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春望》的教案

時間:2024-03-07 14:58:50 煒亮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春望》的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望》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望》的教案(通用15篇)

  《春望》的教案 1

  教學目標

  既然是是通過詩歌這種體裁來表現愛國情懷這這一主題,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就應該抓住“詩歌”和“愛國”者兩個重點來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古詩的韻律,領略古詩的音韻美,凝練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過程與方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情理,做到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略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名句,培養學生品味語言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法學法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詩歌的學習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礎積淀,所以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應充分的貫徹老師作為輔導者,學生才是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教法上,老師主要還是要通過講授的方法來行課引導學生的學習,而學生在的學法上主要是通過誦讀和討論來學習這首詩歌,來體會詩歌中的愛國情感。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杜甫是學生已經接觸過的詩人,所以我覺得在導入這個環節選擇介紹作者來導進課文。一方面,先讓學生說出現在他們對杜甫的一些了解,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相互學習和積累文學常識,而且還可以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情況,再者課堂一開始的師生互動,能夠使得課堂能夠融洽些,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回答完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的內容作總結和補充,提出學生要掌握的文學常識,并且抓住其中的一個要點來引入正課,而這個要點自然是要抓住愛國情感這個點來過渡到正課。

  2、詩歌講解

  詩歌的講解評析是課堂的主題部分,在這個部分我想不僅要講解詩歌也要教會學生怎樣的分析詩歌和記憶詩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們要抓住個線索來分析這首詩歌,而在這里我想抓住情感這個線索來分析,在了解學習完字詞后先讓學生嘗試朗誦一下這首詩歌,當然這時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把握這首詩歌的情感,所以就需要進一步的分析這首詩歌了,由此正式進入詩歌。所在這一部分我想有以下的幾個部分。

  (1)了解字詞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等解決生字詞:抵:值渾:簡直勝:承受簪:zān

 。2)初讀詩歌及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引出把握詩歌情感這個線索。

 。3)分析講解詩歌

  A、學生先結合課下的注解以及小組的討論嘗試翻譯下詩歌。

  B、請一為同學翻譯下詩歌的首聯和頷聯

  C、講解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確定首聯和頷聯的聯系,首聯:一幅國破后的衰敗凄涼的畫面

  頷聯:以“花”“鳥”作為主體的觀畫傷情。有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在分析詩歌的詩歌可將這一思想貫徹在分析中,首聯是勾勒出了一幅衰敗的景象,通過和學生一起的分析出這幅畫面,而緊接的頷聯我們可看到“花”“鳥”

  兩個物象說到“花濺淚”“鳥驚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問題:花為何濺淚,鳥又是為何驚心?這樣兩聯的聯系也就確立了。

  所以在這里主要的提問有:

  首聯向我們展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花為何而濺淚,鳥又是為何而驚心?

  D、分析完兩聯之后可讓學生朗誦首聯,朗誦時可在腦海中勾勒出剛才的分析出的畫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畫面嘗試背誦這兩聯。

  E、請學生翻譯詩歌的頸聯和尾聯

  F、講解頸聯和頷聯,確定這兩句的'聯系。頸聯:國家戰亂,思念家人尾聯:一個頻頻搔頭的白發老人的形象,頸聯的結果。“白頭搔更短”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戰爭的殘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為連接點建立兩聯之間的聯系。

  主要的提問設計:

  為什么會“家書抵萬金”;體現了什么?

  為什么會“白豆搔更短”?

  G、學生根據兩聯之間的聯系朗誦頸聯和尾聯,腦海中浮現一個頻頻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這個老人形象老嘗試背誦這兩聯。

  H、據剛才的分析,嘗試背誦全詩。

  3、探究感悟

  A、分析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講解互文修辭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兩個部分,看似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情。

  詩句理解:由于為國事擔憂,為離別感到遺憾,花兒也不禁落淚,鳥兒也為此驚魂。

  B、分析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中的典型的愛國人物形象。

  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含蓄而又深刻的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

  4、課堂總結

  這是一首抒發(愛國情感)的詩歌,他刻畫了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他充滿了怎樣的情感,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來誦讀這首詩歌?

  本詩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根據腦海中的畫面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5、課后練習

  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現愛國情感的詩歌,并對其進行分析,體會是怎樣表現愛國情感的。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求簡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確的反映教學的重點,所以在板書設計的方面,我選擇板書各聯描述的主要內容,并使這些內容能夠建立起聯系,使得學生對詩歌的理解能夠渾然一體,而且通過這個板書能夠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

  畫面,而由這幅畫面能夠背誦出這首詩歌,做到所謂“詩中有畫,花中有詩”。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首聯:一幅國破的衰敗凄涼的圖畫↑↓畫→觀畫

  頷聯:以“花”“鳥”為主體觀畫傷情

  頸聯:國事戰亂,思念親人

  《春望》的教案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反復朗讀,背誦課文;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詩歌的意象,結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感知法,情境品味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愛國名言,人民苦難等相關內容導入

