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

時間:2022-11-21 14:50:3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一輪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精選6篇)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1

  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共9個月左右時間。時間跨度長,重在生物學基本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在復習中把目標定在梳理課本知識、加強和鞏固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并及時解決仍有疑問的知識點上,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學知識網絡;通過階段測試,及時發現問題,要求學生做到每個考點過關。

  1、復習安排:

  在第一輪復習中一般不進行跨章節復習,但針對有聯系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局部知識點的整合。如在復習有絲分裂時,我與減數分裂進行比較學習,就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數目變化、染色體行為特征、兩種細胞分裂圖形判斷加以重點講解,而在復習減數分裂時則側重精、卵細胞形成過程不同點的比較、與遺傳學三大定律內在聯系等方面,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減少復習過程中的重復性。

  2、復習策略

  (1)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復習方向考試說明是高考的依據,是生物復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復習的方向。

  (2)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拓展和深化。在復習中要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

  (3)營造良好的復習心理環境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緩解其壓力,要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愛和耐心。

  3、第一輪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通過考試的情況分析,暴露出一些問題:

  (1)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系、運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系和區別;第一輪復習即將結束,各知識點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決綜合題(如實驗設計題)時失誤較多。

  (2)不重視課本,部分學生在復習中關注的重點是復習資料,大部分時間用于做題、核對答案、解答疑難習題上,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對性狀分離、分離定律的實質、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等的理解仍是想當然,在解決考查能力的題型時,錯誤率較高。

  (3)實驗探究能力薄弱。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礎,高考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包括實驗設計能力、分析能力等。其分值一般都會達到總分值的50%。這在本次市質檢卷中也是如此。而實驗教學一直都是我校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由于我校的硬件條件和課時的限制,我們根本無法完成《考綱》中所要求的16個教材實驗(一般只能完成其中的4個實驗),即使是教師也有許多實驗沒有做過。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

  (4)解題能力弱: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做的題多,但對失誤的地方不夠重視,缺乏仔細的分析過程,只關注答案,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同時也暴露審題不嚴,答題不規范的問題。

  4、二輪復習設想

  結合第一輪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側重地進行第二輪復習,第二輪復習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在二輪復習中,復習專題的選擇、習題的精選、解題技巧的培養是工作重點。主要達成以下目標:

  (1)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同時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化。

  (2)將第一輪復習過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戰考題中去,將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解題能力。

  (3)把握高考各題型的特點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初步形成應試技巧。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2

  一.教學反思:

  這次一模考試,我校學生基本上達到了預定目標,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我們學生試卷上非選擇題的32、33、37、38題答得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分述如下:

  1.我們的學生選擇題失分率較高,尤其是單選題部分,除了第3題糧食問題,12和13題太陽波長范圍圖,全市失分率均較高,我們第5題和第6題青藏地區城鎮分布,青藏鐵路線路題,第9題根據經緯度判斷地形區,好多學生一看等高線地形圖,也不看具體的經緯度就輕易選了四川盆地,第10題云貴高原的成因,也就跟著錯。第15、16題風向、漁港2題錯誤率也很高。雙選題21題——23題有關沃爾瑪的知識,24——25題等溫線、等壓面,26題鋒面氣旋的題目,29題貿易比率等幾題錯誤率也很高。

  2.平時講題可能講得不夠透,比如選擇題第15和16兩題是上學期考過的,33題澳大利亞東北部是熱帶雨林氣候及其成因,我平時都講過,但學生錯誤率很高。可見老師不應光看到自己講了多少,而應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力爭做到試后100分。還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講到點子上,比如咸海附近種棉花的有利條件是有一點是光照充足,我們學生有好多人只寫到降水少,晝夜溫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這和我平時沒強調到點子上有關系。

  3.尾巴還是比較長,我們這次還有10人不及格,有幾個恰恰認為應該及格的,反到沒考及格。高分不多。看來平時應把眼光面向全體學生,尤其關注一些中等學生,不應只注意一些后進的學生。

  二.復習計劃和措施:

  1.先用前兩個星期把專題復習進行完畢。平時插入幾套綜合練習。后兩個星期多做些練習。講題要講透,不僅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要重視講解考卷這一環節,尤其要注重選擇題部分的講解。

  2.進一步提優補差,爭取把不及格人數控制在5人左右。

  3.教會學生進一步學會審題,規范答題習慣,選擇題部分要逐項做過去力爭提高選擇題的準確率。

  4.進一步拾缺補漏,這一次34題印度半島冬季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的主要原因,尼羅河三角洲的面積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等幾個知識點我平時沒有強調,學生失分率較高。爭取在二模前盡量減少這種情況。

  出題意圖:

  本份單元練習卷的命題范圍是高中地理上冊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主要供高三單元復習教學使用,是學生的單元過關培訓題目。因此本份練習卷難度系數在0.65左右。

  本份練習能級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比如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臺風屬識記部分。三圈環流、氣候類型的判斷、分布及對應的自然帶就屬于理解部分。亞歐大陸一題屬實際運用題。

  本份練習卷考察的知識覆蓋了整個章節應掌握的知識點的百分之八十。重點放在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天氣系統,氣候類型的判斷四部分。難點是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部分。針對重點難點,我反復通過題目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比如氣候類型的`判斷、位置、成因,我重點考察了學生對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四種氣候的掌握情況,因此單選1——8題,綜合1,2題都是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通過單選9、10兩題考察學生對三圈環流的理解。我國是一個氣象災害比較頻繁的國家,我通過臺風考察學生這部分知識點。臺風本身就是一個熱帶氣旋,這樣又可以和天氣系統一節很好的聯系起來。綜合題16、17分別考察學生對我們居住的亞歐大陸及我們國家區域氣候的分布及特征,及對應的自然帶景觀,使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對等值線的判讀能力,是地理考試中最能夠區分考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我通過17題考察了學生這一部分知識。并能根據氣壓圖判斷風向、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全球性環境問題是一個熱點問題,我通過19題考察學生這一部分知識點。17題重點考察學生對對流層大氣氣溫垂直分布特點,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3

  一輪復習是高考化學復習的重中之重,對于提高高考化學成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何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成為高三化學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工作,同時及時做好教學反思為將來的新一輪教學積攢經驗。

  新課程改革以后,高三教學時間整整縮短一個月,筆者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學生層次較低,能力水平不高,更加要求我們在一輪復習的時候充分提高課堂效率。然而鑒于化學學科具有知識點多,并且相對繁瑣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高三化學一輪復習課中往往習慣于通過歸納、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從重難點知識梳理到典型習題剖析以及解題方法分析,教師講得非常細致,分析得十分透徹,總結的特別全面。這種“保姆式”做法容易實施,時間容易控制,而且條理清楚,每個環節銜接緊湊,老師往往樂于這種復習方式。但是實踐證明學生有效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造成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不高。很多學生都感覺知識點多、碎、亂,難以系統把握,再加上化學課上課能聽懂,考試易出錯,得不到理想成績,讓許多學生望化學而卻步,不感興趣,針對這些問題,進入高三復習時,我主要采用下面幾個方面做法:

  一、改革教法,優化學法,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再好的教科書,要通過學生鉆研、消化才能掌握;再好的教學方法,沒有學生的主動配合也發揮不出效益。要保證高三一輪復習的質量,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鉆研精神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研究型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感受、理解化學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結論;要消滅機械重復、主次不分、滿堂灌輸、以講帶練、以講帶學、重結論輕過程、重答案輕分析的現象。另外由于學生知識水平層次的差異,我一般都是綜合多種復習資料,糅合教材精心分層次設計教案,引用的例題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的將知識點進行堆積,應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將頭腦中散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規律化,將零星的知識“點”梳理成知識“線”,并編織成知識“網”。同時還要將化學知識提煉升華,形成牢固的知識框架結構和學科知識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消除知識上的盲點,拓展知識的生長點,達到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將知識內化為能力的目的。

