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蹺蹺板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蹺蹺板》 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蹺蹺板》 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蹺蹺板》 教案 1
活動目標
1、了解三個物體之間輕重關系,具有初步的輕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感受過物體的輕重。
物質準備:
教具:實物鵪鶉蛋、鴿子蛋、雞蛋各一個,天秤一架。
學具:《幼兒用書》(P32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可愛的蛋寶寶。
——教師:爸爸帶寶寶出去玩,他們在小河邊發現了一些可愛的蛋寶寶。你認它們嗎?
——教師分別出示鵪鶉蛋、鴿子蛋和雞蛋,請幼兒辨認。
2、誰輕誰重。
——教師:寶寶想知道它們哪個輕哪個重,你知道嗎?
——請幼兒猜測、比較蛋的輕重,并講述理由。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比較鵪鶉蛋和鴿子蛋、鴿子蛋和雞蛋的輕重,請幼兒將蛋放在天平上稱一稱,了解它們誰輕誰重。
——教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鴿子蛋比鵪鶉蛋重,雞蛋又比鴿子蛋重,那么鵪鶉和雞蛋誰輕誰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啟發幼兒從鵪鶉蛋、鴿子蛋和雞蛋三者的輕重關系上進行推理。
3、幼兒操作活動。
——給重的打勾。觀察畫面上小動物坐蹺蹺板的情景,感知動物的'輕重,認讀字:輕、重。目測下面的三個動物,請你給最重的動物打勾。
——觀察數字天枰,感知兩邊的數量,并填寫二、<、>符號。
——觀察天平稱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輕重。目測旁邊三個水果的重量,請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大家檢查,并引導幼兒講述理由,進一步鞏固推算輕的能力。
《蹺蹺板》 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
2、初步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合作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會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輕重的含義以及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小實驗,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們一起做個小實驗,有興趣嗎?
將一名同學叫到講臺上,兩臂側平舉。將不同重量的兩個書包同時放到手臂上。
提問:大家觀察這位同學,你發現了什么?
提問2:問做實驗的同學,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輕重”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關于“輕重”的知識
板書課題
二、互動探究
1、說一說
看圖說一說誰輕誰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引導學生說出:往下沉得說明比較重,往上翹的說明比較輕。
②看第二圖
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這次誰重?
提問:根據這副圖,你能用“誰比誰輕”或“誰比誰重”說一句話嗎?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數學書拿到一只手上,練習本拿到另一只手上,兩手同時掂一掂,比一比,練習本和數學書誰比誰重,誰比誰輕?
學生動手操作
②操作2:
再拿出鉛筆盒和語文書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誰輕、誰重?
3、猜一猜、稱一稱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蘋果各一個
活動:小朋友們猜一猜,誰比誰輕,誰比誰重?
提問: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判斷出究竟誰輕誰重?
出示天枰來稱一稱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23頁“練一練”1---4題
四、小結
同學們,本節課學會了什么?
《蹺蹺板》 教案 3
活動目標:
1、大膽探索翹翹板的多種玩法,發展平衡能力,提高動作靈活性、協調性。
2、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良好品質。
重點:通過玩蹺蹺板發展幼兒的平衡能力
難點:能通過不同擺放的`蹺蹺板路
活動準備:
蹺蹺板每人一個,小木樁4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5分鐘)
1、每人拿一個蹺蹺板四散站立,跟隨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準備操
2、跟隨教師一起沖浪(站在蹺蹺板上左右搖晃,前后搖晃)
二、自由探索蹺蹺板的玩法(5分鐘)
1、剛剛潘老師帶大家一起在蹺蹺板上玩沖浪,那么現在請我們小朋友想想,我們和蹺蹺板還有其他玩的方法嗎?
2、幼兒分散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方法如:站在蹺蹺板上搖晃、跪在蹺蹺板上搖晃、盤腿坐在蹺蹺板上搖晃、俯臥在蹺蹺板上搖晃、仰臥在蹺蹺板上搖晃、將蹺蹺板豎放跳躍、將蹺蹺板倒放站在上面等等。
3、集合,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示范,其他幼兒學做。
三、自由探索多人合作的玩法(5分鐘)
1、小朋友的本領真大,想出來了那么多好玩的方法,那我可要增加難度了,現在我要求你們2個或者3個小朋友一起來玩,看看哪一組想的方法最多?
