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語文教案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教案 1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課前復習
復習好輕松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猜謎激趣:
看不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
2、風看不到,摸不著,容易畫下來嗎?今天我們就來畫畫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識字
瞧,老師帶來了3位小朋友,他們是畫風的能手,你認識他們嗎?
1、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領讀他們的.名字。
2、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你怎么可以這么快速的記住他們的名字?
4、生匯報記字方法。
4、想知道在這三位小朋友筆下,風,是怎樣畫出來的嗎?
三、自讀自悟。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出答案。畫完后,同位交流,看劃對了沒有。
2、全班交流。
3、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同時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賽讀、評一評。
4、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感受一下畫風的趣味。
全班朗讀課文。
畫風真好玩,大家也想畫吧,讓我們先通過生字關,順利過關,我們也去畫風。
四、指導寫字
說說怎么計我會寫的字。
想得妙,記得巧,看誰寫得好。
1、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絲”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2、 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
3、結構。“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桿、眨、濤”左窄右寬“桿”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盡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鉤”直上。
4、生練寫生字。
六年級語文教案 2
語文園地一
教學目標:
1.掌握和運用兩種識字方法,認識7個生字。
2.正確地讀詞語,感受四季不同的氣候特點。
3.會讀會背26個大小寫字母,并能正確排序。4.會讀會寫不同韻母的生字,對不同結構的生字會分類。
5.收集描寫春天的語句,感受春天的美景。
6.會讀拼音兒歌,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7個生字,會正確認讀9個詞語。2.熟練地背誦26個大小寫字母,并會正確排序。
3.熟練朗讀日積月累中的四字詞語,及本單元拼音韻文。
4.學會講故事時,態度落落大方,故事情節連貫。
課前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搜集有關春天的詞語、古詩、歌曲等。(學生)
3.看有關老鼠和貓的動畫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自由讀,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小組讀,比賽讀,把三組詞讀熟。
3.全班齊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4.鞏固生字,并口頭組詞,選擇詞說句。
二、字詞句運用
(一)讀一讀,記一記
1.多媒體課件出示26個大小寫字母,師范讀。2.師教讀。
3.各種形式讀,直到背熟。
4.指名背誦26個大小寫字母,并檢查排序。
(二)讀一讀,寫一寫
1.師黑板出示生字“見”“萬”等8個生字卡,指名讀。
2.“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3.指名說說每個字韻母的不同。
4.接韻母分類,指名上臺書寫,其余學生完成書上田字格書寫,全班交流評價。
(三)讀一讀(拼音韻文)
1.自由讀讀拼音韻文,圈出不會讀的生字的讀音。
2.學生小組內互讀,互相正音,互評。
3.指名讀,其他同學為其正音。
4.師多媒體出示難讀生字,生詞的讀音,范讀。
5.全班齊讀,提醒學生不能唱讀。
6.理解韻文大意;知道春天到了,但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祖國南方、中部、北方等地在春天卻呈現出不同的氣候特點。(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們在課件展示中,了解韻文大意,了解祖國的大和廣,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
7.配樂齊讀韻文,讓孩子們在朗讀中再次涌起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布置作業
課外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去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日積月累、口語交際)
一、日積月累
(一)歌唱春天
1.播放收集到的有關春天的歌曲。
2.唱一唱你會唱的春天的歌曲。(小組唱、齊唱、單獨唱)
3.比賽背誦學過或課外自學的有關春天的詩文。
(二)我看到的春天
1.先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可以運用以前學過的詞語。
2.指名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春天。
3.四人小組交流收集到的圖片、資料。
4.派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三)我要描寫春天
1.多媒體展示日積月累中描寫春天的.詞語。2.學生自由讀并圈出生字。3.指名讀難點字,全班正音。
4.指名讀四字詞語,不會讀的同學請其他同學幫忙。
5.師講解四字詞語的意思,讓同學們邊聽邊想象這些詞語所展示的畫面。
6.用各種形式誦讀詞語。
7.用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師生共同評價。
(四)我畫的春天
1.自由畫春天。
2.小組交流你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畫。
3.評一評誰畫得好,講得好。
4.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二、口語交際:老鼠嫁女
(一)播放多媒體課件:老鼠嫁女
1.通過觀察、討論,了解故事中老鼠和貓各自的形象特點。
(1)觀察老鼠爸爸和媽媽的形象。(指導語:老鼠爸爸和媽媽想把女兒嫁給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什么叫厲害?你們覺得誰最厲害?)
(2)結合課本上的插圖,觀察圖上各種事物的形象,討論了解各形象的特點。(指導語:老鼠的爸爸媽媽覺得誰最厲害為什么?)
2.再次觀看課件欣賞故事,了解故事中各人物的關系,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課件,傾聽故事。
(2)老鼠爸爸找了誰?它是最厲害的嗎?為什么?
(3)小組內互講故事,并推選講得好的同學上臺講。3.生上臺講故事。
全班評價:故事是否完整,講解人聲音是否洪亮。
4.角色表演故事,體驗故事的完整性和幽默感。
(二)布置作業
把《老鼠嫁女》回家講給家長聽。
板書
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案 3
學情分析: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懷念母親。教師強調“懷”和“念”都有“心”,用心去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
2.文中懷念哪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作者有怎樣的感情?
