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端午節教案

時間:2024-06-11 19:10:57 藝詩 教案 我要投稿

端午節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教案(通用15篇)

  端午節教案 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現在,我們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里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

  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么樣啊?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

  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

  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端午節教案 2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劃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劃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劃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么劃龍舟的?

  人們在劃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并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游戲:劃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了解。不過僅局限于吃粽子這一風俗習慣。于是,活動圍繞著粽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了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這一習俗,還有劃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劃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后,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端午節教案 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引導幼兒學習簡單地包粽子(折紙),并迚行線描裝飾。

  3、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粽子飄香》、《屈原的故事》的欣賞課件,長條狀的紙條不幼兒人數相等,彩帶、油性筆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明天我們因為什么節日放假呢?(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有長條形的等等,并且有多種口味的,有肉粽、有豆沙粽、有紅棗粽等等。

  二、故事欣賞。

  師:那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故事,聽完你就知道為什么了。

  1、幼兒欣賞故事內容。

  2、提問。

  ①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

  ②端午節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活動啊?(飲雄黃酒、賽龍舟、佩香囊、戴五彩線等等)

  三、教師示范講解:

  師:為了表示我們對屈原敬佩不緬懷乊情,讓我們也一起來學包粽子好不好? ——教師示范講解:

  1、先將紙條一端折成一個三角形;

  2、順著三角形的一邊正反來回折,將整張紙條折成連續的多個三角形;

  3、打開三角形;

  4、在紙條的起端,順著折縫攏成一個立體的形狀,似錐形;

  5、順著紙條上的縫往上卷繞,將紙條末端揑入縫中;

  6、用油性筆迚行線描裝飾;

  7、用彩帶捆綁裝飾。

  四、幼兒制作粽子,教師巡回指導。

  端午節教案 4

  活動簡介: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怎樣把它設計成小班幼兒所喜愛的活動,既體現綜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個重點領域,幾經思考我進行了活動的整合,原創了這個小班綜合活動,把重點放在了美術領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幾何圖形和顏色的復習,還自編了歌曲,感覺這樣一來,可行性更強了。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利用動畫,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里參加的活動,以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第二個環節是講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動的一個重點,通過欣賞各種漂亮的香包,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利用視頻展示臺直觀地演示、講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并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個環節是幼兒制作香包,并介紹自制的香包,圍繞香包的顏色、樣子、圖案來進行介紹,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歌曲《熱鬧的端午節》,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試著學做香包。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兒歌《過端午》、三角形、圓形、愛心形、長方形的布袋、香料、貼紙、裝飾的圖案若干、盆子每組一個、蠟筆、桌布。

  活動過程:

  一、討論,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熱鬧活動。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想不想來看看?(播放動畫《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草香滿堂,帶香包吃粽子,龍舟下水喜洋洋。)他們在過什么節呀?哦,在過端午節。前幾天我們放假了,過端午節了,端午節里有些什么活動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賽龍舟。(你在哪里看到賽龍舟的啊?電視里,賽龍舟啊可熱鬧了!)

  幼:掛香包。(小朋友們掛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門上還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蟲子趕走。)

  兒歌: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小朋友們樂淘淘。

  (評析:通過觀看小動畫《五月五》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并以兒歌的形式加以。)

  2.剛才你們說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呢?幼:我吃過像三角形一樣的粽子。(哦,你吃過三角粽。)

  幼:我吃過方方的粽子。(哦,你吃過方方的枕頭粽。)

  3.那這些粽子都是什么餡的呢?(點擊出現相應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棗子粽、蛋黃粽。追問:好吃嗎?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樣?甜甜的。花生粽吃起來怎么樣?香香的。

  :原來粽子的種類多樣,口味豐富啊!

