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7-24 10:37:1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常用(10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將味覺、視覺和聽覺三者初步進行通感聯想,初步體會味道、色彩和音樂之間的互通性,增進幼兒的感知能力。

  2、繼續培養幼兒愉悅參與活動的熱情,并能在活動中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1、甜味和苦味的食品若干(如冰糖、銀杏等)

  2、畫有“甜小姐”和“苦小姐”的卡片若干、油畫棒若干盒

  3、樂曲《二泉映月》和《金蛇狂舞》的片段

  活動過程:

  一、品嘗甜味道和苦味道的各種食品。

  教師請客,幼兒品嘗食品,幼兒邊品嘗邊和同伴交流,相互說說自己所品嘗食品的心理感受及其味道。

  教師讓部分幼兒說出其所吃食品的味道及神態,并總結甜和苦這兩種味道來。

  二、用與之匹配的顏色表示出兩種味道。

  教師引導幼兒:如果讓你用顏色分別來表示這兩種味道,你想用哪種顏色表示?為什么?(幼兒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幼兒在“美食小姐”的身上畫出表示甜味和苦味的顏色(可以引導幼兒畫上一種或多種顏色并說出理由)。

  待幼兒畫好后,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理由說給畫面上的“美食小姐”聽,或說給好朋友聽一聽。

  教師請部分幼兒說說自己配上該顏色的理由。

  聽樂曲感知與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

  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樂曲《二泉映月》片段,使幼兒能從該樂曲中感受其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師介紹此曲。

  繼續欣賞第二首樂曲《金蛇狂舞》片段,幼兒感受與之相匹配的味道及其心理感受,教師同樣進行相關的介紹。

  教師與幼兒一起舞蹈《金蛇狂舞》,結束。

  活動延伸:

  (1)欣賞更多的樂曲,使幼兒感受不同樂曲中所蘊涵著的酸甜苦辣。

  (2)圍繞該主題繼續開展活動,使幼兒能深入感知視覺、味覺和聽覺三者之間的互通性,并能在今后的實際操作中將其通感運用。

  選題理念:孩子進入大班以后,求知欲和探索欲都顯得尤為強烈。他們在獲取個體知識的同時也對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產生了高度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我們為孩子設計了與之相適的一系列主題活動。即將孩子在小班所掌握的個體事物的形態特征和中班已習得的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直接聯系貫穿到大班的個體、群體與現象間的通感聯想中來。而本次教學活動則是該主題活動的第一分支--將視覺、聽覺和味覺三者初步進行通感聯想。

  活動說明:

  一、我們設計和組織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是集語言、藝術、科學、健康等于一體的綜合

  活動,它打破了以往分類式的教學觀念,適應了新綱要所提出的.整和教育觀,使孩子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習得知識,提高興趣。而且孩子在這一系列預成活動中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出心中的疑問,并與教師一起探究,及時引發與之相關的生成活動。

  二、此主題活動均是在寬松、和諧、新穎的過程中完成的。比如本次活動中孩子可以開懷地吃,隨心所欲地畫,盡情地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我想,也正因為孩子說出了“真”感受,才使這一系列主題活動行之有益。

  三、通過本次活動,孩子能初步感知聽覺、味覺和視覺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今后所要進行的心情與色調搭配,心情與樂曲聯系,以及冷暖色調、悲喜樂曲的心理反映等分支活動奠實了基礎,也為完整、完善這一系列主題活動添了一筆重彩。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孩子們由于有親身的經歷和體驗,就樂于表達和交流。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環境體現自由性。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比一比中自由探索,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動內容凸現生活性。活動中的內容都是來自幼兒生活中的內容。

  3、活動過程呈現輕松性。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比較輕松,打破了以往的教于學的模式。

  4、活動策略的多樣性。

  5、教師的角色轉變。在以往的活動中,我主要是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來進入活動并開展活動的,感覺與孩子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嘗試著以孩子們的玩伴這一角色進入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發現,讓孩子們感到我是他們的大朋友,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使孩子們能大膽地來提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和我走的很近,每個幼兒都愿意說、樂于說,而且效果較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發現用瓶子看物體的多種變化,感受瓶子的神奇功能。

  2.樂意探索影像變化的秘密,能用較清晰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猜測和發現。

  3.萌發進一步探究瓶子的興趣和愿望。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教具:記錄板、筆、ppt

  學具:人手一個裝滿水的瓶子、卡片兩張、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回憶,產生探究瓶子的愿望。

  (出示瓶子)老師帶來了什么?那你說說看,瓶子有什么本領呢?

