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

時間:2024-02-04 07:40:58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精華11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是指黨政軍機關為了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一般事跡材料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精華11篇)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1

  感動中國是一個不一樣的節目,它能讓我們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淚下,觸動著我們的心靈,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一個偉大的老師,因為母親得老年癡呆癥走失尋回后,所以他決定將母親綁在身后,騎著電瓶車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一日。他的事跡經過廣泛傳播之后,學校決定將陳斌強工作地點從鄉鎮調到縣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里已經有淚水在打轉了,我很佩服他對媽媽的一份孝心,雖然有諸多不便,但他還是一心一意,堅持一直背著母親上下班,他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最深的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媽媽,卻沒有時間等了。”讓我頓時潸然淚下,我也在心里暗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媽媽,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后,我又在網上看了關于他的新聞,他在QQ空間里這樣寫道:“不過是一個兒子孝順母親,世間最普通的事兒,怎么就能引起那么大的轟動?想來,也許是很多子女雖心里裝著父母,卻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緣故吧?”

  張麗莉,一個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好老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5月8日,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沖向學生時,一把推開了兩個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現已逐漸康復。

  我很感動,這時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說的沒有錯,張麗莉老師的班上有一位同學,他超級不喜歡語文,張麗莉就特意在課堂上讓他朗讀課文,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微笑著夸他“聲音有磁性,很好聽”。一段時間之后,那名同學的語文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我覺得她很了不起,這時我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她“臨危不懼、舍己救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2

  王蘭蘭,女,50歲,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幸福家園小區“愛心食堂”負責人。

  十年前,王蘭蘭女兒因病去世,她一度在悲痛中不能自拔,但發現女兒“我要成為一名慈善家”的遺愿后,她化悲痛為力量,從此她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王蘭蘭下崗后靠政府低保補助和打零工為生,但她相信慈善不僅僅是富人的事。

  ,王蘭蘭發現身邊小區內有很多獨居老人,吃飯是一大難題,有了開辦愛心食堂的想法。愛心食堂每天向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3元,有的老人連這個價格也承受不了,他們就免費。

  三年來,愛心食堂為6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中餐和晚餐,每餐有一葷兩素一湯,每餐收3元錢,按當地物價,實際每餐成本5.5元,差額部分均________于社會資助。,愛心食堂運轉困難,這個小區的`8位大姐也加入到愛心食堂的義工隊伍,她們沒有工資,和王蘭蘭一起免費為老人們做飯、洗衣、陪護。周邊學校、部分公益組織也會定期組織志愿者前來食堂幫忙,為食堂義工減輕部分工作負擔。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3

  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閃亮的名字尋找最美教師”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師、1個最美教師團隊的先進事跡。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教師劉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師”。

  今年32歲的劉秀祥,是曾經千里背母上大學感動了無數人的中國孝子。他在大學畢業后毅然回鄉任教,如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從從教至今,劉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學生,他牽線“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1700多人,開展公益勵志演講1000多場,聽眾達上百萬人。

  劉秀祥老師鄧小藝攝9月7日,記者一行赴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采訪劉秀祥老師的事跡。采訪結束,我們和劉秀祥在校門口告別時,一名女孩挽著父親,拿著錄取通知書來找劉秀祥報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剛收到大連財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父母都在望謨縣實驗高中食堂工作。劉秀祥拿著錄取通知書看了又看,高興地說:“恭喜呀!你們在學校為學生們服務,自己的孩子又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從劉秀祥爽朗的笑聲中,我感受到了采訪中人們的說法:“劉老師,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說起劉秀祥老師。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她們的父親身有殘疾,精神也需要長期靠藥物穩定,只靠母親一人支撐一家5口人的生活。,在望謨縣民中高一的一次歷史課上,劉秀祥注意到了這對眼神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卻有些怯怯的雙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倆的.家庭情況后,劉秀祥像哥哥一樣,在生活和學習上都盡力幫助她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她們。

  “劉老師的經歷和我們有些相似,我們會覺得很有共鳴。當時劉老師特意為我們倆姐妹寫了一篇_《同樣的命運,同樣的堅強》,鼓勵我們。他是我們奮發讀書,改變命運的精神動力!”說到這里,王代分有些激動。