  (評析:吃粽子更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通過說一說粽子的外形和種類,加深幼兒對粽子的認識。)

  二、講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掛什么?(對還要掛香包呢)!看,陳老師這兒有許多香包,怎么樣?(好漂亮啊)數數有幾個?看看都是什么樣的`?(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點像愛心一樣的、看上去有點像三角形)有些什么顏色?一起來說說。香包上有些什么?哦,有小貼紙還有漂亮的圖案,下面這個是什么?(這叫流蘇,也是用來裝飾香包的。)

  2.誰來聞聞,香包怎么樣?(香香的)香香的,它里面有什么好東西啊?(它里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掛在身上有什么用?(能讓我們更漂亮,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3.: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趕走一些蚊子和小蟲,讓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健健康康的。

  4.知道嗎,這些香包都是老師做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做的?現在我就來做一個,如果成功了,要給我點掌聲哦。看仔細啦!先來選個袋子,看看有些什么樣子的袋子?我最喜歡圓圓的袋子,裝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這樣香料就不會出來了。怎么樣讓它更漂亮呢?(裝飾一下)可以貼上小貼紙,夏天到了,我就選只小青蛙貼一貼,小青蛙喜歡蹲在哪里唱歌啊?(荷葉上)選一片荷葉,涂上什么顏色?(綠色)來來回回地涂,顏色要涂均勻,涂好了,撕下后面的雙面膠,貼在香包上,撕下來的紙放在盆子里。記住哦,要先涂好顏色,再貼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還少了什么?(流蘇)對,還要貼上小流蘇呢,這樣會更美!你們看,上面有白白的雙面膠,輕輕地撕下來,貼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嗎?(掛在脖子里)我的本領大不大,那給我鼓鼓掌呀!(謝謝!)你們想不想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又引出了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掛香包。利用視頻展示臺,講解香包的制作方法,直觀形象,語言生動、有趣,為幼兒的操作奠定了基礎。)

  三、幼兒制作香包,教師巡回指導。

  1.介紹材料:先來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么?袋子、香料、小貼紙、各種漂亮的圖案、還有小流蘇。

  2.交代操作要求:等會兒請你們選一個你喜歡的袋子,裝一些香料,裝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再貼上小貼紙和各種圖案,把香包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別忘了貼上小流蘇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陳老師一樣把它掛在脖子里,去欣賞一下電視機里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聽明白了嗎?好,輕輕地去吧。

  3.巡回指導,(欣賞激勵的語氣)我看到xxx的香料已經裝好了,口袋收緊了;xxx已經把香包裝飾好了;xxx小流蘇都要貼好,沒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輕輕地掛在脖子里,去欣賞一下好朋友的香包,還可以欣賞一下電視機里的香包。

  4.介紹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么顏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沒有收緊呀,你們覺得他的香包漂亮嗎?

  你的香包是什么樣的?上貼了些什么?他的顏色涂得怎么樣?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制作方法,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延伸,唱歌《端午節》

  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親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們一起來唱首《熱鬧的端午節》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奶奶為我包粽子呀,粽子尖尖甜又香呀,我們大家都愛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我們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圓圓又方方呀,一個香包一片心呀!

  (評析:自編歌曲《端午節》,師幼共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端午節教案 5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是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對特有的民間節日感興趣。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和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嗎?”

  二、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老師這里有兩張拼圖,里面就藏著端午節的習俗。你們想來拼拼看嗎?”

  請兩名幼兒同時到黑板前拼圖

  “你們看出來了嗎?這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那你們知道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播放幻燈片并小結:賽龍舟和吃粽子習俗傳說和屈原有關,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

  “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

  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幼兒邊說邊觀看幻燈片,說出來給幼兒掛上相應的實物。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每個地區都有他們不同的慶祝儀式。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個呢?”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那種習俗過端午節?”

  “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三、幼兒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龍舟競賽”

  幼兒就地坐下,兩腳分開,手搭住前一幼兒的肩膀。再請兩名幼兒做鼓手。

  “玩的開心嗎?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粽子,一起來嘗嘗吧。”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后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端午節教案 6

  一、活動來源: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大班年齡段節慶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大班節慶活動實施概況:

  1、屈原的故事(語言)

  2、童謠《拍手歌》(語言)

  3、感受賽龍舟(社會)

  4、美麗的龍舟(藝術)

  5、龍舟競賽(健康)

  6、我愛吃粽子(科學)

  四、端午節慶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1、各班級幼兒進行手工粽子折紙和涂色,并進行環創布置;

  2、大班活動領域三樓音美大廳走廊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展板三個班級一組,主題明顯,體現端午主題活動;

  4。龍舟的制作,六個班級合作制作;