  二、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用好課本

  化學學習,重在掌握規律。剛剛進入高三的同學,很容易走進總復習的怪圈:“迷戀”復習資料,陷入“題海”。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教材是化學總復習、備考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資料都無法替代的。決不能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在復習過程中應以教材為主體,通過通讀、精讀、回顧教材,關鍵處字斟句酌,引導學生對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或考題)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生長點,不斷建構、完善和深化學生化學知識結構。例如在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我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存在”為線索;復習具體的單質、化合物時既可以“結構→性質→用途→制法”為思路,又可從該單質到各類化合物之間的橫向聯系進行復習,同時結合元素周期律,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我們現在使用的教材是蘇教版本,對照以前的教材最大的變化是分模塊設計,這樣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實驗化學》、《化學與技術》和《化學與生活》幾本選修教材我們沒有學習,造成一定知識的真空,所以在一輪復習的時候我還是在課堂中有機加入這部分的內容,因為《實驗化學》——化學就是一門一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與技術》——現在高考的熱門試題工業流程題往往與其有關,所以需要學生具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化學與生活》——這部分內容主要涉及考查的化學與STS。

  另外,對課本中許多相似、相關、相對、相依的概念、性質、實驗等內容,我都是采用比較復習的方法,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明確其共性,認清其差異,達到真正掌握實質之目的。同時特別關注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聯系性和應用性。如元素周期律,可以進行元素位、構、性相互推斷,預測未知元素的性質,比較各種性質的強弱等。同時為了讓學生重視教材的作用,我常將教材上的習題、圖表、概念、實驗作為月考的素材,將教材上的復習原題作為考題,也將教材習題稍作改動作為考題,例如將鉑電極改為銅電極,再如將離子交換膜電解槽示意圖的物質名稱刪除一部分,讓學生填空,合成SO3的圖表,問為什么SO2的含量為7%,O2的含量為11%等等,以教材為主,夯實基礎,注意復習范圍的寬度和廣度,消滅知識盲點。再通過練習要達到強化記憶、熟練地掌握知識、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三、別遺漏了演示實驗

  教材實驗是高考實驗題命制的源泉,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時間多講習題,減少實驗,甚至不做實驗,其結果是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差,不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化學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離不開實驗事實的探討和論證。中等教育階段,化學實驗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復習教學中,我總是會挑課本中重點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實驗再做一下,給學生加深印象,盡可能動手演示習題中涉及的探究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假設,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能力。例如,在講解鈉的化學性質時,可增加一個實驗:取一小塊鈉投入到裝有硫酸銅溶液或硫酸鐵溶液的小試管中,會有沉淀生成甚至黑色物質產生,這種現象必然很快引起學生的好奇,思維開始活躍,產生積極的探究的欲望。將某些演示實驗(簡單的試管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鼓動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操作實驗,如習題中出現的鈉放入煤油和水的混合液的這個實驗,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時候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做,看看模型加深理解;周末假期我一般不布置書面的作業,而是安排一些家庭探究式實驗,如復習原電池知識后,布置一個課外作業:利用生活的某些物品自制簡易原電池,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變成實際的應用。這樣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設計實驗,去創新。教育科學實踐證明:化學實驗教學在完善學生學科素質、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訓練學生創造思維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過化學實驗教學能熟練掌握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實驗事實以及單質、化合物的制備原理和方法。化學實驗是證實某物質是否具有某種性質的唯一手段。中學階段的大部分化學實驗都是定性實驗,這些實驗雖然簡單,但確實可以培養學生透過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看清反應實質,進而推斷物質的微觀組成、結構與實驗結果的相互關系。

  四、精心編制學案,提高練習效率和準確性

  在高三復習時,必須轉變“知識點到位”的傳統教學思想,應抓住主干知識,夯實基礎知識,突出重點考點,復習時要在吃透教材、統觀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膽取舍,突出主干。隨著高考難度在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誰難題做得好,而是比誰做得準。有些學生化學基礎不差,考試時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題不規范造成的。所以編制學案在高三化學復習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課前將“學案”發給學生,通過課前學生看書完成預習學案,教師在批閱中發現問題,歸納總結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而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和強調書寫規范;同時學生經過課前的準備,在課堂上與老師展開充分的討論,從而達到把精力花在學生最為困惑的知識點上以及重要的化學概念、化學原理、化學學科思想和知識的相互聯系上,克服過分強調覆蓋率產生的`不良影響,將學生從過難、過量的習題演練中解脫出來,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節省勞動時間,減輕學生負擔。

