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
前段時間,我們對部分小學生進行了一次“音樂傾向”的抽樣調查,得到了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在他們的答卷反饋里,我們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樂課是學生最喜歡上的課”、“音樂老師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的那種感動,相反的卻是冷漠與排斥;他們熱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這里固然能找到許多原因,講出一大串非我們音樂教師所能的理由,但從一個教育者應有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恁心而論,我們的課堂教學本身存在的許多問題恐怕也是一個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
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提及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在我所聽到的音樂課里,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尤其是欣賞課。有些老師的課,他們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師的教學中,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的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學生的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是對音樂課沒了熱情。我們坦言,講文學我們比不過語文老師(就普通而言),講解數理也非我們所長,為何不發揮我們音樂教師的優勢呢?
音樂課即唱歌課,但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們在課堂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里(課的后半部分)唱歌卻是“老太婆念經,有口無心”。既不用心,何來之味、又何來之情,更何從談感!音樂課里的歌不好聽、不夠味,那當然會到課外去找。找他們處認為好聽、夠味的歌來唱,還工工整整地把它們抄在精心挑選的小本本里,裝在兜里,并引以為豪。
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我們的一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技能,過于偏重技能,使得我們的中小學音樂課成了音樂基本功訓練課,把音樂當作機械的技能去訓練,把中小學生當作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訓練。這樣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許在一段時間里,一部分學生會有一些效果,但卻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絕大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甚至磨滅。實際上這樣的音樂學習與課堂教學,從根本扭曲了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藝術、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棄了“國民音樂教育”的初衷,是與音樂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馳的。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
音樂課以教師為中心的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少。在我們的音樂課里,很多教師不是笑臉相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幾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窩、指手劃腳,不管學生學得如何,只顧按照已備的教案、時間表灌之。學生回答問題順我者表揚、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見……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一個不平等的教與受的關系,從未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從來只把學生當成知識的接受器,教師絕對是主宰而非主導,學生是完全被動的。這樣的音樂課學生哪來的情、哪來的興趣?也就無從說“我喜歡音樂課”了。
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功夫不足。我聽過少的音樂課,也看過很多老師的教案,總發現我們的教師在構思一堂課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他們經常在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他們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神經質的信息輸入不是單一的,應該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的多,聆聽學生心聲、把握學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師的疾話對的”、“我是老師,學生應該聽老師的話”,恐怕是我們很多老師常有的心態和所說的話。因此,許多教師挖好一個個的陷阱讓學生一個個往里跳的事總是很樂意去做的。比如說:“對不對?“對”“好聽不好聽?”等等。盡管老師自己都覺得多余,有時還顯得底氣不足,但總是樂此不疲。
三、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材”定位過高過死
教材是教學之本,依教材上課“沒商量”。我們國家的教材建設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國一綱一本的格局而出現了一綱多本、多綱多本,這對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環境、不同教育水平和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間,形成新的教學格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畢竟人們的國家太大了,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幾套教材來作“教學之本”,實在是勉為其難。就從我們浙江省新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來說,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開始編,九一年開始在部分地區實驗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廣使用。編寫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較發達的農村地區”使用,這從九十年代初全國經濟發展的勢態看浙江省的經濟發展地位,無疑是準確的。可問題是,僅從一個面積不大、人文背景相對單純、經濟結構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經濟水平的差異也是顯面易見的。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定還來教育文化的差異。可我們使用統一教材,就是對這種事實上存在的差異視而不見,這與教育學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從編寫到使用的周期很長,對教材重新作出修訂則所需的時間更長。在現今知識爆炸、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的`價值觀、道德面、人生觀、美學觀無不時時處處都在變化著,而唯有我們的教材不變,要學生唱的歌曲不變。這怎么可能讓學生對我們的音樂感興趣,對我們所唱的歌感興趣?
