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晏子使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
終于上完了,作為上課教師的我卻沒有得到預想中的那份釋然。久久不愿提筆,甚至不愿回憶之前的整個過程!一直想讓自己“跳”出來,多角度地回顧、品味整個的備課、上課過程,理性地分揀出收獲與不足。20xx就要揮手作別,特此反思《晏子使楚》中的得與失。
《晏子使楚》是一篇異常生動、精彩的歷史故事。課文節選自《晏子春秋》,是由幾篇關于晏子出使楚國的小故事,根據小學生閱讀特點融合而成的一篇課文。課文給孩子們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卻受到楚王的多次侮辱,晏子面對侮辱巧辯、詭辯、智辯應對,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最終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尊重齊國。在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中,晏子的言行舉止張弛有度,向生活在兩千多年后的我們傳遞了他的智慧、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難怪司馬遷稱他是“雄辯四方,不辱使命”。
在《晏子使楚》的備課初期,我們也在不斷提醒自己要落實年段學習目標,要在教學中增強課標意識、目標意識、年段意識。但隨著備課的'深入,對課文理解的加深,各種資料的仔細研讀,我們備課小組的教師們不約而同地發現這篇課文雖然不長,卻有很多可以發掘的知識點。大家各抒己見,呈現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態勢,假使我們站在研讀教材的角度,這樣的集體備課有益于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進行解析。但要把這些知識點通過一節課集中展示出來,在本課的整體設計上難免顧此失彼。什么都想呈現出來卻什么都沒有呈現好。沒有處理好“舍”,期望中的“得”自然就不理想。
《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中,高年級寫字教學的指導應該是一個亮點,我們將本課中要求會寫的漢字進行分類,集中找規律,引導學生發現日常書寫的誤區和容易遺漏的地方,教會學生通過幾個字發現一類字的書寫規律,或者說寫字技巧。例如:學生寫左右結構的漢字時,很容易習慣性地認為處理好左窄右寬就可以了,其實左右結構的漢字還有左右兩部分位置高低的變化,還有筆畫之間的避讓以及筆畫的穿插等問題。我們緊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想努力體現高年級也要把寫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的思想。但是可惜的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掌控好時間,使得這一本該出彩的環節沒有機會展示。原因在于課堂前期過于冗長和瑣碎,大大小小的知識點沒有合理地舍去,“得”就無從談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在閱讀教學中,要從語言文字人手,把握文本內容,體會情感而得意。更要關注語言形式、表達方法而得言。要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意識,豐富語言文字運用的內容和形式。《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中,我們摒棄了高年級多采用的靈活多樣的小練筆,而大膽地著力于高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努力豐富學生的語匯,發展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活學生自主表達的欲望。培養運用語言文字解決生活所需的實用的表達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多種口語交際內容,專門針對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調查問卷、摸底和篩選,在異彩紛呈的口語交際話題面前,我們又一次難以取舍,將重點放在了話題的選擇上,而不是如何引導學生主動交流,結合生活事例交流,這一點我們是不成功的?梢娂訌娬Z言文字運用要落實到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中還有一段路要走。
縱觀整個課堂教學設計,我們難以取舍的猶豫和偏離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呈現,也就是說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要靠學生親歷親為的語言實踐,在本課中變成了一句空話。在整理課堂實錄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在教學中,教師過于強勢,給學生較少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思考,讀出自己的感受,捉出困惑和問題。學生缺乏真讀、真思、真議、真練的時間,本該讓學生經歷的真實學習過程被教師取代了。教師舍不得放手、舍不得時間、舍不得將展示自己的時間讓給學生,故此:不得。不舍,不得!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2
“同上一節課”,同樣的教材,不同的老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無定法”的教育原則,可謂異曲同工,百家爭鳴,給我們每一位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借助這次活動為大家提供了互相學習、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契機。
這一次我們四年級同上的是《晏子使楚》這一課,我覺得人人在課文的處理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落腳點,我從中獲益匪淺。張宗芳、畢夕紅、鄒向榮老師的課,圍繞重點、提綱挈領,體現了老教師駕馭教材的柔韌有余;許芳、宋修美老師的課,層次清楚、直奔主題、語言樸實,給人的感覺是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孫秀麗老師的課,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在教學當中注重了讀的訓練;谷芳菲老師的課,注重了課內知識向課外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音樂的魅力。
回顧我在教授《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采用了整體把握──思考領悟──深入探究──遷移運用四步進行,教學中緊緊抓住“侮辱”和“尊嚴”兩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體會晏子作為齊國大使“謙而有禮”“據理巧駁”的的聰慧和機智,同時利用朗讀、模仿有關楚王的`語言、動作、表情上的被動和尷尬進一步反襯出晏子的針鋒相對中的游刃有余。