  你們坐在位置上說,讓老師聽聽看,你說的什么本領。

  二、探索記錄、表述發現并思考原因。

  實驗一:觀察現象,發現變化——記錄表達初次實驗探究中的發現。

  今天我們要來一起玩一個新游戲,這個游戲我們需要用水來幫忙。你看,瓶子加上稅就變成了一個瓶子眼鏡,通過瓶子眼鏡我們可以看到什么有趣的變化呢?想不想來試一試。

  待會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實驗。老師在桌上準備了3份實驗材料,一個就是瓶子眼鏡,還有兩張卡片。

  (介紹卡片,認識卡片上的圖案特征)

  你發現了什么?什么變大了?還有什么變化,你是怎么發現的?

  (教師巡視并和個別幼兒交流發現)

  分享交流:請大家來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師生共同記錄發現。

  通過第一次實驗,你們有了一些發現。有的...有的...可是這些發現你們都找到了嗎?

  實驗二:再次觀察,探究原因——驗證歸納因方法不同導致的變化。

  提出要求:你們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找到這些變化呢?除了這些變化,你還能找到那些新的發現,把你所有的新發現都記錄在這張表格里,另外請你想一想、說一說你使用什么方法看到這些變化的。

  1.剛剛的發現有沒有都找到?有沒有新的發現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繼續記錄幼兒的新發現)

  2.裝滿水的瓶子就像一個魔術師,讓我們看到的圖片發生了這么多奇妙的變化,瓶子的本領真大,真神奇!一起來說一說這些變化吧。

  3.我們用同樣的瓶子看卡片,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變化呢?(師生共同記錄并總結。)

  4.集體驗證:瓶子拿得近和遠,透過瓶子看會有不一樣的變化。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吧。透過瓶子你們看得到我的眼睛嗎?如果要讓我的眼睛看上去特別大,該怎么辦?

  三、合作實驗,猜測驗證——發現改變物體位置后新的影像變化

  1.出示實驗材料,引發猜測:如果把一群小鴨子放在一個瓶子的后面移動,透過瓶子看,小鴨子會有什么變化呢?

  2.觀看視頻操作,表述發現:你們發現了什么變化?

  3.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瓶子排成一排,讓一群小鴨在瓶子后面移動,透過瓶子看,小鴨會有什么變化呢?(演示操作,觀看發現。)

  小小的'瓶子本領卻是非同凡響的,它能讓我們看到的東西發生很多有趣的變化。

  四、拓展延伸,欣賞并感受瓶子創意之趣。

  那小小的瓶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本領和作用呢?

  (觀賞PPT)

  小小的瓶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么多創意,瓶子的本領真大呀!

  同一種瓶子眼鏡就會有這么多的發現,那么大小形狀不同的瓶子,那他們當瓶子眼鏡又會有哪些不同的變化呢?請你們回去自己探索一下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已經是第二研了,我采納了各位老師的建議,并結合自身對這個活動的了解,對整個活動進行了一些調整,而活動進行得比第一研要順利很多,很明顯的是孩子們為主體了,孩子們在發現和探討。而且實驗的時候孩子們就是邊說邊操作的,沒有像上一研那樣“安靜”。

  在整個活動中我注重幼兒的主動探索,關注幼兒的語言表達、動手表現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重在欣賞、鼓勵,避免打擊幼兒的積極性。在對于幼兒的發現我并沒有給予否認,似的幼兒更加積極得去探索發現。

  但是在活動中也遇到了突發狀況,就是有部分幼兒在拿到操作材料后沒有按我的要求去觀察圖片,而是去觀察別的東西了。有的孩子去觀察旁邊的小朋友有的孩子去觀察旁邊的裝飾品。當時我第一反應就是再三強調操作規則,后來學科組的老師們也跟我說到在那個環節我一共說了3到4次“請觀察圖片!”。她們給我的建議是讓孩子們觀察旁邊的事物之后,慢慢引導幼兒觀察到操作卡上,或者在講述操作要求的時候就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去用“瓶子眼鏡”觀察操作卡片。這樣或許孩子們會更有目的性的去觀察,而不是一拿到材料后就到處亂看。

