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把握全文總起分論的結構特點;
2、學習作者將整體評價與細部揣摩相結合的鑒賞方法;
3、體會朱自清后期散文“于樸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見神奇”的藝術風格。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目的之2難點:目的之3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步驟安排
一、導入:
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散文評論。它評論的對象不是某一篇散文,而是朱自清不同時期的有代表性的多篇散文。這種評論方式,為我們提供了鑒賞名家著作的獨特范例。
也正是這種特點,決定了文章中有大量的引述。但我們閱讀時,卻不會有一點冗贅煩瑣的感覺,因為作者把巧妙的引述和精辟、獨到的藝術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文中多處引述,使我們有機會領略朱自清散文精湛的文筆;作者中肯的評價,又使我們能學到敘議結合、評析結合、加強評論的情感色彩的評論手法。
文章采用的是總起分論的結構:先提出評論的中心,然后對朱自清散文的不同特點分別進行評論。那么,文章評論的中心是什么?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不同特點呢?
二、閱讀明確:
評論中心:他的文章嚴謹不茍,雖然著意錘煉文字,但風格平易自然。并能于樸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語,于平淡之中見神奇。
不同特點:(一)風格樸素自然;新鮮的意境,新鮮的用語,富有詩意,也富有風趣。
(二)語言準確自然
三、學習體會
作者評論朱自清散文的鑒賞方法是將整體評價與細部揣摩相結合,那么
1、作者是怎樣整體評價朱自清散文的?(細讀第一段)
明確:從作家的地位,寫作態度,散文風格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先總的評價了朱自清后期散文的風格特點,肯定了他的散文在寫作技巧上的借鑒價值。
2、文章是怎樣過渡到對其“樸素自然”風格的進一步分析評價的.?
明確:以一句“樸素自然的文章不象大紅大綠那么顯眼,它的好處要細心玩味才能覺察到,粗心的讀者往往是發現不了的”過渡引出的。
3、文章是怎樣評價分析其散文樸素自然的?又是如何揣摩的?
明確:評如過渡句所說,課文又引述了《威尼斯》和《經典常談》的兩段文字為例,細加分析揣摩評議。如何揣摩的,學生閱讀相關段落體會。
4、課文對“新鮮的意境,新鮮的用語,富有詩意,也富有風趣”又是怎樣分析,如何贊美的?
明確:以“樸素自然可不等于平板”過渡,并以《松堂游記》的兩段和《歐游雜記》里的兩段文字為例,贊其匠心,精彩,詩意風趣,還善于把靜態的東西寫成動態的東西。如何分析贊美?朗讀相關段落。
5、作者怎樣評價他的語言的?
明確:作者談論沒有就風格談風格,而是明確指出“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他的整個風格跟語言有密切的關系”。并以《歐游雜記》里的文字為例,沒做繁復的分析,特別注意調動讀者已有的認知經驗,只是點到即止。
四、明確總結
結構特點:總起分論。
鑒賞方法:整體評價與細部揣摩結合,先整體評價,后細部揣摩。整體評價多方著眼,肯定價值,細部揣摩自然過渡,注意聯系。
朱氏散文:于樸素中造新意,于平淡中見神奇。
板書設計:
評論中心:于樸素之中立新意,造新語,于平淡之中見神奇。
不同特點:
(一)風格
1、樸素自然:《威尼斯》《經典常談》
2、新鮮的意境,新鮮的用語,富有詩意,也富有風趣:
《松堂游記》《歐游雜記》善將靜態東西寫成動態
(二)語言
準確自然《歐游雜記》
五、寫作練習
在領會課文觀點的基礎上,重讀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六段,就其中的一個藝術特點細心玩味,寫一段二三百字的評論文章。
荷塘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锝出。樹梢上隱隱約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通過優美的語言字里行間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二、教學重點、難點 索溪峪的野
感悟文章的野性美,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課前準備:收集張家界、索溪峪等有關的照片和文字資料。做成課件。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課件展示,揭題導入
1、欣賞張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風光。
2、揭示課題:索溪峪的野
(二)、簡介索溪峪
(三)、初讀課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指名分段讀課文,初讀反饋。
3、抓題眼,引入研讀。
(四)、合作研讀,感受索溪峪的野
1、讀了課文,索溪峪給你總的印象是什么?(野)課文通過哪幾方面的描述來寫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當然更是野性十足、連游人也漸漸變得野起來。)
2、選擇其中一個部分,分組研讀,交流討論,體會作者是怎樣描繪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賞析。(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板塊進行教學)
①賞析山是野的。
a齊讀這一段,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描述山是野的這個特點的?課文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sjbwz/(是一種驚險的美。是一種磅礴的美。是一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點再具體描寫。)
b賞析句子:幾十丈高的.斷壁懸崖拔地而起,半邊懸空的巨石在山風中搖搖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線天,什么百丈峽,聽著名字就讓人膽顫。
你從哪些詞語當中感受到了一種驚險的美?(板書:拔地而起、搖搖晃晃、望而生畏、膽顫)
c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一種驚險的美?(一線天、百丈峽,它們的名字聽著也讓人覺得害怕。)
d有感情朗讀, 讀出你的驚訝,讀出你的贊嘆,并談談自己的收獲。
②賞析水是野的。
a讓我們跟著攝像師的鏡頭,來領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給人活潑、靈動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著pp,賭著氣又自個鬧,十分調皮、可愛。也從側面表達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邊的游人們輕松愉快的心情。
這一段中,作者還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個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樹木是它的大叔,石頭是它的弟弟。)
