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2-19 08:20:4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學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學語文教案

中學語文教案1

  一、課文悟讀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捭閩,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動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創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

  二、亮點探究

  1.詩人是怎樣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探究學習: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2.連峰去天不盈尺AA冰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探究學習: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3.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探究學習: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云,鞭撻海岳,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在表現手法上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探究學習: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尋找美點。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因為鑒賞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得到的,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讓學生說,同時要多肯定學生,讓他們嘗到鑒賞的甜頭,堅定地走下去。當然在學生不知從何說起時,教師可拋磚引玉。

  5.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

  探究學習:在風云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以為鑒戒,警惕戰亂的發生,并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實的內涵、深厚的意蘊。

  三、選題設計

  1.太白風采與盛唐氣象之間有何聯系?

  研究方法:

  (1)查閱相關的書籍,收集有關資料。

  (2)整理李白詩詞中最能表現其風采的詩句和盛唐歷史文化方面的史料。

  (3)在上面準備的基礎上,分組探究,仔細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

  參讀書目:

  (1)《唐詩鑒賞辭典》。

  (2)王運熙《李白研究》,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

  (3)茆家培《中國李白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

  (4)林庾《詩人李白》,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4年版。

  (5)馬鞍山市李白研究會編《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中國展望出版社。

  (6)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

  (7)汪靜之《李白研究}。

  (8)王瑤《李白》,華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9)《古代文學家傳記》(上),中華書局出版。

  2.《蜀道難》主題思想探源。

  研究方法:

  (1)分小組探究,然后綜合。

  (2)查閱資料,整理不同說法。

  (3)小組討論,確定比較合適的觀點。

  (4)上網查詢,多方求證。

  參讀書目:

  (1)《唐詩別裁》。

  (2)《唐宋詩醇》,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3)《中華活頁文選》(成人版),1998年第24期。

  (4)顧炎武《日知錄》。

  3.我心中的詩仙李白。

  研究方法:

  (1)廣泛閱讀李白的作品,不僅僅限于詩歌。

  (2)查閱李白的傳記。

  (3)在廣泛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梳理對李白的獨特感悟。

  參讀書目:

  (1)《古代文學家傳記》(上),中華書局出版。

  (2)汪靜之《李白研究》。

  (3)《河岳英靈集》。

  (4)《唐詩鑒賞辭典》。

  (5)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

中學語文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該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以說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已經說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意蘊,和鋪墊的感情基調: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凄涼、愁苦

  (3)追問:聯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師總結: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合詩作背景,說一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詞句,聯系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借助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的?

  (三)結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補充并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師總結: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總結: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師總結:過雁象征離愁。

  延伸: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4)“黃花”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細雨”的象征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四)再讀全詞,把握情思

  小結:體會“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與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五)作業

  1.依據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延伸)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

中學語文教案3

  教學重點:《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童趣的散文。運用多媒體課件和音像組合手段,通過創設情境、馳騁想像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學一開始,可組織學生唱《秋游》這首歌,接著,老師用生動的語言來創設情境:“秋風起了,天氣漸漸涼了。在這美好的季節,有一群小學生,跟著老師去秋游了。我想知道,他們去了哪里?那里景色美嗎?他們玩得開心嗎?”隨即,音樂響起,老師聲情并茂朗誦課文,而學生則閉上眼睛,邊聽邊想像。之后,可讓學生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這樣,學生的興致就會被激發起來。

  二、觀圖添彩,感受景美

  學生經過初讀,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這時,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說:“我這里有兩幅郊外的景色圖,可惜不是彩色的,故而美感不夠。同學們能幫助添上色彩嗎?”學生定會興趣倍增。老師讓學生先認真讀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看看哪些是描寫色彩的詞語。這樣,讀就更有目的了。

  第一幅為藍天白云圖。當學生說出天空是“藍藍的”時,老師就用鼠標點擊,添上藍色,并讓他們判斷深淺,以感受“藍藍的”一詞的韻味。然后,用多媒體展示白云的動態變化,讓學生添色,并繪形。通過動態變化,讓學生體會“有時……有時……”的意思。隨后,老師再進行白云的其他造型,讓學生用“有時像……,有時像……”的句式來練習說話。

  第二幅為農田豐收圖。與上面一樣,學生說出“稻子是黃的,高粱是紅的,棉花是白的”,老師分別用鼠標在圖上添上顏色,再引導學生把顏色說形象:稻子——金黃,高粱——火,棉花——潔白。然后,老師用多媒體作動態展示:稻子上下起伏。老師進一步啟發:“多美呀!誰能用‘稻子黃了,像(

  )。’的句式來作一個形象性的'描寫呢?”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只要說得有相似處老師都給予肯定。接著,教師用同樣方法展示高粱、棉花的動態,引導學生想像說話。

  三、再現場景,激趣樂學

  學習第四自然段,老師可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同時放多媒體動畫,再現課文場景,這樣,有利于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接著,打出動畫特寫:幾個孩子在草地上打滾兒。再請曾有類似經歷的同學說說當時的感覺。然后,展示另外幾個同學蹲在草叢里的動畫,提示學生觀察,這幾個同學在干什么?并讓抓過螞蚱(或蟋蟀)的同學說說是怎么逮的。之后,讓學生判斷:那位張大嘴巴的同學在干什么?并進一步激趣:“你有興趣像他那樣高歌一曲嗎?”請一兩位同學放聲唱一唱,唱完,老師就告訴學生,這就是“亮開了嗓子”。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在此基礎上,老師展示其他一些學生生活情景,如追逐、歡笑、大喊、游戲等等,再讓學生回憶自己在春游、秋游等活動中的一些舉動,學習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練習說話。最后,老師小結:“這次秋游活動,大家玩得好開心哪。現在想請同學們來讀一讀這段。”讓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四、開展活動,拓展延伸

  課后,老師可組織學生去郊外活動,并讓學生帶好筆和紙,把自己看到的景色畫下來(或描寫出來),還可以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回來以后,作一次交流活動。這樣,從課堂中的模擬秋游,再到自然中的真實活動,既鞏固了課堂所學,也使學生放松了心情,可謂一舉兩得。

中學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

  1、在朗讀中積累優美詞句。

  2、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感悟動物身上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4、激發學生關愛動物、珍視生命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2、引導學生思考人與動物、自然的關系。

  教學理念: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出不同觀點,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對動物喜愛之情,并與動物能夠和諧相處,增強保護生命的群體意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CAI播放樂曲《駿馬奔馳保邊疆》)

  師:親愛的同學們,隨著這美妙的音樂,讓我們放飛想象的翅膀,一起踏上快樂的語文之旅吧!

  師:從這美妙的樂曲聲中,你們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奔馳的駿馬……)

  師:是的,這旋律不僅讓我想起了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還有云朵下那縱情奔馳的駿馬……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馬嗎?

  師:其實自古以來,馬就是人類最忠實而高貴的朋友,戰場上有它們無所畏懼的身影,旅途中有它們不辭勞苦的足跡。它們默默無聞的見證著的歷史,可是,試問人類自己,我們對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讓我們隨著布封先生一起走進馬的世界。去探尋動物王國的靈性之美。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1、作者簡介。

  師:提到布封,大家熟悉嗎?(CAI展示作者簡介)

  師:要說布封,那我們就不能不提《自然史》,這位法國的博物學家用了40年的時間著成的巨作。在他在作品中提到:宇宙里沒有上帝的`位置,人才是自然界的中心,決定他周圍的一切。然而作為科學家的布封頗愛詆毀,作為文學家他卻又受到普遍歡迎,因為他寫的自然史語言形象,筆鋒細膩而富有感情。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科學小品《馬》便是其中的一篇精典之作。

  2、把握課文內容。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從這篇課文里知道些什么?

  師:帶著這些疑惑,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不過,在讀課文以前,老師很想知道你們預習的怎么樣了?(CAI展示生字詞,讓會讀的同學自由的站起來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組合,然后按照你們自己喜歡的形式快速瀏覽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以下幾個問題:(CAI展示閱讀思考)

  小組內討論

  師:有沒有同學愿意把討論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抽同學答問題1)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兩種馬的特點,請把你找到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學生自由讀)剛才大家讀的是布封先生向我們介紹的馬的特點,下面讓我們跟隨攝影師的鏡頭來一次眼睛的動步之旅!(CAI展示“形形色色的馬”)

  師:你能用一個詞語概括這兩種馬的特點嗎? (抽同學答問題3)

  師:不管是溫順的家馬還是不羈的野馬,它們在外表比別的動物比起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身材高大而勻稱優美)所以啊,生活中我們往往把年輕俊朗的男子稱作“白馬王子”呢?

  師:看來馬的確頗受人們的青睞?但我們的布封先生對于這兩種不同的馬卻有著不同的。態度。下面我們來合作朗讀課文二、三自然段(CAI展示兩種馬的對比圖片)

  師:你認為布封對這兩種馬分別寄予了什么感情?你喜歡哪一種馬?為什么?

