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正確點數夾子的數量,初步學習按卡片上動物數目匹配相應數量的夾子。
2、學習將相同顏色的夾子夾在一起。
3、喜歡參加活動,愿意和同伴講述自己活動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鈴鼓一個。
2、紅、黃、綠色塑料夾子若干,畫有3~5只動物的卡片若干,摸箱4只。
3、將夾子散放在桌上,每個幼兒的椅子下面放一只小筐。
活動過程:
一、夾夾子
1、教師介紹游戲玩法和規則。
師:桌上有什么?(小夾子)
師:我們今天要玩一個把小夾子夾在衣服上的游戲。你們想把小夾子夾在哪里呢?(領子上,口袋上,拉鏈上,袖口上……)
師:等一會兒鈴鼓一響,你們就開始夾;等鈴鼓停了,你們就停下來,趕快回到座位上坐好。
2、教師敲擊鈴鼓,幼兒游戲。
二、數夾子
1、請幼兒數一數自己衣服上夾了幾個夾子。(幼兒數自己的夾子)
2、請2~3個幼兒說說自己身上夾子的數量,大家一起驗證。
師:誰愿意告訴大家自己夾了幾個?(5、6個)
師:到底是5個還是6個?(5、6個)
師:我們幫他數一數,1,2,3,4,5,6,一共有6個夾子。
師:還有誰來數一數?你身上有幾個夾子?(3個)
師:我們來數數看是不是3個。小手伸出來,1,2,3,一共有3個夾子!
師:還有誰來說?(一幼兒上前)你夾在什么地方?夾了幾個?(我夾在袖口,有5個)
師:我們和他一起數數看,1,2,3,4,5,一共有5個夾子。
3、請幼兒和同伴互相數數,說說各自夾了幾個夾子。
師: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幫忙:你幫我數,我幫你數。
三、找不同
1、引導幼兒學習將相同顏色的夾子夾在一起。
師:這么多小夾子夾在身上好開心,可是小夾子說想和顏色一樣的夾在一起,怎么辦?(換一下)
2、幼兒嘗試將相同顏色的夾子夾在一起,并數數每種顏色夾子的數量,說說是怎樣夾的。(我把這兩個放在這邊)
師:什么顏色多?有幾個?(紅色多,有2個)
師:綠的呢?(1個)
師:還有誰來說說?(一幼兒走上前來)他把同樣顏色的夾子夾在一起了嗎?(原來他把三個紅色夾子夾在一起,把兩個藍色夾子分別夾在紅色夾子的'兩頭。)
師:請你自己把它們改過來。
師:再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夾的?(我把紅色的夾在這個袖口,黃色的夾在另一個袖口)
師:你身上什么顏色的夾子多?(一樣多)
師:小夾子玩了這么久想回家了,請你輕輕地把它們取下來,放在小椅子下面的筐里。
四、按動物數量匹配夾子
1、明確游戲玩法。
師(出示摸箱):這是什么?(箱子)
師:這是一個摸箱。看我摸出了什么?(摸出一張卡片上有3只小狗)
師:1只小狗夾1個夾子,3只小狗夾幾個夾子?(3個)(教師演示一一對應夾)
師: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摸一張卡,先數一數卡片上有幾只動物,然后就給小動物夾幾個夾子。
2、幼兒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交流、驗證。
師:你的卡片上有幾只動物?你夾了幾個夾子?(4只小狗,我夾了4個夾子)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一共有4只小狗。夾了幾個夾子?1,2,3,4個。
師:你卡片上有幾只什么?夾了幾個夾子?(5只小熊貓,夾了5個夾子)
師:大家還想說,這樣吧,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師說一說。
活動評析:
這個數學活動具有以下特點:第一,該活動內容及要求符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抓住了這個階段數教育的重點,即理解數的實際意義。教師將點數的數量控制在5~6個以內,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點數機會,使幼兒通過生活化的材料、游戲化的情景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第二,教學層次分明,從手口一致地點數到按顏色分類計數,再到一一對應地匹配,環節設置緊湊且自然遞進,緊緊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興趣。第三,教師有較好的教育技巧。如教師很注重細節的考慮,在幼兒的椅子下面放一個筐,使活動在環節轉換時,依然秩序井然。又如示范點數時,教師很注重動作的規范性,每一次都用手勢提醒幼兒齊聲點數,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順序點數,最后在全部點數對象上劃圈表示總數。第四,幼兒數學教育應注重幼兒對數量關系的體驗,即使是5以內的數也同樣蘊含著很多數量關系——多一個、少一個、一樣多,等等。教師在該活動中很好地體現了這樣的思想,讓幼兒在有限的數量學習中獲得豐富的數學經驗。
數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找一個數的因數和一個數的倍數,并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個。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除法等式的分類,提高觀察,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事物之間的聯系,感受相互依存的這種關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因數倍數的含義,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難點】
準確地找出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身上掛有一些除法算式的小羊,讓學生通過計算結果,將不同的小楊送回家個不同的村莊。并向學生思考這樣分類的標準是什么。讓學生著重觀察整除的這一類式子,并指出這類式子中的某對數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引出今天的內容《因數和倍數》。
(二)探索新知
讓學生小組討論整除這一類式子都有什么特點,根據特點總結: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學生獨立思考 20÷10=2 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20÷2=10 呢?能說 20 是倍數嗎?從而強調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再提問:0 能當除數嗎?
通過問題引出,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和倍數的時候,所說的自然數(一般不包括 0)。
(三)課堂練習
問題:讓學生嘗試寫一下 2、3、5 的倍數,以及任一個 20 以內的因數。并思考倍數寫的完么?因數寫的完嗎?你有什么發現?
