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現孔子啟發式教育教學的句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在不同類型的文章里,不同位置的句子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句子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體現孔子啟發式教育教學的句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在教育方法上,他提倡現在通行的"啟發式教育",比如在《論語》記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提出教師應該在學生思考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進行進一步的啟發引導讓學生能夠得到進步!
2、帶著真誠,去欣賞學生;帶著真誠,去引導學生;帶著真誠,去感悟學生。
3、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人們發現自己,學會發揚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赫胥黎
4、教育需要耐心和熱情,而不是嚴格和苛刻。
5、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兩個人都問了孔子同一個問題:"如果我聽到一件正確的事情或者主張可以馬上去做嗎?"但是孔子對子路說:問一下父兄的意見;對冉有說:想到就去做吧!兩個人同一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因為孔子認為:冉有謙遜、猶豫,子路愛逞強,所以冉有應該鼓勵他邁出去,子路則應該勸他收一收。針對不同的學生性格特點給出不同的建議,這不就是"因材施教"嗎?更重要的是他還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為來達到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和現在提倡的師德也是異曲同工之妙!
6、走向未來之路,需要知識作為導航。——李政道
7、孔子主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士”,而“士”的標準就是“君子”或“君子儒”。“君子”原是奴隸主貴族統治者的專稱,即奴隸主貴族老爺的意思。孔子把它發展成為具有一定道德標準的精神貴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當作教育的培養目標。他明確提出作為一個“君子”,一要能“修養自己,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即要有“德”。二要有“使親族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樂”的治國安民之術,即要有“才”。君子德才兼備,以德為主。
8、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因為他除了是思想家外,他還是個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當時的社會屬于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周王朝所建立的制度和禮儀很多都已經消失,是所謂的"禮崩樂壞"的時代。春秋之前是西周,西周時期中國已經有了正式的學校,只是當時的學校有一個特征就是"學在官府"。
9、教育是啟迪思想,引導行為。
10、一個好老師就像一盞明燈,為學生指引前進的方向。
11、教育是培養人類思維能力的途徑之一,也是培養良好品德的基礎之一。——莎士比亞
12、在孔子看來,教育內容應廣而全,不能約束在一個方面,要讓學生廣泛而全面地學習各種內容。孔子說過“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學而》)即“孔子用四個方面的內容教育學生:知識和德行。”既要重視知識的學習,又要塑造高尚的品德。對于知識的學習,孔子教授學生禮、樂、射、御、書、數,此六者謂之“六藝”。
13、孔子私學的對象
14、“學而優則仕”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學而優則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學習是通向做官的途徑,培養官員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學習成績優良是做官的重要條件,如果不學習或雖學習而成績不優良,也就沒有做官的資格。“學而優則仕”和孔子倡導的“舉賢才”是一致的,確定了培養統治人才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義。它反映封建制興起時的社會需要,成為當時知識分子積極學習的巨大推動力量。
15、因為私學的興起不僅打破的是只有貴族入學的舊傳統,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政教合一",西周時期教育機構和政府機構是不進行區分的,教育和行政是合二為一的!這非常的不利于教育的發展和文化的發展。孔子大力的發展私學就是也是對"政教合一""官師不分"這樣壟斷性教育的沖擊!為后來諸子百家時期,思想的爆發式發展奠定基礎。可以說他是"百家爭鳴"的先驅。而他的"有教無類""啟發式"等等的教育原則也在當時乃至后世都影響深遠。
16、好的教育,不會因考試而改變,也不會在考試中敗下陣來。
17、更重要的是當時有個制度叫做:"禮不下庶人",由于學校和教育都是由官府直接把控的,普通百姓無法讀書,也無書可讀,直接剝奪了百姓受教育的權利。當時的學校,如設立在王都的國學,是只面對王族子弟和貴族子弟開放的;設立在王都郊外的鄉學是針對奴隸主開放的,可能偶爾才會有一兩個平民入學就讀,幾乎可以說在西周平民沒有入學的機會。
18、并且他不僅招收貧窮子弟,在《論語·述而》記載:"子曰:'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句話是說,只要這個學生年滿十五歲,我就不會不教他!表現出了對人的平等對待,這是他"有教無類"之教育方針的最佳體現。
19、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
20、"學在官府"意味著官府有學而民間無學,當時的人們只有到官府才能學習到知識。不僅如此,而且連書也是只有官府才有,百姓是沒有書的;當時學習"六藝"的器物和實際演習也是只有官府才有條件;就是說當時學校、學術都由官府把握,比當時的官員學有所長,但是他們的知識卻只傳給自己的兒子,不傳給其他人,造成當時官員各從其父的情況,學術也是壟斷的。這個現象在封建王朝早期屢見不鮮,比如班彪、班固、班昭都是一家人,且都善于著史;歷史學家司馬遷的父親也是個史官。
21、“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為,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22、孔子的教育方針
23、孔子弟子三千,還不都是魯國人,他的弟子來自四面八方。分別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顏回:魯國人;端木賜:魏國人;仲由:魏國人;言偃:吳國人;顓孫師:陳國人;原憲:宋國人;公冶長:齊國人;漆雕開:蔡國人;任不齊:楚國人;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算是打破了國界來實施教育,更甚者還打破了以往的"夷夏之分",收了當時被認為是"蠻夷之國"的楚國人入學!
24、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的關愛和引導。
25、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意思是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沒有三六九等之分。還有就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主張啟發式教學。
26、孔子作為我國早期的教育家,他通過舉辦私學使得平民也可以得到受教育的機會,不僅擴大了教育的對象,還打破了當時有貴族壟斷教育的現象,讓百姓實現了受教育的愿望,我們今天每個人都有入學的機會孔子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孔子"萬世師表"實在是當之無愧!當然他這樣的大力創辦提倡私學也是順應歷史發展的需要。
27、教育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而不是一刀切。
28、還提倡現在倡導的素質教育的:因材施教,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發展。比如在《論語.先進》記載: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29、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才能,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并激發它們。
30、"教育的本質是愛,教師的使命是傳遞愛"。
31、我只想用師者的情懷去使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心靈都得以潤澤!
32、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33、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讓人們拾回心靈,領悟真諦,追求真理,為人類的未來做出貢獻。——廖明康
34、優秀的教師應該把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用心去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傳遞給他們愛和溫暖。
35、孔子重視啟蒙教育,認為學習應該從小時候就開始。他還強調作為學生就應該保持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虛心向學,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還要經常復習早已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孔子認為學生要學會自我思考,而不是僅靠老師的教導,老師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識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思考,并加以恰到好處的引導。
36、教育是一把鑰匙,能夠打開人類智慧的大門。——狄德羅
37、有教無類:不分貴賤和種族,人人都可接受教育,將平民不能接受教育的規定打破,讓教育普及力度得到加強。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教育思想中,他提出每個人的天賦是差不多的,重要的是后天教育、環境的影響,將人的地位看的平等,在當時是巨大的進步。
【體現孔子啟發式教育教學的句子】相關文章:
采用啟發式教育優化《數據結構》教學04-29
體現自己努力的句子05-01
《孔子》教學設計05-01
體現04-29
體現青春活力的句子06-23
淺談美育在音樂教學中的體現04-29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04-10
孔子游春的教學反思04-27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05-02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