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語言教案范文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語言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懂得只有誠實的人才受人尊敬。
2、教育幼兒知錯就改,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一組圖片、木偶玩具等.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欣賞童話故事.
(1)、激發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摸摸自己的鼻子,它會長長嗎?
可是有個孩子的鼻子卻很長很長,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2)、教師有表情地演示木偶,講述故事.
二、引導幼兒討論故事中主人翁的表現.皮諾曹是誰?他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他的.鼻子為什么會長長?
最后他有沒有變成一個真正的人?為什么?
三、讓幼兒看圖片,聯系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討論.如果你是圖片上的那個小朋友,你該怎樣做?你想不想長出長鼻子?為什么?
四、教師小結.
我們從小要做個誠實的人.自己做錯了是要勇于承認,勇于改正.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聯系"盆"、"瓶"、"碰"的普通話發音,引發幼兒對繞口令的興趣。
活動準備:
盆和玻璃瓶兩個,裝水的瓷碗七只。
指導要點:
1、教幼兒練習時,先從單音節"盆"(pen)、"瓶"(ping)、"碰"(peng)入手,再由練習句子擴展到整首兒歌,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地進行。
2、讓幼兒用筷子輕輕敲擊幾中盆和玻璃瓶,聆聽各種器皿發出的不同聲音,知道不同的物體敲出的聲音不同。
3、教師念繞口令,讓幼兒辨析哪些字的讀音很象"盆"、"瓶"、"碰",練習幼兒的聽力。
4、由句子到整首兒歌練習繞口令,評比哪個小組哪個幼兒念的好。
活動反思:
繞口令一直十非常枯燥的一種教學活動,孩子們現在還不識字,對拼音也不熟悉,繞口令中容易混淆的音很多,孩子們很難區分清楚。教師用自身的朗讀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而教師在朗讀一遍后,幼兒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樂趣,大部分幼兒并沒有聽清楚內容是什么。接下來通過出示圖片讓幼兒進行猜想,描述繞口令的大致內容,幼兒根據圖片可以自己來猜一猜、說一說,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創造了機會,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指南》中說到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對交往情境的判斷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過語言獲取信息,逐步使學習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孩子們學的快樂,學得輕松,逐漸地喜歡上了繞口令,教師將繞口令結合肢體語言,帶著孩子們一起來做一做,這樣一來,枯燥的教學變成了一種有趣的表演,孩子們的參與性變得特別高。教學并沒有明顯的學科界限,只要孩子們學的開心,學有所得,何樂而不為呢!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理解故事,嘗試比較完整地復述故事內容,學習動詞:端、抱、扛、抬。
2、初步了解一些好吃的面食,能夠例舉1?2種好吃的面食。
【活動準備】 認知準備:學習《稻子和麥子》
【活動目標】
1、熟悉、理解故事,嘗試比較完整地復述故事內容,學習動詞:端、抱、扛、抬。
2、初步了解一些好吃的面食,能夠例舉1?2種好吃的面食。
【活動準備】
認知準備:學習《稻子和麥子》。
材料準備:蒸鍋、碟子、蒸籠、小豆等。
【活動過程】
一、復習《稻子和麥子》。
師:上一次我們一起講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稻子和麥子》,讓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好嗎?
過渡:這一次老師還要向大家介紹幾種好吃的東西,這些好吃的'東西都是面食,他們都是用麥子做出來的,他們就藏在故事里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好吃的《大包子》。
1、欣賞故事。
在故事里面,你聽到幾種面食?
這些面食除了使用面粉做成的,還需要什么材料?
小結:對呀,原來糖包子是用各種各樣好吃的糖做餡料,所以叫糖包子,而豆沙包是用各種各樣的豆作餡料才能夠做出好吃的豆沙包。
過渡:誰做的是糖包子,誰做的是豆沙包?讓我們再到故事里去找一找吧!
2、理解故事。
誰做的是糖包子,誰做的是豆沙包?
他們為什么要互相送?
小結:原來好朋友就是有好東西要大家分享,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好朋友。
那么只有好東西分享,就可以了嗎,好朋友在一起還應該怎么樣?