二、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文中的哪些描寫中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用“”劃出相關的句子,用“△”標出句中的關鍵詞,在句旁簡要地批注下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你的'感受。(時間6分鐘)
三、展示點撥
(一)母親棄養—悔恨之心
重點理解:
1.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抓關鍵詞“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理解“恨”。
2.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抓關鍵詞“靈魂不全”、“終天之恨”理解“恨”。
3.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抓關鍵詞“一……就……”、“數十年如一”理解“恨”。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二)日記四則—思念之情
1.然而這凄涼卻并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抓關鍵詞“凄涼”、“甜蜜”、“糊”理解“念”。
2.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著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抓關鍵詞“我真想哭”理解“念”。
3.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祖國,想祖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抓關鍵詞“簡直”、“忍耐”理解“念”。
4.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祖國了。
抓關鍵詞“思潮起伏”理解“念”。
(三)散文兩段—尋夢之路
1.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
抓關鍵詞“捉”理解“尋”。
2.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抓關鍵詞“幻”理解“尋”。
四、反思總結
1.課文開頭“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和結尾“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有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同伴和睦”。
——20xx年4月,93歲的季羨林先生通過《人民日報》寄語全國的中小學生
五、課堂檢測
找出課文中描寫作者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抄下來,并運用抓關鍵詞體會句子表達情感的方法,賞析句子。(注意書寫要正確、端正、整潔。)
六年級語文教案 4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五段。
2.總結課文,完成練習。
(二)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五段。
(1)自由讀課文。
(2)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
①“這樣的一個人”是怎樣的人?
②這句話總結了全文,概括了魯迅先生的`思想品質,也是人們愛戴他的原因。
(3)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是由阿三的話側面表達的,這也是一種值得學習的寫人方法。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聽錄音。
(2)魯迅先生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
3.總結。
(1)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品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作了反映?
要點: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反動勢力。
(2)假如得到過魯迅先生幫助的車夫、女傭阿三,收到過魯迅先生回信的顏黎民等人在一起懷念魯迅先生,他們會說些什么?以《懷念先生》為題,寫一個片斷,注意用上不同的對話形式。
(自己寫--全班交流,評議。)完成作業本第7題。
4.布置作業。
完成作業本第7題。
六年級語文教案 5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
2、對照簡化字,認讀括號里的繁體字。
3、讀一讀,說說每組詞語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說明修改的理由。
5、熟記12條成語。
6、朗讀并背誦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聽教師介紹簡易灑水壺的發明,抓住要點轉述給同學們、學寫毛筆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學生觀察字的行款、間距。
(3)這些字你認為哪些書寫時是應該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看港臺影視片時,或在閱讀一些書籍時,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體字,舉例。
(2)學生說出帶有繁體字的句子考教師。
(3)指名讀每組前面的簡化字。
(4)簡化字與繁體字比較。(出示幻燈片)
讓學生比較以上兩組簡化字與繁體字,特別注意繁、簡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漢字,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發現題中還有哪些簡化字與繁體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怎么去認讀出這些繁體字。
3、練習。
(1)(出示幻燈片)指名認讀,能讀出幾個就讀幾個。(可以多讓學生站起來認讀,待大多數同學讀熟繁體字后,再齊讀繁體字組合的詞語)
(2)同桌把簡化字那邊掩蓋好,互相檢查認讀繁體字的情況。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1)出示幻燈片:演講一講演雪白——白雪
(2)讓學生讀,比較前后詞義一樣不一樣,有什么不同。教學中通過讀,比較說明理由,讓學生體會到組成詞語的字相同,但因為字序不同,有的詞義相同,有的詞義不同。要注意,學生說每組詞義,主要是領會,不要求機械記憶。
3、練習。
(1)默讀、思考:這題中還有四組詞語,比較看哪幾組前后詞義相同,哪幾組前后詞義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饋。
哪位同學還能舉出一組詞義相同和一組詞義不同的?
編選——選編人名——名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第(1)句話。
(2)這道題毛病出在哪兒?怎么改?
(學生獨立修改后,交流,說明修改的理由)
3、練習。
(1)學生試著修改第(2)、(3)句。
(2)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再匯報。
4、反饋。
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應了。
(2)這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幾乎根本沒有不及格的同學。
(3)我們要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學生可查詞典,或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指名讀。
4、反饋。
(1)集體背。
(2)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教師說清題目的要求。(一是朗讀,二是背誦)
2、指導。
(1)查字典,把不會讀的字注音,并寫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詞解釋出來。
(2)自由讀這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師簡介老子和孫子。
(4)指導學生通過讀,弄明白兩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禍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禍患正隱伏在它的內部。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幸福與禍患,知道辯證地看待問題,即禍患有可能轉變為幸福,幸福也有可能轉變成禍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敵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長處和短處,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會失敗;不知道他方的情況而只知道我方的情況,就只有一半取勝的希望,而另一半則是失敗;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敗。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明白說話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點;二是做速記;三是轉述時要把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的經過說清楚,說完整。
2、指導。
(1)什么是轉述?轉述有什么要求?結合例子,讓學生明白,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聽懂就叫轉述。轉述時一要注意把別人說的話聽清楚,二要注意轉述的內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說話人的原意,不要隨意改動,關鍵性的內容不能有所遺漏,四要注意人稱的變換。
(2)教師介紹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認真地聽教師介紹,對老師讀的這篇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只聽不記。
(3)教師再次介紹史律同學發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在認真地聽的同時記錄要點。
可以提供連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讓學生速記要點,記錄的內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討論所記錄的要點,組織同桌或四人一小組練習轉述,教師提示人稱的變換。
3、練習。
(1)小組選代表轉述給全班同學聽。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同學們聽時從經過是否完整清楚,人稱交代是否明白兩個方面去評議。
要點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蓋上戳了些小眼,結果水不能自動地灑出來,接著,他發現了醫院掛水用的鹽水瓶,受到了啟發,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終于發明了簡易灑水壺。
二、教學第八題(略)
六年級語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方向。
①認識本課2個生字。
②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色,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初步的鑒賞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從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學生的性情。
教學重難點
(l)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
(2)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濕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們喜歡下雨嗎?(多個學生說)
看來大家對雨有著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一起去欣賞一場奇妙的雨——山雨(板書)
學生寫課題。把自己寫的課題讀一讀。欣賞了這場雨,也許你對雨會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開書,自己讀讀閱讀提示,(點課件)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三、初讀感知。
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走進這場山雨,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把這場山雨介紹給我們的,主要介紹了山雨的哪兩個方面?