但回過頭重新審視這堂課,我覺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是很得當:在學習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針鋒相對中只是注重了晏子機智靈活的辯論和反擊技巧,忽視了晏子不卑不亢處處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使晏子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高大,使課堂的教學環節銜接的不夠自然和諧。
學習對比之余,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總是滿足于現狀,不思進?是不是平時墨守成規多于虛心求教?是不是經常守著一方淺洼忽視了要多方疏通渠道引進源頭活水?結論是兼而有之,我不禁汗顏了。特級教師于綺老師曾身有體會地說“教師每天都在吐出知識,如果不及及時吃進新知識是不行的。只要處處做有心人,抱謙虛的認真的態度,不但看書時可學,即使走路、交談也無所不學!边@不正是針對我所說的嗎?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還能執迷不悟嗎?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遭遇楚王侮辱,晏嬰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智慧,用善辯的口才贏得國家尊嚴的故事。
這節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課文的.課題入手,先理解了“晏子使楚”是“齊國大夫晏嬰出使到楚國”的意思,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
課文結構簡單,共有6個自然段?偡挚偟慕Y構形式讓課文脈絡清楚,便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第1、2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前因,最后一個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后因,前后呼應,結構嚴謹。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先理清事情前因和后果的方法,讓學生把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合起來理解,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
課文的核心內容在中間第2、3、4自然段,內容是楚王故意設計侮辱晏嬰反被晏嬰耍弄的三次“大PK”。這部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部分主要通過人物對話展開情節,三個回合的唇槍舌戰,都以晏嬰勝楚王敗收場。課文的精妙之處在于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嬰不卑不亢,有爭鋒相對法,有欲擒故縱法,有設喻映射法,既恰到好處又不千篇一律,每次都可以讓楚王啞口無言,自取其辱,讓人不得不佩服晏嬰智慧和口才。教學中,我用了“大PK”,極大的引起了學生的探討興趣,他們極好地融入了課文氛圍中。
《晏子使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無論是人物對話,還是謀篇布局,無論是價值觀教育,還是愛國教育,都有課堂探究價值。
很顯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點,例如學生活動少,學生讀課文不夠多等,以后教學中,我要更努力,深入挖掘文本,積極研究教法,讓我的課堂呈現更多精彩。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4
本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
一、談成功之處:
1、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語言邏輯性很強,具有一定的推理性,教學時注意讓學生使用關聯詞語,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學時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通過學生讀、找、劃、再讀,思考晏子反駁楚王的話含著的意思。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正義感。
2、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異步性。
在設計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制定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以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作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目標化。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水平、個性、進行目標性學習。本節課,我在學生學習接受程度上進行分層,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優生脫穎而出,使學困生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盡快趕上來。
3、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學習詞語時,為學生充分提供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學生在小組內形成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在活動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在輕松活躍的學習空間里完全地展現自我,避免了優等生唱主角,中等生當配角,差等生看熱鬧,再通過老師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有效地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二、談不足之處:
1、課堂上學生讀文較少,朗讀指導不到位。
2、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高,老師的“導”多了點,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教師的提問不夠簡煉。
三、整改措施:
1、課堂教學應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袄首x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
2、在此基礎上,應讓學生表演讀,這樣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使學生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我們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5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選擇這篇課文作為研究課原因有二:首先,從學生的角度講,一般都比較喜歡這種趣味性的故事,這為教學過程中的理解環節奠定了先天的基礎;其次,從自身角度講,我自己對歷史故事一直比較感興趣,喜歡晏子這樣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歷史人物。所以希望通過這種課文的教學使學生明白:一個人要像晏子這樣有真才實學,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完成這次課的教學之后,個人對教學前的準備,教學過程中的體會以及教學過后的反思感想做了一個簡單的整理,現貼上來,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