  二、簡介背景

  (安史之亂)、作者杜甫

  三、朗讀感知

  1、反復朗讀。要求:讀準正音、節奏、語氣語調。

  2、檢查朗讀情況,引導學生正確譯讀。

  3、引導學生背誦。

  四、研讀賞析

  1、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再現形象,把握物境。

 、僭姼璧氖茁搶懥四膸讉形象?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這是一幅論陷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論陷,城池殘破,山河依舊,亂草叢生,滿目凄然。

 、陬h聯寫了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明確:寫了花、鳥。春花盛開,鳥兒和鳴,但詩人在視聽上并沒有愉悅之情,因他與家人的別離感傷所致。

 、圩寣W生想象頸聯、尾聯的形象及畫面。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詩人盼望得到家書,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慮憂愁,滿頭白頭,頭發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把握情境。

  提問①: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明確: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思親的情感。

  提問②:全詩抓住哪些詞語和意象來表達心情?明確:國“破”——國家支離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滿目凄涼、花濺淚,鳥驚心——襯托詩人因國破家亡而產生強烈傷痛的感情。 “抵萬金”——表達詩人對妻子兒女及家中親人的思念。 “搔”——不勝簪:頭發稀疏不能插針簪,衰老得快,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五、課堂小結

  并美讀課文

  六、鞏固提升

  見附頁

  板書設計

  肖聯寫景

  心生傷痛

  頷聯抒情

  離愁別恨

  借景抒情

  春望

  頸聯敘事

  眷家思親

  寓情于物

  尾聯描寫

  憂國傷時

  《春望》的教案 3

  望岳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并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發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⑴本詩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占領,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票驹娭饕獙懥四男﹥热?

  明確: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后,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皣粕胶釉凇,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凄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啊!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發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潜驹姷那楦惺峭ㄟ^什么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春望

  一、導入。

  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整體感知。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按:這是仇兆鰲的說法,“極望”一語,學生不易理解,無妨改為“俯視”。

  逐句詮釋(按:此詩非律詩,不可使用“頷聯”“頸聯”等名稱)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三、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言。

  《春望》賞析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洞和穼懹诖文耆。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保ā稖毓m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皣啤钡念j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皣啤敝吕^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濃濃淡淡,動奪天巧!薄短埔艄锖灐肪砭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鸨榈兀倚挪煌,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幾不勝簪!鞍装l”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春望》的教案 4

  一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滲透點

  這五首詩富于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時傷別,憂國思親;有的以理入詩,發人深思。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3、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二、課時安排

  3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可由唐詩及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導入。

 。ǘ┟鞔_詩歌講求節奏、平仄、押韻、語言凝煉、含蓄、形象的特點,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三)誦讀——體會詩的韻律美

  1、聽錄音,要求學生標出節奏、韻腳,注意語速。

  2、學生范讀,師生點評。

  3、全班齊讀,加深體會。

  (四)研讀——品味詩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學習《使至塞上》

 、倭私庾髡呒皩懽鞅尘,整體感知全詩。

 、谛〗M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

  ③王維的詩曾給后世影響極大,人們評其詩,總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即其最擅長寫景。品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妙。并根據這兩句詩的描繪發揮相象作一幅畫。

 、苡懈星槔首x,當堂背誦。

  2、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①釋題,思考: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谥该x,思考:

  A、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B、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C、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塾懻摚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么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B、作者還大膽想象,以一種大膽新穎的方式來向友人表達對其不幸的同情、關懷和牽掛,這種方式好在哪里?

 。ɡ斫鈱⒖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苡懈星槔首x,當堂背誦。

 。ㄎ澹┎贾米鳂I:

  1、背誦這兩首詩,熟讀后三首詩。

  2、品讀李煜《虞美人》,完成課外作業P68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前兩首詩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春望》

  1、聽錄音,自由朗讀。

  2、簡介背景,知人論世。

  3、指名讀,思考:

  哪些詞句寫出了當時國家兵荒馬亂的形勢?

  題為“春望”,作者站在長安城頭,到底望見了一些什么?

  4、品析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妙。

  5、聯想、想象:本詩最后一句(尾聯)讓你頭腦中浮現出怎樣一個人物形象?哪一個動作刻畫得十分傳神?

  6、通過寫所見,詩人到底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何得知?

  7、背誦。

  三、學習《登飛來峰》

  1、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寫作背景。

  2、自由讀詩,注意節奏。

  3、指名讀,思考:

  古人常云:“高處不勝寒”、“木秀于林,風必摧之”,F也常說“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意思是說一個人地位過高或在某方面造詣很深,勢必招人排斥,顯得與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為這樣就心有畏懼,永不出頭呢?哪些詩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對待此現象的態度?此詩句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哲理呢?

