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歡迎閱讀與收藏。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1
作為一個創意手工活動,“創意”是重點。《指南》中指出:藝術教育應以幼兒的創造意識、創造能力和創造個性的培養為中心任務。于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適當范例。
《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可今天是個創意手工活動,如果讓幼兒直接進入操作的話,肯定會出現無從下手的現象。所以我展示了三張自制玩具范例的圖片,讓幼兒觀察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可能是怎么做成的?不僅積累了相關的.技能經驗,為下面的操作做鋪墊,還通過欣賞成品激發幼兒創作的愿望。
2、材料豐富。
為了避免幼兒完全按照范例來制作,我提供的材料有很多種類:紙盒類(大的、小的、高的、扁的)、空瓶類、牛奶盒類、易拉罐類等等;還有不同的輔助材料:黏貼紙、彩色手工紙、皺紋紙、瓦楞紙、星星紙等。分四組,分別提供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作。
3、恰當指導。
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針對幼兒出現的不同情況,要進行不同要求的指導,倡導幼兒個性化的表現,反對千篇一律的訓練,教師不做過多的干預,就像《指南》的要求:教師要“順應幼兒需要的指導”。
另外,最后的作品評價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老師不是用“好不好看”、“對不對”的依據標準來評價,而是根據《指南》的要求:“從幼兒的興趣性、主動性、創造性、專注性、獨立性、堅持性,對材料的探索和操作以及行為習慣方面進行評價”,不以成人的標準來判斷作品好壞,以免導致幼兒對手工活動失去興趣和自信。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2
美術課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育就是利用“美”的感染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我們的美術課要兩條腿走路,即美術與教育。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都有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變廢為寶這節課的顯性目標是利用廢舊的材料制作立體和半立體的藝術品,隱性目標是滲透環保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應把握二者的關系,讓學生在美術的課堂上享受“美”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千萬不要把一堂生動有趣的美術課上成一節環保節能的思品課,這一點我認為也很重要。
變廢為寶這節課優勢在于形式多樣,材料隨手可得。難的就是如何使學生的聯系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條又生動活潑的美術課。上好這節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一些簡練又出效果的變廢為寶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好奇心與求知欲。只有做到這一點后,才能談及更高的教學目標。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的那樣,“當教育的目的被學生發現了,你的教育就已經失敗了。”變廢為寶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要想調動學生的好奇心,通過上這節課從而達到震撼心靈刻骨銘心,就要充分發揮美術課的“直觀美感”這一特色進行美丑對比,采用新奇又簡單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藝術品打動學生的心靈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駕馭,從而調動學生踴躍參與,在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實現環保教育的目標,上出“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藝術課堂。
變廢為寶的方式方法很多,40分鐘的課堂不可能包羅萬象,所以我覺得第一課時以變廢為美的藝術思路的深度為教學重點來進行思考,可以落腳到某一種方式方法,以點帶面,由易到難,通過色彩、形狀、質感的聯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課時主要從材料廣度進行拓展,可放手體驗,自由發揮,達到精彩紛呈。從大處說:變廢為寶的藝術手段很多,比較突出的有根雕藝術、貝克粘貼、種子粘貼和一些裝飾品(如椰子工藝品、舊掛歷窗簾、碎布裝潢下腳料工藝品等等),這些變廢為寶不僅可以隨手把玩,而且還可以成為一種社會產業,回收廢舊物品美化環境的同時,還可以換取一定的經濟來源。將教學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體現教育的社會性,可能一節課影響學生的'一生,說不定,將來的這些學生中就會有人從事這項變廢為寶的事業中。從小處說:就可以用一些簡單,輕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蓋、牙簽,舊絲襪等等做一些裝飾品美化教室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創造充滿童趣的學習環境,從而熱愛自己的班級,愛上學,愛學習。
通過節課,讓學生了解如何對廢舊物進行聯想,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到廢舊物品變美得可能,調動其操作積極性;通過制作先后的美丑對比,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麗的同時,自動的熱愛生活通過自己的能力變廢為寶美化環境,從心靈深處體會到“美”的震撼。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3
《變廢為寶》這是一個飽含環保意識的主題活動,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為了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環保意識,組織了清掃濠涌村街道的課外活動,學生們準備好一切工具,進行垃圾分類收集,把不可回收的放進垃圾桶,可回收的收集起來,準備課堂作品創作。課堂開始,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到了廢物制作的工藝品的美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了解課前收集的廢棄品的形狀特征,然后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去制作,并兩兩合作設計。
在準備材料的環節,有部分同學準備的材料不夠豐富,雖然他們的動手能力很強,但也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好在制作過程中因為我采取小組的合作,集合幾個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創造出了更為優秀的'作品,又使這原先的“劣勢”轉化為有利的“優勢”。再次,這節課部分學生未帶老師規定的材料,老師著急,可是學生提議用自己身邊的材料制作,這又何嘗不可呢?這正體現了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靈活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適宜創造活動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改以往美術課程單純地把學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課只是按老師的做,學生屬于被動的學習操作者,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滿足感。使學生懂得其實美術課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無束縛地從自己的身邊選取任何煤材進行美術創作。這樣美術課程賦予學生一個美好、快樂、完整的藝術印象,通過這樣的美術課程培養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出現了很多的小制作家,他們的制作精美,設計獨具匠心,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杰作,我也欣賞到了同學們精美的作品。在進行活動小結的時候,同學們的感受非常深刻,他們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了這個活動中的美麗與永恒。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受啟發,我想,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并善于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產生質的飛躍。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4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境。本課取材于兒童最熟悉的廢舊材料,由于孩子們所帶來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廢品,所以將無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開始,我示范把一只易拉罐變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們帶的材料種類比較多:水果網、紙杯、小木塊、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沒有具體介紹哪一樣物品如何制作,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為,通過欣賞老師的作品,找出制作的材料方法,并以一個小小的瓶蓋和一個小紙盒去引導觀察,啟發學生的思維,拓寬思路,以找到觀察制作的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