  現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經分別從貴州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姐妹倆都選擇回到望謨建設家鄉。妹妹王代美在望謨縣政府工作,王代分則成為了劉秀祥工作室的一員,看到工作室籌備的消息時,她立刻聯系劉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劉老師改變了我們,我們也想回來改變更多的人。”王代分說。

  劉秀祥工作室是在寧波市教育局、黔西南州教育局和望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建設起來的。工作室致力于培養更多優秀的鄉村教師,幫助更多孩子,將劉秀祥的光和熱輻射到更廣的范圍。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4

  2月3日,農歷初七,立春萬物生。廣袤的中原大地上,麥田無邊地綠著,一如“平民英雄”王鋒的精神之光,在中原大地蔓延與傳承,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英雄王鋒,走了!在南陽的那場大火中,王鋒舍己救人,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海。在他的救助下,20多名鄰居無一傷亡,而王鋒全身有98%的面積燒傷。四方捐助,仍沒留住英雄。10月1日,王鋒因多臟器衰竭,不幸在北京離世。

  英雄王鋒,還在!立春時節,大河報記者回訪英雄身后事。他的“善良基因”在兒女身上得以傳承,他的“俠肝義膽”在四鄉八鄰得以弘揚,他的“舍己為人”已從中原腹地感動整個中國。

  昨日上午,記者從南陽市委宣傳部獲悉,三入火海救人的方城籍青年王鋒,榮膺“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將于今晚8時在央視一套首播,2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9時30分重播。

  [回憶]

  即便再回那天她還是“攔不住丈夫救人”

  潘品清楚地記得,她的丈夫王鋒,已經離世120多天了。

  為方便女兒上學,潘品在南陽新租了房。這里距丈夫“火海救人”的地方不遠,但潘品幾乎再也沒有回去過,那是一段不愿啟封的回憶。

  去年5月18日凌晨,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樓上住了25口人。

  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臥室正對著的一樓大廳內濃煙滾滾,停放的10多輛電動車熊熊燃燒。

  “失火了,救人啦!”呼救的同時,王鋒抱起10歲多的女兒,沖到了樓外。

  第一次沖進火海,王鋒先到一樓北間的臥室,護送出妻兒。

  第二次沖進火海,王鋒救出一樓東間的一名托教老師和兩名學生。

  火更大了,煙更濃了。

  可是王鋒沒有猶豫,他迎著烈焰和濃煙,第三次沖入火海。這次,他跑上二樓、三樓,使勁兒地敲打鄰居房門:著火了,著火了! 幾分鐘后,再次沖出火海的王鋒被燒成了“炭人”,他赤腳跑到近百米外的張衡路口倒下,留下一串帶血的腳印。

  全樓的鄰居無一傷亡,而王鋒全身有98%的面積燒傷。10月1日,王鋒因多臟器衰竭,不幸在北京離世。

  在丈夫離世后的日子里,潘品曾假設了無數次,“如果那天我攔住他,現在我們是不是還有一個完整的家?”說完,潘品又自言自語:沒用的,我知道我攔不住他,看著大火不救人,就不是他了。

  [夢想]

  孩子們長大了想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王鋒9歲的兒子王玉金,夢想是長大了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怎么才能成為“爸爸那樣的人”?王玉金低著頭,沉默。片刻,他抬起頭回答:幫別人修電視機、修電腦、修電動車——這些都是王鋒曾經常做的。

  “不管多累,不管在干啥,只要別人開口求助,王鋒總是擱下手中的活就去幫忙。”潘品說,她總能在兒子身上找到王鋒的影子,善良又細膩。

  采訪中,兒子依偎在潘品旁邊。當談起丈夫時,一向堅毅的潘品忍不住落淚,王玉金趕忙伸出小手,輕輕地給她擦了又擦。

  兒子幫自己擦淚的小動作,讓潘品心疼又感動,“倆孩子長大了,更懂事了”。

  “昨天晚上,我還幫媽媽用鹽水熱敷腿。”年前,潘品意外遭遇車禍受傷,每晚要用鹽水熱敷兩三個小時。王婷說,能幫忙照顧媽媽,她很開心。

  “女兒有三個夢想,第一個是成為一名教師,第二個是成為一名外交官,第三個是成為一個科學家。”

