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課堂留下學生的痕跡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讓課堂留下學生的痕跡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安陽市第一實驗小學 汪文英
“圓柱的體積”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正方體的體積”、“圓柱的認識”等相關的形體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
本節課主要內容是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及其應用。因為公式的推導過程是個難點,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幫助學生理解公式的來源,從而獲得知識。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反思如下:
一、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習新的知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探究圓柱體積的過程中,我從本班學情出發,大膽放手讓學生猜想“圓柱體積大小可能與什么有關,可能怎樣計算,為什么?”,然后再結合以往學習幾何圖形的經驗,回顧圓的面積推導過程,實現知識遷移,明確“轉化”思想在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過程,我較好地借助實物模型和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二者有機結合,先讓小組四個學生上臺操作演示,然后再課件動態模擬,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當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體的高與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結論: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
整個探究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知識的形成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親身參與操作,就有了實實在在的空間體驗,伴隨著問題的圓滿解決,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二、讓學生在細致觀察中尋找知識的聯系。
數學觀察力,是新課標中提出的學生應必備的一種重要數學能力。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要學會觀察,挖掘知識之間的聯系,真正體現操作的價值。
在圓柱的體積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去發現圓柱體與通過切割后形成的長方體之間的聯系時,不少學生都一時摸不著頭腦。這時,教師不妨給孩子一些觀察的提示,如:“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是相等的?”“拼成的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是相等的?”通過學生直觀的觀察,讓學生去挖掘數學本質上的一些聯系,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有一個完成的體驗過程,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觀察是智慧的源泉,讓學生學會從變化的角度去觀察,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這也是一種令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主動的去參與,去觀察,這樣的課堂才能留下學生的痕跡。
【讓課堂留下學生的痕跡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圓柱體體積的教學反思10-18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4-02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9-20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04-29
圓柱的體積反思03-02
最新《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范文05-03
圓柱體積的教學反思04-30
;圓柱體積教學反思11-05
課文《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范文04-27
圓柱的體積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