  3、延伸拓展。

  師:是啊,不僅是你們喜歡馬,其實自古以來,馬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西游記》中白龍馬一路忠心護主;三國時赤兔馬英勇救主;馬也因此而成了眾多藝術家筆下的寵兒。今天,讓們再次踏著清脆的馬蹄聲,再次走進馬的世界!(CAI展示與馬有關的)

  (展示繪畫作品中的馬《八駿圖》等)

  師:這是著名的畫馬大師徐悲鴻的《八駿圖》,我們且不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評價這幅畫,單以一顆愛馬者的心來看,你覺得,這位畫馬大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群什么樣的馬?

  (CAI展示馬救主人片斷)

  師:大家知道這是個什么故事嗎?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

  (CAI展示文學作品中的馬)

  師:同學們齊讀一遍,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

  小游戲:與馬有關的成語接龍。

  (CAI展示:與馬有關的成語或俗語)

  三、體驗與反思

  師:還記得赤兔馬在關羽敗走麥城時以死殉主的悲壯,也難忘的盧馬一躍三丈跨檀溪的神奇。而如今,人類帶給動物又是什么呢?(CAI展示捕殺動物圖片)

  師:你們看到了一種什么現象?對于這樣的一些人,我們應該對他們說點什么?

  四、小結

  師:世界在變,人類在變,我們的生存環境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但不管如何變化,只要我們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來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生靈,那么我相信,剛才我們在圖片中看到的悲劇就不會再重演,人類和動物之間,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事事馬到功成,天天龍馬精神,處處一馬平川,將來成為一匹脫穎而出的“千里馬”!

中學語文教案5

  【學習重點】

  1、體會文章的中心論點。

  2、論證方法。

  3、體會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孟子(約公元前372至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曾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推崇并繼承了孔子的學說,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世稱亞圣。作品有《孟子》七篇。他長于說理,善用比喻,縱橫捭闔,妙趣橫生,在中國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魚我所欲也》就體現了他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二、學生朗讀課文

  三、注意有關字詞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

  2、萬鐘不辯禮儀而受之。通辨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通德,恩惠、感激的意思。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之意。

  四、筆譯這篇課文

  五、對艱難字詞句進行解釋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課文

  二、學生散讀課文

  三、點名學生翻譯課文,對不妥之處詳加解釋

  四、學生散讀課文爭取成誦

  第三課時

  1、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文章,它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舍生取義

  2、作者是怎么樣提出中心論點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的。

  3、作者是如何論證的?

  文章用魚和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論點,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為茍得不避禍患來,這是從正面論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為也這是從正面論述。結論是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讓人討厭的東西(義和不義)。后又從反面論證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本心。

  4、寫作特色:

  ⑴ 善用比喻。

  ① 運用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中心論點

  ② 用行不吃呼爾,乞不受蹴爾比喻守義不辱。運用比喻使講述的道理明白易懂,深入淺出。

  ⑵ 運用對比。魚與熊掌生與死義與不義向與今等通篇對比鮮明,使中心論點舍生取義鮮明突出。既然能為義而舍生,那么在接受比生命更輕的高官厚祿,甚至是一簞食,一豆羹的時候要辯解是不是合乎禮義。

  ⑶ 孟子的禮義是封建君臣之禮,封建君臣之義,應批判地繼承,現在的禮義已經賦予了新的含義。如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

  ⑷ 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5、結構圖示:

  熊掌 生 所欲不茍得有甚于生義

  ╱正面→→

  舍 魚 死 雖惡所不避有甚于死不義

  生

  取

  義

  ╲反面: 向(為身死而不受)

  受不義之萬鐘無益

  今(為宮室、妻妾、窮乏者)更不可

中學語文教案6

  課前準備:出示課題圖片

  師:有沒有同學對我國的道教和佛教有所了解?

  生:道教的鼻祖是老子

  師:好,這是你了解到的,還有沒有其他的?

  生:(無語)

  師:好,請坐下來再想想。讓我們做個簡單的界定吧。對信奉道教的人稱什么?(道士)對皈依佛門的人稱什么?(和尚)在我國,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兩大宗教。他們之間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們舉一點加以證明。比如在喪葬禮儀上,道士的逝世稱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們有兩種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們知道,佛教徒,他們的逝世叫做“圓寂”,其遺體是要經過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遺存的骨殖被稱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來封存的。但是,當你知道一個道士死后卻被葬在佛教徒所使用的塔中,你會有怎樣的興趣和疑問?他的背后究竟有過怎樣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余秋雨先生去探尋答案。

  首先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一部分。看一看,這個擁有塔的道士是誰?他為什么會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學生齊讀)

  師:大家讀的很整齊,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給同學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有學生在下面小聲說“快了”)哦,大家自己也意識到了,讀的快了,你們是一路匆匆行來,卻忘了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阿爾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的走啊,欣賞!所以,無論是生活中或是學習中,有時我們需要停下腳步,慢慢欣賞。但是,我想,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剛才兩個問題的認知。第一個問題,這個擁有塔的道士是誰?

  生:(齊聲)王圓錄

  師:第二個問題,他為什么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

  生:因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師:好,我把你的回答完整地表述一下,因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所以死后被埋葬在塔中,并且保存的較為完整。你認為,是這樣的嗎?

  生:不是

  師:那么,是什么?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大聲地朗讀出來。

  生:“幾經轉折,不幸由他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

  師:敦煌莫高窟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是一個佛教圣地。那么,一個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嗎?

  生:不了解

  師:那么,一個不了解佛教的人會怎樣對待莫高窟?現在我們就來分組瀏覽文章第二、三部分,讓我們自己來敘一敘,在中國二十世紀的初年,在敦煌,發生過怎樣的一段歷史,有過怎樣的一段故事。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簡單的分組,臺上的同學閱讀第二部分,臺下的同學閱讀課文的第三部分,看一看,這個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對我們的莫高窟做了什么?

  師:好,有請

  生:他把洞窟刷白,還堆了幾個天官、靈師菩薩,破壞了敦煌石窟。

  師:好,剛才你說到的其實包括了三個內容。首先是把洞窟刷白,我想問問你,刷白的僅僅是洞窟嗎?

  生:不是(齊聲)

  師:是什么?

  生:是壁畫(齊聲)

  師:他刷白的不是洞窟,是壁畫。在他的兩遍粉刷之后,“什么也沒有了”,看課文!

  生:(齊聲)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凈白

  師:好,注意概括的時候要提取主要信息。那么,你剛才說的第二點,他還塑了幾個天師靈官菩薩。看樣子,我們的這位王圓路王道士,還真帶有幾分對道教的虔誠。你說的第三點,他破壞了石窟,準不準確?請臺下的同學這時看到課文的第二部分。

  生:不準確

  師:那么,破壞的使什么?是雕塑。看課文,“才幾下”

  生:“婀娜的體態變成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泥巴”,

  師:但是,大家知道嗎?這莫高窟有著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出示圖片字幕)公元336年,一個名叫樂樽的和尚來到了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當時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鳴沙山金光閃爍,象有無數的佛像在山間躍動。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樂樽和尚被眼前這莊嚴肅穆的景象驚呆了,既而有所頓悟,他莊重地跪下,朗聲發愿:從今要廣為化緣,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個石窟就開工了,由于他在化緣中廣為傳播自己的奇遇,使遠近善男信女也紛紛來朝拜勝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禱,挖出了一個個的洞窟,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

  這敦煌莫高窟,從公元336年到20世紀初年,歷經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開窟造佛像,一千多年歷史的沉淀,無數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莫高窟,如今正被這王圓錄悄悄的毀滅著。(留了一會空白)

  師:我聽見,靠近我的這個男生,剛才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好,臺上的同學這時看到文章的第三部分,臺下的同學,你準備用怎樣的語言進行概括?

  生:他把文物送來送去,還用極低的價格跟外國進行貿易。

  師:那么,你想想,在這兩者當中,誰是主要的?

  生:他把文化賣給外國

  師:是文化遺產。他賣的是哪兒的文物?

  生:中國的

  師:中國的,不確切,現在我要求的是瀏覽課文第三部分,概括這一部分的信息。好,你先坐下,誰能回答我?是哪兒的文物?

  生:敦煌的

  師:再具體一點

  生:莫高窟的文物

  師:再具體一點。一個洞窟里的文物。好,大家跟著我一起看到,課文的第三部分,什么時間?

  生:1900年5月26日

  師:“他辛辛苦苦地清理著一個洞窟中的積沙”,這個洞窟是16號洞窟。那天,他無意中聽到里面有空空的聲音。結果,他發現,在這個洞窟里面,居然還有一個復洞。里面有數以萬計的經卷、文書、繪畫、雕塑等諸多作品。賣給了誰?

  生:外國的考古家、探險家

  師:其實歷史遠遠不止我們課本上描寫的那樣(出示敦煌照片)

  在王道士發現的這個藏經洞里,出土的文獻大約有數萬件,時間上起三國兩晉,下迄北宋,歷經千余年,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等,英國人稱之為“中國文獻遺存的大寶庫”。不論是從數量還是從文化內涵來看,敦煌文獻的出土都可以說是20世紀我國最重要的文化發現。然而在經過了外國文化強盜的一番掠奪之后,如今的藏經洞已經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七零八落。(出示藏經洞照片20)我想問問大家,你們知道這藏經洞里有多少文物嗎?

  生:不知道

  師:真的不知道?那么,跟著我一起看到課文53頁的注釋。讀書還是要細心一點。好,看到沒有?有多少文物?找到答案了嗎?

