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么優秀的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犊蓯鄣男∝垺方虒W過程中我安排了兩個大環節:
1.結合動態的故事情節《小貓吃魚》,讓學生講圖意、列算式,逐步體會減法的意義,感受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獎勵小紅花”活動,再次體驗。進而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相同的兩個數字相減,得數是0。
2.“撥一撥,填一填”環節。動態演示,激發學生的興趣;觀察計數器,自主寫加減法算式;試著說它們的聯系,讓學生初步體會加減法的'互逆關系。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接著又通過“套圈游戲”這個孩子們熟悉的情境,再次感受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最后,我設計了“吹泡泡”、“開火車”、“打氣球”三個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敢于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整個教學安排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激發了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我一直有一個困惑:
第二環節,通過“撥一撥、寫算式”讓學生感受加減法的互逆關系,如算式5-1=4 1+4=5,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個算式中數字的意思,接著試著讓學生說它們之間的聯系。孩子們能說出兩個算式相反,其實我認為已經體會到這種互逆關系了,但是我不知道說它們相反是否恰當,不確定到底應該如何準確告訴學生是什么聯系。課下我思考,如果讓每個孩子都拿計算器撥一撥,看一看,同桌間互相說一說,是不是更能深刻體會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篇2
教學過程中安排“小貓吃魚”這樣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讓學生從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也通過一組動態情境,逐步引出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培養學生質疑與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既掌握了知識,有激發了繼續探索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針對小學生認知特點和他們天真爛漫,愛說愛動,及對自己行為有數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性。我認為一年級的課堂關鍵在于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理解事物的數量變化,有利于學生寫出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得數是0的計算,是學生理解計算的實際意義。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篇3
《可愛的小貓》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的第3課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5以內的加減法、對加法、減法的意義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探索并理解“0”的實際意義,進一步鞏固對減法的認識;正確計算和0有關的5以內數的加與減,初步體驗加與減的互逆關系。
關于這節課的教學,起初我和很多同行的看法一致,覺得內容簡單的不能再簡單,沒什么可教的。其實并不然,通過對教材的研讀,以及學生前期測評分析的結果看,本節課并不是沒什么可教,而是大有學問。這個“0”也確實一點兒都不簡單。我以前的教學重在學生的“算”,過分追求速度和正確性。而在進一步地思考后我認為這節課要重在“理”。所謂的“理”說的就是對“0”的意義的充分理解。
一、逐層抽象,認同意義。
在江山野的《論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一文中將學生學習能力分為完全依靠教師、基本依靠教師、相對獨立學習、基本獨立學習、完全獨立學習五個階段。一年級學生受到心智發育的限制,學習目標、方法不明確,而且其抽象思維、理解力等特點也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自然屬于第一階段。而數的意義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孩子們不可能達到直接理解的程度。所以在學習時就需要教師幫助孩子創設有價值的活動,將這個抽象概念轉化為孩子能夠理解的直觀材料,帶領孩子經歷“直觀實物——計數工具——數學符號”逐步抽象的概念形成全過程。
教學開始充分利用“小貓吃魚”這樣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設計了“講故事”的活動。讓學生在看圖、表演、聆聽、思考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借助實際情境初步感知0的特殊含義。通過一幀幀畫面的推演,學生看到剩余的魚由3條、2條、1條到1條也沒有,充分理解了事物的數量變化,從而引出“沒有”也可以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個數就是“0”。
有了直觀實物的感知緊接著進入第二環節“撥珠游戲”,讓孩子分別在計數器上撥出小貓剩余魚的數量3、2、1、0,利用計數器來進一步對比認知5以內數的意義,促使學生深入理解0表示沒有的實際意義,發展數感。
最后很自然地抽象出數學符號的表達,使概念的學習形成完整的回路。我相信有了這樣一個與學生認知發展同步的概念形成、理解的過程,學生對“0”的認識也就不再簡單,再去進行相關的計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對接生活,深化理解。