四、自主學習。
1、(課件出示雨前景象)請看!你能用文中的語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嗎?學生朗讀一段。
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詞、讀體會)讓我們一起用讀書聲請出山雨,讓他悄然無聲地來到、讓大家都無法發覺。(學生讀)
2、(自學雨中)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已經感受到了山雨飄然而至,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雨中,你可以去聽聽山雨的聲音,也可以去欣賞雨中的顏色,通過朗讀把你聽到的聲音或者欣賞到的顏色美美地展現出來。
3、小組交流。(把你聽到的山雨的聲音或欣賞到的顏色在小組里讀一讀,再說說你的感受。)
4、集體匯報。說到哪句點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談感受)當你聽到山雨的聲音,心情怎樣?
2)這么動聽的雨聲我們一起去聽聽吧!
3)和著山雨的聲音,我們一個大組,一個大組接力讀讀吧!
(2)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1)(幾個學生談感受)
2)聽,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點課件)我能感受到這山雨是無字的歌謠,那樣動聽,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樣的歌謠?(學生說)說到神奇,問,他會是怎樣神奇呢?
3)是的,的確是——的歌謠。把你們感受到的.歌謠讀給同桌聽聽吧!誰來試著讀讀?(可以請同學老師一起讀)聽了他的朗讀,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請,不好,示范讀)
4)喜歡這無字歌謠的孩子一起來讀一讀。
(3)雨聲里,山中的沒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有幻想的色彩。
1)(學生談感受)
2)真是動人的樂曲,(點課件)我也想和你們一起彈奏這首小曲,你們是琴鍵,我就是輕捷柔軟的手指。第一個逗號一組讀,第一個頓號二組加進來,第二個頓號三組加進來,后面的四組加進來一起讀。(配合讀。)你覺得咱們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樣?
3)相信你們還能彈奏出更美的旋律。趕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說說你又想到了什么?
(4)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幾乎難以辨認,有墨綠、翠綠,有淡青、金黃,也有火一般的紅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談感受)
1)(點課件)正像你們說的一樣,陽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斕,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綠。(引讀)瞧,陽光下,山林的色彩層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綠得——,這清新的綠仿佛在——流進——流進——
2)聽出來了這清新的綠色已經流進了你們的眼里、流進了你們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們用優美的朗讀聲讓綠色也流進我的眼里,流進我的心里,可以嗎!學生再讀。
3)此時,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樣,(點課件)我們的記憶——宛若一張干燥的宣紙,這綠色隨著絲絲屢屢的微雨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你們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同桌互相說。請學生說。
4)我建議我們一起再讀讀吧,讓我們此時的記憶在腦子里化開,化開……
5、雨后。不知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過后,又會是怎樣的畫面呢?趕快去讀讀吧!。(匯報)雨后是怎樣的畫面?
1)鳥。歌聲為什么那么動聽?它會唱些什么呢?誰能用輕松愉快的朗讀把小鳥的歌聲引出來?(讀后點課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歡的孩子,一起讀一讀吧!
2)雨滴。點課件,一起來演奏。
五、拓展
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作者趙麗宏把雨聲比作音樂,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這是老師眼里的雨,(師讀)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用幾句話寫下來吧!可以用自己的話寫,也可以摘抄課文中和課外你收集的語句。
六年級語文教案 7
【教學目的】
1、知識教學點:
⑴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社會現實。
⑵小說三要素的復習。
⑶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方法塑造典型人物。
2、能力訓練點:
⑴把握背景,分析特定時代中的人物。
⑵朗讀、品味關鍵詞句,理解小說的主題。
3、德育滲透點:了解舊中國農民生活悲慘、農村日趨破產的根源,使學生懂得只有國家強大,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的道理,自覺地為祖國的騰飛而讀書。
4、美育滲透點:透過作者在文中描繪的理想中的故鄉的美好圖景,教育學生為建設美好生活而勤奮讀書。
【學法引導】
學生要能很好地讀懂本文的思想內容,需要對課文所寫人、事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學習課文時,一方面結合作者的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另方面深入思考作者把人物二十年前后變化對比著寫的意圖,從而有利于對文章的理解。對有豐富內涵的語句,應多誦讀、多品味,以求有所領悟。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⑴運用對比,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特點。
⑵小說所刻畫的人物的社會意義。
2、難點:內涵豐富的語句的品味、理解。
3、疑點:作者對孔乙己和楊二嫂的態度相同嗎?
4、解決辦法:課堂上的朗讀與分析精彩片斷為主要手段解決“重點”“難點”宜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領會,“疑點”可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點撥、拓展完成。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錄音機、投影儀。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查找有關背景資料,了解辛亥革命前后中國農村的現實及根源。
2、朗讀課文精彩片斷,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3、討論分析:
⑴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⑵人物性格形成的社會根源。
⑶作者對文中人物所持的態度。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了解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
2、作了解性閱讀,理清全文脈。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二、整體感知
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后,廣大的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農民并沒有得到真正的翻身、解放;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經濟發展,反而日趨衰落。怎樣才能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幸福?中國農村的貧困,農民的不幸,是由什么造成的?魯迅先生以他思想家的敏銳感覺,進行認真深入地分析。在他許多的以農民、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中,進行了形象地剖析、透視。《故鄉》一文,從閏土、楊二嫂十年的變化的角度,揭示了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索、日趨破產的社會根源——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
三、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簡介背景。
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⑴聽錄音朗讀一遍,思考本文的線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
⑵學生討論后,對上三者明確。
3、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⑴指一名同學朗讀第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
“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怎樣?
