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課件中的插圖色彩明麗,對深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如能運用好配圖,將會形成師生共愉的教學氛圍。第二課時開始,我出示美麗的小路圖片,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一句句稚嫩的話語,時時蹦出精彩的詞句,引來聽課老師的陣陣夸贊。
二、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導說話。
任何文本的表情達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間是無限的。低年級閱讀教學以直觀為主,然而在設計時有意留些空白,激發學生想象,使每個孩子的腦海中形成各自獨有的畫面。課堂上,我設計了三次想象說話:一是如果你走在這么美的小路上,你會說點什么?二是小路上堆滿垃圾,這時候你再次走上這條小路,又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三是為了讓美麗的小路永遠和我們在一起,你想對小動物們說點什么?
三、利用重點詞語,指導朗讀。
文中二三自然段兔姑娘和鹿先生走上這條小路時,它們“輕輕地”、“慢慢地”走過。在這里,我讓學生猜想,它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天闊說:“它們怕把小路踩臟了。”蘇暢說:“它們怕把小路上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踩壞了。”迎雪說:“它們怕踩到路邊五顏六色的鮮花。”多好的答案呀!孩子們體會到了兔姑娘和鹿先生的用心。接著,我問:“那咱們該怎樣把這句話讀好呢?”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說:“要讀得輕一點,慢一點。”
四、學以致用,體現新課標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在學習完文章內容后,我引導學生觀察校園。這么美的校園環境,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呢?從而將“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種在學生心間。
課堂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在指導朗讀時,我引導學生注意了三個好朋友說話時不同的動作,但是沒有讓學生學著小動物們的樣子加上動作朗讀。對于一年級好動的小同學來講,加上動作朗讀,孩子們的興趣可能會更高。
第二,分角色朗讀時,由于時間關系,學生讀得不夠充分。在展示環節,如果在課前準備幾個小動物的頭飾,讓學生上臺表演效果會更好。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2
《荷葉圓圓》
這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么聲情并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說一說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3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我在教學《ɑi ei ui》第一課時時,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學策略。
一、游戲引領全課
在復習導入環節,我以“猜口形”的小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使學生有樂于往下學習的愿望。同時,單韻母朗讀時口形標準與否又為新授課——讀準復韻母的音做了很好的輔墊。
在教學帶聲調讀復韻母時,我以小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我先讓四名學生任意抽āi、ái、ái、ài四張卡片,頂在頭上,充當帶調復韻母,然后每人讀一個,下面的學生當小老師,給予對錯判斷;用同樣的方法讀完“ei”和“ui”;最后,打亂“ɑi、ei、ui”帶調復韻母的順序,任意抽取一張來讀。這個游戲不在讓學生干巴巴地讀韻母的.四聲,使枯燥無味的學習變成每個學生都想參與的活動。
二、不同教學方法貫穿其中
在新授課教學環節,其中一個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讀準復韻母“ɑi、ei、ui”的音。針對此目標,我選擇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習“ɑi”的時候,用2個小朋友挨在一起的圖來引出“ɑi”的讀音,再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ɑi”是怎樣發音的。于是,學生自然而然的說出先讀ɑ,再讀i,ɑ讀得要長一點,i讀得要短一點,由ɑ滑向i,一口氣讀成一個音。然后運用學習方法的遷移,自己試讀“ei、ui”,學生都能把音讀準確。這樣教學,學生不僅會讀“ɑi、ei、ui”的讀音,而且還掌握了方法,這就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結合
學習完本課的3個復韻母,我馬上利用所學復韻母來拼讀音節,學習了兒歌中“白”、“在”兩個漢字,使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覺得學習拼音有用,拼音和漢字之間是有聯系的。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著些許的不足,有待改進:
1.在復習導入環節,可以打亂單韻母的順序猜口形。說到標調兒歌時,可以讓一名學生說完后,全班學生一起動手比劃比劃,動口說一說。
2.在做帶調讀復韻母小游戲時,教師要把要求提清楚,要求要提在學生游戲之前。
3.本節課應注意把“ɑi、ei、ui”的書寫落在筆上,讓學生掌握得更牢固。
4.在學生學習習慣培養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學生起立站好,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養成。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4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相信學生的能力。
上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服務于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多種形式復現生字,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雖然在發展,但占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所支配。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現。本節課中采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調動起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5