  在活動后的研討活動中,老師們也指出了我得不足之處:臨場反應能力有些薄弱,還需要再 “加工”。同時也指出疑問:在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觀賞PPT”是否有必要,或者可以把它放在課前準備中,那樣或許孩子們在第一個導入環節能加會講述了。其實在研究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這個環節與之前的有些脫軌,但是也沒能大膽的提出這個看法。我想在今后的研討活動中還是應該要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那樣不管正確與否對自己都是一個提升。

  在經過兩次的教研活動,我對科學活動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并且我也將這種新的嘗試加入到了這階段的科學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對于這種的活動更加的喜歡,參與的積極性也更加高。科學活動還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讓我們來學習、來研究,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應該多關注活動是否能夠吸引幼兒的興趣,更多的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物皮毛,激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2、在游戲情境中,能夠大膽講述,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認識常見動物皮毛,觀察比較發現其中的不同。

  活動重點:

  認識常見的動物皮毛。

  活動難點:

  能夠比較發現其中的.不同

  活動準備:

  課件PPT

  黑白毛皮動物的小拼圖

  活動過程:

  一、介紹羊村,引起興趣

  引導語:這是哪兒?羊村里住著誰?

  想去羊村和朋友們一起玩嗎?

  二、認識地圖,辨認動物

  1、討論:從這里去羊村有幾條路?你覺得哪條路是安全的?為什么?

  黑白色的門里又會藏著誰呢?

  2、個別操作動物皮毛拼圖。

  3、討論:你知道這些長著黑白皮毛的動物朋友是誰嗎?

  4、共同歸納小結

  三、尾聲:和羊村動物朋友一起玩

  師:到羊村的大門口啦!還記得今天我們一路上看到過哪些動物嗎?

  和羊村的朋友一起做游戲。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常用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強身健體。

  2、感受中國傳統中醫文化的神奇。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了一些常見的植物

  材料準備:中草藥圖片

  活動重點:

  在植物中對中草藥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醫院”

  ——教師飾“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藥所以幼兒飾“醫生”開了一貼中草藥“川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們知道醫生給我開的是什么?

  2、感知了解

  ——多虧醫生給我開了中草藥治好了我的病。今天還來了許多中草藥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辦法也去認識認識它們嗎?

  3、討論講述

  ——誰能告訴大家你認識哪些中草藥朋友?(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片或實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兒討論,講述)

  ——還有一些中草藥我還不認識,它們又是誰?(教師出示幼兒沒有講到的,如金銀花、天麻等)。

  ——原來,靈芝、人參、川貝、金銀花等等這些神奇的中草藥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補身體,用處真不小!

  4、活動延伸

  ——這么有趣的`中草藥,大家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幼兒提問,討論解決)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們知道什么人最早發現中草藥?中草藥還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讓我們來聽聽醫生的介紹吧!

  活動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并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了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頂起紙板的有趣現象。

  2、探索不規則圖形紙板只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立體紙盒有很多個面,每個面都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提高手眼協調的能力。

  3、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套不規則圖形紙板、各種立體空紙盒、一根吸管活動指導:

  (一)談話引入,引發幼兒回顧經驗引導語:上次小朋友試過頂規則圖形紙板,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二)不規則圖形活動探索

  1、幼兒初步探索頂不規則圖形紙板,如果也用吸管頂,請你們猜猜紙板有幾個地方能被頂起來?在什么位置?

  2、教師提出探索記錄的要求:在紙板能頂起來的地方用筆做個幾號。

  3、幼兒操作探索頂不規則圖形紙板的方法,并記錄。

  4、結合記錄,師幼分享交流。

  引導語:你們都試成功了嗎?在每個圖形上可以找到幾個能把它頂起來的點呢?在圖形的哪個位置上吸管能頂起紙板?

  師幼共同梳理,幼兒獲得有關使不規則圖形板平衡的經驗。

  (三)立體圖形探索

  1、出示立體紙盒,提出問題,引導繼續探究引導語:這里有許多立體紙盒,你們能將他們頂起來嗎?到底能找到幾個地方把它頂起來呢?

