉肚子,發燒要放血,拉肚子要打針……”通過不懈努力,慢慢摸索經驗,經過幾年的發展,豬場從幾頭發展到現在的九十多頭。
耀州區殘聯為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和創業增收的能力,給小任送去了陜西省貧困殘疾人陽光增收扶貧資金5000元,給她以后更好地發展養豬產業提供幫助。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小任一家叩開了致富的大門,更是用自己的這份干勁感染著周圍的其他人。小任說:“現在年收入能達到近3萬元,日子越過越好,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干部的`用心幫扶”。20xx年,小任一家脫貧。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挺起脫貧的腰板,就能看到脫貧的曙光。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7
“我是一名殘疾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離不開黨和政府給我的關懷和幫助,讓我通過不斷努力,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成為了一名致富帶頭人,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帶領大家都過上好日子。”袁家壩村小馬不止一次這么說過,也確確實實是這么做的。小馬雖身有殘疾,卻自強不息,多年來,憑借著一股子韌勁和不等不靠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用真情和汗水為殘疾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書寫了一曲自強自立的無悔贊歌。
20xx年小馬被鑒定為四級肢體殘疾,他沒有向生活抱怨,反而愈發堅定信念,一定要靠自己努力發家致富,過上富裕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和鎮政府工作人員聊天中他了解到近年來,陜西省水稻主產區漢中市通過優化“三農”生產力要素配置養生態魚,大力發展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養生態魚,種綠色稻,可充分利用物種間資源互補的循環生態學機理,采用稻魚共生、稻魚輪作方式,養殖的魚能為秧苗活泥增氧,田間的秸稈和稻蔸是魚蝦的天然棲息附著場所,還為魚蝦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魚蝦的排泄物還能為稻谷的生長作肥打底,形成一個生態環保的組合,可以說是“佳偶天成”。一些縣區正在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項目來增加土地“吸金”能力,多渠道助農增收。聽到這個信息,讓正在苦尋致富路的小馬瞬間找到了發展方向,聯想到袁家壩村地勢平坦,稻田肥沃、水資源充沛、光照時間長的特點,便萌生了在本村發展稻漁種養項目的念頭。
說干就干,有著頑強拼搏精神的他,回家立即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尋求途徑,并將想法告知該鎮產業辦負責人,在鎮政府的幫助和協調下,他先后到湖北、漢中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所到之處,大家都被他那股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紛紛將自己掌握的稻漁種養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回到村里后,小馬根據這些天外出參觀學習掌握的經驗和方法結合本村地理優勢和資源狀況科學選擇適合的水稻、魚蝦品種在自家承包的稻田里進行實驗性種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小馬基本掌握了稻漁種養技術和管護經驗,當年種植的'稻谷和混養的魚蝦喜獲豐收,一上市就賣了個好價錢,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愿望。稻田邊,獨特的種養新模式也吸引了周邊的村民前來學習。水田旁常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討論“魚稻共生”模式的未來。