(四)小結作業
小節采用發散性問題,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作業:多媒體展示一些數,將這些數填到對應的熱氣球中,熱氣球的要求分別是 36 的因數和 60 的因數。
四、板書設計
因數和倍數
定義: 練習
特點
數學教案3
認識直角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后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后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效果不錯。
數學教案4
一、說教材
《比大小》是愛兒坊學前班數學下冊主題三“數字的家”的一節活動課。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經驗,制訂出本次活動課的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50以內的數,學會比較數的大小。
2.通過游戲的過程使幼兒經歷發現、歸納數學知識的過程,感知學習方法。
3.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字概念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活動中結合周圍環境和季節特點,以幼兒為主體,以春游為主線,以游戲為主導。根據幼兒認知過程的直觀形象性,主要采取數、認、讀、比結合法來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活動,以唱、玩、贊穿插入行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自信。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進步的方法讓他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中我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滿堂吼”的現象,注重幼兒秩序性的培養及探索能力的`發展,設計了以下的過程:
1.設計一條活動主線
在本節活動課中我設計了春有這樣一個符合季節環境特點的情境主線。以開火車這樣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游戲為主導,在“準備坐火車——開火車春游——春游進行時”三個環節中,第一環節引導幼兒豐富對50以內數的認識;第二環節通過有順序、有目的的關注來引導幼兒嘗試比較數的大小,說出自己的想法,發現真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一個環節:幼兒體驗學習快樂,教師發現存在問題。整個活動調動了幼兒身體、感官、思維的活動,使枯燥抽象的數字在游戲中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幼兒園保教活動以游戲為主的目的。
2.培養一種快樂習慣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尤其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戶外活動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同樣的游戲也有玩膩的時候。通過開火車游戲的不同玩法,所帶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快樂感受和體驗。我希望孩子們能培養出一種探索意識,獲得一種探索的習慣。
3.關注每一個幼兒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獲得表揚和贊許的權利,每一位老師也有表揚贊許孩子的義務。在每個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對表演贊許的渴望不亞于花兒對陽光的渴望。每一個幼兒都有他獨特的個性,活動能力和身體各方面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在工作及這節課中我都一直去留心發現每一個幼兒點滴的進步,并及時說出來。在活動中鼓勵那些不積極,不善于表達的幼兒參與活動,我發現:“多給機會,多進步。”
五、活動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齡,你會發現什么?鼓勵幼兒把學到的知識用于生活,激發幼兒的興趣。
數學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6—108頁的內容,練習二十二第一、第二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簡單的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理解復式統計表的表頭,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具準備:課件、統計圖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索,
1、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動物運動會了嗎?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電腦展示動物運動的情景)
師:看了動物運動會的場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師:同學們想了解這么多的情況,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這些情況?
生: ……
2、揭示課題:
板出: 統計
二、自主探究,學習復式統計表
1、探討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師:要統計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動物,首先應記錄、收集這些信息,各學習小組議一議,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記錄這些信息,哪一種方法更簡便、更科學一些呢?(學生活動)
2、匯報:(讓學生體會用“正”字法記錄、收集信息更簡便、更科學一些)
3、學生用“正”字法記錄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動物。電腦展示動物賽跑過程、學生記錄)
4、匯報、整理數據并填入以下相應的統計表里。
各種動物參加跑步情況統計表
種 類小 兔小 狗小 牛小貓
只 數
各種動物參加跳高情況統計表
種 類小 兔小 狗小 牛小 貓
只 數
1、識復式統計表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你有什么好見解?
生: ……
師:把這兩個表編成一個表,那么這個表應反映哪幾個內容?請各學習小組議一議。(學生活動)
師:哪個學習小組愿意匯報?
生:……(學生匯報后出示簡單復式統計表)
只 數種 類項 目小兔小狗小牛 小貓
跑 步
跳 高
2、填寫復式統計表
師:怎樣把數據填入表里呢?請同學試一試(學生填寫、匯報、檢查)
3、比較單式和復式統計表
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這個統計表與前面哪兩個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前面哪兩個統計表比較簡單,它們反映運動項目只有1項,我們稱它為單式統計表,而后面這個統計表反映2項運動項目,我們稱它為復式統計表。
4、簡單的分析、交流
師:從這個統計表你發現了參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師:參加( )的( )只數最多?參加( )的( )只數最少?
生: ……
師:你還能發現了什么?
生: ……
5、結:(略)
三、應用、拓展
1、統計各種動物參加跑步的的成績
師:你還想統計什么?
生:……
師:那我們來統計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績。(電腦出示統計表)
小兔、小狗參加跑步成績情況統計表
只數時間 種 類1秒- 2秒3秒- 4秒5秒- 6秒7秒- 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師:我們先來看看小兔、小
狗1000米跑所用的時間,那同學可要記好!(電腦逐步展示裁判員匯報運動員的成績,學生記錄,并填入表中)
你還想知道小牛和小貓的成績嗎?
生:……
師: 那我們在這個表再添上兩行,同學們會填嗎?
生: ……(指導學生填寫)
2、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108頁做一做
四:全課小結:(略)
五:家庭作業:練習二十二第一題。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三109頁例2,練習二十二第十二3、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1、認識、并會繪制條形統計圖。
3、能簡單分析和預測。
教學難點:能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用不著格表示幾個單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請同學們看,這是一條道路上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求新知
1、組織記錄。
(1)給學生記記錄單
種 類轎 車面 包 車客 車貨 車
輛 數
(2)學生記錄。
同學們,在觀看錄像的時候,你是如何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的?交流后明確用“正”字的方法記錄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錄像,學生記錄。
由于車輛過往速度快,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反饋時如果學生記錄不全,再次組織學生研究如何記錄才能完整。強強調分組合作記錄,每人記錄一種車輛的數量。
(4)再次記錄四種車輛的數量。
(5)整理數據并填入統計表。
4、制作統計圖。
(1)學生分組討論。如果運用一個■表示1輛或5輛車,最多畫幾個格?應該怎么辦?明確用1個■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2)師生共同完成統計圖。
先讓學生嘗試獨立繪制條形統計圖,然后回答問題。
組織討論: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三、鞏固應用
1、獨立完成第三者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一~題。
(1)練習二十二的第1題。
組織學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記錄數據并填寫統計表,完成填空題。
(2)練習二十二的第2題。
(3)練習二十二的第3題
(4)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整理復習
復習內容:統計圖表
復習目標:1、讓學生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掌握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確填寫復式統計表。
2、合理的、正確的繪制統計圖,并能進行簡單分析。
3、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復習重點:會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
復習難點:能根據統計圖表的信息進行分析和預測。
復習過程:
一、揭示復習內容
二、各學習小組討論;
師:各學習小組議一議,通過學習統計這個內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識?(學生活動、匯報)
生: ……
師:各學習小組再議一議,統計表和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統計圖表
1、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看哪種書籍,并將調查結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統計圖。
本班同學最喜歡看哪種書籍情況統計表
人 數 種 類性 別連環畫故事書科技書其他書
男 生
女 生
2、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分別制成兩個統計圖。(具體略)
3、簡單分析:
回答下列問題:
(1)男生最喜歡看什么書?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歡看什么書?