進步:
1、講這節課前的準備比較充分,我看了幾篇優秀的案例和實錄,在借鑒的基礎上,選擇有用的材料為我所用,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充分的課前準備為在課堂上順利教學打下基礎;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呈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表達出來。能夠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換詞比較理解、想象補充等一些策略、方法來達成預設的目標。
不足:
1、在講授這樣的文章時,應當創設一種讓學生討論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碰撞的平臺。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時,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從大處著眼,小處著力,找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在上完這節課之后,我反思了一下,之前自己并沒有充分意識這一點;
2、教學的層次性不強,沒有教學高潮;
3、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潛移默化地完成學習方法的指導。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巧妙地加以反駁。這三個小故事都有相通之處,教師如能抓住其中一個,按照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指導,學生則以同樣的`方法自主分析其他兩個故事,就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朗讀指導的訓練還不到位。其實這篇文章學生一看就懂,內容上沒有必要深入挖掘分析,但是晏子的智慧體現在每次反駁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禮節風范,讓楚王惱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賠不是:“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在理解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加以表演朗讀,使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處于一種寬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則可以通過朗讀,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學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
5、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善于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不應只顧走教案),并加以巧妙指導,對教學目標的落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之,通過這次研究課,我總結出這么一個道理:一節成功的課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極強的調控指導能力和對教材的深入準確的理解。而這正是我所欠缺的,今后尚需在這些方面多下工夫。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6
本節公開課比預想得要好,整節課流程清楚,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法,做到了師生互動,同學們能積極投入,踴躍發言,其中學生在課堂中綻放的生命活力肯定感染了不少聽課的老師;仡欉@節課,感慨頗深,現談幾點,以釋情懷,若有不妥之處,敬請賜教!
首先,我感覺學生的狀態特別的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朗讀,不管是個人朗讀還是集體朗讀,讀得非常好,讀出了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聽同學們的朗讀仿佛晏子就活靈活現得站在我們面前。第二,在“過把導演癮”環節中,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導”的形式是花樣翻新,這是老師始料未及的,如:有一小組采用故露破綻的方式,導演先不導,演員先表演而表演的同學又用方言說,最后導演再說戲,并特別強調如果不是劇情的需要,表演時必須說普通話,這種方式用心良苦,可見同學們確實動了腦筋。我認為,不管這節課結果如何,同學們的這種創造性發揮是應當肯定的。第三,在小組交流探究時,同學們確實得到了能力的鍛煉。比如,同學們學到了如何整合資料,學到了如何根據要求找出與文本的聯系和區別,我想,如果學生們每一節課都能學到一點,那么,學生們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次,這節課有幾處疏漏之處:第一,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時,有兩個同學發言,我只是簡單的肯定了第二同學的發言而沒有指出第二位同學的概括好在哪里。第二,在同學們導演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略顯粗糙,應重點點出同學們要重點點評導演而不是點評演員。第三,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沒有仔細的考慮問題的深度。第四,由于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這是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總之,我覺得開一節課很難但又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許正是這點才吸引我鼓足勇氣去嘗試。確實也是如此,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于對教案反復修改,反復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這是我感觸頗深的。另外,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我真正的感覺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智慧!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7
人總是在實踐中成長,在學習中感悟,在反思中收獲!蛾套邮钩愤@篇課文的講授,讓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又有了一定的收獲。在此作以下幾點反思:
第一,反思課文內容需要讓孩子們掌握什么?
