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 篇1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習過有關機械能的基本概念,對“機械能”并不算陌生,接受起來相對輕松。通過前幾節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對“機械能”這一概念較初中有了更深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習機械能守恒定律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能初步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并能用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機械能守恒條件的判定、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是教學的重點。運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答相關的問題,這一內容在整個高中力學中又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物理學理論和應用方面十分重要,不同運動形式的轉化和守恒的思想能指引我們揭露自然規律、取得豐碩成果。但這種思想和有關的概念、規律,由于其抽象性強,學生不易理解、掌握。學生要真正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還是很困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教材上通過多個具體實例,先猜測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的關系,引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條件的探究,聯系重力勢能和重力做功及彈性勢能與彈力做功的關系的學習,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計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結論,并通過應用使學生領會定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優越性。在教學設計時,力圖通過生活實例和物理實驗,展示相關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過建立物理模型,由淺入深進行探究,讓學生領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并通過規律應用鞏固知識,體會物理規律對生活實踐的作用。
②采用節水灌溉技術:以色列主要推廣了噴灌和滴灌技術,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資源,實現了在荒漠上發展灌溉農業,舉世矚目。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主體,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節課我選用下面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依據
注重了機械能守恒定律得出的過程和基本的應用,一些變形的公式表達形式和應用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其深刻的內涵放到了下一課時講,這樣面向了全體學生,降低了教學起點,我覺得這也符合新課標的精神和要求。
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和學生的特點以及高中新課程的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終身發展需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展性、和諧性)和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特制定教學目標。:為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引進一批優秀大學畢業生,優化北部新區教師隊伍結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北部新區師資隊伍實際,擬面向部分重點院校公開擇優招聘20xx年免費師范畢業生。為確保此次招聘公開、公平、公正進行,特制定本簡章。
(三)教學目標
教師邊講解邊說明:先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機械能。
(2)知道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3)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兩個小實驗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4)掌握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5)學會在具體問題中,能判定機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機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6)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在具體的問題中判定物體的機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分析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材選取兩體問題中的碰撞模型,依據牛頓第二定律及動量定理導出了動量守恒定律的一維表達式,再將結論拓展為多個物體、兩維情況,較全面地介紹了動量守恒定律及其適用范圍,它不僅和牛頓第二定律一樣適用于宏觀低速系統,也適用于牛頓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宏觀高速系統及微觀系統,教材還詳盡介紹了動量守恒的條件,提出在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系統的動量保持不變。
20xx年北京高考生物復習模擬試題20xx年北京高考地理復習模擬試題、推薦閱讀20xx全國各地高考報名時間匯總志愿填報匯總全國各地高考報名人數排行榜(2008—2012)20xx二輪備考方案匯總春節過后進入第一階段“考試季。
(1)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并利用已有知識探索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教師總結:在欣賞藝術作品時,要打破美術神秘的觀念,我們要認識到,任何藝術家的創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達了藝術家的某種意圖,這種意圖可能是針對現實的,也可能是針對藝術的。總之,它們都與藝術家所生存的社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關系。
(2)通過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如:觀察、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能量守恒的教學,使學生樹立科學觀點,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并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 篇2
本節課時物理規律的教學,新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物理概念的和規律的教學,同時還要加`強能力的培養。因此這節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規律,還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但也要注意防止把方法和能力當成新的知識向學生灌輸。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點
從前后聯系來看,這節課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對功能關系的進一步認識;在理論推導的過程中,有利于強化學生對動能訂立的理解;從思維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學生建立守恒的觀念,為今后學習動量守恒、電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材這樣的安排,較好的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使學生明白,物理規律不僅可以直接由實驗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規律從理論上導出。