  2、教師介紹材料,提出探究要求探索要求:頂立體紙盒是不是和頂不規格圖紙紙板一樣,也只有一個地方頂起來?請你們試一試,試完后,就在能把紙盒頂起來的地方做個記號。

  3、幼兒探究頂立體圖形紙板

  4、師幼分享交流:從中獲得立體紙盒有多個面,每個面都有一個能被頂起來的點。

  (四)活動延伸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到能不能也被頂起來呢?我們區角的時候,可以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開始是讓幼兒了解各種紙,在這一環節當中,我準備了新聞紙、圖畫紙、皺紋紙、宣紙、亮光紙、蠟光紙、牛皮紙、彩色卡紙、彩色折紙、衛生紙、復寫紙、蒙紙等等。在這幾種紙中,我發現幼兒對蠟光紙、卡紙、折紙、衛生紙、報紙都比較熟悉,對宣紙、牛皮紙、復寫紙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別介紹了這幾種紙,讓幼兒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在第二環節了解紙的特征時,我采用的是讓幼兒通過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紙很光滑,有的紙很軟,有的紙皺皺的,在這一環節孩子們的表達不太好,浪費的時間也太長,感覺有點亂,需要調整。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特性的環節上,我精心設計了五有趣的'游戲“天空中少了誰”“給老爺爺貼胡子”“紙寶寶變小了”“紙寶寶洗個澡”和“紙寶寶烤烤火”。自主操作中,讓幼兒感知紙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實驗操作這一環節我發現大多數幼兒都能動腦筋、想辦法,而且孩子們對水火都很感興趣,使幼兒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知識。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用途這一環節中,本來我想讓幼兒發揮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紹紙在我們生活上、學習給我們大家帶來的用處,但是由于我過早地拿出了我也為幼兒準備了很多紙制品,從而干擾了幼兒的想象空間,所以在這一環節過程中顯得有點亂,下次需要改進。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從整個過程看,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是今后要注意和改進的:

  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語音語調要高低有致,在情緒上要達到調動幼兒積極性的作用。

  二、是在活動中教師的示范要準確嚴謹。

  今后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將繼續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及時調整著自己的教育策略,尋求更適于幼兒發展的科學教育途徑。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發現問題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碘灑與淀粉所產生的變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含淀粉的食物。

  2.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實踐來尋找答案,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2.碘灑、土豆、青菜、鏝頭、蘋果、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3.寫字板、紅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結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彬彬長得怎么樣?為什么?

  2.教師簡單介紹淀粉的作用。

  二、幼兒猜測

  1.出示記錄紙,引導幼兒一一指認記錄紙中的食物。

  2.請幼兒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猜測在記錄紙中進行記錄。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測。

  三、實驗驗證

  1.出示碘灑教師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幼兒這是“魔水”。

  2.引尋幼兒記錄“魔水”的顏色。(荼褐色)。

  3.介紹“魔水”遇到淀粉時會變成深藍柴色。

  4.幼兒實驗,并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2.根據幼兒的介紹,教師一一驗證。

  五、游戲:找一找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猜測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點擊課件:一一驗證

  3.賽一賽:看看哪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

  (1)介紹比賽規則;根據課件和食物,各組討論并將猜測的結果寫在寫字板上,哪組猜對的多,就在哪組上插上一面紅旗。游戲共進行四次,哪組旗幟多,哪組就贏。

  (2)幼兒比賽延伸:當碘灑遇到淀粉時,有時變色深,有時變色淺,為什么?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由來: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永遠無法剝離的。近階段,"上小學"成了我們大班孩子共同的熱點話題,經常會聽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討論有關上小學的內容,我意識到:上小學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幼兒圍繞上小學展開深入與全面的探究,使幼兒在期待上小學的情況下主動獲得一些有助成長的生活經驗?認識鐘表,學會看時間,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這類的活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科學性和邏輯性,比較枯燥,因此在設計時我不斷的思考,怎樣讓孩子們"動起來"。這個"動"包含著兩層意思,讓孩子們的思維"動"起來,讓孩子們的身體也動起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地探索,發現時鐘的奧秘,對看時間產生濃厚的興趣。終于,一個充滿活力,撥動孩子思維琴弦的活動誕生了。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及它的用途。