懷著對家鄉一方水土的熱愛,以及想干一番事業的激情,小馬20xx在鎮村的支持和多方爭取下,創建了鎮巴縣四季興樂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作物、茶葉種植與加工銷售;水產、家禽、家畜的養殖銷售;發展鄉村旅游服務;農產品收購、加工與銷售;農業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在20xx年,聰慧、能干的小馬當選為袁家壩村村支部書記。他以村經濟合作社為引領,因地制宜制定農戶發展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開展袁家壩村上院子小組產業道路建設以及800米的灌溉渠道代建制項目建設,完成龐家灣組1.3公里道路硬化,有效解決50余戶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完成36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破解了因耕地面積小、不連片、無法機械化作業的難題,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為今后土地農業集約化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市場前景考察和走訪調研,結合本村資源優勢,在20xx年投資40余萬元,用于發展本村茶葉、大米和油料深加工產業,持續壯大公司經濟,引導77戶村民發展產業,做到“戶戶有產業、家家能造血”,群眾人均收入逐年遞增。其中發展種植稻花魚有機大米300畝,帶動脫貧戶39戶137人,實現戶均增收3000余元,有效鞏固脫貧成效,同時為該鎮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隨著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赤南綠色、生態有機大米在競爭市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讓有著“萬擔坪落,鎮巴糧倉”的袁家壩村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談到未來的發展,小馬信心滿滿:“我還要繼續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引進優質水稻品種,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通過互聯網將產品銷售出去,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袁家壩村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發展農旅產業,打造“稻漁+休閑觀光”的田園綜合體,讓賞稻畫、抓魚蝦、品稻米成為市民休閑新選擇。爭取帶動更多的農戶走向致富之路。”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8
創業道路是艱辛的、曲折的,它就像生活中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樣樣都有,在這條路上,只要你有恒心,認準了,用智慧和勤勞去經營你就會走向成功。
xxx,男,回族,1983年9月10日出生在平涼市崆峒區紙坊溝93號,父親馬文學和母親丁俊芳都是普通居民,沒有工作,家中有兄弟姐妹五個,他是老二,當時他是父母眼中的寶,雖然家里比較困難,但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開開心心。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云密布,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誰料天有不測風云。自20xx年6月開始,xxx就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脊背逐漸疼痛,他認為都是一些小毛病,也就沒有太在意,直到20xx年疼痛開始嚴重,讓他無法忍受,才再一次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西安醫院查出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經多家大小醫院治療無效,落成殘疾。在生命的十字路口,xxx苦悶過,彷徨過、絕望過,但他在心里一直這樣告誡自己:我是殘疾人,但我不做生活的廢人!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而沉淪下去,而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勇敢地向命運挑戰,靠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以堅忍不拔的恒心與病魔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20xx年,為了養家糊口,xxx待自己的病情逐漸好轉就開始繼續找工作,但是生活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因為他肢體殘疾,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于是他重操舊業,期間他賣過燒雞,也賣過調料,小日子也過得逐漸好轉起來了。他在賣調料的過程中也沒有閑下來,他在自己的心里一直在琢磨生存之道:由于自己本身就是回民,他一直感覺四川的火鍋料不是很好,不夠清真,他一定要創立自己的清真食品品牌,這個信念逐漸在他的心里深深扎了根。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虛心求教、豐富知識、積累經驗,并且為之努力奮斗。