在孩子們制作的過程中,我還用多媒體展示很多有關變廢為寶的圖片資料供他們參考。制作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創作欲望很強,剪、折、貼等方法運用恰當,個個都是能手,學生創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于教材。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5
現代社會,物品越來越注重包裝,但這些拆下來的包裝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廢舊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結合我園綠色幼兒園的創建,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采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在本次活動的開頭,我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導入,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活動興趣,也使幼兒懂得:原來我們生活中很多平時丟棄的廢品是可以做成漂亮的禮物的。在第二環節中,我采取直觀教學法,以幼兒參觀“奇妙的商店”,讓幼兒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在制作活動中我采用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材料、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并在制作過程中學習合作,并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此外,我們還適時采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熏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興趣。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材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6
我上完了二年級美術課《變廢為寶》,感觸很深。變廢為寶這節課的顯性目標是利用廢舊的材料制作立體和半立體的藝術品,隱性目標是滲透環保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根據學生們對垃圾有了一定的認識。于是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重新認識垃圾,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利用垃圾設計、制作工藝品,培養學生動手設計制作工藝品,培養學生動手設計制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綜合素養和綜合技能;
3、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小組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的,而且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節課不可能把作品做得那么完美,但這沒關系,關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
我覺得應該以變廢為美的藝術思路的'深度為教學重點來進行思考,可以落腳到某一種方式方法,以點帶面,由易到難,通過色彩、形狀、質感的聯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從材料廣度進行拓展,可放手體驗,自由發揮,達到精彩紛呈。讓學生了解如何對廢舊物進行聯想,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到廢舊物品變美得可能,調動其操作積極性;通過制作先后的美丑對比,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麗的同時,自動的熱愛生活通過自己的能力變廢為寶美化環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課堂教學,研究教材、準備切合實際的教案、備好學生,特別是在備課時就做一下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 7
《變廢為寶》是粵教科技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保護環境》中的教學活動內容。它要求學生對垃圾的危害、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及處理進行了解,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垃圾進行變廢為寶及再利用等。反思這節活動課,我談談以下幾點:
1、這節課切合社會現實,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環保問題,已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問題,喚起學生的憂患意識,增加環保意識,并且認識到只要肯用心,廢品也能變成寶。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有意識地進行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2、通過科學課程去提高認識。科學課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課程,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這節課設計了三個活動,符合了科學課的基本目標,增加學生的經驗,讓學生經歷過程、體驗過程。為學生提供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自我的開放的學習途徑和發展空間。
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已成為一個國際化的重大課題,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從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節課我以小組調查、小組討論、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4、科學課程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如探究、調查、訪問、操作、勞動實踐等。作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進行的科學課程,超越了單一的課堂知識教學,強調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相結合的重要性。如:在教學過程中,有個學生談到“廢玻璃可以做成保溫墻”,這還是科學新發現,可見學生的信息面廣,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是學生知識獲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徑。
5、不足之處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在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喚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是為了學生日后更能適應未來環境的需要。我們只有把這一教學目的落到實處,才能教育出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社會才能長足發展。
【《變廢為寶》優秀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10-15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04-09
變廢為寶作文(優秀)12-22
變廢為寶的優秀作文(精選43篇)12-18
變廢為寶05-01
變廢為寶10-15
教學反思優秀11-04
變廢為寶作文01-29
《變廢為寶》教案06-22
變廢為寶作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