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3-05-30 09:43:4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8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形狀、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若干,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膠棒、記錄紙、記錄筆若干。

  2、照相機一架、電腦一臺。

  活動過程:

  一、 “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1、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東西變成的?還能用什么方法將紙變成其它的東西?

  2、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用兩張紙來做一個只有一條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誰的桌子放的積木多,并用記錄筆將所放的積木塊數量記在記錄紙上。

  二、幼兒探索:

  幼兒嘗試用兩張紙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積木塊,并做記錄。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師將照好的照片用對比的方法在電腦上再現。

  2、每展示一組桌子后提問:①這兩張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哪個積木放的多?②兩張一樣的桌子、為什么一個積木放的多?一個積木放的少?

  3、教師小結:桌腿粗、桌腿矮、積木放的多,積木交叉擺,擺放的塊數多。

  4、鼓勵幼兒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發揮創造:

  1、幼兒再次探索,根據原有和剛剛獲得的經驗,做一個能放更多積木塊、更穩定、更結實的桌子。

  2、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觀察推測:

  1、教師將桌子做好,請幼兒猜一猜能放多少塊積木。

  2、教師將一筐積木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問: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這么多的積木?

  4、教師小結: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積木就越多。

  5、請幼兒幫助老師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動區。

  六、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繼續到活動區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性很高,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注重孩子對經驗所得的表達與梳理,合作意識的培養。幼兒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經驗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但是在游戲放積木環節,材料的設置上考慮不夠成熟,所選的積木太輕,導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時,幼兒不能直接,形象地進行觀察操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墻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于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并會用多種方法制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里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墻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從哪里來的?它為什么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墻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

  ①墻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墻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么。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制造晃動的光斑。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的主要作物——茶葉,了解茶葉的特征和喝茶的好處。

  2、初步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里來的。

  3、增進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錄像、磁帶。

  2、新鮮茶葉和茶葉。

  3、茶道表演。

  活動過程:

  一、認識茶葉,引發興趣

  1、(出示新鮮茶葉)小朋友,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幼兒回答)

  2、(出示干茶葉)這又是什么?(幼兒回答)

  3、對了,這兩樣都是茶葉,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不一樣?

  4、一個是剛剛摘來的新鮮茶葉,一個是已經做好的、可以泡茶喝的茶葉。

  二、看錄像,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

  1、新鮮茶葉是怎么變成泡茶的茶葉呢?(幼兒回答)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關于茶葉制作的錄像,一起來看看吧!(播放錄像)

  3、交流:茶葉是怎么制作的?

  三、看錄像,了解茶葉從哪里來

  1、新鮮的茶葉又是從哪里來的?(幼兒回答)

  2、觀看錄像,了解松陽的茶葉

  3、小結:茶葉是我們松陽的特產,最有名的有松陽銀猴、碧云天、松陽白茶。每年到了茶葉開始采摘的時候,我們都要舉辦茶商大會,邀請全國各地的茶商都到我們松陽來買茶葉,現在很多人只要說起茶葉都知道我們松陽,都說松陽的茶葉——好!

  四、交流喝茶的好處

  1、喝茶有什么好處呢?

  2、介紹相關知識:茶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和醫藥功效都很高。經常飲茶的人,對輻射、齲齒、癌癥、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較強的抵抗力,還有保護肌膚的作用,所以茶被稱為保健飲品。

  五、看茶道表演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茶道表演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餅干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活動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并記錄

  1、觀察什么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干什么?

  2、記錄各自的.發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現。

  1、交流各自發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三、觀看課件后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只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后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后觀察土里的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節發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節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和引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大班科學活動:天氣預報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簡單的氣象知識。

  2、知道天氣變化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活動重點:

  了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活動難點:

  認識災害性天氣。

  活動準備: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的變化比較關注,零星的了解一些氣象方面的內容。自繪圖片。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課題:

  “今天的天氣預報是怎么說的?”