(3)喜歡看哪種書的總人數最多?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5)你想給書店經理提出什么建議?
四、全課小結(略)
五、家庭作業:
社會調查:請同學們調查統計各家庭戶20xx年1月—2月支付電費的情況,并填入下表:
戶 數電費月 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上
一 月 份
二 月 份
根據以上統計繪制條形統計圖:
1元21元 41元 61元 81元 100元
∫ ∫ ∫ ∫ ∫ 以上
20元 40元 60元80元 100元
回答問題:
(1)電費最多有幾戶?
(2)你還能提出別的問題嗎?并根據圖列算式來解答
教學反思:
總復習(1)
一。復習內容: 數學第四冊教材P119第1.2.題和P123練習二十四第1.2.題。
二。復習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義,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加強多層次多樣化的練習。
三。復習過程:1. 口算。(口算除數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題,選出其中的幾道給學生說說除法式子的意義。各部分的名稱。)
2.小組活動
(教師準備好除法算式卡片,分發到各小組,按規律把算式分類,然后匯報自己是按什么規律分的,舉例說明自己是怎樣求出商的。)
……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1)二(1)班有42人玩跳繩,每7人一組,平均分成幾組?如果每6人一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東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東剪了多少面小旗?(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
(3)同學們要去南湖劃船。大號船每條限坐6人,小號船每條限坐3人,坐大號船需要4條,如果坐小號船需要幾條呢?
4.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
5.試試自己的能力(印題發給學生)
( 1 )把正確的商打鉤。
49÷7={7. 9. 8.} 8 ÷1={7. 1. 8.} 42 ÷6={7. 4. 6 .}……
( 2 )填空
21÷7=() 48÷6=() 72÷()=9
21÷()=7 48÷()=6 72÷9=()……
6.比一比誰最棒。
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42÷6=()÷8 4 ×6=()×3 2×()=3×()
7 ×()> 8×2 ( ) ×8 < 6×5 24÷( ) > 24÷( )
7.練習作業教材P119第1.2.題和P123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反思:
總復習(2)
一、復習內容:數學第四冊P119 第3題和P121第4、5、題,P123、P124第3、4、5、題。
二、復習目標: 正確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數的組成、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三、復習要點:1、復習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表。說一說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2、讀出下列各數
2563 2506 20xx 2560 90806 ……
(1 )說一說多位數的讀法,特別是中間有零的讀法
(2 )說出以上各數分別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3 )練習 :8469=( )+( )+( )
5030=( )+ ( ) +( )+
( )
4106 =( )+( )+( )+( )
3、動手撥一撥(教師口述萬以內的數,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數,然后再讀出來。)
4、看實物圖寫出多位數。然后把這些數從小到大排一排。
5、數的寫法
六千 寫作____ 二千九百 寫作____ 七百八十 寫作____
五千零六 寫作____ 四千零九十三 寫作____ 七千七百零三 寫作____
6、寫出4208后面的三個數____、____、____
寫出8051前面的五個數____、____、____、____、____
7、游戲活動:說明活動要求:用學具中的數字卡片,在老師的口述下擺出多位數,比一比誰擺的又對又快
8、作業練習: 教材P119 第三題和P121第4、5、題,P123、P124第3、4、5、題。
總復習(3)
一、復習內容:數學第四冊教材P120第6、7、題,P121第8、題,P124、P125第6、7、題。
二、復習目的: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近似數
三、復習過程:
1、口算:教材P120第6、題。
2、小組說一說怎樣口算才能又對又快。
3、獨立完成P120第7、題計算。
4、提問:在計算加減法時你應該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證你的計算是正確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訴給同學們。
5、復習估算
6、解決問題(完成教材P121第8、題,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思考方法)。
7、練習作業教材P124、P125第5、6、7、題。
8、講評作業
9、小結
教學反思:
總復習(4)
一、復習內容: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題和P125第9、題
二、復習目的:通過復習,使學生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三、復習過程;
1、復習克、千克
提問:(1)1克與1千克比較誰重誰輕。
(2)1000克與1千克比較誰重誰輕。
引出:1千克=1000克
2、說出生活中有那些物體的質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單位的?(先小組說一說然后匯報)
3、動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題)
4、線(估一估再連一連,教材P125第9、題)
5、活動內容(每4人一組活動)
(1)估一估自己帶來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師帶來的.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誰估的最接近實際重量。然后由學生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師把準備好的物品的質量貼在物品上的暗處)
6、練習作業:(1)計算: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20xx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 ÷9=()克
7千克+500克=()克
(2)在括號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600克()6克
7、思考: 一只小雞重500克,一只大雞重2千克,幾只小雞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雞的重量?