  生:四萬多件

  師:其實,連這個數據也是不確切的。就我目前看到的資料而言,有說五萬多件,還有說六萬多件的。事實的確如此,就像你們剛才告訴我的那樣,我們真的不知道這個藏經洞里有多少文物。其實,我們是最應該知道答案的,因為這是我們的祖先給中華民族每個兒女的饋贈,如今,我們對它卻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里,在波士頓博物館里,在巴黎國民圖書館里,在日本的博物館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們北京圖書館里的還多的多。我想問問大家,當你們了解了這段歷史后,你們的內心涌動著怎樣的情緒?

  生:氣憤

  生:遺憾

  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師:好,把話筒傳到后面的女生,我想聽聽女生的看法。

  生:傷心

  生:我這時心里很難過

  師:其實大家的情緒,作家也有。現在我們就來進行第二環節,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一找,讀一讀,品味一下,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或者說,哪些句子觸動了你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或者暗合了你剛才的情感?

  師:好,有請那位女生

  生:讀“偌大的'中國”一段

  師:好,你告訴我,在剛才的朗讀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

  生:與作者一樣,有一種悲憤地心情。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把它留在中國,在當時的情況下,會遭到中國官員的糟踐。倘若把它送給外國,可那又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饋贈。

  師:進退兩難,怎么辦?我們只能怎么辦?

  師:大哭一場,請坐。(老師再讀這一段)剛才這位女生說“悲憤”,你們能不能從我的朗讀中體會到,除了悲憤,還有什么樣的情感?

  生:無奈

  師:這個詞找的很準確,還有什么?

  生:遺憾、痛惜

  師:好,情緒越來越多了,我們請一個同學集中地來說一說。

  生:作家的情感是傷心、惋惜

  師:傷心什么?

  生:中國的文化中國存不下,居然跑到外國去了。還有痛惜、憤怒

  師:憤怒什么?

  生:憤怒當時的中國如此腐 敗

  師:其實,作家的情緒大家已經都說出來了。作家的情緒是既愛又恨。我們的眼光可能更多的集中到了“我好恨”,恨也有很多種,有憤恨,有怨恨,有痛恨,在這里屬于哪一種?

  生:憤恨

  師:作家有愛,他的恨是來自于他的愛的,這個愛是什么?對什么的愛?

  生:對中國文化的深愛

  師:對了,對中國文化命運的關注,對中國文化的深愛,所以,作家的情緒是既愛又恨,是愛恨交加,既痛苦又無奈。好,除了剛才這位女生說的這一段,還有沒有其他的地方?

  生:第二部分地一段(讀)我覺得這一段寫的是中國官員對中國的文化一點也不愛惜。

  師:作家的情緒怎樣?

  生:很失望,同時也很憤怒

  師:他們滔滔的奏折,有什么?

  生:諷刺

  師:請坐,還有其他的嗎?

  生:第四部分(讀)從中,我體會到了敦煌研究者內心的辛酸

  師:很好,你不覺得作家的情緒在這里也有變化嗎?

  生:(無語)

  師:好,請坐下來在想想,作家的情緒一路行來,這里有沒有變化?

  生:有,以前的中國官員對文化不重視,而現在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卻很重視,作者從這里看到了希望。

  師:所以說,作者一路沉重之后,這里略微有了一點

  生:好轉

  其他的學生笑起來了)

  師:激昂。好,請坐,還有其他的嗎?

  生: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段(讀至“他滿臉困惑不解”)我覺得,作家在這里有對王道士的憤怒,他從心底里感到悲痛。如果有時空穿梭機,他肯定要去阻止。

  師:說的不錯。其實我覺得,如果你把這個段落讀完,你會對作家的情感有一個更為準確的把握。所以你剛才說到,作家是憤恨,作家僅僅是憤恨嗎?如果真的有時空穿梭機,我們會到了那個時代,又會怎么樣了?你先坐下來。范讀這一段文字。作家的情感最集中的,你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

  生:無奈

  師:無奈。世間諸多情感,唯有無奈二字最讓人傷痛。“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是不是無奈?那是青年男女之間的無奈,比之于余秋雨的這種無奈,那一種無奈更令我們傷痛一些?

  生:后者

  師:所以,剛才我們的同學們說,如果有時空穿梭機就好了,可是真的有時空穿梭機,我們又能怎樣呢?對于這樣的中國,這樣的民族,正如我們在后文看到的那樣,當時不是確也有一批送京的嗎?沿途官員伸手進去就取走一把,在那兒歇腳又得留下幾捆,當時運抵京城后,只剩下四千多卷,為了交差,他們把這些珍貴的敦煌文書一分為二,二分為四,最后才湊了八千多卷交上去。這樣的民族和國家,我們能怎么樣了,作家又能怎樣呢?(停頓)還有其他的嗎?

  師:我們的這篇文章很長,應該說充滿了感染力的語言比比皆。當我們一遍遍的讀著《道士塔》的文字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蒼涼悲愴的心境,他想要保護國寶,想要喚醒王道士的無知,想要攔下強盜的車隊,最終卻無能為力,而我們也跟隨著作家時而憤怒,時而痛苦,時而憂傷。這一切感情的源頭,都只因為那個王圓錄。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他的摸樣,我們的課文中有一段對他的描寫。(敘述)(出示他的照片)這就是我們這次事件的主角,看看,他的臉上似乎還有幾分

  生:笑容

  師:憨憨的笑容。。如果他現在就站在大家的面前,你會對他做什么,說什么?

  生:一片嘩然)

  生:對于這樣無知而麻木的中國平民,我對他也不知做什么好。我只希望,通過這件事的教訓,我們中國人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對這樣的文化遺產要加以保護。

  師:好,我們再請一位女生,你會對他做什么,說什么?

  生:我真的好想打他,因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師:你會不會對他說點什么?

  生:你去死吧

  師:憤恨之情溢于言表,再請一位

  生:我想讓他住手,不要再破壞中國的文物

  師:哦,你的心情跟作家的心情是相同的。其實,我的心情,好,請你說吧

  生:我想說,我們換換

  師:你是說,讓你去守敦煌,是吧?那么你會怎么做呢?

  生:我會想盡辦法,四處化緣,湊足運費,把它運到(停止了)

  師:運到哪?運到哪?被我攔住的車隊,究竟應該是向哪里?

  生:運到現在,運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師:哦,你還是要借助前面那位同學的時空穿梭機,運到現在,因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確是無處可去。坐下來。我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看法。看著他,我會和第一位同學說的那樣,盡管我也很想打他一頓,或者以正言辭地對他說,你知道你出賣了多少珍貴的文物嗎?你覺得這樣有用嗎?

  生:沒有

  師:頂多換得他一個漠然的表情。我想我會離他遠遠的,再遠遠的,長長地嘆息一聲,然后轉身離開。因為他不是這次文化大流失的罪魁禍首。那么,這次文化大流失的罪魁禍首是誰?

  師:王道士有沒有責任?

  生:有

  師:王道士愚昧而無知。他出賣了我們寶貴的文物。還有誰有責任?

  生:官員

  師:官員怎樣?腐 敗,還有什么?無能。無能我們已經知道了,連運到京城的文物都保護不好,那么腐 敗何以見得?從課文中去找。

  生:他文雅地摸摸胡子,吩咐手下,什么時候叫那個道士再送幾件來

  生:茶香縷縷與股股炊煙

  師:好,王道士有責任,官員有責任,還有誰有責任?

  生:外國的考古家、學者

  師:其實,他們是一群文化強盜。現在就讓我們見識一下這些文化強盜的嘴臉。(出示照片)

  現在我們看到是斯坦因,他曾經先后兩次來到中國,騙取了藏經洞中大部分文物。現在看到的是伯希和,他有點特殊,他是一個有著深厚的漢學功底的學者,他曾經在這個藏經洞里呆了整整三個星期,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閱讀了整個藏經洞里的所有的文書。每一張紙片他都翻過。他一邊翻閱,一邊把這些文物分成凡品和精品,最后,以500兩白銀的價格換取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貴文物。在所有盜取敦煌文物的外國強盜中,以斯坦因盜取的數量最多,以伯希和盜取的價值最高。這些文化強盜是怎樣的?

  生:貪婪

  生:無恥

  師:貪婪我們已經了解了,無恥在哪兒?在課文當中找

  生:讀“他們時常暗示,是他們的努力,使敦煌文獻從黑暗走向了光明。”

  師:好,學到這里,我們已經知道了,王道士愚昧而無知,中國官員腐 敗而無能,外國強盜貪婪而無恥,這三個原因才導致了我們這次文化大流失。那么,我想問問大家,這次文化大流失折射出來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余秋雨,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站在現實的舞臺,遠眺一百多年前的歷史,它的眼中,他的筆下,難道僅僅是寫一次文化大流失嗎?

