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安徽農學通報,AnhuiAgri1Sci1Bull12007,13(17):51-5351
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趙不凋 劉柏朱 盧曉芳 李 大 唐 海 彭懿明
1
2
2
3
4
1
(1大連民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2湖南安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安仁 423606;
3 大理州城鄉規劃設計院,云南大理 671000;4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
摘 要:本文簡要地概括和總結了水體富營養化的定義、形成和評價,歸納了富營養化對水質和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最后闡述了富營養化問題的防治辦法。關鍵詞:水體富營養化;危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X5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77312007)--Formation,HazardandPreventionofi1224
ZhaoBudiaoLiuBaizhuLuXiaofangi (1CollegeofLifeScience,DalianNationali2tiesUniversity,Dalian,116600;2PeoppofAnrenCounty,Hunan,423606;3DaliUrban&RuralPlanningandDesignIandTechnologyCollage,Wuhu241000)Abstract:Thefonofwaterseutrophicationweregeneralizedinthispaper.Theinfluenceandhazardofwatersonwaterqualityandenvironmentwerediscussed.Preventionandcuremethodswerealsore2presentedattheofthispaper.
Keywords:waterseutrophication;hazard;preventionandcure
1 概述
[1-5]
自養型生物(如藻類和一些光合細菌)能利用無機鹽類制造有機質。自然水體中的P和N(尤其是P)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數量的控制因子。生活污水、工業(如化肥和食品等)廢水及農田排水中都含大量N、P及其它無機鹽。納入這些污水后,水體中營養物增多,促進了大型綠色植物和微型藻類的旺盛生長。藻類生長周期短,在適宜條件下易大量繁殖。活藻主要分布于水表紅色顫藻的出現是富營養化的征兆。隨著水體富營養化的發展,藻類個體數量速增,種類漸減,水體由以硅藻和綠藻為主發展到以藍藻為主。死亡的水生生物被好氧微生物耗氧分解;或被厭氧微生物分解;同時湖泊漸淺,直至成為沼澤。富營養化狀態一旦形成,水體中營養物被水生生物吸收為機體組成部分;在水生生物死亡后的腐爛過程中,營養物又釋放入水中,再次被生物利用;如此形成循環。因此,已經富營養化的水體,即使完全切斷外界營養物來源,在短期內很難得到自凈和恢復。
212 富營養化程度的評價 富營養化指標多種多樣,可
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急
劇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水體的N和P受納量(包括未經處理的和經過處理的各行各業的污水,如醫院污水中攜帶的氮和磷負荷)大大增加,湖泊等水體富營養化進程加快。富營養化不僅使水體喪失應有功能,且使水體生態環境向不利于人類的方向演變,最終影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因而富營養化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了國家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
富營養化一詞源于希臘,指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封閉、半封閉性水體及某些滯留河流(水流速度小于1m/min)水體由于氮(N)和磷(P)等營養素的富集,導致某些特征藻類(如藍綠藻)和其它水生植物異常繁殖、異養微生物代謝頻繁、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質惡化、水味發腥變臭,最終破壞湖泊生態系統。
