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陽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陽光》教學反思1
《棉鞋里的陽光》這一課,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的描寫,贊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后,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為家里人做了什么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新課改開始后,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說,大膽地問,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于面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里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哪里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么”?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為人師表,應率先垂范,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熏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課該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么去做……
《陽光》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通過測量竹竿影子長度的變化,認識到太陽位置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物體影子的長度。 整堂課由于時間的緊湊,只給學生安排了兩次測量的機會,然后通過比較不同時間內影子的長度找到影子變化的規律。在五(2)班上課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由于處理這個問題較為成功,使得學生更直接的找到了太陽位置與影子長度的規律。
在測量影長的過程中,第一實驗小組測得竹竿的實際長度是118厘米,第一次測量得到的影長是142厘米。第三實驗小組測得竹竿的實際長度是117厘米,而第一次測量得到的影子長度卻是146厘米。當小組代表匯報完實驗結果時,有許多同學都眉頭緊縮,并爭先恐后地舉手,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的確,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問題,明明是第一組的竹竿長,同時測量,怎么可能測得的影子還是第三組的長?指出了這個現象之后,大家都進入了思考,小組討論分析后,大家猜測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可能是讀數時出錯了。
2、可能是竹竿放斜了。
3、可能并沒有同時測量。
經證實,第三實驗小組排除了第一種和第二種的可能性,于是大家討論后決定派代表去重測。 三分鐘后,第三組的'學生興沖沖地跑回實驗室,喊到:“影子居然有167厘米。”聽完這句話,眾多學生都感到奇怪,反問說怎么可能。但第三組組長斬釘截鐵地回答到:“肯定沒錯,我們測量了兩次呢!” 是啊,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影子變長了,而且變化居然這么明顯。
于是,我趁機引出問題“陽光下,某樹高2米,過了一會,樹的影子變短了,分析這種現象應該發生在上午還是下午?”這時就有許多學生說是在上午,依據是“從剛才的測量結果可知,下午的竹竿影子是越來越長的,反之,影子變短應該在上午。”聽后大家都會心的笑了。這時有學生恍然大悟,說:“影子的長度與太陽的位置有關系。”沒錯,太陽的位置決定了影子的長短,正午的時候,太陽在頭頂上時,影子最短,而太陽位置越低,影子就越長。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和處理,學生顯然已經找到了太陽位置與影長的規律,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后的課堂上能把握住這些環節,對教學而言,定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陽光》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人以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人的語言與思想,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讓人們享受亮光、溫暖、花束、香氣和露水,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學生對本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多注意引導,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學情分析:
經過四年多的語文學習實踐,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的能力:1、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做到課前預習,能獨立識字、學詞學句,會使用工具書。
2、學生有著較強的朗讀能力。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就設計了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讀文,自由朗讀、小組讀、個人展示讀、師生合作讀、集體朗讀等不同類型的讀,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思考。
3、學生非常樂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行為,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字。
2、閱讀詩歌,了解詩意,體會太陽渴望喚醒人們,敲開人們心靈的急切心情。激發學生熱愛太陽、熱愛生活的情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
3、抓住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太陽渴望喚醒人們、敲開人們心靈的急切心情,體會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熱愛太陽、熱愛生活的情感,創作詩歌。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引入新課
1、出示謎語:勞動英雄面孔紅,
天一亮來就出工。
從東到西忙不停,
傍晚一到就收工。
2、揭題:《太陽的話》
3、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有關作者:艾青的資料
二、閱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會的生字詞互相問問。
2、學習生字詞。學生提醒字音字形的注意點。
3、齊讀生字詞
4、解決詩歌中不理解的詞語
三、品讀課文,感悟體驗
1、生自由地朗讀詩歌。
(1)標畫出自己最想讀的詞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互相交流。
(2)想一想:詩中的“我”和“你們”指的是誰?
2、指名朗讀,匯報讀文收獲,師生互評。
(1)學習第一小節
師:誰來把自己認為讀得最出色的片段讀給大家聽?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他的朗讀。(指名朗讀第一小節)
師:大家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師:人們居住的小屋門窗緊閉,見不到太陽,太陽很想進到我們的小屋里來,所以太陽此時心情是怎樣的?(急切)
師:誰來試著把太陽急切的`語氣讀出來?