  在“感動中國”候選人物投票時,王婷認真看了每一位候選人的事跡。她多了一位偶像: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她央求媽媽到北京錄節目時,一定要和偶像合影。

  1月15日,潘品到北京錄制《感動中國》時,見到了潘建偉,順利幫女兒完成了心愿。得知王婷對科研感興趣,潘建偉的助手專門電話聯系上潘品,“他要了我們的地址,說潘教授想給孩子們寄些科普讀物”。

  兩個孩子的變化和成長,是潘品最大的欣慰。把兩個孩子撫養成才,也是潘品最大的希望。

  今年過年,女兒王婷給王鋒寫了信:“爸爸,我們過年了,我會照顧好媽媽、弟弟和奶奶,好好學習,不惹媽媽生氣。”弟弟緊跟著寫道:“爸爸我想你了,我會好好學的,我會保護一家人的……爸爸我愛你。”

  [期許]

  新租了房子她的微信名字改成“希望”

  潘品娘仨在南陽新租住的'屋子,收拾得溫馨、潔凈。女兒王婷在屋里養了十多盆花草,陽臺上的一盆水仙長了半米高,一串串米白色的花,吐著芬芳。

  客廳里放著兩張小書桌,將近兩米高的四層書架,塞滿了孩子們的書。客廳電視機旁,最顯眼的位置貼著兩張“獎狀”。

  一張是屬于女兒王婷的“學習標兵”獎狀,在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王婷拿了全班第一。一張表彰潘品是“優秀家長”。

  新的一年,潘品把微信昵稱改為:希望。

  名字孕育著兩層含義,一層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堅強、振奮,擔起家里的責任。另一層含義是,希望能把兩個孩子培養成才,為社會做貢獻。

  關于未來,潘品也有了新的打算,她想繼續當老師。這不僅是潘品的夢想,也是她選擇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社會上那么多好心人幫助我,我不知道該怎么回報。”潘品覺得,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把愛傳遞給孩子,這也算是一種感恩。

  出租屋的魚缸里,4條紅色的小金魚結伴相游,自由自在。“這4條小金魚代表著王鋒、我、兒子、女兒,我們一家四口人永遠不分離。”潘品說。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5

  戍邊50年魏德友功勛科學家孫家棟工農紅軍王定國大學生村官秦玥飛火海救人英雄王鋒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量子通訊科研帶頭人潘建偉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兒童孤獨癥機構創辦人田惠萍昆明愛心食堂創辦人王蘭蘭____焦裕祿阿布列林四川愛心醫生梁益建大國工匠李萬君

  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護士王威尋親大姐呂順芳

  維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寧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王鋒,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

  5月18日凌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鋒發現火情后,義無反顧地三次沖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王鋒的事跡報道后,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余萬元。10月1日下午,王鋒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6

  英雄王鋒的故事,要從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災事故說起。

  那天夜里,在南陽市臥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預見,危險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點多,因一樓電動車短路失火,繼而引發大火。租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發現火情,帶著女兒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失火了!”王鋒一邊大聲呼喊,一邊折回頭沖進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兒子。

  “你打電話報警,招呼好孩子,我得去救人,樓里還有很多人。”王鋒安頓好妻子潘品后,便轉身第二次沖入火海。這一次,挽救了住在一樓東間的兩名學生和一名托教老師的生命。

  此時,樓內已火光沖天,還不時響起爆炸聲。“里面還有人,我還要去救人。”說完這句話,他第三次沖入火海。

  這一次,他挨門挨戶敲門示警。鄰居聽到咚咚的敲門聲,趕忙起床逃生。樓里二十多個人得救了,而原本是第一個逃出去的王鋒,第三次從火海中出來時,已被燒成了“炭人”,全身烏黑,神志已經不清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邊跑邊喊,奔走呼號。住處巷口五六十米的路上,留下了王鋒帶血的腳印。

  整棟樓的`鄰居無一傷亡,但王鋒全身的燒傷總面積達到98%,命懸一線。

  雖經多方救治,但因嚴重感染,在頑強堅持了136天后,王鋒于10月1日因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

  英雄王鋒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是對他英勇事跡的高度認可。

  如今,王鋒事跡已在全國發酵,關于他事跡的電影也感動了無數觀眾。

  就像“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王鋒的頒獎詞寫的一樣,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7