在課堂上,我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發音認形,二拼讀,三探究與ü相拼的規律。因此本課教學時,我利用課本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在看圖說話過程中,也適時點評適當引導,培養學生說話完整、看圖細致的習慣,并能讓孩子在傾聽的過程中積累語言,從而引出拼音的教學。最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利用兒歌加強學生的記憶:小雞小雞j j j,一個氣球q q q,刀切西瓜x x x。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環節之后,重點探究j、q、x與ü相拼的`規律。教學過程中我加入了童話故事,將j q x與 ü 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觀察組合在一起的音節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觀察發現ü兩點去掉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熟記兒歌:“小ü遇見j q x,摘掉帽子行個禮。”“j q x真淘氣,從不和u在一起,它們和ü來相拼,見了帽子就摘去。”最后通過課堂練習,借助兒歌幫助學生掌握j q x與ü相拼規則。整堂課下來,取得了較好效果。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首先,通過本次教學我雖抓住了大多數同學的心,讓他們對j q x與ü相拼時省寫ü上兩點的規則有了較深的記憶,但不可否認有個別學生一知半解,一遇到題就會出錯。其次,在講解j q x與ü相拼規則時,我沒有將y拿出來一起講解,很多學生忘記了ü 與y在一起時,也是要去掉兩點的。另外,ü 和n、l相拼時兩點不能略寫,這也是要強調的。
漢語拼音在小學階段是學生識字的開始,很難。我要不斷地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去摸索,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新方法,讓學生們輕松的學習拼音,牢固的掌握拼音,為識字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6
教學中,我先復習a、o、e及其四聲的發音,為本節課的發音做好準備,也隨時鞏固舊知。接著,我做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口型,通過反復朗讀,逐步掌握發音方法。然后我出示情境圖,同時教給學生有關情境圖的兒歌,讓孩子初步感受iuv的讀音。接著依次學習他們的讀音,四聲和字形,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掌握讀音方法。學習情況良好,多數同學都能掌握了。
在教學i的四聲時,我通過講“i”戴帽子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給i標調時,要省略上面一點的`規則,學生學得輕松自在、興趣盎然,這樣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我想,對于一年級的孩子,講故事、說兒歌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了,因此,在我們的課堂上,應該結合所教內容,找一些或編一些兒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讓孩子輕松快樂地學。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7
《插秧》是第三單元中的一篇主題課文,這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有意境的兒歌。兒歌通過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鏡子”一句領起,詩化了插秧的過程,詩話了艱苦的農業勞動,詩話了農民們辛勤勞作的場面,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富有詩情畫意!
通過在初學詩歌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感知水田如鏡和農民插秧等事物,然后邊范讀邊板畫文中的插圖。藍天、白云、青山、綠樹,一平如鏡的水田映照出這片美景……美麗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詩般的意境。
在認識了本課的生字以后,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們想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學習這篇課文?”有的小組說:“我們小組想好好讀幾遍課文,要讀得有感情,再把課文背下來。”有的小組說:“我們想把農民伯伯插秧的情景演出來。”有的小組說:“我們畫畫好,我們可以把農民插秧的美景畫下來。”還有的小組說:“我們可以這首小兒歌進行改編。”于是,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了不同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室里更是呈現出濃烈的學習氛圍。匯報時,各小組展現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結合自己小組對課文的理解,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
這一節課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內容的'計劃性和指令性。教學中,不是由教師給出“教學任務”,而是在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我喜歡我才選擇”,既然是喜歡的選擇,自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那么學習的興趣、求知的積極性也就無須老師用盡各種辦法來激發。所以孩子們的思維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們的作品非常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8
《快樂的小青蛙》是s版語文一年級下第7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講述了一只又聰明又勇敢的小青蛙用自己的歌聲,使自己脫離危險的故事。
其實,我覺得原本這篇課文對我來說應該是一篇普通的課文,這堂課應該也會被我上成一堂普通的課,可是,這堂課卻成了我的一個新的開始。
機緣巧合,去討教一位學校中的`語文教學有思想的老師,他向我推薦了這篇課文,點明了課后“分角色朗讀課文”的要求,指明了本課的中心訓練點。
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個新的嘗試向我招手。由于之前,對分角色朗讀有自己的誤解,小瞧了它,覺得不過就是學生每個人扮演一個角色讀一讀朗讀課文即可,現在才知,這樣做不是分角色朗讀,而是學生的分工朗讀,角色一詞并未體現。唉,真是誤人子弟啊!