  生: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

  師:是的,它反映出來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某一段歷史時期的生存狀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泱泱大國的破敗,一個民族的衰微。當一個國家如果連主權都不能保存,保護文化,保護文物就只可能是一種奢談。同樣,今天當我們再一次走過這道士塔前,聽到日本學者用沉重的語調說“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的時候,你們認為,這道士塔還有保留的必要嗎?大家齊讀最后一部分。

  (下課鈴響)

  師:好,就把最后一段留給大家自己下去之后再慢慢品味。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給每個人在時空坐標中點出那些讓人清醒又令人沮喪的一點。王道士的塔就象一個巨大的感嘆號,這分明是歷史要我們聽懂他的這一聲長嘆啊!大家聽懂了嗎?下課!

  當世界已經承認“敦煌在國,敦煌學也在中國”的時候,道士塔還有保留的必要嗎?

  1、沒有必要:他本來就是一個罪人

  2、有必要:塔站立在那兒,就意味著一段屈辱的歷史,可以提醒后人不要忘記。(僅僅是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歷史嗎?他對我們的今天就沒有意義嗎?有,他還告訴我們,要尊重歷史,要重視文化文物的保護工作。

  1、隨州,是我國著名的文物重鎮,其境內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葬較多,1978年在此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更是聞名世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兩件文物是今年8月發現的,是原隨州市博物館的一名干部勾結外人共同掘墓所得。而這個案件只是許多盜掘古墓案中的一件。

  2、襄陽古城墻:至今已有2800年的歷史。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

  在經濟建設的大旗下,襄陽長達58米的古城墻拆了可我們拆的又何止這一點呢?浙江市定海古城被嚴重破壞了,云南省建水市五官府、進士第、翰林第也在頃刻之間被夷為平地,就連被文物和文化專家稱為“集建筑、人文和文物價值于一身”的北京古老四合院——北京美術館后街號,也在爭議中被強行拆除了。

  古城破壞了就無法恢復,而歷史文脈卻不能隔斷,正如兩院院士吳良鏞所呼吁的那樣:歷史文化的保護永遠不會太晚。

中學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精妙的語言魅力。

  能力:研習精彩語段,品位本文優美生動的描寫。

  情感: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重點:

  研習精彩語段,品位本文優美生動的描寫。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吸收外國優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教學過程:

  一、舞蹈導入

  二、目標展示

  三、自學檢測

  (1)字詞正音

  (2)作者簡介

  (3)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作者寫此文送給誰呀?

  作者為什么要寫此文送給她們呢?

  四、交流討論

  自由朗讀,小組討論解決下列問題:

  作者說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藝術是驚人的!那么,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有什么特點呢?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這個特點的 ?

  你喜歡作者的文字嗎?能不能選個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下呢?

  五、課堂小結

  六、當堂訓練

  欣賞一段舞蹈,并用優美的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

  七、作業布置

  完成導學練習。

  比較閱讀《安塞腰鼓》和《觀舞記》的異同點。

中學語文教案8

  [教學設計A]

  創意說明:《社戲》之美,美在真誠、自然的人性,美在如詩如畫的鄉村風景,這些皆是在鄉愁蠱惑下繪制出的理想故鄉的圖景,社戲 教學設計AB。本設計旨在通過整體感知一局部探究一整體感知的教學思路,教給學生一種以整體感知為主的閱讀方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說說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或者說自己的故鄉留給自己最美的印記(預習作業),由此自然地過渡到《社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脈

  1.文章圍繞看社戲寫了幾件事?(月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

  2.討論:有人認為本文標題不恰當,因為全文寫社戲的內容太少,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探討這個問題,不但可以理清文脈,而且可以明了作者處理材料的匠心。其一,本文直接寫社戲的文字確實不多,但其文字都跟看社戲有關;其二,文中真正有趣的不是看戲本身,而是與看社戲相關聯的人與物。

  三、局部探究,感受洋溢于全文的自然美(人性美、景物美)

  1.跳讀:找出文中直接贊美社戲好看的句子。文章寫在接近趙莊和離開趙莊的時候,各有一處想象社戲美妙如仙境—般的段落,但船頭看戲則并無多大收獲。

  2.研讀:社戲并無多大的看頭,可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為什么?這兩個問題能較快、較好地把學生的興奮點引到對文中自然美的挖掘上來。“那夜似的好豆”和“那夜似的好戲”好在有一個特定的氛圍,是故鄉熱情、誠摯的人們和優美的山水所營造出來的,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社戲 教學設計AB》。

  3.挖掘人性的美。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個人,并闡述理由。在人性美的挖掘中,一定要結合語言的品析。

  4.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品味。

  動詞妙用:“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地展示了幾個少年駕船的`情狀、熟練的技術、去看戲時的愉悅心情。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著喝起彩來。”“回望戲臺……滿被紅霞罩著了。”這些比喻,不僅有豐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內心難以抑制的興奮。

  豐富的感覺: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感覺等側面著筆,一片尋常的景物因為承載了作者無限美好的情思,變得讓人陶醉,令人向往。

  故鄉美好的自然風光和熱情、誠摯的人們,共同構筑了一幅理想中的故鄉的圖景,讓作者難以忘懷,因而借“社戲”這一載體予以傾訴。

  四、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旨意

  閱讀全文,并整理所討論的一些問題,探究作者的寫作旨意。

  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童年時代的故鄉,那里有質樸淳厚的人們、優美的農村風光、無憂無慮的童年,作者以社戲為依托,表達的是對精神故鄉的永久眷念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

  [教學設計B]

  創意說明:對于一個文本的閱讀,每個學生的切入點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如果將他們的理解放在一起碰撞,必然是百花齊放、姹紫嫣紅。本設計意在將獨立閱讀與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步驟:

  一、預習:個性化閱讀

  要求學生不要受他人觀點影響,找一個切入點,獨立自主地閱讀,并把閱讀中感受最深的東西記下來。

  二、觀點展示:個性化閱讀交流

  給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教師只是把不同的觀點摘錄下來,并大致作一個分類。

  三、分組討論

  教師首先對同學的發言作一個小結,并歸納出同學們研讀課文的不同思路,然后分小組對那些有代表性的或是爭議較大的問題進行討論。

  四、課堂交流

  各組陳述自己的主要觀點;其他組也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

  五、教師小結

中學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文言詞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理解文章的主旨。

  3.能聯系生活,多角度理解本文主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誦讀,更好地理解文意。

  2.能借助注釋自行疏通文意,積累詞匯。

  3.通過語言的揣摩,認識本文狼和屠戶的形象以及描寫方法。

  4.通過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議論,把握本文的主旨。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敢于和善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正義和勇氣。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節和內容。

  2.分析狼和屠戶的形象,理解主旨。

  二、難點:通過故事之“奇”和作者的議論,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學方法】

  誦讀,教師點撥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最近有部動漫叫《喜洋洋與灰太狼》非常受到歡迎,里面不僅有善良、聰慧的小羊們,還有一個讓人討厭的大灰狼。說到狼,人們就把它和貪婪兇狠聯系在一起;帶“狼”字的.成語也往往帶有貶義,如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而“東郭先生與狼”、“狼來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現在還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但如果狼與人斗爭,結果又會怎么樣呢?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在他的名著《聊齋志異》中為我們做了一個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見解,讓我們共同欣賞。

  二、作者簡介

  學生簡介,教師適當補充。

  三、誦讀(檢查預習)

  1.請一位學生背誦。

  2.請學生讀下列字音

  綴行甚遠 屠大窘 苫蔽成丘 奔倚其下 弛擔持刀 眈眈相向 少時

  目似瞑 止露尻尾 假寐 狼亦黠矣

  3.請學生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兩狼之并驅如故 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 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斷其股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4.全體學生誦讀一遍。

  四、疏通文意

  1.請學生就預習中遇到的不能疏通的詞句提問,師生共同解答。

  2.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3.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分五組,每組一段。教師點評。

  五、把握故事情節和內容

  1.本文可明顯分為幾個部分?

  (兩個部分:敘事部分和作者的議論)(板書)

  2.學生概括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板書)

  六、分析狼和屠戶的形象,感悟主旨。

  1.你認為故事中的狼給你什么樣的印象?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2.你認為故事中的屠戶給你什么樣的印象?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機智) 3.文中主要通過什么描寫來刻畫狼和屠戶的形象的?試舉例說明。(動作、神態)

  4.作者是怎樣議論這件事的?《聊齋志異》一書的“志異”二字,是“記述奇異的故事”之意,本文的故事奇異在哪兒?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教師明確:無論狼多么狡詐,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

  5.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這個主旨,聯系生活,多角度地去感悟這個故事給人的啟發。你有怎樣的啟發呢?

  教師明確:①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論怎樣的狡詐,終歸要失敗的;②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讓步,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七、表演感知

  教師可安排學生按照角色不同,把這篇短文排成小話劇,學生在參與其中之后,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狼的狡猾,屠戶的機智,對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拓展遷移

  狼是這樣的兇狠狡詐,令人討厭甚至恐懼,那么,我們是不是要將它們趕盡殺絕呢?