  戍邊50年魏德友功勛科學家孫家棟工農紅軍王定國大學生村官秦玥飛火海救人英雄王鋒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量子通訊科研帶頭人潘建偉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兒童孤獨癥機構創辦人田惠萍昆明愛心食堂創辦人王蘭蘭,焦裕祿阿布列林四川愛心醫生梁益建大國工匠李萬君

  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

  航海家郭川

  抗癌女護士王威尋親大姐呂順芳

  維和士兵申亮亮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寧波守塔人一家五代守塔百年

  申亮亮,29歲,生前系中國駐馬里共和國維和工兵分隊戰士。

  6月1日,中國駐馬里共和國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一輛載有5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駛入申亮亮所在維和部隊的營區。當時,正負責營區2號崗哨警戒執勤任務的申亮亮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引導后方部隊隱蔽。在汽車側翻時,他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因為他的及時處置,500多公斤的炸藥襲擊,只一人犧牲。

  這一人的犧牲把一位農村母親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悲傷得無法站立,坐著輪椅到機場迎接兒子的遺體回國。追悼會上,哭成淚人的楊秋花在多人攙扶下走到兒子的靈柩前,擺上一支白花,用河南鄉音大聲而顫抖地說:“我的兒子,你為國爭光了,我謝謝你!”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8

  張超,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事故發生后,張超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團長張葉一直陪在他身邊,清楚記得張超說的最后一句話:“團長,我還能不能飛”。

  張超走了,留下剛剛滿兩歲的女兒和妻子,帶著深深的遺憾走了,再有半個月就要著艦飛行了,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面對張超,《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時文潮說,我們必須牢記每一位軍人的犧牲,都是在為國家換來更多的安寧和幸福。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9

  魚兒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你的懷抱中;水對魚兒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目中。魚兒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愛;大海學會了感恩,才會懂得魚兒的深情。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這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斷回蕩,呆望遠處,不禁讓我想起了《感動中國》節目,令我充滿無暇的聯想和深思。

  在此次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見義勇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11月,方俊明終于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而這些年,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并將當時尚未滿周歲的孫女拉扯養大。為兒無私奉獻。

  也許,有人認為,方俊明很傻,為何救人沒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煩,活受罪。而我卻不那么認為,因為在他心中做這件事也會有自己的理由,那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在漫長的歲月中飽受委屈。面對家人,卻不愿拖累,結束生命卻終應無果,他不后悔那次行動,即使不是這樣,如果當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見死不救,這是否有唯呢?生命寶貴,也只有一次,歷盡艱辛,這一切都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恒定不變的價值。在他背后他承擔了許多,也許不為人知,可是誰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卻又無能為力。

  其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10

  展示“傷疤”,激勵學生相信夢想,劉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學”的舉動被媒體廣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成為流傳廣泛的動人故事。

  從1998年到,從10歲到20歲,從初中到大學,從貴州望謨到山東臨沂……10年時間,劉秀祥一邊艱難求學,一邊不離不棄地照顧母親。

  而支撐他從苦難中一步步“熬”出來的力量,是“夢想”。

  “母親就是我的夢想。一直以來,我都想把母親的病治好。”劉秀祥說,一定要相信夢想。正是這個執念,支撐他跌倒了爬起來,遇到委屈咬牙挨過去。

  其實,從內心深處,青少年時代是劉秀祥不太愿意回憶的時光。父親早逝,母親患病,家庭一貧如洗,年幼的劉秀祥肩負起整個家的重擔。他的中學、大學時光,都擔負著照顧母親的責任。

  “其實誰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傷疤掏出來給別人看。”劉秀祥說。

  可是,每次演講他都會說到自己的經歷,以激勵他人。“只要能夠幫助一個孩子轉變思想,讓他們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義的。”

  “劉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他的演講讓我明白,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蕭雅迪是劉秀祥的學生,也是他的眾多“粉絲”之一。

  “無論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對,要始終相信奮斗的力量。”劉秀祥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都寫在他那張樸實的臉上,更濃縮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課里。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9

  骨科碩士、神經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骨科主任,這是梁益建的真實身份,然而,讓他感到最親切的稱謂,卻是來自患者的一聲“梁爸爸”。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精湛的醫術拯救了上千人的生命……這是梁益建作為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最真實的寫照。對于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梁益建顯得有些低調:“我就是個給病人看病的普通小醫生。