2、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理解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在具體問題中能判斷機械能守恒的`條件。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從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來解釋物理現象,并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
在歸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條件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信心以及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點
通過嚴密的理論推導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理性認識,正確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以及定律是否成立的判定條件。
4、教學難點
學生抽象思維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功、能等物理量理解不夠深刻,要從功能轉化關系理解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有一定難度。
二、說教法
本節主要采用講授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師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規律及適用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三、說方法
1、為適應高一學生的認識和思維發展水平,根據新課內容要求,創設“自由落體、平拋、沿斜面下滑”三個物理情境作為鋪墊,由易到難,引導學生進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完成認識上的飛躍。
2、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
在歸納機械能守恒定律的使用條件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能加以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
四、教學程序
分為引入、新課、聯系鞏固、作業四個步驟。
以生活中常見情境為例,讓學生分析動能、勢能的相互轉化,提出機械能如何變化的問題,順勢引入新課;
創設三個不同情境(同前),讓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在師生共同探討下得出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
以三個情境為例,讓學生自由討論定律成立的條件,教師進行適當引導,最后共同得到適用條件。
然后通過適當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對新學知識進行鞏固和加深理解。
五、研究性課題的提出
通過以下實例讓學生課后去進行探討
讓A球拉到相同高度,分析A到達右側所能到達的高度。
《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九節。本節主要內容為:學生利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紙帶,通過計算來驗證重錘在下落的過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本節課,可以升華學生對上節課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又可以為接下來學習動量守恒,電荷守恒等定律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本節課意義重大。
基于該節課的內容和新課改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會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掌握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實驗提高動手能力,協作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
通過對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實驗方案的設計與實驗數據的處理;難點是實驗誤差的分析。
二、說學情
該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以及條件,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會用打點計時器,具備一定的數據處理能力。但是,對于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實驗結果誤差的分析還有所欠缺,所以我在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三、說教法
在教學活動中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法即通過實驗學生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并結合討論法,讓學生在物理課上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四、說學法
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生不僅要學到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自己學習。所以在課堂上我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法來更好的掌握實驗探究的內容。
五、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前,復習導入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內容和表達式是什么,同時情景引入,播放田亮跳水視頻。十米跳臺跳水是種技術性極強的運動,如果不計空氣阻力,機械能是否守恒?通過問題創設,一方面可以明確本節課的實驗主題——機械能守恒,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有利于新課的教學。
環節二:新課講授
我將以啟發的方式提問學生讓學生思考:如果讓你來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你會怎么做?給出你的方案。再分組討論實驗方案,并讓各個小組選出代表以匯報的方式跟全班學生分享實驗方案。然后各小組對所有的實驗方案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再次讓各個小組選出代表以匯報的方式跟全班學生分享優缺點。在所有小組都匯報結束后,我做適當的總結。并引導學生確定最終的實驗方案——利用重物的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這樣設計課程,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里面來,更好地調動學習氛圍。符合新課改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探究學習。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實驗方案確定之后,我將提出第二個問題:實驗得到什么結果,可以證明機械能守恒嗎?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提問得到結論:在任意點上,重物的勢能和動能之和等于初始位置上重物的勢能。在解答了這個問題后,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如何計算在任意點上重物的動能。明確重物在任意位置的速度對與計算動能至關重要。分組實驗、采集數據。
根據討論結果,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實驗,完成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
得到方案:把紙帶和重物固定在一起下落,用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點,記錄下重物下落的高度,計算出對應的瞬時速度。然后,帶著學生一起通過公式的推導得到速度的測量公式:
即:做勻變速運動的紙帶上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這點前后相鄰兩點間的平均速度。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在分組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環節三:拓展鞏固
在此環節,我會結合書上的習題,讓學生通過做題的方式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環節四:課堂小結
高中物理注重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培養,思維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親手操作,參與實踐,是最直觀獲得知識的手段,也是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我會讓學生總結本次實驗課主要探究的內容。
環節五:布置作業
作業方面,形成實驗報告(必做的作業)
重新制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方案。(機動性作業)
《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 篇4
學習目標:
1、學會利用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2、進一步熟練掌握應用計時器打紙帶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
學習重點:
1、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和步驟。
2、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的注意事項。
學習難點: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的注意事項。
主要內容:
一、實驗原理
物體在自由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如果忽略空氣阻力,只有重力做功,物體的機械能守恒,重力勢能的減少等于動能的增加。設物體的質量為m,借助打點計時器打下紙帶,由紙帶測算出至某時刻下落的高度h及該時刻的瞬時速度v;進而求得重力勢能的減少量│△Ep│=mgh和動能的增加量△EK=1/2mv2;比較│△Ep│和△EK,若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相等,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
測定第n點的瞬時速度vn:依據"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用公式vn=(hn+1—hn—1)/2T計算(T為打下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
二、實驗器材
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交流電源,紙帶(復寫紙片),重物(帶紙帶夾子),導線,刻度尺,鐵架臺(帶夾子)。
三、實驗步驟
(1)按圖裝置固定好計時器,并用導線將計時器接到電壓合適的交流電源上(電火花計時器要接到220V交流電源上,電磁打點計時器要接到4V~6V的交流低壓電源上)。
(2)將紙帶的一端用小夾子固定在重物上,使另一端穿過計時器的限位孔,用手豎直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的地方。
(3)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
(4)換幾條紙帶,重做上面的實驗。
(5)從幾條打上了點的紙帶上挑選第一、二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且點跡清晰的紙帶進行測量。
(6)在挑選出的紙帶上,先記下打第一個點的位置0(或A),再任意選取幾個點1、2、3(或B、C、D)等,用刻度尺量出各點到0的距離h1、h2、h3等,如圖所示。
(7)用公式vn=(hn+1—hn—1)/2T計算出各點對應的瞬時速度v1、v2、v3等。
(8)計算出各點對應的勢能減少量mghn和動能的增加量1/2mvn2的值,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四、實驗記錄
五、實驗結論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重力勢能和動能可以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六、實驗注意事項
(1)計時器要豎直地架穩、放正。架穩就是要牢固、穩定。重物下落時它不振動;放正就是使上下兩個限位孔在同一豎直平面內一條豎直線上與紙帶運動方向相同,以減小紙帶運動時與限位孔的摩擦(可用手提住固定好重物的紙帶上端,上下拉動紙帶,尋找一個手感阻力最小的位置)。
(2)打點前的紙帶必須平直,不要卷曲,否則紙帶在下落時會卷到計時器的上邊緣上,從而增大了阻力,導致實驗誤差過大。
(3)接通電源前,提紙帶的手必須拿穩紙帶,并使紙帶保持豎直,然后接通電源,待計時器正常工作后,再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以保證第一個點跡是一個清晰的小點。
(4)對重物的要求:選用密度大、質量大些的物體,以減小運動中阻力的影響(使重力遠大于阻力)。
(5)紙帶的挑選:應挑選第一、二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且點跡清晰的紙帶進行測量。這是因為:本實驗的前提是在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情況下,通過研究重力勢能的減少量與動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來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的,故應保證紙帶(重物)是在打第一個點的瞬間開始下落。計時器每隔O.02s打一次點,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在最初0.02s內下落的距離h1=1/2gt2=1/2×9.8×0.022m=0.002m=2mm,所以若紙帶第一、二兩點間的距離接近2mm,就意味著重物是在打第一個點時的瞬間開始下落的,從而滿足本次實驗的前提條件(打第一個點物體的初速度為零,開始做自由落體運動)。
(6)測量下落高度時,必須從起點o量起。為了減小測量^的相對誤差,選取的計數點要離O點適當遠些(紙帶也不宜過長,其有效長度可在60cm~80cm以內)。
(7)本實驗并不需要知道重力勢能減少量和動能增加量的具體數值,只要對mgh與1/2mv2進行比較(實際上只要驗證1/2v2=gh即可)以達到驗證機械能守恒的目的,所以不必測出重物的質量。
七、誤差分析
(1)做好本實驗的關鍵是盡量減小重物下落過程中的阻力,但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本實驗中,誤差的主要來源是紙帶摩擦和空氣阻力。由于重物及紙帶在下落中要不斷地克服阻力做功,因此物體動能的增加量必稍小于重力勢能的減少量,這是系統誤差。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有選用密度大的實心重物,重物下落前紙帶應保持豎直,選用電火花計時器等。
(2)由于測量長度會造成誤差,屬偶然誤差,減少辦法一是測距離都應從起點0量起,下落高度h適當大些(過小,h不易測準確;過大,阻力影響造成的誤差大),二是多測幾次取平均值。
【例一】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Hz,查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某同學選擇了一條理想的紙帶,用刻度尺測量時計數點對應刻度尺上的讀數如圖所示。圖中O點是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第一個點,A、B、C、D分別是每打兩個點取出的計數點。根據以上數據,可知重物由O點運動到B點時:
(1)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多少?
(2)動能的增加量是多少?
(3)根據計算的數據可得出什么結論?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機械能守恒定律》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應用教案12-30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教案11-01
高一物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優秀教案12-19
機械能守恒定律 第二節 功教學設計10-28
白楊說課稿12-06
《乘車》說課稿01-07
橋說課稿12-06
臺階說課稿07-27
愛蓮說說課稿01-01
立定跳遠說課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