  “平時天氣會有哪些變化?”

  小結各種天氣情況:晴、多云、陰、雨、雪天。

  2、了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1)看圖講述:(出示圖片,有曬衣服、開運動會、發黃的樹苗、滑雪、漁船出海)“從圖片上看到些什么?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天氣?”

  (2)幼兒討論:“怎樣的天氣會給人們帶來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災害性天氣?”

  (3)小結:氣候的變化與人們的關系很密切,世界上萬物生長需要多樣的氣候條件,但是持續很長時間過冷、過熱、過旱、過澇就會給人們造成危害。

  3、介紹天氣預報的:

  (1)對天氣預報的認識:

  “既然天氣和人們的關系這么密切,我們怎樣知道天氣情況呢?”

  “你是不是經常關心天氣情況?你從哪里知道天氣情況的呢?”

  (2)看圖了解預報天氣的儀器:“出示圖片,有百葉箱和氣象衛星)

  “百葉箱里的儀器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氣怎么辦?”

  (3)小結了解天氣的多種途徑和觀測天氣的工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氣象員

  來源:兒童學習網 |別忘了推薦給您的好友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氣象員

  來源:山東省農科院幼兒園 吳 茜

  【設計意圖】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后,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并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為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著特殊的表現,并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并預報天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活動重難點】

  1、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系、奧秘。

  2、難點:

  (1)能舉一反三并通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游戲,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導入語: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森林動物園的小動物們送給我們大一班一份特

  殊的禮物,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快來找一找……對,一臺大彩電,讓我們一起欣賞電視節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兒展示禮物,森林里的小動物都來了,它們在向我們打招呼呢,我們也來問候一下吧!“你們看它們玩的高興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幼兒討論)

  2、與幼兒談論天氣,“你們看今天的天氣怎樣?那明天呢?我們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情況呢?”(引導幼兒說出觀看天氣預報)

  3、師:“電視臺里的氣象員是怎樣播報天氣預報的,誰能來模仿一下”,鼓勵幼兒大膽模仿,教師給與肯定。

  4、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視臺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樣播報天氣預報的?

  5、向幼兒提出問題:

  (1)剛才你們聽到哪幾種天氣情況?(今天小動物給大家帶來一個游戲,先來觀察周圍圖片上的環境,然后貼上對應的氣象標志,教師對幼兒的操作給與及時的肯定。)

  (2)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情況?(幼兒說教師出示氣象圖標)

  (3)“剛才氣象員在播報天氣預報,那他們又是怎樣知道的呢?

  “氣象員能根據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可是農民伯伯不用氣象儀器,不用收看天氣預報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氣如何,他們是怎樣知道的,是誰告訴他們的呢?(幼兒充分討論)

  6、看一看——教師播放課件

  (1) 播放[螞蟻上樹]

  老師:“它們是誰?在干什么?為什么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擊[螞蟻],“螞蟻怎么說的?它們為什么要搬家?”

  (2)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擊四幅[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燕子低飛/烏龜“冒汗”)。“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后,教師點擊[動物的頭部],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么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濕、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7、聽一聽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氣象,他們還能通過聽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氣象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時候叫?”教師用兒歌小結圖片內容。點擊[知了]學念兒歌。“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天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塘邊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學學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歸忙得歡;陰雨天氣不出門,在家釀蜜不停工。”

  ③播放[雞]“天要下雨,雞不進窩”

  8、學說心情預報,體驗成功的快樂,爭做小小氣象員——通過聽聽、想想、說說心情預報,幫助幼兒理解他人情緒。

  師:“心情預報真是太好了,老師這兒還有幾位小動物,請你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它們的心情怎樣,可以用哪些天氣情況來表示?”