“0”的不簡單就在于它的意義不是一層,它是個“多面手”。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0的其他兩重意義,教學中設計了“找一找”的活動,在孩子們認識了第一種意義學會了讀和寫以后向他們拋出“你在哪兒都見過0?”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開始尋覓身邊的0。在孩子們熱烈的討論后將他們的發現歸類整理,概括出尺子、溫度計等的0是測量起點的意義;而號碼、車牌等里的0則起到在編碼中占位的作用。
這樣的設計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對接,有助于他們順利地接納新的概念。正是遵循羅素在《教育目的》中所提出的“兒童應該使這些概念成為自己的概念,并且應該懂得這些概念此時此地在他實際生活環境中的應用!钡挠^點來思考的。這樣的設計從發展數感的角度說,學生對“0”的意義的感知、理解是很深入的。從運算能力培養看,有了意義的奠基運算的高塔就不是空中樓閣。學生對“0加任何數都得原數”以及“任何數減0仍得原數”的公理的認知就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用意義來解釋。
這節課的教學獲得了很多好的經驗,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關注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多,在計算的訓練方面稍顯清淺;對學生表達交流的指導還有不足;在評價層面上還有過于籠統效果不佳的問題。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篇4
孩子們對折紙活動更加感興趣了,當我出示了小貓頭的圖示之后,和他們講解了折疊步驟,孩子們就紛紛開始動手,他們一邊看圖示一邊埋頭折疊,能力強的幼兒不一會兒就折疊成功了,因為這一次的折疊活動需要輔助材料—黑色記號筆、水彩筆、固體膠、a4紙、正方形彩紙,用來給小貓畫眼睛、鼻子、嘴和胡須以及身體、小草、白云、太陽、花朵;顒涌旖Y束時候,我就試探地問他們,你們完成了嗎?軒軒說:“老師,我們還要用筆畫眼睛呢?”于是,在孩子們的提意下,我給他們拿上了準備好的筆,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拿起筆給小貓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貓身體,草地、白云及花朵,完成后,孩子們紛紛舉起自己折的小貓給我看,有的和身邊的小朋友比誰的小貓漂亮,有的拿著自己折好的小貓放在臉前做面具,并發出小貓“喵喵”的叫聲……就在這時,苗淼也把她折好的小貓給我看,我突然發現她把小貓的眼睛、鼻子和嘴畫錯了位置,于是,我為了加深幼兒對圖示的觀察能力,在肯定她的基礎上,我拿著苗淼的小貓臉問大家:“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一看這只小貓的臉,你發現了什么?”有的小朋友說,這只小貓沒有嘴,有的說,這只小貓沒有胡子,我緊接著又問:“再仔細地看一看,你還發現了什么?”這時范可兒說:“老師,她把小貓的臉畫反了位置”,沒有身體,于是我組織小朋友們仔細地觀察了圖示第五步上反過來的小貓,從而加深幼兒對小貓的認識。 在這次的折紙活動中,因為我選材較簡單,所以,孩子們也能自己動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悅,是我意料之外的,但同時也提醒我,為什么個別幼兒沒能成功的完成折紙活動,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從易到難,讓幼兒每次活動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悅。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篇5
教學過程中安排“小貓吃魚”這樣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境,讓學生從中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重點突出1-1=0的意義。又由撥計數器(孩子用圓片擺一擺)這一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減法和加法是互逆的。
本節課是我在校內的展示課,課后我聽取了其他老師的'點評,自己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我沒有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有幾個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棒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這是我需要繼續學習,努力改進的地方。
2、我講課時的語言過于平和,整節課平鋪直敘,沒有抑揚頓挫,沒有激情,課堂氣氛不活躍。
3、環節二撥動計數器(本節利用圓片擺一擺)時流程(①師演示撥珠子,列算式5-1=4,1+4=5;②生用圓片擺一擺,填算式;③學生展示;④師再次演示。)過于重復,可以合幾為一簡化課堂。
4、學生演示時沒有必要用展臺,教師準備有圓片,學生也可以看清楚,能節省的時間就節省。
5、每節課后十五分鐘可以加一些小游戲或者競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6、課堂沒有小結。
7、在課堂上注意細節。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 篇6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可愛的小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04-06
可愛的企鵝教學反思04-11
《可愛的動物》教學反思04-11
《可愛的企鵝》教學反思04-11
可愛的小象教學反思04-04
可愛的動物教學反思04-04
《可愛的娃娃》教學反思04-11
可愛的小貓08-18
[精選]可愛的小貓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