20xx年7月11日,黃天不負苦心人,xxx在區政府和區殘聯的幫扶下,他在親朋好友和家人的支持下借用創業資金100多萬,租用平涼市崆峒區甲積峪軍威油脂院內一處地方1000多平方米,成立了平涼唇味緣清真調味品有限責任公司。創業初期,幾乎沒有生意,也遇到了不少麻煩,但他有信心,一定要將他的夢想堅持下去,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后來生意漸漸好轉,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他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嘗到甜頭的xxx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將清真食品廠經營下去。在創業的同時,他不忘回報社會。從公司創立至今,他已解決了2名和他一樣的殘疾人就業,使他們在這里有了收入,改善了他們家庭生活困難的.面貌,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開闊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他們的知識,增強了他們面向社會生活的堅強自信心,成為“身殘志不殘、創業不畏難”的自強模范創業的追星族。現在清真食品廠由以前的只經營清油火鍋一條單線已經拓展到大盤雞、麻辣魚、麻婆豆腐、麻辣燙等五種產品,他不僅給平涼的六縣一區大小超市供貨,而且在寧夏的固原、天水的張家川也有銷,而且銷量也越來越好。在與社區工作人員的交談過程中,他還說:“現在自己產品還比較單一,我準備繼續拓展自己的單品,爭取可以做的越來越好。”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好!只要堅持!就一定會看到雨后的彩虹!”這是他的座右銘。他堅信,創業者沒有先后之序,沒有大小之分,沒有殘全之別;他們雖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心中有夢,一絲不茍的去追求,就一定會成功的,就一定會創造出奇跡的。身殘志不殘!身體的殘疾給他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被這壓倒,他,一個平凡的人,他要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殘月依舊照乾坤!希望他的事跡給所有身患不幸的殘疾人一個啟示:弱者不是殘疾人的代名詞,憐憫和同情不是他們的期待,創造與奉獻才是他們真正的追求!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9
xx,1970年出生,肢體殘疾人,縣鎮兩級人大代表,百丈鎮陽山村村民。xx雖殘疾,但他卻從不怨天尤人。20xx年起,他開始從事種植業,在政府的優農惠農政策扶持下,他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靈活的`頭腦,在村里種起了藍莓。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苦心經營下,藍莓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好。同時,他自學網絡知識,在網上銷售商品。
在生活中,他還樂于助人,關心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留守兒童以及孤寡老人等,村里有行動不便的老人生病或誰家發生糾紛矛盾,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對事業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助人為樂的品質,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0
任勞任怨在平凡崗位恪盡職守
XX市XX區XX街道辦事處整潔明亮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大廳,在為殘疾人設置的專職崗位上,XXX正忙著給不便出門的殘疾人打電話告知相關情況。“大叔,近期我們要開展換證工作,你要整理一些材料,到時候我上門去收。”只見她熟練地通過電話指導殘疾人收集相關材料——這樣的工作重復且繁瑣,但是XXX卻樂此不疲。
