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片童話故事。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在這節課中,我首先用仔細、和高興兩個詞分別說一句話,其中用仔細這個詞說話時,學生們說的不算太好,今后應再加強說話方面的練習。動詞運用的練習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導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找不同的游戲,學生們觀察的很仔細,逐個找出了兩幅圖的不同點,教學反思《《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順勢我說:“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你們知道嗎,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燕子也很善于觀察。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小燕子是如何善于觀察的。”順利導入新課。
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課文的朗讀上,這篇文章主要是分角色朗讀,我運用了幾種朗讀方法,讓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我制作的兩個小燕子的頭飾,讓同學們戴著頭飾上臺表演。在這個環節,學生們表演的`情況不是很好,也許是緊張、害怕的緣故。今后,要多多鼓勵他們,充分培養他們的勇氣和自信心。
這個班的孩子有些多動,注意力不太集中,我在這節課上強調紀律的次數稍嫌多了些。老師們給的建議是可換種說法,多用些鼓勵性的語言激勵他們。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2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改變了一般一年級的教學思路。沒有一開始就著手識字,而是先讓學生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拼音,不理解的詞可以問同學、可以問老師。
我逐個自然段檢查課文朗讀是否通順、流利、有感情,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學生都很踴躍,大家都讀不好的地方,老師范讀,直到整篇課文大家都讀得較為通順了,才結束閱讀,到此為止用了一堂課的時間。
第二節課,我出示問題讓學生在讀課文,并在課文中找的問題的答案,比如:小燕子幾次飛去菜園觀察?
每次觀察到的茄子和冬瓜有什么不同?
小燕子用什么方法觀察的?
等等問題,而且問題逐步加深難度,孩子們讀得很來勁,這種帶問題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效果很好,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課文內容都處理完了,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去讀,去理解,就簡單多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3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認真”乃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質。如果一個人干什么都總是馬馬虎虎,那么必將一事無成。
二 教材簡析:
本課主要是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良好品質,課文的內容生動有趣,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學生深刻的道理,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還安排了關于識字,寫字,句式練習等基礎知識的學習。
三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本課的課文及生字、規范正確的書寫本課的生字。
四 教與學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篇童話故事,名字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請同學們翻書,看誰先找到。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師: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吧。一邊聽一邊用手指著書。認真聽,仔細看。播放朗讀錄音,學生專心聽故事看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讀習慣)。
師:喜歡這個故事吧,你們能不能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圈出來,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查字表。
生:可以問老師,問同學。
生:還要把這個字多讀幾遍。
師:好!大家互相幫助,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我們剛才說的這些辦法來解決。同時,給每一段標上序號。
(學生讀書積極主動,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個別精力不集中的同學。大多數學生讀過兩遍后,教師叫停,總結表揚學生讀書認真、仔細。)
師:課文共有幾段?
生:共有八段。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
找四名同學每人讀兩段課文。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認真聽,并用手指著字,讀到哪兒,指到哪兒。
學生開始讀,遇到讀不順的地方,教師學生一起幫忙,順利讀完。
教師小結,并總結學生讀書認真,聽講認真。
(三)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師:大家一起讀課文好嗎?已經會讀的同學,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來讀,還不太會讀的同學,只要用手指著,把每個字讀對就可以了。
學生一起讀,出現困難,讓學生把這一句連讀兩遍,課文讀完后,教師再小結,表揚學生學習認真、仔細。
師:再自己讀讀課文,讀熟的`同學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讀得還不熟的同學,只要能繼續練習把課文讀會就可以。 (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讀書要求,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讀書中。)
學生認真讀完書。
教師小結后,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讀書收獲。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認真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教師板書‘認真’兩字。及時總結每個學生的發言,表揚學生讀書認真,肯定學生的回答。)
師: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課文中的詞語不知道大家認得怎么樣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你們可以讀讀試試。
出示詞語卡片,學生齊讀,然后了幾組同學“開火車讀”,其他的學生跟讀。
師:大多數同學能認出這些詞語。那么,把課文中的字拿出來,你能讀出來嗎? 請小組長幫助老師一起來檢查一下大家認字的情況。小組長用每個同學的生字卡片來檢查認字情況。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再告訴他怎樣讀。然后我們來匯報各小組的檢查情況。
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巡回,了解各小組的情況,及時提醒個別貪玩的學生投入學習。各組檢查完后,各小組組長匯報堅持檢查情況,包括匯報他自己的認字情況。教師肯定小組長工作認真負責。
師:我們已經會讀這些字的同學,能不能幫助你們組中那些還不會讀的同學把這些字都讀會?怎么教?