  五、拓展學生的視野,關注課外化學知識

  與以往教材相比較,現在使用的新教材進行了內容的調整,加大了實驗比重,知識的傳授過程滲透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內容和新科技、化學史等閱讀材料。這些變化將體現在高考命題中,熟悉新教材的這些變化,將有利于把握復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于增強復習的針對性。由于現在的學生對于有些生活實際并沒有體驗,比如說鈉保存于煤油中,他們可能連煤油都沒有見過,所以在抓好化學基礎知識復習及學科內綜合能力培養的前提下,還要做好學生生活實際和知識實際的摸底了解工作,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關心社會動態,增強環保意識,聯系生活實際去拓展學生視野,促進學科知識相互交叉與滲透,發揮想象力與創造潛能。比如把與諾貝爾化學獎有關的飛秒化學,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綠色化學,以及酸雨、克隆、納米材料、臭氧層空洞、高能電池等知識,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相聯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學以至用的過程也正是轉變觀念、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過程。現行高考的命題,打破了過去那種建立在理想化模型的基礎上強調緊叩課本的命題思路,加強了知識的應用考查,強調了聯系實際,體現了以現實問題為主,注重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具體應用,即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實際問題的思想。

  總之,新課標、新高考、新要求。課堂是學生的課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新課程改理念的體現,在復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著力自學能力、推理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抓好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牢固掌握學科本質的方法,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在高考中學生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4

  在一輪復習中,因為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是熟悉的,其主動求知的欲望得不到充分的調動,復習效率往往一般。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無論是提升學生高考成績出發,還是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我們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探索創新高三一輪復習課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反思中,我摸索總結出一個“創設問題”為主線,實現學生高效復習的做法。

  第一輪復習是把各種原來的已經教給了學生,而現在可能被遺忘的東西重新喚醒并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個個體差異的問題,即可能這個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是熟悉的,也可能那個學生對那方面的知識是熟悉的。如果平鋪直敘的課堂很難讓每一個學生提高興趣,參與課堂教學。但如果設置不同的問題,就相當于帶著學生再看相同的風景時,看的方式改變了,看的順序改變了,看的深度改變了,學生的態度就不同了。

  在圍繞教師所提的問題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因為設置的問題跨度大,從簡單到復雜,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各層次學生的興趣,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推動一輪復習的課堂教學的進程,實現一輪復習的目標。

  例如在復習“生長素的發現”一節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為什么說單側光引起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怎樣證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體生長的部位怎樣確定呢?”“為什么胚芽鞘向光側比背光生長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產生的促進生長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嗎?”“為什么取名為生長素呢?”“生長素從什么部位產生又運往哪些部位怎么運輸到的呢”“生長素和植物激素是什么關系”通過這些分層次的問題串,讓學生回顧課本中的生長素發現的科學史,運用這樣的順序再次從科學家當年的方法來探索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運輸等相關知識。

  要用問題串,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最大的難處是如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置有價值的問題。一般而言,這些問題應當在“運用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或評價問題”的層次,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對問題的問答,學生需要在腦海里迅速地檢索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對這些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得出新的結論,同時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給予指導,提示和幫助。

  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幾點創設問題情境⑴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⑵通過科學史中事實的敘述來設置問題的情境;⑶借助于各種模型或構建模型,顯示與學生的日常經驗,已有知識發生矛盾的事實,從而形成問題情境;⑷通過學生的錯誤創設問題情境;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假設、檢驗假設,激發矛盾、產生問題情境;⑹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現象自身的矛盾,從而產生問題情境;⑺通過將問題“變形”創設問題情境;⑻通過“開放式“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等等。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保證所設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帶到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去,進行有效的復習。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5

  在高三物理復習教學中,老師們構建了許多不同的復習教學模式,有必要對這些教學模式進行反思,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復習教學效益。