(引導生讀出急切的語氣,體會太陽渴望快步進入小屋的感情。) 全班齊讀。
師:老師聽出來了,太陽真的很想和我們人類交朋友,太陽還會和我們說些什么?
小黑板出示:我是小詩人
敞開你們的胸懷吧,
____你們的_________________,
讓我_____________,讓我______________,
讓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仿寫第一小節,寫在學習本上)
師:誰來告訴我們,太陽還會對我們說些什么?
(生交流,師生評議。)
師:看來大家都把太陽的心里話說出來了。
(2)學習第二小節
師:太陽那么想快點進到我們的小屋,它想怎么樣呀?(指名生很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小節)
師:太陽給我們帶來了那些禮物?
師:這么多美好的事物,同學們開心嗎?帶著這份欣喜齊讀第二小節。 (引導生:我帶著并列句式讀得緩慢點,花束??語氣加重)
師:這份美好的禮物送給誰?而接受禮物的人們還在沉睡中,此時太陽的心情就更怎么樣了?(著急)
(3)學習第三小節
生齊讀第三小節
師:為什么用了三個快?
學生模仿早上媽媽叫自己起床的情景
師:帶著此時的語氣和體會到的心情齊讀這一小節。
(引導生語速由慢到快,由緩到急,讀出急切心情。)
(4)學習第四小節
1、師范讀
2、引導生找出比喻句:讓你們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3、引導生體會:太陽無私地把光明送給我們,讓我們熱愛生活,形成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4、指導朗讀(引導生后半句語氣加重,體味到太陽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誦讀詩歌,拓展延伸
師:太陽在熱情的召喚,它沖破黑暗,送來了光明,給我們帶來了金黃的花束,馥郁的香氣,光亮的溫暖,還帶來了滿身的清新的露水,令人舒爽愉快。讓我們一起來擁抱陽光。
全班有感情朗讀詩歌
五、作業設計
請大家以“你”稱呼太陽,把最想對太陽說的話寫成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詩?(根據教材“語文天地”中“筆下生花”的第一項內容來設計的)
板書設計:
帶著花束
帶著香氣
太陽的話 追求光明,熱愛生活
帶著亮光和溫暖
帶著露水
教后反思:綜觀整個課堂,我覺得自己這節課還有如下需改進的地方:
首先在這節課中,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創作的小詩歌時,教師也可以寫一首詩,展示出來,自己朗讀,或者讓學生讀,讓學生評價等等,這樣教師的基本功就能展示在學生的面前,老師不僅會讀而且會寫,而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能力就能得到又一次的提高。
其次應靈活巧妙地使用課堂生成資源,機智地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幫助學生營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陽光》教學反思4
經過三個星期的教學,終于將第三套廣播體操《七彩陽光》教完,因為學校廣播體操比賽迫在眉睫,所以總的來說教學進度還是挺快的。通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我認為,對于這套新推廣的廣播體操,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要做好本套廣播體操必須把握其簡單規范、明快流暢、橫平豎直的風格特點,從動作姿態到面部表情,都應體現當代小學生活潑規范、快樂向上的多姿多彩校園生活和陽光體育的精神風貌。以下就該套操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其糾正方法進行歸納和交流。
1.對正確動作的要求不清楚
(1)上肢動作
因為該套廣播操的`相似動作較多,而一年級的感知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導致學生在練習時經常混淆動作位置導致手臂位置、手型控制不準確,如上舉、側上舉與、掌心相對(并掌)、掌心向下、等。
糾正方法:學習動作前,應對基本的上肢動作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如什么為上舉,什么是側上舉,掌心的含義等,為以后的動作學校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2)軀干動作
如體側運動體側屈時,出現往體前屈的動作、體轉運動轉體時方向的體轉度數達不一定標準,腳跟提起等錯誤動作,改變了動作性質,失去或降低了伸展拉伸側腰肌的作用等。
糾正方法:學習動作前,應對常用的體側屈、體前屈、體轉等動作的規范要求進行講解和慢動作示范,并采取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方法,體會正確動作的要領,反復練習,培養正確動作的控制意識。
(3)下肢動作
如做弓步時,膝蓋超過腳尖,后腿彎曲,腳跟提起;分腿半蹲時膝蓋內扣;跳躍運動落地技術錯誤等。膝蓋僵硬,無緩沖等錯誤動作,甚至可能引起膝、踝關節損傷。
糾正方法:學習動作前,應示范講解正確動作,加強腿部柔韌和力量素質練習。在學習此類動作時,強調正確動作的意義,并反復練習。
2.肢體運動路線不清晰
糾正方法:應用分解教學法,通過慢動作示范結合講解,強調動作的起始位置、方向、路線和結束位置。讓學生慢速體會動作,必要的情況下,教師給予外力幫助和要點提示,幫助學生體會正確的手臂移動路線和軌跡。
3.動作節奏和動作發力不一致
糾正方法:應用分解教學法,通過慢動作示范結合講解,讓學生生慢速體會動作,加強學生身體協調性練習。讓學生自己喊口令進行練習,口令可幫助學生熟記動作和節奏。
4.習慣性動作記憶的影響
糾正方法:總結動作規律,幫助學生熟記動作,防止動作的遺忘和混淆。如《七彩陽光》中,每一節動作均以左腳開始,左右對稱。收左腳出右腳,收右腳出左腳,銜接流暢。隨音樂進行動作記憶練習,幫助熟悉和記憶成套動作。
《陽光》教學反思5