  5、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3、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③動手區: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4、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五、家園共育: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可以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一起包粽子活動(大一班),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端午節教案 7

  設計思路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吃粽子、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愛祖國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參與端午節活動,萌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材料及環境創設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活動過程

  A、講講端午節的來歷

  (1)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兩項主要慶祝活動棗包粽子、劃龍舟的意義。

  B、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吃粽子,邊吃邊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

  說明:此活動可在生活環節中進行。

  C、制作龍舟

  (1)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D、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余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E、延伸

  可以通過學唱《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的感受

  F、附上:端午節兒歌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端午節,艷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永記牢。

  五月五,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

  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

  薄劍斬百邪鬼入虎品。

  (陜西)溫州民間流行著一首重五謠:

  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游。

  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麥麥,字眼學起快。

  吃爻重五卵,做個生員卵。

  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七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

  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

  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彤彤。

  五月五,是端陽;

  龍船雙雙鬧長江。

  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端午節教案 8

  重點領域:

  (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

  活動要求: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咸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并表現端午節的快樂。

  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

  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兒討論并講述)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

  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自由活動

  活動反饋:

  幼兒對于端午節的生活經驗還是有的,但有的幼兒經驗較豐富,有的幼兒這方面經驗較少,例如,白塘鎮前兩天舉行了賽龍舟活動,劉曉舟、吳德鵬等幼兒也參觀了賽龍舟,請他們來講述自己的見聞,他們講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幼兒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見利用同伴資源進行教育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往往說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語言又淺顯易懂。

  活動三:美麗的龍舟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征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劃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征(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制作龍舟,采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制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并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三.戶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思: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后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后自己坐在龍舟上劃龍舟玩的很開心。

  端午節教案 9

  一、設計思考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

  ①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②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豆做的粽子、咸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

  ③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

  ④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⑤端午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二、主題活動目標

  年齡段

  主要目標

  中班

  (1)知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初步了解其來歷及風俗習慣,如:吃粽子、掛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激發愛國情感;

  (3)喜歡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節,積極參與端午節活動,體驗節日的快樂

  三、主題活動實施概況

  年齡段

  序號

  活動內容

  主要涉及領域

  組織形式

  中班1屈原的故事

  語言

  集體

  2童謠《拍手歌》

  語言

  分組

  3觀看賽龍舟

  社會

  集體

  4美麗的龍舟

  藝術

  集體

  5龍舟競賽

  健康

  集體

  6我愛吃粽子

  科學

  集體

  7端午節親子活動

  綜合

  年級組活動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及資源利用

  環境創設

  (1)園內大廳布置“賽龍舟”的場景;

  (2)班級中陳列幼兒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物品,懸掛艾草、粽子、鴨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節為主題更換主題墻飾,展示幼兒參與端午節活動的全過程及在活動過程中的發現、收獲與體驗:

  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調查”、“我的發現”等為標題展示幼兒端午節活動進展情況,如:有關端午的問題以及對端午的傳說與習俗方面的調查資料等;

  ②小班則可以以“我們在端午節里”為題展出幼兒的活動情況;

  (4)區域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操作材料,如:

  ①圖書角:提供有關端午節的圖書、圖片,供幼兒欣賞、閱讀;

  ②體育角:提供“賽龍舟”游戲所需的'竹竿、彩條、紙棍、小旗等,供幼兒游戲;

  ③動手區:中、大班提供紙、線等材料供幼兒嘗試包粽子、縫香包、編鴨蛋網,小班提供油泥讓幼兒嘗試自制綠豆糕、鴨蛋。

  (5)家長園地:介紹主題活動中須請家長配合的內容、主題活動進展情況等

  資源利用

  (1)請家長協助幼兒進行相關資料的調查及收集,豐富幼兒的相關經驗;

  (2)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和老師、幼兒共同感受節日做做、玩玩、嘗嘗的快樂;

  (3)在本地組織“賽龍舟”活動時,組織師幼前往參觀并攝像

  五、主要教育活動方案

  (二)中班

  活動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

  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

  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端午節教案 10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體驗端午節特有的習俗。

  3.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2.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活動的相關材料。

  活動過程:

  (一)了解端午節的名稱及時間。

  出示粽子實物,引發幼兒興趣。

  師: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日的時候我們會吃粽子呢?

