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時間:2023-06-02 09:46:53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語言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范文錦集六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 仔細傾聽科學童話,了解內容,并能從中獲得一定的科學知識。

  3、 熟悉昆蟲的定義,并能據此作出判斷。

  4、 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 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或圖片:如螞蟻、蜜蜂、蚯蚓、蜈蚣、蜘蛛、蠶、螳螂等

  教學過程

  1、 什么是昆蟲 (出示各類蟲蟲的玩具模型:如蜘蛛、螞蟻、螳螂、蠶、知了、蟈蟈、蜈蚣等)“它們中那些是昆蟲?”“你覺得長得怎樣的蟲蟲才是昆蟲?”

  2、講述《昆蟲運動會》,使孩子了解昆蟲的`判斷特征。

  (1)昆蟲運動會“昆蟲要開運動會,會有哪些蟲蟲來參加呢?”(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

  (2)昆蟲都來了(教師講述故事,并注意貼出蜜蜂、蜻蜓、蝴蝶、瓢蟲、螳螂、蝸牛、蚯蚓、蜈蚣和蜘蛛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小螞蟻要請蝸牛、蜈蚣、蚯蚓和蜘蛛回去?”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出示毛毛蟲)“毛毛蟲來了,它能參加運動會嗎?為什么?”“為什么毛毛蟲參加兩個項目的比賽?”(再次完整欣賞故事,提示幼兒注意傾聽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3、通過兒歌進一步對昆蟲特點加深印象:《昆蟲運動會會歌》:運動會,真熱鬧,昆蟲朋友來參加。頭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能數錯了

  教學反思

  千姿百態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孩子的興趣。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開展了此次活動。感受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常見昆蟲,知道昆蟲的本領,了解昆蟲的生長環境與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激發學習興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與想象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故事中妹妹從挑食到快樂吃飯的故事情節,感受哥哥樂觀、機智、富有想象的特點。

  2、借助畫面人物眼神、表情的細微觀察和同伴之間的想象與交流,以及表演故事片段等形式,加深對人物性格與故事情節的理解。

  3、啟發幼兒不挑食,愿意做個聰明、愛護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的愿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圖畫書:《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2、投影儀。

  3、兩組互相配對的圖標:胡蘿卜——橘樹枝;豌豆——綠色圓球;土豆泥——富士山云朵;炸魚塊——海底超市小食品;番茄——噴水月光。

  4、背景音樂:輕緩、抒情的樂曲。

  5、活動前認識:胡蘿卜、豌豆、土豆、炸魚塊、番茄,活動前初步知道:土星、富士山、美人魚。

  活動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運用投影儀放大圖書封面,引導幼兒對畫面人物細致觀察,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有一個叫查理的小哥哥,他有個妹妹叫蘿拉,你們能發現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妹妹嗎?

  2、幼兒自由觀察與表達。

  教師(追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請部分幼兒在集體面前表達他們對人物細節的不同發現。

  4、教師及時肯定與提升幼兒細節觀察的思路,如:你們真厲害!不僅發現了他們身高的不同、發型的不同,還還發現了他們衣服顏色的不同、衣服領子的不同,很快就分辨出了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妹妹。

  (二)邊看圖畫書畫面,邊討論、講述,幫助幼兒在討論中理解“挑食”一詞及故事前半段內容。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段:“我有個妹妹叫蘿拉,她是個有趣的小人兒。有時候,我不得不看著她。有時候,爸爸媽媽讓我安排她吃飯······因為蘿拉是個非常挑食的家伙。”

  教師:挑食時什么意思呢?(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教師歸結出幼兒的想法:挑食就是這個也不想吃,那個也不想吃的。

  3、教師繼續講故事:“······我妹妹討厭番茄。”

  (三)引導幼兒通過猜測、表演片段,進行重點情節的閱讀與理解,初步感受理解查理哥哥和蘿拉妹妹的人物特點。

  1、教師:查理哥哥用了個很有用的好方法呢,會是什么方法呢?

  2、幼兒相互之間自由想象、交流。

  3、教師繼續講述故事:“我說,你運氣挺好的······更沒有西紅柿。”

  4、教師運用語氣、表情、動作夸張地繼續講述故事:“可是,為什么這里還有胡蘿卜呢,查理哥哥?我永遠不吃胡蘿卜。”

  教師:蘿拉發現了胡蘿卜,她高興嗎?(不高興)她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說的?你們來試試把她的心情表演出來吧。

  5、幼兒嘗試表演蘿拉,請個別小朋友在集體面前表演。

  6、教師:查理哥哥怎么辦呢?他是用什么方法讓妹妹吃胡蘿卜的呢?