教學反思:
總復習(5)
一、復習內容: 數學第四冊教材P121第11、12、題,P125第10、題。
二、復習目標:
通過復習使學生理解什么角是直角、銳角、鈍角,理解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三、復習要點:
1、說一說自己認識了哪幾種角。判斷各種角的條件是什么。
2、動手畫一畫直角、銳角、鈍角,并寫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3、舉例說明,生活中那里有直角、銳角、鈍角。
4、舉例說明,生活中什么是平移現象,什么是旋轉現象。
5、畫出
向左移動8格后的圖形。(教材P125第10、題)
說一說 平移的移動方法。
完成作業: 教 材P121第11、12、題。
四、學生小結
總復習(6)解決問題
一、復習內容:數學第四冊教材P122第13、14、題,P126第11、12、13、題。
二、復習目標: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過程:
(一)用一步計算解決問題。
1、從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題)
2、把上面的信息和問題串連起來,再讀一讀感受一下題意。
“玩碰碰車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幾次?”
引導學生理解12元里面有幾個3元,就可以玩幾次。
3、要求學生寫出解答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4、學生討論完成:
(1)“小強有8個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給幾位客人。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題。
(3)比較(1)、(2)的異同點。
(二)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個小組,全班同學可以分成幾個小組?
2、有同學在公路兩邊種樹,每邊都種8棵,如果每組種4棵,需要幾個小組?
3、討論以上兩題的解題思路。
(三)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1、教材P122第14、題
2、A型襪子15元可買5雙,B型襪子5元可買1雙,C型襪子12元可買3雙,這三種襪子你認為哪一種襪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種便宜?(2)如果是你購買,你會買哪一種?為什么
(由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再各別提問,只要講出道理即可。)
(四)根據各班學生情況,可以另行補充或深或淺的應用題練習。
教學反思:
總復習(7)
一、復習內容:數學第四冊教材P122第15、題;P126第14、題,P127第15、16、題。
二、復習目標:1、了解統計的意義。使學生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能有規律的畫出圖形。
三、復習要點:
(一)復習統計。
1、養學生的合作實踐能力。
(教師提前二天布置學生收集本班同學跳繩的數據,填寫P122第15、題。)
2、表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你能出提出問題,自己解決。
3、完成教材P127第15、題。
(二)復習找規律。
1、圖形規律:這個學期我們學校的找規律跟我們前面學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學生說一說,
3、你覺得我們這個學期找規律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4、數字規律
從圖形中找規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學生回顧后說)
5、完成總復習練習
三、全課總結(略)
四、學生置疑:同學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數學教案6
1、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神奇的撲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系。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先測一百粒黃豆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的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一百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4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只好還給街坊100元。
現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究竟損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實際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數學趣味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例,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出一道關于數學的IQ題,讓學生回答(答對有獎),然后開始逐漸深入課題,解答一些數學計算題。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三、課堂解說
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以及解題方法,從而在做題中得到啟發。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運用各種感官感知5以內的數量,提高幼兒點數、計數、匹配等數學操作能力.
2、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敏捷性,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鍛煉幼兒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靈活性、協調性。
活動準備:
糖(幼兒每人15顆)、小籃子20只、保鮮袋幼兒每人5只(里面裝有數量為1-5的點卡),數字卡片1—5.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集中幼兒注意,讓幼兒產生新鮮感、好奇心,從而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看看籃子里裝著什么呀?(糖)鼻子湊上去聞一聞,有什么味道?(很香)你們喜歡糖嗎?好,那我們先來玩糖,再來吃糖,好嗎?
二、 猜糖、夾糖游戲:
(通過幼兒間的互動、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及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操作與探索和手、眼、耳朵等多種感官的協調、交互運用,反復感知5以內的數量,從而使幼兒對5以內數量的點數、計數在整體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時幼兒在猜糖和手指夾糖的過程中促進手和手指的.小肌肉得到鍛煉。)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嗎?(沒有)請你閉上眼睛,我要變糖了。(教師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睜開眼睛,請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幾粒糖?你們可以在1、2、 3、4、5這5個數里猜一個數)。(幼兒猜對后請全體幼兒都拿出和教師一樣多的糖)(把糖送給猜對的那位小朋友。)(幼兒游戲數次)
2、手指夾糖:
來,把手做成夾子(幼兒用兩只手指頭做“剪刀”狀),伸到籃子里去夾一夾糖,能夾住嗎?好,下面,我們來玩夾糖游戲,我來數“1、2、3”,你來把糖一粒粒夾到桌子上,老師數到“3”你馬上停下來,然后數一數你夾了幾粒糖?準備好了嗎?好,開始------停!數一數,你夾了幾粒糖?(幼兒點數,并講述結果“ 我夾了X粒糖。)(提問:誰也夾了X粒糖?;站起來去數一數別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誰的糖和你一樣多?)
(幼兒玩夾糖游戲3-4次,每次停讓幼兒先自己點數,并講述結果“我夾了X粒糖一邊操作一邊講述。”教師每次都要改變數數的速度)
三、 裝糖游戲:
(目的是通過幼兒積極的、主動的操作,讓幼兒將圓點與實物(糖)正確匹配起來,提高幼兒匹配能力,并為今后學習數物匹配打下基礎。)
請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籃子拿起來。籃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過來,數一數有幾只塑料袋?(幼兒點數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張圓點卡片,等一下請小朋友來裝糖,先數數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幾個圓點,然后往口袋里裝和圓點一樣多的糖,聽清楚了嗎?
(幼兒裝糖,教師觀察與指導)。
四、 買糖、品糖游戲:
(教師買糖,幼兒賣糖。檢查糖裝得是否正確,再次點數5以內的數量。最后把一粒的那袋糖獎給他們,是讓幼兒對自己的操作有一種成功感,愉悅感,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
糖都裝好了,我想買你們的糖,行嗎?(“我想買有X粒那袋糖”)(收回4袋糖。)
結束語:還有一袋糖有幾粒?(一粒)你喜歡吃糖嗎?好,這袋就獎給小朋友吃吧!
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簡單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簡單的統計表求平均數。
2、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增強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明確求平均數與平均分的區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明確求平均數與平均分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小華4天讀完60頁書,平均每天讀幾頁?