  4、熟讀背誦,進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學習《論詩》

  1、作者簡介。

  2、題解:論詩是作者以詩歌的形式寫的一組詩以闡述關于詩歌創作的一些看法。

  3、自由讀詩,討論:

 、仝w翼對李杜等人的詩是持什么態度?

  ②趙翼主張什么?

  4、遷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兩句現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義,而不僅僅是談詩歌創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詩,發人深思,還可如何理解?

  5、讀《論詩》二、四,加深理解。

  6、結合課后練習四,訓練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論詩》。

  ①讀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思考,用詩句填空。

  初讀四杰詩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們詩文輕薄之人______________。

  ②討論:文學創作(學習)到底應該如何?

 、埤R讀,加深理解。

  第三課時

 。曨}課)

  一、按要求默寫詩句。

  1、《使至塞上》一詩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詩描繪塞外荒漠的壯美風光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運用擬人手法,表達懷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總寫望中所見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屬于心理活動描寫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與“感時花濺淚”的“時”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與“恨別鳥驚心”的“別”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體現詩人愁苦難解、焦慮萬分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飛來峰》一詩具有哲理性意義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論詩》中表明題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

  單車欲問邊城春草木深家書抵萬金渾欲不勝簪

  只緣身在最高層各領風騷數百年輕薄為文哂為休

  三、課后練習二。

  四、簡答: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好在哪里?

  2、“把客觀事物人格化”這種藝術手法好在哪里?試舉例說明。

  五、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練習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釋:

  次:長途中的暫留,這里指停泊。

  歸雁句:傳說鴻雁可以傳書。此言春天雁群北歸,能將我的家書帶到洛陽去嗎?

 。1)頸聯是全詩的警句,也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請具體闡釋詩句描繪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籠罩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情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寫作:根據《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書設計:

  詩五首

  唐——王維——《使至塞上》——氣勢充沛,景象宏闊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時傷別,憂國思親

  宋——王安石——《登飛來峰》——借景抒懷,登高頓悟

  清——趙翼——《論詩》——以理入詩,發人深思

  《春望》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1. 了解《春望》這首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準確流暢地背誦這三首詩。

  2.學習《春望》深切感受詩人熱愛國家、關心民眾、眷念親人的美好情操。

  3.通過賞析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學習名句賞析方法。

  4.通過歸納這首詩歌的中心,學習歸納中心的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每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3.掌握詩歌名句賞析的方法和掌握歸納中心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3.掌握詩歌名句賞析的方法和掌握歸納中心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二 作者和寫作背景介紹

  另外簡單介紹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使學生加深對詩歌體裁的認識。

  三 范讀

  讓學生在聽朗讀感受詩文的同時解決一些字詞的讀音問題。

  四 字詞正音

  抵(dǐ)搔(sāo)渾(hún)簪(zān)勝(shēng)

  五 朗讀課文

  讓學生在朗讀同時感受詩歌聲韻美。

  六 重點字詞

  國:國都

  破:淪陷

  城:長安城

  感時:感傷時局

  恨:遺憾、不滿意

  烽火:古時邊疆在高臺上為報警點燃的`火。詩中指戰亂。

  抵:相當于。

  渾:簡直。

  勝:能承受。

  簪:用來綰住頭發的一種針形首飾。

  七 感知課文內容

  讓學生說說對全詩內容的理解(小組討論)

  教師在過程中加以引導,并說說自己的意見。

  八 問題設置

  課文題目是春望,作者望的是什么事物呢?

  引導學生說出每聯描寫的事物。

  答案:國破、城春、草木、花、鳥、烽火、家書、白頭。(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九 理解課文內容

  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說為主,在說的同時引導學生更深入理解詩文內容和感情)

  十 朗讀課文

  在理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使學生更好地領會全詩感情,并讓學生發現本詩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十一 名句賞析

 。ㄒ唬┮龑W生找出本詩中的名句

 。ǘ┫驅W生介紹名句賞析小方法

  (三)讓學生賞析名句

  十二 概括全詩思想感情

  向學生介紹通過__表達__這個概括中心思想的句式,并讓學生用此句式概括本詩的思想感情

  十三 朗讀并背誦課文

  十四 默寫本詩

  板書

  首聯 國破 城春 草木↘

  感時 憂國

  頷聯 花 鳥 ↗

  頸聯 烽火 家書 ↘

  念家 悲己

  尾聯 白頭 ↗

  通過___表達___

  《春望》的教案 6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歌表達的感時傷懷、憂國思家的感情;

  2、 在反復朗讀中對名句深入理解,品位詩歌的美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明確詩歌誦讀要求:

  1、字正腔圓

  2、讀出感情

  3、輔以技巧

  二、初讀詩歌 感知詩情

  聽教師范讀,思考你聯想到什么?試著描述畫面

  三、 再讀詩歌 品味詩句

 。ㄒ唬 走近詩人 走進歷史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多沉郁頓挫,真實反映了唐朝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敗的歷史過程,被譽為“詩史”。

  這首《春望》寫于公元757年的三月。詩人看到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寫下了切身感受。

  (二) 揣摩詩意 品味詩情

  從 , 我讀到了詩人 。

  讀詩的方法:抓關鍵詞,通過關鍵詞構建畫面,由畫面表述引導到作者的心情,體會詩歌的`精妙。

  例:“國破山河在”中由“破”字想到滿地廢墟,殘垣缺瓦,到處顯得非常的蕭條。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明為寫景,實為寫感。簡單的一個“破字把一幅滿目凄然的圖景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可見詩歌之精妙。

  (三)融情誦讀 產生共鳴

  安史起狼煙,國破不長安。

  感時淚四濺,親人何日還。

  四、 拓展閱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 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喜訊后怎樣的心情?

