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城教學反思1
《長城》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整個單元有開篇的作用,而且其中還連帶著單元的習作,所以,它的地位不言而喻。
開篇,我讓孩子們分享了提前準備的長城的資料,拓展了一些關于長城的知識,接下來出示了長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然后,讓學生說說你眼中的長城。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不吝贊美之詞。我順勢提出,作者眼中的長城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觀看課文朗讀視頻,找一找。學生找的又快又準,直接找到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接著,我檢查了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通過叫小老師領讀詞語,和強調易錯字,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進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感受這世界奇跡—長城,并叫人單獨朗讀,再同學單獨朗讀的時候讓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都講了什么內容。
我點撥指導朗讀,引導他們用一個詞概括出每段的內容,效果很好。每一次我都回到中心“奇跡”。
最后,我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本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順序,文章結構是怎樣的?他們都能發現并準確的說出。
不過,本節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急于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準確,評價語單一。
三、不善于引導孩子朝著我想要的方向走,這一點需要多多學習。
四、教學設計簡單、常規,沒有亮點,第一次單獨授課語文,還不敢大膽突破創新。
長城教學反思2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就對聯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著再把上聯、下聯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并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后又讓學生搜集古跡上的對聯,以激發其誦讀、積累對聯的興趣。
從這個課例我得到幾點體會:本文不長,但由于是對聯,與詩詞不同,與其他體裁也不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看似簡單,但實則很難。
1、從對聯的特點分析本文的體裁特點,突破難點,恰到好處。本文很短,可以只簡單告訴同學這是對聯,然后單從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內涵。可是,本文以對聯的'形式描寫贊美長城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所在。如果這樣簡單處理,對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時間對本文進行對聯形式及特點的處理,效果會更好。實際上也是,課后同學們不但對搜集對聯、積累對聯的興趣濃了,甚至有人愛做一些簡單對聯了。這也是語文教學彈性所致。
2、教無定法,教學設計關注預設,還要關注生成。我原本準備幾個背景資料,準備在各個時機出示,但是教學時,在第一環節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長城資料時,有的同學提到了長城建設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在其中,這時,我就決定調整出示順序,相機把我準備的影音資料出示了,學生很感興趣,后面的學習便沒有出示這個資料。
3、交流搜集資料的時間把握不十分妥當,主要表現為耗時過長(10分鐘),以至于下面的學習的時裝間顯得緊迫了。這表明,我在課前應引導學生把資料進行篩選,多余部分可在課下交流,這樣課堂的時間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進設想:
課前、課后應進行對對聯的練習。課前練習對對聯,既會激發學生積累對聯的興趣,又會使學生對對聯形式特點有所把握,更深切體會對聯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進而使學生課上對《長城贊》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便捷很多,會節省很多時間,體會會更深刻,同時,只一課時便會完成主體內容。
長城教學反思3
一、課前多鋪墊
要想讓學生學習起來輕松自如,就要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之前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語文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面對歷史性文本,我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我在上課前,就布置學生圍繞“長城”課前通過上網、翻看課外書、詢問家長等方式收集關于長城的資料,多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許多事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性文本的興趣。
二、課中重引導
語文學科的一個特性就是“人文性”,其基本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對于《長城》這樣的歷史性文本,由于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他們很難有效地投入到此情境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引導學生學會“身臨其境”,同時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這堂課中,我要親切的教態,嚴謹的教學語言,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帶學生走進遠古的年代。今天的整堂課上時時讓我們欣賞到了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的動人姿態。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頻頻舉手,反應十分熱烈。“激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課文的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頁就變得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了。
三、課后重拓展
一篇篇課文它就像一座座橋梁指引孩子們走進神秘的知識叢林。我們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拓展練習了。
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學習完本文后,我布置了這樣兩個作業:
一是請學生們去收集“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的有關書籍。有了課堂上的鋪墊,為了解決自己心中的迷惑,相信我的學生一定會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圖書館,網上搜集資料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