  關于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老師們都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大都取得了較好的復習效果。但是,也有一些復習教學模式,要么整體設計不夠合理,要么體系不夠完備,要么方法訓練不到位,導致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有必要對現有復習教學模式進行反思,保留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剔除那些不適應高考要求的做法,更加注重針對性,突出實效性,重新構建新的復習教學模式。

  1.對我校20xx級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教學模式的反思

  在20xx級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教學中,我校高三物理備課組鼓勵創新,提倡張揚教學個性,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老師們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構建了不同形式的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教學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三種典型模式。

  1.1 向志榮老師獨創的鏈式情境教學模式。

  以某一核心知識,核心思想方法,基本物理模型為情景創設點,通過知識深化,應用擴展,模型演變與組合,大跨度,寬領域勾聯,形成一個立體知識網絡,一個方法系列,一個模型群落。

  這種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是:創設情境=>搜集資料=>確定鏈式=>實施教學=>教學反饋=>發散拓展。教師要打破章節界限,大跨度、寬聯系組織教學,要前瞻后顧,全面覆蓋。在復習教學中,知識點要得利升華,應用范圍要得以擴大,相似點要構成對比。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要走“學習,教學,創新”三結合的循環之路,要給學生創設新的情境,展示新的視角。如概念教學鏈式《功》的復習教學設計,以“功”為情景創設點;功的定義→功的正負→恒力功的計算→變力功的計算→總功的計算→平衡力做功→相互作用力做功→摩擦力做功→向心力做功。習題教學鏈式,以母題為情景創設點設計習題串鏈式,如“單擺在磁場中的運動”,設計的習題串鏈式是:勻強有界磁場+球→勻強有界磁場+環→非勻強磁場+球→非勻強磁場+環→均勻漸變磁場+球→均勻漸變磁場+環。

  1.2 以楊波老師為代表的“廣泛擷取,精挑細選,恰當組合,整體優化”教學模式。

  教師在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教學中,完全不受全師生共有的復習教學用書的限制,而是根據考綱要求,苗準高考熱點,全面把握高考趨勢,精選教學材料,恰當剪裁,優化組合,自成體系。

  這種復習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備課前要充分地占有資料,我們給每位高三教師配備了三套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用書,歷年高考物理試題,近兩年全國各地月考試題,摸擬試題,專題精講資料,專題試題等。

  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學時,教師要將近三年對應章節的高考題做完,并做深入細致的分析研究,列出高考的重點,熱點,變化點,生長點,試題的流變與演化趨勢,形成一個復習教學的坐標系,參考系,從而使我們對資料的選擇有一個明確而清晰的標準,使我們的復習教學更具有高考針對性。

  然后廣泛涉獵,博觀約取,從研究高考試題得出的資料選擇標準,對手頭資料進行剪裁、截取,恰當地組合,排序,力爭使獲取的材料結構化,序列化,并按照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變換著花樣呈現給學生。

  1.3 部分教師的“一本到底,講完練完”教學模式。

  師生都用同一本第一輪總復習資料,教師把這本書上的所有內容,按照書上的排列順序,從頭到尾全部講完,雖然對書中的部分題目也做了適當的發散,拓展,但都沒有超出這一本書所限制的內容,學生就是將擁有的這本書上的全部作業做完練完,然后發一些卷子,做一張講一張,如此持續到第一輪復習完畢。

  1.4 對上述三種教學模式的反思。

  上述三種教學模式中,第一種教學模式創新程度最高。教師不僅要全面地,整體地,宏觀地把握高中物理的知識體系,方法體系和能力層次,而且還要準確地把握高考要求;不僅要詳細地占有資料,而且還要對資料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精準地分類,有機地聯系,恰當地呈現,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彩線串珠式的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在互通式高速公路上,讓學生時時刻刻感覺到新鮮、有趣、有濃度、有物理味。