今年36歲的XXX是XX街道辦事處一名殘疾人專職委員,幼時因為疾病改變了命運,左腿永遠留下了小兒麻痹癥后遺癥,而她的人生也被貼上了一個不一樣的標簽:殘疾人。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鼓勵下,XXX順利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她先后從事兩份有關于會計專業的崗位。一路走來,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XXX自己能夠體會,她始終牢記每一段旅程中對她有過幫助的人,一顆友愛的種子在她心中生根發芽。“我更能了解他們的需求,更能和他們做工作。”20xx年,本著對殘疾人群體的深厚情感,XXX參考入職殘疾人專職委員一職,“我希望通過我對生活積極向上的心態,告訴更多殘疾人朋友人生的意義并不在于長度,而是在于寬度和廣度”。
自來到殘疾人專職委員崗位以來,XXX積極踐行“代表、服務、管理”職能,她深知殘疾人專職委員這項工作不是“官職”,而是一份責任和義務,更需要一份熱心腸。她一心一意投身殘疾人服務工作,關心關愛弱勢群體利益,積極發揮街道殘聯和殘疾戶之間的“橋梁”作用,想盡辦法幫助殘疾人辦實事,用一顆為殘疾人真誠服務的火熱之心幫助著每一個殘疾人。
讓各項惠殘政策惠及殘疾人是XXX的工作目標。只要有空閑時間,她都會主動走訪殘疾人家庭,與殘疾人朋友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她始終將殘疾人的冷暖放在心上,特別是對一戶多殘和老殘一體的殘疾人家庭格外用心,她主動和社區工作人員上門申報救助項目,積極了解和掌握轄區內殘疾人的基本情況,做好生活保障、就業、維權、文化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工作,并對轄區內殘疾人的康復進展、生活需求進行一一登記,協調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管理和宣傳殘疾人事業等方面的工作。
XXX所管轄的范圍內,有240多名登記在冊殘疾人,其中有一百余名精神疾病殘疾人,在為他們辦理相關業務時,常會出現溝通不清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XXX始終保持謙和應之,耐心照顧辦事群眾的情緒,把相關的政策講解清楚。對一些老年智力殘疾人,XXX時常聯合愛心組織,上門開展慰問活動,并協助其打掃居住環境。“能照顧到的,我都應該盡力讓他們的生活過的好一些。”XXX說。
心存仁愛她善良友愛傳遞正能量
“曉君是一個很熱心又很善良的專委,我們家里有什么事情她都非常上心幫我們解決。”家住博桂村委會的吳敏感激地說道。吳敏是一名肢體二級殘疾人,丈夫是智力三級殘疾人,兩人孕有一對兒女,一家四口的生計都由吳敏打零工維持,為了幫助這一家人,XXX保持一周上門拜訪一次,并根據吳敏一家的'日常生活所需,為他們申請了無障礙家庭改造,并送去洗衣機、熱水器等生活用品,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環境。幾年來,XXX和吳敏一家像家人一樣相處。“她們家不管什么需要幫助的事情,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我,把我當做一家人。”一個電話、一聲問候,殘疾人真正把XXX當作他們的知己,XXX也把為殘疾人服務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
“只要殘疾人朋友需要,我義不容辭。”XXX不僅是專職委員,還是XX區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熱愛羽毛球運動的她常常將這份運動的樂趣與殘疾人朋友分享,為豐富肢殘人的業余生活,促進交流,增進感情,加強與同伴以及外界的接觸、溝通,XXX會時常組織一些肢殘人交流活動,組織殘疾人朋友走出家門,開闊視野,放飛心情。
過去的4年,帶走的是歲月,注入的卻是XXX的任勞任怨,而她的工作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和稱贊,她曾在20xx年至20xx年兩年間榮獲優秀專職委員稱號。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XXX說,她要繼續努力,做微笑的使者,撬開每一扇殘疾人緊鎖的心門,播撒幸福的種子,做殘疾人朋友零距離的服務者,讓更多殘疾人露出燦爛的笑臉!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1
小劉同志,1970年11月生于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自1988年開始參加工作,先后在承德運輸公司汽車六隊、解放軍59196部隊、解放軍農牧大學進行工作與學習。之后,因在部隊工作中發生意外導致肢體殘疾。1999年轉業到豐寧檔案局分管檔案,20xx年3月又轉到豐寧殘聯工作至今,從事殘疾人工作五年多,五年以來,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普通的`基層殘疾工作者,對于殘聯的工作從不推脫,一直以自己的開朗、豪放與熱情感染著每一名身邊的殘疾朋友,又憑借著個人魅力影響著豐寧殘聯的每一名同志。