  2、 一悲一喜,但卻表達了作者同樣的思想感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五、 當堂訓練

  1、背誦全詩

  2、當堂默寫

  小結:

  贈君一言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我愛這土地》

  《春望》的教案 7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和高昂的情調。這節課我們學習他后期的作品,理解賞析這兩首詩,體會杜甫詩歌創作風格的變化。

  二、寫作背景:

  1、《春望》寫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不料中途為叛軍所俘,被押至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這首詩作于次年三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表達了詩人關心國家安危、眷戀親人的思想感情。

  近體詩: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說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說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洞和芬辉妼儆谖逖月稍。

  2、《石壕吏》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到戰亂后的故鄉。可是不到兩個月,形式發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見的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著名的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

  三、誦讀詩歌,感知詩意

  1、學生四人為一組,以不同的形式朗讀課文。力求形式多樣,有所創意。(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詩的情調和韻味。)

  2、欣賞配樂朗誦《春望》《石壕吏》,感受詩的情感。

  3、師生齊讀這兩首詩。

  4、學生結合課下注解,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四、深入欣賞,領悟詩歌

  《春望》賞析

  (一)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問題引導:《春望》一詩中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有什么特點,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明確:

  首聯: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的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春天也業已降臨,可是人去樓空,亂草遍地,使人滿目凄然。

  頷聯:寫了花和鳥兩種形象,花和鳥是“感”“恨”的主體,那嬌艷的花因“感時、傷別”而流淚,那無憂無慮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出讓人驚心的啼叫。

  詩人是“感”“恨”的主體;、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目,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

  頸聯:寫了烽火和家書兩個形象。自開春以來,戰火持續不斷,因而與家人難通音訊,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這時的一封家書抵得上“萬金”啊。

  尾聯:寫的是詩人蒼老的形象。目睹眼前國都破敗之景,心念遠方家人的安危,不覺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已到了“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可以想見,其傷痛愁苦之情可以感知。

  (二) 品味詩歌,體悟感情

  1、品字

  古詩詞中可以說沒有一個多余的字,“字字都是詩人心血的結晶”并非夸張之詞。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詩歌,說說哪些字用得妙?妙在何處?

  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觸目驚心,“深”字使人滿目凄涼。準確地描繪出國都淪陷后慘敗荒涼的景象。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濺”“驚”兩個動詞,不僅用字新鮮,而且還增添了詩人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2、品句

  這首詩中的句子耐人品味,請同學們說說你喜歡的詩句,并說說你的理由。

  比如:我喜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戰火連續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書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切心情,這很自然地使人產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我喜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是詩人觸景生情,或是詩人移情于物,其感情都是相通的,都表達出詩人感時傷別的情懷,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3、體驗情感

  詩言志,古詩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載體,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

  明確: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壕吏》賞析

  1、 理清情節發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問題引導: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并概括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內容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是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結尾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不幸:(1720)句老婦人自請應役。

  2、 品字品句

  詩歌的語言精練而又有豐富的內涵,再次朗讀這首詩,列舉你喜歡的用詞和句子,并作賞析。

  明確:“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怒”,一“苦”一“呼”一“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既表現了“吏呼”咆哮如雷,“婦啼”悲傷凄苦,又體現了詩人憎惡差吏、深刻同情老婦人的感情。

  “有吏夜捉人”夜字表現出差吏對村民突襲搜捕,令人驚駭。

  “老婦出門看”看字表現了老婦的機警,為老翁出逃作掩護。

  “急應河陽役”急字既表現老婦想快些讓家人脫離危險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戰事吃緊。

  “獨與老翁別”獨字按時老婦人已被抓走,兒媳不得出面, 只有與逃回的老翁告別,表現出家庭殘破的凄涼景象。

  3、 感知作者思想感情

  問題引導: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人的痛苦申訴,目睹了一幕凄慘的故事,你體察到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

  明確:在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中,一方面,對飽受戰亂之苦的勞動人民給予深切的同情,對官吏的蠻橫殘暴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唐朝的平亂戰爭,盼望希望能取得最好的勝利。這正是詩人思想的矛盾所在,也是他一生憂國,心系百姓情懷的再現。

  4、 辨析比較

  這三首詩寫于不同時期,除了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外,還有什么不同?