  教師小結: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1.觀看端午節的故事。

  師:你們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

  2.提問幫助理解。

  師:剛才故事里說了什么?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還要吃粽子呢。吃粽子,憶屈原。

  (三)集體感知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舟這兩種主要習俗。

  1.從幼兒自身經驗來感知吃粽子的風俗。

  從粽子的味道、形狀、粽葉等方面讓幼兒體驗端午節吃粽子的風俗。

  教師小結:看來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狀和顏色也有很多種呢。

  2.玩賽龍舟游戲,體驗端午賽龍舟的快樂。

  師: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人們還要進行一項很熱鬧的活動。

  幼兒玩賽龍舟游戲,并分享游戲的感受。

  教師小結:看來呀賽龍舟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呢!

  (四)自主探索,通過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了解端午節的其他一些習俗。

  1.提供實物、錄像等,幼兒分組探索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

  教師小結:這些活動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著人們希望一家團聚,生活美滿的心愿呢!

  (五)結束活動,兒歌總結。

  1.教師念兒歌總結。

  2.去教室里繼續尋找端午節的其他活動。

  活動延伸:

  美工區:用彩色紙折粽子,嘗試編蛋網兜。

  生活區:繼續學習包粽子,編彩帶、做香囊、畫彩蛋等有趣的活動。

  語言區:講講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與傳統故事。

  教案反思:

  課前,我先給孩子課前延伸了一些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讓孩子初步了解為什么會有端午節,端午節是干什么的。由于課前已經有了延伸活動,所以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

  課上,我把重點放在了端午節的習俗上,如: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做香包、掛艾草等,以及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在這些習俗中,孩子們對包粽子比較熟悉,其次,對賽龍舟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其他的習俗在我們這里并不多見,所以就沒有作為重點去講。而且端午習俗較多,也都離孩子生活經驗較遠,只需孩子了解,所以沒有講得太細,以免內容深奧不便于孩子的理解。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語言組織以及提問上,應該再貼近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才會有更好的課堂氣氛。

  端午節教案 11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節的傳說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

  2.與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3.體驗中國民間節目韻味。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重、難點

  端午節是陰歷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動準備

  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粽子一個,長方形紙、彩色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粽子),引發幼兒興趣。

  2.初步了解端午節。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端午節的時間。

  教師小結:端午節是陰歷的五月五日。

  3.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傳說。

  給幼兒講《端午節的.傳說》,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確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陰歷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為端午節。

  4.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師:端午節那天,人們都有那些風俗習慣?

  幼兒互相交流,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那天人們有很多風俗習慣,吃粽子、賽龍舟、制作香囊。

  5.體驗包粽子。

  (1)讓幼兒用長方形紙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紙繞并進行裝飾,教師巡回指導。

  (2)展示作品并評價。

  6.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你們包的粽子都不錯,回家后把你們學會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給爸爸媽媽,好嗎?

  活動反思:

  一、自己設計的問題太多,顯得雜亂無章。

  既然決定向幼兒提問,我就設計好了許多問題:比如“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屈原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投江自殺呢?他投江后人們是怎么做的?后來為什么向江中投粽子?”設計這些問題時,我也考慮到了問題太多,但又想不出如何更好的設計。教學中我只注重了故事內容,想讓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卻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現在想想,不如把問題簡單化,讓孩子們看著圖片自己討論她們的看法則更能引起孩子們對故事的興趣。

  二、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故事的內容有點深奧,幼兒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就有點耐不住性子,更何況老師還設計了那么多的問題。請幼兒回答的時候,我發現幼兒舉手發言的比平時上童話故事時要遠遠的少很多。明顯,我的問題沒有激起幼兒的興趣。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如果幼兒對教學教學內容沒有了興趣,那么這就是老師的準備不足,也可以說是一堂失敗的課程。在以后的類似教學活動中,我會多加注意。

  端午節教案 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視頻(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么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么餡兒的,是甜的?咸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伙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教師通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嘗了各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么,然后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教師可通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范: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媽媽夸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活動評析此次活動通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