學生開始學習。
教師繼續巡回檢查,了解學習情況,組織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
小組長說說自己小組中有哪些同學進步了。
教師用卡片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
師:同學們學習很努力,老師很高興。我想和大家一起讀讀課文,好嗎?
老師讀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讀,三五七段男生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你們同桌分段讀好嗎?男生讀一三五七單數段,女生讀二四六八雙數段。讀完以后,說說誰讀得好。
學生開始練讀,讀完后,教師讓學生說說同學讀得哪些地方好,學生積極說出同學朗讀的長處。
(認完生字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再次盡情朗讀,充分享受讀書的樂趣。)
師:課文讀完了,我們知道小燕子認真觀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許多不同。我們也把自己準備好的西紅柿和黃瓜拿出來看看,仔細觀察他們有什么不同?
師:現在你們有什么想法想說一說嗎?
學生紛紛說出自己觀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四) 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這說明大家確實認真讀書了,能把書讀明白。以后希望你們做事情也能像小燕子一樣認真。
五 作業設置:
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個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
六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以后,反思一下,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美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幾個層層深入的環節,從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同時在最后一個摸黃瓜和西紅柿的環節,通過親身實踐,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認真”二字。在進行識字游戲這一環節中學生互教互學,對生字有了初步的感知,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受到了如何正確對待朋友的熏陶,師生感情融洽。
不足之處在于:朗讀的辦法由教師決定,這又限制了學生的喜好。
改進措施:朗讀的方法應當繼續放手給學生,由學生自己選擇讀書的方法,這樣會更加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朗讀的愿望。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4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頗具寓意的童話故事。趣味性強,在主人公小燕子和燕子媽媽之間有豐富的對話。故事由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到菜園去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展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告訴我們: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一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把握住了課文的重難點,以讀為本,堅持讀中感知,讀中品悟。至始至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動手動腦,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一、生動活潑
妙趣橫生
根據兒童愛玩愛動的特點,教學一開始就飛來一個受大家歡迎的小燕子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而且小燕子在課堂中不斷出現,讓孩子們把它當作是我們的學習伙伴。課中穿插活動,用孩子們喜歡的旋律唱老師自編的兒歌,不僅使孩子們樂在其中,同時也巧妙地起到了過渡作用。至始至終,整個課堂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二、民主和諧
師生互動
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放開了學生的手腳,比較好地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沒有照本宣科,而是巧妙的扮作燕子媽媽,學生也扮作小燕子。邊演、邊學、邊思考。啟發學生如何去觀察,用親切的話語及時地鼓勵他們,在課堂上不斷掀起一個個高潮。也只有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課堂上才有接連不斷的意外驚喜出現。由此看來,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給他們施展個性的機會,學生就會成為課堂上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三、情境體驗
讀中感悟
本課妙就妙在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情境氛圍。讓學生溶入角色,變作可愛的小燕子邊唱邊飛到菜園里去觀察。這樣學生的讀會更加的主動、積極,一次比一次高興的感情。在不斷的演練中,不僅很巧妙訓練了學生地朗讀,讀得聲情并茂,還煅煉了他們口語交際能力。
四、親身實踐
拓展思維
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需求下,老師把冬瓜和茄子帶到課堂當中。通過啟發、點拔、討論、演練,學生帶來的驚喜不斷。去觀察、結果有的學習小燕子用身體去觸摸知道冬瓜皮硬,茄子軟;有的根據平時的經驗知道冬瓜里有小籽,而茄子沒有籽;有的又看到冬瓜花是黃的,茄子花是紫的',冬瓜躺在地上,而茄子掛在枝上;還有的展開豐富的想象覺得冬瓜像一個胖娃娃,茄子像一條小蟲
多么可愛的一群小燕子,他們已經學會了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并且還能展開奇妙的想像。實踐讓他們學到了新的知識。
五、形象板書
別具一格
本課板書不僅簡潔明白,而且非常形象,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老師用紙做成可愛的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然后在和學生共同總結的情況下用簡筆畫完成: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在拓展練習部分,學生獨立觀察后,只在小組內交流了自己看到了什么,并沒有討論一下是怎樣觀察到的。如果能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將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觀察的方法。在最后的總結全文時,略顯倉促,師的結語不夠精彩。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5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的一次比一次認真,一次比一次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讀課文,學生在讀中了解了課文所隱含的道理——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教學中,我注重生活體驗,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冬瓜與茄子切開讓學生觀察,使他們懂得,觀察事物不但可以看,還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嘗,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現的平臺。同時注意對教材的開發、拓展、延伸,學完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我讓學生回家后進一步觀察冬瓜與茄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西紅柿與蘿卜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在生活中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去關注生活,將學生從課內引向到課外。