  明確:杜甫的詩歌風格發生變化,樂觀自信、奮發向上的浪漫主義詩風,逐漸變為“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詩風。

  5、 課堂練筆,想象改寫

  運用想象,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細致刻畫出人物 各自的神態、動作和語言,還要補充事實上已經發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情節。

  學生改寫范例:

  天灰蒙蒙的,又陰又冷。寒冷的北風似乎要把整個人吞沒掉。

  這是戰亂的歲月。暮色籠罩著一個邊遠僻靜的村落——石壕村。詩人杜甫從洛陽向華州趕路。這一天,天色已經昏暗,詩人錯過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房東是一對年邁的老人,還有他們的寡媳和尚未斷奶的小孫子。他們衣著破舊,面黃肌瘦。

  一天的勞累奔波,詩人和衣而臥,很快就進入了夢鄉。約莫二更時分,一陣犬吠,村中突然紛亂起來,粗暴的叫喊聲、急促的打門聲……越來越近了。詩人被驚醒了,借著慘淡的月光向外窺看,原來差吏又來抓壯丁了。房東一家嚇得心驚膽戰。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過屋后的一堵斷墻,向村外逃去。老婦人戰戰兢兢,顫抖著去開門。 “砰——”的一聲,門還沒有開,就被差吏一腳踹開,只聽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還要再征派一個男子去當兵。把人交出來!”老婦人苦苦哀求道:“長官,我家有三個兒子都去戍守鄴城了。最近一個兒子寫了封信回來說,兩個兄弟都戰死了。哎,我擔心他的性命也難保全啊!官爺,可憐可憐我這個老婆子吧……屋里實在沒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聲突然響起來了。

  “你還說沒人!這孩子哪兒來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騙官府!” 差吏吆喝著,揮動皮鞭往里闖。老婦人眼看哀求無用,哽咽著說:“我的媳婦失去了丈夫,帶著還在吃奶的孩子艱難度日,連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沒有了。孤兒寡母,可怎么過?你們實在要人,就把我這個老婆子拉去頂差吧,我隨你們去,也許還來得及趕到部隊燒早飯。”

  差吏們罵罵咧咧地把老婦人帶出了院子。在慘淡的月光下,老婦人回頭望望自己破舊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聲一陣陣傳來,令人肝腸寸斷。夜深了,窗外萬籟俱寂,說話的聲音沒有了,似乎聽到有人低聲在哭,這哭聲在曠野上飄蕩……

  詩人一夜無眠,他的耳邊仿佛仍然回響著老婦人凄慘的哭訴聲。天蒙蒙亮,詩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別。

  五、課堂總結

  欣賞三首作品,杜甫獲得“詩圣”這個有濃厚道德意味的稱號,其原因不言而喻,儒家的人生哲學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卻以饑寒之身永懷濟世之志,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他的琴弦彈奏出來的總是憂國傷時的深沉音調,憂國傷時構成了他詩歌的主旋律。杜甫是偉大的詩人。是真正的詩人。

  《春望》的教案 8

  一、朗讀

  師:今天學習《律詩二首》。這課咱們沒上過,把兩首詩放在一起上,會有另外一種韻味在里面。詩歌最重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

  老師板書:朗讀

  下面請兩位同學將《春望》和《過零丁洋》分別讀給老師聽一下。

  1、生甲朗讀《春望》;生乙朗讀《過零丁洋》

  2、老師評價指點

  3、學生齊讀《春望》《過零丁洋》

  師:讀文言詩詞,重要的是吟讀。 (板書:吟)

  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吟讀和朗讀的味道可不同啦。你們聽老師把《春望》吟讀一遍。(老師示范吟讀《春望》)

  師:你們看,吟詩和朗讀,吟讀的味道就是足一點。下面請同學們學著吟讀《春望》。

 。▽W生大聲地自由吟讀《春望》)

  師:“深、心、金、簪”是押韻的。

  (學生齊吟《春望》)

  師:評價吟讀的效果,對重點的句子作好指導,然后: 再次吟讀《春望》

  師:同學們帶著這種體會,揣摩揣摩,自己吟讀《過零丁洋》。

  學生自由吟讀——老師請一女生吟讀《過零丁洋》——老師評價指點吟讀——齊聲吟讀

  二、譯讀

  老師板書:譯讀

  師:大家不要以為“譯”很容易,老師給你們出個難題,什么叫譯讀呢?[以詩譯詩,譯出來的現代文也要有點韻腳,也要像一首詩]。下面請同學們做一下“預備動作”,將兩首詩的注釋好好讀一下,然后根據注釋口頭翻譯課文。

 。▽W生們各自進行譯讀活動)

  師:現在咱們再做一個“預備動作”,老師先以《春望》為例進行示范。大家讀,老師譯,注意聽老師對“押韻”的處理。

 。▽W生吟讀一句,老師示范一句)

  生: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師:國都已破,山河依舊,那春天的京城呀,滿目荒涼,雜草叢深。