再有,我們對“教科書”那種根深蒂固的虔誠,執行起來從不打折扣的那種嚴肅認真態度,一些教師對教材的依戀及所有管理層面上的考核、評估、督查都是以此為據,更加劇了這種不例題。因此,我們什么時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學之本”而以“教學以人為本”,讓每個教師都能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來接待教學內容(這里暫且不論我們音樂教師是否都具備這種水平與能力),才能出現我國自己的真正意義的教學法,才會有中國自己的“奧爾夫”、“柯達伊”。
教材內容并非經典,沒勁!我們一些教學內容不受學生歡迎,也無法得到音樂老師的認同。在許多人的頭腦里,一提到審美教育,便自覺不自覺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編寫中什么時候該唱什么歌,那段時間是什么節日該 安排什么內容,這兩年在號召學生什么教材就該有所體現德育都成為必須考慮的第一因素。這就使得我們的教材始終離不開正當附庸的臼巢,在強調音樂教化功能的同時,削弱了音樂本身,音樂的本體失落了。另外,從音樂學習、情感體驗的角度說,經典音樂亦并非靠別人去持牌指認就成了,大家去聽了、去唱了,覺得好聽,好美,好感動,就牢記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調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歡的樂曲”。在三成以上都寫的是《梁祝》,那無疑這《梁祝》就成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們的教材歌(樂)曲,學生不喜歡去唱、去聽,再有偉大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又通過什么去教他們呢?用什么來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學生學習音樂有勁?
四、課堂教學的觀念落后,方法陳舊、手段及模式單一,教學設施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一邊是“奧爾夫”、“柯達伊”、……等教學法鋪天蓋地而來,令我們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誰的忙碌驚呼四起之勢;而另一邊卻為音樂與素質教育有什么聯系、音樂教育如何滲透德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到底該用什么譜等“重大問題”爭論休。這令第一線的音樂們無所適從,還大有望不到窮盡之態。
一邊是高保真立體聲音響、鋼琴、家庭音樂教育;而另一邊是簡易的手提錄音機加劣質的教學磁帶,還有一個領不到獎金(甚至工資)的音樂老師。
一邊是歌廳、音樂會、MTV盡情享受;而另一邊還在我唱一句你跟一句,先認譜再唱歌,剩余時間聽錄音。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音樂對學生的德育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其中蘊涵著道德哲理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仔細地聆聽樂曲,張開想象的翅膀,用心去感受、體驗音樂的美。在《愛的奉獻》這堂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圖片和音樂相結合的情感導入,然后通過感受愛、歌唱愛、聆聽愛三個環節來學習《愛的奉獻》,體會這一主題的意境和情緒,感受愛的平凡、無私和博大,并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感受和領悟,概括和總結出什么是愛的奉獻。
在這節課上我沒有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和訓練,而是利用歌曲的多在種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手語給學生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這樣就會激起學生享受體驗音樂的興趣。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以外,還要以情感感人,盡量把教學內容演繹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地使學生陶醉于音樂之中,激發學生積極發言的興趣和欲望。
縱觀全課,反思如下:
一、課堂特點:
1、全課以愛的無私和博大為主線,以情感人,給人以美的享受。
2、將思想教育不著痕跡地融合于整堂課的教學中。
3、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參與性強。
二、教學不足:
1、主要任務沒完成,重點沒落實:升華情感的內容太多,導致重點不突出。
2、某些細節掌握不是很精確:有些學生還分不清高音和低音,我沒有及時地進行糾正。
3、應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教歌曲手語時沒有注意方式方法。
三、自我評價與反思:
1、從總的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較融洽。
2、時間安排稍欠合理,臨時發揮導致整個課堂顯得有點亂和冷場。
3、沒有適時給予學生贊揚和批評。
通過這堂課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收益非淺,也深刻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通過不斷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二三年級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于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于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萬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小動物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我有一只可愛的小狗,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于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