今天,孔老師聽了我上《陽光》,并且課后進行了點評,使我受益匪淺。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鉆研教材、設計教學設計、制作課件等化了好幾天的時間,原本以為教材鉆研的挺透徹的,設想也挺周全的,勝利地上下來應該沒有問題。可是到了真正進入課堂,我才發現自身的中國是錯的,我把這節課的要求拔高了,致使同學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問題的提出使同學難以接受(脫離同學的實際: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接受能力不強等)。具體到教學環節中,主要問題在于重點段的處置。教學時,我為了讓同學讀懂理解這段話,我采用了朗讀比較、實物展示的教學手段。
理解“更”,進行朗讀比較。
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綠了。
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高了。
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
我想通過句子的'朗讀比較出兩個句子的不同,從而理解“更”的意思,結果大局部同學很茫然,體會不了,也讀不出味道。課后聽了孔老師的點評,我覺得很有道理。
她說,可以把教學坡度降低點,教學手段形象化一些,比方,采用畫簡筆畫的方法。沒有陽光的禾苗是什么樣的,有了陽光的禾苗又是什么樣的,讓同學說,老師畫,通過形象的簡筆畫,同學可以很輕松的理解“更”的含義。再如,理解“錦緞”,可以讓同學看圖上的小河,有陽光照射的小河是怎么樣的,同學會觀察出來,波光粼粼,金光閃爍等,錦緞也是這樣的,所以說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
孔老師的點評生動形象,連我們都愛聽,更何況小朋友們呢?其實,孔老師的話也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語文教學要結合同學的生活實際,只有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才干使同學喜歡聽,樂意學。
作為一名一年級的老師,我還應該多了解同學,貼近同學的生活,只有了解同學,才干更好的掌握教學的中國與高度。
《陽光》教學反思6
《棉鞋里的陽光》,這是一篇來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講述了媽媽格外體貼年老的奶奶,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媽媽的舉動影響著小峰幼小的心靈,他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著奶奶曬棉鞋。贊揚了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讓孩子們懂得應該怎么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語文課零聲響了,看著窗外的陽光,我突然想到了,把課堂搬到操場上去上。一邊讓孩子們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一邊讓孩子們感受著課文里家庭的溫暖。來到操場上,我讓孩子們四處散開站在我周圍,并提出要求:你可以在操場上盡情地跑,可以和同學們做游戲,可以坐著曬太陽,不過想一想,陽光帶給我們的是什么?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后開始活動了。溫暖的陽光下,飛奔的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迎合著滿校的春色,真是春日里的好一幅畫呀。
看著時機應該成熟了,我把孩子們叫到身邊。他們都乖乖地肩挨著肩,有的手拉著手,小眼睛忽閃忽閃地看著我。我微笑著問道:“誰說說陽光帶給我們的是什么?”小手“呼啦”一聲舉起來了,如小樹林般熱鬧。
“我覺得陽光帶給我們的是快樂!”一位小男孩兒喘著氣,咧著小嘴,大聲說著。看來這孩子是剛剛享受過陽光下和同學一起玩耍的快樂。
“陽光帶給我們的.是溫暖!”沒有等我表揚那男孩,這一邊又一個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是啊,看看這孩子,小臉紅通通的,衣服敞開著,這早春的風并沒有給他帶來一絲涼意。
“湯老師,我知道,我知道。”扎著倆小丫頭辮子的香香迫不及待地在我眼前晃動著高舉的小手。
我笑著,拉著她的手說:“看來你享受的陽光和人家的不一樣,那就你來說。”這孩子高興地說:“我覺得陽光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太聰明了,我鼓勵大家表揚了香香。
我看正題可以切入了,于是緊接著就問大家:“那請你來想想為什么陽光會帶給我們健康?”雖然少了幾只小手,但是小朋友的眼睛始終是跟著我,我很高興。叫了身邊的一位男孩子,他回答說:“陽光可以殺菌,我奶奶經常把被子、鞋子拿到太陽底下曬。”我又一次地被孩子們的聰明感動了。
“那我們課文中的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被子呀?”我把課文的內容搬上來了。同學們經過預習,基本上都會讀、會理解了。
“媽媽人很好的。”
“媽媽想讓奶奶睡得暖和一點。”
“媽媽很尊敬奶奶的。”
“還可以把被子里的細菌殺死,使奶奶身體更健康。”
在陽光下,孩子們高興地回答著問題。周圍是那么寬闊,孩子們的思維又是那么的活躍。春日的陽光就是那么燦爛,照得孩子們的小臉龐通紅通紅。封閉的教室換成了開放的大操場,不同的感受,使孩子們的笑容多了,回答問題的欲望高了,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