  第二種復習教學模式體現了一種嚴謹的治學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它不拘泥一種教學資料,自成體系,自成風格。上述兩種復習教學模式,都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種模式,教師完全失去了教學個性,完全跟著資料編寫者走。事實上,我們把幾本不同的復習資料對照起來看,雖然感覺大致差不多,但是,它們之間,無論是體系,題型,方法,講述重點,訓練題都仍有相當的差別。每本書也都有自己優點,亮點,但比較會發現,也都有自己的弱點,側重點,對一些知識的應用范圍,對一些模型的分析深淺,對一些方法歸納整理,也都有所不同,從高考的范圍和要求來看,它們各自都有不夠完備的地方,因此,“一本到底”的復習教學模式,其復習效果十分平平。二診考試結果,前兩種模式,平行班班平在100分左右,而第二種模式,平行班班平在80分左右,相差達20分之巨。

  2.構建“問題——方法——模型”三位一體的復習教學模式

  今年針對我校2010級學生實際,以及我們預測到的調考試題的可能變化趨勢,在認真分析總結上一年高三物理第一輪復習教學模式及其效果的基礎上,在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李相春老師的組織和帶領下,我們試圖重新構建一個新的高效的復習教學模式,即“問題——方法——模型”三位一體的復習教學模式。 在對基礎知識進行重溫,強記,結網,深化及升華的基礎上,對物理知識的應用部分按問題、方法、模式三個方面進行分類,形成三個系列,然后交叉組合組織教學的模式。

  例如《牛頓運動定律》復習教學,這三個系列是這樣分列的。

  “問題”系列:(1)力和加速度的瞬時性問題,(2)動力學的兩類基本問題,(3)連結體問題,(4)超重和失重問題,(5)臨界和極值問題,(6)多過程問題,(7)流體(空氣)阻力問題,(8)圖象問題,(9)體育運動問題。

  “方法”系列:(1)正交分解法,(2)二力合解法,(3)整體法和隔離法,(4)程序法。

  “模型”系列:(1)加速度的動態變化模型,(2)光滑滑槽模型,(3)傳送帶模型,(4)彈簧模型,(5)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板塊滑動模型。

  寫到這里,有些老師就會說,我們也是這樣分類的,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是的,僅從上述分類確實看不出什么特別之處。但是,我們的設想是更貼近高考,更關注熱點,更逼近趨勢。比如說,就連結體而言,僅泛泛地講幾個例題,簡單地給出選取研究對象的方法,隔離法和整體法。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物理學習水平是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的,也離貼近高考的要求相去甚遠。我們認為對連結體應更進一步地研究,找出共性中的個性,挖出精細的地方來,給學生展示出更加具體的解題程序。從連結體內部相互作用來看,可以分為繩子彈力連結體,桿彈力連結體,彈簧彈力連結體,接觸面彈力連結體,靜摩擦力連結體,滑動摩擦力連結體,根據連結體間相互作用力的特點,總結出解題時的特別注意點、差別點。對于又疊放連結體,應著重分析,水平疊放連結體的臨界問題和傾斜疊放連結體的臨界問題這兩個方面,做貼近高考的強化訓練,近年來的某些高考題正在從這兩個方面生長出來,發展開去。

  對方法的傳授要具體、實用;體現方法的實例要典型、簡單;要寓方法傳授予問題和模型教學之中。

  關于模型,我們以為主要注意模型演變,組合,擴展。如擺的演變,固定懸點擺=>可動懸點擺,單線擺=>雙線擺,固定懸點擺=>阻擋擺,擺線擺=>軌道擺,小球擺=>小環擺。從擺所處的環境的演變:重力場中的擺=>電場中的擺=>磁場中的擺=>g、E復合場中的擺=>gBE復合場中的擺。

  將基本模型放到不同環境中去的應用,實現范圍的擴展。如板塊滑動模型,這個模型最初是從動量和能量中提煉出來的。但是,就目前的高考題和模擬題而言,其應用范圍得到了很大的擴展,力和運動中有水平外力作用下的板塊滑動模型,主要用動能定理和功能關系來解決,動量和能量中的板塊滑動模型,主要用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功能關系,四個規律求解。電場中,磁場中,復合場中的板塊滑動模型,涉及電場力,磁場力等,那就更復雜一些。