  教師明確:狼的名聲是不太好,但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文藝作品將它過分渲染的。作為一種自然的生物,它也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食物鏈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我們不能夠將它們趕盡殺絕。如今,這種生物的數量也在急劇減少,我們還是有必要加以保護的。

  八、作業(ppt)

  1.課后背誦這篇課文。

  2.展開聯想,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

  九、板書設計

  《狼》

  蒲松齡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中學語文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掌握幾個多音字“悶”、“簸”、“攢”。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復述把握課文內容。

  2、通過品味重要語句理解故事揭示的主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人生的價值,懂得應該以認真、執著的態度對待工作、學習和生活。

  二、教學重點、難點

  找出并品味關鍵句子,加深對文章中心——“人生的價值在于認真、執著”的理解。

  三、教具準備

  Powerpoint課件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在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一個偶然的事件會改變一個人乃至幾代人的命運。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列車上的偶然相遇》,就是這么一個事例。

  (二)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不能理解的字詞可以提出置疑,由其他同學或教師幫助解答。

  (三)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問題

  1:列車上偶然相遇的雙方是誰?(父親和神秘的博西先生)問題

  2:為什么我們兄弟姐妹相聚時,總要提及父親以及“神秘的先學生”?

  (因為父親以他那刻苦堅韌、認真執著的精神,從一個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受人尊敬的人,并且也為我們兄弟姐妹的成長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都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這一切都有因有了那位神秘先生的幫助,因此,我們兄弟姐妹一相聚總要談論父親和那位神秘的先生。)

  (四)熟讀課文,在教師引導下復述故事。教師可提示學生抓住故事的幾個起伏點:“失敗——相遇——轉機——成功”。

  (五)通過品味重要語句,理解父親認真、執著的精神提問:父親當時是一個地位卑微的剛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兒子,博西先生為什么要幫助他?(“因為父親首先顯示出了一個人的真正:執著、認真。”)

  提問:父親的執著、認真體現在哪里?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父親的執著、認真的句子。如:

  1、“從幾百名應聘者中,你被選上作為夏季旅客列車上的臨時服務員。”

  2、“清晨兩點鐘,車廂內擁擠悶熱,忠于職守的父親穿著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顛簸在車廂里緩緩巡回。”

  3、“父親不一會兒就在銀色的托盤里放了兩杯熱牛奶與餐巾,穿過擁擠的車廂,極為規范地端到這位男子面前。”

  (六)討論交流:

  1、如果沒有這次“偶然相遇”,父親會不會成為一個“很有學問、受人尊敬的'人”?讓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小結:“機遇”是具有其偶然性的,但這種偶然的機遇只向具有真正價值的人敞開大門,而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人也必須善于捕捉機遇,否則,也難以求得發展。課文中的“父親”就是這樣,以他自己的“執著、認真”,應聘當上了列車臨時服務員,以他的忠于職守、規范服務贏得了“神秘先生”的“青睞”,又以他的執著追求的精神返回格林斯堡大學,抓住了“偶然”,抓到了“機遇”,最終,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一家的發展軌跡”。

  2、課文,你能從中感悟到什么呢?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學生自由暢談。

  (七)小結

  這篇課文通過記敘父親的經歷,告訴人們只有體現出真正價值的人,只有執著、認真的人,才能獲得機會、抓住機會,并在最后取得成功。我們學習了課文,就要學習父親那種認真、執著的精神,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鍥而不舍地追求理想。

  (八)布置作業

  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中學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小女孩勤勞、誠實、淳樸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3、畫出文中描寫小女孩兒神態、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并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人物性格特點上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小女孩勤勞、誠實、淳樸的美德,并受到感染。

  2、畫出文中描寫小女孩兒神態、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并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人物性格特點上的作用。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第18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想一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字詞

  吆喝 狗吠 鯽魚 撥浪鼓 千絲萬縷 青山綠水

  (1)讀輕聲,注意區分“撥”“拔”這組形近字。

  (2)能再說出含有“千”和“萬”的詞語嗎?

  (3)青山綠水這是什么樣的畫面,想想怎么讀?這樣的描寫環境的詞語還能說出來嗎

  3、抓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讀課文,分段

  讀課文,想想哪幾個自然段講的是小女孩為“我”送魚的經過?試著給課文分段。

  四、讀課文,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

  1、讓我們走進姐弟倆,讀課文,想想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我們要想深入了解一個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這個方法我們進一步了解小女孩。

  五、自學、小組合作學習文章第二段

  1、默讀畫出描寫小女孩外貌、言行的句子。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全班交流

  1、當小女孩發現錢給錯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讀出小女孩的心情。

  2、從中你感受到這是一位怎樣的.孩子?讓我們再來感受小女孩的誠實。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3、出示小黑板(句子):

  我看著她沾著泥點的手,撩起橘紅色衣襟,取出腰間的一個布包打開它,又分揀布包中的大小紙票,心里有些過意不去.

  (1) 讀這句話與書中有什么不同嗎?

  (2) 你覺得的哪句話好,為什么?

  出示:

  我看著她沾著泥點的手,撩起橘紅色衣襟,取出(緊緊埋在)腰間的一個布包,(十分復雜)地打開它,又(十分復雜)地分揀布包中的大小紙票,心里有些過意不去.

  (1)括號中的這些詞語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女孩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很在乎錢,如果換別人看到多給了錢也許會怎么做?

  (3)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帶著你對她的贊嘆再讀這句話。

  4、看著小女孩用一把蔥對我補償,此時我什么也說不出來,我在想什么?七、學習第三段

  1、小女孩的誠實、樸實使我感動,令我無法忘記她。從哪些語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著小女孩?

  2、讀出我的失望。

  出示小黑板:

  但那些船上沒有一點紅。

  3、我想念小女孩,我還想念什么?

  4、學完文章,你此時有什么感受?說一說。

  八、作業布置。

  1、抄寫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寫一寫你學習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18*月下槳聲

  問購、照顧

  我 姐弟

  還錢、送蔥

  認識感動

  誠實

中學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

  2.分析結構和理解文意

  3.感受語言的情感和氣勢

  4.體會本篇演講詞的凝聚力、感染力、號召力、戰斗力

  5.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初步了解馬丁·路德·金其人

  教學重點

  1.感受語言的情感和氣勢

  2.演說詞的鼓動性和感染力

  教學難點:語言的特點及表達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學生自讀自學。可有聲讀,也可默讀,或二者結合。

  閱讀前,教師讓學生明白:本篇課文的學習重在讀,通過閱讀充分熟悉文章內容和理解文章大意;自學時,可以借助必要的工具書和學習輔導資料。

  閱讀時須完成以下任務:

  1.勾畫標記文中的重要詞語,并作適當拓展,積累到詞語本上。

  2.本文的語言極美,生動,形象,富于氣勢,飽含感情。請找出幾例,認真加以體會。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第二課時

  一、分析文章結構和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師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對課文結構和內容的理解。解析時,注意講讀結合,尤其文中的關鍵詞語和精彩語段。

  ①時間:1963年8月28日

  ②地點:美國首都華盛頓林肯紀念碑前的廣場上

  ③人物:馬丁·路德·金及25民眾(黑人和白人)

  ④事件:馬丁·路德·金組織民眾以和平集會方式舉行“自由進軍”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激動人心的演說。

  ⑤集體的背景(1~2段):黑人沒有得到自由、民主,沒有享有《解放黑奴宣言》賦予的權利。

  ⑥集會的目的(3~6段):“要求兌現諾言”“要求將支票兌現”“提醒美國”——爭取宣言賦予黑人的民主平等的權利。

  ⑦強調斗爭的方式、策略(7~8段):非暴力行動;不單獨行動。

  ⑧表達堅持到底、決不妥協的決心和勇氣(9~16段)

  ⑨闡述“想夢”的具體內容和意義(17~27段):和平,民主,自由,平等

  ⑩展望國家的未來前景,激勵更廣大的民眾為之奮斗(28~32段):自由之聲響徹美國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片天空。

  二、學生按照這種解析思路繼續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深刻認識馬丁·路德·金其人和偉大夢想。

  第三課時

  一、小結上堂課內容,引入本堂課的教學。

  二、講讀結合,分析、體會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1.富有氣勢的排比

  2.生動形象的比喻

  3.鮮明奇特的對比

  三、分析本篇演說詞的基本特點(師生配合完成)

  【參考結論】

  ①站在大眾而不是個人的立場發表觀點、看法,富有凝聚力;

  ②關注現實,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

  ③高瞻遠矚,展望未來,富有號召力;

  ④意志堅定,立場鮮明,富有戰斗力。

  四、關于馬丁·路德·金

  【參考資料】

  馬丁·路德·金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人權平等法案《民權法》。

  在美國歷史上,只有兩個人的生日被設作全國性紀念日加以慶祝,一個是開國總統華盛頓,另一個就是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

  50年代的美國南部,好像一座對付“解放了的”黑人的監獄。阿拉巴馬州是種族歧視最為猖獗的一個州,在這里,黑人的選舉權力受到野蠻剝奪和限制,駭人聽聞的迫害黑人的私刑暴行不斷發生,種族隔離制度使黑人不能與白人同校,不能在同一個教堂做禮拜,不準進入為白人開設的旅館、客棧、飯館和娛樂場所,連公共汽車站上也樹立了柵欄,規定白人黑人分別上車。

  1963年8月23日,馬丁·路德·金組織了美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自由進軍”運動。他率領一支龐大的隊伍向首都華盛頓進軍,為全美國的黑人爭取人權。他在林肯紀念堂前向25萬人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發出呼號。這次演說,集中表達了他的非暴力主義思想以及他對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與憧憬。