C賽讀,讀出索溪的趣。
③賞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來。
a快速朗讀,想想野加引號的含義。
語文教案 篇3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
2、欣賞散文優美、雋永的語言,感受江山的美麗多嬌,體會課文表達的真情實感。培養愛我中華,熱愛世界的情感。
3、了解課文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方法,學會寫參觀游覽的文章。
4、學會如何向游人介紹當地的景物。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小石潭記》2課時 《記承天寺夜游》1課時
《阿里山紀行》2課時 《美麗的西雙版納》2課時
《藍藍的威尼斯》1課時.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2課時
三、教學設想:
本單元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發展語感,加深對寫景抒情類文章的體會和理解,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小石潭記》(一)
學習目標: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思,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初步讀順、了解課文
收集有關柳宗元的詩詞、文章、生平介紹,有關《小石潭記》的圖片資料等。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對柳宗元的了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材料。欣賞并說出其中主要人物柳宗元。
2請同學們回憶以前學過的柳宗元的文章學生思考回答。
3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準備,比一比誰對柳宗元的了解最多。學生發言,交流圖片資料。
第二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布置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集體朗讀,再由個人朗讀。
2布置要求: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再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翻譯,劃出工具書無法解決的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共同討論解決疑難詞句。
4啟發學生歸納文章主要描繪了哪些景物。朗讀課文。歸納、交流。
5課文是按游覽順序來寫的,引導學生說說本文的.寫作思路。思考交流。
課后作業:背誦并默寫課文。
第2課時《小石潭記》(二)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能說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課前準備:收集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并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楹聯的背景和內涵。
課堂學習:
第一塊:引導聯想,體會并能說出作者的情感。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在黑板上寫一首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然后提問作者是誰集體回答。
2聯系到作者坎坷的一生,以及被貶永州之后孤寂悲涼的心境,再提問,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覺?作者的心境如何?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 思考交流。
3找出文中反映作者同樣心境的語句。讀課文,尋找,交流。
4質疑: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小組討論后交流。
第二塊:品位探究文章語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課文。
2請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談一談喜歡的理由。各抒己見。
3引導學生歸納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思考歸納。
4引導體會寓情于景,以景抒情的表現手法。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讀。
5組織有感情地朗讀。個別朗讀。互評。
第三塊:拓寬延伸: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創設活動情景:為開發小石潭的旅游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并題寫一幅對聯。(導入)明確要求。
2利用課前收集的本地風景名勝的楹聯作寫對聯的指導。交流,點評。
3為開發小石潭的旅游資源,要在小石潭邊建造一座涼亭,請給亭子命名,并題寫一幅對聯。獨立思考。
小組討論。
4組織全班交流,評選最佳楹聯。交流,評選。
第三課時:《記承天寺夜游》
學習目標: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的意思,能熟練地朗讀課文。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課前準備:收集蘇軾的資料,了解.寫作背景。
自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初步讀順、了解課文內容。
收集一些古人寫月的詩句。
課堂學習:
第一塊:音樂導入,引導“詠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展示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啟發聯想:月亮,以其皎潔的光輝,娟秀的姿影,曾激起多少詩人的靈感和詞人的.遐想啊,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大門,走入月光下,一起來吟詠“寫月”的詩句。學生吟詠課前準備好的詩詞。
2.總結:一縷月光能抒發人的情懷,或壯烈或纏綿。當人有心事時,把心托給明月,何嘗不是人生一種情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宋代大學問家的美文《記承天寺夜游》進入新課學習。
第二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布置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文章。先自由朗讀課文,然后集體朗讀,再由個人朗讀。
2布置要求:掌握重點實詞的意義,讀懂課文。再讀課文,嘗試用自己的話翻譯,劃出工具書無法解決的疑難字詞,準備交流。