  7、教師繼續講故事:“其實那不是胡蘿卜。它們是木星上來的橘樹枝。”

  教師用興奮的語氣說:哎呀!蘿拉終于吃啦!哥哥說胡蘿卜是橘樹枝,用了什么辦法?查理哥哥用了什么辦法讓蘿拉吃胡蘿卜了?

  8、教師出示一組相應的一組圖標:胡蘿卜——橘樹枝。

  9、教師用手指圖標:這種方法叫想象,把胡蘿卜想象成橘樹枝。

  10、幼兒重復:想象。

  11、教師:我來做蘿拉,你們來做查理哥哥,幫助我吃胡蘿卜吧!

  12、教師與幼兒分角色表演蘿拉吃胡蘿卜的這段故事。

  教師(追問):你們覺得查理哥哥怎么樣?(幼兒回答:關心妹妹、聰明、樂觀、一點也不生氣、不著急······)

  (四)設置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自主閱讀后半段故事。

  1、教師:蘿拉又會看到什么食物不想吃呢?查理哥哥又會怎樣說,怎樣做?蘿拉吃了嗎?這些都在這個故事中呢,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猜一猜。

  2、教師慢速播放圖畫書的畫面,幼兒自由閱讀故事的后半段。

  (五)組織幼兒圍繞主要話題進行討論,初步理解故事的后半段。

  1、教師:蘿拉又看到了什么食物不想吃呢?查理哥哥又會怎樣說,怎樣做?蘿拉吃了嗎?

  2、隨著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圖標:豌豆——綠色圓球;土豆泥——富士山云朵;炸魚塊——海底超市小食品。

  教師: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中的`查理哥哥是怎樣說,怎樣做的?

  3、教師繼續講故事到炸魚塊那段結束。

  4、教師以驚奇的神態說:最不可思議的是蘿拉竟然主動問哥哥要番茄吃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5、幼兒自由猜測。

  6、教師:聽聽蘿拉是怎么說的。蘿拉說:當然要吃啦,我最喜歡吃噴水的月亮。原來蘿拉把番茄當做了——噴水月光了(以延遲時間的方式,盡可能帶著幼兒一起說)。

  7、教師出示圖標:番茄——噴水月光。蘿拉也非常會想象了!看來想象可以讓我們開心地接納不喜歡但是有營養的食物呢!

  (六)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讓我們一起完整的邊看邊聽一聽這個故事吧。

  2、教師邊播放圖畫書的畫面邊進行講述,給幼兒完整的故事印象。

  (七)以問題激發幼兒也要做關心弟弟妹妹、樂觀、聰明的哥哥姐姐的愿望。

  1、教師:這個哥哥你們喜歡嗎?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哥哥?

  2、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師歸納,并引發幼兒進一步思考:樂觀、關心妹妹、聰明、富有想象的查理哥哥真好!現在你們都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們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哥哥姐姐呢?

  4、幼兒自由交流。

  活動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挑食是很常見的,對于孩子挑食有些家長還是無能為力,吃個飯要廢掉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有時還要答應幼兒的一些無理要求。通過今天的繪本欣賞一方面讓幼兒知道挑食是很不好的習慣,另一方面也為寶媽們應對幼兒挑食支了招,真是一舉兩得。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美猴王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并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活動準備:

  1.家長指導幼兒創編美猴王故事 ,并鼓勵幼兒講故事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征,為參加故事會做好準備。

  2.根據講故事強弱事先把幼兒分成3--4組。

  3.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眾

  4.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自編的美猴王故事。

  三、活動過程:

  導入:

  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眾。(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1)孩子們我們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

  (2)為小朋友喝彩。

  2、引導幼兒明確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么條件?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

  5.公布比賽結果,對講的好的幼兒進行獎勵。

  6.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講的故事很精彩,老師都聽得入迷了,我們為自己鼓鼓掌吧!

  活動延伸:

  1.在一日活動的過渡階段(進餐前后,午睡前)等時間,組織幼兒繼續進行講故事活動。

  2.在美工區中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故事畫成連環畫。

  3.表演區中,老師可以準備道具讓孩子們自己表演一下自編的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理解詞語:頂、蹦蹦跳跳。

  2、感受關心別人和被別人關心的快樂。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小兔、小雞、小貓的胸飾若干、紙做的大荷葉

  活動過程:

  一、用下雨聲導入活動,激起幼兒興趣。

  1、放下雨聲,師說:“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你什么時候聽到這種聲音的?”

  2、討論:天下雨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避雨?

  3、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白兔用什么方法來避雨的?

  二、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1、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進行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

  (2)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3)小白兔用什么方法來避雨的?