同學們的發現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象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長”“在吃冬瓜的時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來,而茄子可以整個吃”……很多學生帶來了他們對蘿卜和西紅柿不同之處的認識,個個興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畫,有的說,興趣盎然。
通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的學習,認真觀察事物的這一道理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已經深深地、鮮活地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再不是老師強迫灌輸,一遍又一遍地口頭復述所帶來的書面印象了。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的,課內外相結合的,這樣,能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擴大知識面,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會不斷地得到提高。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6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筆者曾撰文論述中國當代小語名師那極富激勵性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個性發展所帶來的巨大作用。如今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在新課程的語文課堂上,許許多多的小學語文教師也正運用著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喚醒、鼓舞我們的學生。
教學一年級上冊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時,由于課文篇幅一下子比前面的課文長了許多。一部分學生在讀通課文時遇到了困難。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用上恰如其分、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指名讀時,一位學生第一遍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茄子有什么不一樣?”有兩個地方讀錯了。老師說:“別著急,看仔細,請再讀一遍。”第二次,學生讀成:“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老師說:“真棒,有一個地方改過來了,再看仔細,老師相信還有一個地方你也能改過來。”學生第三次讀,一個字也沒有讀錯。此時,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地為他鼓起掌來。老師說:“你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相信此時此刻,這個場景,這句與課題密切聯系的鼓勵語,將銘刻在這位學生的心中,也會伴隨著全班同學共同成長。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7
課改的大潮洶涌澎湃。 沐浴課改的陽光,我們的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與以往有所不同。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更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更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學科的整合;注重聯系生活調動生活體驗等等。作為新課改浪潮下的一名小學老師,我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的教學中,為實踐這些課改的新理念做了一些的'努力。
片斷一: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之后)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生字,現在我們再來讀讀課文。(拿出燕子媽媽的頭飾)我是燕子媽媽,你們都是“小燕子”。
(學生覺得很有趣,都哈哈笑了起來,有的還展開雙臂,撲起“翅膀”來。)
師:孩子們,請你們趕快飛到菜園里,把你的發現告訴“媽媽”吧!可以一個人練讀,也可以幾只小燕子一起討論討論。
(生興奮地、熱烈地邊讀邊找有關的句子)
師:誰愿意把你的發現讀給媽媽聽?
生1:媽媽,媽媽,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生2:媽媽,媽媽,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生3:(搶著讀)媽媽,媽媽,我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師:哎呀,我的小燕子們可真聰明呀!你們發現了冬瓜和茄子這么多不同的地方,心里高興嗎?
生:當然高興啦!
師:(故意皺眉)那我怎么沒聽出來呀??
生:(歪著頭,眨著眼想了一會兒)我知道了!我們應該要讀得很高興才行呀!
師:(笑著點頭)那你們就試著用興奮、高興的語氣讀一讀吧!
(生練讀后,用多種方法讀)
片斷二:
師:小燕子們,為什么你們第一次、第二次都沒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第三次卻發現了呢?
生1:這次我看得特別認真。
生2:因為我一次比一次看得認真呀。
生3:(調皮地)這一次我還用手摸了,才知道有小刺,粗粗的。
師:你們真是媽媽的好孩子,不但會用眼睛看,還知道用手摸。真是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呀!
師:(出示實物冬瓜和茄子)你們知道它們還有什么不同嗎?
(生有的搖頭,有的在小聲議論,有的在思考)
師:讓我們一起切開冬瓜和茄子,你們可以看一看,可以聞一聞,也可以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生1:(興奮地)老師,我看到了!冬瓜里面的的籽是扁扁,白白的,茄子的籽很小很小,比芝麻還要小!
生2:(高高地舉起了手)我聞到它們的氣味不一樣。
生3:(迫不及待地補充)吃起來也不一樣啊!
生4:我用手摸的,冬瓜硬硬的,里面滑滑的,茄子是軟的。
生5:我把冬瓜和茄子拿起來,發現冬瓜比較重,茄子比較輕呀!
生:…….
師:(開心地笑了)你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我真佩服你們!