于是痛下決心,想要好好研究研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翻看名家的教學實錄,關于角色朗讀沒有明確的教學方法,也沒有特別專門的教學。有些嘆氣,那就自己琢磨吧。
琢磨了一宿,未果。
硬著頭皮上課。
很多時候預設的美麗沒有想象那么精彩,意外的生成才妙不可言。
在分角色朗讀之前,首先由我為學生范讀。為了更好地表現人物的特點,當我讀到大象時,聲音是憨憨的,渾厚的。當我讀到小青蛙時,聲調是高的,聲音是輕快的。孩子們都樂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我一個也能分角色,最重要的是讀出人物的特點。
于是,我先找了兩位同學,不斷地指導這兩名同學,引導他們讀出人物的不同,讀出人物的特色。
然后全班分角色朗讀,良旁白也指導要讀得有板有眼。
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分角色朗讀技巧確實有提高,多么美麗的一堂課啊!
這只是分角色朗讀課堂的一堂不起眼的課,但是,聽著孩子們精彩朗讀,我已經看見了,分角色朗讀的整個領域在向我展開畫卷。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9
本課要求識記1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考慮到識字量大,而且是學生剛接觸識字學習,本課教學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并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時,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鼓勵學生多識字。喜歡得到別人的贊賞,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善于捕捉每一位學生的點滴賞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愿意識字,體會到識字的樂趣。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的表現欲望,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我讓學生同桌合作,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復習鞏固了拼音教學,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很強,再加上對于拼音掌握得不是特別理想,因此實際課堂操作與預設相差甚遠。本以為,40分鐘可以完成認識8個詞語,識記“沙發”等8個生字,以及書寫“上、土”兩個字,但在去掉圖片與拼音,讓學生識字時,才發現大多數學生還是不認識字。于是,我隨即放棄了原先的預設方案,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扎扎實實地進行識字教學。40分鐘很快過去了,我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課自然不完美。盡管如此,可在課余時間,檢查學生所學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很好。我想這一切都緣于我對學生的尊重,緣于我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老師多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課堂上,我十分關注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愛動腦,積極發言等習慣的培養。如,我提醒“會聽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因為認真聽別人發言,可以從別人那里學到很多知識。”用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課堂上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0
一、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今天的語文課上的是《稱象》。課前我已經布置學生預習,自己反復鉆研教材,了解教學要求,并認真設計教案,思索如何通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完成這一課的學習。
上課一開始,我就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啟發:“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大象嗎?大象的模樣是什么樣的?”同學們樂開了花,紛紛舉手,有的說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鼻子噴的水可高了,有的說,從電視《動物世界》看過,大象還可以替它的主人復仇。孟柳站起來說:“原來我讀過《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這樣描寫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繩子。’”我乘機導入:“你說得很好。大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時候有個叫曹沖的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時他才七歲,想知道他用什么辦法嗎?”他們大聲說:“想。”
正當我提筆板書課題時,班長李安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她平時問題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來,她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認為曹沖的辦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之后,我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這時候說,不就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安排嗎?但隨即又想:還是讓他說出來吧,要不然他這一節課都不安穩。于是,我接著說:“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介紹嗎?”她舒了一口氣說:“你看他稱石頭多麻煩呀,要是把稱石頭換成稱人的話,那指揮不就方便多了嗎?”楊程浩話音未落,幾個活躍分子也跟著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稱石頭也可以,不過要用起重機吊石頭;有的說把稱石頭換成稱豬、羊等動物;還有的說用稱車子的秤來稱大象。我在一旁微笑著,等待這些孩子暢所欲言。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當同學們說完了他們的想法后,我問:“當時,大官員們想出了哪幾種稱象的方法?能通過讀書談談自己的看法嗎?”大家根據我的問題開始了讀書。到交流意見的時候,一只只舉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筍,我真不知道點誰說好。劉雪峰著急了,自己站了起來:“老師,第一個官員的方法不好,造一桿大秤,除了提不動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桿秤就要砍樹,砍樹是破壞環境的表現,沒有了大樹,發洪水的時候怎么辦呢?”我笑著說:“有道理,不過,合理地采伐木材還是可以的。”馬上有人反駁:“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為了稱一頭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樹,不行。”哎!看來平時我跟他們講了太多綠化的重要性,他們真正跟花草樹木建立了感情。劉梓涵接著說:“老師,第二個官員的方法更不好。因為別人送曹操一頭大象,他本來就很高興,帶著官員們和兒子一起來觀看,他怎么舍得宰殺大象呢?再說,大象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不能隨便殺害的。”不知誰大聲總結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員這么不注意環保,環保意識也太差了。”“環保意識”這個詞還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接觸的,沒想到他們記憶這么深刻。聽了孩子們的意見,我在內心暗暗地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樣了。我微笑著點頭,并投以贊許的目光。就這樣,我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把課堂時間“放手”給了孩子們。