《陽光》教學反思7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被子、曬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指導朗讀心長輩,學會體貼。這篇課文較長,教學中,我抓住“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兩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課堂上,我首先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是其中的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如抓住媽媽和小峰的對話,我問學生,媽媽給奶奶曬棉被,你認為媽媽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體會到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為小峰做了一個好榜樣。“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我讓學生想象小峰想的話中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剛提出這個問題,沒有人舉手,過了一會,最不愛聽課的劉澤群舉手了,他說:“小峰會想,棉鞋里有棉花,陽光照進棉花里,棉鞋也暖和。”“說得真好!看來今天你認真聽課了。”接著,我讓學生理解“輕輕地”,體會小峰怕驚醒奶奶午睡。
課文的最后,我問學生:“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王木潤說:“我知道了陽光曬過的棉被、棉衣很暖和。”郭涵聰說“我知道小峰和媽媽對奶奶都很關心、體貼。”孫世軒說:“我要向小峰學習,尊敬長輩,關心愛護老人。”王文騫說:“我也給奶奶曬棉被、曬棉鞋。”
孩子們通過學習課文,心里注進了陽光。
《陽光》教學反思8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后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本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愿望,生發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學生每天都在陽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長,但是卻常常忽略了陽光的存在。能留意陽光、感覺到陽光的時候并不多。所以教學本課時,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樂,和諧的音符與優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設了樂于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
《陽光》教學反思9
本文用擬人的手法把陽光寫成了一個調皮的孩子,給萬物帶來了生機和美麗,用生動的手法寫出了它所照射到的地方的景象。本課分兩課時給學生講解,第一課時解決生字問題,讓學生會認讀生字,會寫生字,第二課時解決課文,使學生通過讀、演來感受陽光的頑皮。
第一課時的教學集中在識字上。可是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又不能機械地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一遍一遍地寫來。通過聽課交流,在識字教學中應該根據不用生字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識字方法,特別是這一課,比如在講“像”字的時候,學生容易把“橡皮”的“橡”“大象”的“象”搞混淆,這時可以讓學生對比記憶會更好;在講“爬、跳、看”等動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做一做動作,加深記憶和理解;在講“窗”的時候,運用聯想記憶法,上面的寶蓋頭像窗簾的`撐子,下面的兩點像拉開的窗簾,最下面的方框里的像窗戶,這樣則更加直觀地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和記憶。總之這樣的多種識字方法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第二課時重點是閱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多讀課文,帶著動作,帶著表情去感受陽光照耀世界,喚醒萬物;去感受陽光的可愛。并引導學生盡情想象:陽光還會去哪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說話練習,深入體會太陽給大地帶來光明,帶來生機。
《陽光》教學反思10
《頑皮的陽光》是一年級下期的一篇課文,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眼中的陽光,再認寫本課生字,訓練孩子們朗讀,最后指導孩子們書寫較難的兩個字“跳”、“進”。從整體上看,孩子們基本達到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在訓練孩子們朗讀時,我進行重點突破,著重訓練了孩子讀長句的能力。同時,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我特別注意教育的循序性,一點一滴,從易到難進行語文教學。例如,我把本學期所學的偏旁都總結出來,引導孩子們把偏旁分類,鍛煉學生學生們的分類能力。 雖然學生基本達到了本課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我發現孩子們并沒有表現出對于知識學習的興趣,并沒有從有趣的課文中發現快樂,所以本節課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思考。