明確:漂泊的艱辛,思鄉的深切,返鄉的激動。
⑵漸近故鄉時,“我”見到的故鄉的景象如何?這時“我”的心情怎樣?
明確:景象是“蕭索”心情是“悲涼”。
⑶ 小結景物描寫的作用:
勾畫了一幅蕭條、荒寂的現實的故鄉冬景圖,初步表現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下舊中國農村破產的悲慘狀況,為閏土的悲慘命運安排了典型的環境,烘托了閏土的悲慘命運和“我”的悲涼心情。
⑷見到故鄉冬景圖后,“我”的感受怎樣?用文中話回答。
明確:“啊!……好得多了。”
⑸怎樣理解“啊!……好得多了。”。
明確:寫出了現實與記憶中的故鄉的反差之大,飽含著對故鄉竟然如此的驚異之情。
4、分析第二部分:
⑴ “我”記憶中的故鄉怎樣?文章第31節說“似乎看到了我美麗的故鄉了。”記憶中的故鄉到底美麗在何處呢?’
提示:景、事、人。
⑵分析景點:
描寫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少年閏土月夜刺猹圖)
景物:天空、圓月、西瓜、沙地。
色彩:深藍、金黃、碧綠。
景象特點:景物美好,色彩明快、艷麗,美好動人。
上一段說:“沒有一些活氣”,那么這一段的少年“十一二歲”“銀圈”“捏”“刺”,又給人什么感覺呢?(充滿生氣和活力)
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作者用這美麗的景物作為少
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烘托,也是作者理想中故鄉的象征。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分析少年閏土:(事、人)
“我”記憶中的少年閏土的肖像怎樣?(“紫色”“圓”“小”“明晃晃”可見少年閏土健康可愛。)
“我”回義了少年閏土哪幾件事情?可見他是個什么樣的農村少年?
明確:教“我”雪地捕鳥——活潑多知。
邀“我”看瓜刺猹——樸素,熱情勇敢,多知。
告訴“我”貝殼,跳魚兒——見多識廣。
哭著不肯分離,互贈禮物——友誼深厚、純真。
作者怎樣更好地突出閏土說話滔滔不絕的?
明確:用了許多省略號。
⑷ 小結:故鄉到底“美麗”在哪里?
明確:美在有許多新鮮景,美在有許多新鮮事,更美在有心里裝著無盡希奇事,有著深厚、純真友誼的童年伙伴。總之,美在兒時的記憶中。
四、總結、擴展
全文按“我”“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活動為線索,記敘“我”的所見、所聞、所感。
本節課所學內容,除了初步展示現實故鄉的蕭條外,多在回憶,突出了記憶中故鄉的美。在對比中,寫出了反差之大,反映了中國農村日趨破產的現實。
五、布置作業
1、少年閏土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
2、預習下文,思考楊二嫂的及中年閏土的形象特點。
【板書設計】
故鄉
魯迅
回故鄉:故鄉冬景圖:蕭索、荒寂心情:悲涼
到家與在故鄉:與少年閏土的友誼農村破產
楊二嫂的變化農民生活痛苦
中年閏土的變化。
離故鄉:對舊社會不滿,寄希望于未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分析閏土,楊二嫂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二、整體感知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二十年前少年閏土的形象,本節課我們將見到二十年后的閨土,在對閏土二十年前后的巨大變化及楊二嫂的變化的分析中,努力探究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及作品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
1、復習、預習:
⑴二十年前后故鄉的景象有哪些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⑵在故鄉,“我”見到了許多人,其中著重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中,又重點以寫誰為主?
2、分析中年閏土:
⑴少年好友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閏士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
①肖像變化:
“紫色的圓臉’——“灰黃”且有“很深的皺紋”
“小氈帽”——“破氈帽”
“紅活圓實的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問:中年閏土的臉色為什么會變得“灰黃”?“很深的皺紋”和松樹皮似的手”說明了什么?
明確:臉色“灰黃”是饑寒交迫造成的營養不良的結果,“很深”的皺紋是生活的重負刻下的痕跡,“松樹皮”似的手是長年累月超負荷的勞動造成的結果。
問:59節中“終于”一詞,體現了閏土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明確:重逢的喜悅——想要敘舊、暢談——想到自己的現狀、凄涼——自卑自賤一終于恭敬地稱“我”老爺。
②稱呼的變化:
問:“老爺”這一稱呼寫出了閏土心目中兩人之間的什么變化?
明確:身份、地位的變化。
問:“厚障壁”比喻什么?
明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③語言變化:
問:中年閏土的話中也有許多省略號,這些省略號有什么作用?
明確:顯示閏土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謙恭而又含糊,表現了他的遲鈍麻木。
④神態變化:
問:神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怕羞”“高興”天真活潑——“歡喜”“凄涼”“像石像”“像木偶人”。
問:“石像”這個比喻說明閏土的精神狀態起了什么變化?
明確:由于飽受生活的折磨,已經變得呆滯、遲鈍、衰老、麻木,了無生氣。
問:是什么原因使他發生這樣大的變化?用文中話回答,并理解這句話對表達中心意思的巨大作用。
明確:“多子……木偶人。”說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統治是當時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根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問:閏土為什么要揀“香爐”和“燭臺”?