  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師:感傷時事,鮮花流淚,那清脆的鳥鳴聲呀,如泣如訴,聞而驚心。

  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師:漫天烽火,陽春三月,那漫漫的長道呀,一封家書,片紙萬金。

  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師:縷縷白發,越搔越短,那稀疏的白發呀,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師:下面你們來譯《過零丁洋》。我來讀詩,你們譯。先來試一下,看看它應該押什么韻。

  (學生依據課文注釋譯詩)

  師:建議你們翻譯的時候,將“星”、“萍”、“丁”、“青”用來押韻,但不一定用這幾個字,那么怎樣翻譯仍保證押韻呢?想一想,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以詩譯詩了。

 。▽W生討論——老師吟詩——學生再譯)

  師:“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生:……

  師:“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生: ……

  師:“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生: ……

  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

  師再范譯一下

  師:以詩譯詩可以培養同學們的情味。大家完成的很好!

  三、背讀

  老師板書:背讀

  師:老師把這兩首律詩放在一起教學,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這兩首律詩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同學們想一想,同桌商量一下。然后大家說一說。

  (學生商量、討論——交流回答 )

  師:你們看,根據這樣的思路,我們背誦這兩首詩不是很容易了嗎?

  (學生齊聲背讀)

  四、說讀

  老師板書:說讀(說讀是對詩人說話,就是把詩意擴展開來,在原詩句的基礎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寫的`內容,然后對詩人說。)

  師:你看“國破山河在”只五個字,我們可以把它說成一個長句子——……這就要有豐富的

  想像。

  師:我現在做一個示范,我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進行這樣的“說讀”——

  詩人啊,你看現在正是流光溢彩的陽春三月,鮮艷的花朵吐露芬芳,清脆的鳥鳴婉轉悠長,但如

  今你國破家亡,美麗的花兒,令你不禁落淚,無心欣賞;悅耳的鳥鳴,讓你心驚,更添

  離別的惆悵!

  師:同學們準備分小組說讀《過零丁洋》,每一個小組就只說讀一聯。

  (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分別選派一名代表說讀)

  師:“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組一名學生:詩人啊,……

  師:“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組一名學生:詩人啊,……

  師:“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組一名學生:詩人啊,……

  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組一名學生:詩人。骸

  師:對詩人說話特別有趣,剛才同學們說得……。

  師:同學們,我們這一節課實際上是一節學法課。老師給它取了個名字:一詩四讀。(板書:一詩四讀)以后你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讀古詩。這是文言詩詞的一種學法。(板書)

  作業:

  組長組織,同組同學之間說讀《春望》,對詩人說話。

  附板書:

  律詩二首

  朗讀

  譯讀

  背讀

  說讀

  《春望》的教案 9

  【教學要點】

  1、朗讀;

  2、賞析;

  3、探究;

  4、拓展。

  【教學難點】

  1、結合時代背景,理解詩歌內容;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情感。

  【教學方法】

  活動性閱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作者簡介;

  2、回憶以前學過的杜甫的詩歌;

  3、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鳥語花香,長安城處處呈現出一派生機。而詩人與家人久別,存亡未卜,此景只能增添杜甫的痛苦和傷感。詩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春望》。

  二、賞析活動(讀懂詩意、品味詩情)

  1、學生結合注釋試著理解全詩。

  2、學生質疑,領悟全詩內容(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

  三、探究活動

  1、詩中常使用反襯手法,即以甲物之是來襯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開頭兩句就使用了這一手法,你能夠說說自己的理解嗎?

  國是指都城,即長安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繁華熱鬧可以想見。但是,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存在,這不就意味著過去的繁華都城已被叛軍糟蹋殆盡,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嗎?春天來了,城里到處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著人煙稀少才讓草木叢生嗎?

  2、如何理解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的意思?

  課本的注解是:感時花濺淚──感傷國事,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恨別鳥驚心──傷心離別,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其實在這里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意思為:由于為國事而感到傷心,為離別而感到遺憾,所以看到美麗的花兒都禁不住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都害怕。

  四、朗讀活動(讀出詩韻)

  1、給學生2分鐘左右,自由朗讀;

  2、老師范讀;

  3、學生試讀;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聯交錯齊讀全詩;

  5、集體朗讀。

  五、拓展活動

  比較閱讀──賞析《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本詩寫了作者聽到勝利的消息后怎樣的心情?

  2、《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詩,雖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達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樣的。是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

  六、教師小結

  七、作業

  1、以家書抵萬金為話題說幾句話,你想說些什么?