2、一個上下同樣粗的杯子里裝有16厘米深的水,把這些水平均倒在4個同樣粗細的杯子里,每個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剛的體重和是160斤,平均體重多少斤?
師:上述1、2兩題都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實際每一份都一樣多,而第3題是把兩個數的和平均分成兩份,每份不一定是實際數。所以,求幾個數的平均數與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是有區別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過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應用題,也就是平均分的問題。
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數問題。(板書課題:求平均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用4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組織討論:你怎樣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一步明確:所謂平均高度,并不是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而是在總水量不變的情況下,水面高度同樣的高度值。
(4)學生操作。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積木,用每塊積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積木按例題的高度要求疊放四堆來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動腦動手操作一下,使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學生匯報操作結果,一般出現兩種方法。
第一種:數出共有多少個積木,或把積木全部疊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種:直接移多補少。從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從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這說明原來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6)師:通過同學們的操作,我們得到了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操作時,我們使水杯的水面實際高度發生了變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來4杯水水面高度卻發生了變化。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數的情況是不允許改變原值的。例如:高個身高180厘米,矮個身高140厘米,兩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并不是把高個的身體削下一部分來,接在矮個身體上,使兩人身高相等。由此可見,通過直接操作的方法來求平均數,在很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不通過操作,直接通過計算,能不能求出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樣計算方便呢?
(7)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結:通過上題的計算,進一步明確:應先相加求出高度總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數,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與復習題,兩題的結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明確:復習題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結果,即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數,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個杯中水面的實際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們的.實際高度并不要求發生變化。
(9)反饋練習。
小強投擲三次壘球,每次的成績分別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績。
3、教學例3.
(1)出示例3:四年級一班第一小組有6個同學,第二組有7個同學,下面是兩組同學身高的統計表(單位:厘米)
(2)讀題,組織學生討論:兩組人數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盡相同,想要直接比較出哪一組的身高較高,怎么做比較好呢?
(3)根據討論結果,明確先求出每組的平均身高,再進行比較。
(4)列式計算。
第一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組的高多少?
139-138=1(厘米)
答:第一小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饋練習。
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這個小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三、課堂小結。
通過小結,進一步區分平均分與平均數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
四、布置作業。
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個人的身高,記錄下來,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數學教案9
一、設計理念:
隨著學生學習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移項的方法解方程,既鞏固了小學基礎知識,又為初中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移項的方法解方程,運用相關規律,熟練的進行解方程計算。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體驗移項解方程的'歷程,觀察、比較,進而歸納出解各類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關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對比,歸納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運用“勾漏”雙向四步教學法,適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讓學生在利用等式性質解方程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移項的方法解方程,掌握各類解方程的一些規律,運用相關規律,熟練的進行解方程計算。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移項解方程的歷程,觀察、比較,進而歸納出解各類方程的快捷方法,得出一些相關規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對比,歸納的方法。
四、教學方法:
“勾漏”雙向四步教學法;觀察法、比較法、歸納法。
五、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勾人入境:
同學們,利用等式的性質我們學會了解方程,其實上,熟練后,我們可以不用寫得那么麻煩,三言兩語就可以輕松地解方程了啊!想學嗎?
(二)漏知互學:
先來看第一大塊的加法方程
186+—=200
用等式的性質這樣解:
186+—=200
解:—+186—186=200—186
—=14
熟練后可以這樣解:
186+—=200
解:—=200—186
—=14
有什么規律呢?先看符號(+——符號相反)再看數字(數字順序也相反),那合起來說就是:加法方程,數符相反。有趣嗎?
現在我們再看第二大塊的乘法方程
36×—=108
用等式的性質這樣解:
36×—=108
解:—×36÷36=108÷36
—=3
熟練后可以這樣解:
36×—=108
解:—=108÷36
—=3
師:他們又有什么規律呢?(課件展示)哦真聰明!乘法方程與加法方程的規律一樣,數字順序和運算符號都相反了,所以我們把乘法方程與加法方程合在一起稱為:乘加方程,數符相反。明白了嗎?記住了嗎?
現在我們再來看第三大塊,減法方程:
——36=12
用等式的性質這樣解:
——36=12
解:——36+36=12+36
—=48
熟練后可以這樣解:
——36=12
解:—=12+36
—=48
那么它們又有什么規律呢?先看未知數—都在減號前,接下來的運算符號都用加法,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減法方程都是用加法呢?別急,請看:
108——=60
用等式的性質可以這樣解:
108——=60
解:108——+—=60+—
108=60+—
60+—=108
—+60—60=108—60
—=48
熟練后可以這樣解:
108——=60
解:—=108—60
—=48
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題減法方程與上面兩題有什么不同呢?對,未知數—都在減號后面,運算符號都是用減法,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兩張種減法方程合并起來說:減法方程,前加后減。未知數—在減號前用加法,未知數—在減號后,用減法。
接下來我們再來學習第四塊,除法方程:
—÷12=5
用等式的性質可以這樣解:
—÷12=5
解:—÷12×12=5×12
—=60
熟練后可以這樣解:
—÷12=5
解:—=5×12
—=60
同學們,你發現了什么?對,眼睛真厲害!未知數—在除號前,解完這道題,誰發現,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與減法一樣。1、未知數—在除號前面。
2、都用乘法。
3、數字沒有相反。怎么辦,對,先算完另外一種情況(—在除號后的)再說,那么請開始吧。
48÷—=3
用等式的性質可以這樣解:熟練后可以這樣解:
48÷—=348÷—=3
解:48÷—×—=3×—解:—=48÷3
48=3×——=16
3×—=48
—=48÷3
—=16
仔細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解除法方程的規律你找到了嗎?