  請個別幼兒到電視機前做心情預報,體驗小動物的心情。

  師:“森林電視臺不僅有天氣預報,還有心情預報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請配班教師播報心情預報: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森林電視臺的主持人小機靈,現在播報心情預報,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動物心情晴天,只有獅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級脾氣。心情預報播送完畢,謝謝大家收看,再見!

  師:“現在老師請你也來當回主持人,預報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心情吧!趕緊和你的小伙伴先說說吧!”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幼兒提出要求:我們這有幾個小動物,一起來預報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心情吧!(幼兒表演,教師給與鼓勵)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戶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說說自己的理由。

  (五)活動反思

  我想從活動設計上的幾個特點和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系起來,同時設計提出問題,讓幼兒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體驗和感受。 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于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說”作為設計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啟發性、開放性。同時,注重了語言、藝術與科學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和同領域的不同方面內容的整合以及多種活動方式的整合。

  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結合理論,努

  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這個活動,源于孩子們對天氣的研究,但并沒有結束在此次活動上。因為在進行這個活動前,我們生成了“小小氣象臺”“各種各樣的天氣”等話題的活動;在這個活動后,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們生活中去體驗、感受別人的情緒,并學會去幫助別人。所以我覺得要想組織好一次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老師把握教育的系統性和主題活動連貫性的能力,及老師掌握心中大目標、控制眼前小目標和隨機接受新目標的能力。

  深知自己的實踐與理論還存在很大的距離,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有主動探索恐龍秘密的積極性,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膽表達對恐龍的認識。

  2、初步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外形特點。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自然,使動物們很好的生活。

  準備:

  1、幼兒收集各類有關恐龍的圖書、玩具。

  2、各種各樣的恐龍圖。

  過程:

  一、擺設好幼兒收集的恐龍資料,引出談話。

  “前幾天我們正在進行《有趣的動物》的主題活動,有不少小朋友幫助老師收集了好多有關恐龍的資料,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二、幼兒自由討論自己所知道的恐龍秘密。

  1、“你們知道恐龍嗎?你知道恐龍長得什么樣?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一起講一講。” (幼兒自由討論)

  2、“老師發現小朋友對恐龍很感興趣,我想請幾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所知道恐龍。”(請1~2位幼兒介紹他所知道的恐龍或是他帶來的恐龍資料)

  三、認識幾種恐龍。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恐龍的資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恐龍呢?”(出示恐龍圖、恐龍模型)

  1、你知道哪些恐龍?

  2、它愛吃什么?

  3、他長得什么樣?

  (把吃植物的恐龍放在一起,把吃肉食的'恐龍放在一起)

  四、給植食恐龍和肉食恐龍分類。

  1、“這些都吃植物的恐龍我們把它們叫做植食恐龍。看看有哪些是植食恐龍?”(如梁龍、雷龍、慈母龍、甲龍、三角龍……)

  2、“這些吃魚啊,小恐龍的恐龍我們把它們叫做肉食恐龍。哪些是肉食恐龍呢?”(霸王龍、魚龍、翼龍、鴨嘴龍……)

  3、“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吃植物的恐龍和吃肉食的恐龍長得什么地方不一樣呢?”(植食:身體大、脖子長、尾巴長、牙齒平平的……;肉食:尾巴短、嘴巴大、脖子短、牙齒很鋒利……)

  五、了解恐龍生活的時代。

  “恐龍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很遠很遠,那你們知道恐龍是生活在什么年代的?”

  (三疊紀:恐龍出現——侏羅紀:恐龍繁盛——白堊紀:恐龍滅絕)

  六、恐龍化石的秘密。

  “恐龍生活的那個年代沒有人,那人們是怎么知道這么多的關于恐龍的秘密?”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由恐龍的化石得來的。科學家們根據恐龍的化石來推算恐龍生活在什么時候,它們長什么樣的)

  七、恐龍滅絕的奧秘。

  1、“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滅絕)

  2、“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的呢?”(自由討論講述,并滲入環保知識: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使動物很好的生活。你們知道怎樣保護自然環境嗎?如不墾樹,保護水資源……)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有好多的說法。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人們還不知道。還有好多我們不知道的恐龍,希望小朋友認真學習,將來長大了也來研究恐龍,把正確的答案告訴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用統計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實驗結果。

  2、能利用生活經驗考慮問題,大膽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

  3、學會與人合作。

  二、活動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熱水瓶。溫度計、毛巾。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記錄紙、筆。

  2、每組一塊記錄歸類板

  三、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這里有一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么辦?