三、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
第二節課開始,很多孩子都詫異了,因為我給每個小組發了一個裝了水的水槽和一個方便盒,要求學生自備了一個玩具和許多小石子。我說:“老師有幾點建議。首先,在小組內讀課文,畫出曹沖稱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多讀幾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擬曹沖稱象;第三點,小組合作分工,邊演示邊敘述。”說完,同學們就開始嘰哩呱啦地讀課文,畫的畫,讀的讀,教室里挺熱鬧的。然后,他們就開始操作了。我邊巡視邊指導,觀看每個小組的演示,傾聽他們的敘述。還真不錯,能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連最膽小的唐詩,在小組活動中也敢動手動口了。孩子們興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時候,各個小組都派出了精兵強將上場,毫不示弱。有的失敗了,主動要求重來一次,有的`兩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敘述。臺下的學生歡聲一片,掌聲不斷。課堂活動在活躍而有序的環境下順利地進行。整節課沒有了傳統教學中過多的講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有興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
四、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
課后,我布置了幾項作業,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稱象的方法講給別人聽;(2)能否跳出課本,通過查閱課外書、咨詢大人、上網找到另一種稱象的好方法。(3)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第二天早上,我一進教室,就被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細查閱每個學生的方法,我以為不會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結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們想法可多了。有人寫道:把大象趕到盛滿水的一個池子里,池子里的水會溢出來,再通過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這是初中的物理知識。我說:“你懂嗎?”“我媽媽給我講了,我現在懂了,我以后要學好水的浮力的知識。”我高興地說:“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寫著:用巨型機器人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問:“現在有這種機器人嗎?”這孩子靦腆地笑著說:“將來我來發明。”多么自信呀!我真為他們高興。講故事的時候,楊程浩、張澤海等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學生靈感的火花,有時是老師難以預料的。拓展性的課外作業,既緊扣教學要求,又激發了學生課外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稱象》這一課,《教參》建議兩課時,我卻花了四課時。在課的開始,如果我們阻止學生的發言,按著傳統的方法,牽著學生的手走,也許兩個課時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沒有那樣做,我“放手”了。學習中,我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動手動口,完成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雖然花的時間長,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最初的探究意識,真正體現了課改發展學生個性的精神。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牽手”,必須“放手”。如果還是牽著學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又何談什么課改呢?
萬事開頭難。在開始“放手”的時候,學生也曾感到茫然,課堂一片混亂,但經過教師慢慢地牽引、培養,后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去查資料、去討論,去找同伴幫忙。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必須花時間去訓練,沒有花時間的探索,就沒有探索意識的培養。我想這也是語文教學實現三維目標的必然要求,對學生學習方法與過程的指導不容忽視。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1
在教學《離開媽媽的小黃鸝》一課時,我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三維”目標。
一、自主學習,貫穿閱讀
閱讀教學以讀為主。本節課我共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書,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由于我講授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我以“小黃鸝第二次離開媽媽又干什么去了,結果又會怎樣呢?”這一與上節小黃鸝第一次離開媽媽有緊密聯系的問題為切入點,把學生讀書的興趣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時,我安排了第一個層次讀書,并且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或問老師,問同學。讀完后,我鼓勵學生站起來輪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緊接著我安排了第二個層次讀書,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中每一自然段寫小黃鸝干什么去了?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個層次讀書,也就是隨文識字,分角色朗讀。以上三個層次的朗讀設計,環環緊扣,層層遞升,使得整節課的朗讀指導有目的,有層次,體現了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 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得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到實現了讀的目標。
二、多樣識字,讀中悟情