  端午節教案 13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龍舟的特點。

  2、知道龍舟競渡是一項集體性的活動。通過游戲感受賽龍舟時的激烈氣氛,體會團隊合作精神。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龍舟、競賽中的龍舟競渡、普通的船的圖片:鼓,紙棍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競賽中的龍舟競渡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這項活動。

  1、圖上的人們正在開展什么活動?他們劃的船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2、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小結:

  圖上的人正在開展龍船競渡比賽,龍船競渡的船是一條龍的形狀,我們平時見到的船就是普通的船。

  二、通過圖片讓幼兒了解龍舟競渡的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龍舟競渡的傳說》。

  現在你們知道龍舟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回答。

  三、通過龍舟的圖片引導幼兒了解龍舟的特征。

  1、大家見過龍舟嗎?它有什么特點?龍舟的中間是什么樣子的?兩頭呢?龍頭在哪里,像什么?

  2、請幼兒觀察圖片并回答。

  老師小結:

  龍舟上有龍頭、龍身、龍尾、槳、舵。龍身上會畫有龍鱗,龍舟一般中間寬、兩頭窄,都有一個長長的.龍頸,龍頭裝在長長的龍頸上,龍頭和龍尾向上稍稍翹起,好像一只野鴨浮游在水面上,有時龍舟上還會插一面小紅旗。

  3、你知道江西的龍舟在哪里嗎?引導幼兒了解上饒的龍舟是江西的龍舟。

  四、了解龍舟競渡是需要大家合作的集體性活動。

  1、龍舟需要幾個人呢?為什么一個人不行呢?龍舟上的人怎么分工才能使龍舟劃得又快,相互之間又不會碰撞呢?

  2、幼兒觀察、思考、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老師小結:

  龍舟上一般最少要有17人,一個人沒辦法劃龍舟,它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進行的比賽。人們在劃龍舟時分工合作,一人當舵手,一人敲鼓助威,其他的都是橈手,隨著鼓聲有節奏地前后用力劃,步調一致,這樣龍舟就可以飛快地前進了。

  五、通過游戲感受劃龍舟時的合作精神。

  1、今天我們也來學習大人們劃龍舟吧!現在我們來分組玩這個游戲,我做鼓手為大家助威,你們做撓手,跟著我的鼓聲一起從前向后劃漿。大家動作要到致哦!不然龍舟就不能快速向前劃動了。

  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跟著老師的節奏嘗試劃龍舟,體驗團隊合作的快樂。

  3、剛才我們在劃龍舟的游戲時,你感覺怎樣才能大家的槳都是一個方向不會碰撞呢?

  老師小結:

  在玩這個游戲時,我們一定要聽同一個鼓聲,從一個方向開始劃槳,大家的速度、動作都要一致,這樣才能合作完成劃龍舟。所以你們看到的劃龍舟速度很快,都是在家合作得非常好,非常齊心的,才這么出色。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龍舟的故事,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劃龍舟游戲

  端午節教案 1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以及地方風俗習慣。

  2、引導幼兒主動學習與端午節有關兒歌,感受一些端午節的作品,語言節奏和韻律美。

  3、引導幼兒感受家鄉傳統節日的氣氛,感受家里過端午節的氣氛,激發學習端午節習俗的愛好以及愛家鄉的情感。

  二、活動預備

  1、端午節PPT課件

  2、端午節相關視頻鏈接

  3、操作材料

  三、活動過程

  1、老師情景導入,用粽子引出端午節,激發幼兒探究端午節的樂趣。

  (1)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粽子)老師一邊說一邊點開PPT出示粽子。

  (2)你們知道粽子是什么時候吃的?(端午節)還記得老師給小朋友講過一個關于屈原的故事?

  (3)老師描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故事,為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把五月初五屈原跳江這天定為端午節!