1、未知數—在除號后面。
2、都用除法。
3、數字沒有相反。
以上說明在除號前后的計算方法不一樣,那么它的規律要根據—在除號前后來判斷,—在除號前用乘法,—在除號后用除法,從而得出他的規律是除法方程,前乘后除,它和減法有類似感。
(三)流程對測:
小組內各出加減乘除的方程各一條,然后交換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
小組開始探究,教師巡邏指導
(四)結課拓展:請同學們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復習
7的組成,練習用數的組成、分解知識進行7的加減運算。
2、學習
7的加減,能根據推理列算式,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活動準備7以內的數字卡片、課件、幼兒用書第1冊第47頁、鉛筆。
活動過程
1、復習7的組成,列出7的分合式。
(1)拍手對數:教師拍手和幼兒拍手合起來是7下。
(2)填數活動。給7的組成填上合適的數。
2、新授7的加減法:
(1)教師演示課件出題,請幼兒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減法。
①"樹上飛來了1只小鳥,后來又飛來了6只小鳥,請問,現在書上一共有幾只小鳥?"引導幼兒列出加法算式1+6=7。"如果是先飛來了6只小鳥,有飛來了1只小鳥呢?"怎么列算式?6+1=7,讓幼兒發現將加號兩邊的數互換位置以后,總數不變。
②引導幼兒根據推理的方法,列出7的第一組減法算式:7—1=6 7—6=1
(2)請幼兒根據7的分合式,自己探索將7的其它幾組算式列出來,教師指導。
(3)利用快問快答的'形式,反復練習7的加減法運算。
3、組織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觀察圖意,填寫正確的數字或算式,鞏固7的加減法。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練習7的加減法,學習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字問題。
數學教案11
設計思路:
二期課改需要我們以整合的思想來實施新教材。新>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幼兒在前些階段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和練習了數的形成、2、3、4的分合、組成等等。在此基礎上,中班下半學期年齡階段的孩子們可以學習5的組成,數的組成是加減法運算的基礎,是幼兒數學教育內容之一,是幼兒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必備知識。依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及新綱要的要求,通過創設相應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操作。引導幼兒去探索、體驗理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并將自己獲得的知識用交流的方式表現出來。
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準備:花片、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盒、帖、筆、紙、數字卡片等
過程:
一、湊數游戲《蘋果和生梨》
請1個幼兒上來帶領家玩湊數游戲。
春天的花園里有個數學王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數學王國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來,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發現寫在紙上。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引導和助。
三、幼兒交流討論
1、教師拍手,幼兒回到座位。剛才家玩得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誰愿意來介紹自己的'發現?在玩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2、幼兒各自介紹自己的發現。
四、學習6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的一家也到數學王國來玩了,數一數有幾只貓?用數字幾來表示?看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嗎?引導幼兒從貓的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分。
2、幼兒自主講述,如6只貓可分成1只貓5只小貓。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用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教師:6有幾種分法?
3、教師歸納: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們合起來都是5送帖。
我們小朋友本領真,不但學會6的組成,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貓們一起到數學王國去玩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數學王國到了,看看國王今天都準備了什么禮物?(各種帖)
國王還準備了這么多帖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助他來包裝帖。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粒帖。你一邊裝一邊說,幾粒的帖、幾粒蘭色的帖、或幾粒黃色的帖、幾粒綠色糖,一共是6粒帖。裝好以后你可以送給周圍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也可以給好朋友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糖帶回家,可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數學教案12
教學 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 教學 的重點是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難點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1.不等式的解與方程的解的意義的異同點
相同點:定義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不同點:解的個數不同,一般地,一個不等式有無數多個解,而一個方程只有一個或幾個解,例如, 能使不等式 成立,那么 是不等式的一個解,類似地 等也能使不等式 成立,它們都是不等式 的解,事實上,當 取大于 的數時,不等式 都成立,所以不等式 有無數多個解.
2.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區別與聯系
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的解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等式的解是指滿足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的某個值,而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滿足這個不等式的未知數的所有的值,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個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個數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個數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
一般地,一個含未知數的不等式有無數多個解,其解集是某個范圍,這個范圍可用一個最簡單的不等式表示出來,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是 .
(2)用數軸表示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數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圓.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數軸上表示4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因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點上畫實心圈.
注意:在數軸上,右邊的點表示的數總比左邊的點表示的數大,所以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應牢記: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圓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一、素質 教育 目標
(一)知識 教學 點
1.使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會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知道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不同點.
(二)能力訓練點
通過 教學 ,使學生能夠正確地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能把數軸上的某部分數集用相應的不等式表示.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講解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解”的關系,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圖形來表達,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美.
二、學法引導
1. 教學 方法:類比法、引導發現法、實踐法.
2.學生學法:明確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區別和聯系,并能熟練地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要特別注意:大于向右畫,小于向左畫;有等號的畫實心圓點,無等號的畫空心圓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2.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二)難點
正確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概念.
(三)疑點
弄不清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區別、聯系.
(四)解決辦法
弄清楚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概念.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直尺.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明確目標
本節課重點學習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會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二)整體感知
通過枚舉法來形象直觀地推出不等式的解集,再給出不等式解集的概念,從而更準確地讓學生掌握該概念.再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從而為今后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教學 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根據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把下列不等式化成 或 的形式.
① ②
(2)當 取下列數值時,不等式 是否成立?
l,0,2,-2.5,-4,3.5,4,4.5,3.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并說出答案:(1)① ② .(2)當 取1,0,2,-2.5,-4時,不等式 成立;當 取3.5,4,4.5,3時,不等式 不成立.
大家知道,當 取1,2,0,-2.5,-4時,不等式 成立.同方程類似,我們就說1,2,0,-2.5,-4是不等式的解,而3.5,4,4.5,3這些使不等式 不成立的數就不是不等式 的解.
對于不等式 ,除了上述解外,還有沒有解?解的個數是多少?將它們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觀察它們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嘗試得出答案,指名板演如下:
【教法說明】啟發學生用試驗方法,結合數軸直觀研究,把已說出的不等式 的解2,0,1,-2.5,-4用“實心圓點”表示,把不是 的解的數值3.5,4,4.5,3用“空心圓圈”表示,好像是“挖去了”.