看來我們觀察事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用(師指眼、耳鼻口等部位,讓學生總結)
師:這節課大家學得很認真,每一位同學都像是聰明伶俐的小燕子。回家以后請同學們也學學小燕子,去觀察一下西紅柿和蘿卜有什么不一樣,可以把它們不同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寫下來,告訴你的家人和同學。
反思與研究
這一節課,孩子們始終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高采列地讀,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下課鈴響以后,還有很多孩子嚷嚷著:“老師,我還有發現!”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語文課,才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而有了孩子們的喜愛就意味著獲得了成功的一半。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有利條件,更好地去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并沒有遵循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讀讀找找,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而是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老師就是燕子媽媽,大家都是可愛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須認真讀好課文,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讀課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們當“小燕子”來回答媽媽的話時,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讀文后的收獲。
面對低年級學生,又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么能讀出情感?我通過巧妙地引導發現,用燕子媽媽的口氣引導他們感受小燕子發現了許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興,從而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應該怎么來讀小燕子的話。
在教學中,我注重生活體驗,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冬瓜與茄子切開讓學生觀察,使他們懂得,觀察事物不但可以看,還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嘗。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現的平臺。同時注意對教材的開發、拓展、延伸,讓學生回家去觀察西紅柿與蘿卜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在課堂上學,在生活中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去關注生活,將學生從課內引向了課外。上第二課時的時候,很多學生帶來了他們對蘿卜和西紅柿不同之處的認識,個個興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畫,有的說,興趣盎然,相信通《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的學習,認真觀察事物的這一道理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已經深深地、鮮活地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再不是老師強迫灌輸,一遍又一遍地口頭復述所帶來的書面印象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8
我執教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第一課時,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借助拼音讀、滾雪球、圈本文生詞、詞語拉拉手、兒歌等多種活動形式,認識、鞏固本文的13個生字,通過借助圖片、聯系生活等方式理解“屋檐”、“仔細”等詞語。
2、以第一次對話為例,通過教師引導、劃線等方式,讓學生初步認識對話的形式;同時,在對話的朗讀中,結合情境,通過教師的范讀、指導讓學生體會問句、感嘆句朗讀的方法;并通過個別讀、齊讀對話等方式,指導學生多讀,從而把第二自然段讀準確,讀好。
3、通過與象形字的比較,識記“回”,從而激發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板書,明白全包圍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學會寫“回”字;同時,繼續規范學生的書寫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回顧早上的課,我自認為第一個教學目標落實地比較扎實。雖然由于平時口語習慣的原因,孩子把“什么”、“不一樣”這兩個詞讀得還不是很好,特別是在句子里讀得時候,偶有讀錯,但每當學生讀錯的時候,我都及時進行糾正,進行指導。我相信只要在平時不斷地指正,孩子們肯定能把前鼻音讀準,把變調讀好!
相對而言,第二個教學目標的落實就顯得有些粗糙。特別是“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這句話,孩子們把“去”和后面的“看看”連在一起。在試教的時候,孩子們在指名讀課文的時候就暴露了這個現象,所以我針對這個想象,設計了語言:瞧,這里有個逗號,遇到逗號要停一停噢!然后通過范讀、比較讀來指導學生朗讀。可是,今天學生剛開始讀課文的時候,把句子讀得非常好,我就掉以輕心、得意洋洋了。誰知,在最后指導對話朗讀的時候,確發現這個同學不會讀,那個同學也讀不好,使得我原本就緊張的心情更緊張了,引導的時候也手忙腳亂、語無倫次,自然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縱觀本堂課,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識字教學形式多樣。
文中的13個生字,“瓜”在《菜園里》一課已經出現,學生較熟悉,這里不再強調,“燕”通過分析字形,和燕子比較加深記憶,其他的生字都以詞語的形式出現,其中還以滾雪球的形式讀“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細看看”解決了文中的朗讀難點,我們都識字教學要不斷地復現鞏固,從字到詞到短語后到一句話,兒歌、給詞語拉拉手。生字前后在不同的語境中多次出現。認準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把識字、解詞、讀句、學文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憑借課文語言理解詞義,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朗讀。這滾動式的`教學,意在讓學生通過多層面的語言實踐,理解鞏固新學的詞、句,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2、以讀為本,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中感受。