  1968年4月4日他在田納西州被暗殺。馬丁·路德·金生前積極參加并領導美國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運動,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遭行刺。

  20xx年11月13日,美國著名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紀念廣場在美國華盛頓動工,布什總統在動工儀式上說:“馬丁·路德·金將和其他美國歷史名人一樣,世世代代接受人們的瞻仰,這是他應有的歷史地位。”

  勞拉:“我們難以想象沒有金的美國歷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讓美國變得更公平。”

  第四課時

  一、聽錄音朗誦

  我有一個夢想

  (美國)馬丁·路德·金

  一個世紀前,一位了不起的的美國人簽署了《奴隸解放宣言》。我們現在就站在他的頗有象征意義的塑像下面。對于千千萬萬在不公正的火焰中苦苦煎熬的黑奴來說,這份劃時代的文件,是一座光芒萬丈的希望燈塔,是結束他們被囚禁之漫漫長夜的快樂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未能獲得自由。100年后,黑人的命運依然被隔離的鐐銬和歧視的鎖鏈悲慘地束縛著。100年后,在一個巨大無邊的物質繁榮海洋之中,黑人依然生活在貧困的孤島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國社會的角落中潦倒,在自己的土地上過著被放逐的生活。因此,我們今天到這里來,是要對這種恥辱的現狀大聲疾呼。在某種意義上,我們聚集在我們國家的首都來兌現一張支票。當共和國的締造者寫下憲法和獨立宣言中不朽的文字的時候,他們實際上是簽署了一張每一個美國人都有權力繼承的承諾書。這份文書承諾:所有的人,不錯,黑人和白人一樣,都有被保障享有不可被剝奪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力。

  今天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對于美國的有色公民來說,美國并沒有履行這份承諾書中的保證,美國沒有能夠盡到這項莊嚴的義務,而是給了黑人一張空頭支票——一張被退回并注明“沒有足夠資金”的支票。然而,我們拒絕相信,拒絕相信公正銀行已經破產。我們拒絕相信在這個國家龐大的機會寶庫中會沒有足夠的資金。因此,我們到這里來,來兌現這張支票,一張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給我們帶來自由之財富和公正之保障的支票。

  我們今天到這個神圣的地方也是為了提醒美國:這個問題是極度緊迫。現在不是緩和情緒的時候,也不是服用漸進主義安定藥的時候。現在是真正履行民主承諾的時刻;現在是走出隔離之黑暗荒蕪的深谷,踏上種族公平之陽關大道的時刻;現在是將我們國家從種族不公正的流沙中拔出來,安放在兄弟情誼的磐石之上的時刻;現在是讓上帝的所有兒女都能得到公正對待的時刻。

  倘若我們的國家忽視了此時此刻的緊迫性,其后果將是致命的`。在令人心神俱爽的自由與平等的秋天到來之前,這種因為黑人的合理不滿而造成的酷暑將一直持續。1963年并非終結,而是開端。

  如果整個國家依然如故,那些夢想黑人只要是發泄一下情緒并且會安于現狀的人將會被粗暴地搖醒。在黑人取得其公民權力之前,美國將永無安寧與祥和,反抗的旋風將繼續搖撼著我們國家的基礎,直至出現公正的晴天。

  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我們今天是站在通向公正之殿堂的門檻兒上,這是一道已經被億萬人踏平的門檻兒。在取得我們應有地位的過程中,我們無論如何不能有任何錯誤的行為。我們不能因為渴望自由就去飲用憤怒與仇恨之酒。我們必須始終以高層次的品格和自律來進行我們的抗爭。我們絕不能讓富于創意的抗議活動墮落成暴力行為。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升華到以心靈的力量對付肉體暴力的崇高境界。目前,充滿黑人社區的新斗爭精神是非常好的,但絕不能造成我們對所有白人的不信任。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正如他們今天加入我們的行列所顯示的那樣,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且他們已經認識到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也是不可分割的。

  我們不能獨自前進。并且在我們的進程中,我們必須發誓,一直往前走,絕不回頭。有些人責難民權運動的積極分子說:“你們要怎么樣才能滿意?”只要黑人還受害于警察獸行之難于言訴的恐怖,我們就不能滿意。只要我們經過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的身體無法在公路邊的汽車旅館和城市中的旅館內歇息,我們就不能滿意。只要黑人的基本遷徙只是從較小的黑人區搬到較大的黑人區,我們就不能滿意。只要我們的孩子因為 “只限白人”的標志而被剝奪自我與傷及自尊,我們就不能滿意。只要密西西比州的黑人還不能投票,而紐約州的黑人也認為沒有什么事情值得投票,我們就不能滿意。不能,堅決不會滿意,我們沒有滿意。并且直到公正像水一樣流淌,正義行為如同滾滾洪流之前,我們絕不會滿意。

  我清楚地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是飽受了千辛萬苦才到這里來的。有一些人剛從狹矮的監牢里走出來。還有一些人因為追求自由為當地一波又一波的迫害所壓垮,并且因為警察一次又一次的獸行而步履艱難。你們嘗受盡了種種痛苦。讓我們繼續努力,堅信承受不應有的痛苦定有好報。回到密西西比州去;回到阿拉巴馬州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州去;回到佐治亞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州去;回到北方城市的貧民窟和我們的黑人區去。知道,這種情況能夠并且終將要改變的。讓我們不要再在絕望的深谷里徘徊。

  朋友們,我要向大家說,盡管我們在今天和明天會面對重重困難,我……我仍然有一個夢———個深深扎根于美國夢的夢。這就是:

  有朝一日這個國家終將站立起來,真正履行其信條:“我們認為所有人生來平等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夢見有朝一日,在佐治亞起伏的的紅土地上,奴隸的后代和奴隸主的后代將能夠情同手足地相處。我夢到有朝一日,甚至密西西比州這個充滿了不平等壓迫的州,將會轉化成一片自由與公正的綠洲。

  我夢到有朝一日,我的四個孩子將能夠生活在這樣的國度里:在此,人們不是根據其膚色,而是根據其品行來衡量他們。

  我今天有一個夢。

  我夢到有朝一日,在阿拉巴馬州——盡管目前有許多惡毒的種族主義者,盡管州長叫嚷著要與聯邦政府對抗,——有朝一日,在阿拉巴馬州,黑人男孩和黑人女孩與白人男孩和白人的女孩將能夠像兄弟姐妹那樣親密無間。

  我今天有一個夢。

  我夢到有朝一日,所有的峽谷都將墊高,每一座大山都將挖低,崎嶇的地方將變成平原,扭曲的場所也將修得筆直。主的光輝將被全人類所共同瞻仰。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這就是我將帶回到南方的信念。持此信念,我們能夠削平絕望的大山,這一座山是一塊壓抑希望的巨石。持此信念,我們能夠將我們國家的這些嘈雜的不協和音,轉化成一曲展現兄弟情誼的華麗交響樂。持此信念,我們能夠共同努力,共同祈禱,共同抗爭,共同坐牢,共同維護自由。堅信——堅信有一天我們終將成為自由人。并且這將是上帝的所有兒女們能夠以全新的意義共同歌唱的一天。

  我的祖國,

  是充滿自由的溫馨大地。

  啊,讓我為你歌唱。

  我的父輩埋葬在這片土地上,

  清教徒為之感到自豪。

  從每一處山坡上,

  讓自由的鐘聲敲響。

  美國要想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一條必須要實現。

  讓自由的鐘聲在新罕布夏州壯觀的小山頂上敲響!

  讓自由的鐘聲在紐約州的巨山上敲響!

  讓自由的鐘聲在賓夕法尼亞州高聳入云的阿拉格尼山上敲響!

  讓自由的鐘聲在科羅拉多州白雪蓋頂的洛基山上敲響!

  讓自由的鐘聲在加利福尼亞州崎嶇不平的山野上敲響!

  但是,但是這還不夠!

  還要讓自由的鐘聲在佐治亞州石頭山上敲響!

  讓自由的鐘聲在田納西州的瞭望山上敲響!

  讓自由的鐘聲在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山上敲響!

  從每一座山坡,

  讓自由的鐘聲敲響!

  待到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待到我們可以讓自由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待到我們讓它在每一個村落,每一個州、每一個城市敲響的時候,我們就快能看到這一天了。到那個時候,上帝的所有兒女們,白人和黑人,猶太人和異教徒,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夠手拉手站在一起,同聲歌唱古老的黑人圣歌:“終于自由了!終于自由了!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于自由了!”

  二、回答以下問題

  1.這篇譯文在哪些方面與教材選文有重大不同?

  2.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3.如果你也有一個夢想,即長大后當一名出色的翻譯家,你認為從現在起就必須注意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質?