  問題、方法、模型三者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融合在具體的物理問題之中的。所以,在實際組織教學中,應當恰當整合,融合成一個教學整體,當然,就每一節課而言,應有所側重,要么著重解決某個問題,要么著重闡明某種方法,要么著重整理某個物理模型,做到有序有度,重點突出,自然融合。這就是我們提倡的“問題——方法——模型”三位一體的復習教學模式。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6

  一、命題指導思想

  1.體現高考的命題趨勢和要求,依據教材,遵循教學大綱,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觀點的掌握。

  2.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時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情景材料,考查學生接受和處理信息,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和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問題的能力。

  3.突出社會熱點問題,如25題的第一問,26題的第二問,要求學生能運用教材有關知識,分析試題提供的材料,說明其中所包含的有關知識和觀點,并能按照試題的要求,用規定的角度把教材的有關知識加以綜合,對所述的內容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能夠按照指定的角度,運用教材的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4.試卷不足的地方:版面設計不夠合理,選擇題部分6頁為獨立一張卷子,本應設立答題卡,本卷卻沒這么做,這為試卷的批改帶來了一定的麻煩;題量過多,在90分鐘的時間里要完成24道選擇題和9道非選擇題是有一定難度的;3道哲學問題中,設定的角度過于狹窄,學生比較容易解答,使試卷的難易度太低。

  二、試卷得分基本情況分析

  本校學生答題情況:選擇題得分率67.22%,情況不盡人意,除4、10、12、13、15、16、19、20、22、23、24題外,其他就比較差了,尤其是第11題和第21題,得分率分別只有7.89%、18.42%;非選擇題則更差,得分率只有39.49%,情況稍好的是27題,得分率71.38%,其次是25題的.第一問和28題的第一問,得分率分別為57.90%和52.63%,28題的第三問則最差,得分率只有13.45%,緊跟的是25題的第三問和26題的第一問,得分率分別只有24.56%和28.95%。

  三、問題分析與教學反思

  1.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

  (1)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觀點和原理沒掌握好。不會綜合運用知識,緊扣單個知識點,不注意知識的前后串聯,過于機械地強調書本上的文字構成。不會組織答案,而是將一些與題目不相干的內容搬出來,不能結合所給材料抓住要點分析問題。

  (2)不會審題,答題方法和技巧欠缺,答題時原理與材料脫節,觀點與事實相分離。不能較好地運用原理說明問題,不能用觀點統率材料,或不能從材料中提煉出相對應的觀點。

  (3)粗心大意,如唯物辯證法和辨證唯物論的內容已進行過多次的區分和強調,本次考試中混淆的同學依然大有人在。

  2.教學反思

  (1)鉆研考試大綱,把握考綱的基本要求,下階段復習時對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到位,爭取每堂課都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

  (2)夯實基礎,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基本概念及一般含義。以基礎原理為主線,結合現實生活的鮮活材料與時政問題,從不同角度幫助學生分析理論知識,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的變化,關注熱點問題,提高學習本學科的興趣。對經濟常識、哲學和政治常識中相互聯系的知識點要理清思路,掌握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3)繼續研究考綱和近幾年全國高考文綜試題的政治范圍,進一步明確命題方向,把握重點。如:簡答題、圖表題的解題方法,論述題的解題思路分析。

  (4)研究重點熱點。將“熱點問題”與基礎知識巧妙地接軌,分別與政治常識、哲學和經濟常識等的相關理論對號入座。繼續以時政專題為主線,整理知識點,抓住重點和考點。

  (5)與教師共同研究如何讓學生學會審題,理解題型的答題要求,特別是指導學生識別分類知識,能夠分清圖表分析說明題多問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知道分析能力多問水平的不同要求,知道論述題的作品化要求。

【高三一輪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三政治一輪教學反思(通用13篇)04-09

高三歷史一輪復習反思08-03

高三一輪化學教學工作計劃08-10

高三物理教學反思04-08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4-04

高三數學教學反思04-03

高三化學教學反思12-31

高三政治一輪教學計劃(通用13篇)08-09

初三英語第一輪復習教學反思09-08

高三政治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