3組織交流交流學習成果,共同討論解決疑難詞句。
4提問:作者寫此文時心情怎樣?從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獨立思考,交流。
5組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體驗作者的心情。
第三塊:品味賞析,深入理解。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閑中生愁,對愁又能以超然的態度對待,這就是蘇東坡,人生仕途不順,難免心中不快,但卻表現得非常理性,透露出他胸襟的曠達與磊落,問:文中哪一句描寫最能體現這一心境?獨立思考,回答:“庭下交橫,蓋竹柏影也。”
2引導聯想:這短短三句話,是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散文的筆調描繪出這月下美景。學生書面描繪,交流,評點。
3品味賞析:說說這月下之景有何特點,給人以什么感受,是如何傳神地表現作者當時的心境的。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4組織有感情地朗讀投入地朗讀
課后學習:熟練背誦課文。
本文篇幅很短,卻表達了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透露出他在被貶期間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在被貶期間,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之中,寫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請同學們課后查一下,看看這期間作者還寫了哪些優美詩句,把你喜歡的詩句整理下來。
第四課時:《阿里山紀行》(一)
學習目標:反復讀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品味文章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課前學習: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資料,了解阿里山的風土人情、秀麗風光。可以是圖片,文字,還可以是歌曲。(分組活動)
課堂學習:
第一塊:交流關于阿里山的資料,導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欣賞歌曲《高山青》,請學生向大家介紹你所了解的阿里山。每組派代表發言。結合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解說。如實物投影展示圖片等。時間:每人2—3分鐘。
2導入:阿里山的風光真是迷人,聽了兩位同學的介紹,我們還是意猶未盡,那就讓我們跟著吳功正再去游覽一番吧。
第二塊:品味語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反思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可以反復朗讀,體會它好在哪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寫的好的地方并做批注。獨立思考。
2指導:從多個角度去賞析從各個角度進行賞析。
如詞語用的精當、修辭、節奏感等
3組織交流、評價交流,討論。
4布置任務:課后將好的詞語或句子摘抄在讀書筆記本上
第三塊:欣賞歌曲,朗讀優美語段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會用有的……有的……練寫課間活動的一個場景。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發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⒈讀課題。
⒉誰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為什么人們稱濟南為泉城呢?
二、聽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⒈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⒉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⒊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或理解詞義。
三、檢查自學效果
⒈出示生字詞。
⒉認讀生字詞。
⒊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匯注 懸崖 晝夜 暄騰 晶瑩剔透 秋雨瀟瀟
⒋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第1自然段,數一數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告訴我們什么?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三句)
指名讀第一句。這一句告訴我們什么?
默讀第二句,看看這句話共有幾個分句,從那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泉水的。
出示: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 ,好像銀華盛開,有的 晶瑩剔透 ,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指名讀這句話。(這句話有4個分句,前兩句寫泉的行,后兩句寫泉的聲音。)
作者為了把泉的不同形態和聲音寫出來,用什么詞連接的?(有的……有的.……)
誰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第二句話從形態和聲音寫出了泉水的美麗。
指導朗讀第二句。(一、三兩句聲音高些,二、四句聲音要低緩)
范讀,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濟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讀第三句。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練習
⒈朗讀課文
⒉觀察學校課間活動的一個場面些一段話,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
⒈讀第一自然段。
⒉問:濟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繼續講讀課文
⒈學習第2自然段。
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的什么。
讀后回答。(第一句寫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寫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寫泉水的樣子)
把描寫珍珠泉樣子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
出示:泉水從地下往上涌。
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這兩個句子那個好,為什么?