  2、師:如果這杯水一直放著,結果會怎樣?

  一、提出辦法、猜測:

  1、師 :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貼入表格,統計一共有幾種方法。(方法相同的貼一起)

  二)、小組實驗,記錄結果:1、小組討論,哪幾種方法能讓熱水快速變冷,引導幼兒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的實驗情況。

  (2)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后杯中的水溫,并記錄。

  三)、交流討論

  1、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

  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2、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1)為什么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水?

  (2)為什么在熱水中放入冰塊,熱水也會快點變冷水? (3)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一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

  四)、延伸: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

  四、注意事項:

  1、應提供給幼兒足夠的紙,讓他記錄設想。

  2、熱水的溫度應具有安全性。

  3、提供給每組的水溫應是一樣的。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精】科學活動教案01-05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01-13

【薦】科學活動教案01-14

科學活動教案【熱】01-14

科學活動教案【精】01-08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1-17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1-17

科學活動教案【薦】01-16

【熱】科學活動教案01-16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匯總8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形狀、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若干,每人兩張大小、形狀相同的紙,膠棒、記錄紙、記錄筆若干。

  2、照相機一架、電腦一臺。

  活動過程:

  一、 “變魔術”引起幼兒興趣:

  1、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東西變成的?還能用什么方法將紙變成其它的東西?

  2、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用兩張紙來做一個只有一條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誰的桌子放的積木多,并用記錄筆將所放的積木塊數量記在記錄紙上。

  二、幼兒探索:

  幼兒嘗試用兩張紙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積木塊,并做記錄。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師將照好的照片用對比的方法在電腦上再現。

  2、每展示一組桌子后提問:①這兩張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哪個積木放的多?②兩張一樣的桌子、為什么一個積木放的多?一個積木放的少?

  3、教師小結:桌腿粗、桌腿矮、積木放的多,積木交叉擺,擺放的塊數多。

  4、鼓勵幼兒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發揮創造:

  1、幼兒再次探索,根據原有和剛剛獲得的經驗,做一個能放更多積木塊、更穩定、更結實的桌子。

  2、教師觀察指導,并給予幼兒一些提示和幫助。

  五、觀察推測:

  1、教師將桌子做好,請幼兒猜一猜能放多少塊積木。

  2、教師將一筐積木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問: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這么多的積木?

  4、教師小結: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積木就越多。

  5、請幼兒幫助老師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動區。

  六、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繼續到活動區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性很高,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特點。在活動中注重孩子對經驗所得的表達與梳理,合作意識的培養。幼兒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經驗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來。但是在游戲放積木環節,材料的設置上考慮不夠成熟,所選的積木太輕,導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時,幼兒不能直接,形象地進行觀察操作。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墻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于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于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并會用多種方法制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里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墻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從哪里來的?它為什么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墻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

  ①墻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墻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制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么。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制造晃動的光斑。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家鄉的主要作物——茶葉,了解茶葉的特征和喝茶的好處。

  2、初步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里來的。

  3、增進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錄像、磁帶。

  2、新鮮茶葉和茶葉。

  3、茶道表演。

  活動過程:

  一、認識茶葉,引發興趣

  1、(出示新鮮茶葉)小朋友,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幼兒回答)

  2、(出示干茶葉)這又是什么?(幼兒回答)

  3、對了,這兩樣都是茶葉,它們是什么樣的?有什么不一樣?