在豐寧殘聯人員少、任務重,全縣“脫貧攻堅”的背景下,憑借身上有著令人仰止的軍人氣息,和熱愛殘疾人工作的一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所從事的殘疾人事業上,把維護好殘疾人的切身利益作為殘疾人工作者追求和目標。認真負責的他經常走家串訪,主動幫助殘疾人排憂解難,多年以來和殘疾人都已經成為朋友,盡管他走路不方便,依然堅持帶著微笑去面對每一位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帶著感情去了解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情況,并通過與殘疾人本人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實際困難,并借助相關政策給予解決。講誠信“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殘疾人是他對待工作的原則。自強不息拼搏的精神使他甚至累到不能走路打吊瓶,也要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
微笑,是善的傳遞、是溫馨的詮釋,是一個人靈魂深處“愛”的釋放。作為一名殘疾工作人員,并沒有因為肢體不足而喪失斗志,更沒有因為殘疾而意志消沉。相反的,是他最了解殘疾人的情況,也最關心殘疾人的疾苦。在工作中始終如一地堅守“軍人本色”,用自己的愛心換取殘疾朋友的舒心,用自己的責任心換取殘疾友人的放心,他就是殘聯的隱形翅膀,真正做到為廣大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2
殘疾人xxx,男,1975年7月2日出生,漢族,農民,黑龍江省虎林市人,現虎林市虎頭鎮虎頭村,初中文化,兒麻肢體殘疾人。自強不息,殘疾人自主創業典型帶頭人。
通過雞西市虎林市殘聯近年來組織的培訓班、京東基層銷售代理等就業創業過程中,xxx發現他現居住的虎頭鎮地處相對偏遠基層物流送達不便,其中存在商機,適合發展電商物流業務,把想法告訴了虎林市殘聯。經過殘聯工作人員進行行業背景調查與前景分析后聯合虎林市多個快遞公司商議,設立虎頭鎮快遞驛站,20xx年驛站成立,通過自強不息的經營效益良好。
由于身為殘疾人,在日常快遞的收發工作中,難免遇到一些不便,虎林市殘聯看到這種情況后,幫助xxx聯系了一些兼職工作人員,解決了快遞的'收發問題,以及一些大件快遞的配送問題。在一次次的物流工作中,xxx深知只有對虎頭鎮各個地區的地理情況甚至于每家每戶的具體地址都熟記于心,才能做到第一時間將顧客的快遞送到手中,讓顧客滿意。xxx的臥室里,總是放著一本小冊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許多經常發件顧客的具體地址以及他們的聯系方式,對于一些顧客委托代為簽收的快遞,xxx也會認認真真的核查快遞情況,確認快遞沒有受到任何損害時,拍好簽收視頻,將其保存在店內。
正是因為在日常每一項看似普通的工作內容中都有著一絲不茍的精神,盡管在殘疾人自主創業中出現了諸多困難,也都被xxx一一克服,物流“零距離”日訂單到貨發貨近500余件,驛站門庭若市,人流不斷。市電視臺了解到情況后,播放了他的創業事跡。成了遠近聞名的名人和殘疾人自主創業的典范人物。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3
xxx,女,1975年7月出生,本科學歷,肢體三級殘疾,二級心理咨詢師,20xx年擔任社區殘疾人專干,20xx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烏斯太鎮烏蘭布和社區黨支部組織委員。參加社區工作十年以來,她辛勤工作、恪盡職守、竭誠奉獻,為民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以社區工作人員特有的洞察力,快捷的反應力,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本單位的各項工作做出了積極努力。
愛心服務惠民生
她以專業的能力素質、真誠的服務理念,真真切切呵護殘疾人的自尊,時時刻刻都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悉心傾聽殘疾人的呼聲,始終把協調和解決殘疾人提出的各類問題放在第一位。每逢各種節慶活動及宣傳活動,她都積極在轄區范圍內宣傳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政策,呼吁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殘疾人。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時,她總是忙前忙后,為行動不方便的'殘疾人安排桌椅、倒水、發放宣傳資料,忙的不亦樂乎。再累再苦她從未有過任何怨言,只說了句:“看到他們行動不方便,還來參加活動,真是既心疼又感動,我能為他們做的實在太少了。”純樸的一句肺腑之言,道出了她處處關心殘疾群眾,心系殘疾百姓的高尚情懷。