師生歸納:觀察數軸可知,用“實心圓點”表示的數都落在3的左側,3和3右側的數都用空心圓圈表示,從而我們推斷,小于3的每一個數都是不等式 的解,而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一個數都不是 的解.可以看出,不等式 有無限多個解,這無限多個解既包括小于3的正整數、正小數、又包括0、負整數、負小數;把不等式 的無限多個解集中起來,就得到 的解的集會,簡稱不等式 的解集.
2.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①以方程 為例,說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情況.
②不等式 的解的個數是多少?能一一說出嗎?
(2)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解方程 求出的是方程的解,而解不等式 求出的則是不等式的解集,為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指名回答.
教師 歸納:正是因為一元一次方程只有惟一解,所以可以直接求出.例如 的解就是 ,而不等式 的解有無限多個,無法一一列舉出來,因而只能用不等式 或 揭示這些解的共同屬性,也就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實際上,求某個不等式的解集就是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把原不等式變形為 或 的形式, 或 就是原不式的解集,例如 的解集是 ,同理, 的解集是 .
【教法說明】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印象較深,而不等式與方程的相同點較多,因而易將“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混為一談,這里設置上述問題,目的是使學生弄清“不等式的解集”與“方程的解”的關系.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①表示不等式 的解集:( )
分析:因為未知數的取值小于3,而數軸上小于3的數都在3的左邊,所以就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左邊部分來表示解集 .注意未知數 的取值不能為3,所以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位置上畫空心圓圈,表示不包括3這一點,表示如下:
②表示 的解集:( )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指名板演并說出分析過程.
分析:因為未知數的取值可以為-2或大于-2的數,而數軸上大于-2的數都在-2右邊,所以就用數鋼上表示-2的點和它的右邊部分來表示.如下圖所示:
注意問題:在數軸上表示-2的點的位置上,應畫實心圓心,表示包括這一點.
【教法說明】利用數軸表示不等式解的解集,增強了解集的直觀性,使學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有無限多個,這是數形結合的具體體現. 教學 時,要特別講清“實心圓點”與“空心圓圈”的不同用法,還要反復提醒學生弄清到底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這也是學好本節內容的關鍵.
3.嘗試反饋,鞏固知識
(1)不等式的解集 與 有什么不同?在數軸上表示它們時怎樣區別?分別在數軸上把這兩個解集表示出來.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 ② ③ ④
(3)指出不等式 的解集,并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師生活動:首先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 教師 抽查,最后與出示投影的正確答案進行對比.
【教法說明】 教學 時,應強調2.(4)題的正確表示為:
我們已經能夠在數軸上準確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反之若給出數軸上的某部分數集,還要會寫出與之對應的不等式的解集來.
4.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1)用不等式表示圖中所示的解集.
【教法說明】強調“· ”“ °”在使用、表示上的區別.
(2)單項選擇:
①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②不等式 的正整數解為( )
A.1,2 B.1,2,3 C.1 D.2
③用不等式表示圖中的解集,正確的是( )
A. B. C. D.
④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正確的是( )
學生活動:分析思考,說出答案.( 教師 給予糾正或肯定)
【教法說明】此題以搶答形式茁現,更能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
(四)總結、擴展
學生小結, 教師 完善:
1.? 本節重點:
(1)了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2)會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注意事項:
弄清“ · ”還是“ °”,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
七、布置作業
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1—82頁的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1公頃
教學難點:感受1公頃的實際大小以及與平方米間的進率。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公頃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常用的的面積單位。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嗎?洋面積單位計量比較合適?學校的占地面積有多大?用什么面積單位計量比較合適?
引導:先請同學們欣賞下面一些圖片。(呈現南京明孝陵、中華世紀壇、臺灣日月潭和我國大片森林的畫面,并出示相應的文字說明)自己讀一讀圖片中的文字,這些文字中都使用什么面積單位?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頃”這一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
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的含義。
談話:100米有多長,你能結合實際說一說嗎?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像這樣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
引導:1公頃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獨立算一算,再與同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1公頃=10000平方米。
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
提問: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1公頃,下面我們再實際感受一下。(把學生帶到操場)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要求估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
把學生帶到籃球場(或其他已經面積的地方),讓學生觀察并推算大約多少個籃球場面積是1公頃。(1個籃球場面積通常是420平方米,大約24個籃球場的面積是1公頃)
3.嘗試單位換算。
(出示“試一試”)提問:你能計算這塊平行四邊形菜地的面積嗎?請同學們自己用計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來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
4.鞏固練習。
(1)完成第82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討論這個足球的面積是不是有1公頃。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分組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并計算出面積,統一數據后再用計算器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面積是1公頃。
三、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什么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十四第1、2題。
(1)第1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讓學生說說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醒學生進行單位換算時,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題在學生完成后,要及時組織反饋,幫助計算錯誤的學生分析原因,指導他們訂正。
小結:進行單位換算時,要先想清楚這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如果把高級單位改寫成低級單位要乘進率,如果把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要除以進率。
2.完成練習十四第3、4題。
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計算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
第4題可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將已知的面積1公頃和底80米寫在相應的字母下面。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并適當提醒先要把1公頃換算成10000平方米。
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畫銳角和鈍角。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找角、畫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創造性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課堂中創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復習鋪墊
老師:同學們,大家都認識潘老老師,你們一定不知道潘老老師還會變魔術吧。不信,你們看,老老師可以用手中的這張紙變一個大家都認識的老朋友!你認識嗎?
老師:關于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生:我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一個角。
生:像國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老師:周末了,同學們都喜歡去游樂園吧,今天潘老老師就帶大家去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根據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找一找,圖中哪里有角?
老師:同學們太棒了,找到了這么多的角。(課件演示:去掉背景圖后所顯示大小不同的角。)它們長得一樣嗎?你們能根據它的特點分分類嗎?
1、給“角”分類。
老師: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學具卡片,先獨立思考,你按什么標準分類?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說一說。
(1)分成兩類:一類是直角,一類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類:直角分一類,比直角小為一類,比直角大的可以為一類。
老師:這樣分更細致一些,我們發現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這樣認為的嗎?