欣賞在陽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們擰到水面上來。
擰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擰的動作。
指導朗讀。
小結:這一自然段具體寫了珍珠泉美麗、神奇的景象。
⒉自學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學習要求。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通過課文語言材料,體會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具準備
掛圖、投影片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去浙江紹興訪問魯迅先生早年求學的地方——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的東北角上有一張魯迅先生曾經用過的書桌,在書桌上魯迅曾刻了一個字“早”你們想知道這個“早”字的來歷嗎?
2、板書課題:13早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課題“早”指什么?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宇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
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二、精讀講解: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知識?
2、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書屋的.陳設(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順序介紹三味書屋:
南墻上----匾
東面正中----畫
畫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學生書桌
東北角上----魯迅用過的一張書桌
②出示三味書屋的掛圖,請學生說說三味書屋的陳設。
③當你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時會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魯迅先生用過的書桌又想到了什么?
(2)魯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讀
②思考:
魯迅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魯迅后來遲到過嗎?為什么?
(3)描寫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a、自由讀,想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b、指名說
c、理解“潤澤透明”、“冰清玉潔”、“韻致”等詞的意思。
d、臘梅花美在哪兒?
e、指導朗讀這段話。
f、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呢?
三、朗讀全文
四、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按方位順序,寫一段話介紹你的教室或房間。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知4個生字,認知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成語辭典,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俺”的話。
3、聯系課文內容,再結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說說自身以后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引導同學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瀆自悟
教學準備:
1、讓同學課前了解教堂、羅馬廣場、巴黎相關知識。
2、教師制作課件。
課時布置:1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
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也使同學們受到了很深的啟發。生活中還有許多感悟,那要靠細心的人去體驗。當俺們面對理想目標前進時,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呢?今天俺們就一同走入14課,讓俺們在學習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自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便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同學自認生字,相互交流。從讀音上看:黛、挑、兩個字的音容易發錯。同學們要看準拼音,多讀幾遍,尤其是“挑”這個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讀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況下該讀哪種音。
3、同學之間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星羅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盤上的棋子那樣羅列分布。形容數量眾多,散布的范圍很廣。
環抱:圍繞,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環抱”。
大喜過望:望:希望。所得超越了原來的期望,因而特別高興。
心靈手巧:心思靈敏,手藝精巧。
貨輪:運輸貨物的輪船。
挑撥:搬弄是非,引起糾紛。
布樣:裁好的、準備制做衣服的布料。
絡繹不絕:絡繹,往來不時,前后相繼。形容過往的人或車輛連接不時。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哪局部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1)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伙伴聽。
2)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3)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同學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四、品讀,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生匯報,師引導同學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①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交流體會:(這是父親帶孩子登上教堂塔頂后對孩子說的話。前一句,是父親設法讓孩子看到的事實──條條道路通羅馬;后一句是父親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孩子帶上高高的塔頂,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聯系實際生活,想想通往學校的路止不止一條?試討論討論。又有什么收獲?
②俺大喜過望,腳下仿佛踩著一朵幸福的云。
此時作者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這句話寫出了“俺”當時異常興奮的心情。做一名時裝設計師是“俺”的夢想,從毛衣入手,設計時裝,走的已經不是一條尋常的路,但“俺”決定大膽一試,沒想到一舉勝利。幸福來得那么快,就像一朵從天空飄來的云,難怪“俺”大喜過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俺只好無精打采地與她告辭。
作者為什么而煩惱?用心讀讀作者的心情。
(正當勝利像一朵云一樣幸福地向“俺”飄來──與一家大商場一下訂購了40件時裝毛衣時,維黛安太太告訴“俺”,兩周內交貨“根本沒有可能!”獨具匠心開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過望”之后的失望,特別讓人沮喪)
④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時地從俺的時裝店里流了出來。
讀讀這句子,說說好在哪里?“河流”一詞蘊含著什么?