2、幼兒分散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方法如:兩人面對面站在蹺蹺板上手拉手一起搖晃、兩人同向站在蹺蹺板上手拉手一起搖晃、兩人背對背站在蹺蹺板上手拉手一起搖晃、多人將蹺蹺板排成各種不同的類型從上面走過等等(蹺蹺板可排列成橫向、縱向、間隔等類型)。
3、在探索的同時,教師選出1-2個特別的玩法請幼兒一起來嘗試。
四、游戲:勇敢者之路(10分鐘)
1、按照幼兒能力的強弱分成四組
游戲方法:
1)、保持身體平衡,走過勇敢者之路,一次也沒有從翹翹板上摔下來的孩子,可以到前方裁判老師那里敲一個章。
2)難度由易到難分成4條小路,要求幼兒每一條都要去嘗試一下。
2、一個跟著一個走蹺蹺板,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不斷改變蹺蹺板的擺放,來增加難度。
3、最終數一數誰的圖章最多,誰就是今天的勇氣之星。
五、放松
1、拍拍手拍怕腳,深呼吸。
2、游戲結束,幼兒自行歸還蹺蹺板。
《蹺蹺板》 教案 4
設計意圖
綜述這首歌曲表現了玩蹺蹺板的情景,幼兒在學唱中體驗著玩蹺蹺板的快樂,加上幼兒對玩蹺蹺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創編動作有一定的經驗基礎。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
2、在創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的感覺,并創編表演動作。
教具準備大鼓,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蹺起來并欣賞音樂。
1、請幼兒用動作來表演坐蹺蹺板。(兩個人面對面雙手拉緊,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翹起。
2、放錄音,幼兒邊聽音樂,邊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師可以在強拍時擊鼓。
二、學習歌曲《蹺蹺板》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回憶歌曲的內容。
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來念歌詞,并在重拍處拍手或跺腳。教師在重拍處敲鼓配合。
3、聽歌曲搖動身體,每三拍搖動一次,幼兒也可以用身體的其他動作(手臂擺動、雙腳移動等)感受三拍子的變化。
4、輕聲跟唱歌曲幾遍。邊唱邊搖動身體。
三、翹呀,翹呀,蹺蹺板。
1、幼兒自由結伴創編表演動作。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動作。說說怎樣才能玩得更和諧?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唱出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
4、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做玩蹺蹺板的動作。
《蹺蹺板》 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蹺蹺板的基本原理,即杠桿原理在簡單機械中的應用,認識蹺蹺板上下起伏的運動規律。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和動手實踐,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創新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公平競爭、相互協作的良好品質,享受游戲與學習結合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蹺蹺板的工作原理,即杠桿平衡狀態的變化。
難點:將杠桿原理應用于解釋蹺蹺板上下運動的`現象,并能在實踐中調整重心以保持或改變蹺蹺板的平衡狀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蹺蹺板工作原理動畫)
實物蹺蹺板模型或戶外蹺蹺板設施
平衡尺、小木塊等簡單教具(用于模擬實驗)
分組學習材料(記錄本、彩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孩子們在公園玩蹺蹺板的歡樂視頻,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玩蹺蹺板的經歷,提問:“為什么蹺蹺板可以一上一下地動起來呢?里面藏著什么科學秘密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新知講授(15分鐘)
介紹杠桿原理:利用多媒體展示杠桿的基本概念,講解支點、動力、阻力等要素,并簡單介紹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分析蹺蹺板工作原理:結合蹺蹺板模型或動畫,引導學生觀察蹺蹺板的結構,分析蹺蹺板上下運動過程中,人的體重作為阻力(或動力),如何通過改變重心位置來影響蹺蹺板的平衡狀態。
三、實踐探索(20分鐘)
分組實驗:學生分組,每組發放平衡尺和小木塊。模擬蹺蹺板實驗,通過調整小木塊在平衡尺上的位置,觀察并記錄平衡尺傾斜方向的變化,體會杠桿原理的應用。
討論交流:各組派代表分享實驗過程和發現,討論如何調整重心以維持或改變平衡狀態,教師適時引導,深化理解。
四、拓展應用(10分鐘)
創意設計: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設計一款具有特殊功能的蹺蹺板,比如能夠自動調整平衡、帶有測量體重功能等,并簡要說明設計思路。
角色扮演:選取幾組學生上臺,利用實物蹺蹺板進行“蹺蹺板挑戰賽”,模擬不同體重、不同位置下蹺蹺板的運動情況,增強實踐體驗。
五、總結反饋(5分鐘)
知識總結:回顧蹺蹺板的工作原理——杠桿原理,強調重心變化對平衡狀態的影響。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與感悟,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繼續探索科學的奧秘。
作業布置: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應用了杠桿原理,記錄下來并嘗試解釋其工作原理。
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情境導入、新知講授、實踐探索、拓展應用和總結反饋五個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蹺蹺板的工作原理,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創造力。教學過程中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享受學習的樂趣。
《蹺蹺板》 教案 6
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了解蹺蹺板的基本原理,即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描述蹺蹺板上下起伏的現象及其原因。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科學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游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蹺蹺板的工作原理,即杠桿原理的初步認識。