  2、老師引導幼兒觀看劃龍舟視頻,講解端午節劃龍舟的意義,激發幼兒愛好。

  (1)出示賽龍舟視頻(點擊課件視頻鏈接[需要聯網])

  (2)小朋友你們看到視頻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劃龍舟)

  (3)每個節日都有各自各的習俗與傳奇,這些習俗和傳奇不僅代表了我們的文化,也流傳下來很多的節慶活動,像現在端午節進行的龍舟競賽。

  3、老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端午習俗》,感受端午節帶來的歡樂氣氛。

  (1)老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請幼兒細細感受和傾聽。

  端午習俗

  五月五,慶端陽,劃龍舟,掛香囊。

  雄黃畫個花臉妝,好吃粽子香又香。

  (2)剛剛兒歌的題目叫什么?(端午習俗)對,端午習俗。那兒歌里都說了哪些習俗呢?(老師請幼兒隨機點擊問號,幼兒點擊后消失不同的習俗照片)。

  4、老師再次朗誦端午習俗兒歌,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加深印象。

  四、活動延長

  1、一起畫雄黃妝

  今日老師想請你們能不能關心一個小朋友,他要去參與端午晚會,他不會畫雄黃妝,也不會畫香囊想請你們關心她,你們情愿嗎?幼兒人手一份材料,用畫筆給香囊和臉譜上色化妝。

  2、劃龍舟嬉戲

  小朋友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與端午晚會,可是要經過一條大河我們該怎么去呢?我聽到了有小朋友說劃龍舟這真是個不錯辦法,現在跟老師一起學一學劃龍舟的動作,我們小朋友學的真棒現在我們坐上龍舟動身吧!

  端午節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節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初步感受民風民俗和民族傳統文化,激發愛國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提前了解學生對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及相關活動認知狀況。

  (2)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活動等相關資料和情境圖片。

  (3)認真閱讀、了解有關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愛國精神。

  2、學生準備

  (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或特色活動的情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有條件的話,可以參加一項端午節的特色活動或者品嘗一下粽子。

  (3)準備制作工藝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簡單工具。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端午節的故事

  1、夏天天氣炎熱,但植物茂盛、瓜果飄香、蛙唱蟬鳴。在這美麗的季節里,還有一個傳統節日呢。你知道是什么節日嗎?(農歷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2、你知道哪些關于端午節的故事嗎?請你和同學們說一說吧。

  3、在教師的引導下,師生共同講故事。

  A、出示屈原圖像介紹屈原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戰國時楚國政治家,我國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生寫下了許多詩,遺留下來的只有二十多篇,其中《離騷》、《天問》、《九章》、《九歌》最為著名。

  B、出示有關屈原故事的連環畫。

  C、講故事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二、端午節的活動

  1、你還了解端午節里的特色活動嗎?趕快介紹給大家吧。

  A、播放賽龍舟的情景,若有學生了解有關內容可讓學生自己介紹。

  西湖的龍舟分為兩種。其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打鼓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劃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為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游竄躲避。

  B、掛蒲草和艾葉。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兩者皆可入中藥。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癥。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藥。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扎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其實,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C、做香包

  D、掛彩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E、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棕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簡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后漸用棕葉包米代替竹筒。

  F、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G、寫符念咒

  中國古代將五月視為“惡月”,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樹枝。當時,人們認為桃木能辟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邪的作用。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H、掛鐘馗像在陜西南部與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這天,流傳掛鐘馗像的習俗。掛鐘馗像,主要是為了消災避難。

  I、迎鬼船江西南部的部分地方,流傳著迎鬼船的習俗。因為這一帶水淺,不能進行龍舟賽,故在五月初五這天,用紙扎成旱船,帶著去登高、游街,謂之“迎鬼船”。

  J、滾雞蛋在東北,端午節這天清晨,長者要將熟透了的雞蛋,在小孩肚皮上來回不斷滾動,爾后去殼讓小孩吃下,據說這樣可以免肚子痛。冠軍,雅琪隊和沙岡美林隊分別獲得男女標準龍舟賽冠軍。

  2、如今社會進步了,我們可以怎樣繼承這些傳統文化呢?

  A、還向江河里投食物嗎?為什么?

  B、你愿意參加龍舟賽嗎?

  三、作業回家學包粽子,下節課將自己的作品帶來。

【端午節教案】相關文章:

端午節教案01-29

端午節的教案02-19

小班端午節教案01-18

關于端午節教案01-15

《快樂的端午節》教案01-27

端午節活動教案01-29

實用的端午節教案08-11

關于端午節的教案03-15

端午節主題教案03-14

小班教案:端午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