《晏子使楚》一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重點在于體會人物語言的魅力。為此,本文應重點體會晏子的語言魅力,課堂上引導孩子們理解“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薄拔易畈恢杏茫员慌傻竭@里來了!薄耙苍S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钡染渥铀磉_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晏子說話注意分寸。
在朗讀中體會人物語言的精妙,感受人物特點。因此需要引導學生找出關鍵句子;反復朗讀,讀懂句中含義;抓重點詞,深度品讀句意;適當想象,合理分析,感受人物形象。通過幾個教學環節,與學生共同探討,了解人物語言精妙之處。
第二,反思備課中不充足的地方。
本節課在備課中充分關注了課文中的重點部分是什么,并在教學環節中著重側重晏子語言的教學環節。但對學生的預設仍舊不是特別充分,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學生思維空間的局限性,如在品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睂μ釤掙P聯詞“只有……才……”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教學環節有些地方還是有所欠缺。
第三,反思課上的不足之處。
1、語文課應以讀促悟,本節課讀書的環節也不少,但學生們讀書的效果并沒有完全顯示出來,大部分讀書的環節更像是為了讀而讀,沒有清晰的讀書目標,作為教師對學生讀書后的評價給予的并不及時。
2、作為教師,課上話太多,搶占了孩子們的思考空間,教師急于讓學生學習到東西,忽視了教師給的與學生學的是有差異的。
3、教師要學會傾聽,作為教師,我太年輕了,年輕的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學環節,疏忽了學生上課的反映,忽視了學生的精彩點,從而使得整堂課的教學環節有所欠缺。這就是課堂駕馭能力,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充分,對課堂的生成不能夠準確把握,今后仍需繼續努力。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8
《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行文緊湊,故事情節有起有落。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體會楚王這個人物的特點,再找出三次侮辱的結果,從而引出晏子三次反擊楚王的話。通過晏子的機智回答來體會他的機智勇敢、能言善辯、愛國情懷和高超的語言藝術。設計教學環節較為合理,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整篇文章的人物對話比較多,原想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但因在課堂上時間分配不均,導致該環節沒有進行。如果能進行,將更利于學生體會人物的特點。而且整節課的朗讀都有些欠缺,形式比較單一。應充分重視課堂上的有效朗讀。
2、授課時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沒有很好地體現,而是過多的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使學生對晏子的聰明才智、能言善辯和維護國家尊嚴體會比較淺顯,不夠深刻。
3、在請學生上臺表演晏子進城一幕時,若進行一些指導后再讓學生演,效果后更好,能使學生對人物形象體會更到位。
總之,講完這節課,收獲很多,發現了很多自身教育方面有待提升的地方。在今后教學中,我會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做到以學定教,順勢而導,隨時捕捉學生的信息,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9
《晏子使楚》是篇略讀課文,教師教學大體思路如下:初讀課文,看晏子給你留下勒什么初步印象,再瀏覽課文,課文寫了哪幾個小故事,然后選擇一到兩個仔細閱讀,勾畫圈點,看看讀懂了什么。接著到小組里交流學習所得,可以讀,可以說,還可以演,最后全班反饋,交流。課后老師推薦讀《晏子》、《春秋的故事》。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但是整個反饋的過程又進入了分析的老路,特別是第三個故事,讓學生分析比較兩個“水土不同”,學生難度很大,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了半天,多數學生還是不明所以。雖然教師反饋時緊緊抓住晏子的幾次說話,但是給人的感覺是學生沒有讀出晏子的話外音,也就是語言文字里面所含著的意思,對晏子能言善辯,膽識過人感受不深。其實這篇文章學生一看就懂,內容上沒有什么好分析的,但是晏子的智慧體現在每次反駁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禮節風范,讓楚王惱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后賠不是:“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這些應該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學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極強的調控指導能力,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和朗讀,巧妙指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故事情境中去,而且教師的語言要豐富一點,詼諧一點,智慧一點,學生的`智慧需要教師的智慧去點燃,智慧的教師,智慧的學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具體談幾點建議:學生初讀感知時,有個學生談到晏子是個“能言善辯”的人,老師追問:“你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嗎?”學生感到為難,在老師的契而不舍的追問下,只好說:“知道,說不出來!崩蠋熡肿屍渌瑢W解釋。一學生說:“很會說話,善于辯論”老師這才滿意了?磥砝蠋焹H滿足于孩子能回答出問題。老師,這是何苦呢?是不是這樣解釋了大家就理解了這個詞呢?我看未必。教師這一做法首先讓剛才那位發言的孩子感到些許難堪,“能言善辯”是他初讀課文的第一直感,這種感受是很珍貴的,至于什么是能言善辯,他意會到了,但不能言傳,這也是很真實的。老師的窮追不舍可能讓他以后在發言中會有顧慮,不深思熟慮好了,他不會輕易發言的。這樣,課堂的生成性會大打折扣,很多有利于師生深入學習的契機就會失掉。其實,這位學生“知道,說不出來”是我們課堂師生互動中生成的極好的資源,教師應敏銳地捕捉這些資源,把課堂教學,把學生地思維推向深入,這里完全可以讓孩子存疑,就讓他說不出來,仔細讀了晏子的幾次說話以后,孩子的這個疑自然會迎刃而解,而且這時對能言善辯的理解就不僅僅停留在字面上了,而是從晏子的話中深刻地領悟了這個詞的涵義。
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舉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后作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詞語,你根據這篇課文還可以聯想到哪些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最后還建議推薦學生當堂或課后閱讀幾篇類似的經典故事,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正義和智慧的力量,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0
