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看望老人》的教學反思
《看望老人》是第五單元的內容。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情境圖辨認方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一節課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興趣很濃,我自己上完這節課后,也是回味無窮。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堂課有兩個方面我做得比較好,主要體現在。
一、給了學生一個空間。
雖然說,本課是在學生對基本方向有了一定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但他們是第一次認識路線圖。對學生來說內容新,知識點也比較多。為了充分體現新的教學思想, 我讓學生先觀察看望老人這一情境圖,了解圖上各種建筑物的相互位置關系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距離,然后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學生提的問題很多。如:書店 的北面是什么?書店的東面是什么?敬老院的東面是什么?小明家離敬老院有多遠?小剛家離敬老院有多遠?誰家離敬老院最遠?誰家離敬老院最近?小紅要怎樣走 才能到敬老院?小明要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剛要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提問題。接著,我讓學生通過思考,獨立解決一些已學過的問題, 比較難的問題在小組內解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我問:看望老人后,他們怎樣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這時,課堂上又一次熱鬧起來,大家把小手舉起 來,我請了幾位學生來說,他們個個都說得很好。這時,萬子龍同學迫不及待地站了起來,說:老師,我發現了一個規律。我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因為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引導學生去發現解題技巧。)他說:我發現去敬老院的路與回來的路方向相反,但距離沒有變。同學們聽后,都覺得是這個理。我及時 地表揚他是個愛思考的好孩子。《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 去獲得。通過上這一課,我對這個理念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二、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數學 學習與其他的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于每個學生生活經驗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統一 思想,統一要求,而是讓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摘自一位數學教師說的一句話)我認為這節課體現了這一理念。如課本上的小兔送信這一題的題目要求 是:小兔給圖中每只小動物送信,說出它的送信路線;送完信,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這是一道開放題,我沒有規定小兔應先給誰送信,再給誰送信,最后給 誰送信。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畫路線圖,再根據自己畫的路線圖說一說,算一算小兔一共走了多少米。這樣,班級里就出現了好幾種小兔送信的路線圖。有的 學生畫出來的路線圖是這樣的:從小兔家出發向東走 10米到小熊家;再向東走5米,再向北走15米到小松鼠家;再向西走15米,再向南走5米到小貓家;再向東走5米,
再向南走5米到小猴家;再向南走5米, 再向西走5米,小兔就到家了,這樣小兔一共走了70米。而有的學生畫出來的路線圖是這樣的:從小兔家出發往北走10米到小貓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東走 15米到小松鼠家;再往南走15米,再往西走5米到小熊家;再往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到小猴家;再往南走5米,再往西走5米,小兔就回到了家;這樣小兔 一共也是走70米。但是,有的路重復走過。因此,算出來的結果有的是100米;有的是85米;有的是90米不管學生怎樣畫,只要畫出來的路線圖能 把信都送到各只小動物的家,我都給予肯定。我這樣做的目的是想積極的促進學生思維開放。但是,我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哪種走法最好?好在哪里?這樣,使學生知 道,在數學學習中,什么是最優化的方案。最后引導學生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去。
這一節課我的不足之處 是:1、時間上按排就有些欠妥。因為我讓學生看圖提問題并解決問題,個個都想說,在這里花費的時間多一些,以至于后面時間不夠用。這也是我上課常犯的一個 錯誤。2、課堂上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沒有說完整話,其意思是正確的,我就急于肯定他的答案也沒有注意去糾正。其實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幫助學生養成說完整話的良 好習慣。不足之處,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會不斷改正,力求自己的課越上越好。
【小學二年級上冊《看望老人》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看望老人教學反思04-14
《看望老人》教學反思范文04-28
課文《看望老人》教學反思范文04-29
看望老人05-01
看望老人作文07-17
看望孤寡老人作文11-04
看望老人送溫暖簡報07-25
看望敬老院老人的感想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