  三、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1.字音字形

  簽署——部署——暑假——鑒定

  鐐銬——星火燎原——字跡潦草——煙霧繚繞——瞭望哨——官僚地主

  駭人聽聞——言簡意賅——放浪形骸——驚濤駭浪

  締造——真諦——諦聽——瓜熟蒂落

  兌現——蛻變——褪色

  堅如磐石——罄竹難書——馨香

  義憤填膺——潸然淚下

  無濟于事——濟濟一堂

  贖罪——瀆職——初生牛犢不怕虎——買櫝還珠——窮兵黷武——案牘勞形

  銷聲匿跡——偌大世界

  坎坷——苛刻

  2.成語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空頭支票:空頭:有名無實的。指不能兌現,即取不到錢的支票。比喻不準備實現的諾言。

  息息相關:息:呼吸時進出的氣。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關:休:歡樂,吉慶;戚:悲哀,憂愁。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不得而知:得:能夠。沒有辦法知道。

中學語文教案13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本文先設喻明理,然后據事發揮,最后引發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習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象、句式特點。

  4.認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二、教學重點

  1.誦讀、領悟、背誦全文。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構。

  三、教學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象的把握。2.“十思”的內容理解及現實意義。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略眼光。他死

  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指名學生朗讀。

  (四)、疏通、理解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樹的根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勝:不堪

  ⑤景命:大命⑥殷憂:大憂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責。⑨茍免:茍且免罪。

  ⑩宜:應當。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險。

  ⑿謙沖:謙虛。⒀自牧:自立調養。

  (14)簡能:選拔人才。(15)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義。3.教師巡查解答疑問。

  五、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訂正練習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生口頭分析本段內容,教師引導補充。

  教師小結: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后守成的歷史經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業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律。這是因為創業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業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據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水與舟的關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可以概括為“五戒”:“見可欲”、“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危”、“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開一面,適度而行,擔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格要求自己而疏遠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

  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十思”,發揚“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討論“十思”的現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現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喻,第三句擔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課堂答疑。

  (五)、學生誦讀,體會。

中學語文教案14

  【學習目標】

  1、掌握有關的文學常識,了解作者的主要經歷和作品的主要題材及風格。

  2、學習作者善于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3、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4、體驗文中流露出的真摯的親情。

  【學法建議】

  要重視誦讀。本文是歸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摯強烈,應通過誦讀讀出文氣,讀出意蘊,讀出感受。

  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項脊軒( ) 垣墻周庭( ) 珊珊( )

  偃仰( ) 兀坐( ) 迨諸父異爨( )( )

  先妣( ) 門扉( ) 欄楯(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可容一人居: 顧視無可置者:

  垣墻周庭,以當南日: 室始洞然: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迨諸父異爨:

  客逾庖而宴: 凡再變矣:

  先妣撫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茲:

  一、文本研習

  1、 層次結構

  全文可劃分為兩個部分:

  文章開頭,具體地寫項脊軒的小、舊、破漏而又陰暗:舊稱“ ”,“ , ” 見其小; “ ”直接點明舊;“ , ” 見其破漏;“ , , ”則見其陰暗。這樣寫,跟下面寫修葺后的項脊軒形成鮮明的對照,表現出作者對它的喜愛。修葺后的項脊軒變得不漏、不暗了。作者在這樣的環境里讀書,怡然自得。

  這一段是課文的第一部分,寫可喜事,記項脊軒內外的景物,著意寫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的情景。

  后面四節是第二部分,寫可悲事。作者寫了“ , ,

  ”這三個典型的細節,寫出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產生的頹敗、衰落、混亂不堪的情狀。這是可悲事之一。 ,是可悲事之二。 ,是可悲事之三。十幾年后作者又補記了最后兩段, ,是可悲事之四。

  2、藝術特色

  (1)文氣貫通,渾然一體

  文章寫于不同時期,思念的人有三代,但作者以 為線索,把人物、事件串聯起來,又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得文章渾然天成,毫無松散凌亂的感覺。

  (2)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寫出真情實感。

  表現大家庭的破敗衰落,作者選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細節,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見;寫祖母,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幾句話和“ ”“ ”兩個動作,就表現出責備、疼愛和喜悅交織的復雜情感。

  三、問題探討

  1、作者在修葺后的項脊軒中有時“冥然兀坐,萬籟有聲”,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有什么好處?請從古代詩歌中再找出一些用了這種手法的詩句并加以體會。

  2、第二節中寫作者的.悲情寫得很有層次,請劃分出層次并加以品讀。

  3、有人認為第三節是多余的,應該刪去。你是怎么看的?請說出理由。

  4、本文的結尾,不言悲而悲不可禁,說說這樣的結尾妙在何處。

  5、有人說《項脊軒志》的主題是寫親子和夫婦之情,有人說是表達對昔日家庭生活的懷念,也有人說是對家道中落的身世的哀鳴和對個人遭際的不幸的憑吊,請談談你的看法。

  【課堂檢測】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欄楯(shǔn) 棲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闔門(hé) 老嫗(ōu)

  C.塵泥滲漉(shèn) 長號(háo) 異爨(cuàn) 冥然(míng)

  D.萬籟(lài) 偃仰嘯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B.庭中始為籬,已為墻 今已亭亭如蓋矣

  C.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 室西連于中閨

  D.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

  A.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B.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加點詞語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①室始洞然(寬暢的樣子)

  ②桂影班駁(錯雜)

  ③先妣撫(撫摸)之甚惜

  ④嫗每(每次)謂余曰

  ⑤風移影動,姍姍(美好的樣子)可愛

  ⑥吾妻來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異于前

  ⑧或憑幾學書(學寫字)

  ⑨舊時欄楯(橫的叫欄,縱的叫楯)

  ⑩瞻顧(泛指看,有瞻仰、回憶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5、翻譯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④.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簌有聲

中學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

  1.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2.學習本文平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教學方法:

  1.導讀法:在老師引導下依據閱讀常規分析結構,概括段意。

  2.研討法:就重點問題先個體思考,再小組討論,后大組交流。

  另有比較法、以寫促讀法等。

  教學設計:

  本篇課文的教學設計為兩課時,針對教學目標 ,每一課時重點完成其中的一項。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將力爭充分體現如下幾個原則:

  1.學生自己走進文本,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悟作為重頭戲,給予時間和教學流程上的保證。充分閱讀,充分感悟,充分思考;感、思以充分的閱讀為基礎,充分的閱讀是為了更準確深刻地理解和領悟。

  2.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除必要的方法和程序的交待性引導外,不越俎代庖。當然,學生的分析理解應該是他個體獨立思考所得,也可以是他搜集資料、篩選信息所得,就此,老師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也可作些微調,比如,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帶著一種觀點參與討論,和學生平等對話和交流;又如,在同學的分析研究遭遇阻隔時,做必要的提示點撥。

  3.以寫促讀。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對文章理解的短小隨感的寫作活動,也可以有直接的特別情境的描寫活動,但前者是為加深理解的層次,使之更臻于準確,后者是更為真切的體驗,感受那一種特殊的乃至難以名狀也即“可以意會,難以言傳”的情境。

  第一課時重在文本內容、情感的體味理解,揣摩作者內心深處思想情感的細膩、復雜;第二課時,以作者描寫的藝術為主體進行研究,在領會其寫法高超的同時,更進一步地加深對文章情感的準確體會。

  課前預習布置:

  基本要求:

  1.默讀、朗讀課文。

  2.查字詞典,為有關字詞注音釋義。

  3.畫出文中疑難詞句。

  分析理解:

  4.按你的理解為課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5.結合文后習題作一點思考。

  6.文中最能感動你的地方在哪里?為什么會感動你呢?

  質疑:

  7.閱讀思考后,就文章的任何一個方面提出問題。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課文

  導入 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起欣賞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課前或者以前都曾經閱讀過這一名篇,對之一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動,思想上的被影響,寫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們進一步地研究探討,當會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層面的收獲。

  二、出示幻燈投影,檢查有關字詞音形義的掌握情況。

  差使chai,受派遣所做的事

  交卸xiè,解除,除去

  狼藉jí,踐踏

  簌簌sǜsu,淚流的樣子

  喪事sāng,有關死亡的事

  頹唐tuí精神消沉

  瑣屑xiè,細小繁雜

  舉箸zhǜ,筷子

  家中光景很是慘淡

  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

  我趕緊拭干了淚

  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

  晶瑩的淚光中

  三、老師范讀或錄音范讀,或者一同學、數同學朗讀課文。

  四、與同學一起討論全文的段落問題。

  說明:這一項工作一般來說是長文閱讀的慣例,但卻不是一切文章閱讀的定例。尤其是文學作品,或者不以學習借鑒其結構技巧為閱讀目標的閱讀活動,這一分析結構的過程就完全可以去掉。當然,結構段落分析又不是全然沒有意義,一方面,它可以使閱讀者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熟悉文本內容;另一方面,對于有關文體或有關長文來說,它是破譯文章密碼的鑰匙。從這一意義來說,又當因文而異,因材施教。

  本文的結構可有多種理解,這里擇其一種。第—部分是第一句,引出話題;第二部分從“那年冬天”至“我的眼淚又來了”;第三部分從“近幾年來”至文末。圖示如下:

  第一部分 篇首點題寄思:難忘“背影”

  第二部分 回憶“背影”故事 “背影”背景:家庭變故

  浦口送別 嘮叨叮囑

  買桔情景:背影

  話別時刻:背影

  第三部分 篇末點明題旨 父親晚境 點題 明旨

  從以上的討論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文章是以“背影”為線索來串聯故事;通過故事的描述來抒寫自己對父親的那種一般情況下難以忽伏的情感,接著我們來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

  五、獨立思考:課文中令你最為感動的是哪一處?試描述你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

  多數同學會一下子抓住父親為我買橘子那一時刻中“背影”的描述部分。這當然與教者的設計意圖相一致。但若有同學找到其他地方,也應當積極引導同學圍繞那一個“點”進行探究討論。

  關于“被感動時的真實心態”,同學的描述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①文中“父親”憐子親子的至誠無私。

  ②文中兒子善解人意人情的真實真切。

  ③由此觸發相關親情的聯想。

  六、進一步思考:作者此時此刻,面對父親的“背影”,“淚很快地流下來”,究竟是由于哪些原因呢?