《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計策,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國家的尊嚴。讀來膾炙人口,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從學生學情來看,《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但是學生對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給我們留下了親切自然的感覺。但本課的學習光是興趣是不夠的,學生感興趣的僅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對10歲的孩子來說,故事深遠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卻不好把握和理解。因此,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資料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對晏子所處的歷史背景,關于晏子其人的各種情況作一些了解。學生的交流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從課堂上學生交流的情況看,學生收集的資料還是比較全面的,這為后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著重對朗讀感悟型的課型展開研究。在這堂課上,我們對朗讀的設計是這樣考慮的。首先,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后直奔課文重點——晏子三次反擊侮辱的過程。在教學晏子三次反擊侮辱的過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讓學生在學會學習方法的過程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空間。找出三次反駁的話后,對三次的交鋒的處理是有層次的。通過第一次交鋒重點抓對句子的理解,第二次有側重地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第三次抓住對典故“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櫛”的理解來深入感悟人物的智慧。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學生與文本對話,從而在閱讀課文后有所領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進行朗讀。對人物的對話,要讓學生反復地朗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和表現。為了讓學生能很好地體會到楚王的蠻橫霸道、盛氣凌人,體會晏子的沉著睿智,又針鋒相對不受侮辱的人物特點,教師只有認真地引導學生細讀人物的語言及前面的提示語,才能很好地感悟到人物內心精神脈動,將句子的含義挖深挖透,理解文中話中有話,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
上完課后,我進行了反思。我覺得在本堂課上,自己存在的問題還真不少。首先,在多媒體的制作過程中,由于自己的不細心(媒體上個別文字辭不達意)造成了學生閱讀、理解上的障礙。作為為教學服務的輔助手段,沒有達到它應有的作用。其次,在讓學生找出晏子三次反駁的內容之后,就讓學生談自己的感觸,交流感想,顯然為時過早。因為學生對課文只是初步了解,還未對課文進行深入地朗讀和感悟,這個問題對孩子們來說,的確頗具難度。當然,在不同的閱讀層面上也可以讓學生談出相應的感觸或感受來,但是必然不夠有深度。所以如何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通過感悟再來朗讀課文,是我們今后在教學中值得繼續研究的課題。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1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教學這節課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北菊n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袄首x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著不少的不足,如課堂上對學生缺少足夠的引導,致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目的性不強,三件事都是平鋪直敘,重點不明顯;教師的語言不夠準確等,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業務素質不強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是一個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2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以教學的重點應該在“品味晏子回擊楚王的話”。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如果僅僅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效果肯定很差;而用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爭論,就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頓時就活躍起來了。我盡量讓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后再讀課文,就使學生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復讀晏子的`語言,讓學生透過文字理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分析,再結合他們的神態動作,使學生懂得了:楚王是多么目空一切、傲慢無禮,而晏子的沉著冷靜和聰明才智又是那么令人拍手稱快。對這些精彩的句子,我讓學生表情朗讀,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還拍手稱快,拍案叫絕。同時,對楚王有了憤恨之感,以至于分角色朗讀的時候,很多孩子都不愿當楚王了。特別是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拂袖成云、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后作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詞語,你根據這篇課文還可以聯想到哪些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3
本節荷小首屆“荷城杯”比賽課雖然課堂氣氛沒有我試上第一次那么活躍,但總體還是不錯。
我這節課設計的流程是很清楚的:先是復習導入;然后任選一次自己喜歡的較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接著是小組匯報學習第一次較量的結果;接下來師生互動學習第二次較量;再是就是學生自編自導第三次較量。最后小結回歸課文,拓展延伸。在學習自主合作的過程中,老師也適時進行點撥。整堂課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法,學生能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人人都有動腦、動嘴、動手的機會。做到了師生互動,同學們從始至終都能積極投入,踴躍發言,發言率達到百分之八十八,發言人數涉及面廣,其中學生在課堂中綻放的生命活力也有許多閃光的地方。
回顧這節課,感慨頗深,現我根據上課的效果談談幾點自己的心得體會,以釋情懷,若有不妥之處,敬請賜教!