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面呈藍、紅、棕或乳白色等,取決于占優勢的浮游生物的顏色,此現象在江河湖泊中稱“水華”,在海洋中稱“赤潮”。
湖泊環境的富營養化水平可分為7種:貧營養、較低程度的中營養、中營養、較高程度的中營養、富營養、超富營養和極端超富營養。
化學和生物學3種指標。主要的評價指標有:水域中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之比;藻類生產潛在能力;光合作用產氧能力(即水中原初產量);指示植物
(藍藻);底層溶解氧(DO)濃度;原始生產者現存量;葉綠
2 富營養化的形成與評價
211 富營養化的形成 在自然條件下,湖泊會從貧營養
素a量;;水中CO2利用速度;水體中N和P濃度。由于富營養化現象非常復雜,必須綜合考慮這些指標才能較準確地判斷水體的富營養化狀態。目前常用的判斷水體富營養化的指標為:N含量大于012mg/L,P含量大于0101mg/L,5日生化需氧量(BOD5)含量大于10mg/L,
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但此過程非常緩慢,有的耗時上萬年。人為排放含營養物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可在短期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
作者簡介:趙不凋(1960-),男,碩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
收稿日期:2007-08-15
52
pH值為7-淡水中細菌總數超過10萬個l以及葉綠看,此為徹底控制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優先考慮措施。控制外源性營養物可的主要措施如下:
41111 根據水環境的功能制訂營養物排放濃度標準 確
μg/L素a含量大于10
[5,6]
。就淡水水體的富營養化而言,
P的影響比N的影響可能更重要,由于藻類可利用的N量
遠大于可利用的P量,因此P常被作為富營養化的限制因子。因為水中N的缺乏可以由固氮微生物(某些固氮細菌和藍藻)來加以補充,有估計表明,一些湖泊中固定大氣中的N量可達到湖泊需N量的50%
[1,5,7,8]
定某一湖泊水體的主要功能后,此功能要求制訂相應的N和P允許排放濃度標準;限制可能排入水體的物質種類和數量。實施對象為對湖泊富營養化有重要貢獻的湖周敏感帶(100m之內)的點源(如學校、賓館和醫院等)。
41112 根據水環境的P容量實施總量控制 在水環境P
。
3 富營養化的危害
311 水味變腥發臭 富營養水體中藻類多,有些能散發
容量測算的基礎上制訂總量控制辦法:P排放量的逐年削減和排放P量的分配。:就,P,5%-12%的磷酸鹽
腥臭味,這種腥臭向水體四周的空氣擴散,降低周圍人們的生活質量。
312 水體透明度降低 富營養水體中生長著以藍藻和綠
藻為優勢種的大量水藻。這些水藻浮于水表,形成“綠色浮渣”,水質變渾,透明度降低,僅有012m。
313 深水層的DO降低,P外源的重要部分,因此,需采用P含量,推廣使用無P洗衣粉
[9]
。對違反總量控制計劃規定的單位,應采取
第一文庫網 相應的約束措施,如加倍收費或罰款等。
41113 實施截污工程 截斷向湖泊水體排放營養物的
化碳充分,2,因此淺水層的DO充足。但深水層的DO,因為:(1)水表的密集藻層使陽光難以到達深層,且藻類吸收陽光,所以深水層的光合作用明顯變弱,DO的來源減少。(2)死藻沉于湖底被分解,大量消耗深水層的DO。
314 有毒物質的釋放 某些藻類(如藍藻中的絲狀藻類-微囊藻屬,魚腥藻屬和束絲藻屬;海生腰鞭毛目生物)能
源,是控制某些湖泊水體富營養化的關鍵措施。實施截污工程,是較高的一次性投資,但此后可從根本上消除水體富營化的主要人為外源性污染源,為水質改善提供基本條件。因此,長遠看來這種投資是必須的。
41114 合理規劃作用土地和科學施肥 合理規劃利用土
地,最大限度地防止土壤侵蝕、水土流失與肥料流失,減少被地表徑流(暴雨或融雪)帶走的N和P。
推廣科學施肥,調整肥料結構,在確保產量的前提下盡量少施肥,在臨湖區減少乃至限制磷肥的使用。
41115 控制畜禽糞便污染 集中收集飼養場的畜禽糞便
分泌、釋放有毒物質,有毒物質進入水體后,若被人或牲畜飲用,可引起人畜致病。
315 影響供水水質并增加凈水成本 湖泊常為飲用水和
工業用水的水源,其富營養化后,凈水廠會出現一系列問題。(1)在藻類增殖旺期,過量藻類會堵塞水泵和管道。
(2)富營養水體因缺氧而產生硫化氫、甲烷和氨等有毒有
用于堆肥、發酵產沼等也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41116 去除污水中的營養物 城鄉生活污水及某些工業