  回答此問題,要聯系此“背影”描寫之前的所有描寫;先個人獨立思考并在文中評點,再四人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綜合言之,應該有這樣一些方面:

  ①對父親的感激:父親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我”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

  ②對父親的理解:父親不放心茶房,親往為“我”送行,干叮嚀萬囑咐,不厭其煩,表現出中老年人的“迂”,原都是親子之心,憐愛之情,這是非他人所能比的;

  ③對父親艱難生活的同情:買橘子時的瞞跚艱難,一下子引發“我”的聯想,家庭生活的重壓何時才能解除,父親的這種艱難還得延續支撐;

  ④對父親未來生活的憂慮:父親漸顯老態,但還得繼續生存掙扎以維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計,今后他又怎樣生活,從身體到心理的逐漸變化,做兒子的又能幫助多少呢?

  ⑤對自己誤解乃至責怪父親的深深懺悔:對父親特殊時刻所表現出的照顧關心,不僅不領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棄,但當為自己艱難買橘的過程特別是“背影”映現,情感的通道“訇然中開”,內疚、愧悔,無聲的譴責,借助有形的'“淚水”表現了出來。

  此一問題的討論可以深入—些,它是本課的難點,而且由此可以讓大家比較全面準確又深入地了解全篇。此一課時如果不能完成可以留待下—課時,繼續研究之。

  七、簡單小結課文的研討,課后在完成文后的相關習題及有關的輔助練習外,繼續就其他預習題展開分析。尤其關注本課中“背影”描寫的精妙。

  第二課時

  一、緊承第一課時中的有關問題,繼續深入研討,并適當小結之,有關內容可投影顯示。

  二、引導同學繼續深入研究課文內容:

  文章除描寫了自己見父親買橘的“背影”而落淚的情景外,還描述了自己另外兩次“落淚”的情形。這兩次落淚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次流淚是在交代家境衰敗的情況下,見著父親,面對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次掉淚表現出觸境傷情的悲哀。這一次掉淚,引出父親的在文中為數不多的重要話語:“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略。”

  父親的這幾句話表達了豐富的感情,很深沉。這里有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勸慰,也流露了父親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時,也可以看出父親內心深處不甘受命運擺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寬解、自求振作的復雜心情。

  后一次的流淚是在讀到父親來信中的那種感傷之詞時,出現了“晶瑩的淚光”。這是在離開父親兩年多的“現在”。兩年前車站離別時的情景還如在目前,“背影”的觸動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對日漸蒼老的父親的掛念,這種掛念且與日俱增;而忽然之間讀及父親的來函,父親言語平淡中流露出的無奈和凄惶,讓作者從無形聯想及當年車站月臺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緒萬端,無以為報、無力回天、無可奈何的情感齊集心頭,其淚水之奔流也就無法避免了。

  三、簡單小結:如此說來,借助父親的“背影”來勾連情節,貫穿本文始終的情感可以分析為兩個方面:

  父親對兒子的萬般體貼關愛;

  兒子對父親的真切理解和真誠感激。

  這一對父手相輔相成的人間摯情的客觀寫實便成就了現代文學史上一篇金光璀璨的不朽華章,是不是可以這樣來概括:

  真情真感真文

  四、接著我們來研究本篇的寫法:

  我們要研究的是:這樣真切感人、催人淚下的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理解這一問題,可以鋪設一些階梯:

  1.播放錄音:望父買橘、刻畫“背影”一部分;

  2.同學齊讀、體味;

  3.在同學有所悟有所言之后,見機引問有關問題,比如:①這段描寫有沒有什么深奧華美的詞句?②有沒有用什么特別的技巧、方法?③你覺得理解困難嗎?④你覺得描寫困難嗎?⑤假如同樣的情形和過程,你能描寫出來嗎?⑥體會有關動作描寫的準確性。4.在此基礎上,作一些歸結,特別強調幾點:

  ①樸實無華的語言

  ②客觀寫實的白描

  ③細致入微的細節

  ④事情的真實

  ⑤觀察的仔細

  ⑥情感的真摯

  5.就此來理解作品的感人至深。請同學結合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寫作談談體會。

  五、選讀一篇題為“我的父親”的散文,要求從寫法和情感內容方面比較體味。或課堂上討論,或課后以筆記形式書面完成。

  我的父親

  蘇揚子

  父親首年清明節后一天病逝,兩年來,我心里縈回不去的.是綿綿悠悠、清清靜靜的思念。父親大半生客居滬上,于國家保密單位供職,據說,也可算得一個處級。而父親一生清貧自守,厚直處世,忠誠任職。1979年暑假中,我隨村鄰去廠里,竟發現他還住廠里集體宿舍,使著公家配給的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連水瓶也因我的到來才由一只添置到兩只。1982午,父親任基建科長,在一次檢查工程時,不慎從二樓摔下,傷得不輕,住院蘇醒后,竟不允許廠里通知家人。后來,還是同鄉陳叔叔不忍,悄悄來信。我和哥哥連夜趕去,父親危險已經過去,只是落得一條腿的殘疾。那時,正時興頂替,我們便跟父親相商,不如乘工傷機會,辦理退休;讓小妹“接班”。父親直搖頭,說:廠里為工傷已費去不少錢,我好歹也是國家干部,退休年齡還未到,政策規定,是不好辦頂替的,你們萬萬不可煩擾廠領導。話雖在理,但彼時彼地,我們心里總以為是很不近人情的。

  父親退休的前兩年,在生產處長任上,批給蘇北泰縣某村辦廠數十噸廢鋁屑,也算是支持貧困地區吧。事成之后,經辦人信告父親,說來年春天,要給我們家進一船磚瓦木料和大米來,此前他大概打聽到我們家造房子的事。父親很是不安,春節回家,屢屢跟我們說及此事的不妥。我們都很不以為然,甚而覺得父親有點迂直。我說,生意人奸滑,多口惠而實不至,何必當真!但畢竟拗不過父親的固執和威勢,還是在正月初十首后陪父“北上”,成全他拒賄的慷慨。起早乘船到高港,再換車到泰州,已是當日下午三點,錯過了去超幸的班船。無奈,只得沿著交錯的運河間坎坷的小道,磕磕絆絆,問問行行。父親畢竟已年近六十,裹一件棉質的軍大衣,拖一雙笨而沉的棉皮鞋,兩三小時,十余里地下來,盡管天氣寒冷,他那微禿的腦門上,稀疏的頭發間,卻早已有微汗沁出,熱氣蒸騰了。

  到達目的地,找著當事人,已是萬家燈火時候。父親一臉嚴肅、一本正經和曉以大義的真誠,令對方驚訝之余,發自肺腑地言謝。第二天下午,帶著托其捎回的十余根樟木料,搭一條便船,我們終于凱旋。不料當夜九、十點鐘光景,便船泊在一個小集鎮,我們被告知須卸貨換船。云天霧地的,我們父子倆只好冒著凜冽的夜風,踏著遍地的冰凌,一根一根把木料扛到岸上。待一打聽,此處叫漆潼,到高港的船要在明天上午七點左右才開出。這可害苦了我們,住,已少有店鋪開門;縱有,也骯臟不堪。瑟縮著身子的父親說;“算了,我們就到候船室坐坐吧!”候船棚四面洞開,幾無遮攔,父親不久就劇烈地咳嗽起來。整個晚上,我在朦朦朧朧中,隱約感到父親只是不斷地抽煙,不斷地進出:那是怕堆在河沿的為我結婚打家具的木料丟失;又不斷地用右手捂住嘴:那是怕咳聲驚醒了我。于是,凄涼的月下,清冷的風中,父親本就佝僂的身子便不時地彎成一把古拙的弓的模樣。

  父親生前于鄉里播惠施恩,巨細之事難以盡數。然惟有這一件事我銘記猶深,歷歷如昨。清風尚清,明月惟潔,當全與我共記共憶、同歌同泣的!

  教學資料:

  1.朱金順《讀來自清的<背影)》,(語文教學研究)1980年第3期。

  2.高捷《平藏曲,淡顯濃——<背影>的構思藝術》。

  3.《背影》一文的結構重點圖。

  4.《主題明,結構簡,描述細——<我的父親>示寫》,原載《走進記敘文寫作世界(初中版)》,蘇州大學出版杜20xx年7月版。

  摘自《語文學習》20xx年7、8月

【中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案15篇02-22

永威模式中學語文教案實例12-17

永威模式中學語文教案實例(轉載)01-02

中學語文研修總結11-15

中學語文見習總結10-18

中學語文實習總結04-30

中學語文研修心得11-20

中學語文聽課心得02-02

中學語文作文評語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