教學難點:將杠桿原理與蹺蹺板的具體現象相結合,解釋其上下運動的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備(PPT、視頻資料)
實物或模型蹺蹺板
分組討論用的小紙條和筆
安全防護措施(確保活動區域無尖銳物品,鋪設軟墊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孩子們在公園玩蹺蹺板的歡快視頻,引導學生觀察蹺蹺板的運動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提問引導:同學們,你們在視頻中看到了什么?蹺蹺板是怎么動的?為什么兩個人坐上去后它會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索蹺蹺板的秘密。
二、新知講授(約15分鐘)
認識蹺蹺板:展示實物或模型蹺蹺板,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其結構特點。
引入杠桿原理:通過PPT或實物演示,簡要介紹杠桿原理的基本概念,強調支點、動力、阻力和動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分析蹺蹺板原理:引導學生思考蹺蹺板是如何利用杠桿原理實現上下起伏的。解釋當一人坐下時,重心下移,形成動力,推動蹺蹺板繞支點旋轉;另一人則被抬起,形成阻力。隨著兩人重量的變化,蹺蹺板不斷重復這個過程。
三、合作探究(約15分鐘)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小紙條和筆,要求他們討論并記錄蹺蹺板上下運動的其他影響因素(如體重差異、坐姿、施力方式等)。
匯報分享:各組派代表上臺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適時點評,補充完善。
四、實踐操作(約10分鐘)
體驗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在室外或設有防護措施的室內區域進行蹺蹺板體驗活動。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坐姿和施力方式,觀察蹺蹺板的'變化,并驗證之前的討論結果。
五、總結提升(約5分鐘)
知識總結:回顧蹺蹺板的工作原理及杠桿原理的應用,強調科學原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樂趣和成就感。
作業布置:讓學生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制作一個簡單的蹺蹺板模型,并嘗試解釋其工作原理。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直觀演示、合作探究和實踐操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蹺蹺板的工作原理,激發了他們對科學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時,也應注意在活動過程中加強安全教育,確保每位學生的安全。未來教學中,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引入更多生活實例,加深學生對杠桿原理的理解和應用。
《蹺蹺板》 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蹺蹺板的基本原理,即杠桿原理的簡單應用;能夠描述蹺蹺板上下起伏的過程及原因。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討論和動手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學會用簡單的物理語言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科學、探索科學的意識;通過團隊合作,增強溝通能力和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蹺蹺板工作的杠桿原理。
難點:將杠桿原理與蹺蹺板的實際操作過程相結合,進行解釋說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蹺蹺板工作原理的動畫演示)
小型蹺蹺板模型或圖片
杠桿原理示意圖
分組實驗材料:尺子、筆、橡皮(模擬杠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孩子們在公園玩蹺蹺板的視頻,引導學生觀察蹺蹺板上下起伏的有趣現象,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蹺蹺板會一邊高一邊低地動起來嗎?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個秘密,一起學習《蹺蹺板》。”
二、新知講授(15分鐘)
認識蹺蹺板:展示蹺蹺板圖片或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其結構特點,指出支點(中間固定點)、用力點和阻力點的位置。
引入杠桿原理:利用多媒體展示杠桿原理的示意圖,簡單講解杠桿的五要素(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并說明蹺蹺板就是杠桿原理的一個生動應用。
分析蹺蹺板工作原理:結合蹺蹺板模型,詳細分析當兩人坐上去后,如何通過調整各自的位置和用力大小,使得蹺蹺板發生上下起伏。強調支點的關鍵作用及動力與阻力之間的平衡關系。
三、合作探究(15分鐘)
分組實驗:學生分組,每組發放尺子、筆、橡皮等材料,模擬制作簡易杠桿,并嘗試通過調整“動力”(筆)和“阻力”(橡皮)的位置及大小,觀察杠桿的傾斜情況。
討論交流:小組內討論實驗結果,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嘗試用杠桿原理解釋蹺蹺板及模擬杠桿的運作原理。
四、鞏固提升(10分鐘)
案例分析:給出幾個生活中運用杠桿原理的例子(如剪刀、天平、撬棍等),讓學生判斷并解釋其工作原理。
知識競賽:進行一場小型的知識競賽,通過快速問答的形式檢驗學生對蹺蹺板及杠桿原理的理解程度。
五、總結歸納(5分鐘)
師生共同總結:回顧蹺蹺板的'工作原理,強調杠桿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廣泛性。
情感升華: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培養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布置作業
完成一份關于“我發現的生活中的杠桿原理”小報告,記錄至少三個實例并簡要說明其工作原理。
設計一個利用杠桿原理的小制作,如簡易杠桿秤,下節課進行展示交流。
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直觀的視頻導入、生動的實驗探究和豐富的案例分析,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們對杠桿原理及蹺蹺板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未來教學中,可進一步增加互動性和實踐性環節,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深刻地體會科學原理的魅力。
【《蹺蹺板》 教案】相關文章:
蹺蹺板教案01-10
大班音樂蹺蹺板教案02-16
大班數學蹺蹺板教案03-27
托班語言蹺蹺板教案05-01
大班音樂蹺蹺板教案5篇02-16
大班音樂蹺蹺板教案4篇03-06
幼兒園小班《蹺蹺板》教案04-12
大班音樂蹺蹺板教案(4篇)03-06
蹺蹺板作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