小結:好朋友要有困難互相幫助,有好東西愿意分享這樣大家才能夠在一起開開心心。
3、情景表演。
請幼兒分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理解動詞:端、抱、扛、抬)
三、復述故事。
跟著錄音復述故事。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目標:
1.了解漢字的起源,知道漢字是人發明的文字。
2.嘗試根據圖畫、象形字認讀想對應的漢字,產生對漢字的興趣
準備:了解本班兒童的識字情況
字圖配對的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找漢字
——出示圖一。圖片上有什么,這些文字一樣么,有誰知道是哪些國家的文字。
——請兒童找出漢字
二、看圖猜字
——古時候是沒有漢字的,人們想傳遞信息該怎么辦?
——看圖猜字游戲。提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這就是我們人發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國最早的漢字,是從各種具體形象的圖畫中演變而來的。
三、交流關于漢字的經驗
——你們認識漢字么,都認識什么漢字
——教師記錄兒童所說漢字,及時糾正兒童不正確的發音。
四、看圖識字
——進行字畫配對的拍卡片游戲
五、延伸
——將字圖配對的卡片放在區角中,兒童自由操作。
大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設有懸念的故事感興趣,愿意發現線索,尋求答案。
2、學會從畫面上發現故事的重要細節,并理解故事情節。
3、理解故事的線索,了解故事前后呼應的特點。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活動準備
大書、小書,有關《聲音》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讓幼兒聽一些聲音,進行猜測。
師:1、老師先請我們的小朋友玩一個聽聲音的游戲,請你們用你們的小耳朵聽一聽,看看你們等下啊能夠聽到什么聲音。
2、小耳朵準備好了沒有?
3、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啊?(鞭炮,水,貓,門鈴,小寶寶的笑聲。)
4、我發現我們的小朋友聽得真仔細,小耳朵真靈敏!
(二)翻開第五頁請幼兒觀察卡卡的夢境,猜想夢到的東西會發出什么聲音。
師:1、那老師要告訴你們,有個叫卡卡的小朋友,他也有一雙靈敏的小耳朵,晚上睡覺的時候,卡卡做夢了,在夢里面呢,他也聽到一些聲音。
2、他聽到的是什么聲音呢?(翻開第五頁)你們猜猜他可能聽到什么聲音?
(三)教師緩慢翻閱大書,過程中不進行提問和討論,翻看之后自由講述。
師:1、到底是不是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什么聲音?》。(教師指著書名)
2、老師請小朋友們先看看這本書,然后呢想一想你看到的,你覺得可能是發生了什么事情?小眼睛要注意看,老師等下可是要提問的!
3、好了,我們已經看了一遍大書了,接下來我們想一想你覺得可能發生了什么事情?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我來聽一聽。(你覺得是什么聲音)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說覺得是水管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說可能是小貓的聲音,還有的小朋友說是小狗的聲音。到底是什么聲音呢?
(四)第二次閱讀大書,帶著問題要求閱讀。
師:1、那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再看一次這本書,但是這次看書之前可是有要求的。請小朋友帶著四個問題去看書。第一個問題是:卡卡夢到了什么?第二個問題是:他為什么會夢到這些?第三個問題是:他夢到的這些東西會發出怎樣的聲音?第四個問題是:實際上這些聲音到底是怎么發出來的,是誰發出來的?
2、好了,看完了,現在老師要來問問那四個問題。
3、卡卡夢到了什么?
4、那你們覺得他為什么會夢到這些呢?
5、那他夢到的這些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小白兔會發出什么聲音?小貓呢?水管會發出什么聲音呢?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五)教師帶領幼兒一起第三次翻看大書,結合圖畫和文字,關注一些畫面細節。
閱讀封面:
師:1、幼兒跟讀書名。
第一頁:
師: 1、卡卡在玩什么?
2、爸爸媽媽看到這么一大箱的火車和軌道,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是什么樣的?他們在想什么?他們會說什么?
3、教師閱讀文字。
第二頁:
師:1、這下卡卡在干什么了?哦,卡卡在睡覺,睡覺的時候卡卡還做了一個夢呢?他夢到了什么?(一群人用鏟子在地上挖洞,旁邊有一只巨大的白色兔子,白色兔子抬起一只大大的腳,腳的旁邊有藍色的線條,好像兔子要使勁踩在地板上一樣。)
第三頁:
師:1、卡卡從夢中醒來,他的表情如何?
2、誰在門口?(媽媽)那你們猜一猜卡卡會跟他的媽媽怎么說呢?他剛才聽到了砰砰砰的聲音,他會跟媽媽怎么說呢?
3、媽媽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媽媽可能會怎么說呢?
4、我們來看看。教師閱讀文字。
第四頁:
師:1、第二天全家人在干什么?(在吃早餐)
2、卡卡會問爸爸媽媽什么?爸爸媽媽的表情如何?