老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1號角和3號角就比直角大?而4號角和5號角就比直角小呢?
老師:嗯,如果這些角比較接近直角,開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們看不出怎么辦呢?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較。(驗證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和所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直角邊和角的一條邊重合,這樣就可以比較這個角的開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稱。
老師:在這三類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實其他兩類也是叫的兄弟,一個是直角的弟弟,一個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說4號角和5號角是直角的弟弟嗎?(比直角小)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銳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今天我們就老學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老師:角家族我們認識了銳角、直角和鈍角。
老師:那么給這3個兄弟排排隊吧,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板書:鈍角>直角>銳角)
現在老老師提兩個問題,我敢誰第一問題,提出后,所有人的小手都能舉起來,而第二個問題提出來后,舉起小手的就會寥寥無幾了。信不信?
第1個問題:什么樣的角水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
第2個問題:用什么辦法開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
老師:(得出結論)和直角比,開口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來,但開口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我們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來驗證。
老師:既然大家已經找到好辦法了,我們在來用一用,看看我們的高招靈不靈。(課件出示幾個不用的角,請同學來判斷)
教老師出示兩張實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請同學們到前面來驗證。
老師:看來這樣的問題難不倒大家,課件出示,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倒題。
3、找找生活中的“角”。
老師: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不僅藏在游樂園里,其實就藏在我們身邊,現在請同學們找一找,在哪里見到了角,是什么角?
很好,其實數學知識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等待大家去發現。
4、畫“角”。
老師:既然我們認識了銳角和鈍角,想不想畫一畫,那誰來說一說,你想怎么畫一個銳角或鈍角呢?(先畫......后畫......)(課件出示畫法,請學生來畫)
老師:你能試著畫一個盡可能小的銳角和一個盡可能大的鈍角嗎?
三、教畫人物簡筆畫
老師:角在美術中也有妙處!在美術中有一種畫叫人物簡筆畫,它是非常簡單的圖形拼擺起來表示人物的一些簡單動作,像這樣用圓表示頭部,用線段表示身體,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老師:請同學試著創造,用我們學會的角來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創造出那些姿勢。(學生作品展示)
四、總結
老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操作和教師的演示,理解并掌握“湊十法”在計算中的方便與快捷,達到準確計算的程度。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初步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使學生形成“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教學關鍵
把9加幾轉化成10加幾。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小棒、游戲用品。
學具:小棒20根、圓片2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今天,老師想帶一(2)班的小朋友去參觀運動會,但在出發之前,柯老師想先來考考你們,表現好的柯老師才帶他去,你愿意接受這個挑戰嗎?
1.10加幾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lO+8 10+9
師:計算這些題,你為什么能算得這么快又這么準呢?
生:因為里面有10,都是10加幾的。十加幾得十幾。
師:哦,原來是有10這個好朋友,10加幾得十幾,10的加法簡單吧。
2、連加
9+1+4 9+1+2 9+1+4
師:這里沒有10.你們為什么也能算得又快又準呢?
生:都是先算9+1等于10,十再加后面幾就等于十幾
師:哦,原來是在這些算式里找到了10,把這些算式換成了10加幾.看來10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找到了它,計算就變得又快又準。
恭喜你,挑戰成功,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師:你看,運動場上多熱鬧,請你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結: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舞(啦啦隊)
還有服務隊的隊員給運動員送來了飲料。
2.試著說說想法。
師:請你再仔細觀察,這些飲料是怎樣擺放的?(紙箱里裝了幾盒?外面放著的有幾盒?)柯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盒?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指名回答,板書算式)
師:(紙箱里有9盒,外面4盒,怎樣算一共有幾盒?)你是怎樣算一共有幾盒的?(指幾名學生發表看法)
學生中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
(1)1、2、3……12、13依次數。(上臺演示)
(2)從9數到13。
(3)從9數到13。
(4)9和4合起來是13。
(5)13可以分成9和4。
(6)先拿一盒放進箱子里,與里面的9盒湊成10盒,再想“10+3=13”(怎么拿,你能上來演示一下嗎?)(為什么拿1盒,拿2盒可以嗎?)
3.得出最佳方法。
師:小朋友,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誰的.方法是怎么樣的?你能說說嗎?)
師:看來有些人喜歡數的,有些人喜歡算的。數的我們前面已經學會了,今天我們再來研究研究算的,下面和老師一起來用小棒擺一擺。
師:(跟著老師一起來)左邊擺9跟代替紙箱里的9盒牛奶,右邊擺4根代替外面的4盒牛奶。 (想一想。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這1盒從哪里來?)9+4應該怎么擺,自己擺一擺,試一試。
生:把右邊的1根移到左邊
師:是這樣嗎?也就是說從4根當中拿出1根與9湊成10,4盒拿走1盒,還剩幾盒?那在算式中就是把4分成1和3,拿出的1根與9根湊成10,在算式中就是9+1=10,
你看,紙箱里的10盒加上外面還剩下的3盒,一共是多少盒。13 在算式里,就是再算10+3=13,也就是9+4=13.
你能看著這個圖,再說一說我們怎樣計算9+4的嗎?(指名說,全班說)
師:把9湊成10的這種方法,我們就叫做湊十法。
4、計算9+5
先擺小棒,再說說思路,教師板演思路圖。
三 、歸納算法特點,尋找規律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會算9加幾了嗎?你能說一個嗎?
問:算式有什么特點?都有數字幾?都是9加幾,所以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9加幾。
師:我們是怎樣算9加幾的呢?都是把9加幾變成10加幾來算的。(用箭頭將算式和 10加幾連起來)
引導學生觀察得數的特點: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結:(1)結果都十幾。(2)得數十幾中的幾比第二個加數少1。
問:這個“1”哪兒去了?掌握這個特點,我們就能又準又快地計算9加幾的加法了。
四、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計算方法, 運動會, 小朋友, 數學, 價值
【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12-30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初中數學教案08-1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