四、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占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導游,小朋友扮游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五、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于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總之,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于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小學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并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于一、二年級學生來說,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于是我采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采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復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小學音樂課教學是小學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這節課在設計時本著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與拓展。以音樂要素為主線,通過體驗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對嘎達梅林這位蒙古族英雄的塑造,讓學生了解怎樣用音樂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在教法與學法上的突破使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了很多:會懂得聽辨;會產生更多、更新的感受;會有很多可以與他人交流的話題;會引發他們思想深處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很多優秀的、經典的作品都是扎根于民族音樂的沃土,從而激發學生探索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愿望——熱愛民族音樂,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最大的收獲:
1、將民歌、電影音樂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教學中,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
2、突出音樂本位原則,充分聆聽體驗音樂作品;
3、提供開放式的音樂學習情景,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不足:
1、在音畫結合講嘎達梅林的故事環節,我沒能溶入情感,直白,語言貧乏,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2、在視屏欣賞民歌環節,沒有引導學生結合MV畫面去理解音樂情緒和內涵,使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歌曲情緒。或無法表達自己所想。
3、學唱歌曲環節時間的把握不太好,以至于延長了上課時間。
改進的方法:
1、繼續深挖教材,做到吃透教材。
2、注意上課語言的錘煉,既富有感染力,又要精練。
3、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本課以少先隊員過隊日為主線,全方位展開聽、唱、演、等各種音樂活動,以培養學生自信歌唱的能力及綜合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開式表達個人情感,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活動中讓學生陶冶情操、體驗美和感受美的快樂。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以音樂文化為主干進行歌曲新授,讓孩子在情境體驗、在情感共鳴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主要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欣賞新疆音樂,調動學生的“想”,開啟音樂思維。
本課在一段熱情奔放的鈴鼓舞的音樂中開始,孩子們和老師一起自信而又愉悅地跳著優美的舞蹈進入教室。在多媒體課件的配合下出現一幅中國地圖,通過老師的富有情境式的講解,學生了解了新疆的地理位置、民族特色、樂器特色等,繼而通過欣賞一段熱情奔放的《新疆舞曲》,要求學生感受新疆音樂的節奏特色,通過與上節課學習的《在葡萄架下》歌曲的節奏對比,找出新疆音樂的節奏特點,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音樂本體(如節奏、速度、情緒等)進行想象,開門見山地感受新疆音樂的風格極其鮮明的節奏特點,以跳動的音符激蕩起學生內心跳動的情感。
二、節奏舞蹈律動,調動學生的“動”,體驗音樂情感。
音樂課強調以動覺為切入口,因此我在揭示新疆音樂典型的節奏型后讓學生自己拍一拍節奏,并利用鈴鼓的敲擊(現場演示)帶領孩子拍一拍新疆音樂的基本節奏。然后媒體出示新疆舞蹈組合圖,老師講解并演示新疆基本舞蹈動作,學生跟著老師學習跳新疆舞,并結合剛才出現的新疆節奏,請學生采用拍擊和舞蹈組合相結合的方式,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共同體驗新疆人邊拍擊手鼓,邊舞蹈的樣子。人人參與的自主實踐將無聲的人體節奏和有聲的音樂和諧地表現出來,這是進一步理解音樂和體驗情感的過程,孩子通過自我顯示的形體之美、神韻之美詮釋著音樂運動的內在變化。
三、交流風土人情,調動學生的“聽”,感受新疆音樂的文化內涵。
感受了一番新疆音樂的熱情奔放,體驗了一陣新疆舞蹈的歡快活潑后,孩子們更有沖動和欲望想要走近新疆,了解新疆更多了知識,通過啟發孩子用先前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相互交流,傳遞信息。都說每個孩子就是教學的資源,而教師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挖掘這些資源。因此,在他們的各抒己見之后,我結合介紹葡萄的特色,把學生引入美麗的吐魯番,通過媒體圖文介紹吐魯番的自然氣候(四個之最),介紹著名的葡萄之鄉葡萄溝,吐魯番的風味小吃、美食特色等等。
四、學唱新疆民歌,調動學生的“唱”,展示音樂風格。
古人語:情動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嘆之,嘆之不足,故詠歌!在經過了大量的實踐體驗和感情積淀后要唱好這首歌曲已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用歌聲生動地表現歌曲的音樂形象。在裝飾音演唱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新疆語言的特色,我設計了讓學生進行體驗活動,即:學習新疆人賣羊肉串的叫賣聲,通過幕后叫喚、聽辯比賽、評出誰的模仿最象,并引出學習下滑音和上波音的演唱方法,結合聆聽老師聲情并茂的范唱使學生很好的展現音樂的風格。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本課的亮點,它使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自信的展現自己,個性得到了張揚。怎樣唱好這首歌?這一過程我特意設計了“幫助老師表現歌曲”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討論、設計、自我選擇喜歡的朋友、喜歡的表演方式等來表現歌曲。因為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了他們的手中,培養了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擴與轉換的能力,學生們興趣盎然。