二是讓學生圍繞“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進行小練筆,鞏固本堂課所學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長城教學反思4
歷史性文本是中華文學的經典。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不僅可以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但由于歷史性文本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本時,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驟降,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情況。故,如何有效地發揮歷史性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得不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難題。
根據杜威的“以生為本”理念,我們知道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在備課時,我們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也要備學生,堅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本文寫作特點,指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為線索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激發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學生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可概括為: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在這里,我就結合預先設定的這些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課堂實際的效果,學生的所得進行反思:
一、課前重積累
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面對歷史性文本,我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講,教師的第一種專業智慧就是“課程智慧”。而“課程智慧”體現在“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上。本課的學習,對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時間、歷史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這篇課文教學前,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長城”在課前收集資料,通過翻閱課外書,采訪,上網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文本內容。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工具書的作用,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種方式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性文本的興趣。
二、課中重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尤其是對于歷史性文本,由于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難有效地投入到情境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引導學生學會“身臨其境”,同時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這堂課中,親切的教態,嚴謹的教學語言,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都成為我教學的突破口,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讓學生朗讀這一自然段,說說自己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同學重量,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無怪,整堂課上我們時時欣賞到孩子們全身心投入的'動人姿態。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而孩子們的“情”一旦激發,他們口中的答案必將是一個個預想不到的驚喜。“激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三、課后重實踐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為了實現實踐的有效性,我就針對我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課外實踐題:請學生們去收集“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的有關書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孩子們定會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圖書館,網上搜集資料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我并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當然這節課中也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對于課堂的生成性反應處理的不夠及時,評價方式沒有做到多元化等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地加強自我反思,使自己的課逐漸的飽滿。“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一直都很喜歡的一句話,我也希望在這句話的鞭策下,我能夠不斷的提升自我水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長城教學反思5
《長城》這篇課文,是新課標四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十七課,課文一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長”,這是遠看長城;第二自然段,具體地介紹長城,突出長城的“高大堅固”,這是近看長城;第三自然段,由長城展開聯想,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第四自然段,總結全文,指出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長城教學反思6