首先,我感覺學生的學得還是比較輕松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同學們從始至終都投入到自主學習的氛圍,在每一次合作學習中我都給予孩子們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能充分地合作探究,直到最后的拓展延伸學習中孩子們還處在興奮中。第二,在“自編自導”的環節中,事先我沒有叫同學們表演過,我目的是想看看同學們能不能發揮他們表演的`天賦,能不能把握課文內容,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結果都出乎意料,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導”的形式是花樣翻新,第一組表演得不是很好,學生評價后第二組根據第一組表演得不足這處進行取長補短,表演得比第一組的更豐富,,他們一共找了八個人,這是老師始料未及的,這種方式用心良苦,可見同學們確實動了腦筋。我認為,不管這節課結果如何,同學們的這種創造性發揮是應當肯定的。第三,在小組交流探究時,同學們確實得到了能力的鍛煉。比如,同學們學到了如何合作編導,學到了如何根據要求找出與文本的聯系和區別。我想,如果學生們每一節課都能學到一點,那么,學生們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第四,在落實雙基方面還算可以。如“看了看”能換成什么詞?能不能換成“想一想”,讓學生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晏子過人的智慧。還有三個成語(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摩肩接踵)的積累,再有學生也學到本課的幾種寫作方法(首尾呼應、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等)。這樣,學生就能掌握了基本知識,技能也得到了鍛煉。特別是有位學生能仿舉晏子第三次較量柑橘的例子來舉荷城小學的學生能好好學習,就是校風好的例子,達到理解課文的水土不同的原因會導致效果不同的結果。這也是這堂課上的一個亮點
雖然教材設計得不錯,教學過程也算可以,但實際上結果離我想要的相差還有一定距離,也許是因為試上多了的緣故,(一共試上了五次,其它三個班各上一次,回家也正正規規給我的女兒上了兩次),所以就有一些厭倦了,上課時沒能把激情盡情地釋放出來,或多或少影響到了學生。具體還有以下幾點:第一,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時,有兩個同學發言,我只是簡單的肯定了第二同學的發言而沒有指出第二位同學的概括好在哪里。第二,在同學們導演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略顯粗糙,應重點點出同學們要重點他們把課文內容用表演的形式演出來沒有,楚王和晏子的語言神態動作,能恰如其分地展示出來沒有。第三,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沒有仔細的考慮問題的深度。第三,沒能上得完。拓展延伸上還有些,小結還沒有細語。第五,由于時間緊,學生們讀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通過多讀來感悟人物性格特點,層層深入理解課文內涵,沒能做到以讀悟情,以讀代講。沒能通過反復的品讀出了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沒能把晏子的機智勇敢,能言善辯通過品讀活靈活現得站在我們面前。這是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總之,我覺得開一節課很難但又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許正是這點才吸引我鼓足勇氣去嘗試。確實也是如此,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于對教案反復修改,反復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這是我感觸頗深的。另外,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我真正的感覺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智慧!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4
《晏子使楚》在教學這節課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一、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
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師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二、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北菊n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學中,對于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為細致,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卻沒怎么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其中“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后來,他又借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5
《晏子使楚》是一篇老課文,教學中我力爭把老課文上出新意來。引導學生把以往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閱讀實踐中,通過閱讀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設計上,本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通過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的形式,了解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為自己和齊國贏得尊重的故事。
我覺得本課成功之處在于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整個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能力和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在文中去找臺詞,更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表演后讓演員和觀看的學生分別說說自己體會和感受,再評一評哪一組表演好。
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后,對課文再加工編導,演一演課文劇,用身體語言演繹文字語言,不但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認識,而且有助于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看的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整堂課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思維不受壓抑,而是處于“激活”狀態;使獲取的知識不只是學生頭腦中的一種抽象的文字記憶,而是形成學生自身的一種能力、一種潛質。
因此,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晏子的`智慧和才智也了解得淋漓盡致?磥恚榫敖虒W的作用不可估量啊!
我覺得教師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晏子使楚教學的反思05-02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04-20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04-02
《晏子使楚》教學反思范文04-28
課文《晏子使楚》的教學反思04-27
課文《晏子使楚》教學反思范文04-29
課文晏子使楚教學反思范文04-29
晏子使楚最新教學反思05-03
晏子使楚教師教學反思04-27
晏子使楚教學實錄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