害氣體,水藻產生有毒物質。這降低了凈水廠的產水率,增加了凈水技術難度和成本。
316 水生生態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湖泊中各種生物處于
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N和P,這些廢水經過傳統二級處理工藝處理后的出水中尚含有一定濃度的N和P。已有的二級處理廠的出水需要采取深度處理,如可采用人工濕地工藝等。也可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高效的脫N除P工藝)和物化處理方法(鐵鹽凝聚沉降法、鋁離子交換法和石灰凝聚與氨氣提法)對二級處理工藝加以改進。農業污水分散,難以集中收集,通常不用傳統二級污水處理廠,而采用分散處理系統,如人工濕地技術等,加以有效處理。
41117 保護和恢復湖濱帶 湖濱帶連接陸地與水面,動
[10]
相對平衡狀態,存在大量的獨立種,種間關系密切,各種的數量不多,但較穩定。水體富營養狀態時,水體的正常生態平衡被擾亂,生物種明顯減少,而存活生物的個體數劇增,這種物種演替降低了水生生物的穩定性和多樣性,導致湖泊生態平衡的破壞
[5]
。、土壤凈化槽技術
4 水體富營養化防治
富營養化防治是十分復雜而又耗資巨大的難題,因為:(1)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N、P營養元素的來源有天然源和人為源、外源和內源以及點源和非點源之分。(2)營養物去除難,至今無單一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措施能徹底去除污水中的N和P,投資通常較高的常規二級生化處理法只能去除30-50%的N和P。富營養化控制對策中的原則和可供選擇的方法主要如下:
411 控制外源性營養物輸入 多數水體富營養化主要由
植物微生物種類多,是保持湖泊生態平衡的核心地帶。過去為擴大種植面積,湖邊大片濕地被破壞,湖周污水及泥沙直接入湖,對湖泊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需要在保護現有湖濱帶的基礎上把湖邊私有耕地恢復為湖濱帶,能減少因為沖刷等作用而導致污染物入湖。
412 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負荷
41211 生物方法 (1)種植水生植物。生物方法是指利
外界輸入的營養物的富集造成;若減少或截斷外部輸入的營養物,就使水體失去了營養物富集的可能性,從長遠來
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N和P進行代謝活動這一自然過程來實現去除水體中N和P的方法,具有投資省,利于建立
53
合理的水生生態循環的優點。在淺水型富營養湖泊,通常種植蓮藕、蒲草、茭草和蘆葦等高等植物,N和P隨著被收割的水生植物部分一起離開水體。此法適于富含營養物的底泥的淺水湖泊,是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明顯的可行措施。水生高等植物與同為初級生產者的藻類競爭營養、光照和生長空間等生態資源,所以水生植被組建及其恢復,對于富營養化水體的生態修復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1]
水湖泊和水庫。通過曝氣帶動水流,促進不同層次的水流交換將水表藻類帶入無光區,而且將藻類擴散。
(5)密封湖底。此方法引入一種物理屏障,因此抑制
了營養物從某一部分到另一部分的轉移;降低了沉積對于營養物轉移到湖水中的貢獻。
(6)機械收藻。此方法通過收藻船等設置直接從水
體中將藻類帶出水體,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收藻船的動力問題需要解決,國內尚無大型收藻設施。
41213 化學方法 (1)對溶解性營養物如正磷酸鹽等,采
。(2)放養魚類。利用魚類的食性不同,放養食用浮
游藻類的魚種來去除湖泊的N和P,既促進漁業生產,又凈化水質。是一項化“害”為利的有效措施。在富營養化水系利用初級產物豐富的特點,適當放養鰱魚和鳙魚,根據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鳙魚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的特點,進行合理搭配,可期有效控制城市水體富營養化。可向富營養化水體的底泥中投放田螺、底泥中的有機質和營養鹽
[3]
用鈍化技術
[12]
,沉降。(2),用殺藻劑將其殺死。,應及時打撈死藻,,沉降藻類腐爛分解釋放出的磷其他方法:如采用木炭吸附藻毒素、采用麥稈控制藻類。
參考文獻
[1]金相燦等1中國湖泊環境(第三冊)[M]1海洋出版社,
19951283-317