  2、根據老師教的賞析詩歌方法,自選一首你最喜歡的寫景抒情詩進行賞析。

  《春望》的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理解《春望》這首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2. 難點:品味詩歌語言,理解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春望》的詩歌背景資料。

  2. 學生預習《春望》,理解詩意,收集有關杜甫的生平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通過展示春天景色的圖片,引發學生對春天的`感受和想象。

  2. 引導學生回顧已知的杜甫作品,對杜甫有初步了解。

  二、自主學習

  1. 學生自由朗讀《春望》,注意節奏和韻律。

  2. 學生分組討論,理解詩歌的大意,嘗試用自己的話解釋詩句。

  三、教師講解

  1. 講解詩歌背景:介紹《春望》的創作背景,包括杜甫當時的生活環境和心境。

  2. 講解詩意:逐句解析《春望》的詩意,重點解釋關鍵詞句,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 分析作者情感:通過詩歌內容,分析杜甫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如憂國憂民、對家國不幸的哀痛等。

  四、深入探究

  1. 品味詩歌語言:引導學生品味《春望》中的精彩詞句,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體會其表達效果。

  2. 探討詩的藝術特色:分析《春望》在結構、意象、修辭等方面的藝術特色,如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五、拓展延伸

  1. 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比較《春望》與其他描寫春天的詩歌,如《錢塘湖春行》等,體會不同詩人對春天的不同感受。

  2. 情感共鳴: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春望》中家國情懷的理解和感悟。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春望》的主要內容、作者情感和藝術特色。

  2. 強調詩歌在表達情感、傳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七、作業布置

  1. 背誦《春望》,并默寫全詩。

  2. 搜集并閱讀杜甫的其他作品,了解杜甫的詩歌風格和思想內涵。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講解、深入探究等環節,使學生逐步理解《春望》的內容和作者情感,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同時,通過拓展延伸環節,引導學生將詩歌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加深對家國情懷的理解和感悟。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

  《春望》的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春望》并背誦全詩。

  理解《春望》中的重點詞語及詩句含義,把握詩的主旨。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和朗讀練習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養學生運用想象和聯想的能力,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古典詩歌的興趣和熱愛,感受詩人對春天的獨特情感。

  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色表達情感的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歌的意象和情感,把握詩歌的主旨。

  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中蘊含的深層含義,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變化。

  引導學生將個人的'情感體驗與詩歌意境相結合,產生情感共鳴。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春望》的詩歌原文、注釋及背景資料。

  學生準備教材、筆記本和朗讀材料。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展示春天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學生對春天的興趣。

  簡要介紹《春望》的作者杜甫及其創作背景,為學生理解詩歌打下基礎。

  2. 朗讀詩歌

  教師示范朗讀《春望》,注意節奏、韻律和情感的表達。

  學生跟讀,并嘗試獨立朗讀,教師巡回指導,糾正發音和節奏。

  3. 理解詩意

  學生自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詩歌中的重點詞語和詩句含義。

  教師講解詩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變化。

  分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詩歌的主題、意境和情感,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深入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如象征、隱喻等,體會詩人的巧妙構思。

  拓展思考:學生思考《春望》與現代人對春天的感受有何異同,并嘗試表達自己的看法。

  5. 總結提升

  教師總結《春望》的教學重點,強調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學生背誦全詩,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6. 作業布置

  學生背誦并默寫《春望》,準備下節課的復習。

  鼓勵學生搜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歌或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拓寬視野。

  五、教學反思

  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成功之處和不足之點。

  針對學生的反饋和表現,調整教學策略,為下一節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春望》的教案 12

  教學目標:

  1. 理解《春望》這首詩的內容,感悟詩人情懷,品味詩歌語言。

  2.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內容,感悟詩人情懷。

  2.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的精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春望》的詩歌內容、作者生平簡介、詩歌意境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導入語:春天是大自然蘇醒的季節,也是詩人們抒發情感的季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春望》就是一首描繪春天景象、抒發詩人情感的詩歌。

  2.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作者生平簡介

  1. 介紹杜甫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

  2. 強調杜甫的詩歌成就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2.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注意模仿教師的語調、停頓和重音。

  3. 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四、理解詩歌內容

  1. 分組討論詩歌中的意象,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理解其含義及所表達的情感。

  2.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情感變化,從“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等詩句中體會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

  3. 學生歸納詩歌的主題思想,即表達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感慨和對家破人亡的哀痛。

  五、品味詩歌語言

  1. 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詩歌中的精彩詞句,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感受其表達的深刻內涵。

  2. 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這些詞句,加深對詩歌語言的理解。

  3. 教師總結詩歌語言的特點,即簡練、生動、富有表現力。

  六、背誦并默寫詩歌

  1. 學生嘗試背誦詩歌,教師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幫助。

  2. 學生默寫詩歌,教師檢查并糾正錯誤。

  七、課堂小結

  1.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春望》這首詩的價值和意義。

  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八、布置作業

  1. 背誦并默寫《春望》這首詩。

  2. 搜集并閱讀杜甫的其他詩歌作品,了解他的詩歌風格和創作特點。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品味詩歌,使學生感受到了《春望》這首詩的美妙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同時,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學生在理解詩歌語言和把握詩歌情感方面還存在困難,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指導和訓練。

  《春望》的教案 13

  教學目標:

  1. 理解《春望》這首詩的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學會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 誦讀與背誦。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感時傷懷,對家國不幸的哀痛之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誦讀過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F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的殿堂,欣賞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春望》。

  二、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分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三、詩歌朗誦

  1. 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重音及韻腳。

  2.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3. 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4. 全班齊讀。

  四、整體感知

  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 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哪些?