五、創設音樂情景,調動學生的“創”,表現音樂文化。
怎樣表現好這首歌?這一過程我特意設計了“幫助老師表現歌曲”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己討論、設計、自我選擇喜歡的朋友、喜歡的表演方式等來表現歌曲。因為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了他們的手中,培養了學生的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擴與轉換的能力,學生們興趣盎然。最后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在葡萄架下”,讓學生自由創編,通過唱唱,跳跳,演演,奏奏、朗誦等方式進行。老師則提供很多道具(現場出示實物)幫助他們營造氣氛,如新疆男孩和女孩的帽子,葡萄串等。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空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能,最大程度地渲泄和釋放內化的情感。最后,我讓學生用一句話贊美一下新疆,這樣升華了“新疆是個好地方”的主題。
整堂課的設計意在讓孩子富有興趣,富有情感地學習音樂知識,掌握音樂技能,了解音樂文化,讓孩子在快樂中有收獲,收獲中有快樂,讓孩子快樂中發展個性、張揚個性,做一個自信、樂觀、善于合作的人。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創作歌曲,歌曲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生動而有趣的描繪了小牧童吹著笛子,騎著牛兒興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個特點,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間奏),使歌曲聽起來很豐滿,很有趣,而且減小了歌曲的難度。
一節課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為了學生,教師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穎、最有趣的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寓教于樂,既注重了雙基的落實,又考慮到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總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總有些遺憾,象這節課,我感覺我有幾點做得不是很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詞教學時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學生小拿不住,這樣就多多少少的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學生在記詞方面還不太快,記得不牢,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在引導的方式上欠缺,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課堂調控上盡管我運用了多種“組織教學”的方法,孩子們還是異常活躍,有時“壓”不下來,我在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調控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而不亂”。三是在聲音上我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努力,使孩子們在興奮的狀態下也做到聲音甜美,恰到好處的表現歌曲的情感。
一節好課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完善,去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改正不足,只要善于發現問題,并用恰當而有效的方法去解決,我想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一節亮麗而難忘的課堂會展現在同行們的面前,讓我們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們的課堂,新課程的春天會鶯歌燕舞,百花齊放。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應聘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位...
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應聘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位老師,教孩子們從學唱“Do、Re、Mi”開始,在游戲中學會了唱歌,懂得了七個音符能創造出美妙音樂的魔力。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成為了好朋友,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他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溫暖。
《Do Re Mi》是該劇中著名唱段之一。在組織學生欣賞歌曲《do re mi》的教學活動中,我首先簡要的向孩子介紹電影《音樂之聲》,并選出孩子喜歡的電影片段組織孩子們觀看,為此,我還緊緊抓住孩子喜歡模仿特征,大膽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孩子觀看電影《音樂之聲》的片段,特別是以主人翁美麗的修女瑪利亞帶領孩子郊游時,和孩子創編歌曲《Do Re Mi》過程。以此激發了學生“我要學”的欲望。組織學生聆聽、觀賞作品,引導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進入了音樂情境,讓其在聆聽過程中,體驗、感受作品在創編“Do Re Mi”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美”。