  梁益建:“我只是個小醫生”

  在醫院骨科大夫們眼中,梁益建是個精力充沛的人。這個留利落平頭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雙泛黃的運動鞋,疾走于病房、醫生辦公室、手術室之間,并不高的個頭一轉身便找不見人。病房里的患者們覺得,梁益建是個和緩平靜的人。調整牽引支架時,他手拿10號扳手,弓著身子不緊不慢地調整每一顆可能影響角度的螺絲釘,平均每個人的調整時間30分鐘。面對媒體的采訪,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鏡,用沙啞的聲音說了一句:“我只是個小醫生。”

  在住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側彎130°以上、四處求醫無門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變的不僅是人的`外形,與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臟衰竭,不斷侵蝕著人的生命。面對患者,梁益建的話大辯若訥,“我治得好”,這四個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聽來,有若天籟,意味著一線生機。

  三醫院1號住院樓2樓,帶著脊柱牽引支架的于建紅,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轉角通往醫生辦公室的小平臺上,靜靜地呼、吸。病區的空氣混雜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種藥味,并不算清新,他卻視為珍寶。

  幾個多月前,一輛小汽車飛馳在河北滄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紅癱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車后座,大口地吸著氧氣,生命的氣息隨著時間流逝,似乎正一絲絲地沒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見。因為40年脊柱側彎而變形的胸腔,壓迫著于建紅肺部的呼吸空間,“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歲的父母、媳婦周大姐和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為了“活命”,從就出現呼吸困難的于建紅已經輾轉在河北、北京求醫2年,跑過很多家大醫院。“這是命運的事,回家好好休養”,醫生的這句話于建紅聽過很多遍。盡管呼吸對他來說越來越費勁,他一邊吸著氧氣一邊執拗地在網上搜索,不甘心地試圖叩開命運之門。當北京的一位醫生告訴他“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沒人敢收你了”時,他連發短信的力氣都沒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紅的愛人周大姐試探著向梁益建的手機發了一條短信咨詢,立即收到了回復。8月7日,于建紅最新的血氣分析數據被一一發到梁益建的手機上,“我的氧分壓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壓低于60mmHg,已經意味著呼吸衰竭。緊緊捏著手機的周大姐,反復翻著手機,一條短信點亮了屏幕,這是于建紅期盼了2年的回復——“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點從滄州出發,一天之后,已經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紅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立即進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紅情況好轉,進入普通病房。“奔著活命而來”的于建紅,“活命”幾率正在呈幾何級數增加,“現在上下樓梯都沒問題,聊天更是沒有問題”。

  梁益建:“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于建紅和病友們互相打氣時,常常會聊到一個已經出院的老病友——今年34歲、重慶壁山小伙子肖強。肖強的脊柱曾有三個嚴重畸形:嚴重脊柱后凸畸形、嚴重側彎畸形、嚴重脊柱旋轉扭曲畸形。X光片上,他的脊柱向右側彎達到了190度,被媒體稱為世界罕見。肖強也和很多病友一樣,因為脊柱畸形,他的肺部、心臟等臟器已經受到嚴重積壓,呼吸越來越困難。如果再得不到治療,他最終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

  從起,肖強在全國各地奔走尋找獲救的希望,走遍了國內知名醫院,拜訪了國內幾乎所有知名的脊柱專家,“在北京求治時,為了節約錢,晚上我就直接睡在門診大廳里。”然而,跑遍了國內多家大醫院,肖強都被拒絕。在北京某醫院,肖強曾住院15天,最后專家仍告訴他無法手術,世界上尚未有成功案例。經過努力尋找,3月27日,沒有放棄的肖強找到了梁益建。

  4月9日進行了第一次手術,7月進行胸廓成形手術,3月進行脊柱矯形手術,9月出院……如今,肖強仍把每一次治療節點記得清清楚楚,他說這對自己非常重要。距離出院已經一年有余,肖強除不能彎腰外,生活與普通人無異,此前出現的腰疼、呼吸疼等問題也在逐漸減輕甚至消失。就在去年10月21日,肖強的女兒出生了,他特意撥通了梁益建的電話報喜。

  在“我能治”幾個字之中,有患者重獲新生的喜悅,也有不為人知的風險。國際脊柱側彎學會委員(SRSmember)陶惠人說,脊柱側彎手術,醫生需要承擔病人癱瘓、出現呼吸問題等風險,“脊柱側彎手術是骨科手術中風險最大的,在醫學范疇內,手術出血超過兩三千毫升的,目前就是脊柱側彎手術及肝腎移植手術。”梁益建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每天手術都很難,就像在青藏線的懸崖邊開車”,但他又將話鋒一轉,“我不收這些病人,誰收?”