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這節課我注意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體驗入手,多種方法識字,再借助課文內容,入情入境的讀,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比如,“真”先從拼字音開始,再想從這個字中想到哪些字,誰真可憐,怎么讀出老白頭翁的可憐呢?然后在范讀和仿讀中,為學生以后的情感升華作了鋪墊。再比如學習“跟著”時,我把對字形和字義的認識做為重點,鼓勵學生用換偏旁法記,在自己的身上找帶有“跟”的詞,然后再結合課文理解“跟著”的含義。特別是學完課文之后,為了達到情感的升華,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老師來做解說,由學生來做小黃鸝和黃鸝媽媽,看誰讀的像。學生在這種趣味的讀和演中再次體驗到小黃鸝熱情助人和虛心好學的情感,此時情感目標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誤,比如:對于每個字的字形的認識還不能做到有輕有重,學生的一些情感體驗不能做到有收有放,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們批評指正。
總之,整節課的學習中,我本著只是起著一個引導作用的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學生的自讀、自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是老師說教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自我體驗后的感悟。離開媽媽的小黃鸝教學反思3篇。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真正使三維目標落到了實處,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我來談談對這節課的體會:
一、煥發激情,在情境語境中學習字詞。
離與鸝,這是一組同音字,它們都出現在課題中,舒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你熟悉她嗎,看老師寫她的名字這一情境來學習“鸝”字,學生熟悉小黃鸝的名字的愛好很濃,激發了學習的'樂趣。課題本身又提供了學習離的語境,通過讀學生能感悟離的意思。
二、抓住重點,在鼓勵指導中朗讀課文。
1、示范引路 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教學小黃鸝的語言,舒老師采用了范讀,讀出小黃鸝的年齡特征,果然同學們練得愛好盎然。
2、激勵等待 學生讀文出現問題時,老師耐心等待,鼓勵他們,給孩子自己讀好課文的機會,讓他們體驗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全班學生的熱情都會激發出來。
3、學詞練句 段由句構成,句由詞構成,教學時,老師注重讀好詞,連成句。減輕了學生讀文的難度,有利于學生形成朗讀能力。
三、識讀結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隨文識字,使識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以前我們的教學往往先搞一塊孤立的識字教學環節,把幾個生字音、義、形都解決了,然后再來閱讀。這樣做識字的時間拉得很長、很孤立,閱讀的時間被侵占了,結果使識字和閱讀互相干擾,兩敗俱傷。教學中舒老師以讀為本,寓識于讀,識字與閱讀同時進行,音、義、形可以分散難點,分布到位,這樣既加強了識字又聯系了閱讀,使識與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樣效果就好了 最后我有一點疑惑,就是一節課學完這么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學生會不會記得不扎實?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
上完識字5這篇課文已經一天多了,可是上課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既有激動又有遺憾。下面我便說說自己上完課后的感受。我覺得自己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
一、情境生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兒童是情感的王子”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以言語作品為中介展開的一次情感交流的對話,感悟過程。在特定語言情境中領略文章的景、情、人物,體會作者的思想。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情場”,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興趣盎然,深有體會。葉老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說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入描寫的情境,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教學開始我播放夏天的景色的錄像,那臺風、雷雨、水果、動物、花卉便印在了學生的腦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在識字過程中幫助學生將抽象的語言符號加以還原,以游戲創設情境,通過唱歌,圖畫再觀情境。在這樣的教學中,大家可以看到學生的整個身心都投入了學習活動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人格的構建。
二、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教學對象的個性實際出發,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努力做到教學開放,還學生自主權,我上的《識字5》這堂課中有2個教學環節注意到了這點。第一環節是:學生自讀課文,你想自己讀也行,想和同桌讀也行,愿意怎么讀就怎么讀。然后我請小朋友讀課文中的4組詞。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聽完后進行評價。第二個環節是這四組詞中你最喜歡讀哪組詞就讀哪組詞。我記得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時,有一個小朋友讀完“桃子、梅子、西瓜”這組詞時,馬上有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我要給你提個小建議,你的“桃子”的“子”讀成了翹舌音,這是平舌音,而且是輕聲。”聽得多仔細,評價多好。當另一個小朋友讀到“葵花、茉莉、荷花”時,別的小朋友又評價了:“你的聲音很響亮,但是你要讀得輕一點,美一點”。然后非常有表情地帶讀起來。站在學生中的我一陣陣地驚喜,一陣陣的感動,多么充滿童真,充滿個性的語言,像清晨荷葉上的露水那樣新鮮。很難想象在教師以自我為中心,滔滔不絕的課堂上全洋溢著這樣的童趣。這不正是新課改所提倡的“人文素養”嗎?看似一個浩大的工程,其實滲透在教育的.每一個細小環節中,只要我們將心比心,以情喚情,這樣,我們的課堂內外,將永遠陽光燦爛,充滿歡笑。我學生出色的表現也同樣令聽課的老師點頭贊嘆。