1、本節課在教學方式上過于單一。比如:讓孩子們認識生字的時候,只使用了“小老師教讀”、“開火車”這兩種方式,而且這兩種方式對于孩子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而沒有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其實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做出一些適當的改進。例如,開火車時學生不一定只使用一種方式,可以雙人開火車,還可以讓火車提速等增強學習中的趣味性;同時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具體的生字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臉”這個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摸摸自己的臉,觀察觀察同桌的臉,進而還可以從觀察中分析“臉”的字形,這樣就可以把“臉”的音、形、義相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臉”字的印象。在教授“陽”時,認字的時候結合書寫,這樣音與結構的結合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總之,教學應該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應以游戲、活動、競賽為主來展開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好表現,喜歡游戲,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因此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群體特點來展開。讓學生在游戲與競賽中來學習。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收獲知識。所以,在教學生朗讀《頑皮的陽光》時,就可以以“小小朗誦比賽”的活動來展開教學。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可以很好的調節學生的情緒,緩解學生的疲憊感。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由于年齡上的特點,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后半節課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靜下心寫寫字,調節一下課堂節奏,然后再回歸課文的朗讀訓練。同時,教師還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性語言及獎勵性措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個保課堂保持一種活躍的氛圍。
4、我還應該加強教師基本素質的訓練。本節課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語言變化貧乏;肢體語言不夠豐富,未能根據課堂實際而表現出相應的表情及動作。整個課堂的親和力、感染力不夠,語文課的語文味也未能體現出來。這節課中,我對于孩子們的評價“棒”與“好”等類的詞用得過多,未能根據學生的回答而相應地做出改變。就如有個學生說她眼中的陽光是圓圓的,教師就可以適時點撥:你真是一個會想象的孩子,老師喜歡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這樣評價的效果顯然要比直接夸她棒要好。還有,整個課堂教師的音調過于平抑,起伏不夠。其實這從本質上講是我在課堂上還沒有學會與學生溝通。自己只想著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接受,并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課堂本身就是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一個過程。假如教師大包大攬,利用聲調的提升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這樣,教師嗓子不但受不了,學生也容易產生疲憊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最后就是我的粉筆字還需要加大力度練習。
總之,從這節課中我認識到教學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需要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這個過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會學、樂學。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做到這一點。
《陽光》教學反思11
《棉鞋里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本課比較淺顯易懂,所以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小峰的心里活動,滲透尊長輩教育。
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她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也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以后,我就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1、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2、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再用“因為……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說話訓練。學生說完后我說:“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么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說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么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說小峰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有的說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說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