明確:把未來寄托神佛。說明他受封建迷信思想愚弄之深,說明了他的麻木遲鈍。說明了閏土是舊中國一個尚未覺醒的農民形象。
⑵ 小結:閏土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了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破產,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勞苦大眾在封建傳統觀念轄制下所受的毒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3、分析楊二嫂形象:
⑴楊二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她的變化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今日肖像:凸顴骨、薄嘴唇、圓規——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語言、行動:尖叫,兩手搭在髀間、貴人眼高——體現性格潑悍、放肆、尖刻
討東西、造謠,“塞手套”——體現性格自私、潑悍,愛貪小便宜
昔日“豆腐西施”,終日坐著——體現性格安分守己
楊二嫂的變化,說明了辛亥革命后城鎮小市民階層的貧困化,反映了經濟破產的另一個側面。
⑵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作用一,以楊二嫂的自私、刻薄襯托楊二嫂的善良、樸實。
作用二,以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破產的廣度和深度。
4、見到故鄉的景和人發生如此變化后,“我”產生了什么樣的心情?
明確:由下文“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可見“我”對故鄉巨變成如今的樣子是十分失望的。
四、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著重分析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形象。閏土是解放前老一代農民形象的代表,他身上有著中國農民傳統的美德——勤勞、善良、忠厚,但因長期遭受經濟的壓迫和思想上的愚弄,他被那個社會折磨得像個木偶人。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讀到作者對老一代農民不幸命運的深切關心和同情。楊二嫂是一個城鎮小市民形象的代表,是一個既遭受壓迫、侮辱,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被扭曲了的人物形象。從她身上,我們可以讀出作者對她的種種惡習是持否定態度的。
文中,作者著力寫兩個人的今昔變化,通過對比,深刻地揭示出兩個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并揭示出小說的主題。
【板書設計】
閏土:{少年:健康、活潑、多知、熱情
中年:衰老、遲鈍、麻木對比農村日益破產
楊二嫂:今:放肆、潑悍、自私對比農民日益貧困
昔:安分守己
六年級語文教案 8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盆美麗的花,請看,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里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
4、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他曾為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課文。
二、自讀課文。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生字新詞。
(2)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投影,指名朗讀。
(2)正音,齊讀。
平舌音:簪、參、差;翹舌音:乍;前鼻音:簪、參、冠、繽;
后鼻音:荇、棠、奉;多音字:參、差
(3)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重點領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沒有抵觸。
乍起:剛剛開始。
韌性:柔軟而結實。本課指夾竹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朵可以與之相比。
三、初讀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
2,朗讀第l自然段,完成練習:
(1)夾竹桃不是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_____________。
(2)練習用“不是......也不是......卻是......”說話。
3.為什么說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組織學生討論。
4.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認識文章的中心句。(這句話既能回答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又是文章內容的總括)
四、指導書寫
1.提示注意點。
榆:右邊“人”要罩住下面的部分。
冠:“元”的豎彎鉤要包住“寸”。
菊:“勺”的橫折鉤要包住“米”。
六年級語文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學會“聿”字。
3、領悟知識和實踐的關系,懂得不斷讀書,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三、教學難點:
領悟詩中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學習第16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看老師寫題目。(師板書課題)
2、誰來讀詩題?
認讀“聿”字。
齊讀詩題,讀懂了嗎?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題目的?
3、提到陸游,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他是()代的()詩人。之前,我們積累過他寫的哪些詩?還記得嗎?選一首背一背,好嗎?希望你的背誦能傳遞出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傳遞出陸游作這首詩的心情、愿望。(生背誦)
4、那么陸游想用《冬夜讀書示子聿》這首詩告訴他的兒子什么呢?我們又能從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首詩。
(二)學習古詩
1、自己先將古詩多讀幾遍,看看自己讀懂了詩中的哪些字、詞、句,把自己知道的寫在書中,等待與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誰愿意來讀一讀古詩?指名多位讀。
3、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呢?說一說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還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讓大家幫助你解決。
生質疑。
5、理解了詩意,你認為這首詩陸游想要告訴兒子的是什么呢?(板書:學習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實踐)
6、這首詩是作者在冬夜讀書時的'感想,也可以說是一種靈感,我想問一問同學們,陸游為什么突然想到要告訴他的兒子這些呢?你能走進陸游,走進他的內心想象一下,他當時是怎么想的嗎?