低年級的兒童剛剛開始學習規范的語言文字,處在語言文字訓練的起始階段。對于他們來講,正確的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我的朗讀分這么幾個層次:1、自由讀、檢查讀。以讀通、讀準、讀正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為目的。2、指導朗讀,展示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感嘆號這次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所以,我就清楚地告訴孩子們,感嘆號喜歡和高興、興奮的句子交朋友。今天的課上,問號、感嘆號的指導還不是很到位,形式還可以豐富些。
3、注重各種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這課時,我盡可能的把課上得細膩,猜謎語時,培養學生聽的習慣;朗讀課文時,拍拍學生的背,規范良好的讀書姿勢;寫字時,讓孩子們和大屏幕上的小朋友比比誰坐得端正,繼續規范寫字姿勢。總之,我覺得一年級的課,就該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讓學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9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的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上完這一課,我的感悟很多,我想,對詞語的理解很多時候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對文章一些內涵的把握有時也不必說的那么明確,很多時候,我就和孩子一起,在詞,詞組成的句子,句子組成的段落、文章中,用心去體會,在會心的微笑中,領悟一份感動,一份無須言明的理解。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了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同學們用了自己喜歡的符號來標、圈、畫,學習興趣異常高漲。
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教學中,沒有過多的講解,運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就那樣引著孩子美美地讀著,讀“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讀得很高興,仿佛自己就是一只成功的小燕子快樂地飛到媽媽的面前;讀媽媽的.話時,孩子們又那么親切,儼然就成了一個個慈祥的媽媽。就這樣輕輕地讀,柔柔地讀,讀出無限的歡樂,無限的愛意……
我相信,語文的學習,有很多東西,是不要說的那么清楚的,詩的韻味就在它的朦朧、含蓄,用欣賞詩的眼光去欣賞美文,用讀詩的心情去讀美文,會讓孩子心中有詩,眼前有詩,生活中有詩……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0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的一次比一次認真細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了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小燕子的三次發現后,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點。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認真、更仔細。請仔細觀察,你還發現冬瓜與茄子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同學們的發現出乎我的意料啊,大家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象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長”“在吃冬瓜的時候要把里面的瓤取出來,而茄子可以整個吃”……
這節課大家學得很認真,每一位同學都像是聰明伶俐的小燕子。孩子們始終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高采列地讀,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下課鈴響以后,還有很多孩子嚷嚷著:“老師,我還有發現!”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語文課,才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而有了孩子們的喜愛就意味著獲得了成功的一半。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1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教學這篇課文,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老師就是燕子媽媽,大家都是可愛的小燕子,想要演好小燕子,就必須認真讀好課文。學生覺得新鮮有趣,在角色的扮演中讀課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而當他們當“小燕子”來回答媽媽的話時,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讀文后的收獲。一年級的學生該如何讓他們初步體會課文中角色的情感,并用朗讀來表現出來呢?如果只是在老師的指令之下被動地讀書,又怎么能讀出情感?我通過巧妙地引導發現,用燕子媽媽的口氣引導他們感受小燕子發現了許多不同后,心情非常高興,從而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應該怎么來讀小燕子的話。
這一節課,孩子們始終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興高采列地讀,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下課鈴響以后,還有很多孩子嚷嚷著:“老師,我還有發現!”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語文課,才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而有了孩子們的喜愛就意味著獲得了成功的一半。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生活體驗,注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冬瓜與茄子切開讓學生觀察,使他們懂得,觀察事物不但可以看,還可以摸,可以聞,可以嘗。提供給學生學習和發現的平臺。同時注意對教材的開發、拓展、延伸,讓學生回家去觀察兩種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處,學生在課堂上學,在生活中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去關注生活,將學生從課內引向了課外。上第二課時的時候,很多學生帶來了他們對兩種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處的認識,個個興高采烈地要求展示,有的.畫,有的說,興趣盎然。相信通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篇課文的學習,認真觀察事物的這一道理和觀察事物的方法已經深深地、鮮活地印進了孩子們的心里,再不是老師強迫灌輸,一遍又一遍地口頭復述所帶來的書面印象了。