《長城》這篇課文,是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第一篇課文。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系,重要的事,課堂上的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一、二自然段,再教學三、四自然段這個路子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感受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而把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新課改要求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合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節課在時間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練習題無法在課堂四十分鐘內完成,只能留到課后作為作業。所以說,老師備課要對課標、教材有較深的理解和鉆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狀況也要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層次,能說到什么水平,而應該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師只有心中有數,才能有針對性的引導、并規范凝練自己教學語言,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速率。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次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從文本中發現與學生有聯系的共鳴點,激發學生的情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長城教學反思7
教學這一課時,我還是遵循“隨機聯結”的原理,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新詞,自讀課文、提出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展開教學。
在孩子們自主學習新詞后的抄寫中,我發現大家錯的較多的詞是“駕駛、蜿蜒、創造”,我把寫錯的詞板書后讓孩子們自己診斷、改正,這樣的集體教學針對性強,孩子們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印象深刻,在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時,未出現類似錯誤。
孩子們的提問主要涉及兩大方面:一、“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景象“奇異”在哪里?二、為何說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教學時,我利用課件,讓孩子們欣賞長城的雄偉壯觀,并對長城的規模作了資料補充,長城的“奇異”一下子成了可感可知的形象,在此基礎上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對于第二段詩的學習,就此作學法遷移。長城和運河譜寫的詩篇確實是孩子們學習的一個難點,我充分利用《同步拓展閱讀》,給孩子們誦讀長城的歷史,運河的作用和兩岸美景,讓“不朽”和“動人”有了最好的詮釋。整個教學過程,我回避了字詞的機械理解,在保有詩歌原汁原味的基礎上讓孩子們欣賞、誦讀,感悟課文語言的魅力。
課前,我已經讓孩子們閱讀了拓展資料,課上因怕浪費時間,直接自己選讀資料,但從培養孩子們刪選資料的能力出發,還應該更放手讓孩子們交流。
長城教學反思8
《長城》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長城同學們可能都知道,但是在情感上是有一定距離的,學生無法去真切感受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教學中我的大致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找出作者對長城作出高度評價的句子“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然后,以這句話為引子提出問題:“為什么說長城是一項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接著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作者的聯想三方面理解感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從而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教完后細細思考,有這樣一些感受:
1、將抽象的數據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
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感受氣魄雄偉時,學生談到了從一萬三千多里感受到長城很長,于是我相機補充了一個在課外搜集到的資料,二十多年前有一個年青人曾徒步走這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花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為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對長城長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又比如在引導學生感受一塊條石有兩三千斤重時,我順勢告訴學生,這兩三千斤重就相當于我們全班學生重量的總和,將“兩三千斤重”轉化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對條石的重量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然后再來體會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容易也就水道渠成了。
2、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在本課的教學中自己感受比較成功的教學情境創設有兩次,一次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句子“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先是選擇了一段曲子,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的描述,“你此時來到了長城腳下,你吃力地登上了長城,走在十分平整的方磚上,沿著城墻上兩米多高成排的垛子向上攀登,你在垛子前方形的瞭望口停下了腳步,蹲下身子去撫摸射口時,你若有所思地扶著墻上的條石緩緩起身”,盡量地通過語調和語速的變化帶著學生進入這樣一種情境,事實證明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成功的,當我問學生:此時的你站在長城上想起了誰?學生答道:“我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他們真是不容易”,于是我進一步啟發:是啊!這樣的想法是你們站在長城上,情不自禁地很自然地想到的。有了這樣的一個情感經歷,再來理解之前的'那個句子可謂不攻自破了。第二次情境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容易,通過一段音樂的渲染,然后通過我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學生當時都比較激動,大部分學生都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是在怎樣的將重重的條石運上山,修筑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在學生充分想象后我又即時補充了段文字資料(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所付出的代價),在一層層引導學生感悟后再讓學生來朗讀這段文字,這時候的朗讀就非常動情了,接連點的幾個學生都讀得特別感人,學生此時的情感是發自肺腑的。
長城教學反思9