學生想象,發言。
7、同學們的想象使詩歌更加立體起來、豐滿起來。請大家看插圖,在一個冬天的深夜,陸游在燈下專心讀著書,突然有了一些感想,于是奮筆疾書,之后便叫來自己的兒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訴他的兒子。他會怎么說呢?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注意你的語氣和態度。
(1)指名說
(2)請你用成語來形容剛才“陸游”在教育他兒子時的態度。
8、請你也來語重心長地讀一讀古詩吧。
指名讀,評價。
背誦。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詩。
2、積累陸游其他的古詩。
六年級語文教案 10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哪只白鶴能找到魚,并懂得其中的原因。教育學生遇事要動腦筋,注意事物的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指導朗讀,進行識字教學,知道三只白鶴各以什么做標志記住魚的地方。
難點是弄明白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鶴能找到魚。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分別畫有“三只白鶴、太陽、白云”的粘貼圖。
2.生字生詞卡片。
3.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 新課
指白鶴圖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動物白鶴腿細細長長的,嘴尖尖長長的,它這樣子最有利于捉魚了。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有關白鶴的課文。教師板書課題:三只白鶴。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注字音,讀通課文。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丟字。要注意長句子中間的停頓,讀完對照要求進行評議、改進。
三、再讀課文
1.以問引讀,學習第一段。
(1)什么時候,三只白鶴在干什么學生讀第一句。
(2)他們——學生接讀第二句。
學習生字“飽、埋”。“飽”是形聲字,“埋”是會意字。根據字的特點幫助學生記字形。看看第一幅掛圖,練習朗讀第二句。
(3)連起來練習朗讀第一段。
2.三只白鶴分別用什么標記來記住埋魚的地點呢
(1)自由朗讀第二段。
(2)指名三位同學一人讀一句,教師板書:第一只太陽底下第二只白云下面第三只柳樹旁邊。板書生字“第、底、旁”時,讓學生留心看老師怎么寫,學生跟著書空
(3)出示與書上第一幅插圖內容相似只少了三只白鶴的掛圖,利用活動的“白鶴”圖,分別演示它們記住的標記。
3.第二天,三只白鶴按照自己記住的標記去找魚了,誰能找到呢
(1)學生自己讀讀三、四段課文,同座位討論討論:哪只白鶴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魚為什么
(2)大家交流討論。
(3)教師利用活動掛圖幫助理解:
①出示只有背景內容的掛圖,利用活動的`太陽圖,演示“剛剛升起”,注意貼的位置與原先位置不同。
②利用活動白鶴演示“朝太陽飛去”。點明此時太陽下的土地已經不是埋魚的地方了。
③貼上活動的“白云”圖(與原先位置不同),利用活動“白鶴”演示“朝白云飛去”。點明此時白云下的土地也已經不是埋魚的地方了。
④利用活動“白鶴”演示“飛到河邊,落在大柳樹旁邊”。得出結論:第三只白鶴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魚。因為柳樹長在土里,在短時間內是不會移動的。
4.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復習生字,指導識字、寫字。
1.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2.學生自己分析,大家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第”的竹字頭約占田字格的四分之一,下面的“弓”要寫得扁寬些。“底”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起”的“捺”要長需舒展,托住上邊的“已”。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練習3。先比較每組字的異同,再自己組詞,口頭交流,然后寫下來。
2.完成練習4。先讓學生自己完成填空,現進行交流、訂正。
四、擴展練習
課后收集童話或寓言故事,召開一次故事會。
板書設計
29三只白鶴
怎樣記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太陽底下 白云下面 柳樹旁邊
誰能找到魚
《三只白鶴》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詞。
二、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深入讀文,弄清故事情節。
2、指導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表現故事情節。
用向上的斜線表示危機出現,向下的斜線表示危機過去。
學生初畫:
再教育適應的位置加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危機出現、過去的原因,可以嗎?
學生補充文字:燃 吹 燃 端 回 拿
點 熄 重 走 奪 上 樓
圖上好像還差點什么,再補上半截蠟燭就顯得更清楚了,怎么畫呢?(注意畫出蠟燭長短、燭焰的變化。)
燃 吹 點燃 端 奪 拿
點 熄 重新 走 回 上樓
3、引入編排課本劇的程序。
瞧!課文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戲劇性。正好,課文后面安排了編排課本劇的作業。(指名讀題目)
“默讀課文,圈出描寫伯諾德夫人全家人的動作、神情、語言及心理活動的有關語句。先讀一讀,再和小組同學合作,將故事編排成課本劇演一演。
4、指導編排的程序。
編排課本劇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編寫劇本(現成的語文)、物色演員、準備道具。這里,對演員的要求特別高,不但要演好語言、動作,還要演好表情,以表現內心的活動,而這一切只有在“劇本“(課文)中細細地體會。
現在我們就按題目的要求來編排課本劇,為了編排的`方便,我們把戲分為三場,分別對應課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場戲的編排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這場戲的中心人物是誰?該怎樣演好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的句子,圈出關鍵詞語,反復朗讀。
3、其他角色該樣演?
4、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入角色。
四、第二場戲的編排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場戲的中心人物又是誰?該怎樣演好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如果讓你來演杰克,你打算怎樣演?
學生討論,逐一明確。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繼續讀課文,圈出關鍵詞語,邊讀邊體會伯諾德夫人此時的心情。
5、齊讀第三段課文。
五、第三場戲的編排指導。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場戲的中心人物是誰?怎樣來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交流所畫的句子,反復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嬌聲”:甜美可愛的童聲
提問:杰奎琳為什么“嬌聲地”對司令官說話?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練習杰奎琳的內心獨白。
5、分角色朗讀第四段。
6、教師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懷著對祖國的熱愛,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勇敢與機智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六、指名表演課本劇,同學評議。
七、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補充習題。(10分鐘)
2、回家作業:同步探究。(15分鐘)
六年級語文教案 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狄仁杰是怎樣公正護法的,感悟狄仁杰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的精神。
2、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內容,編寫小劇本,再演一演。
3、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用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教學難點:體會狄仁杰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的品質。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狄仁杰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同學們,在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剛正廉明之人,你們誰能來說說他們的事跡。
2、板書課題。
3、課件:狄仁杰圖片。師伺機介紹狄仁杰
狄仁杰歷任大理丞、侍御史、州刺史等職。武則天時多次拜為相。為人耿直,敢于犯顏直諫,面折廷爭。在規勸武則天恢復唐室、使國家免于內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他所薦數十官員,后都成為名臣。處理政務遵循“安民”的`原則。善于斷案,執法公正寬平,使不少無辜百姓免于收刑戮。
4、聽了介紹,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預設學情:
(1)我很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他是如何的為人耿直?
(2)他善于斷案,執法公正又表現在什么地方呢?
5、教師板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大屏幕:包庇屠殺無辜憐憫哀悼明察善斷聲名鵲起推崇備至犯顏直諫手足無措引以為戒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4、感知課文大意:課文講了什么?