  據公開報道,至今,由梁益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術已經超過千例。另據西南交通大學附屬醫院統計,至間,梁益建在該院治療的脊柱畸形患者達507名,其中,417人已術后出院,余下90人目前正在接受治療。

  智善公益基金會與全國20余家公立醫院具有合作關系,“三醫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有75%是北、上、廣大醫院告知無法手術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術難度高、風險大、治療時間長。”作為在全國范圍長期救助家庭貧困脊柱畸形青少年的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苗強說,“梁益建的勇氣來自于對醫學事業的敬重與執著。”苗強眼中的梁益建是位勇士,“勇于探索醫學高峰,挑戰高難度的手術”。

  據悉,梁益建在治療病例上已經囊括脊柱畸形的所有類型,突破了國際公認的極重度脊柱畸形手術三大禁區:極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2月,梁益建發表在國際脊柱頂級雜志《Spine》的一個病例,以“無一問題提出”狀態全文發表,打破了該雜志在審稿時會針對每篇__提約20個問題的慣例。

  在每一天不斷發生的工作細節中,梁益建的“勇氣”源自對己對人的“嚴格”。

  “嚴格”是對時間的管理。梁益建常常晚上7點之后帶著病人的片子回家研究,每天凌晨2點睡覺,而午夜12點之后是他的練拳時間。梁益建舉起右掌緩緩地在空中虛畫出一個圓,圓圈末了,化掌為拳,出拳帶風,“太極講定,定下心,才能在手術臺上處變不驚;太極健身,才能支撐七八個小時的手術。”早上7點半,梁益建又準時出現在辦公室。7點45分,當很多病人睡眼惺忪的時候,骨科醫生辦公室里已經熱鬧起來。36位醫生護士立定,骨科交班5分鐘后開始。

  根據醫院相關規定,各科室每日上班時間為上午8時。“梁主任每天早上7點30分就會抵達病區,醫生、護士也不好意思太晚。自然而然地,我們成了全院最早上班的科室。”包括護士長陳瀾在內,每日上午7時50分參加交班的醫生、護士超過30人。以30人每人每天多出10分鐘的工作時間計算,骨科的醫生護士每天共額外投入5小時為患者服務。醫生護士額外的時間投入,一年超過1000小時,相當于50天。每天,梁益建要巡房兩次,除了上午的常規巡房,手術后,他總要到病房走走才能安心。“我們做的手術太難,很多都是全國罕有的,現在的檢查手段有限,沒有經驗參考,有5%不可控的風險,要小心。”梁益建說。

  梁益建對醫生的嚴格要求在科室是出了名的。為治療脊柱畸形患者,骨科成立了多學科協作治療組,骨科、呼吸、神經等不同專業背景的醫生都是成員。人稱“大師兄”的胡正軍從就跟著梁益建學習,“主任要求我們晚上12點再睡覺,多一點時間看文獻。”被稱為“勞模”的汪飛,2年半前加入小組,家住醫院對面的他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當天有手術,晚上10點就會到骨科ICU轉一圈,看看做完手術病人的情況,然后發條短信給梁益建,“我不來看,主任也會來看。”

  “梁爸爸給我們重生,挺直脊梁實現夢想”

  “主任要求我們晚上12點再睡覺,多一點時間看文獻”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同時也是眾多醫務工作者的座右銘,放在梁益建身上十分妥帖。他對病人的愛心和同情心,理解和寬慰,有時比手術刀和藥物還更有效。