3、閱讀文字。
第五頁:
師:1、又到了晚上,卡卡在干什么呢?他睡著了沒有?他睡覺時又聽到了什么?
2、你們看看卡卡是什么表情?他沒有睡覺,他的眼睛怎么樣(睜得大大的。)他為什么不睡覺你們想一想,他可能在想什么?他是不是會有點害怕啊?
3、哦,原來晚上卡卡又聽到砰砰砰的聲音,所以卡卡都睡不著了,眼睛瞪的圓圓的。爸爸說可能是水管的聲音,所以他也就覺得可能是水管的聲音吧。
第六頁:
師:1、和第五頁相比,卡卡的姿勢發生了什么變化?他為什么是這個表情?
2、他又聽到了什么聲音?砰!砰!砰!砰!砰!啊!
3、這次卡卡不僅聽到砰砰砰的聲音還聽到了啊的一聲尖叫。
第七頁:
師:1、又到早上了,卡卡又和爸爸媽媽坐在一起吃早餐了。那你們想想,這個時候卡卡會問爸爸什么?會怎么問呢?爸爸又會對卡卡說些什么呢?爸爸媽媽的表情又是如何的呢?
2、那卡卡現在心里會在想什么呢?
第八頁:
師:1、卡卡怎么了?魚缸里的小雨是什么樣子的?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2、他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
第九頁:
師:1、卡卡現在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怎么樣?(他沒有心情玩小火車了。)
2、他為什么不玩小火車了?
活動反思:
1、預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通過演示對比實驗,來引入新課,促使學生“愿問其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點燃其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通過對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加強直觀,豐富感知。“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認識化解在分組實驗和學具操作中,讓學生在靜態和動態中獲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促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轉化。讓學生動手實驗,觀察、討論、分析,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他們學會了物體傳聲的實驗,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識由直觀的教具演示了出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培養了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
3、學會嘗試,鞏固運用。教學時,通過師生協同活動,啟發學生利用知識遷移規律,嘗試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鞏固和掌握科學概念,發展學生智力,激發探究科學的情趣。通過設置情景,表揚激勵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在學中樂、樂中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獲得新知,并加以運用,鞏固提高。
總之,本課時教學讓學生掌握一些操作,觀察,推理的學習方法,培養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實驗————分析————綜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養了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同時注重講練結合,使學生逐步提高知識水平和技能。讓學生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學以致用,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
2、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讓幼兒知道誠實是一種美德,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3、激發幼兒參與表演的欲望,體驗人物的個性特征。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幼兒活動材料》、頭飾、各種盆花。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簡單的講述一下故事內容:從前有個國王,他給全國所有的孩子每人發了一粒花籽,并告訴他們:誰能用這粒花籽種出最美麗的花,就讓誰將來當國王。許多天以后,全國各地的孩子一齊來到王宮里,幾乎每個人都捧著一盆美麗的花。可是只有一個孩子手里捧著的是一個空花盆,為什么呢?(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二、欣賞故事播放故事,請幼兒欣賞《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三、理解故事
1、請幼兒打開《幼兒活動材料》28~29頁,一邊聽故事,一邊找出表現故事內容的圖片,并用彩筆圈出來。
2、請幼兒說說書上的哪張圖片表現的不是故事里的內容?為什么?
3、提出下列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里的內容。
(1)國王為什么藥挑一個孩子當未來的國王?他是怎么做的?
(2)一個叫宋金的孩子領了一粒花籽回家后有是怎么做的?結果呢?他是什么表情?
(3)全國各地的孩子來到皇宮里的時候,手里都捧著什么?心情怎么樣?
(4)宋金的手里捧的是什么?心情怎么樣?
(5)國王見到宋金后是怎么說的?宋金有是怎么答的'?
(6)國王為什么挑選宋金當未來的國王?
四、復述故事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圖講故事,并引導幼兒復述國王最后講的一段話,"找到了,找到了,我要找一個誠實的孩子當國王。你是誠實的孩子,我讓你做將來的國王。
五、表演故事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故事。
課后反思:
孩子們對這節活動非常感興趣,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積極參與表演,并理解了誠實是一種美德,我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的教案01-17
大班語言教案:征友啟示_大班語言教案07-04
大班語言拼音教案04-12
大班語言成長教案03-15
大班語言兔子教案01-14
大班語言《家》教案01-17
大班語言優秀教案01-17
大班語言落葉教案01-10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