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反思
一、語文以感性存在,學生以理性掌握
選擇這一課,是對自己提出的一個挑戰。面對枯燥乏味、以數據為主的說明文,怎么把它講好,怎么讓學生從感情色彩單薄的文字中,讀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設計教案時犯了難。課堂三維目標,我一向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于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也同樣如此,將教學重點之一定為“通過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并用日常行為來踐行。”我試圖通過“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黃河流域生活的畫面”渲染黃河“搖籃”的形象,通過黃河泛濫的數據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黃河作為“禍河”的具體表現,再通過馬爾代夫圖文并茂來深刻感知人們破壞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用心營造氛圍,以感性為渠道,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
但反思這節課的不足則著重體現在“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學生的能力訓練未能很好地實現。課堂強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環保教育,說明方法的訓練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實方面沒能得到強化。略讀課在“應用”方面的作用在課堂上沒能體現出來。離開了語言文字的有效訓練來追求人文性,那只能是緣木求魚。
語文再現生活,即使是說明文,也同樣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單純地以感性去感悟課文,而應該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內容。反觀我的課堂雖然花大量時間營造了 “人文”的氛圍,但卻無法根植于學生心靈深處的。整堂課過于強化價值觀教育,思品課味道過濃,學生看似感悟到位,實則背離了語文課程的初衷,致使課堂不夠扎實。如果能增加說明方法的小練筆環節,使言語訓練有機地揉合于課堂教學中,這樣更能突出“語文”的“本味”。
二、略讀教學走向生本
導入環節與表格設計,得益于校長和師傅的建議,方使得課堂能用一條主線貫穿而下,清晰明朗,有了略讀課的影子。反思這節課是否符合上略讀課的標準,我給自己的評價是達到一半。教學設計是從略讀著手“學、研、評、延”。
學:生字學習、讀中思考
研:小組合作探究
評:填充表格
延:黃河現狀、馬爾代夫、我們能做些什么
觀之課堂,由于學生在前置性學習做了充分的預習工作,學習熱情較高,因此在課堂實施過程中,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但教師的預設問題框住了學生,按部就班地引導學生往我預設的方向走。我不自覺地過度操控課堂,教師引的太多,評價太多,使得“替代性教學”代替了“生成性教學”,這就導致“評價與生成”環節有了較大的遺憾。對學生的追問不夠,因此學生之間討論與交流的火花未能迸發出來。當學生表達不夠到位時,教師應抓住機會,請另一學生進行評價并補充說明,這樣效果會更好。另一方面教學設計的內容太多,方方面面都想顧及到,但這樣就導致壓縮了學生探究討論的時間,學生的分享交流也就淺嘗輒止了。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離活力課堂的標準還相距甚遠。學生“設疑”環節幾乎沒有,質疑問難也有所欠缺!皩W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還想知道什么?”可以將設疑探究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去解決自己課上留下的問題。如果預設的四大主要問題以及架構課堂的主線是由學生細心讀文后找出的,再由學生自己學文找依據,學文后還有哪些疑問,課后自行查找資料解決疑難。用“問”—“答”—“再問”—“查”的流程貫穿課堂,這樣的形式更能體現生本意識。
生本意識還應體現在對每個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的關注上。這節課回答問題學生的覆蓋面仍不夠廣,而教師對不舉手學生的激勵不夠。班上一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不愛舉手發言的壞習慣,這時教師應主動請這些學生回答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或者是請他們讀課文,或者是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等形式都可以,鼓勵其參與課堂。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范文04-28
課文《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反思范文04-27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05-01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04-30
選學課文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05-01
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05-01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語文實踐課05-01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案04-25
選學課文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人教版05-01
人教第九冊《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設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