這堂課涉及到了國防知識,初二學生對軍事知識有一定的愛好,又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學習本課內容的積極性很高。但學生掌握知識有限,理解問題往往從淺顯,認識問題也不夠深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特點。一旦課堂環節處理不好,問題要進行引導不好,很容易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
我在探索教學模式,出現很多的問題與疑惑,但是這堂課用傳統教學方法來處理的話,學生的積極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挫傷,如果大幅度“放手”,有些知識學生又不了解,課的深度提升不上去,所以,經過反復的琢磨與推敲,我在導課時,播放了1949新中國成立時的大閱兵,和20xx年建國60周年的大閱兵兩段視頻,進行了對比,激發學生興趣。自主學習提綱用填空的形式出示,要求學生10分鐘之內解決,因為都是很簡單的知識點,所以很快就完成了,下一環節不對答案直接分小組扮演角色海、空、導彈部隊三支軍隊,介紹自己軍隊的建成與發展,解決了知識點的落實問題。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再進行知識拓展,用圖片、資料講解武器、裝備等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名詞。合作題:新中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進行知識提升。用模擬戰場,進行知識回顧。
但我在聯系實際方面還不夠,在今后教學中還要多聯系現實,關注學生興趣。用視屏導課消耗時間,視頻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不如直接導入課題。課堂組織中,各組展示點評要改進,要求要明確,避免重復。
長城教學反思10
《長城的運河》是一首飽含強烈愛國情感的詩歌,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描寫贊頌了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教學這首詩歌時,不僅要遵循語文的傳統教學,也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濃重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創設多種情境,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不斷深入探究文本。
一是扎扎實實抓好字詞教學。
我將識字教學與本冊的“習慣篇”對“自主預習復習”的要求結合起來。主要采用自主識字的方法,檢查學生的預習并著重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進行指導,并引導學生根據生字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記憶。
二是創設情境。
讓學生在輕松自主的環境下學習詩歌,理解詩歌深刻的人文情懷。教學時利用課件展示多幅長城圖片,撥動學生心靈琴弦,使之感受到長城的“奇異景象”,從而明白為什么人們稱之為“人間奇跡”。
通過教學,我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閱讀訓練有些忽視,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長城教學反思11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做到了充分地朗讀課文,自主完成預習作業。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都得到了較充分的調動。主要是文本的內容與學生的親身體驗有一定聯系,重要的是,課堂上一些訓練從課文內容出發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計,再加上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指導訓練,使師生產生共鳴,從而使學生激情充沛。
從先教學1、2自然段,再教學3、4自然段這個思路來看,如果能再放手,讓學生就全文談有感受的語句,相信學生可講之處會更多,所談體會也會更充實、深切。
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學生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游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訓練重點是師生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忽略這方面的訓練。而這節課欠缺的環節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導致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應該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
總之,看圖學文不能忽略讀文章想畫面,也是以此來訓練學生在觀察中展開聯想:從文本中發現與學生有聯系的共鳴點,激發學生的興趣;讀寫結合,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同時,也要結合寫法的學習訓練;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最為重要的是,教師要精心備課,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并重。
長城教學反思12
第一單元的課文都體現了熱愛祖國的情愫,如果都是空洞地講解和灌輸,那么孩子得到的也只能是空洞的熱愛,對祖國和祖先的偉大的一種空洞的理解。
第一篇課文中的長城和運河,離農村孩子的生活太遙遠了,他們中間沒有一個親眼見識過長城和運河,所以對此他們有太多的陌生。為了讓孩子們逐步熟悉以及親切,我和他們共同搜集了有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從圖中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麗、運河的迷人風姿。通過圖與文字結合,孩子們對“巨龍、穿行、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綢帶、飄落、因光閃閃、伸向天邊”等有了直觀的感受。而后,我又給孩子們介紹了祖先筑長城、鑿運河的歷程,引領他們逐步感受“不朽的詩篇、動人的詩篇”的含義。最后又對長城和運河的長度、寬度等數字資料的介紹,讓孩子們體會“奇異的景象”的場景。
用心,即使沒有現代教學工具,我們同樣能找到資源引領孩子感受!
長城教學反思13
在以往的歷史課中,我都是讓學生看書、思考——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做作業。這個老模式,我自己都上膩了。在講16課《血肉筑長城》中,我改變了教法。
首先,我布置本課的安排。本課有三個知識點,我就讓三個同學準備。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從三個組中準備選一人上臺講解。
過十分鐘左右,我讓先前準備的三個同學上臺。第一個是周敏,她講“三大戰役”: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和百團大戰,在講平型關大捷時,講了1937年八路軍115師指揮,殲敵一千多人,講得仔細、透徹,還叫學生做筆記。第二個同學是王永松,他講“中共七大”,從時間、地點、內容、作用方面進行分析,學生也聽得明白、清晰、條理清楚。第三個同學是周佳容,她從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來講最后一個知識點。在原因方面,還分析了抗戰勝利的`客觀原因(美、蘇支持),主觀原因是中國人民大反攻。條理清楚,知識性很強,邏輯性也強,最后還小結抗戰的正義性,強調和平的重要,把知識點進行引申、遷移、豐富學生的頭腦,拓展知識面。