在上完這節課后,基本上完成了課題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并很好地引導了學生能在今后繼續關注和了解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和發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認識到作為教師,除了要具有很高的音樂素養、專業能力以外,還應具備其它一些綜合能力。如怎樣很好地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整個教學環境更加和諧融洽,這對能否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老師還應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每個學生條件不同,所表現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的會超出老師的預想,而有的卻達不到教師設定的目標,這些是老師預測不了的,因此,教師應時刻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事先設計的教學構思為基礎,但不受其局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善于觀察學生、了解學生,并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真正從學生出發,才能算是一節真正的音樂課。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歌曲《長江我的家》是在港澳剛剛喜慶回歸、人民期盼臺灣早日和平統一的大的社會背景下的一首優秀歌曲,是對少年兒童以藝術形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生動教材。歌詞極富有兒童色彩的口語化,寓意深刻,朗朗上口,作曲優美抒情,易于流傳,演唱聲情并茂,極具童真、童趣和童情。從教學設計來說,也是醞釀了多日,有過很多設想,又多次被自己否定。在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重難點的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設計等方面較以往的很多次課程設計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我按照常規課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可操作性上出發,設計了本堂課,多媒體在這節課上只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基本訓練每節課前都會貫穿的基本能力的訓練,是我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我認為這是一個長期的,必須的過程,學生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會在自己的音樂素質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事實證明,這是很有必要的,五年級學生已經在節奏和簡單的識譜方面有了質的飛躍。這將為他們今后能更高層次地學習音樂,享受音樂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語言的設計本節課的最終目標是在學生體驗歌曲情感的基礎上,以情帶聲,真正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從而受到美的熏陶,也為母親河的壯美而自豪。在這中間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應當是事半功倍的,這遠遠超過空洞的說教。所以在這個環節當中,語言的設計占了很大的比重。我在課前字字推敲,尋求最簡潔的,學生最易理解和掌握的語言來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內涵。這也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及教學目標。
三、重點的突破教唱歌曲時,沒有句句來教,而是教師示范演唱,以優美親切的琴聲和歌聲打動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自己跟琴來學唱。同時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力,大部分學生對旋律基本熟悉了,但還需在下一節課上繼續鞏固,加深印象。
歌曲中有歌詞重復但是旋律不同的地方,學生極易混淆,這是本課應當克服的一個難點。對于難點的克服,采用了畫線條的方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從而把握住正確的音高。
四、歌曲處理由于本課內容較多,以至于在歌曲處理方面,比較粗糙,沒有時間讓學生分角色領唱齊唱,或是師生領唱齊唱等等。這些問題,我會在下一堂音樂課上和學生共同完成,相信會有很好的效果。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讀書郎》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深受少年兒童喜歡,這首歌曲的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樸實平易,歌詞朗朗上口,刻畫了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性格和富于童趣的.學堂生活。歌曲旋律流暢,兒童畫,口語化的歌詞極具童謠風格。
但是,這首歌曲由于被傳唱了多年,很多學生會唱幾句卻又不太準確,糾正起來很有困難。因此,在教學這首歌曲時,我首先提煉倚音,切分節奏以及大跳音程,解決歌唱中的難點部分,如“小嘛小兒郎”,“只為人要翻身哪,不受人欺負喂”,“叮叮啦切個隆冬拉槍”等。
然后采用邊拍邊唱的方式,游戲,律動以及卡片等多種方式表現歌曲,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和歌唱帶來的快樂。
唱會歌曲后,我還以“唱了《讀書郎》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想說的?”為話題展開激勵的小討論,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能力素質,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爾努力學習。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課時目標:
1.在兩首相同主題,不同表現形象的歌樂曲中體會大海的變幻莫測。
2.能用圖形表現出自己聽到的不一樣的海。
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
教具準備:
教學磁帶,錄音機,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歌曲《海》
三.聆聽《大海搖籃》
1.師課前將歌詞板書出來,但留部分空白
2.談話導入:剛才我們演唱的海是什么樣的海?(溫柔,寧靜的),你們知道生長在海邊的小朋友喜歡把海比作什么嗎?
3.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在歌詞中找出答案。
4.初聽歌曲,仔細聽將歌詞補充完整。
5.復聽歌曲
設問:從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對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復聽,生在“啊,大海搖籃”的地方一起演唱,體會作者對大海的.熱愛。
7.小結: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搖籃?
四.聆聽《海上風暴》
1.設問:你們見過大海的另一種模樣嗎?是什么樣的?