[2]劉春光,王雯,莊源益1湖泊富營養化控制理論與技術1干旱環
。(3)殖藻類,并加以采收利用;藻類的毒性代總之,生物治理措施的效果不如截污工程控制外源性營養物那么明顯和直接,但它是截污和引污工程不能替代的去除湖泊內源營養物負荷的有效措施,值得提倡。
41212 物理方法
(1)注水和換水。①注水方案是用P和N濃度低的
境監測,2004,18(1):16-19
[3]齊孟文,劉鳳娟1城市水體富營養化的生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1
環境科學動態,2004(1):44-46
[4]Fu-LiuXu,ShuTao,R1W1Dawson,etal1AGIS-basedmethod
oflakeeutrophicationassessment,(144):231-244
[5]翁酥穎,戚蓓靜,史家 ,等1環境微生物學1科學出版社,
1985:134-146
[6]陳水勇,吳振明,俞偉波,等1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EcologicalModelling2001
水注入湖泊,稀釋營養物的濃度,從而有助于控制水華,提高水體透明度,但營養物絕對量未減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②換水方案適用于臨江湖泊,以江水(流動的貧營養水)取代湖水(停滯的富營養水)。
(2)增加水深。通過水庫充水,在較深的區域截留營
養物,可避免水華問題。
(3)污染底泥疏浚。適合于富含營養物底泥的水體
1環境科學與技術,1999(2):11-15
[7]J1A1W1Paul,I1L1Eunice1Agriculturalnutrientinputstorivers
andgroundwatersintheUK:policy,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researchneeds,The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02:9-24
[8]顧宗濂1中國富營養化湖泊的生物修復1農村生態環境,2002,
18(1):42-45
[9]宋志偉,何緒文,李發生,等1上海市水體富營養化及洗滌劑中
的水質改善,注意合理確定挖掘深度和挖掘地點。①因為水體深層底泥中的可溶性磷和氮可能高于表層底泥,挖掘不當會使底泥中釋放更多的P和N;所以需事先弄清底泥營養物的縱向剖面形態分布。但從總體和長遠觀點來看,它減少了已積累在表層底泥中的TN和TP量,減少甚至消除潛在內部污染源。而且挖掘底泥可增加水體的水深和水體環境容量,最終降低湖泊水體營養負荷。②應認真調查研究底泥沉積情況,包括底泥特征以及沉積物的區域分布等,準確地選擇挖掘地點。
(4)曝氣技術。①深層曝氣技術:適用于湖水較深而
磷的影響研究1中國環境監測,2003,19(5):12-15
[10]盧少勇,張彭義,余剛,等1人工濕地處理農業徑流的研究進展
1生態學報12007
[11]王海珍,陳德輝,王全喜等1水生植被對富營養化湖泊生態恢
復的作用1自然雜志,2002,24(1):33-36
[12]盧少勇,金相燦,胡小貞,等1擾動對水/沉積物系統中磷釋放
出現厭氧層的水體。磷易在厭氧條件下從底泥中釋放出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人為湖底深層曝氣充氧,使水與底泥面之間不出現厭氧層,有利于抑制底泥的磷釋放,改善水質。②揚水筒曝氣技術:尤其適應于水深、大的水體,深
(上接56頁)[6]MgetteWL.Monotoring.In:RitterWF,Shirmo2
hammadiA.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London:LEW2ISPublishers,2000:205-328
及磷形態的影響研究1中國環境科學12007,27(4)
(曹阿翔編,張琪琪校)
[7]李玉浸主編.集約化農業的環境問題與對策.中國農業科技出版
社,2001,北京
(曹阿翔編,方婷校)
【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相關文章:
水體的富營養化及其防治04-29
水體富營養化的產生和應對05-02
淺談富營養化水體的藻華防治方法04-25
利用水動力條件防治水體富營養化04-28
巢湖西半湖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狀況及防治對策05-02
淺議沙塵暴的形成和危害04-27
水體富營養化的預防及治理辦法05-02
水產養殖對水體富營養化的影響05-02
淺談水體的污染與防治05-02
太湖水體富營養化的植物修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