三、重視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道:“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聽、說、讀、寫是最好的語文實踐活動,這節《識字5》我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的形式多樣,讀的有目的。開始是讀通、讀準,然后是結合畫面有感情讀,有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當小教師帶讀。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如第一組詞夏天、臺風、雷雨,我問學生:“你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我看到的夏天有臺風、雷雨非常可怕。”第二組詞桃子、梅子、西瓜,我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的水果,有的說:“又甜又大的桃子,”有的說:“酸溜溜的梅子,”還有的說:“好吃的西瓜。”第三組詞蟈蟈、青蛙、知了,我讓學生猜猜小動物們在夏天忙些什么?學生回答的很精彩:“蟈蟈忙著開店鋪,青蛙忙著捉蚊子,知了忙著在書上唱歌。”第四組詞葵花、茉莉、荷花,我問他們:“看見這些花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說的更好了,“金燦燦的葵花,清香的茉莉,粉紅的荷花。”學生用詞多準,說的多好。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四、注意拓展。
崔巒說過:“語文教學要注意校內與校外溝通,注意學科間融合。”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講述了一個“望梅止渴”的故事,把學生引出課堂,同時把音樂引《小青蛙找家》進語文課堂,注意學科間的融合。
當然這堂課也還有遺憾之處:由于自己經驗不足,在學生識字看圖,圖字結合的這個環節上得不夠緊湊,以致于后面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寫字,展示學生的作品。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更加認識到自己必須樹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以人為本,立足發展”讓學生天天在快樂中成長,也讓自己天天在快樂中成長。這將成為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3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詩歌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在學習《四季》一課的“我會認”的生字的時候,先讓學生在小組里合作學習生字,再運用老師交給的方法識記字形,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如編兒歌(春:三人看日出),加一加(尖、地、就、彎),換一換(說-悅,蛙-娃),生活識字(青、夏學生的姓和名中的字)等方法。為了讓學生真正記住這些生字,讓學生選擇喜歡的生字組詞或說一句話。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人人都參與了課堂學習,大大增強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促進了語言文字訓練的效率。
不足之處
1.對學生的評價還是缺乏感染力。在朗讀感悟這一環節中,評價語顯得尤為重要。缺乏了有針對性的評價。
2.缺少對個人表揚。在低年級階段,表揚是極為重要的。到位的、及時的表揚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在整節課中,缺少及時的個人表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4
開展《小小的船》這首詩歌的教學時,我采取了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和傳說故事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同時《小小的船》是一首兒童氣息濃郁的三拍子歌曲。歌曲給人以小船在微波中蕩漾之感,清新愉悅。歌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主人公坐著小船似的月亮遨游天空的天真遐想,充分表達了孩子們渴望探索宇宙奧妙的美好愿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整個課堂呈現出自由、寬松的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感受了美的熏陶。我將歌曲融入到自己的語文教學中,使孩子們有了新奇的感受,同時提升了教學效果。
但這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這節課的預期設計效果和我們上課所達到的效果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我覺得這是我在探索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應該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好的駕馭這樣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同時這節課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我以后應該多嘗試,多思索。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5
在這一課中,我們初步接觸到了比喻句,在課后的練習當中也有出現一題思考題:彎彎的月亮像什么?
本文說的是彎彎的月亮像小小的船,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情境感受,然后再通過問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并且了解到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呢,在這首朗朗上口充滿韻律美的詩歌基礎上以及學生充分熟讀課文的條件下(多帶領生朗誦幾遍課文)再來向生提問“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呢?”這時生就完全能夠明白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在這樣的教學設計環節下,我們再進一步地去跟生講解什么是比喻句,比如什么東西像什么東西、把一個物體或者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等等,再請生來舉例說說。最后,我之前設計的這個問題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彎彎的月亮”與“小小的船”之間加一個什么字可以變成一句話呢?——(像)這時候就可以讓生明白到比喻句的幾個好處了,比如比較生動,使得語言更加地準確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感染力……
由于年級特點,一二年級的學生對比喻句的本體、喻體以及比喻詞都不大明白。但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卻經常都在接觸比喻句,比喻句已經在低年級學生日常生活的口語中了。低年級主要是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優美詞句,由此有助于他們在日后去學習并且真正運用到更多方面去。在讓學生朗誦以及熟讀成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8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04-04
小學一年級語文拼音教學反思04-18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4-12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04-06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學反思04-10
小學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4-12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反思09-30
荷花語文教學反思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