  上午9時,骨科醫生的大辦公室里,8個打著牽引支架的脊柱畸形患者沿著沙發邊依次站著。骨科的醫護人員給他們取了個“萌萌噠”的名字——“天線寶寶”。待梁益建從病區查完房,拿著盛滿扳手、螺母、螺帽等工具的紙盒子走進辦公室時,大家微笑著,眼神隨著梁益建的身形移動。來自云南的張映清排在隊首,梁益建從一堆螺母中挑出一把10號的扳手,開始擰動她身上固定支撐桿與頭盆環的螺母。張映清緊咬著牙關,緊繃著,盡量不讓身體發抖。她的頭部、腰部分別套著一個鋼環,用四根高過頭頂的支撐桿連接固定。通過頭盆環的牽引,讓彎曲的脊柱慢慢拉撐。為了將頭盆環固定在腦袋上,鋼環上的每根釘子都穿過了頭皮。

  梁益建迅速翻動著手腕,盡量讓擰動的速度變快。每調一顆,梁益建便后退半步,雙手插進白大褂的口袋,貓著腰,伸著脖子,觀察張映清的牽引架是否平衡。嘴里看似隨意地詢問著張映清的情況,“現在能爬幾樓了,心率要注意控制在140以下,每天兩個雞蛋吃沒有?”梁益建指了指張映清,面向辦公室里的其他病友,“她老公挺帥的。”張映清雙手攀著頭盆環,靦腆地笑了。

  私下里,常有“天線寶寶”喊梁益建“梁爸爸”。在梁益建的個人上,有一位哈爾濱脊柱側彎患者術后出院,發帖感謝梁益建,“您不僅是我們的主刀醫生更像是我們的爸爸……對于梁爸爸,醫生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治好更多人的信仰。梁爸爸給我們重生,挺直脊梁實現夢想……”病友圈內傳言,“梁爸爸”收了個病友做干女兒,讓好多病友羨慕。有人向梁益建求證,被直接駁回,“他們所有人都像我的孩子一樣。”平日里送些牛奶、雞蛋已是常事,梁益建還掏錢為他們辦迎新春聯歡會,專門請音樂老師教他們唱歌,每周兩次。

  8年多前,梁益建正是憑借一顆同情心,發現、治愈了職業生涯第一位脊柱畸形患者。

  2月,在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鹽源縣做醫療支援。在瀘沽湖畔的一家租車店遇到一個胸口近乎貼著大腿的人。他叫伍才林,坐在凳子上,只要一起身,頭就往下栽,脊柱嚴重畸形,走路時眼睛只看得到地面。梁益建眼里的伍才林保持著一種“很痛苦的姿勢”。當了多年骨科醫生,第一次見到“駝”得這么嚴重的患者。“一看就是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彎曲近120度。”梁益建圍著對方打量幾圈,說了句“我可以做手術讓你站起來”。

  見伍才林不相信,梁益建要來紙筆,邊畫邊講能讓他站起來的原理。磨了40分鐘,才讓伍才林看到挺起腰桿走路的希望。電話征得院長趙聰同意后,同年5月,梁益建將伍才林接到了成都。經過13個小時的手術,這個不到130公分、十多年沒躺著睡過覺的“駝背”平躺著被推出手術室,康復后身高達到178公分。伍才林給自己改名“伍才立”,銘記人生的轉折。他和弟弟拿出全部積蓄并貸款70萬元,在瀘沽湖草海修了一棟兩層的農家樂出租,當起了小老板。

  手術改變了伍才林的生活,也讓其他的脊柱畸形患者知道了“梁益建”。短時間內,全國各地脊柱畸形患者蜂擁而至。梁益建的職業生涯由此轉折,從一名普通骨科醫生轉而主攻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有90個“天線寶寶”正在接受牽引,等待手術,還有61個患者排隊等著入院。

  “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

  疼痛、掙扎以及起伏的希望是脊柱畸形患者再熟悉不過的。有人說,醫學是一種回應他人痛苦的努力,只有當醫生在某種程度上了解患者的經歷,治療才能在謙卑、信任和尊重中進行。在梁益建的帶動下,參與了解患者經歷的人并不局限于醫生,更包括了醫生的朋友、醫院、公益組織甚至患者自己。而治療的效果,也在這些成員的深度參與之下拓展延伸。