(這句話寫出了“俺”的毛衣時裝打向市場后所取得的巨大勝利。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時;時裝能像河流那樣,可見品種之多,訂貨量之大。當然,不難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時裝外,還隨同著的是勝利的喜悅和繼續尋求發展的信心。事實證明:到達目的地的途徑的確不止一條)
⑤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條條道路通羅馬另一條路也許不那么直接,但幾經周折,還是能夠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還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達目的地的捷徑。要是因為一條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條,那么你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時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標,走向勝利的)
五、拓展實踐
(1)假如時光已經飛速,現在已經是20xx年,這個時候同學們已經30歲左右。有的是事業有成的建樹者,有的也許還深處逆境。當2年后同學聚會上,勝利人士將怎樣對失敗的同學勸慰勉勵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敗者,聽了同學的鼓勵,你將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總結
同學們說得真好!這節課俺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了“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含義深刻的話,給俺們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課,相信同學們將感悟終身。勝利是一種態度,只要帶著希望動身,勝利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協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突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后,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七、嘗試運用
1、嘗試練筆。
師: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身說,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2、班級交流。演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定景換點,從不同側面描寫景物,使景物特征畢現的寫法。
2.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用詞以及多種修辭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達的對“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的賞析和結構的疏通鑒賞意境之美。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自讀,體會作者對自然美的認識。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散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即具有詩一般的語言,畫一般的意境,還有深蘊的人生哲理;我們今天要自主學習的這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寫的《花未眠》就是一篇融詩情、畫意和哲理為一爐的絕妙好文。
二、感知課文
1.創設美好情境,進行配樂自讀。
2.點撥:文章由一偶然的發現——海棠花未眠,聯想開來,引發對人生和藝術的思考和感悟。由于花未眠,作者感受到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無限的;人們感受美的能力需要藝術品作為啟迪,藝術美讓人們更好地領略社會的真實美;發現美還得需要一定的條件。
文章形散神聚,畫家雷諾阿的話、羅丹和瑪伊約爾的作品、繁二郎的畫、長次郎的茶碗、真正黃昏的天空等內容都是由“花未眠”引發的對藝術的感悟。
三、重點提示
鑒賞一些語言優美的散文,重在體味語言,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鑰匙。本文語言優美,通過對語言的具體分析,使學生感知作者的美好的情懷。課后再找一些美文來體會。
①如何理解“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點撥:海棠花怒放,作者從中感受到了它的旺盛的生命力,自己的生命意識受到了強烈震撼,他認識到一個人無論處在什么樣的境地,有多少艱難困苦,都要努力地做下去,完成自己的人生美麗,所以,他說“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
②如何理解“一朵花也是好的”這句話的含義?
點撥:從文中第三段中“花未眠這眾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發現花的機緣”句和文中“一件古美術作品,成了美的啟迪,成了美的開光”句,結合起來看,這句話是從自然之物對于美的啟迪說的,因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一朵花”也可以發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發人發現自然之美,所以說“一朵花也是好的”。
③文章第四段引述了雷諾阿、米開朗基羅的例子,其意圖怎樣理解?
結合上下文,應從對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來理解,并注意兩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無限”兩詞。“死亡”意味著終結,意味著“進步”的停止,它與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樣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兩例的意圖顯而易見。
他的意圖是:以這兩個優秀的藝術家為代表,說明人對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
④為什么說“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點撥:海棠花怒放,向人展示了它全部的生命,全部的美,當然是美麗的,給人以美感;但花之盛放,也就意味著它的衰落、凋零,再加上川端康成深受日本傳統美學中哀婉、幽玄、虛幻因素的影響,并且他的性格又有些憂郁,所以他認為盛放的花,“含有一種哀傷的美”。
四、深入了解
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殺身亡。
生平
川端康成2歲喪父,3歲喪母,7歲祖母亡,15歲時祖父亡,孤兒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涼,也對他以后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1920年9月,他進入東京大學英文系,第二年轉入國文系。在大學期間,熱心文學事業,積極參加編輯同人雜志《新思潮》(第六屆),并在該刊發表短篇小說若干篇,其中《招魂節一景》獲得意處好評,打開了他走上文壇的大門。大學畢業后踏入文壇,成為專業作家。同年10月,他與橫光利一等人共同創辦同人雜志《文藝時代》。1927年5月《文藝時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參加了《近代生活》雜志、十三人俱樂部和《文學》雜志的活動。進入30年代以后,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瘋狂推行戰爭政策。川端大部分時間過著半隱居的生活,繼續寫作幾乎與戰爭無關的作品。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教案:春教案04-30
語文教案:春風教案04-30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經典】語文教案11-03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經典]語文教案02-06
語文教案【經典】04-27
語文古詩教案06-19
語文教案【精選】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