貼心服務助脫貧
轄區居民張某是一個視力四級殘疾人、夫妻二人均無正式工作,靠妻子打零工維持生活,有兩個孩子,老大也有殘疾,但沒有殘疾證,小兒子正在上學,生活十分苦難。當得知張某曾經當過兵,現在想找一份保安的工作來補貼家用時,她積極鼓勵張某增強自信心,并多方協調為他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為張某解決了生計問題。她還積極鼓勵殘疾人參與各類文化體育活動,幫助他們展示風采,表白內心,讓這些曾經被人忽略的弱視群體重新與常人站到了一個起跑線上,堅定他們自信、自強的生活態度,為助力脫貧攻堅做了不少工作。
用心服務不止步
為了改善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自身條件,xxx把做好殘疾人康復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一有空,她就看書、看報,到網上搜索關于殘疾人康復醫療方面的知識,爭取掌握更多的醫療康復知識。在各方的支持下,社區殘疾人康復室添置了專業康復器材,為殘疾人就近康復提供了便利。對行動不便、家庭經濟困難而又需長期康復治療的殘疾人,她積極聯系各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及愛心人士,以“愛心微心愿”的形式滿足了他們的對康復器材的需求。
xxx就是憑借著這份執著純樸的品質、求真務實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奮斗著,默默無聞地奉獻著,盡顯一個基層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擔當。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4
xxx是海寧市長安鎮殘聯副理事長、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作為一名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她始終以紅船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以“猛進如潮”的海寧精神作為自己的工作追求,日常工作中再小的事她都認真對待,重點工作中再難的任務她都主動擔當,十一年如一日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真情奉獻、傾心服務。
從“零”開始,傾情服務化身“貼心小姐姐”
20xx年剛進入殘聯工作時,如何作為殘疾人專職委員去服務殘疾人,對xxx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自己也是個殘疾人,習慣了接受“照顧”,從前學的“全都用不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這些都成了她急需解決的困難。為了盡快從“被服務”轉變成“服務者”,她努力跟著文件資料學政策,跟著領導同事學方法,通過培訓學專業技能,在點點滴滴的實踐積累中,理論知識慢慢豐富了,工作方式方法也拓展了,還學了手語考了社工證,工作慢慢得心應手起來。
業務能力的提升,也為xxx打開了為殘疾人服務的思路,她覺得日常工作要做實,那就要走到殘疾人中間去,走進殘疾人心中去。在平日里,看到年長的殘疾人喊一聲大伯大媽陪他們嘮嘮家常,遇到求職受挫的年輕殘疾人她就給他們講自己的求職經歷,碰到殘疾人有創業難題就跟他們一起分析利弊……這些小小的細節都是她工作中的“法寶”,有溫度的服務讓殘疾人從心底里信任她。在很多殘疾人眼里,xxx就是他們的“貼心小姐姐”。
從“1”突破,助力就業建起“陽光花房”
在基層工作中,xxx也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幫助殘疾人共同打造美好未來。20xx年,通過詳細的.調研排摸,結合本地特色花卉產業,長安鎮殘聯推出了由xxx負責的“陽光花房”殘疾人花藝職業技能提升項目,以長安特色花卉產業為支撐來提升帶動殘疾人創業就業。xxx對項目傾注了心血,從鮮切花的認識,到花材的養護,再到西式、韓式、中式花束包裝,苗木精修,節慶儀式禮花制作……她和老師一起備課、排課、做總結,努力提升項目質量。項目啟動第一年,就實現了“1”的突破:受訓的殘疾人12名殘疾人學員中,有1人通過培訓被聘為了村里的綠化養護員,實現了就業。
這個“1”的起步,給xxx增添了信心。20xx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也給項目創造了首次提質擴容的契機,“陽光花房”從單項花藝技能培訓,拓展到殘疾人直播技能的培訓,并以“五一”花園大會直播,在殘疾人群體中引起熱議。在當年的11月,xxx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職業指導競賽,在大賽上介紹了她開展殘疾人就業服務工作的經驗和方法,獲分組競賽全國第一名,被授予“職業指導模范”榮譽稱號。