  26歲的女大學生王叢歌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和心臟病,側彎度數達到140度,身高僅有1.3米,手術費用需要16萬元。由于家庭困難,入院不久,有熱心病友告訴王叢歌:如果擔心手術費,可以向智善公益基金會申請幫助。這是入住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脊柱畸形病人都知道的信息,也是老病友必向新病友傳達的信息。原來,為了給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及其團隊從開始與智善公益基金會展開了合作。

  智善公益基金會于10月在民政部登記設立,截至10月27日的數據顯示,該基金會已向全國各地960位家庭貧困的脊柱畸形患者捐贈手術費2899.4萬元。根據智善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苗強的介紹,目前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就診的90名脊柱側彎患者中,智善公益基金會的捐助比例達95%以上。11月至今,基金會已累計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共149名患者提供捐助,捐助金額達558.8萬元人民幣。此外,基金會目前已確定對30名未入院的病患提供捐助。為什么將如此大比例的捐助投向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除了基于醫院收治的大多是重度脊柱畸形患者這一背景外,事實上苗強更愿意分享一個故事。

  11月,為了讓更多脊柱畸形患者獲得實際幫助,苗強曾挨家拜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有條件進行脊柱矯形手術的醫院,并建立聯系。與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建立聯系后,苗強每年會到成都三四次,與病友待在一起。晚上,他常看到梁益建與病友聊天,“哪有一個醫生,做了一天手術下來還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病友叫他‘梁爸爸’,沒有發自內心的崇敬是叫不出來‘爸爸’這兩個字的。”苗強所見,梁益建對患者極為照顧,苦、痛、希望交織著的病房里,醫生與病人、病人與病人之間變成了好朋友。

  如今,十多年沒躺著睡過覺的伍才林,不僅挺直了脊梁看見瀘沽湖的藍天白云,還跟家人蓋了二層農家樂當起老板;脊柱彎曲達153°的小伙子劉仁富順利完成了手術,開始在資陽學習理發;曾經呼吸困難多次經歷搶救的肖強,如今也已成家并有了可愛的女兒……自稱為“小醫生”的梁益建曾說:“我的病人,首先要讓他們活下去。”在他的救治下,這些曾被告知“無法治愈”的脊柱畸形患者“活了”;在他的帶動下,更多人的力量匯聚成愛的洪流,讓脊柱畸形患者不僅“活了”,還能擁抱人生未來的更多精彩。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11

  每次寒假結束都會在學校里觀看《感動中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個個的感動的品質,讓我感動。也讓我們熱淚盈眶!

  十位品質鮮明的人物,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為祖國,為人民,扶助貧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點,遇到危險也讓我們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繼才,他來到了荒涼的孤島,沒有電沒有水,他還孤島上插了一片國旗,國歌再次響起,他和的妻子嚴肅的神情剛勁有力的身軀,他們看著祖國的國旗冉冉升起,他說:“這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就要有人來守護!”在這個荒島,就像貧困上區,甚至比貧困山區更要貧困,只有他們可以慢慢的改造讓這里變得好起來。那時候連一棵樹都種植不了,經過他們的堅持不懈,3年后終于種植了一個棵樹,一個個綻放了鮮艷的花朵,整個島都是一片綠色。而因為天氣情況王繼才和妻子滿身都是疹子,妻子讓他回城看病,而換來了一句:“沒事”,7月27日,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歲。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來完成丈夫的心愿!一共守護了32年,從這段視頻中他最遺憾的就是錯過了大女兒的婚禮和母親的大壽,還有父親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時候,我的眼睛頓時濕潤了,是啊!也是有這樣無畏的人在這里堅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會錯過大女兒的婚禮,母親的大壽和父親的'逝世!為什么呢!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家園!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了,我們六年級上冊學的《彩色的翅膀》也寫了戰士們保護海島,熱愛海島等精神,我想就是這種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強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實驗成功!

  是啊!就是這樣的堅持不懈,才能收獲最后的成功。田老師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懶惰的人能成功,能擁有現在的美好!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材料04-25

感動中國人物蘇炳添先進事跡材料12-23

感動人物事跡材料11-06

感動中國劉秀祥人物事跡10-11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07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事跡材料12-03

感動中國人物聶海勝光榮事跡10-13

2021感動中國先進人物聶海勝事跡10-13

感動中國人物劉秀祥事跡11-08

感動中國人物先進事跡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