  2、初步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運轉關系,學會看整點。

  3、知道在什么時間應做什么事,培養幼兒的秩序感。

  活動準備:幼兒帶來的鐘、課件、不同時間的鐘面、時間記錄卡、教師用大撥鐘、人手一面小鐘

  活動過程:

  一、引題: 請幼兒聽聲音,猜猜看是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

  二、參觀"時鐘商店",認識鐘面主要結構。

  1、幼兒觀察"鐘表展"上各種各樣的鐘,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提問:

  (1)你們剛才看到的鐘是什么樣的?(顏色不一樣,形狀、指針的樣子不一樣。)

  (2)它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啟發幼兒發現鐘面上都有數字和指針)

  2、認識鐘面結構,區分時針、分針提問:這兩根指針長得一樣嗎?它們叫什么名字?

  三、認識時針、分針的運行方向、運轉規律

  1、通過觀察動畫,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行特點。

  引導幼兒發現指針是繞著圈跑,順著數字1、2、3這個方向一直跑到12。

  2、啟發幼兒尋找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提問:

  (1)它們倆誰跑的快?

  (2)分針從數字1跑到數字12,跑了一圈,這個時候時針跑了多少呀?

  (3)時針跑了一格,是多長時間呢?

  四、講解演示,認識整點

  1、引導幼兒發現三個鐘面的共同點:

  分針都指在數字12,時針指向的位置不同。

  2、了解用數字符號的方式記錄整點時間。

  (1)提問:這是8點整,它可以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出示"8:00")

  (2)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卡:8點整用數字8表示,后面兩個點、兩個0。

  (3)出示多張時間記錄卡,請幼兒嘗試找出9點整和3點整的記錄卡

  3、集體游戲《喜洋洋和灰太狼》,鞏固幼兒對整點的認識。

  (1)介紹玩法和規則幼兒當喜羊羊,教師當灰太狼。喜羊羊問"灰太狼灰太狼幾點鐘"。灰太狼手拿出一面鐘,等灰太狼說:"喜羊羊喜羊羊幾點鐘"的時候,喜羊羊就說出鐘面上的時間。如果看到12點的鐘,喜羊羊要趕快跑回家。

  (2)師幼共同游戲,在游戲中發現12:00鐘面的特點。

  (3)再次游戲,鞏固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在游戲中觀察幼兒撥鐘的情況,以修鐘的形式及時糾錯。

  4、時鐘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五、分組活動

  1、連線:看看每個時間里小朋友該做什么事,把它連起來。

  2、修時鐘:觀察鐘面上顯示的時間和記錄是否一樣,如果不符進行修改。

  3、撥鐘:根據時間記錄卡撥鐘,是時間相對應。

  4、設計小學生的一天:記錄下小學生每個時間段的具體安排。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資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

  3、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吸水的

  2、塑料制品,木制品,紙制品,泡沫制品,小石塊等。

  3、大水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感覺游戲

  1、鼓勵幼兒到水盆里玩水

  2、嘗試

  —試試用雙手捧水;

  —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

  3、發現

  —能看見水中的小手,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

  —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

  二、聽覺游戲

  1、請幼兒將塑料制品一一投入水中。

  2、試一試

  (1)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2)聽一聽、比一比不同資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

  (3)得出結論:從高處將資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重的資料投入水中比輕的資料投入水中聲音大。

  三、觀察、比較、歸納游戲

  1、觀察不同資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

  比較資料的`輕、重、厚、薄

  2、感知資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系

  歸納那類資料會沉于水中,那類資料會浮于水中。

  四、觸覺游戲

  1、用手觸摸、感知那些資料吸水,那些資料不吸水。

  2、哪些資料遇水會爛,那些資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資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資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維護水資源。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今日玩水“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新的發現。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動手操作,是幼兒最愿意干的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游戲、動手操作的恰當運用,將會收到異想不到的效果。雪花片是幼兒桌面游戲中百玩不厭的玩具,在拼擺活動中我看見有的孩子把雪花片放在一起按顏色進行分類、比較,并有規律的進行排列;有的孩子用雪花片進行加減運算,讓我有所感悟!同時,新《綱要》提出: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為幼兒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持、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既體現內容的豐富性、時代性、又注重幼兒學習的必要性、妥當性以及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為此我把活動設計定位于大班科學領域活動——花兒與花瓣。根據《綱要》中“學習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在整個活動中,主要采用了游戲、動手操作的方法,配上寫有10以內加減算式花蕊圖卡、生活中的夾子以及幼兒愛玩的雪花片,讓幼兒在探索、操作、游戲中達到教學目標,使整個過程生動有趣、環環相扣。