而現在,在長安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xxx的“陽光花房”越“建”越大:20xx年底,長安公益性殘疾人職業實訓基地建設開始籌備;20xx年3月,基地建設正式啟動,海寧市首個殘疾人就業創業黨支部同步成立,xxx任支部書記,帶領殘疾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助力殘疾人自主創業;6月,基地正式啟用,命名為“xx公益甜心”,并掛牌成為海寧市殘疾人職業實訓基地長安分中心。而隨著實體陣地的建成,“陽光花房”項目也增設了西式烘焙、茶藝、手工藝品等各類殘疾人職業技能課程,更廣泛地滿足了殘疾人不同就業能力提升需求,帶領著殘疾人信心十足地從“全面小康”向著“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奮勇前進。
從“我們”出發,積極履職發出“殘聯好聲音”
除了本職工作,xxx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她是政協海寧市第十三屆、十四屆委員。從20xx年起,她就代表殘疾人群體參政議政,積極履職。從基層社會治理到鄉村振興等課題,從精準扶貧、垃圾分類到智慧養老等民生關切問題,她深入實地認真開展調研,廣泛參與協商,積極建言獻策。同時,作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一名來自基層殘聯的殘疾人委員,xxx始終緊密地與殘疾人聯系,在政協的平臺上為殘疾人群體發聲。她說,我代表的是我們所有的殘疾人,這是責任更是使命,在我有限的履職工作中,一定要多為殘疾人事業發展貢獻力量。6年來,她先后就殘疾人文體、送教上門、基層隊伍建設、無障礙環境、就業提升、兒童教康養等方面提出提案,為推動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殘疾人共同富裕建言獻策,在政協的舞臺上發出來自殘聯系統的好聲音。
11年兢兢業業的基層殘疾人工作,xxx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殘疾人和社會各界的肯定,先后獲評“十二五”嘉興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嘉興市最美殘疾人工作者、浙江省陽光助殘行動優秀項目專員、全國殘疾人職業指導模范、“十三五”期間浙江省殘疾人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等諸多榮譽。但她說讓她最有成就感的,是看到殘疾人的改變。很多殘疾人通過她的開導解開了心結,也有殘疾人在她的挖掘和推薦下參加各類殘疾人文體比賽拿到了好成績,還有殘疾人在殘聯的培養和支持實現了創業就業,甚至有殘疾人大學畢業生在她的鼓勵下也加入了殘疾人工作者隊伍。這都更加堅定了她服務殘疾人的信心和決心,也激勵著她在殘疾人工作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著熱情和勇氣。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5
每周二下午兩點,武漢市盲童學校的11位盲童將一起上兩節竹笛演奏課。給他們講課的是27歲的教師xxx。
這位被譽為“板凳女神”的美麗女老師,因幼年的一次車禍不幸高位截癱,但她從未屈服于命運,憑借著自己演奏笛子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考取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竹笛碩士研究生。
現在,xxx一邊教學,一邊開辦了自己的竹笛教學工作室,同時還是B站上一位擁有超高人氣的UP主。
xxx是湖北荊門人,3歲時不幸遭遇車禍導致雙腿高位截肢,靠輪椅和小方凳“行走”。9歲時,她偶然聽見鄰居吹奏葫蘆絲,覺得非常動聽,于是讓父母買來葫蘆絲自學。很快,父母發現她頗有天賦,開始報班學習。
20xx年,湖北省殘疾人文藝匯演在荊門舉行,xxx在這次匯演中獲得三等獎。她的葫蘆絲演奏激情而靈動,引起了湖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著名笛蕭演奏家張紅陽的注意。
在湖北省殘聯的支持下,xxx開始師從張紅陽學習吹笛子。為了方便學習,xxx舉家從荊門搬到武漢,課余時間由父母陪伴到張紅陽老師家中上課。
張紅陽家住2樓,xxx剛開始去學習時,都是爸爸抱著上樓。但張老師要求,xxx自己用板凳支撐上2樓。
張老師并不是有意刁難。“學笛子是很苦的,一般人都很難堅持下來,何況是一個殘疾人?要彌補身體上的不足,只能比一般人更吃苦,這是對她意志的鍛煉。”每次聽到樓道傳來板凳的聲音,張老師都會心疼這個小姑娘,但他一直狠下心,等她自己“走”到門口。