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懂得了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課后,我想如果我們每位教師都能挖掘課本中內容,把“育人”放到首位,那么我們的課堂就不僅僅只是知識的講授,更是人類優秀品質的傳播,當然,作為老師也應該把知識和情感教育真情流露出來,讓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悟到的感情運用到生活中去,那么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多么和諧,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陽光》教學反思12
第三套廣播體操《七彩陽光》,是一年級體育的主要學習內容,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特別是一些柔韌性和協調性較差的學生,要讓他們掌握,確實有很大難度。在教學中,我總結了幾點教學廣播操的體會:
1、鏡面示范和背面示范有機結合
這套新操動作變化較多,如單做背面圖向示范則令學生看不清教師手部在胸前的動作示范,鏡面示范適合低年級同學,受以往領操員的方向和學生相反的經驗影響面對教師鏡面示范不適應,喜歡看教師和學生同向示范,因此每一節操我都鏡面示范講解、示范,背面示范領同學們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實踐效果好。
2、分解動作示范和完整動作示范相結合
一節新操動作的學習,要先示范一次完整動作,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再第一遍時候要放慢節奏用緩慢的口令講清動作的方法要求,手的運動方向和腳、頭、眼神的配合等逐一講解,分解教學,第三遍再完整示范,用正常節奏練習。最后強調調休的正確姿勢以及手臂的空間感覺等要求學生心到、口到、動作到位。
3、學習動作的同時要求學生也要學會口令實踐證明喊口令能幫助記憶動作,還能培養節奏感。
《陽光》教學反思13
有人這樣比喻:課堂不是產品,而是一個制作產品的過程,教育的真正產品是學生。又有人這樣說: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教學評價作為一種活生生的教育力量,活躍在師生之間,使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活力。鑄就了學生至真至純的情感理念,而這一切的關鍵恰恰在于教師教學評價的引導。
由此可見,我們教師一定要最大力度的發揮出自己課堂評價的藝術性,使之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工作。當然,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要具備一雙敏銳的眼睛,善于捕捉最佳“評價點”從不同角度給予學生客觀的、真誠的、又是發展性的評價,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激勵和表揚上。因為一個教師想讓自己的評價發揮出它對學生最大的效度,只有激勵和表揚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著眼于學生個體今后的發展需要,更要著眼于為教師今后教育教學指明方向。
正如我在第二次的教學片斷中對學生所做的評價一樣,不是只有鼓勵,而是有意識的通過捕捉學生回答時所反饋的信息,自己進行拓展后,再通過對學生的評價為他們帶去更多的信息含量。如:“生1:我看到了一個圓圓的太陽。師:你看他說得多棒,不僅把話說的很完整,而且還把太陽的形狀也說出來了,是?生合:(響亮的回答)圓圓的。”太陽是圓圓的,孩子們都知道。但是從我的評價語中,孩子們更清楚的了解了“圓圓的,是寫出了太陽的形狀。”并且,通過教師這樣有針對性、目的性的評價語,孩子們也會隨著教師的引導,自己有意識的從另外一個方面去觀察、去發現,“生3:我看到了一個很紅很紅的太陽。(角度:顏色)”只要教師堅持對學生進行這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培養,長期以往,孩子們必然能養成從多角度、多層面看待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而這無論是在以后的學習還是今后的生活當中,對于孩子們而言,它都將是一比豐厚的`財富。又如:“生5:太陽像皮球。師:哦,你看到太陽它圓圓的,就能想出它像個皮球,真了不起。”這是教師在傳授學習方法,鼓勵孩子們從太陽“圓圓的”的特點聯想到“皮球”,因為皮球也是圓圓的。所以,太陽像皮球。而教師真正的用意和期待是:“那么,你還能從太陽的其他特點聯想到它還像什么嗎?”聰明的孩子就馬上能夠領會到“生6:我看到了一個又大又紅的像蘋果一樣太陽。”
其實,同樣以激勵為主,同是表揚性評價,只要教師能用心花點心思,就會很有意義,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效,不會顯得蒼白、膚淺。其中包括教師期間兩次對學生舉手回答和端正坐姿的提示也融合在優雅的評價當中,是那么的巧妙,那么的不露痕跡。然評價固然重要,但它對于整個課堂教學來說,也只能算一種滲透,它是為優化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理想中,它應該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機、簡短、適時的給予,置于“見縫插針”的位置,鑒于我以上的教學片斷,不知我的評價是否有搶其位置而成為主角之嫌?