由于是學生講給學生聽,同學們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地聽和做筆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充當“導游”的角色,我在教室里巡視、指導、點拔每小組需要質疑的地方。教得也輕松,我覺得這樣才真正體現課改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自己獨立解決問題。教師只向學生傳授一滴水而不是一桶水,學生才真正把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頭腦中的知識。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小老師”多起來,教師會輕松、愉快很多。寓教于樂,知識性與靈活性結合,讓學生走上講臺,改變一下角色,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我想我們的歷史教學會走進一片新天地,成績也會大大提高。
長城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是隨堂課,教學內容是詩歌《長城和運河》。這首詩是寫作者駕駛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所看到的景象。詩歌有兩個小節,第一節寫的是看到萬里長城,像巨龍蜿蜒在群山之中,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第二節寫的是京杭大運河,從北京到杭州,開通了運河,方便了水上航運。詩歌從整體上描繪了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特征,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詩歌的語言往往比較凝練,內容較為抽象,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再則,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對現在的孩子來說,歷史久遠,了解甚少,尤其是京杭大運河。而我班學生甚至連"京杭大運河"都讀不清楚。因此,我補充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手段幫助學生感知。并且在學生表述不清時增加誦讀詞語的次數,以幫助學生盡快熟悉和掌握。
識字教學主要采用自主識字的方法,但我根據學生基礎較差的情況有目的地在薄弱環節適當進行指點,并引導學生根據生字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如教"駕駛"這個詞時,可介紹古代的交通工具多為馬力,所以這兩個字里都有"馬",這樣便于學生記憶。還在黑板一角對多音字等字詞常見題型進行記錄型板書,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點。
詩歌教學主要以讀為主,在指導學生朗讀中,我希望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朗讀這首詩歌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拖腔拖調,要引導學生按詩歌的節奏進行。第二,要注意聲音的輕響變化,給人以起伏感,這樣才能突顯萬里長城和大運河的`雄偉氣勢。可喜的是學生對此篇課文興趣濃厚,在指導朗讀時師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動,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學生在課堂中朗讀的積極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課從讀通詩句到初步感受詩意,從讀好詩句到領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清晰,環環緊扣。識字教學,啟發想象,語言實踐有機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彼此銜接,自然流暢。
通過教學,我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感到這堂課既有收獲,也有不足。在重視詩歌朗讀的同時,對閱讀訓練有些忽視,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夠重視。詩歌中字詞深奧,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又不能采用以詞解詞這種簡單的方法。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將深奧的詞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讓教學更完美。這是我想在以后的詩歌教學重點研究的問題。
長城教學反思15
為期兩周的教學賽講活動結束了,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與回味。本次賽講活動中我們四年級語文講的是17《長城》。我的這節課不管在他人眼中是否成功,在我自己看來我收獲了,從去年的《孔子拜師》到今年的《長城》,我首先知道了如何備一節閱讀教學課,知道了教學要抓中心句,中心詞,要抓重點詞語,《長城》一文中我抓住中心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進而抓住中心詞“奇跡”,長城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課文從三方面寫長城的奇跡,第一自然段我抓住長城的長,長城像一條長龍,他不僅長,而且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體現長城的奇跡。第二自然段作者寫了長城的堅固,長城屹立在中華大地20xx多年,體現了他是奇跡,第三自然段通過寫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難突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是偉大的勞動任命創造了這偉大的奇跡。段段抓中心,圍繞中心句展開教學是我本節課的整體思路,通過這次活動,我認為課堂上必要的補充資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的一種很好的方法,每一課課文的高度都是螺旋上升的,這個高度必須要求我們老師先上來然后就是必要時的點撥,總結。在一個課堂上我們不僅要抓住關鍵詞語,而且關鍵詞語找出來就是為了體會感情,最終達到將感情讀出來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朗讀要分層次,每一個關鍵詞,重點詞找出來都要通過朗讀的指導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長城》這課就是要通過朗讀讀出長城的氣勢,讀出古代勞動人民的艱難,贊頌他們的偉大。
所以每個關鍵詞語背后的感情一定要一個一個讓學讀出來,通過朗讀體會感情。上課時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課,老師的情感也會帶動教學氣氛,使學生深受感染,也會很好的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情感,這些也是通過這次活動總結到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落實到實處。增強自己的語言魅力,重點詞句找出來要落實到實處,不能水過地皮濕,找出來就完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長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反思01-13
《長城》的教學反思10-16
《長城》教學反思09-30
《長城贊》教學反思04-14
長城贊教學反思04-15
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4-18
長城的教學反思范文10-07
《長城》教學反思范文10-07
《長城和運河》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