為了學好笛子,xxx吃的苦難以計數。指法、氣息、拿笛的姿勢,反復訓練,一遍又一遍吹練習曲,手指、舌頭都麻了,但她堅持了下來。3個月后,不管是發音的穩定性、還是聽力的靈敏性,xxx都達到了張老師的要求,而這3個月的課程量,普通學生要半年才能學完。
來武漢后,他進入湖北省殘疾人藝術團,連續獲得第七、八、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器樂類一等獎。她夢想著能考上大學。
20xx年,xxx參加藝考,但她報考的5家高校中,4家直接將她拒絕。有的說她沒有雙腿,不能上形體課,修不滿學分無法畢業;有的擔心她無法生活自理。
回憶起報考大學時遭遇的挫折,xxx略有委屈。“其實我自理能力很強,上高中后家里給我配備了電動輪椅,基本上就是我自己出門了,現在我到學校來給孩子們上課,也不用家人幫忙,平時我自己買菜、做飯都沒問題。”
在省殘聯的爭取下,xxx最終被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器樂專業錄取。在校園中,她乘坐著電動輪椅、帶著小板凳穿行在教室、食堂和寢室之間,微笑著面對每一個路人好奇或驚訝的目光。開朗陽光的'心態、自信甜美的微笑和優異的成績讓她被同學們稱為“板凳女神”。
從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畢業以后,xxx以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生統招音樂類考生第一名的成績如愿進入該校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師從著名青年笛簫演奏家王溪老師。
為了xxx行動方便,民大將教室、宿舍樓、食堂等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將xxx的琴房安排在一層,她的日常生活、學習可以暢通無阻。
多年的學習中,xxx不斷拓寬著自己演奏的領域。骨笛、洞簫、排笛全部信手拈來。張老師還把自己研究多年,也是演奏難度最大的“鎮宅之寶”——龍笛傳給了她。
龍笛是中國傳統樂器,從春秋時流傳至今。張老師傳授給xxx的這根龍笛有碗口粗3.6米長,被稱為“亞洲最長龍笛“。
“演奏龍笛的時候,因為比較重,我和另外兩人要多次排練,表演的時候三人配合,另外兩人在遠端按動笛孔。”xxx說。在全國第八屆藝術節殘疾人專場演出上,xxx用龍笛演奏了老師專門為她編排的《竹吟》。低沉而悠揚的旋律回蕩在音樂廳,讓觀眾們如癡如醉。
20xx年,xxx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回到武漢。在省殘聯的支持下,她在中南路附近開辦了自己的竹笛工作室,收了7個“徒弟”,都是健全人。每周還到武漢市盲童學校為孩子們上兩次課,周一教授葫蘆絲,周二教授竹笛。
教盲童們學習吹奏竹笛,是源自于xxx自己的心愿。“學習音樂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找到了一條路,所以我也希望能幫助和我有類似經歷的孩子,陪他們找到另外一扇門。”
因為孩子們看不了曲譜,要正式開始學習演奏一首曲子前,xxx都要先教他們學會哼唱,再一次次地握著孩子們的手指,指引著他們一邊觸摸,一邊吹奏,記住每個音調后,逐漸練習熟練。“其實孩子們對音樂很有悟性,一首樂曲只用教兩三次就會唱,演奏竹笛也能很快上手。”
7歲的一年級小姑娘小珍(化名)很喜歡xxx的葫蘆絲課,每次上課,一聽到張老師的聲音,都會主動抱抱她,大聲地說“張老師,我很喜歡你!”吹奏葫蘆絲時,小姑娘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特別喜悅的表情。這讓xxx特別感動,覺得再次感受到了自己憑借吹奏竹笛改變命運的力量。
去年,xxx還在B站上用真名注冊了賬號,發布一些自己吹奏竹笛的視頻。她用竹笛演奏春節期間的祝福曲目《喜洋洋》;演繹經典古裝劇目《新白娘子傳奇》中的插曲;一人挑戰四只竹笛演繹《哆啦A夢》,還發布了和男朋友在南京吃美食賞美景時期的甜蜜視頻。她專業的竹笛演奏技藝和視頻中傳遞出的積極樂觀和幸福,深深打動了網友,短短幾個月擁有了超過1.6萬的粉絲。
xxx說,她想通過這些視頻,向全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藝,也想告訴更多人,雖然是一名殘疾人,但只要不放棄,只要付出努力,人生就能有所收獲,生命中也總會遇到自己的幸福。
【殘疾人的個人事】相關文章:
優秀殘疾人事跡12-22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2-22
殘疾人名人事跡12-23
殘疾人事跡材料11-09
殘疾人個人事跡12-22
殘疾人士個人事跡12-07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10-01
殘疾人的個人事跡[精選]10-01
殘疾人優秀個人事跡01-20
殘疾人的感人事跡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