三、研讀感悟
1、狄仁杰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你用“——”畫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讀讀你畫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
3、大屏幕隨機出示讓“我們”感動的句子,指導朗讀。
4、朗讀感悟。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說說:你喜歡的狄仁杰嗎?為什么?
四、演一演
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內容,編寫小劇本,再演一演。
五、拓展活動
學生講述搜集的狄仁杰其它資料。
板書設計:
7*狄仁杰公正護法
六年級語文教案 13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給短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 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里的韻母有什么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 鈔(鈔票) 板(木板) 淘(淘氣) 句(句子)
治(治療) 幕(幕布) 抄(抄寫) 版(出版) 陶(陶冶)
旬(上旬) 冶(冶煉) 愧(慚愧) 昂(高昂) 擔 (挑擔)
漸(逐漸) 沸(沸騰) 灑(灑落) 魂(靈魂) 仰(敬仰)
坦(平坦) 嶄(嶄新) 佛(佛像) 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說說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于交待結果,“因為”用于說明原因。第1句應填“因為”,第2句應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填“危險”,第2句應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后說說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說說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①陳毅和其他幾個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③聯系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么也沒有。
④大家在坐船的問題上爭論起來。
⑤聽了陳毅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并,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后,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么?(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
結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鐵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為。“蹂躪”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O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志。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表言論支援。
氣節: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為什么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為什么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了解事情的大概,接著根據事情的發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后反復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鍵的詞語下加上著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①內容范圍“讓你感動的事”,應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作為與所寫事情有關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②數量范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①先想后寫。
②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二、指導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匯報。
三、指導寫清事情經過
1.以《苦柚》為例談如何把事情經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匯報。
四、匯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說說這件事的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范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八、作后講評
(其中指導、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
六年級語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純樸和善良,學習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 查找作者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這樣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板書:20窮人)
二、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在以前曾經學過他寫的《跳水》一課。他是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寫了幾個窮人?寫了窮人的什么事?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你還讀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2.檢查自學情況
(1)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板書:桑娜 漁夫
(2)學生談談對課文中窮人的印象。(很善良)板書:善良
(3)本文寫作順序?(板書: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3.學習第一段
自讀“等待丈夫”一部分內容。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 2.朗讀這部分內容,讀出感情,體會桑娜的家庭貧困、勤勞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課文第一部分講的是什么?
二、學習“抱回孩子”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這部分內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2.朗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要表現出桑娜的善良。
三、學習“漁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漁夫的.善良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后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舍,這是多么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愿犧牲這一切,從這里我們也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2.指導感情朗讀,注意省略號的作用。
(1)表示停頓、間歇;
(2)內容上的省略。
3.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這叫什么?(不謀而合)教師: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四、整體理解課文
1.剛才,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窮人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地表達了這一點?好在哪兒?
2.預讀課文
(1)桑娜探望西蒙時在門外敲門動作的變化寫得細致入微。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描寫他的一段話寫得好,從神態到動作到語言描寫非常貼切,簡單的幾句話,漁夫的思考過程躍然紙上。
3.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也應像作者這樣,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五、集體朗讀課文
六、教學生字新詞
1.學生自己識記字形、重點辨析“寡”、“魁”的字形。
2.聽寫生字,了解掌握情況。
七、布置作業
1.編排課本劇,把課文內容演一演。
2.預習第21課。
六年級語文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尤其是后鼻韻“靜、驚、明”,翹舌音“春、山、時、中”,邊音“落”,鼻聲母“鳥”。通過“澗”字的理解,滲透偏旁表意。
2、理解詩意。通過故事描述初步感悟詩歌的意思。再通過誦讀理解詩意。
3、學習吟誦。通過標音的長短進行基礎誦讀,再通過錄音示范進行吟唱,理解王維通過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學習吟誦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
孩子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吟誦一首古詩,它是--板書:《鳥鳴澗》
二、解詩題
1、齊讀古詩題目。
2、看到這個字,你能猜出什么是“澗”嗎?
指導:“澗”字有三點水,肯定和水有關,右邊的“間”字既表示它的讀音,也表示了它的意思呢。兩座山之間的小溪溝就叫澗。
3、師總結:鳥鳴澗就是有小鳥不時鳴叫的小溪溝。
4、這首詩是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所寫,你們對他有多少了解呢?誰來匯報一下,注意用簡短的幾句話來介紹。
5、那么這首詩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給誰的呢?(了解了古詩的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我們學好古詩,現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朗讀古詩。)
三、讀詩音
1、自由朗讀古詩,必須把古詩讀通讀順。
2、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指名讀,學生評價)(注意讀準字音:靜、驚、鳴)
3、CAI:古詩朗誦
4、齊讀古詩
5、同學們,古詩的朗誦應該注意什么?(同桌間相互討論一下這首詩哪些地方應該停頓、哪些地方應該讀重音?)