  三、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下雨的時候》。

  1、提問:小白兔在草地上是怎么樣走路的?它在草地上干什么?(模仿理解“蹦蹦跳跳”)

  2、忽然,下起雨來了,小白兔想了什么好辦法來避雨?(理解“頂”)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頂”。

  3、小白兔看到小雞被雨淋濕了,小雞的心情怎樣?你怎么知道的?小白兔是怎么對小雞說的?小雞是怎么回答的?

  4、后來,小白兔和小雞又碰到了誰,它們是怎么對小貓說的?

  四、提問:

  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白兔嗎?為什么?

  五、玩模仿游戲,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1、請幼兒在椅子下拿出小動物胸飾,掛在胸前,看看是什么小動物,與旁邊的同伴說說自己扮演的是誰?

  2、師幼一起進行表演。

  六、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聽了故事《下雨的時候》,知道小白兔是個會關心、會幫助同伴的好孩子。那我們在幼兒園里也要象它那樣,和小朋友相處時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這樣我們就能成為爸爸、媽 媽和老師眼中的好寶寶啦!

  活動反思: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的內容生動、有情節且比較簡短,又有重復的對話,很適合小班幼兒。下雨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下雨沒帶避雨的工具也會經常碰到,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都在大人的`呵護下,下雨天沒帶雨傘難得遇到,這方面的經驗比較缺乏,那么, 故事《下雨的時候》就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在故事《下雨的時候》活動過程中,第一環節,我先讓幼兒聽“下雨聲”由此而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接著,讓幼兒說說,下雨天沒帶避雨的工具,你有什么好辦法?楊懿帆說,躲到大樹下,鄭鋮說,雙手抱著頭快跑,小禹說,躲到屋檐下……緊接著老師告訴幼兒,有一只小白兔沒帶傘,下雨了,它是怎么辦的呢?讓幼兒帶著問題來欣賞故事,自己尋求答案。在完整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沒運用多媒體、圖片、肢體語言、不用過多的畫面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目的是讓幼兒學會耐心傾聽,初步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后,我提了三個問題來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其中有一個問題“你聽到了什么?”當時孩子的回答另我驚訝,有的說,小白兔,有的說,小花貓,有的說,下雨了,表達的意思不清晰,他們沒用完整的語言來回答,這在今后的活動中,我要注意引導幼兒說完整話,雖然這個問題提問的面大,但我認為可以激發幼兒把自己聽到的想說的進行表述。然后活動進入重點環節: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中動物間的對話和詞語(頂、蹦蹦跳跳),對于詞語的理解,我采用讓幼兒用動作表現進行理解頂、蹦蹦跳跳,他們模仿得惟妙惟肖,活動進入了一個小**。為了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我采用比較保守的方法,讓幼兒個別說、集體說的方式,在發現大部分幼兒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提升,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這樣他們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關心別人和被別人關心的快樂,我只是在在情感遷移的過程中,問小朋友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種各樣,有的說喜歡小貓,有的說喜歡小雞,也有的說喜歡小兔,問他們為什么喜歡,只有個別幼兒如:楊懿帆會說:“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喜歡幫助別人。”大部分幼兒說不出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給幼兒太多的思考時間,如果讓小朋友相互討論一下,我想效果會更好。整個活動我讓孩子們先聽、再說、接著聽、然后說、最后演,將孩子們放在主體地位,使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5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青蛙和蛤蟆純潔真摯的友誼。

  2、能看懂圖片大膽猜測故事內容,并有感情的學說青蛙與蛤蟆的對話。

  3、體會蛤蟆對好朋友關愛的心情。懂得有朋友的快樂。

  準備:

  PPT 幼兒用書

  過程:

  一:看圖設疑引出主題。

  PPT1提問:這是哪?會是誰的家?這應該是什么時候?適合干什么?主人會去哪呢?

  師結:這是一年的平安夜,在這溫馨的家里卻沒人在享受篝火的溫暖,是為什么呢?

  二、學習故事,理解其內容。

  1、PPT2提問:誰在干什么?你還看見了什么?

  師結講述故事內容。

  師:很晚了,朋友沒來你會有怎樣的心情?會想到什么?蛤蟆又會怎樣呢?

  2、PPT3師:

  (1)蛤蟆等的很心急,他想到了什么?

  (2)如果青蛙真掉到了窟窿里該怎么辦?

  (3)要是青蛙在樹林里迷路了,你們說該怎么辦?

  (4)要是青蛙被大野獸抓住了,你有什么好辦?

  (5)蛤蟆為什么會有這些想法?他會怎么做?

  3、PPT4

  (1)提問:你看見了什么?這些有什么用呢?

  (2)師結故事內容

  4、PPT5

  (1)提問;發生了什么事?見面的它們會說什么呢?