2.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
設問:在音樂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
邊聽邊引導學生想象,感受。
3.復聽
你能用線條表示出你此時聽到的大海嗎?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郊游》是一首兒童歌曲。旋律流暢,朗朗上口,學生們都很喜歡。歌曲的音域不寬,只有九度,便于兒童學唱,這首歌曲是二年下冊開學第一節唱歌教學內容,我在上課時仍然繼續鞏固唱歌教學的常規:歌唱的姿勢,發聲的位置,自然的聲音,不喊唱等要求。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運用了情景教學,讓孩子們通過進行郊游的音樂活動來學習知識,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對音樂活動加以拓展。隨著故事的情節發展,孩子們在演唱、器樂和表演的能力上都得到了發展。同時上課的注意力也更為集中,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本課的教學設計偏重于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學習,孩子們在課上的`表現非常積極踴躍,小組活動中都能夠積極地去參與討論。但在課上讓學生練習和表現的時間有些不足,有的小組積極討論的結果沒有通過實踐去體驗。沒有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因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多給學生一些練習和表現自我的機會。在音樂課堂上,鍛煉學生演唱的自信是最重要的。
需要反思的問題是,在課上要給學生多少練習的時間。我認為,一些平日課上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在課上也應該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去對新接觸的歌曲有一些把握,并給夠時間讓每一個學生登上舞臺展示自己。所以在以后的課上我會讓學生多加練習。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后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后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所以每學期對自己的一次教學反思 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樂教學應該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后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反思一:
本學期,我主要是從事中、高年級的教學。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反思二: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后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卻發現,其實很多同學對簡譜并沒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識譜后唱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但學生沒有對該曲目起到興趣,也把課堂前15分鐘的寶貴時間也白白浪費掉。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清晨》,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瑯瑯上口又充滿著輕松快樂的歌曲。讓人一聽就覺得耳目一新,越聽越愿意聽,越唱越愿意唱。雖然是一首非常簡單的歌曲,但是也存在著教學的難點,那就是第二部分的旋律優美舒展與第一部分...
《清晨》,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瑯瑯上口又充滿著輕松快樂的歌曲。讓人一聽就覺得耳目一新,越聽越愿意聽,越唱越愿意唱。
雖然是一首非常簡單的歌曲,但是也存在著教學的'難點,那就是第二部分的旋律優美舒展與第一部分的旋律輕快活潑形成了對比,第二部分的第二樂句3 — ︱3 — 和第四樂句2 — ︱2 — 結尾音是不同的,學生唱時把握不準。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備課的時候,就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先將這兩句的旋律寫在黑板上22 21 ︱ 77 12 ︱3— ︱3— ︱、22 21 ︱ 77 71 ︱2— ︱2— ︱作為本節課的一個發聲練習,同時也是為后面歌曲中這個難點的解決做一個鋪墊。在課堂上教師先用“啦”模唱兩句旋律,引導學生聽辨不同并模仿視唱,接著在學唱過程中利用手勢提示學生歌唱時注意結尾音高的變化。單句同學們都能唱好,接下來便是連著唱時在音準上的準確性了。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聽辨——手勢引導——學生視唱——解決問題這一系列的環節,緊緊相扣的學習過程,最后同學們能基本掌握。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一、本節課的主要目的:
能準確演唱《小鳥,小鳥》的合唱部分,達到和諧統一。
體驗與感受:觀看《動物狂歡節》片段,(1)獅子,模唱主旋律;(2)天鵝,隨音樂舞蹈,模仿天鵝動作。欣賞(《白鳥朝鳳》)《空山鳥語》,感受(嗩吶)二胡的音色特點及豐富的表現力。
二、教學設計:
本課的設計是由歌名導入歌曲,然后讓學生齊讀歌詞體會歌曲感情,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分樂段學唱歌曲強調齊唱合唱的概念,點出各樂的難點(節奏)。
三、成功的經驗:
在歌曲處理方面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對于表現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現歌曲時注意情緒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但是在注意二部合唱的音準、聲部的和諧、統一上做的不是十分好,在以前的音樂課上對兩聲部的訓練的比較少,由于學生對兩聲部感到不愿意接觸,課堂上我往往都是讓學生通過欣賞來了解多聲部歌曲。由于有了以前對多聲部歌曲的了解,而《小鳥,小鳥》又是一首非常簡單容易掌握的兩聲部歌曲,在練習了幾遍之后,有一部分同學已經能開始準確的演唱了,還有一小部分同學需要在下節課中加強訓練,直至掌握。
四、失敗教訓反思:
在為小動物們編排舞蹈上同學們都顯得不好意思,有的同學能大方的站出來,但是大多數同學需要老師和同學們的不斷鼓勵和幫助。
五、教學創新點:
讓歌與情節表演相結合,給學生帶來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
論語中說“學而不思則罔”而我們的教師則應該注重“教而不思則罔”只有注重不斷的反思才能在教學中不斷的進步。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推薦】01-08
【推薦】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8
【薦】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8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薦】01-08
【熱門】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9
【精】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9
【熱】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1-09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熱門】01-18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熱】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