《陽光》教學反思14
記得剛加入六小團隊我,為了不落后,努力適應著學校的各種節奏,第一學期結束時的總結會,我很意外的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后來我按照這種工作狀態,在單位上逐漸形成了我的工作風格:只要是自己接受的工作都努力做到最好。真正體會到了學校所倡導的“共同成長 共享快樂”之理念。作為教師只有積極投身我們的教學創新,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才會真正感受到從事這項工作的意義。
我們學校規定每人每月都必須上一次公開展示課,我也從剛開始的反感和壓力中慢慢適應了下來,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的狀況也不少,如設計的教學內容學生還沒進行完,下課的鈴聲就響了。經過不斷的`反思、改進、嘗試、再反思……也確實很苦惱,有時也汲取了課改的一些方法,但對教學內容研讀的不夠,對學情了解的不充分,課堂上也不能根據學生的表現很好的調整教學環節和節奏。學生認知的差異,往往會顧此失彼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后來展示課活動參與的多了,逐漸的也找到了一些方法如:在備課時,要找準重點、難點,也學會了“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進行重點解決”小方法,“教學內容設計照顧大多數”和“適當增加拓展創新內容”成為讓更多學生參與剪紙教學的好方法。我在課堂上的引導,重視學生生活素材的積累和反饋,并安排合理討論交流,盡可能的滿足學生進行“動手制作的時間”。讓學生有很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當大部分同學都已掌握當堂基礎知識達成共識時,我就把重點放在敢于在自己的剪紙作品中大膽創新的學生。這也是對其他學生起一個很好的引導和啟發。
如今的課堂中,小組合作幾乎每課必不可少。每次外出學習觀摩課,名師們的課堂合作交流總是熱熱鬧鬧,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互相傾聽,很是羨慕。合作學習體現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最大限度的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我也努力的進行嘗試。
合作應該建立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其實小組合作應該是學生個體無法完成,或是受到一定外在條件的限制,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完成,或是學生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感到需要與人討論、分享成功喜悅的時候開展。于是我創設了“組合剪紙”的形式,就是讓一組或者幾個學生的作品根據構圖、色彩進行拼貼,組成新的剪紙作品,如展示課《葫蘆兄弟》、《大鬧天宮》、《魚》都是這種形式。學生意見不同時,學生遇到制作困難時,討論如何添加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都能解決這樣的問題,效果比較好。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能力和個性差異,體現成員之間的互補性,有時學生進行剪紙創作時,制作速度和質量都很好的學生會有富余的時間,就可以鼓勵他們積極的去幫助那些動手能力弱的孩子,做到“能者多勞”、“ 物盡其用”的效果。這種臨時搭配的小組很有新鮮感。這些同學也在幫助其他學生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最終促進成員間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發展;通過開展當堂作品展示,讓各個不同小組及時看到好的想法和創意;小組內的不同做法,不同意見,也有交流、溝通、融合最好形成一致看法的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有些學生的剪紙作品質量不怎么好,但制作速度很快。這是我總是讓大家給他熱烈的掌聲,表揚他的大膽,但同時也通過展示讓他和全班同學一起評價自己的作品的優缺點,優點大家要學習;缺點大家在以后的制作中要避免。
特別是學生在作品中的缺點或不足我不一定馬上作出判斷和評價,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定。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良好學習氛圍。特別是對于學生的創造的創意或者回答,一定要“高調”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對于錯誤的回答,也是先指出不足,再抓住可取之處進行鼓勵,盡量不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學生作品展示中盡量鼓勵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即讓學生通過自評來反思自己的不足,通過互評發現長處,提高自己。甚至有時,也鼓勵學生對我的作品進行評價。
《陽光》教學反思15
《棉鞋里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被子、曬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這篇課文較長,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完整的印象,我在第一課時里解決了識字,把課文讀正確,并完成了大部分正確書寫生字的任務,所以在第二課時里,沒有出現過多的識字環節,只是在開課時復習了一下生字詞,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理解課文和朗讀感悟上。