  明確:山、河、城、草木、花鳥。

  2. 詩歌的首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明確: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叢生,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3. 頷聯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請你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明確:詩人移情于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相對照,強烈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痛苦之情。

  4. 頸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中寫出了戰亂的持續時間和詩人對家書的珍視。那么,詩人在詩中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一方面感慨戰爭的禍亂造成生離死別,家破人亡;另一方面又期待家中有親人的消息傳來,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之情。

  5. 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明確:刻畫了一個滿頭白發,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愁緒綿綿,稀疏到“不勝簪”地步的詩人形象。這一形象,是詩人憂國傷時,對家國不幸的哀痛之情的生動寫照。

  五、品味語言

  學生再次齊讀詩歌,仔細品味詩中語言,找出自己認為用得精妙或傳神的字、詞、句,并說明理由。

  六、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春望》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七、作業

  1.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 發揮想象,把《春望》改寫成一篇小散文。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我著重把握了詩歌教學的兩個重點:一是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內容;二是通過品味詩歌語言,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將詩歌內容轉化為生動的畫面,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詩歌的美。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等方式,自主解決詩歌中的疑難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詩歌的朗讀和品味都非常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但是,在拓展延伸環節,由于時間限制,我沒有能夠充分展開比較閱讀的內容,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春望》的教案 14

  教學目標:

  1. 理解《春望》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準確流暢地背誦。

  2. 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熱愛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 理解詩歌內涵,把握詩歌主旨。

  2. 品味詩歌語言,領略其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分析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詩歌朗誦音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春望》的朗誦音頻,營造氛圍。

  2. 提問學生:聽完朗誦,你有什么感受?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春天景象?

  3. 引入課題,介紹作者杜甫及其創作背景。

  二、自主學習

  1. 學生自讀詩歌,標注生字詞,嘗試理解詩意。

  2. 教師巡視指導,解答學生疑問。

  三、合作探究

  1. 分組討論:詩歌中哪些詞句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這些景象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2. 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點評并補充。

  四、深入解析

  1. 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兩句詩。討論其內涵和表現手法。

  2. 分析詩人如何通過景物描寫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

  3. 品味詩歌的語言特點,如用詞精煉、意象豐富等。

  五、拓展延伸

  1. 比較《春望》與其他描寫春天的詩歌,探討它們的異同點。

  2. 引導學生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如何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六、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詩歌的主旨和藝術特色。

  2. 布置作業:背誦《春望》,并嘗試寫一篇關于這首詩的讀后感。

  七、板書設計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主旨:表達深沉的.愛國情懷)

  (藝術特色:景物描寫生動,語言精煉,意象豐富)

  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討論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詩歌內涵,品味詩歌語言。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表達方面還需加強訓練。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繼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春望》的教案 15

  教學目標:

  1. 理解詩歌內容,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 賞析詩歌中的名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和描繪的春景。

  3. 通過學習本詩,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興趣和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義。

  2. 體會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感慨和內心的痛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含《春望》的詩文、注釋、背景介紹及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通過展示一些春天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提問學生:“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讀詩歌

  1. 教師配樂范讀《春望》,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停頓、重音和語氣。

  三、理解詩意

  1. 教師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詩歌,解釋關鍵詞匯和難句。

  2. 結合注釋和背景介紹,讓學生了解詩人杜甫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

  四、賞析詩歌

  1. 賞析名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斌w會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感慨和對春景的描繪。

  2. 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義,如“烽火”、“家書”等,引導學生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

  五、情感體會

  1. 小組討論:詩人在《春望》中表達了哪些情感?你如何理解這些情感?

  2. 分享交流:每組選派代表分享討論成果,其他同學補充或提問。

  六、拓展延伸

  1. 比較閱讀:將《春望》與其他描寫春天的詩歌進行比較,體會不同詩人筆下的`春天。

  2. 創作實踐: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創作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歌。

  七、課堂小結

  1. 總結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強調對《春望》的理解和賞析。

  2. 布置作業:背誦《春望》,并準備下一課的預習內容。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對《春望》有了較深入的理解,能夠體會到詩人對國家興衰的感慨和對春景的描繪。在賞析詩歌的過程中,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然而,在情感體會環節,部分學生的理解還不夠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

【《春望》的教案】相關文章:

《春望》的教案02-17

《春望》教案09-20

《春望》教案范文08-25

春望的作文09-17

望春園作文05-04

《春望》原文、翻譯03-02

《春望》教后反思09-04

初中語文《春望》教案優秀教案三篇03-15

(精華)春望的作文37篇11-27