6、學生匯報并試讀(學習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好,相信學完這節課我們肯定會知道該如何讀好這首詩。)
7、同學們,這是一首描寫什么的詩?(寫景的詩)詩中寫了哪些自然景物?(人、桂花、夜、山、月、春澗)
四、悟詩情,學吟誦
1、師講述:
孩子們,詩是心靈的語言,一首詩就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春天,詩人王維來到好友皇甫岳家里做客。皇甫岳的云溪別墅坐落在一條山澗旁邊。白天,王維看到了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朵,聽到了陣陣小鳥的啼鳴,覺得很快樂。夜幕降臨了,白天里花枝招展的大山都被染上了漆黑的夜色,小鳥們早就回到了自己的巢里歇息了,勞作了一天的人們也安靜下來了。王維和皇甫岳坐在種了許多桂花樹的庭院里,四周非常安靜,連桂花飄落到衣服上的聲音仿佛都能聽見。嗅著陣陣花香,感受著這里寧靜的美,王維很愉快,他吟出了第一句詩:
出示第一句:人閑桂花落(師生齊讀)師貼板書: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學習吟誦
如果我們用吟誦的腔調來讀,可以怎么讀呢?
a、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并指名試讀
b、其他同學還有不一樣的看法嗎?師借機范讀
指導:看看這個“落”,正因為桂花飄落幾乎是無聲無息的,所以要讀得短促,輕柔一些。
人閑靜下來,才能有心思欣賞周圍的美景啊。所以“閑”字拖長了。這一行詩最美的是桂花,所以“花”字可以特別拖長。(生試讀)
[師評價引導]:你的朗讀都讓我好像聞到了濃濃的桂花香了。
指導:第二行詩主要是講安靜的`夜晚,四周圍都非常空曠寧靜,所以,吟誦“空”字的時候把聲音延長,可以用我們的語言把這份空曠延伸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3、過渡:夜色中空曠寂靜的春山雖然有誘人的桂花香,但也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景色還在第二句詩呢。
4、誰來讀一讀第二句詩?指名讀
5、誰來猜猜它講的是什么意思呢?
6、出示第二句,師過度:
王維剛剛還坐在桂花樹下,嗅著醉人的花香,享受著萬籟俱寂的寧靜美。
突然,一輪明月出來了,那皎潔明亮的月光仿佛霎時間給山里的一起披上了一件白紗似的外衣,真美呀!王維不由得拍了一下座椅站了起來。這時,山澗里傳來了一兩聲清脆的鳥鳴。原來呀,是明亮的月光讓剛剛進入夢鄉的小鳥們眼前一亮,以為是白天了呢。這充滿生機的鳥鳴聲讓這片寂靜的山澗顯得更加空靈,更加春意盎然了。王維深深地愛上了這里。他不由得吟出了第二句,師生齊讀板書: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a、學生學習吟誦。如果我們用吟誦的腔調來讀,可以怎么讀呢?
b、學生試著吟誦
c、指名讀,借機范讀
[指導]:通過詩句可以看出月亮是突然出來的,也說明月亮一下子就放出它皎潔的光亮來了。所以,“月出”我們讀的時候可不能拖長。
[師評價引導]:你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那只剛剛進入夢鄉突然突然被明亮的月光驚醒,以為是天亮了的小鳥。
第四行詩是詩人最喜歡的鳥鳴,所以“鳴”字拖長,而小鳥的叫聲不時啼鳴在春澗里,所以詩人把“中”字拖長,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那斷斷續續的,或悠長或清脆的鳥鳴聲。
[師評價引導2]:你的朗讀讓我聽到了小鳥歡快的鳴叫。
[師評價引導3]:你的朗讀讓我感覺到這寂靜的夜色里蘊含著無限的生機呢。因為有可愛的小鳥,有生命的律動啊。
d、為什么“月出”會“驚山鳥”?(學生思考,自由談談)
師小結:鳥兒本來是休息了的,因為月光讓鳥兒受驚了,更加襯托出了月夜的靜;整首詩中的“花落”“鳥鳴”都襯托了春夜山中格外的幽靜。這種手法經常被運用到古詩詞中,叫以動襯靜。板書:以動襯靜
7、咱們連起來吟誦一下,好嗎?CAI:標好音長的詩句(指名學生練讀、齊讀)
8、這首詩歌讀到這里,老師也想讀一下,在老師讀的時候你看大屏幕,想象一下自己眼前感受到了什么畫面。
a(出示課件,配樂朗讀)夜幕降臨了,詩人王維也許在這里流連了一天,不忍離去,看到了這樣的景色寫下了這首詩——(師朗誦)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誦讀一遍,感受一下詩歌的意境。
b:為學生配樂讀。
c:睜開你的眼睛,你的眼前仿佛看見了什么?耳邊仿佛聽到了什么?你仿佛置身于怎樣的環境中?
生:我仿佛看見了山間流淌的小溪,聽見了鳥兒不停的鳴叫,我仿佛置身于詩情畫意的境界里。
生:我看見了隨風飄落的桂花,聽見了鳥的鳴叫,還有水的歌唱,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靜的世界里。
師:你走進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到了落花,還聽到了水的歌唱,你的語言真美。
生:我仿佛看到了落花從樹枝上飄落下來,落到了地上,而且我也聽見了春澗中
9、我們來聽聽詩人的心聲:播放古詩解釋
10、有人說這首詩很簡單,只有簡單的二十個字,甚至幾分鐘我們可以背誦下來,可是我說這首詩不簡單,不簡單在他用僅僅二十個字寫了那么的景物,給我們呈現了如此美麗的一幅畫卷,這首詩不簡單,還不簡單在體現了詩佛**的詩歌藝術水平!美麗的月夜在王維的眼中是一個寂靜的夜晚,在李白的眼中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眼中的月景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白居易眼中是“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其他詩人眼中呢?
五、拓展
師:春天、月景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也一樣可以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親近月夜,用我們自己的筆寫下精彩的詩篇!
《鳥鳴澗》教學反思
《鳥鳴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描寫的是春夜山間異常寂靜的景象。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習:初讀——畫出不懂的詞句;再讀——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品讀——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誦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意境。
【六年級語文教案 】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1
‘教案’六年級語文歸類復習教案04-28
(語文A版)六年級語文 小丑的眼淚 教案04-25
六年級語文《山雨》教案02-02
六年級語文教案02-06
六年級語文復習教案04-25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4-24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25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01-01
語文六年級小學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