  二、活動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探索有規律的排序方法,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復習10以內的加減,能運用算式卡片迅速準確地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并嘗試用算式結果進行排序。

  3.通過“花兒與花瓣”游戲,激發幼兒對分類、排序和對應活動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1.橢圓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規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兒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異的圓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寫有10以內的加減算式),數量分別與幼兒人數相等。

  3.各種顏色夾子、10以內加減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釘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給“花瓣”排隊,探索有規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規律“花瓣”的花兒,引導幼兒觀察花瓣排列的規律、特征

  (1)教師:這些花瓣中藏著一個秘密,你們發現了嗎?

  (2)教師引導幼兒從花瓣的顏色排列順序找規律,并說說每朵花兒上花瓣的'排列規律。 (紅黃紅黃……紅藍黃綠紅藍黃綠……紅紅綠綠紅紅綠綠……紅藍黃紅藍黃……紅紅紅綠綠綠紅紅紅綠綠綠……)

  2.幼兒給“花瓣”排隊,感受探索排序的樂趣。

  (1)每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兒給“花瓣”有規律地排隊。

  (2)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按什么規律給“花瓣”排序的。

  (3)教師展示幼兒多種排序方式,通過反饋—討論—歸納,引導幼兒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變變變”,復習10以內的加減,練習分類、按數排序。

  1.游戲:花兒變變變。(看算式,算得數,擺花瓣。)

  教師任意出示10以內加減的算式卡,幼兒按得數用相同數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擺各種圖形或圖案,并用語言表達。(例:6+2=8. 我用8片“花瓣”擺了一個正方形……)

  2.引導幼兒初步嘗試用算式結果進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導幼兒迅速準確地算出結果,并用與結果相同數量的“花瓣(雪花片)進行排序。

  (三)幼兒游戲“花兒與花瓣”,進一步嘗試用算式結果進行排序。

  1.游戲:花兒與花瓣。

  (1)每人一張圓形花蕊卡、每組一盒夾子,教師出示算式卡幼兒計算,并用對應的方法把相同得數的夾子按排序規律夾在花蕊上。(視幼兒掌握情況,重復數次)

  (2)幼兒每人一張寫好算式題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題卡,把相應得數的夾子用排序的方法夾在花蕊上。

  (3)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把與算式相應的夾子有規律地夾在花蕊上。

  (四)驗證并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1.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例:10-4=6.我用6個夾子按紅黃藍紅黃藍的規律夾在花蕊上。)

  2.把幼兒夾好夾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釘錠在泡沫板上,組成一幅美麗圖畫。

  五、活動反思:

  這節課我利用幼兒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把單調、枯燥的加減算式題與色彩鮮艷的花兒與花瓣排序進行了整合,通過探索活動、操作游戲,讓幼兒用多種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結果,有效地調動了幼兒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幼兒能夠主動學習,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在教學方法上以“花兒與花瓣”為主線,利用游戲和動手操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寓教于樂。整節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層次清楚,條理分明。通過探索與操作活動達到復習10以內的加減以及用算式結果進行排序的目標,從而激發幼兒對分類、排序和對應活動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在整節活動中,我能始終尊重、關注每一個孩子,在肯定幼兒有規律的排序方式的同時,還通過反饋—討論—歸納,積極引導幼兒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不同的排序方式。

  此活動孩子們既喜歡又感興趣,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欲,因此比較成功。然而活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在本次活動中讓幼兒用雪花片和夾子探索排序,只局限于從顏色特征方面探索。排序也可從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圖形等特征進行。在下次活動中,我會不斷改進,完善,揚長避短,借鑒本次活動的優勢,開展一次按物體的不同特征進行排序的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知道除了按顏色規律排序,還可按圖形、大小、長短、高矮等規律進行排序,并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實物,按一定數量、擺放順序等特征進行有規律排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松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會想到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么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里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云朵,當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云朵,當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于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么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么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潔、游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游戲操作游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游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里,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范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游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3、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么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10-13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