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首先是教學過程中在進度的把握上顯得有些著急,學生緊張起來的時候我應該慢下來,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課堂氛圍。其次是識字教學環節設計應由易到難,分好層次,才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以后還要多注意語言的精準,聲調的起伏,評價語也要具體、詳細。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改進,真正教出語文味來,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2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小燕子真是一個好孩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的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這篇文章淺顯易懂,我指導學生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法來讀懂課文,了解課文隱含的道理。同學們用了自己喜歡的符號來標、圈、畫,學習興趣異常高漲。分角色朗讀更是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在找出了小燕子的三次發現后,我對同學們說:“小燕子經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與茄子的不同之處。老師相信你們比小燕子更加認真仔細.請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冬瓜與茄子還有什么不同?”同學們的.發現出乎我的意料,紛紛說:“冬瓜的花是黃的,茄子的花是紫的”“冬瓜的葉子像手掌,茄子的葉子比較狹長”“冬瓜胖,茄子瘦”……
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3
為了趕課時,每天都是匆匆忙忙的上課,其實學生沒有扎實的掌握好課文,只是囫圇吞棗的粗粗把課文理解了下,但實在也沒什么辦法,因為時間太緊張了,再說一年級新課標的'內容太多,只好抓緊時間上新課,以至于今天在上《一次比一次進步》時,重視了朗讀而忽略了詞句的教學。
其實本課的詞語容易懂,個別詞語可以通過指導學生看圖和聯系句子,幫助他們理解。例如,學生看圖上燕子做窩的地方,自然就懂得“屋檐下”的意思。但從今天的作業來看,學生的“什么”“仔細”并沒有真正懂進去,只是停留在表面。準備明天抽個時間再鞏固下。
明天教學內容思考如下:
“什么”是疑問代詞,表示疑問。“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意思是冬瓜和茄子哪些地方不相同。在學生理解了“什么”的意思后,可以啟發學生口頭造句。如,“這是什么顏色?”“你在找什么?”等。
“仔細”就是細心,指導學生聯系課文來理解,使學生懂得正是小燕子細心去看,才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可指導學生用“仔細”口頭造句,如,“媽媽做事很仔細。”“我做完作業,又仔細地檢查一遍。”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4
今天上了《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上完之后和學姐做了一個交流,感覺迸出了一些新的想法,趕緊記錄下來。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小燕子三次觀察菜園中冬瓜和茄子的區別來告訴孩子觀察要認真,做事要仔細的道理。
我原本的上法是按步就班型的。從課文的第一段一直下來,讓孩子在讀上感悟,在讀中感受小燕子的觀察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的.上法,孩子進入文本比較慢,也是老師牽著孩子一步步走進文本。沒有把文本的情趣充分挖掘出來。
而項老師的上法就充滿情趣多了。她先讓孩子自己讀課文,直到讀熟,然后分小組朗讀課文,檢查了一下朗讀情況。接著,她問孩子課文的內容都記住了沒有,孩子各個都表現地比較興奮,都說會了。于是,讓孩子把書背面朝上,考一考孩子。考的過程就是對課文內容理解學習的一個過程。小燕子一共去了幾次菜園?每一次分別觀察到了什么?第一次,觀察到冬瓜大,茄子小;第二次觀察到冬瓜綠,茄子紫;第三次觀察到冬瓜皮上有細毛,茄子柄上有小刺。然后分別板書:
冬瓜 茄子
第一次 大 小
第二次 綠 紫
第三次 皮上有細毛 柄上有小刺
我想,讓孩子在讀熟文本以后,脫離文本進行問答,給了學生內化的時間和復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機會。這樣的方法比從第一段學到第二段的效果要好很多。在這樣的環節之后再回到文本中,讓學生找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話,再進行對話朗讀訓練。這樣課文上起來比較簡單,又充滿童趣。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15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一篇童話故事。小燕子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它觀察得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每次都有新的發現。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這篇童話將“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滲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
教學這篇課文我抓住低一年級學生喜歡童話故事,好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情境,努力使課堂貼近生活,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同時,我更多采取鼓勵的方式,尤其是那些平時不太多發言的孩子,多給他們機會,讓他們也來展示自己。在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我也注意到講評結合。這一節課,孩子們表現得很不錯,而且認真地觀察,積極地表達,他們的高漲的情緒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明白,只有與生活緊密聯系的語文課,才是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課。 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首先是教學過程中在進度的.把握上顯得有些著急,學生緊張起來的時候我應該慢下來,才能更好的掌控好課堂氛圍。其次是識字教學環節設計應由易到難,分好層次,才能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以后還要多注意語言的精準,聲調的起伏,評價語也要具體、詳細。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學習,不斷改進,突出重點,做到得義得言,根據生情不斷發展和變化,真正教出語文味來,使課堂教學更加優化。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范文10-07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反思范文參考10-07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09-30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11-16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案03-12
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案08-25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作文5篇09-03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案15篇04-01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案(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