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操作工藝
(1)灌注水下混凝土時的混凝土拌合物供應能力,應滿足樁孔在規定時間內灌注完畢,混凝土灌注時間不得長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時間。
(2)混凝土運輸宜選用混凝土泵或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在運距小第一文庫網于200m時,可采用機動翻斗車或其他嚴密、不漏漿、不吸水、便于裝卸的工具運輸,需保證混凝土不離析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動性。
(3)灌注水下混凝土一般采用鋼制導管回頂法施工,導管內徑為200~250mm,視樁徑大小而定,壁厚不小于3mm;直徑制作偏差不應超過2mm;導管接口之間采用絲扣或法蘭連接,連接時必須加墊密封圈或橡膠墊,并上緊絲扣或螺栓。導管使用前應進行水密承壓和接頭抗拉試驗(試水壓力一般為0.6~1.0MPa),確保導管口密封性。導管安放前應計算孔深和導管的總長度,第一節導管的長度一般為4~6m,標準節一般為2~3m,在上部可放置2~3根0.5~1.0的短節,用于調節導管的總長度。導管安放時應保證導管在孔中的位置居中,防止碰撞鋼筋骨架。
(4)水下混凝土配置
1)水下混凝土必須具備良好的和易性,在運輸和
保持足夠的流動性。配合比應通過試驗,坍落度宜為180~220mm。
2)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并宜采用中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徑應
3)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當摻有適宜數量的減水緩凝劑或粉煤灰時,可不下于300 kg/m。
4)混凝土中應加入適宜數量的緩凝劑,使混凝土的初凝是時間長于整根樁的灌注時間。
5)首批灌注混凝土數量的要求:
首批灌注混凝土數量應能滿足導管埋入混凝土中0.8m以上。
所需混凝土數量可參下式計算:
V≥πR(H1+H2)+πrh1 (13-1) 式中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數量(m3); R—樁孔半徑(m)
H1—樁孔底至導管底端間距,一般為0.3~0.5m;
H2—導管初次埋置深度,不小于0.8m r—導管半徑(m)
h1—樁孔內混凝土達到埋置深度H2時,導管內混凝土柱平衡導223
m。混凝土灌注時,可在導管頂部
放置混凝土漏斗,其容積大于首批灌注混凝土數量,確保導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
(6)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術要求
1)混凝土開始灌注時,漏斗下的封水塞可采用預制混凝塞、木塞或充氣球膽。
2)混凝土至灌注地點時,應檢查其均勻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應進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時不得使用。
3)第二次清孔完畢,檢查合格后應立即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其時間間隔不宜大于30min。
4)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應連續灌注,嚴禁中途停止。
5)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測探井孔內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時地調整導管埋深,導管埋深宜控制在2~6m。嚴禁導管提出混凝土面,應有專人測量導管埋深及管內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
6)在灌注過程中,應時刻注意觀測孔內泥漿返出情況,傾聽導管內混凝土下落聲音,如有異常必須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7)在灌注過程中宜使導管在一定范圍內上下竄
8)為防止鋼筋籠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籠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關注速度,當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鋼筋籠底部2m以上,即可恢復正常灌注速度。
【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相關文章:
超聲法檢測鉆孔灌注樁混凝土灌注質量04-26
混凝土灌注樁質量檢查與判定04-30
鉆孔灌注混凝土樁后注漿技術的應用04-30
橋梁樁基澆筑水下混凝土常見事故及處理04-30
淺談鋼圍堰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技術04-30
淺談混凝土灌注樁打樁機鉆頭的打撈04-26
灞河特大橋拱肋混凝土灌注的施工控制04-27
灌注樁混凝土摻加粉煤灰的設計及應用04-27
水下反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