  4、一個是剛剛摘來的新鮮茶葉,一個是已經做好的、可以泡茶喝的茶葉。

  二、看錄像,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

  1、新鮮茶葉是怎么變成泡茶的茶葉呢?(幼兒回答)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關于茶葉制作的錄像,一起來看看吧!(播放錄像)

  3、交流:茶葉是怎么制作的?

  三、看錄像,了解茶葉從哪里來

  1、新鮮的茶葉又是從哪里來的?(幼兒回答)

  2、觀看錄像,了解松陽的茶葉

  3、小結:茶葉是我們松陽的特產,最有名的有松陽銀猴、碧云天、松陽白茶。每年到了茶葉開始采摘的時候,我們都要舉辦茶商大會,邀請全國各地的茶商都到我們松陽來買茶葉,現在很多人只要說起茶葉都知道我們松陽,都說松陽的茶葉——好!

  四、交流喝茶的好處

  1、喝茶有什么好處呢?

  2、介紹相關知識:茶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價值和醫藥功效都很高。經常飲茶的人,對輻射、齲齒、癌癥、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較強的抵抗力,還有保護肌膚的作用,所以茶被稱為保健飲品。

  五、看茶道表演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茶道表演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餅干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活動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并記錄

  1、觀察什么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干什么?

  2、記錄各自的.發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現。

  1、交流各自發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三、觀看課件后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只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后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后觀察土里的變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愿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復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為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系、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為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于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并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節發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節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和引導。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大班科學活動:天氣預報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簡單的氣象知識。

  2、知道天氣變化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活動重點:

  了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活動難點:

  認識災害性天氣。

  活動準備: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的變化比較關注,零星的了解一些氣象方面的內容。自繪圖片。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課題:

  “今天的天氣預報是怎么說的?”

  “平時天氣會有哪些變化?”

  小結各種天氣情況:晴、多云、陰、雨、雪天。

  2、了解天氣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1)看圖講述:(出示圖片,有曬衣服、開運動會、發黃的樹苗、滑雪、漁船出海)“從圖片上看到些什么?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天氣?”

  (2)幼兒討論:“怎樣的天氣會給人們帶來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災害性天氣?”

  (3)小結:氣候的變化與人們的關系很密切,世界上萬物生長需要多樣的氣候條件,但是持續很長時間過冷、過熱、過旱、過澇就會給人們造成危害。

  3、介紹天氣預報的:

  (1)對天氣預報的認識:

  “既然天氣和人們的關系這么密切,我們怎樣知道天氣情況呢?”

  “你是不是經常關心天氣情況?你從哪里知道天氣情況的呢?”

  (2)看圖了解預報天氣的儀器:“出示圖片,有百葉箱和氣象衛星)

  “百葉箱里的儀器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氣怎么辦?”

  (3)小結了解天氣的多種途徑和觀測天氣的工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氣象員

  來源:兒童學習網 |別忘了推薦給您的好友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氣象員

  來源:山東省農科院幼兒園 吳 茜

  【設計意圖】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后,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并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為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著特殊的表現,并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我通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系。

  3、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并預報天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活動重難點】

  1、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系、奧秘。

  2、難點:

  (1)能舉一反三并通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游戲,引出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導入語:孩子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森林動物園的小動物們送給我們大一班一份特

  殊的禮物,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快來找一找……對,一臺大彩電,讓我們一起欣賞電視節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兒展示禮物,森林里的小動物都來了,它們在向我們打招呼呢,我們也來問候一下吧!“你們看它們玩的高興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幼兒討論)

  2、與幼兒談論天氣,“你們看今天的天氣怎樣?那明天呢?我們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氣情況呢?”(引導幼兒說出觀看天氣預報)

  3、師:“電視臺里的氣象員是怎樣播報天氣預報的,誰能來模仿一下”,鼓勵幼兒大膽模仿,教師給與肯定。

  4、我們一起來聽聽電視臺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樣播報天氣預報的?