教學中,我抓住“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兩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一年級的語文教學目標里有一條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許多學生讀起書來沒有輕重之分,拖聲拖調地唱讀。如何讓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呢?除了范讀、領讀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嗎?我想是不是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的理解來啟發學生如何朗讀呢?于是在課堂上,我注意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指導學生朗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抓住人物的對話、動作及心理活動的描寫,特別是其中的關鍵詞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如抓住媽媽和小峰的.對話,在勾畫、感情朗讀、評議中體會到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為小峰做了一個好榜樣,特別是通過“更”字的體會,深化大家對媽媽的認識。又如抓住小峰給奶奶曬棉鞋時“輕輕地”動作來體會小峰關心體貼長輩。在教學中我還十分注重指導朗讀,如,“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一點兒”讀兒化音。“暖和”讀輕聲。小峰與媽媽的對話,一問一答,讀出語氣。奶奶奇怪地問:“咦,棉鞋怎么這么暖和?”讀出疑問的語氣。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教學得心應手,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感情。在感情朗讀中學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用“因為……所以……”來回答“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進行說話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從課文留白處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讓學生想象小峰想的話中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引導學生細細體味小主人翁觀察媽媽的行為,為奶奶曬棉鞋的一舉一動,從而贊揚小峰的美好品質。老師抓住“輕輕地”,體會小峰怕驚醒奶奶午睡。老師抓住“小峰想……”讓學生展開想象,小峰會想什么?小峰由媽媽曬棉被能想到曬棉鞋,體會小峰是個細心、孝順的好孩子。又如讓大家想象,聽了奶奶的話后,小峰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把通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想象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當有一個小同學說:“啊,奶奶真幸福。”我馬上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么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
生1: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么關心奶奶,體貼奶奶;
生2:小峰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
生3: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
生4: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
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我覺得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
在教學時,我抓住對話進行朗讀感悟,可就在對話朗讀中生成了一個問題,是我課前所沒有預設到的。課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長句──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學生在朗讀時出現這樣的讀法: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
分析原因有兩個,首先第一個是學生對標點符號還沒有較好的認識,尤其是引號的意義。第二個原因是語文書上正好在“小峰問”后面出現了換行。而第二個原因我分析可能是主要原因。因為是課前所沒有預設到的,課堂生成的東西,所以在處理時沒有能好好地想想,處理得比較困難,最后幾乎是老師沒有辦法了就代替學生回答了。而且課后仍有不少學生讀錯。
問題一:學生雖已經初步認識了引號,但對引號的意義沒有真正理解,而且在平時的朗讀指導中也缺少類似的訓練,我一味地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標點發現正確朗讀的方法,走入了一個誤區,其實也是對學生實際水平沒有準確的估量。
問題二:其實通過標點發現問題不是不行,但我缺少必要的鋪墊,比如我如果在發現問題后給學生兩個句子:
①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
②小峰問:“媽媽,奶奶的棉被一點兒也沒濕,干嗎要曬呢?”
然后讓學生通過兩個句子的比較發現標點符號使用的神奇之處,就能更好地把握朗讀技巧,正確朗讀了。所以也正是我處理問題的草率和匆忙導致了失敗。我想,現在的課堂是生成的課堂,我們每一個老師都要認真地對待課堂上所生成的問題,讓我們的課堂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
陽光鉆進了棉被,也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小峰和媽媽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這是人間最美的親情,這是濃濃飄香的溫情呀……
【《陽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陽光教學反思04-02
陽光教學反思09-09
《陽光》教學設計與反思12-17
《頑皮的陽光》教學反思09-09
陽光教學反思:“我可以捉住陽光!”08-26
陽光教學反思:“我可以捉住陽光!”08-23
《陽光》教學反思(精選11篇)11-04
《陽光》教學反思三篇10-08
《陽光皮膚》教學反思范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