  (2)師結內容,學說對話(突出焦急\關切的.表情和眼神)

  (3)青蛙準備禮物來晚了,請你猜猜看青蛙會送什么禮物給蛤蟆呢?

  5PPT6提問:

  (1)是什么禮物?為什么要送鬧鐘給蛤蟆呢?(感受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能細心的發現朋友的需要,給予幫助)

  (2)它們在哪?干什么?

  師結故事內容。

  三:交流討論:

  你平安夜是和誰一起過的?你收到了什么禮物?你覺得和朋友一起過平安夜會怎樣?如果明年平安夜讓你和朋友一起過?你會和誰一起過?會送什么禮物給她呢?

  四:看幼兒用書自由講述故事內容,進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用準確的語言清楚地說出身邊物品的名稱、外形特征及喜歡它的原因。

  2.引導幼兒說話自然大方,聲音響亮,在集體中能耐心仔細地傾聽別人的談話。

  3.使幼兒能針對教師的提問,圍繞話題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見解,培養語言交往能力及發散性思維。

  4.通過收集物品,培養幼兒好問、愛思考的習慣及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5.通過小小設計師活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師生共同收集物品:電子打火機、電動剃須刀、微型冷熱風機、按摩器、對講機、磨刀器、瓜子夾、電動粉碎機、切冰刀、自動鉛筆盒、新型牙簽座、凈煙器、聲控玩具、來電顯示電話機、微型應急燈、溜冰鞋等。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基本了解自己所帶物品的名稱、外形特征、用途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激起幼兒談話的欲望。

  1.教師將帶來的物品放在一張桌上,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品有的很好玩,有的外形奇特,有的用途很廣,激起幼兒愿意介紹自己物品和傾聽別人介紹物品的欲望。

  2.教師用提問的形式引出談話話題:“你們帶來的物品叫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要求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教師參與指導幼兒的討論,及時引導幼兒的談話方向,將話題集中在“物品”上。

  (二)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表達討論出的結果,并展示實物。

  1.請在小組談話中談得較好的幼兒,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不同物品。要求幼兒說清物品的名稱、形狀、顏色。

  2.引導幼兒清晰地把各自帶來的不同物品一一介紹給大家。當幼兒介紹發生困難或介紹不全面時,教師應及時提醒,幫助幼兒補充內容,使幼兒能用連貫的語言準確地介紹。此時提醒其他幼兒注意傾聽別人的介紹。

  (三)幼兒集體談論所帶物品的用途,引導幼兒用第一人稱的'方法進行談論。

  1.教師提問,拓展話題:“你們喜歡帶來的物品嗎?為什么?”

  2.引導幼兒用第一稱的方法介紹自己的物品,教師示范:“今天我也帶來了一件物品,看,是一雙漂亮的溜冰鞋。”教師一邊擺弄溜冰鞋,一邊介紹,“我的名字叫溜冰鞋,別看我的樣子與普通球鞋一模一樣,但是我的作用比普通球鞋大多了。因為我的鞋底下面有兩個可活動的輪子,要溜冰時就把輪子伸出來,不溜時,可把輪子縮回去,可方便了。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我嗎?”根據教師的提示,幼兒一邊演示實物一邊“自我介紹”。教師注意傾聽,補充和糾正幼兒的談話內容。

  (四)幼兒介紹其他的不同物品。

  教師引導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其他物品。如家中有的,在商店或別人家里看到的等等。教師提醒幼兒聲音響亮地在集體面前談話,態度要自然大方。

  (五)表揚講述清晰、有進步的幼兒,但也要啟發講述能力差、熱情低的幼兒,激發他們喜歡在集體面前講話的欲望。剛才小朋友都展示了自己帶來的物品,它也為人們帶來了方便,(對于剛才的談論教師給予小結)但我們身邊的物品是不是就已經很好了呢?如果讓我們小朋友來設計的話,你們會怎樣設計得更好、用途更廣呢?幼兒自由談論,教師參與活動并適時指導。請個別小朋友到前面把自己的設想大膽地說出來,教師應給予肯定。

  (六)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設計新物品的興趣。

  (七)教師總結,鼓勵想像豐富、有創意的幼兒,并激發他們長大后把自己設計的新物品生產出來的欲望。

  (八)各領域滲透:藝術:主題畫《新物品》。科學:認識新物品。

  生活中滲透:找找身邊的新物品。

  環境中滲透:擺放各種新物品,供幼兒觀察和操作。

  家庭中滲透:與家長共同挑家用電器等物品的毛病,并認識新物品。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1-08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方案09-29

大班優秀語言活動教案01-21

大班語言活動兒歌教案03-26

大班語言活動《落葉》教案09-05

幼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8-25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模板05-23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春天》01-10

大班冬天語言活動教案01-25

大班語言活動失物啟示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