  5、向幼兒提出問題:

  (1)剛才你們聽到哪幾種天氣情況?(今天小動物給大家帶來一個游戲,先來觀察周圍圖片上的環境,然后貼上對應的氣象標志,教師對幼兒的操作給與及時的肯定。)

  (2)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哪些天氣情況?(幼兒說教師出示氣象圖標)

  (3)“剛才氣象員在播報天氣預報,那他們又是怎樣知道的呢?

  “氣象員能根據氣象儀器測出氣溫、風速等氣象情況,可是農民伯伯不用氣象儀器,不用收看天氣預報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氣如何,他們是怎樣知道的,是誰告訴他們的呢?(幼兒充分討論)

  6、看一看——教師播放課件

  (1) 播放[螞蟻上樹]

  老師:“它們是誰?在干什么?為什么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擊[螞蟻],“螞蟻怎么說的?它們為什么要搬家?”

  (2)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擊四幅[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燕子低飛/烏龜“冒汗”)。“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后,教師點擊[動物的頭部],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么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濕、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7、聽一聽

  “農民伯伯不僅能通過看小動物的表現來判斷氣象,他們還能通過聽小動物的叫聲來判斷氣象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時候叫?”教師用兒歌小結圖片內容。點擊[知了]學念兒歌。“天晴青蛙捉蟲靜悄悄,樹上知了聲聲叫。天雨知了無聲響,青蛙塘邊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學學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歸忙得歡;陰雨天氣不出門,在家釀蜜不停工。”

  ③播放[雞]“天要下雨,雞不進窩”

  8、學說心情預報,體驗成功的快樂,爭做小小氣象員——通過聽聽、想想、說說心情預報,幫助幼兒理解他人情緒。

  師:“心情預報真是太好了,老師這兒還有幾位小動物,請你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它們的心情怎樣,可以用哪些天氣情況來表示?”

  請個別幼兒到電視機前做心情預報,體驗小動物的心情。

  師:“森林電視臺不僅有天氣預報,還有心情預報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請配班教師播報心情預報: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森林電視臺的主持人小機靈,現在播報心情預報,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動物心情晴天,只有獅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級脾氣。心情預報播送完畢,謝謝大家收看,再見!

  師:“現在老師請你也來當回主持人,預報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心情吧!趕緊和你的小伙伴先說說吧!”

  (三)結束部分

  教師向幼兒提出要求:我們這有幾個小動物,一起來預報一下你喜歡的小動物心情吧!(幼兒表演,教師給與鼓勵)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到戶外,看看天、花草樹木、小螞蟻等,猜猜明天的天氣,說說自己的理由。

  (五)活動反思

  我想從活動設計上的幾個特點和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系起來,同時設計提出問題,讓幼兒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體驗和感受。 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于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說”作為設計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啟發性、開放性。同時,注重了語言、藝術與科學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和同領域的不同方面內容的整合以及多種活動方式的整合。

  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結合理論,努

  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這個活動,源于孩子們對天氣的研究,但并沒有結束在此次活動上。因為在進行這個活動前,我們生成了“小小氣象臺”“各種各樣的天氣”等話題的活動;在這個活動后,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們生活中去體驗、感受別人的情緒,并學會去幫助別人。所以我覺得要想組織好一次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老師把握教育的系統性和主題活動連貫性的能力,及老師掌握心中大目標、控制眼前小目標和隨機接受新目標的能力。

  深知自己的實踐與理論還存在很大的距離,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目標:

  1、有主動探索恐龍秘密的積極性,能用自己的方式大膽表達對恐龍的認識。

  2、初步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外形特點。

  3、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自然,使動物們很好的生活。

  準備:

  1、幼兒收集各類有關恐龍的圖書、玩具。

  2、各種各樣的恐龍圖。

  過程:

  一、擺設好幼兒收集的恐龍資料,引出談話。

  “前幾天我們正在進行《有趣的動物》的主題活動,有不少小朋友幫助老師收集了好多有關恐龍的資料,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二、幼兒自由討論自己所知道的恐龍秘密。

  1、“你們知道恐龍嗎?你知道恐龍長得什么樣?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一起講一講。” (幼兒自由討論)

  2、“老師發現小朋友對恐龍很感興趣,我想請幾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你所知道恐龍。”(請1~2位幼兒介紹他所知道的恐龍或是他帶來的恐龍資料)

  三、認識幾種恐龍。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恐龍的資料,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恐龍呢?”(出示恐龍圖、恐龍模型)

  1、你知道哪些恐龍?

  2、它愛吃什么?

  3、他長得什么樣?

  (把吃植物的恐龍放在一起,把吃肉食的'恐龍放在一起)

  四、給植食恐龍和肉食恐龍分類。

  1、“這些都吃植物的恐龍我們把它們叫做植食恐龍。看看有哪些是植食恐龍?”(如梁龍、雷龍、慈母龍、甲龍、三角龍……)

  2、“這些吃魚啊,小恐龍的恐龍我們把它們叫做肉食恐龍。哪些是肉食恐龍呢?”(霸王龍、魚龍、翼龍、鴨嘴龍……)

  3、“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吃植物的恐龍和吃肉食的恐龍長得什么地方不一樣呢?”(植食:身體大、脖子長、尾巴長、牙齒平平的……;肉食:尾巴短、嘴巴大、脖子短、牙齒很鋒利……)

  五、了解恐龍生活的時代。

  “恐龍生活的年代離我們很遠很遠,那你們知道恐龍是生活在什么年代的?”

  (三疊紀:恐龍出現——侏羅紀:恐龍繁盛——白堊紀:恐龍滅絕)

  六、恐龍化石的秘密。

  “恐龍生活的那個年代沒有人,那人們是怎么知道這么多的關于恐龍的秘密?”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由恐龍的化石得來的。科學家們根據恐龍的化石來推算恐龍生活在什么時候,它們長什么樣的)

  七、恐龍滅絕的奧秘。

  1、“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恐龍嗎?”(滅絕)

  2、“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的呢?”(自由討論講述,并滲入環保知識: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保護好環境,使動物很好的生活。你們知道怎樣保護自然環境嗎?如不墾樹,保護水資源……)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有好多的說法。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人們還不知道。還有好多我們不知道的恐龍,希望小朋友認真學習,將來長大了也來研究恐龍,把正確的答案告訴大家。)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學會用統計記錄的方法,真實記錄實驗結果。

  2、能利用生活經驗考慮問題,大膽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

  3、學會與人合作。

  二、活動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熱水瓶。溫度計、毛巾。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記錄紙、筆。

  2、每組一塊記錄歸類板

  三、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師:這里有一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么辦?

  2、師:如果這杯水一直放著,結果會怎樣?

  一、提出辦法、猜測:

  1、師 :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貼入表格,統計一共有幾種方法。(方法相同的貼一起)

  二)、小組實驗,記錄結果:1、小組討論,哪幾種方法能讓熱水快速變冷,引導幼兒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1)觀察每個幼兒的實驗情況。

  (2)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

  (3)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后杯中的水溫,并記錄。

  三)、交流討論

  1、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

  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2、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1)為什么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水?

  (2)為什么在熱水中放入冰塊,熱水也會快點變冷水? (3)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一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

  四)、延伸: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

  四、注意事項:

  1、應提供給幼兒足夠的紙,讓他記錄設想。

  2、熱水的溫度應具有安全性。

  3、提供給每組的水溫應是一樣的。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精】科學活動教案01-05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01-13

【薦】科學活動教案01-14

科學活動教案【熱】01-14

科學活動教案【精】01-08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1-17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1-17

科學活動教案【薦】01-16

【熱】科學活動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